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醉枕香江(青蛙)-第2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影奖项。
老实说,金棕榈、金狮、金熊这些奖项离香港电影人一直比较遥远,也因为香港电影商业性质太浓,入围的可能性不大,相比之下,金龙奖显然更接地气一些。
当然,对金龙奖诞生最有压力的还是台湾金马奖。
金马奖这些年能够越办越好,和它开放包容的入围条件有很大的关系,而此前唯一能够与对其造成威胁的香港金像奖只评选香港本地的电影,实际上对金马奖并没有太多的威胁,但是金龙奖就不同了,入围资格比金马奖更宽泛,依托香港电影产业的发达,影响力轻轻松松就可以超过金马奖。
在发布会现场,更有台湾媒体直接向林宥伦问出了这个问题。
金龙奖的诞生是否会对金马奖产生冲击?
如果有,这个冲击会有多大?
第609章担心
一秒记住/mnghung激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林宥伦想过金龙奖的出现会让台湾金马奖感到一些顾虑,但没有想到现在就会有记者提出这个问题。
在这个台湾记者的带头下,更多关于金龙奖和金马奖之间的问题被提了出来,甚至于负责香港国际电影节筹备事宜的康俊杰曾在金马奖组委会任职的经历也被人爆了出来。
面对越来越多记者的提问,发布会主持人一脸难色地望向林宥伦,得到肯定的眼神答复之后,这才压了压手,示意台下的记者停止提问。
话筒递到林宥伦手上,他从前排座位上站了起来,没有上台,而是直接转过身面对着众多记者。
“刚才我坐在下面,听到了很多朋友对金龙奖的一些疑问,在这里我专门和大家解释一下。首先我承认,金龙奖的诞生却是和金马奖有一些渊源。”
林宥伦这话一说出来,对面这群记者就有人忍不住小声议论了起来。
林宥伦并没有受影响,继续说道:“我一直都认为,台湾金马奖在某些方面做得一直比香港这边要好,曾经有一段时间,我有过想要学习金马奖来对金像奖进行一些改革,但是阻力比我想象的要大,然后我才有了要把香港国际电影节的主办权接过来的想法,目的当然就是实现我在金像奖上没有能够成功的改革,同时香港也确实需要一个没有太多参与障碍,无论来自那个国家地区都能够公平参展的电影交流活动,这就是金龙奖诞生的原因。”
林宥伦刚说完,马上就有一个记者忍不住问道:“林先生,你的意思就是说,金龙奖的定位和金马奖基本上是一致的?”
“当然不是,金龙奖作为香港国际电影节的主办奖项。定位是一个国际化的奖项,我希望更多香港之外的电影人带着他们的作品来参加这个奖项的角逐,而不是香港电影人的自娱自乐,如果只是那样的话,一个金像奖就已经足够了。”
林宥伦作为金像奖主席,却很不客气地把金像奖定位成香港电影人的自娱自乐,此言一出,顿时引来对面记者疯狂的提问。
“林先生,你是在表达自己对金像奖的一些不满吗?”
“林先生。下一步金像奖是否会做出变革?”
“林先生,《电影双周刊》从金像奖评委会分离,是否和此事有关。”
林宥伦把手抬起来,往下压了压,对面记者很配合地停止了提问。
“曾经有人和我说。金像奖如果改变了,那就不再是金像奖了,这一点我是同意的,虽然我对金像奖的某些保守规定一直保留意见,但现在既然有了金龙奖,金像奖就不会再有太大的改变,至于其他的问题。和今天的主题无关,我拒绝回答。”
香港媒体和林宥伦打了这么多年交道,对他的性格脾气都很了解,特别是在面对记者采访的时候。他说了不回答的问题,再问就只会是自讨没趣。
林宥伦把话直接挑明,果然那边再没有记者提出和金像奖有关的任何问题,倒是先前那位台湾记者。继续就金马奖的问题向林宥伦提问。
“林先生,你可以再说一说金龙奖对金马奖的冲击吗?”
“纠正一下。我觉得你用冲击这个词语不太合适,金龙奖是一个国际性的奖项,针对范围更广,当然不可避免的就会和金马奖产生了重合,但是刚才我也说了,金龙奖更强调国际性,我对金龙奖的期待,是最终能够达到欧洲三大电影奖项的影响力,而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的第一步,便是成为亚洲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电影奖项。至于金马奖,我个人认为定位目标可以稍小一些,做到华语地区最有影响力的电影奖项就可以了,我这么说并没有任何要贬低金马奖、抬高金龙奖的意思,只是针对台湾和香港电影产业发展的不同情况来就事论事。”
林宥伦顿了顿,大多数记者这时候都还在飞快地记录着他刚才说的话,林宥伦接着又说:“尽管各自的目标定位不同,但金龙奖出来之后,肯定会对金马奖造成一些冲击,这是必然的,但是金马奖未来变得更好或是更坏,真正起决定因素的还是金马奖本身,任何从外界找到的理由,我认为都是一种掩饰自身失败的借口。”
“有竞争并不一定是坏事,金龙奖和金马奖之间完全可以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关系,彼此相互促进,而站在电影人的角度,我觉得多一个奖项是很好的一件事。说实话,每次坐在金像奖颁奖典礼舞台下面的时候,我经常都会感到尴尬,入围的作品都很优秀,但奖杯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只有一座,一个人的成功都意味着其他几个人的失落。”
“虽然说奖项每年都有,但是一个演员或是导演,一生之不可能永远保持着巅峰状态,如果在他们最成功的时间段里,有足够的实力却因为运气没有得到奖项的肯定,这将会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站在这个角度,我很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电影奖项出现,最好能让所有的电影人在自己的职业生涯都不留下遗憾,当然这只是一个美好的想法,成为现实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林宥伦一口气说了很多,基本上将他对整个金龙奖的定位目标阐述了一遍,同时也夹杂了个人对此的一些想法。
记者们倒是还有很多问题想要问,但是林宥伦今天说得已经很多了,他把话筒递还给一旁的工作人员,转身坐了下来,示意台上的主持人继续发布会下面的流程。
金龙奖只对参加香港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作品进行评奖,共分为最佳男女配角、最佳男女主角、最佳编剧、最佳导演和最高奖七项大奖,其最高奖的奖座上是一条五爪金龙,其他奖项的奖座上只是四爪金龙,以此作为区别。
发布会同时也公布了今年香港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参展作品,以及评委名单,总共30人,其香港电影人就占了17人,全都是和主竞赛单元作品没有直接关系的导演和演员。
这份名单一公布之后,很多人都意识到了金龙奖的评审有很大的活动空间,而这种做法并不是首创,美国奥斯卡奖早就已经开始这样做,每年颁奖名单公布之后,有作品入围的电影公司和制片人就开始四处活动,这已经成为了行业里一个公开的秘密。
尽管主办方宣布,将在未来将香港评委的比例降到三分之一以下,但是如果能够争取到这些人的支持,拿奖的可能性还是会大大的提高。
这次入围主竞赛单元的香港电影有好几部,港版《肖申克的救赎》有林岭冬和周闰发这对同学搭档,打着的又是《监狱风云》系列的续集旗号,还有林宥伦投资这样过硬的背景,要是放在以前绝对是得奖的大热门,但是现在采用这种相对开放式的评价办法,其他几部电影的制作人难免会起一些心思,也许活动充分,说不定就能从《肖申克的救赎》手上抢走一座奖杯,而林宥伦入主金像奖之后的一些列作为也让人相信,他是不太可能为了自己投资的电影就直接干预奖项的评审。
一时间,很多人都开始行动起来,而被选择作为这次主竞赛单元评委的17人,马上个个都成了大忙人,每天都有吃不完的饭局。
而作为这个规则的制定者,林宥伦的心思却已经被另外一件事牵扯住。
发生在国大陆长江下游地区的强降雨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此时的香港媒体还没有对这件事产生太多的关注,只有《明报》在持续不断地报道着关于这方面的情况。
因为后世的记忆有一次很大的洪灾就发生在这几个月,林宥伦从5月份开始就在持续关注着这方面的消息,通过新。华社驻香港分社的社长黄立成,他进一步了解到了关于长江下游地区爆发洪灾的可能性越来越大,甚至有些地方已经开始出现了灾情。
从黄立成那边反馈过来的消息也不是很全面,因为央政府这时候也没有想过灾情会发展到难以控制,甚至产生极大破坏的地步,但是林宥伦的担心却没有丝毫的减少。
在香港国际电影节开幕前,林宥伦专门去找了黄立成谈了一次,向他表示这方面的担心,但是黄立成那边却没有明确的态度出来,只是答应将林宥伦的想法往上报,央会做出什么决定并不好说。现在灾情尚未扩大,而且大陆还没有向海外公开请求救灾援助的先例,所以林宥伦想要提前募集救灾款项物资是行不通的。
能做的都做了之后,林宥伦也只好把这件事暂时先放到一边,专心将大部分精力放回到即将开幕的香港国际电影节上。(未完待续)
第610章电影节开幕
1991年6月3日,第15届香港国际电影节在尖沙咀隆重开幕,滨海长廊星光大道作为主会场第一次投入使用。
开幕式的红毯上,各路明星四方云集。
来自亚洲媒体的广泛关注,使得电影节的开幕式变成了一个服装展示的时尚秀场,特别是应邀出席的女明星,几乎是使出了浑身解数来博取媒体的主意。
要是在一般的红毯活动上,性感着装来吸引眼球无疑是最好的选择,香港人内心虽然是保守的,但外在方面却越来越开放。就连三级片女演员都能一脱成名,女星在公众场合穿着暴露一些也不是那么难以接受。
这种办法被那些不怎么出名的女明星广泛采用,但是在现场的记者也注意到,越是出名的女演员,身上礼服也越保守,要么高贵大气,要么典雅端庄,袒胸露背的反而要少很多。
越漂亮的鸟儿就越懂得珍惜自己的羽毛,这个道理放在娱乐圈里也同样适用。
那些穿着性感暴露的女演员固然能够吸引现场记者的镜头,但是在新闻版面上不一定能出现,今天开幕式到场的大牌明星这么多,除了那些八卦小报之外,正常的媒体都不会把太多的版面留给这些不出名的女演员,便是电视直播,更多也喜欢把镜头对准那些大牌明星。
性感着装在现场倒是能吸引很多眼球,但是真正想要以此出名效果并不是很好,要想真正上头条,最有用的办法还是和大牌明星走在一起。
当然,这样的机会只有电影公司或是经纪人想要力推的新人才有资格享受,比如说向化强夫妇在红毯上露面。身边就带着张勄。
别看张勄已经成为了媒体和公众眼的头号“星女郎”,但她出名全靠和周星池在一起演戏,名气是不小,但和香港一流女星比起来还有不少的差距。
向化强夫妇把张勄带在身边,也是为了让她在媒体面前增加一些曝光。
本来应该是周星池来做这件事的,但是因为他和张勄最近老是被媒体拍到在一起吃饭或是喝下午茶,举止十分亲密,关于两人正在拍拖的说法在报纸上传得沸沸扬扬,向化强对此十分不满。但周星池现在是永盛的“摇钱树”,他也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不过,这件事也让向化强觉得有必要单独把张勄推出来,而不是一直靠着周星池来出名,周星池今年帮永盛开拍的两部戏。原本女主角定的都是张勄,最后向化强却以各种名义把张勄换了下来,就是马上要开拍的《喜剧之王》,如果这部电影不是牵扯到林宥伦那边,张勄在片连二号女主角都保不住。
见到张勄没有和周星池在一起,红毯两侧的媒体记者都有些失望,不过等周星池出现在红毯上的时候。他们马上又躁动了起来。
周星池今天可不是一个人来的,他身边还带了一个女伴。
从着装打扮上看,这位现场没有一个记者能叫出名字的小美女一点都不输那些成名女星,她年纪看起来也就是十八岁的样。对面镜头却一点都不怯场,站下来方便记者拍着的时候,落落大方的表现很快就赢得了不少人的好感。
同时,大家又止不住地对这个小美女的身份产生了浓烈的兴趣。已经有记者在四下打听她的来历,但被问及的人大多都是摇摇头。
周星池和朱筃一路从红毯上走过来。期间也会停下来简单地回答记者的一些问题,但是每每被记者问道朱筃的身份,周星池都会随便拿话敷衍过去。
在红毯上带着一个新人演员出现,这种做法本来就很直接了,要是还专门向媒体介绍,那么推荐的痕迹就太明显了。
稍微有经验一点的媒体记者都知道周星池这是在故意吊大家的胃口,但是他们又不得不上钩,虽然周星池虽然只是一个演员,但却是那种一年可以赚几千万的演员。
报纸上只要出现关于周星池的新闻,销量至少可以提升一两成。
这招欲擒故纵是林宥伦提出来的,他让周星池借这个机会向媒体正式推出朱筃,也算是为《喜剧之王》这部电影做做预热,不然你一部电影突然冒出一个大家都不认识的女演员,感觉会有些突兀。
朱筃在香港演艺学校念书期间就已经引起了娱乐圈的主意,还拍过几支广告,媒体只要认真下一点工夫,很容易就可以查到她的资料。
林宥伦这么安排,实际上就是要借由媒体的来向公众介绍朱筃。
从现场的效果来看,朱筃第一次在香港媒体面前的公开亮相是很成功的,在周星池和朱筃两人已经走完红毯之后,现场记者都还在议论着这件事。
而在今天的开幕式红毯上,出现的新人演员还不止朱筃一个,执导《天若有情》获得多个金像奖提名的导演陈暮胜,身边也带了一个让媒体很陌生的女演员。
这位年纪比起朱筃更小,外面成熟但举止却处处显出青涩的味道,一开始面对镜头闪光灯的时候显得很不适应,,脸上的笑容也显得很僵硬。
这个不能怪舒琪,她的情况和朱筃完全不同,朱筃进入香港演艺学校进修,实际上半只脚已经踏入了娱乐圈,而舒琪虽然之前加入过柯峻雄的演艺公司,但一直没有得到什么重要,别说香港电影节开幕式这么大的媒体阵仗,就是电影的新闻发布会她都没有出席过,应对媒体的经营几乎为零。
陈暮胜带着舒琪出现在香港电影节的红毯上,这也是林宥伦的安排,目的也是为了在媒体前正式推出舒琪,在拍《这个杀手不太冷》之前,让公众对她有所了解。
陈暮胜在香港电影界其实也只算是一个新人,要不是导演处女作《天若有情》大获成功,他甚至连参加今天开幕式的资格都没有,而且《天若有情》这部电影虽然很成功,但在公众和部分媒体眼,陈暮胜这个导演的名气实际上还比不上由这部电影捧红的新人演员吴茜莲。
可以想见,由陈暮胜带着舒琪出场,对媒体的吸引力肯定不如周星池带着朱筃那么大,但这却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林宥伦当然可以找一个很出名的男明星带着舒琪一起走红毯,但这次红毯秀的目的不仅是打开舒琪的知名度,更重要是为《这个杀手不太冷》做铺垫。
让一个不相干的男明星带着舒琪出场,对舒琪本人来说倒是可以博得更多的眼球,但是对《这个杀手不太冷》来说却没有太大的效果,媒体和公众根本不会往这方面联想。
偏偏影片的男主角姜闻,在大陆已经算是一个家喻户晓的男明星,但是在港台、东南亚媒体看来根本都不知道他是谁,所以由姜闻带着舒琪出场也不合适。
没有办法,最后这个重任就只能落在了陈暮胜头上。
陈暮胜带着舒琪一路磕磕碰碰的走过来,期间舒琪有一次还不小心踩到了自己的裙,差一点绊倒,还好被陈暮胜及时扶住,没有出什么大丑。
但有过这样的插曲之后,舒琪在媒体记者面前更加放不开,而且她现在还听不太习惯粤语,对面记者叽哩哇啦说一通,她只能面带微笑向对方点头,却根本不知道对方在说什么。
一般的问题陈暮胜都会替舒琪回答,偶尔有一些简单的问题,他会把记者的意思转达给舒琪知道,然后让舒琪来自己回答。
舒琪一开口,从口音大家就听出她是台湾人,这一点并没有引起记者太多的关注,这年头港台演艺圈往来密切,台湾很多女演员到香港发展,林清霞、王组贤都是其的佼佼者,这些人的风头甚至盖过了香港本地的演员。
对于舒琪的身份,陈暮胜倒是没有隐瞒,在红毯上简单向媒体介绍了她的来历,并且言明她会是自己下一部电影的女主角。
这一点倒是引起了一些媒体记者的兴趣,毕竟有吴茜莲这样成功的例摆在前面,谁都不敢说陈暮胜的下一部电影不会再捧红一个新人。
当然,在香港像陈暮胜这样拍一部电影就成名的导演也不是很罕见,所以舒琪作为陈暮胜下一部影片女主角,现场的媒体记者只是稍微留意了一下,并没有引起太大的重视,直到陈暮胜在回答另一个问题的时候,有意无意地提到下一部电影将由林宥伦提供剧本和资金来拍摄,嗅觉敏锐的记者这才意识到舒琪这个女主角身份可能不想之前大家想的那么简单。
虽然舒琪今天在红毯上的表现并不是很好,但这次亮相的目的最终还是达到了,在场记者都很清楚能够在林宥伦的电影里出演女主角意味着什么,这个连粤语都说不好的台湾小女生,在不久的将来很有可能会成为继林清霞、王组贤之后,在香港影坛又一个事业令人瞩目的台湾女演员。
第611章语出惊人
周星池和陈暮胜之所以出现在香港国际电影节的开幕式上,都是因为他们有作品入围了本届电影节主竞赛单元,但是入围和得奖完全是两回事。
在媒体看来,这次香港国际电影节其他的参赛作品都只是陪跑,角逐最高奖金龙奖的电影只可能在两部开幕式电影诞生。
媒体有这样的想法并不奇怪,因为包括从海外赶来的其他国家地区的电影人,对于首届金龙奖的归属也和香港媒体一样的看法。
倒不是说电影节在香港举办,首届金龙奖就一定要把奖颁给香港电影,而是因为《肖申克的救赎》和《鬼吹灯》两部电影身上有太多可以说道的地方。
《鬼吹灯》作为风靡整个华语地区的盗墓小说,由林宥伦亲自改编剧本,香港最出名的商业片导演王京执导,而影片演员阵容还异常强大,男主角元滮在日本拥有大批影迷,洪劲宝则是在东南亚地区享誉已久的动作巨星,甚至已经在好莱坞闯出名气的程龙都心甘情愿到影片来客串角色,再加上顶着最美港姐桂冠的女主角李佳欣,这样的阵容在大片频出的香港影坛也是难得一见的。
影片在大陆西部沙漠实地取景,使用了最先进的特效cg技术,整部电影制作成本接近2。5亿,是迄今为止出《哥斯拉》之外香港投资最大的一部电影。
得益于原著小说的影响力,《鬼吹灯》还在拍摄期间就已经引起了太多人的关注,这次香港电影节吸引了不少的海外游客前来,这其很大一部分人都是为了能够提前看到《鬼吹灯》,这部电影在影展期间的电影票也被炒到了一个很高的价位,而且是有价无市。
当然。作为一部定位成商业大片的电影,正常情况下想要在电影节上拿奖机会并不大,《鬼吹灯》能够被大家这么看好,主要原因还是因为香港国际电影节对商业片的重视程度要远高于国际上其他的电影节,这从林宥伦接手电影节主办权之后,每年开幕影片必有一部商业电影就可见端倪。
金龙奖是依托于香港国际电影节诞生的奖项,其评价标准必然也会向电影节的主题靠拢,奖项评委又有很大一部分并不十分专业的电影演员构成,如果《鬼吹灯》拿下今年的金龙奖。绝对不会有人感到意外。
当然没有人知道,《鬼吹灯》实际上在林宥伦的授意下,实际上已经提前退出了最高奖的角逐。
林宥伦这么做,自然是为了给港版《肖申克的救赎》让路。
同样是最高奖的热门角逐者,《肖申克的救赎》在投资上肯定没办法和《鬼吹灯》相提并论。不过在演员阵容上却遑不多让。
周闰发、黄秋森两大金像影帝同台飙戏的噱头早就已经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而相比于一直只拍商业片的王京,林岭冬手上已经握有一尊金像奖最佳导演的小金人,论起拿奖的经验,绝对比王京多很多。
当然并不是说一部电影有了好的剧本、好的演员和好的导演就一定可以拿奖,真正决定性的因素还是时机。
就像原版《肖申克的救赎》在奥斯卡上遇到了《阿甘正传》,两部电影同样优秀。就影片深刻程度而言,《肖申克的救赎》还要更胜一筹,但奥斯卡最终却把奖颁给了《阿甘正传》,原因就是因为《阿甘正传》这部电影更符合当时美国社会的主旋律。而《肖申克的救赎》虽然讲的是人性和自由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