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大梦七年-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好吧,穆东决定编一下:“大爷,我在大学有个朋友,是搞气象研究的。现在是博士了,春节的时候,他告诉我,我们这一带,今年会有非常剧烈的气候变化,不是大涝就是大旱。”
苏老头道:“柳条不怕淹,倒是怕旱,你怎么知道就是大旱呢?万一是大涝呢?”
穆东道:“大涝的话,我也不会赔钱,大旱的话,我就能赚钱,我也在赌。您可能也听说了,我运气一向不错。”
穆东这些话,说的颇为圆满,两头占理。
苏老头沉默了,年龄大了,就求稳,不想冒险。想了一下,最近几年柳条价格波动不大,这要是大涝的话,也赔不了太多,要不,拿出点钱试试,万一赌赢了呢。
苏老头没意识到,他的思路已经被穆东带歪了。万一不旱不涝,柳条大丰收呢?主要是那个什么博士的头衔,把他唬住了。
想了一会,苏老头说道:“小东子,我投资10万,和你一起干,怎么样?”
穆东无所谓,现在10万块钱他不怎么当回事了,接话道:“行啊,不过提前说好喽,老爷子,赔了钱,我可不兜底。不如这样,你自己收购10万的货,单独存放,赔赚咱爷俩都不相干,怎么样?”
苏老头就道:“这样倒是也行。”
穆东道:“苏大爷,我的事可说完了,你的呢?”
苏老头就哈哈笑道:“看你急的,听着哈,高搭底座,院内存放,覆盖篷布。”
穆东就愣住了,这样也行啊?
老头接着解释:“高搭底座,这样下面就可以防潮,覆盖篷布,可以防晒防雨。小东子,不知道吧,很多棉花加工厂,都是这样存放棉花包的,能堆放十几米高。”
见穆东在沉思不语,苏老头又道:“其实你这里有一个好地方可以用起来,楼顶!”
对啊,楼顶!楼顶是干燥的,直接存放,用篷布密封就行。并且这个楼的楼顶有高一米多的矮墙,覆盖起来,很方便的啊!直接把篷布下端固定在三楼的窗檐上就行。
穆东兴奋起来,和苏老头一起探讨一些细节问题。慢慢形成了方案。
楼顶用篷布整体覆盖,直接存放,篷布覆盖在楼顶矮墙的外侧,引导雨水下泄。
篷布买加厚的帆布篷布,确保使用期间不会损坏漏雨。
在教学楼南侧小操场,搭建几个大型的一米高的台子,用红砖直接层层平铺,不用水泥,确保干燥。红砖上面铺木板,木板上面铺塑料布,然后堆放柳条,覆盖篷布。
好了,思路理顺了,穆东浑身上下充满了力量。他对苏老头说道:“老爷子,紧挨宿舍那间教室,划给你使用,随便你折腾。还有,一定注意保密。”说完转身跑了,他要去找老爸,计算一下需要多少红砖、木板和篷布。
他不说苏老头也会保密。关系到自己挣钱的大事呢。摸了摸衣兜深处的银行卡,苏老头心想,又要做生意了啊。幸亏这张卡在自己身上,老伴应该不会想到查自己的帐吧?
一会的功夫,穆东就和老爸合计好了数字。他让老爸去采购红砖,自己开车去了鲁NS区采购木板,塑料布和篷布。
下午的时候,穆东就带着满满一车木板和篷布回来了,工人卸货的时候,还在纳闷,买这么多篷布,这是要做什么?
第二天,操场上就搭起了5个一米高的台子。每个台子比楼道里的教室稍大一些。参考每间教室的存放量,穆东每个高台的设计存放量是10万斤。这样操场计划存放50万斤柳条。
楼顶的整体面积大,穆东也计划存放50万斤,这样加上楼内的存放,基本能达到300万斤的存储量了。
现在每天收购柳条的数量,大约是8万斤左右,基本上一天半的时间,就能堆满一个高台了。
未来几天要在楼顶和操场露天作业,穆东上网查了一下后面几天的天气,都是晴天。穆东回忆了一下,最近一直没下雨,难道真像自己说的,是大旱?
泉城,电信小区。几个早起锻炼的大妈,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10号楼二单元的一个美女。每天早早起来,打开楼下的车库,发动一辆崭新的还贴着临时牌照的汽车,坐在车上发呆。过一会儿慢慢把车从车库开出来,停在门前。又过一会,再慢慢倒回车库。一会又开出来,一会又倒进去……
每天早上,折腾大半个小时。最后肯定是把车倒回车库,锁上门,踩着高跟鞋“蹬蹬蹬”的离开。
有人无意中就发现,姑娘离开以后,在小区门口上了拥挤不堪的公交车。
这不有病么!看见的大妈就腹诽不已。
被人腹诽的自然是肖肖。她实在是太喜欢这辆车了。一开始就是早上去车上坐坐,后来就神是鬼差的开到车库门口。
“穆东说的是不让我上路,在车库门口开开,不算上路的吧。”肖肖这样安慰自己。
其实不只是早上,这样的情景,每天晚上也上演一遍,只是早起晨练的大妈们看不到而已。
穆东如果看到这一幕,肯定哭笑不得,实在是不应该提前给肖肖买车,这也太搞笑了。
穆东这会每天忙得团团转。露天存放这个事情,说起来简单,其实问题很多,光是柳条怎么能码放,就是个大问题。码放的不好,整个垛子就可能垮掉。另外还有篷布的覆盖,最后的绳索捆扎加固,每个问题都需要全力解决。
好在有苏老头这样的行家现场指导,所以虽然磕磕绊绊,但是一周以后,五个高大的柳条垛子,还是顺利的堆放完成了。
期间虽然苏大爷周末休息了两天,但是工人干顺手了,最后的两个垛子,堆放的十分顺利。
望着被墨绿色篷布覆盖着密不透风的柳条垛子,穆东感觉舒畅了许多,身体的劳累也一扫而空了。
剩下的就是楼顶了,因为有一圈矮墙,无论是码放还是捆扎篷布,都变得简单多了。
看看日期,已经2月23号了。上周五镇上周主任打来电话,说土地可以过户了,正好今天周一,去办一下吧。
周主任很热情,俩人一起去了区国土资源局,很快就办好了过户。
下午,穆东给老爸和姐姐交代了一下,让他们处理好楼顶的堆放工作,5点钟,开车去了泉城。
穆东进了电信小区的时候,已经晚上8点多了。远远的,他就看到肖肖的车停在车库门口。他心里一惊,招贼了?
又往前一点的时候,发现车慢慢的又倒进了车库。等走到跟前,看见车又开出来了,开车的真是肖肖。
穆东心里先是苦笑不得,接着就又有些愧疚。
苦笑不得是因为肖肖的举动太搞笑了,也太有创意了。
愧疚是因为自己陪肖肖太少了,才让她如此寂寞。
肖肖远远的看见过来一辆车,车灯太亮,她也看不清车型,以为是小区的其他住户,也就没在意,继续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等那辆车停下,熄了灯,她才蓦然发现,是穆东的车!
穆东回来了!
呀!肖肖红了脸,他一定看见自己刚才的样子了。
肖肖坐在车上,凌乱了……
穆东走过来,打开车门,轻轻抱着肖肖,轻声道:“走,媳妇,我陪你去兜风。”
肖肖茫然的点点头,就要下车,想去副驾驶。
穆东按抓她,说道:“媳妇,你来开。”
疯狂一下吧,有什么了不起。
肖肖愣住了,指着自己,问道:“我?我来开?”
“是的,媳妇,你来开。”穆东沉声道。
肖肖兴奋起来,搂着穆东的脖子,献上香吻,接着熟练的发动着车子,催着穆东上车。
车子轻灵的游动了出去,顺畅的汇入夜色中亮丽的车流之中。肖肖忘却了寒冷,打开了车窗。风涌进来,肆意的搅动肖肖的发丝,飞舞出凌乱的轨迹。音乐响起,肖肖轻轻哼着,慢慢跟着大声唱起来。
在你的心上,自由的飞翔
灿烂的星光,永恒的徜徉
一路的方向,照耀我心上
辽远的边疆,随我,去远方……
穆东被肖肖感染,也随着她大声唱起来。
2月的寒风里,两人开着车窗,疯子一样,在城市里游荡,一直到很晚。
到了最后,穆东实在坚持不住了。不是冻的,是饿的。
下午五点动身,本来打算给肖肖一个惊喜,到了之后再吃饭。结果到了之后,陪着肖肖一起出来发疯。
晚上11点,俩人终于赶到永和豆浆。看着穆东狼吞虎咽的样子。肖肖很感动,也有些自责。
吃饱喝足,回家继续疯狂吧,这注定是一个疯狂的夜晚。
第三十七章 卖光了
次日一早,把肖肖前两天领回的牌照安装好,穆东开着肖肖的车,送她上班。下午的时候,又去接她下班。
肖肖的同事,发现穆东换车了,一开始还疑惑怎么越混越差了,记得上次开的奥迪啊?
后来才知道,竟然是肖肖自己的车。只是肖肖还没拿到驾驶证,所以穆东代开一下。
这样太高调吧!你一个普通教师,开的车怎么看着比校长的车都大?
其实这已经是肖肖刻意控制的结果了。穆东给她买车的预算,还不止这辆车钱呢。
穆东在泉城住了三天。
白天,接送肖肖上下班,给她做饭洗衣服。其余时间四处闲逛。
期间见了韩勇和程强他们。
韩勇已经争取到了总公司虚拟运营的试点,SD要来一万个手机号码,正在全力以赴开拓市场。韩勇半真半假的邀请穆东回来,穆东只能报以苦笑。
程强通过了公务员面试,已经在省教育厅宣传部当了一名干事。
“哥们已经是省教育厅的领导了,东哥,以后嫂子的事情,就是我罩着了,你放心!”程强大手一挥,气势万千的说道。
穆东哈哈大笑:“你现在的级别是科员吧?还领导?天天在办公室端茶倒水打扫卫生吧?”
程强就涨红了脸:“这些都是暂时的好吧。”
每天晚饭后,穆东就让肖肖开着车,两人出去闲逛。高架桥,外环路,正在兴建的奥体中心,就这样信马由缰的到处走,没有目的地,一切的一切,只为了可以让肖肖过一把开车的瘾。
周四一早,穆东把肖肖送到校门口。分手时,穆东对肖肖说:“媳妇,再忍几天,你的驾驶证,很快就下来了。我不在的时候,千万不要自己开车上路。”
肖肖答应下来,挥挥手进了校门。
穆东中午回到了鲁南市。他去了工商局,想问一下注册公司的事情。一番打听之后,繁琐的程序听得穆东头大了一圈。最后,在工作人员的建议下,找了一个代办公司,一切交给他们搞定。
代办公司让穆东列了一个清单,让穆东准备了一些资料,剩下的事情就不用穆东操心,穆东只需要在注资验资环节出现就可以了。
下午回到学校。楼顶有一半的面积一定垛满了柳条,篷布已经严严实实的盖了起来,比穆东预计的要快一些。
穆晓霞告诉穆东,现在每天都能收到大约10万斤柳条。现在周围好几个县的柳条种植户都来这里卖柳条。堆场每天卖沙的钱,勉强够支付柳条款,有时候穆晓霞还要去银行支取一些。
穆东心想,自己不在家的时候,姐姐天天小心翼翼的骑着电动车周转这些资金,也是够辛苦的。忙完这阵子,让姐姐也去学个驾照才好。恩,还有大国和姐夫,还有谢东林,都要会开车才行。老爸不知道愿不愿意去学,老爸要是也会开车多好……
苏大爷已经在宿舍隔壁的屋子里,存满了自己收购的柳条。穆东去看了看,全是优质的蒸条。据穆晓霞说有大约八九万斤。穆东心想,姜还是老的辣,蒸条本来价格就高,涨价的话,幅度更大,即使不涨价,保值率也高。这老爷子,确实老道。
看完学校,穆东去了堆场。
堆场最近销售很稳定,基本上到达了春节前销售最好时候的水平。每天有约100辆大货车来装车,装车量3000立方米以上。最近两三天,更是达到了3500立方米。
穆东大体上计算了一下,按照目前的速度,再有一个多月,这个堆场也能销售一空了。
穆大国告诉穆东,市区的沙场,价格又涨了。他打听了一下,已经到了65元一立方。
穆东知道穆大国是问涨不涨价,他略略沉思一下,决定还是不涨价。
“大国,我们还是不涨价吧,我们存货太多了,尽快卖掉,以后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穆大国有些不理解,我们这么多沙子,慢慢卖多好,价格一直在上涨的啊。
穆大国自然不明白穆东的想法。“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个巨大的沙堆,能带了财富,也可能带来麻烦,还是变成钱比较稳妥。
当天晚上,麻烦就来了。
穆化峰找上门了,吞吞吐吐的说了一件事。
附近乡镇划归开发区以后,兴起了一阵建设热潮。由于天气慢慢变冷,热潮慢慢冷却下来。随着春节过去,气温慢慢回暖,很多人又行动起来,开始折腾自己的房子。
建房子就要买建材,当然也就少不了必备的沙子。可是这时候广大人民群众才发现,此时黄沙,已非昨日黄沙。
以前几十块钱一车的沙子,现在的价格,已经到了200元,并且听说还在上涨。哪家建个房子不得用上好几车沙,这回倒好,光沙子一项,就要不少钱,其他建材还都没买呢。
有人就想到了穆家的堆场。穆家发了大财,乡里乡亲的,盖房子需要几车沙子,难道不能支援一下?
我们也不白要,便宜点就行啊。
有人就撺掇穆化峰帮忙问问。
穆化峰一开始其实是拒绝的。笑话,穆东对自己够意思,面子给着,喝酒请着,老婆还在穆老板那里拿一份工资,我去找这个不自在,帮你们出头,可拉倒吧!
一开始一两人说,十个八个的人说,再后来好几十个人在穆化峰耳朵里叨叨的时候,穆化峰受不了了。
好吧,我就作势走一趟,成不成的,我去了,你们也别再烦我。
穆化峰听说穆东回来了,晚上就来了。
穆化峰的意思是,穆东你不用答应,我就来走一个过场。
结果穆东答应了,穆主任一下子被雷的外焦里嫩。
是自己的面子太大了?还是穆老板的心太大了?
穆化峰就后悔走这一趟。管那些贪小便宜的王八蛋干什么啊!这回好了,穆老板竟然答应了,答应了就要损失钱财,我这不是上门添堵吗?
看着穆化峰尴尬的样子,穆东觉得有些无奈,这算是很小的麻烦了。
穆东道:“叔,你也不用担心,我这么多沙子,不差这一点。这样吧。现在市面的价格是200块钱送上门,我这里没有车,让村民自己找车来拉,100块钱一车,我们负责装车。还有就是,每户最多供应5车,多了没有。”
顿了顿,穆东略想了一下,又道:“叔,人情是你来找我讨的,侄子我帮你兜着,谁家需要沙子,找你开条子,我认条子不认人。你看咋样?”
穆化峰无语了,这小子,怎么就这么贴心呢?
穆东大体算了一下,村里拉沙的车是6立方一车,五车是30立方,一般的家庭建房,足够用了。全村有大约两百户人家,就算每户都要5车,最多也就一千多车,自己给得起。
关键是,穆东不想在这个时候,惹任何的麻烦,能用钱来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更何况,是这么一点小钱。
如果真的弄僵了,谁知道那些村民会怎么议论?会怎么算计?
别的不说,沙子也是矿产资源,经营是需要资质的,就这一条,有心人就能把自己折腾的酸爽不已。
所以,还是随了人心,顺了人气吧。
穆东第二天宣布了三件事。
一,村里人来买沙,凭穆化峰主任的条子,100元一车;
二,大货车装车价格,调整为50元每立方;
三,恢复对同行供货,180元一车。
消息一宣布堆场一下子炸了锅。不是说市区的沙子价格上涨了吗?怎么我们还降价?给同行的价格才30元一立方,这不是明显的少赚钱吗?
老板这是怎么了?
穆大国直接跳起来,第一次和穆东争辩起来。
穆东无奈,把穆大国拉到办公室,用了接近一个小时的时间,才让他明白“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和自家堆场的辩证关系。
穆大国好像明白了一些,但也好像没明白,不过,他开始认真执行穆东的新政策。
穆东不想等了,这次的小麻烦,让他警醒,他需要尽快出手这个巨大的沙堆,套现离场。
司机们奔走相告,赶紧来,穆老板降价了!
同行们奔走相告,赶紧来,穆老板供货了!
同行们苦啊!都没多少货,眼见库存一点点减少,价格一点点上涨,现在哪怕不挣钱,买上一堆沙放在那里,大多数老板都愿意。谁都觉得,价格还会涨。
2月份的最后一天,穆老板给很多人发了一份大大的福利。
穆家堆场突然就火爆了起来。
很久没有出现过的排队现象,重现了。
大货车,小货车,四不像,一直排到了堆场外面的道路上。
穆大国看见那些同行的车辆就来气,少卖接近一半的钱呐!他也有自己的精明和办法。他把50铲车和大量工人调去给大货车装车,让30铲车给同行装车,并且悄悄告诉开着30铲车的谢东林,慢慢来,磨蹭着点。
谢东林正不忿呢,一点就通。
即使这样,当天晚上的统计数字,可堪称恐怖了。
本村村民拉走了100车,收入1万元;
大货车装车5000立方米,收入25万;
同行买走了700车,收入12。6万。
全天销售9800立方米,38。6万元。
穆东对这个数字非常满意。
穆大国对一部分数字颇为不满,他找到谢东林质问:“你怎么回事,怎么装了那么多车,明天控制在500车以内……”
于是接下来的几天,司机们看到,30铲车经常趴窝,年轻的司机就老是下去折腾着修车……
3月1日,消息在更大范围内扩散,穆家堆场更热闹了。截止到中午,已经收款20万元,然后络绎不绝的货车依然陆续赶来,没办法,堆场加班,一直忙到晚上九点,才完成装车。
从这天开始,穆家堆场就天天加班了,晚上9点10点下班,成了常态。
3月2日中午,穆接到姑父王绍强的电话,肖肖的驾驶证发下来了。
堆场的运营正处在最后冲刺的时刻,穆东不敢离开太久。当天下午,他去县城取了肖肖的驾照,晚上开车去了泉城。第二天都没等到肖肖起床,天没亮就又赶回鲁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肖肖现在驾车已经游刃有余,穆东也可以放心的让她开车上班了。
在市区,穆东去了代办注册的公司,在他们的带领下,刻制了公司“三章”、领取了营业执照,完成了公司注册的事宜。
3月5日上午,一阵鞭炮声中,一块刻着“大东工艺品公司”的牌匾,挂在了小学校的门口。
穆东没时间庆祝公司的开业,鞭炮过后,他又赶紧回了堆场。
回到堆场,有熟悉的同行找到穆东说,开小铲车的那个年轻人,好像有点磨洋工啊。
穆东最近几天忙的昏天黑地,还真没注意到这个细节。他远距离的观察了一下,还真是!
略一思考,他就明白了怎么回事,有些哭笑不得。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估计这就是穆大国和谢东林的对策了。
出发点是好的,同行少买一些,大货车就能多买一些,也就能多赚一些钱。
可是他们真的很难真正理解穆东快速销售的迫切心理。穆东恨不得一天就把这堆沙子全部卖光。
穆东和穆大国和谢东林叫到办公室,第一次严肃的批评了两人。
两个人就有些发呆,大哥这个样子,他们真是第一次看到,看来是真的很生气。
好吧,那就还是听大哥的吧。
3月4日,没有了谢东林的刻意打压,同行装车的速度显著提升,当天就突破了1000车。
晚上,穆东看了一下统计数字,同行和大货车的销售数字很稳定。同村村民的购买已经显著下滑了。从第一天第二天的每天100车左右,已经下滑的今天的只有20车,一共加起来,村里购买了360车。看来需求也就这么多了啊,穆东心想。
村民可不这么想。
穆主任说了,每家最多给5车。这样的话,在村民的理解里,就是每家5车,没有什么最多最少。
一开始去找穆主任批条子的,都是有建房需求的,也就是这些人撺掇穆主任去找穆老板要优惠的。
所以,这些人很快拿到了条子,也很快把沙子拉回家。
本来这个事,就已经过去了。
有一天,有个聪明人就想到,我是去拉了5车沙,也足够我建房用了。可是沙子价格还在涨,是不是能再弄几车,找个墙角旮旯放起来,留着以后用啊?
于是就开始想办法。自己的条子批了,可是自己老爹是单独住一个院子,户口本也早就分开了,让老爹去申请嘛。
很快,聪明人的老爹,也用准备翻新房屋的借口,拿到了穆主任签发的批条。而沙子却拉到了聪明人的家里。
哦,原来事情可以这样操作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