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大梦七年-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穆东道:“二叔,我回来了。爸,二叔,歇会吧,马上吃午饭了。”
穆爸道:“那就歇会。”然后对着正干活的工人喊道:“收工了,准备吃饭了。”
工人陆续停下来,去伙房那里洗手,准备吃饭。
穆爸和穆二叔停下手里的活,吸起了烟,穆东陪着说了一会话,然后一起去吃饭。
饭后,大家都各自去忙碌。穆东问了问穆大国这几天进沙的情况。现在基本上每天都维持在200车以上,最多的一天达到了260车。
看来还不错,穆东心想。
俩人正说着话,就看见一个司机慌慌张张跑过来,嘴里喊道:“穆老板,穆老板,出事了,卸车的那个小伙子摔倒了!”
谢东林!俩人同时想到了,赶紧往沙堆那里跑去。远远的看到几个司机围了一个圈,闯进去一看,谢东林正蜷缩在地上,低声呻吟,双手按着额头,手上脸上都是血。
穆东深吸了几口气,蹲在地上,安抚着谢东林,并立即做了安排。
“大国,去宿舍撕条床单来,小林需要包扎。”
“你们几个人让一下,别围在这里,都散开,让空气流通。”
正说着,看见穆妈也跑了过来,穆东道:“妈,你去叫我爸和二叔过来,安排进场和卸车。”
然后看了看周围的司机,问道:“谁的车可以坐人,送我们去镇医院。”
有个司机道:“我的车驾驶室是密封的,可以坐人。”
穆东道:“好,谢谢,你车上沙子卸了吗?”
司机道:“已经卸了,马上就可以走。”
正说着,穆大国拿来了布条,穆东扒开了谢东林的双手,看到额头右侧有一道伤口,脸上血太多,也看不到伤口有多大,用布条紧紧的缠了几圈,然后抱着谢东林,迅速上了那辆拉沙的车,向镇医院驶去。穆大国骑着电动自行车,跟在后面。
到医院一检查,问题不大,在额头顶部右侧有一道伤口,打了麻药,缝了四针。好在位置比较靠上,头发稍微遮一下,不至于太难看。
穆东长舒一口气,这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谢东林麻药劲上来了,躺在病床上睡着了。
穆东骑电车返回了堆场。问了一下,才知道谢东林的受伤的原因。
谢东林这个小伙子,很敬业。初中毕业后,在家闲了一年,闲的他浑身难受。想出去打工,年龄太小,父母不放心,一直不让他出去。这次来了穆东的堆场,就像鸟儿出笼一样,风风火火的,整天忙得到处跑。
今天中午,吃饭的时间,有几辆车等着卸车。刚吃完饭,谢东林就跑去指挥卸车。为了加快速度,他指挥了两辆车一起卸车,两辆车离着有七八米远。
其中一辆车的千斤顶功率大,卸得快,很快倾倒完了,收起千斤顶就往前走。这时谢东林正在另一辆车旁边看着沙子倾倒,他看见了要走的那辆车,就想赶过去给司机的卡片签字盖章,急速走了两步,脚底一滑,头部一下子磕在正在卸车的那辆车的车厢上,额头直接亲密接触了钢铁。
于是悲剧了。
穆东回去的时候,两辆车都没走。穆东了解完情况,对两个司机说道:“没事,你们不用担心,伤口很小,缝了几针。这个事情你们没有责任,是我们堆场自己的问题,谢谢你们一直等在这里。现在没事了,你们去忙吧。以后多支持我们的工作。”
两个司机如蒙大赦。尤其是那辆谢东林脑袋磕上的车,谢东林的血还粘在车厢上呢。司机纠结的心惊胆战的。现在听穆东这么一说,什么事都没有了。
两人都松了一口气,千恩万谢的走了。
离开后,两个司机都默契的没继续干活,而是买了水果和营养品,去镇医院看望谢东林。
人心换人心,自古如此。
这件事,对穆东,对堆场所以的人,敲响了安全警钟。
感谢上苍,这是一个并不严重的警告。穆东心里默默念叨。
第十三章 这是规矩
穆东给二姑打了个电话,如实说了谢东林的情况。征求了二姑的意见,决定送谢东林回家养伤。
然后,穆东给穆大国打了电话,告诉他等谢东林醒了以后,租一辆车,送谢东林回家。并让穆大国告诉谢东林,好好养伤,尽快回来工作。并叮嘱穆大国下班前赶回来给司机结算。
接着穆东去了一趟县城,采购了200顶安全帽。穆东选了质量比较好的安全帽,每顶的价格达到了三十多元。这一下,花了六千多元。然后联系了一个丝网印刷的广告公司,连夜在每顶安全帽上印了“穆家堆场”四个字。然后在第二天一早运回堆场。
第二天,穆家堆场门口,每个进场的司机都领到了一顶安全帽。同时被要求去看门口贴的一张大红纸。上面写了这么几条:
第一,所有进场司机,每人免费领取一顶安全帽;
第二,进场司机必须头戴穆家堆场发放的安全帽;
第三,发现司机不戴穆家堆场安全帽的,不许进场;
第四,司机进场后,第一次被发现私自摘下安全帽的,当天不予结算运沙款;
第五,司机进场后,第二次被发现私自摘下安全帽的,一周内不予结算运沙款;
第六,司机累计三次被发现进场后摘下安全帽的,取消运沙资格;
第七,穆家堆场管理人员和操作工人,也必须头戴安全帽。欢迎司机监督举报。举报一经落实,奖励司机每次100元。
一共七条,是穆东今天早上赶着写出来的。穆东不打算对司机搞什么罚款,赚的都是辛苦钱,没什么意思,就是延长结算时间,直至取消运沙资格。
昨天谢东林的事情,让穆东突然意识到,不论这个堆场未来能赚多少钱,都是建立在安全运行的基础之上的。每天这么多的车辆进出,堆场的安全生产方面,还是有一些风险的。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安全帽这个事情,一是,一旦摔倒或者磕碰,确实能保护头部的安全。二是穆东想通过这顶帽子,让所有进场的人员,都绷紧安全这根弦,增强安全意识,主动规避风险。
穆东给堆场所有的工作人员全部发放了安全帽,并且同样要求进场后必须要戴。只要发现没带,第一次警告,第二次辞退。
工人四散去忙碌,穆东把穆家人一起召集开了一个会。
首先还是安全帽的问题,要求家里人一定要配合,尤其是穆妈和二婶,本来就是做饭的事情,天天烟熏火燎的,还要带个帽子,确实很麻烦。但是昨天谢东林的事情,她们也都看见了,表示理解。
第二,穆东提出采购安装大型传送带装置,这样能把沙堆堆得更高一下,提高堆场的存放量;
第三,穆东提出改变现在的卸车方式。现在是集中一堆卸车,逐步向外扩展。以后要两个点卸车,慢慢地向一起推进。这样做的优点是,卸车迅速,进场量会增大。缺点是铲车整理沙堆会变得缓慢。穆东给出的解决办法是循环交叉整理。以前是每卸一车整理一下,其实铲车的利用率不高。现在是每卸几车就整理几分钟,铲车利用率大大提高了。
第四,穆东和大家说了有新的投资加入和贷款的情况。请家里人做好周一去签字的准备,并请穆爸通知村里的另外两户农户。
说完这些,穆东给农行孙主任打了电话,说了姐姐家的事情,姐夫在泉城学开铲车,穆东问一下姐姐签字能不能行。孙主任说户主的配偶签字是可以的,穆东才放了心。
穆晓霞今天也在堆场。平日两个孩子上学要接送,她没时间过来。周末的时候就把两个孩子送到婆婆家,来堆场帮穆妈和二婶做饭。
想到孩子,穆东也嘱咐了姐姐一句,堆场车辆多,尽量别带两个孩子来。如果偶尔带来,也一定要戴上安全帽,约束在办公室里。
姐姐理解穆东的心思,自然是点头答应。
穆东接着给大姑穆虹打了一个电话,说了周一办贷款手续的事情。
穆东下午去了一趟鲁南市,先去市场订购了一台大型传送带,交了定金,约定一周以后安装。然后第二次光顾了鲁南二手机械设备市场。看了看二手铲车的情况。
姐夫过几天就要回来了,二手的铲车,现在要尽快确定。
看了半天,穆东也不是很懂,也就打听一下成色和价格。到时候还是交给姐夫去操心吧。
傍晚穆东回到堆场,穆大国告诉他,有两个人一直在等他。
进了办公室一看,一个是村主任穆化峰,另一个人比穆化峰年纪大一些,穆东不认识。
看到穆东回来,俩人都站起来。穆化峰介绍了一下,原来另外一个人是镇上谭庄村的村委会主任,名叫谭连福。
相互认识了一下,穆东拿出烟,给两人点上,然后大家坐下抽烟。穆东对于烟,基本很少抽,偶尔在场合上,勉强也能抽几根。
谭连福说明了来意,竟然是来推销的。
推销的东西是,拖拉机!
原来,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候,因为下游修水库,谭庄镇买了一台东方红履带式拖拉机参与建设。后来水库修完,这台拖拉机辗转就给了谭庄村。
后来村子里虽然每年都用这台拖拉机给农民耕地什么的,但是履带式的拖拉机速度慢,效率低,这几年几乎不用了。所以谭庄村就想卖掉。
村里打听了一下价格,基本就是废铁价。接近两吨的机器,很多人的出价就是几千块钱。后来听说穆村有个小伙子建了一个大型堆场,联想到这台拖拉机有推板,可以用来推沙,就想来碰碰运气。结果三打听两打听,找到了穆化峰做中间人。
穆东听得有些无语。九几年的机器,怎么都十几年了,可不就是一堆废铁了吗?
见穆东不说话,谭连福忙道:“穆老板,这台机器,虽然年份久,可是保养的非常好,我们村里有个早年退伍的坦克兵,特别喜欢这台拖拉机,每年都按时保养,方便的话,你抽时间去看看,价格方面你放心,都好商量。”
谭连福也是够了,这台拖拉机不值钱不说,每年还要保养,怎么省都得几百块钱。趁早卖了拉倒。
穆东想想也是,买不买的,现在不能驳了谭主任的面子。于是就答应周一去看一下。
然后穆东就留俩人在这里喝酒,穆化峰无所谓,谭连福不愿意打扰,拖着穆化峰走了。
穆东看看傍晚了,给姐夫钟国栋打了一个电话。说了履带拖拉机的事情,想征求一下姐夫的意见。
钟国栋说道:“轮式铲车的优点是操作灵活,机动性能强,缺点是爬坡性能差;而履带拖拉机正好相反,笨重,但是爬坡性能好。沙堆如果不是很高的话,可以用轮式铲车整理。如果想堆得高一些,履带拖拉机就有优势了。怎么想起来问拖拉机了?”
穆东道:“这不是谭庄村有一辆老爷车想处理吗?问我要不要。”
钟国栋还真知道这辆拖拉机,说道:“谭庄村那辆?价格不高的话,那还真能要。前年秋天的时候,因为下雨多,地里潮湿,,普通拖拉机下不了地,这辆车还出来耕过地。开车的是个瘸子,听说以前是坦克兵,受伤退役的,把这辆车保养的很干净,发动机也很有劲。”
听了钟国栋的话,穆东突然有些期待。
或许,这台拖拉机还真的能用上呢。
周日,穆东一整天都待在堆场里,检查司机戴安全帽的情况。穆东自己也戴着一顶红色的安全帽,看上去颇为帅气。
穆爸和另外一名工人,在指挥卸车。现在已经两个地方卸车,车辆进出的速度加快了很多。
下午快下班的时候,穆东接待了几个来谈生意的老板。因为办公室这会正在结算,人多眼杂,穆东搬了几把凳子,几个人在外面聊了一会。
这几个人,不怎么像是老板,倒是显得有些流里流气的。也说不出来自己的沙场在哪里,只是说来问一下价格。
穆东觉得有些不对劲,生意不是这么谈的啊,应该是价格啊,结算啊,自己每天啊能送多少啊什么的,聊得很具体才是。这些人,聊着天东张西望的,不像好人。
再说了,上门谈生意,一般都是上午,哪有快下班了来谈生意的。
穆东心里咯噔一下,不是被人盯上了吧。
正想着,穆东的电话响了。穆东一看,是大姑穆虹打来的电话,估计是说明天签字的事情,穆东心里突然一动,接起来了电话。
电话里穆虹说:“小东,在堆场忙着呢?”
穆东道:“是啊,大姑,我还在忙着呢。你说什么?公安局付局长?我知道,他姓付,是正局长,一把手。付局长他小舅子想入股?可以啊,和谁合作不是合作,行啊,都找到你了,当然得答应。放心,济南的大老板会同意的……”
穆虹:……
穆东:“我这里没事,能有什么事。监控设备这几天就到了,嗯嗯,您放心,大姑。”
说完,穆东把电话挂了。电话那头的穆虹一头雾水。
穆东猜的不错,确实是被人盯上了。
穆家堆场每天结算现金的消息,引来了一些觊觎的目光。今天来的这几个人,就是来查看堆场情况的。
结果听到公安局长的小舅子要入股,沙场老板还要装监控,这事好像难办了。
得找人打听打听,公安局长一把手是不是姓付。
几个人揣着心思,告辞而去。穆东暗暗记住了几个人的样子,打算找人打听一下。
他问了问几个刚才在附近结账的司机,结果还真有人认识其中的一个理着小平头的。那个司机说道:“那个小平头叫黄占平,排行老四,人称黄四。以前也开过沙场,后来倒闭了。整天游手好闲的,和一帮狐朋狗友在县城瞎混。”
穆东又问了黄四的老家,那个司机只知道黄四是玉山镇黄村的,具体的住址不知道。
这些信息已经不少了。穆东掏出手机,给大姑回了电话,说了刚才的情况,并且让大姑在县城打听一下黄四的情况。
穆虹在县城开酒楼,三教九流都要打交道,这种事自然不难,所以答应下来。俩人又说了第二天贷款的事情,然后挂了电话。
周一早上,需要去镇上农行签字的人,都聚在了穆东家里。穆爸、穆二叔、穆晓霞,穆化峰,还有一个农户,户主叫穆化海。加上穆东,一共六个人,一起去了镇上的农业银行。
穆东是贷款申请人,穆东上大学时,没有迁户口,户口还在村里。所以有申请农业贷款的资质。
很快到了镇上。过了一会,穆虹和王绍强也带着两个担保人赶到了,王绍强开来一辆普桑,穆东看着这辆车,又想起了另一段时空里自己那辆新桑塔纳,接着想起来馨儿,心里一阵落寞。
银行的效率很高。先是给穆东开了一张储蓄卡,然后一行人在各种表格上签字,最后大家一起照相合影。一个小时左右,穆东新开的储蓄卡里,就多了20万元。
一行人接着去了镇上的农村信用社。本来穆东是想去碰碰运气,实在不行的话,再找找关系。没想到,情况真的就像农行的张主任说的那样。穆东出具了刚在农业银行完成的手续,并且说明了来意。结果农村信用社的人热情的不像话,立刻表示,马上就能办理。
手续类似,填表、签字、合影。中午下班之前,穆东手里又多了一张20万的农村信用社储蓄卡。
当然,一些桌面下的工作,穆东也没忘记。寻了个空,塞给农信社信贷主任一张购物卡。
中午,穆东把一行人带到了堆场,在休息室里摆了一大桌。早上就给穆妈和二婶说了中午请客,大家赶到的时候,饭菜都备好了。
之所以没在镇上饭店请客,穆东是想让担保人看看堆场的规模和运作情况。毕竟提供担保,是承担很大风险的。
看了熙熙攘攘的堆场,几个担保人都安心了许多。穆虹和王绍强也很满意,侄子争气,也让他俩觉得在朋友面前很有面子。
酒是纯粮酒,菜是农家菜,一行人吃的很是满意。
说起来这纯粮酒,穆东觉得非常骄傲。
1978年姐姐穆晓霞出生的时候,穆爸在广播里听说,南方大户人家,生了孩子就酿一些酒,装在坛子里埋在地下,等到孩子长大,女孩出嫁的时候,把酒挖出来待客,叫做女儿红。男孩中了状元,把酒挖出来宴请宾客,叫做状元红。
穆爸当时脑子发热,也想弄些女儿红。就拉了一地排车地瓜干,去县城换了十几坛子用地瓜干酿的酒。
地瓜干酒,喝起来有点苦头,口感一般,在那个年代,算是很便宜的酒了。
穆晓霞的满月宴上,用了几坛子,剩下十坛子酒,用黄泥封口,存在了家里的地窖里。
等到1985年穆东出生的时候,满月宴上用的就是五年前地窖里的存酒。拍掉黄泥,打开酒坛,肆意的酒香让在场的宾客如痴如醉。尝一口,完全没有了苦头,满嘴是甘甜的酒香。那一天,五坛子酒,五十斤,好多人喝得酩酊大醉。
穆爸一看,这酒原来存几年变得这么好喝。于是在穆东满月后,再次拖着地排车,跑了两趟县城的酒厂,用满满两车地瓜干,换了二十坛地瓜干酒,存在了地窖里。
1999年,穆晓霞结婚时,穆家的陪嫁虽然一般,但是有两坛窖藏了22年的地瓜干酒,吸引了太多的目光。
现在穆家还有大约二十坛窖藏酒,全家也非常宝贝。地窖在好几年前就填上了。大部分的酒坛子都埋在了院里的其他地方。家里有少量的酒,穆爸小心的藏在床底下。
除了每年春节,自家少量喝一点,基本上很少拿出来。
结果今天,穆爸一下拿出了三斤重新装瓶的窖藏酒,确实惊艳了众人。王绍强本来下午要开车回去的,最后也和穆虹商量着晚上住下,打算喝酒了。
满桌人都喝了起来,就连女人们也都倒了一小杯。村上的几个男人,都听说穆家有好酒,只是谁也没喝过。这次有幸喝到,心里也觉得,这个担保,做的值!
三瓶酒,很快就被一扫而空!
穆化峰嚷嚷着让穆爸再拿点出来,穆爸稳坐钓鱼台,不论穆化峰怎么说,都不为所动。
也没人愿意再喝其他酒了,那种反差,谁也不愿意尝试。一行人吃了主食,准备散去。
王绍强喝得有点多了,开酒店这么多年,好酒也喝了不少,但是窖藏这么多年的酒,真是第一次喝,他有点贪杯。
午饭后,他去了堆场西屋的宿舍,呼呼大睡。
穆虹在镇上租了一辆车,送走了县城来的两位担保人。俩人临走之前,穆东悄悄地塞了红包,里面是两千元钱。
穆化峰和另一个担保农户,穆东也给了红包,一千元。甚至连穆爸、穆二叔、穆晓霞都有,三个人都不要,穆东说服大家收下了。
穆东说,这是规矩。
第十四章 老爷车和铲车
周二一大早,穆东还在堆场办公室里睡觉,被砸门声吵醒。
开门一看,是穆化峰。
“东子,昨天下午喝多了,忘了去看拖拉机的事了。今天一早老谭就打电话来找我,要不,咱俩今天去看看。”
穆东昨天也忘了拖拉机的事。本来是计划办完贷款去看拖拉机的。结果办完两份贷款快中午了,接着回来吃饭,下午都喝得有点多,忘了和谭连福的约定。
想到这里,说道:“叔,昨天我也忘了,怪我怪我,吃完饭咱俩一块去,您也没吃早饭吧,在这里一起吃。”
穆化峰也不矫情,和穆东一起吃了早饭,俩人去了谭庄村委会大院。
谭连福在院里等着。一看俩人进来,赶紧迎上去。
穆东连忙掏出烟,别递烟边说:“谭主任,非常抱歉,昨天下午有事耽误了,对不起对不起。”
听穆东这么一说,谭连福本来的一点不满,一下子就烟消云散了。说道“没事没事,穆老板那么忙,我们等等也不要紧。这拖拉机也不是卖了一天两天了,不着急。”说着把两人领进办公室。
办公室里还有两个人,谭连福分别介绍了一下,一个是谭庄村的会计,另一个是拖拉机的保管员兼驾驶员,就是那个退伍的坦克兵。
一行人简单认识了一下,然后一起去了办公室西侧的一间大屋。
打开两扇高大的木门。一辆东方红履带式拖拉机呈现在众人面前。
拖拉机是以前的老款式,方方正正的。
但这真不像是一台十几年的机器。红色的漆面保存的基本完好,闪现着浅浅的亮光。有些边角处漆面有点脱落,也被细心的修补了红漆。驾驶棚的玻璃擦的干干净净。车头两侧的圆形大灯,保存完整,锃光瓦亮。车辆的履带外侧磨得亮晶晶的,履带的接缝处,干干净净,连一丝泥巴都没有。
一辆完美的老爷车!
穆东有些意外,这样的车况,绝对达到了博物馆展览的标准,太干净了。
穆东看了看蹲在一边默默吸烟的保管员,心意涌起一丝敬意。共和国的退伍军人,做什么事情,都带着干净利索。
保管员叫谭家明。这会儿,他心里有些不高兴。
在部队上,他幸运的成为了坦克兵,从此他迷恋上了坦克。可是在一次坦克检修中,他意外受伤,腿部落下残疾,最后黯然退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