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历史]昏君自救记-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咱陕西兵士就是吃干饭的了。
    为了体现身先士卒,当然也有几分偷师的心思,卢象升和普通的兵士一般,参加了第一日的训练。
    不过是半日的光景,这位就对新军表示了极大的敬佩,这些人果然不是人。
    就说这训练量,一般人压根儿就吃不消。
    可他哪里知道,卢象升为了给他一个下马威,训练量加重了两成,可别小看这两成,新军都操练了多久了,还有人不能完全地适应这个量,就更甭提是孙传庭的人了。
    接下来,顺势地,训练量减少,被蒙在葫芦里的孙传庭还暗暗地感激呢。
    这就是老狐狸的本事了,这下子,别说是剿匪了,孙传庭这个陕西的一把手,全权地支持卢象升的所有举动。
    有了地方的支援,外加上自己新军的能耐,卢象升相信,逆贼还不是束手就擒?
    远在京城的皇帝虽然关注陕甘一带的情况,不过距离远,也不能事事都明了,再者说了,陕甘虽然听上去重要,也不过是全国一隅罢了,这大明这么大,要操心的事儿还能少了?
    崇祯年倒也不完全都是糟心事儿,二月初四这一日,崇祯的皇长子诞生了,尤其是皇后周氏所出,人品贵重。
    天启皇帝就是因为没有继承人,所以皇位才落到朱由检的头上,他可一点也不想步了自家兄长的后尘,现在有了嫡长子的降世,对于崇祯来说,实在是大大的一个好消息。
    当然,对于整个大明来说,继承人的诞生也值得大大的庆贺。
    上诏曰:“朕为帝王应天历而奉宗祧,首重元储。尤隆世嫡,朕以渺躬,嗣位丕基,祗念我皇祖皇考,集庆发祥,源深绪远。伫昌嗣续,仰慰治谋。兹荷上帝居歆,宗祊垂佑。以今年二月初四日第一子生,系皇后周氏出,中闱开冢嫡之先。万国惬元良之祝。”
    既然有了嫡长子降生,那么大赦天下,为皇长子祈福之类的活动自然就不会少了。
    皇帝的这番旨意让众人欣喜。
    崇祯对于周后所出的孩儿自然是重视无比,为了防止再次出现天启皇帝重视奶母的悲剧,孩子都是由着周后自己亲自哺乳,虽然也有皇后为了表示节俭做戏之嫌,不过她不想让自家儿子养大之后不和自己亲近之事发生,这一点颇合皇帝的心思。
    种种举措下来,让人看的明白朱慈烺(lang:三声)在皇帝心中的地位了。好在嫡长子就是继承人,倒也不会再起了什么波澜就是了。
    皇长子的降生让崇祯的心情好了许多,整个人都散发着喜气,底下人也高兴,皇帝心情好,他们这些人日子也好过啊。
    因为魏阉之故,现在皇帝对于内臣的信任基本上就是个负数,大家的日子可真是不好过啊。
    再者,朝堂之上,但凡有点什么事儿,朝臣们就会将错误推到内臣头上,将他们推出来顶罪。
    这不仅是在推脱责任,也是一个很好的借口,堵的崇祯哑口无言,这就是如今东林党人的大旗,皇帝三不五时地就要在自己的寝宫破口大骂几句才能勉强压制住自己的火气。
    朱慈烺降生,虽然崇祯还没有册封太子之意,不过私下已经有很多人都称呼他为太子了。
    这种消息自然是逃不过崇祯的耳朵,里面固然有周后的手笔,不过皇帝并没有辟谣就是了。
    这就是默许之意了啊!

  ☆、第43章 崇祯8

这立不立太子可不并不是皇帝一个人的事儿,虽然很多皇帝都对朝臣干涉储君的废立问题很恼火。
    可是谁也没什么好法子来解决这个问题,最为奇葩的要算是本朝的万历皇帝了,为了立郑贵妃所生之子为太子,这位皇帝竟然三十年不上朝,也实在是个算的上是态度坚决了。
    可即便如此,万历皇帝也没有达成自己的目标,他死后,皇位还是由着嫡长子继承了,也就是崇祯的爷爷。
    崇祯的父亲尽管继位了,不过也没有享受过几天的好日子,很快便病死了,紧接着继位的便是手工爱好者,天启皇帝,这位皇帝15岁继位到22岁亡故,留给了崇祯一个烂摊子。
    有了这种前车之鉴,崇祯如何能不重视储君之事?好在他也没有什么爱子要立,与朝臣们的心思倒是一致,既然有了嫡长子,那么便好好儿地培养吧。
    孩子才降生,崇祯就想了这么多,所以说,皇帝还真是个不容易的工作啊。
    崇祯二年,除了嫡长子这件儿喜事之外,倒还有另一桩好事儿,让崇祯觉得解气的很。
    与后金的一战之后,以皇太极的失败,范文程的被抓而告终,现在,也该是到了享受这胜利果实的时候了。
    皇帝派了大量的谈判团去和金人商议议和之事,大明的胜迹在那儿摆着,即便脸皮再厚,也不能腆着脸不认啊。
    失去了谋臣的皇太极在面对一大批糙老爷们时,显得极为的苦逼,这些人打仗享乐那一个个儿都是行家,可是说到如何琢磨着害人啊,谈判什么的,一个个都耷拉着脑袋了。
    就说这南蛮子汉人最是奸诈,成天就知道耍嘴皮子,他奶奶的,惹毛了大爷,爷带着兵马杀过去再说。
    之前大金还是有这么个底气说大话的,可是现在呢?刚刚战败,士气低落,外加上天灾,肚子都填不饱呢,哪里还有什么力气打仗啊?
    再者,刚刚归降的蒙古各部又有了异动,这满洲人还真把咱蒙古爷们当成傻子了是不是?
    让自己去和明人拼死拼活,现在战败,他们竟然还想拿自己当替罪羊啊?
    真是太不要脸了,听着这些人大骂明人奸诈,可是自己的所作所为又和南蛮子有什么区别?
    蒙古部众都大大地保持着安静,不过心里的腹诽可是一点儿都不少,他们看上去五大三粗的,可并不只是真的傻啊。
    现如今的世道,没点儿心眼儿可怎么活的下去?一个个儿的都跟狼一样。
    皇太极作为人精子,如何能看不出来蒙古人的心思,只是现在他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啊。
    极为苦逼的皇太极也只能捏着鼻子,让人继续和明人谈判,明人一直都自诩自己是□□上国,稍微地说上几句好话,应该不会太和自己计较的。
    这位的算盘打的噼里啪啦的,不过在谈判桌上,明朝的官员们狮子大开口,要矿,要银子,要马屁,要粮食,要布料,要木材,简直就没有他们不要的。
    真是气煞人也!
    大家也不知道这些大明官员为何转变的如此之快,这画风大大的不同,之前制定的策略可就不能用了啊。
    官员们立即地将这个消息禀报给了皇太极,皇太极除了震怒之外,还能如何?
    大明人,可别欺人太甚,如若不然,老子拼着送命,也不会让你好过的。
    皇太极咬牙切齿一番之后,只能捏着鼻子继续地让手下去谈判,谈判这种事儿,和做买卖没什么差别,不过是你讨价还价而已。
    这位看来是精通做买卖的手段,所以回到了谈判桌上的大金官员算是有了底气。
    大金几乎全民皆兵,大家都是武人,和这些南蛮子说几句话,就觉得浑身不自在。
    大家说话可粗糙,看着大明官员一副高高在上的优越感,心里能痛快了才怪,再者,这些人说话绕着弯,骂人不吐脏字儿,简直要憋屈死了。
    殊不知,大明的官员这才算是出了一口恶气呢,特么的,让你们看不起咱,咱们也不是吃干饭的,秉承着皇帝“能占便宜就占便宜”的宗旨,大家几乎是狮子大张口。
    谈判进行的非常艰难,大金现在的日子可不好过,粮食自己都不够吃,还哪里有多余的赔偿给大明啊。
    哦,没粮食啊?那也行啊,没粮食,马匹总有吧?木材总有吧?人参啊鹿茸之类的药材总有吧?
    这些咱们大明都要,咱们可不嫌弃。
    这副小家子气的模样真是让人厌恶,大明不是一直自诩□□上邦么?怎么会转变成为这副市侩模样的?
    看来对于崇祯小皇帝的判断有误啊,皇太极也不是什么等闲之辈,很快地就得出了结论。
    现在,他一边儿在想念范文程的同时又在痛恨他,都是范文程误朕啊!
    当然了,对于范文程被游街示众的事儿皇太极自然也是知道的,不过锦衣卫看守的太过严密,自己派出去的人手一直没法子得手,否则如何还能让范文程继续地活在这世上!
    就在皇太极烦恼的时候,他的后宫之中,有位能干的人总算是熬到了出头之时。
    姑侄三人共侍一夫的事儿看上去有些不可思议,不过这在蛮夷之中并不少见,皇太极的庄妃是个极为聪慧之人,这位科尔沁来的蒙古姑娘虽然相貌比不上自己的姐姐,手段比不上自己的姑姑。
    不过她也有自己的优势,这位自幼聪慧,又精通汉学,是以,在听到了皇太极的困局之后,便意识到自己的机会来了。
    皇太极现在手底下虽然也有几个谋臣,可是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之前和范文程谈话时的那股子畅快劲儿不见了。
    当然了,他也不得不承认,范文程确实是个人物,尤其是在现在,失去了方知道珍贵啊,悔之晚矣!
    皇太极在这种情况下听到了庄妃的一番鞭辟入里的分析之后,整个人看庄妃的眼神都不对了。
    庄妃自己也后怕,不过还是装作一副全然不知的模样,皇太极很久没有这般畅快地笑过了,总算是又有了一个知己啊!
    当然了,这女人太过聪慧了并不是什么好事儿,好在大金并没有什么后宫不得干政的说辞,是以,庄妃这次是真的抓住了机会,呈现出了腾飞的态势。
    这些都是闲话,有了庄妃在后面出谋划策,虽然及不上范文程,不过皇太极也开始慢慢地掌控局面了。
    与大明的谈判总算是开始有了进展,既然能用木材那就组织人去伐木,反正他们居住的这地界儿深山老林不少,从不缺木材就是了。
    当然,大多数都是包衣旗去干的。包衣旗本来大部分都是罪人不是吗?
    现在有了这样的机会,让他们戴罪立功,不是很好嘛?众人的建议在皇太极听来也确实有些道理,不过这包衣旗的人数并不是很多啊,可谁舍得让自己的手下去砍柴火啊。
    再者说了,即便是舍得,可这兵士的粮食消耗谁提供啊?现在都是缺衣少粮的时候,大家都是能省一口是一口的时候,这动的越多,消耗的越多,不是吗
    总之,这里面的借口便多了起来,皇太极即便是对八旗有了大部分的掌控,可若是说到说一不二么,还稍微地有些距离。
    是以,他只能憋着气儿,让自己统领的几个旗去干这个苦逼活儿。大冷的天儿,谁愿意出去受这个罪?
    若是众人心里没有点抱怨,说出来谁信?
    崇祯帝拿到了谈判团送过来的最后成果,心里总算是爽了,即便是天天和朝臣们斗气都不会让他觉得憋闷了。
    唔,有了这个削弱,即便不会伤筋动骨,可是对于如今的大金来说,也算的上是雪上加霜吧,只怕到了明年,这仗啊,还有得打呢。
    皇帝一边儿在上面用朱批写了几个字儿,一边儿地盖上了玉玺,心中猜测到。
    所以说,这大规模的天花儿到底什么时候才会发生啊,他还真是有那么几分等不及了。
    至于蒙古,最好是让他们和大金打起来,让他们窝里反才行呢,不过,这个谋划倒是不着急。
    这外患倒是比内乱更加容易搞定,这是崇祯没有想到的,当然了,这也是他的改变起了很大的作用,先不说新军,就是袁崇焕治理的辽东,有了皇帝的放权和信任,少了同僚的掣肘,袁崇焕的能力发挥到了最大。
    尽管到了最后,略微地显得有些保守,不过还是达到了皇帝的要求,至于五年复辽之事,袁崇焕觉得,只要自己再在这辽东经营几年,真的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再说说这远在福建的毛文龙,虽然被调任,升官儿,可是毛文龙在这里的日子不是太好过,这里的气候啊,饮食就让他和他的手下觉得不顺畅的很。
    这个适应期都折腾了好一阵子,毛文龙在这里的职权虽然不比在辽东时小,可是这里的掣肘也更多的,自己可是外来人员,特么的这些王八蛋压根儿就是想将自己高高抬起来架空啊!

  ☆、第44章 崇祯9

毛文龙自己就是个暴脾气,为人也随意些,可这并不代表他就是接受别人架空自己啊,虽然不是很明白皇帝调任自己过来的目的,可是毛文龙还是时刻地记着皇帝给自己的任务。
    要尽快地在这里拉出一支能打硬仗的水师来,这让毛文龙很激动,皇帝对咱还是很器重的啊。
    是以,他也想大展拳脚,不过事情不会就这般如了他的意的。就是征兵工作都极为地不顺畅,就更甭提是练兵了,毛文龙想着皇帝的密折匣子里的询问,开始着急了。
    崇祯这到底是为了什么才会让毛文龙在此处练兵呢?他是为了几年以后的明荷大战在做准备。
    尽管兵工厂已经秘密地开始大规模地生产两雷(地雷:品种繁多,有石头雷、陶瓷雷、生铁雷等数十种;另一类就是水雷,有水底雷、水底龙王炮和混江龙等兵器。),而且还有燧发枪(我国历史上有文字记录的最早的燧发枪),线膛枪(这是从葡萄牙人手中买过来的技术),当然少不了红夷大炮和喷射火器(古代版的火箭)。
    不过再好的武器,若是没有了水师去用,那还不是白搭么?
    再者说了,前世的这场战斗主要靠的是水匪郑氏之功(郑芝龙),哪怕是朝廷招安与郑氏,不过还是让皇帝觉得不爽的很。
    现在,有了重生的机会,崇祯自然是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了,福建那个死抱着禁海政策不放的巡抚虽然还在任上。
    可是崇祯已经打算换掉他了,让他回家哄孩子玩儿去吧!
    这个毛文龙,别的不行,为人也没有什么操守,不过练兵,哪怕是水师,真是把好手,当然了,这人打仗也不含糊,是以崇祯才会让毛文龙这个二愣子一样的人物来福建,就是要搅浑这潭死水。
    不过即便是有皇帝的圣旨,可是毛文龙的练兵大计进展并不是很顺利,皇帝倒也不着急,前世那么糟糕的情形下,自己都打赢了,到了如今,自己已经开始做充分的准备了,害怕个毛线啊。
    皇帝的心思一般人还真是猜不出来,这个时候,崇祯已经开始让人继续改良武器了。
    虽然现在的子弹已经是粒状的了,自己也有世上最先进的两雷,种类亦不少,不过落后的方面还是很多。
    比如说这燧发枪和线膛枪(□□)的安全问题,射程问题,当然了,还有大炮的射程,总之不能在武器上吃亏才行,至于战船,大明的战船一点儿也不必洋人的差,这一点,皇帝还是颇为自傲的。
    当然,大明的武器之前略显落伍,可是如今有了自己,而自己有了小光团,还怕什么?
    早在崇祯元年就开始组织人手改进现在已有的各种武器,更加重要的是研究新式武器,自己的工艺水平也不差,不是吗?
    皇帝厉兵秣马,不过朝堂上的勾心斗角一点也没少了就是了。这次对大金的战争即便是胜利了,即便是得了许多的战利品,不过在朝堂上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赞成皇帝的旨意。
    有那么几位老夫子就上疏批评皇帝的策略,认为大明不应该和大金计较那些蝇头小利,这样有损自己□□上邦的威仪。
    崇祯听了之后,那叫一个气啊,特么的,自己好不容易打了个胜仗,死了那么多的兵士,花了那么的钱粮,人力物力,外加上自己心力交瘁,还不让自己弄点儿战利品?
    哼哼,很好,很好!
    既然如此,那么就别怪我了,很快,几位老夫子的家里遭受了强盗的打劫,家财被劫掠一空。
    明眼人一看就不对劲儿,这可是京城,天子脚下,朗朗乾坤,哪里来的盗贼啊?
    显然,几位老大人也能想明白这一点,是以,他们跑来找皇帝哭诉,这下子,崇祯可算是找到机会了。
    也不顾自己皇帝的威仪了,将几位老夫子给喷了狗血淋头,骂的几位年岁不小,走路都要颤颤巍巍的老头子差点儿想要一头撞死在这金銮殿上了。
    不过崇祯哪里会给他们这个机会呢,“想死死远点儿,可别脏了朕的地界儿。”
    底下观摩的众位朝臣简直就是瞠目结舌,谁也没想到,少年皇帝的杀伤力这般强悍,到了最后,几位老夫子痛哭流涕,表示自己要告老还乡。
    皇帝倒真是巴不得他们赶紧滚蛋呢,竟然挽留一下也没有挽留,便准了几位的辞职。
    这下子,老夫子里子面子可都没有了,要知道在这个时候,你即便是真的要告老还乡,可是皇帝为了表示一下自己重视人才,都会挽留再三,形式做的足足的,双方都捧的高高儿的,然后看你真的有走的心思,这才会恩准。
    当然,之后还会小有赏赐,嘉奖你为皇帝所做的贡献,可这几位呢?自己的家财被劫掠一空,现在又被皇帝以这种屈辱的形式给辞退了,这下子,倒是真的有了一死百了的心思了。
    不过之前皇帝已经发话了,可别脏了自己的地界,所以他们即便是想要求名,一头撞死在这乾清宫都不行了。
    几人面色灰败,瘫软在地,一切都完蛋了!
    崇祯面露嫌弃,让内臣将这几位给拖了出去,朝堂上一片肃穆,众人眼观鼻,鼻观心,一言不发。
    崇祯看着这些人的样子,实在是忍不住了,开始哈哈大笑,这实在是太好笑了,当然,其中不乏畅快之意。
    让你们成天地想着欺瞒朕,瞒哄朕,有屁大点儿的事儿都要朕出面,那朕到底要你们这些臣子养着做什么?
    难不成等着过年吃肉么?
    这只怕是自己第一次在朝臣面前占了上风吧?而且还是压制性的胜利,这个发现让崇祯在得意的同时也忍不住的心酸。
    自己当皇帝都三年了,可还是无法完全掌控朝堂,可见这些家伙的可恨,不过这并不代表自己就会继续占上风,这些人只怕会变本加厉起来。
    所以,马上就要科举了,自己要加大更换朝臣的力度了,那些仗着资历的,都给朕滚回家去养老吧。
    刚刚拖出去的三位中就有一位是御史,之前一直给崇祯添堵,现在好容易地收拾了他,真是太畅快了。
    皇帝肆意的笑声在偌大的乾清宫响起来,朝臣们虽然不是太清楚皇帝的心思,不过也知道皇帝的大致意思。
    大家面现朱赤,煞是好看。
    到了最后,皇帝宣布退朝时,众人恨不得多长几条腿,赶紧地离开此地。
    即便是军机处的几位亲信,也莫名地在皇帝面前觉得有些不对劲儿。态度比往日里更加地恭敬了,崇祯也总算是满意了,发泄了一下,心情巨好的皇帝态度更加温和。
    不过在众人眼中,却是散发着一股子王者之气,徐光启的心中响起了一句话,“圣主出!”
    真好,大明终于再一次地有了中兴之象!
    三位老大人这次算是里子面子都丢光了不说,都还成为了穷光蛋,这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呢?
    而且最为可怕的是,自己身后的势力彻底地抛弃了他们,御史啊,翰林的一般都是性子耿介之辈,大都比较热血,算是打手级别的人物,现在一朝被抛弃,对于东林党来说,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反正他们培养出来的打手不算少了。
    至于幕后的大佬们,即便是在远离庙堂,可是好处照样不少拿就是了。
    崇祯自然也知道这个问题,马上他就要腾出手来解决这个问题了,皇家学堂自然是要从上往下开始铺的,当然,也不是完全地摒弃之前的书院,而是大部分选择改造,要么就是兼并,总之,他准备了一块儿好蛋糕等着这些人来吃呢。
    不过这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事儿,现在自己还没那么多钱几头烧,等着大金的战利品全都交上来之后再说吧。
    最近的崇祯开始意气奋发起来,看着什么也都顺眼,后宫和宦官不得干政石碑也已经竖立了起来,这对于朝臣们也算是个不大不小的激励,少了内臣的抢夺,自己的前程是不是更加的光明了呢?
    不过众人现在总算是理解了军机处的作用,不过已经晚了,不管是里面还是外围,基本上都是皇帝的死忠,要么就是那种老顽固,成天喊着忠君爱国,至于其他人,谁也沾不上边儿,皇帝有了什么大事儿,也不召开大朝会了,直接地就和军机处的人商量了。
    等商量的结果差不多了,这才让大家在朝堂上讨论一二,然后顺势地就下发六部。
    即便大家想找茬儿阻拦,可是够不上手啊,皇帝的这个曲线救国的法子终于开始出成果了。
    在朝堂上,若是远离了权势,远离了皇帝的信任,那么你差不多也就该滚蛋了,东林党虽然也有人在军机处,可是这东林党也不过是个笼统的说法,也没有什么规定,所以,徐光启这些人压根儿就不鸟你,你又能如何呢?

  ☆、第45章 崇祯10

嫡长子朱慈烺三岁了,也该是到了启蒙的时候了,当然了,崇祯也有了立太子的心思,前世,他在朱慈烺一岁的时候便立了太子。
    这一世,虽然推迟了一年,不过他也不觉得这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