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历史]昏君自救记-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家这就呵呵了,当然是确有其事啊,谁还能拦着费仲、飞廉自己作死了不成?
    至于费仲、飞廉等人,现在哭还来的及吗?
    帝辛尽管安抚了两句,说不会污蔑一个好人,至于意犹未尽之言,谁都能听的出来。
    费仲、飞廉等人与半月后下了大狱,证据确凿,罪行罄竹难书,这几乎就是量身定做的。
    即便是帝辛不想杀他们,想要放他们一马,可是朝臣们会答应吗?不为别的,即便是为了朝堂上的利益,这几位都是必须要死的。
    帝辛感叹了两句权势也不尽是好东西之后,竹简上刻了几个符号上去,这就算是盖棺定论了。
    费仲、飞廉等人似乎是人人皆知的大恶人,他们死的那一日,整个朝歌都陷入了狂欢之中,人人称赞帝辛英明神武,明辨是非,一点儿不知道帝辛曾经为了抗衡朝臣和诸侯,是如何地抬高重用飞廉、费仲一般。
    帝辛这些日子总觉得自己是不是真的老了,感慨莫名,儿子武庚日渐长大,虽然历练的少,可也能看的出来是天资过人。
    帝辛在吞并了西周之后,终于干了一件大事儿,车同轨,书同文,统一钱币。
    大商或者说周边诸侯各国也是贝币为主要的流通货币,不过还是有其他的币种。
    现在,帝辛觉得也该是时候有个统一的标准了,贝币成为了大商的唯一货币,至于其他的币种,可以去官府兑换成为贝币,当然,这里头并不是全然就是天然贝壳,不过是仿其行罢了。
    车同轨,书同文,统一货币,这般下去,即便是大商将来有覆灭的一日,自己好歹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了些许的痕迹。
    这就足够了,他并不妄想自己能成为圣人、大能,只要自己留下的不全然是骂名,这就足够了。
    西岐之地,本也算是富足之所,不过帝辛不喜欢这个地方,直接用来驻军。
    大肆的练兵,算是对于其他小诸侯国的震慑之用,也许过不了几年,谁也想不起来这里曾经有一个不自量力的诸侯西周了。
    “牧野之战”之后,大商现在的人口虽然暴增,主要是奴隶多了许多。
    俘虏虽然得来还算容易,可是要安置,可算是一件大工程,总要填饱肚子,让他们有活儿干,这才能彻底地老实下来。
    脑袋里转了几个圈儿之后,帝辛便在大商境内开始大兴土木,朝歌要扩建,扩展成为东西两市的格局。
    这下子,奴隶们有活儿干了,其他人也高兴,朝歌扩建了,当然,帝辛的王宫自然也是要重修的。
    亭台楼阁,一个都不能少的修造吧。
    至于花园子,自然也要多修建几个,省的这些人闲着还浪费粮食。
    帝辛大兴土木的背后自然也不是一片风平浪静,有很多人都认为现在该是休养生息之时,这般大规模的工程实在算是劳民伤财。
    不过这种话只能在自己心里说说,帝辛在朝堂上一言既出,就没有人敢反对,大部分时候,朝臣和诸侯们不过是应声虫罢了。
    总算是有了大帝的风范,看来这杀伐还是有效果的。
    帝辛很满意,他也懒得和这些人解释自己到底是在怕什么,当然,也说不出口啊。
    这种担忧在朝臣和诸侯们看来简直就是杞人忧天,奴隶怎么可能会不安于室,起来造反呢?
    听着都是天方夜谭一般,好在帝辛并不用去和别人解释,这算是他的心结吧。
    现在的大商倒也承受的起这般大规模的动作,水稻,麦粟连年丰收,不缺粮食。
    外加上并入了西周,西岐之地又是富足之地,足够供得上大家的吃用。
    这就好,这就好。
    这般的工程花了三年的时间,新的朝歌城总算是彻底地完工了。
    不管是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一副大气澎湃之气,让帝辛满心的骄傲。
    三五年的时间,也足够帝辛培养儿子成才了,武庚也不是笨蛋,虽然做事看上去稚嫩了些,可他在朝臣中的威望和受欢迎程度也许比现在的帝辛也差不了多少了。
    朝臣和诸侯们更愿意面对武庚,而不是捉摸不透的帝辛,小的总归年幼,饶是你聪慧过人,可是经验在这儿放着,总会有所纰漏,大家好歹地能找到一点存在感的。
    所以帝辛传位与武庚时,竟然是一点反对之声都没有,看来自己是真的不受欢迎啊。
    有点失落,又带着些许骄傲的帝辛看着自己的儿子一步步地登上那个位置,成为了大商的新一任帝王。
    将来到底会如何他是不知道,不过那就不是自己该操心的了,帝辛扔下了大商的一切事务,向北而去,不知其踪。
    武庚上台之后,也没有什么大动作,他虽然年轻,可也知道现在大商需要的是什么,轻徭薄赋,休养生息是当前的要务。
    帝辛在朝时,大多数时间都是在打仗,要么就是大规模的工程,现在也该到了休息几年的时候了。
    武庚的种种政令帝辛自然是能听到,能看到的,不断地点头,自己的儿子,果然不差。
    诸侯国虽然也小有波动,不过慑于西岐的强军,也只能是试探一二,然后赶紧地偃旗息鼓。
    那副没出息的模样逗的帝辛哈哈大笑……
    帝辛活了五十多岁,算是长寿之人,死之后,谥号受辛。

  ☆、第62章 宋徽宗1

赵佶生于北宋元丰五年(1082年),为宋神宗第十一子。初封端王。元符三年(1100年),他的哥哥哲宗赵煦(神宗第六子)去世,因无子,皇太后向氏召立端王佶继位,赵佶时年十九岁,改年号为“建中靖国”。这是赵佶统治政权的开始,在位共二十五年。
    赵佶即位后不久,即重用蔡京、王黼、童贯、梁师成、李彦、朱免,时称六贼。赵佶还以“绍述”的旗号,定司马光、文彦博等臼余人为“元祜奸党”,定章悼等人为“元符党人”,刻石朝堂,以示贬斥。
    赵佶生活穷奢极侈,和六贼滥增捐税,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大兴土木,修建华阳宫等宫殿园林。他派朱勋设立苏杭应奉局,搜刮江南民间的奇花异石,称“花石纲”,运送汴京,修筑“丰亨豫大”(即丰盛、亨通、安乐、阔气的意思))的园林,名为“艮岳”,将北宋政府历年积蓄的财富很快挥霍一空。“花石纲”又害得许多百姓倾家荡产,家破人亡。
    赵佶还尊信道教,大建宫观,自称教主道君皇帝,并经常请道士看相算命。他的生日是5月5日,道士认为不吉利,他就改称10月10日;他的生肖为狗,为此下令禁止汴京城内屠狗。
    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10月,金军大举南侵,金军统帅宗望统领的东路军在北宋叛将郭药师引导下,直取汴京。金兵长驱直入,逼近汴京。徽宗又怕又急,写了“传位于皇太子”几个字。12月,他宣布退位,自称“太上皇”,让位于子赵桓(钦宗),带着蔡京、童贯等贼臣,借口烧香仓皇逃往安徽亳州蒙城(今安徽省蒙城)。第二年4月,围攻汴京的金兵被李纲击退北返,赵佶才回到汴京。
    公元1126年闰11月底,金兵再次南下。12月15日攻破汴京,金帝废赵佶与子赵桓为庶人。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3月底,金帝将徽、钦二帝,连同后妃、宗室、百官数千人,以及教坊乐工、技艺工匠、法驾、仪仗、冠服、礼器、天文仪器、珍宝玩物、皇家藏书、天下州府地图等押送北方,汴京中公私积蓄被掳掠一空,北宋灭亡。因此事发生在靖康年间,史称“靖康之变”。
    赵佶被囚禁了9年。公元1135年4月甲子日,终因不堪精神折磨而死于五国城,金熙宗将他葬于河南广宁(今河南省洛阳市附近)。公元1142年8月乙酉日,宋金根据协议,将赵佶遗骸运回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由宋高宗葬之于永佑陵,立庙号为徽宗。
    读完这短短的宋徽宗的履历之后,杨广只能长叹,这世上,竟然还有此等皇帝,真是天下奇葩也。
    不过现在他便是赵佶,刚刚当上皇帝,成为了北宋的倒数第二任皇帝。
    元符三年,为人轻佻、不堪大用的端王一跃成为了人上人,不过过于悲伤(兴奋),所以被人趁虚而入。
    又一次成为皇帝,而且面临地是这般糟糕的境地,杨广不仅没有沮丧,反而有些跃跃欲试。
    不过在看完了赵佶的履历之后,杨广面现鄙夷,这种人如何堪为皇帝?
    鄙夷之后,杨广才细细深思自己的处境,神宗皇帝薨世之后,哲宗因为年幼,是以太后向氏听政。
    向氏启用了大量的保守派,基本上废除了神宗的新法,变革派被贬谪,朝堂上因循守旧,死气沉沉。
    哲宗尽管亲政了,也启用章惇为宰相,恢复了不少的新法,不过没有几年,他又薨世,时年二十三。
    这位也不是什么好胚子,他的死因,大部分是由于女色过度,而且因为沉溺女色,是以并没有子嗣留下,所以才会有了向氏力挺的赵佶上位。
    尽管赵佶作为端王时就是个文艺青年(花花公子),不过他对于向氏颇为孝顺。
    变革派和守旧党的争斗激烈,与哲宗的种种争端发生之后,向氏自然就不想选择一个不好控制的君王,正事儿上一向是白痴的赵佶便入了她的眼,外加上赵佶是个孝顺孩子,向氏并无亲子,庶子中选一个孝顺自己的成为下一任的帝王,这自然是可以理解的。
    饶是当朝的宰相章惇大人反对,还说出了端王“端王轻佻,不可君天下”的评语。
    不过还是无法阻止向太后推端王上位之心,在向氏,曾布等人的努力下,赵佶便成为了大宋的第八位皇帝。
    他想要掀起一场巨大的社会变革,那么自然就要需要上下一心,政令通畅。
    不过朝堂上保守派和变革派斗争激烈,想要做点什么,其实也不容易。
    面对这种外忧内患的情境,杨广跃跃欲试的表情让系统很欢喜,合作了这么多的帝王,杨广最对它的性子。
    也许杨广的性子在某种程度也影响了系统的性格,总之,两人合作愉快。
    再次重生,每次都是做皇帝的命,杨广觉得自己萌萌哒!
    朝臣们发现,似乎官家也没有多少的新政令出现,与之前差不多一样,册封了一下后宫之后,皇帝就没有动静了。
    这种情形让变革派很不安,当然了,保守派也没有多少的欢喜之心,按理来说,这保守派可是皇帝的根基啊。
    可是到现在,这都小半年功夫过去了也不见皇帝酬功,自然是坐立不安了。
    皇帝的心思谁也不知道,朝臣们心中不安自然是可以理解的。这个时候,众人想起了自己的靠山,太后向氏。
    不过没想到,太后竟然病了,皇帝正忙着尽孝,下令不准别人打扰太后。
    向氏病了的消息一直都处于保密之中,现在似乎是无法掩盖了,皇帝这才放了消息出来。
    这下子,大家倒是想明白为何皇帝每日来往匆匆了,官家是个孝子,这大家都知道的。
    刷足了声望之后,向氏也在不甘之中咽气了,她到底也没想明白,到底是赵佶之前的掩藏太深还是自己眼瞎了,竟然觉得他是个好控制的,所以选了他来当皇帝。
    太后向氏去世,杨广一点儿手脚都没做,她是真的病死的,只不过自己加快了进程罢了。
    元符三年末,太后向氏薨世,这一年殁了两位尊贵之人,还真是不吉之年。
    至于过年,自然是草草了事,赵佶的后宫算是比较干净,皇后一位,两位妃子。
    两位妃子都是向氏身边伺候过的女官,向氏将他们放在赵佶身边,其心思可想而知。
    不过事情就是这么地不凑巧,向氏没有等到享受成果呢,自己就先去了,白白地便宜了两个女人,一跃成为人上人。
    尽管皇帝并不待见这俩女人,可是王皇后也不会在生活方面刻薄她们,老老实实,安然度日自然是不成问题的。
    至于皇后,虽然相貌平常,不得原主的欢心,不过现在的杨广对于她还是挺满意的,不仅是因为看在皇长子赵恒的份上,而且还是因为这位王皇后是个有能力之人,为人又颇为节俭。
    让这样的人打理后宫,杨广很是放心。
    新年新气象,官家改元“建中靖国”表示了自己的志向。
    以中正之道为准则,使的国家安定平和。
    现如今的大宋并不缺钱,这让杨广长舒一口气,有钱就好,有钱就好。
    有了钱,好多事情就能做了。
    过了个简便的新年之后,官家似乎是要振作起来了,众人虽然素也知道官家之前的黑历史,不过为尊者讳,大家伙儿现在也不能再提那些了,只是希翼这位是真的英明神武的。
    章惇心中最是惴惴不安,他说的那句话显然就是在人身攻击啊,皇帝就没有不小心眼儿的,他知道自己的下场只怕是不会很好。
    不过杨广并没有对章惇做出什么具体惩罚措施来,依然是一切照旧。
    大宋如今是“冗官”“冗兵”“冗费”,有这么多的问题,这朝廷的府库之中竟然还有5000多万库存,实在是一件不可思议之事。
    新年新气象,新官家新举措,这是逃不了的,大家都在期待着朝堂上的变动,尤其是当初支持赵佶的保守派。
    这下子,变革派总归是要回家歇菜去了吧,曾布(曾巩之弟)等人还没有觉察到风向已经变了。
    这位当初的变革派,王安石的左膀右臂,成为了现在的保守派党魁,说起来也挺可笑的。
    不过事实便是如此,因为利益纠葛,他最是反对章惇恢复新法,不过因为哲宗的支持,章惇自然是大获全胜。
    章惇也不是完全就是好人,在打击保守派时,这位狠的让人发寒,他的好友苏轼也是其中的受害者之一。
    官家抛出的第一份议事折子便是关于官员的考核问题。
    既然是新气象了,那么自然不能按照原先的考核制度来了,官家抛出来的这份议事折子的价值有多大,只要是传阅过的朝臣们,都是认同的。
    大宋的冗官现象特别严重,这一点众人都知道,至于改变,该如何改?
    谁没有几个亲戚好友呢?若是按着官家的心思,裁撤下来的闲散人员之中只怕就有自己的三亲六友,所以,尽管知道官家的本意是好的。
    可是朝堂上反对声一片,朝臣们似乎放下了往日里的党派之争,齐齐地开始反对官家的所谓新政。
    他们的反应自然是在杨广的意料之中,自己拿出来的是最终版本,自然知道不能一蹴而就的道理。
    既然反对新的考核制度,杨广又抛出了另一份议事折子,全国各地设立居养院。
    这可是好事儿,众人都很想同意,不过官家竟然要将这份事业交给皇后王氏去管,让众人好不犹豫。
    要知道,这个时候的社会上已经有很多关于女子安分守己的说法做法,其中曾布的妻子就是其中的翘楚,她与李易安其名,可见世人对于禁锢女子的推崇。
    当然,也有忌惮本朝再出一个武氏之故,向氏听政期间,哲宗便用这点来攻讦与她,迫使向氏还政与哲宗。
    这样的当头,官家拿出来这样的提议来,大家反对还是支持,一目了然。
    不过刚刚才拒绝了新的官员考核制度,这再一次的反对官家的居养院提议,是不是不太好?
    看来大家都看走眼了,谁能料到当初的文艺青年(花花公子)竟然是个深藏不露的老狐狸呢?
    章惇在尴尬的同时竟然表现的极为地欢喜,尽管是自己看走了眼,可是大宋能有一位能干精明的君王,他还是很乐意承受这种尴尬的。
    章惇的这种心思也算是给自己留了一条生路,不至于让杨广对他赶尽杀绝。

  ☆、第63章 宋徽宗2

官家一向都是英明神武的,从来不会犯错的,有问题,那自然也是朝臣们的问题,后宫的问题。
    所以,当官家抛出了关于皇后负责建立居养院的议事折子之后,朝臣们不太好过于反对。
    可众人也不能眼睁睁地就让此事达成啊,所以,皇后娘娘,对不起了,只能拿您说事了。
    若是皇后的能力不足的话,那么大家的反对就能理直气壮了,对不对?
    可是这位王皇后并不是那样的人物啊,出身上面也没有什么可以攻讦的,这可是如何是好?
    众人涨红了老脸的模样让皇帝很高兴,这些老油子,别以为朕如今年轻就收拾不了你们。
    哼哼。
    “既然众卿没有反对意见,那么此事就定下吧。”
    官家略显醇厚的声音在头顶上响起,大家砸吧砸吧嘴,一时之间倒真是不知该怎么着了。
    章惇作为如今的文官第一人,当今宰辅,自然是要站出来表态的,这就是身为大佬们的无奈了。
    你任多大的官职,自然就要承担与之匹配的职责。
    能成为文官第一人,显然章惇自己也并不是不学无术的草包,所以他提出了一个好法子,官家和朝臣之间都可以有个缓和的余地。
    “官家,如若不然,先暂时地在京城试行一阵子,若果真皇后娘娘料理得当,再推广全国不迟。”
    唔,此言一出,众人果然赞同,
    “章大人果然老成持重之言,臣等附议……”
    “臣等附议……”
    杨广倒是也料到了这种情形,天下聪明人不少,比自己聪明的,手段手腕圆滑的也不在少数,不过自己的依仗并不单单如此罢了。
    朝堂上甚少有这般意见统一的情形,杨广深觉好玩。
    “既然众卿都认为有理,那么便按此照办吧。”
    最后的决定下了,这就好,官家若是强硬地在全国的推行的话,朝臣们自然是阻拦不了的,尽管大家可以找各种由子添乱,不过旨意就是旨意,这是违背不得的。
    现在还算是有转圜的余地,皇后娘娘能玩得转后宫,料理的清清楚楚的,可并不一定就能运作好居养院,这里头的猫腻可不是一点两点。
    至少皇后娘娘不能自己出宫去实地考察吧,总归做事儿的是下面人,大家阴奉阳违也好,之类之类也罢,总能坏事儿的。
    可不想,官家竟然准许王皇后便宜行事,实地考察是个什么鬼?
    朝臣们一口气憋着差点儿就没上来,面面相觑之后也只能长叹一番。
    王皇后也没想到官家是真的一点儿也不插手地让自己去负责京城重地的居养院,只是将钱拨给她之后,便撒手不管了。
    王皇后出身世家,管家理事自然是不在话下,之前端王府的产业基本上就是她在打理,所以对于她的能力手腕杨广还算了解,于是便彻底地放手了。
    接下来的就是朝臣们的观望时间了,官家有些让人捉摸不透,让一位叫高俅的小书吏去组建一个什么皇家蹴鞠队,真不知道是要干什么。而且高俅还很快地就发现了几个蹴鞠能手,“北宋六贼”之一的李邦彦便是其中的翘楚之一。
    不过官家显然是个蹴鞠爱好者,有点儿自己的消遣倒也不错,这蹴鞠还能强健身体,倒也不错。
    至于原主赵佶的另一个好基友王诜(shen)似乎情形又有不同了。按着辈分,王诜算是赵佶的姑父。
    不过能和原主成为好基友,可见王诜的品行了,宠妾灭妻的典范。而且高俅就是赵佶从他那儿得来的。
    皇家公主都能不当回事儿,宋朝的驸马不能入朝为官,大多数都是挂个虚衔,所以驸马们斗鸡走马,享乐度日,皇家似乎并不大太管这些小事儿,许是弥补之意。
    不过现在倒好,杨广先是下旨申斥了王诜对公主不敬,且杖责五十,接着将王诜身边的八位侍妾统统配给了最为低等的兵卒,(宋神宗的作为)官家还发话,若是有人再看到王诜出入楚楼妓馆,可以密告,至于纳妾,那得看他有没有那个胆子了。
    若不是宝安公主求情,只怕这位驸马爷就要丧命了。
    看别人的笑话,大家自然可以尽情地表达自己的幸灾乐祸之情,而且还没有人敢表达同情之意。
    朝臣们都觉得官家在用这种方式与过往划清界限,起码半数以上的官员在不同的场合表达了自己的欢喜之情,至于剩下的少数人,他们的意见不在众人的参考之中。
    杨广做这些事,不过是随心所欲罢了,算不上什么正事儿,不过是表达与一下自己的恻隐之心。
    不过王皇后却抓住了这个机会,将宝安公主拉到了自己的居养院名下,借助这位公主在皇室和勋贵之中的影响力,让自己的居于居养院可以达成官家所期待的那种程度来。
    比如说募捐工作可以展开了,女人有钱,女人的钱好赚,又是做善事,即便是为了留名,夫人们也会踊跃出头的。
    有了宝安公主的加入,又有皇帝的支持,这居养院自然是不能办不好了。
    王皇后兴致勃勃,宝安公主在与皇帝侄子聊了一通之后,似乎是想明白了,所以也积极地加入了居养院的大业之中。
    这位大长公主的加入果然让居养院的影响力扩大了不少。
    杨广的目光自然是无法不能一直放在居养院这小事儿上面的,回到了朝堂,要做点事儿,自然是要和朝臣们交心一二的。
    当皇帝,总归是要有点干货拿出来震慑朝臣们的。
    官家下诏求贤,广开言路,为的就是让这死气沉沉的朝堂有另一番的新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