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历史]昏君自救记-第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将皇帝得罪光,对于她来说,其实并没有多少的好处。
所以母子俩至少地保持了表面上的和睦,这就够了。顺承帝很满意,至于太后,似乎也很满意。
徒景宸的几个儿子年岁也都不小了,皇帝似乎一点儿都没有介怀地培养这他们,只是徒景宸的嫡长子处境有些尴尬,若是顺利的话,他就是下一任的太子,继承人啊。
可是现在呢,造成了这种尴尬的局面,他有些无措也是应该的,皇帝倒是没事儿人一般,任由那聪明孩子选择了一条风流之路,和层曾经的自己很像!
也许这孩子身边也有高人指点的吧,顺承帝觉得自己闭着眼就能想到那个高人是谁,只是没必要,他不会和一个孩子为难的,当然,如果他一直这么知情识趣儿的话。
由皇子成为了宗室,这种转变其实也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适应的,所以顺承帝觉得自己要有足够的耐心,让这些人认清了现实才行。
他也不打算大开杀戒之类的,总归都是徒家人,大家你好我好吧,难得涂糊好了。
顺承帝在位二十七年,晚年选择了和皇父一样的策略,将皇位让给了自己一手培养出来的继承人,风华绝代的太子……
☆、第87章 李重润番外
李重润番外
作为嫡长子的李重润在父亲李显即位之后,便被封为了太子,拉开了他风光伟大的显赫一生。
李重润理所当然是个聪明孩子,作为皇太孙的李重润降生之后,当时的高宗皇帝欢喜极了,嫡长孙啊,李氏家族的下下任继承人诞生了。出生当年就被封为了皇太孙。
高宗为此还大赦天下,广而告之,让天下人都沾沾皇太孙的喜气儿。
这种被期待而生的孩子一般都是命运多舛之徒(主角的待遇),不过在李重润这里算是个例外了。
皇祖父为皇太孙取名重照,可见心中期待之意,不过中宗皇帝李显即位之后,为儿子改了名字,为重润!(这里并不是因为避讳武曌之名,只是杨广以为人家就一直叫李重润,所以一直管人家叫重润、重润的,李重照也因此更名为李重润。)
中宗即位之后,李重照理所应当地就成为了太子殿下。虽然年纪还小,可是李重润聪慧好学,中宗对于长子颇为满意。
皇祖父过世之后,皇父似乎一直沉溺在悲伤之中,也不去理会朝政,任由辅臣裴炎和太后联手理事。
当然,这也是吃过辅臣大亏的高宗为儿子保驾护航的一片心意。太宗薨世之后,为高宗皇帝留下了几位辅臣,长孙无忌、褚遂良、韩瑷。
为了夺回对于朝堂的掌控,高宗显然是吃了不少苦头,所以到了晚期,他的身体不好,天后武氏佐政时对于长孙无忌、褚遂良、韩瑷等人的排挤和打压坐视不理。
到了最后,天后直接将这些关陇大族给排挤出了朝堂,大大地打压了世家大族的势力一番。
到了自己的儿子了,高宗显然不想让儿子吃这个苦头,所以临终之前,虽然也为儿子安排了辅臣裴炎,不过也让天后武氏垂帘听政,彼此之间制衡,为儿子赢得一个相对广阔一些的成长周转空间。
不过等到高宗驾崩之后,反而是天后和裴炎联手起来,将中宗皇帝给架空了。
朝政尽皆听命与天后武氏。
这个时候的中宗皇帝选择了韬光养晦,并没有着急要从母亲手上收回权力,不过他韬光养晦的同时,也不忘记了要教导太子。
作为下一任的皇帝的太子李重润就中宗皇帝的跟屁虫!
即便是要去跟纨绔子弟们去打个马球,都要带着儿子一起去,你也不怕将自家儿子给带坏了么?
不过显然,中宗皇帝是个极为自信之人,所以一点儿也不怕太子跟着自己移了性情,反而还兴致勃勃地拉着儿子玩会儿,指点一下他的骑术之类的。
李重润年少,有些少年心性倒也可以理解的,父子俩在这种玩闹之中建立了深厚的父子感情,而且这也是李重润将来崇拜自家皇父跟脑残粉一样的根源所在。
从小儿,皇父就是个无所不能的,中宗皇帝根植在少年人心里的影响影响了他一生。
当然,也造就了大唐两代贤君,倒也算是大唐之幸,百姓之幸,天下之幸!
嗣圣元年末,皇后韦氏得了失心疯,成功地刺杀了天后武氏,然后,哪里还有然后呢?
自然是中宗皇帝理所应当地开始亲政了,从来都知道皇父并不是就没有能力本事的,可是一直跟在他身边的李重润还是被皇父的手段震的一愣一愣的。
即便是小人、酷吏这些人人喊打的人物,用好了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当然仁义君子也并不是皇帝最喜欢的那类臣子。
作为宰相的裴炎显然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别人取而代之是理所当然的,魏玄同作为世家子弟,成为了这个幸运儿。
一是魏玄同的能力手段不差,这人的品行德行也甚好,二么,正好用他来稳住世家大族。
果然好手段,一箭双雕。
这些东西,有些是李重润自己看出来的,有些么,自然是中宗皇帝心情好的时候直接点出来的。
李重润虽然也知道这朝堂上的繁杂,可是真的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的弯弯道道,真是长了见识了。
不过他还是觉得自己有了好皇父,所以才会有这种待遇,历朝历代的太子都没有的待遇,哪怕贤明伟大如太宗皇帝,还是将自己一手培养长大的太子给宰了呢。
可是到了自己这里呢?
何其幸福,何其幸运!
尽管自己有个不着调的母后,不过皇父也并没有因为母后之事儿迁怒自己兄妹,这让李重润对于中宗皇帝感激更上了一层楼,对于他来说,生为中宗皇帝的太子,这才是最为幸福之事。
中宗皇帝任用酷吏贤相,大刀阔斧地改革朝政,整肃官吏,让天下政治逐渐清明起来。
至于酷吏们的下场,那还不是一目了然的么?
不对,这不过是李重润自己的单纯想法,中宗皇帝下显然并不是那么浅薄之人,几位酷吏,索元礼等人假死脱身,居于暗处,继续地为大唐尽忠。
而且来俊臣等人后来还搞了一本著作,为华夏大地上第一本厚黑学的著作,他们也是厚黑学的始祖。
这种做法不仅安抚了天下百姓,还让那些人人尽其用,将剩余价值榨取到了最大。
剩余价值这个词汇也是中宗皇帝的教导,越是了解,观察,越是觉得皇父是个了不得的人物。
李重润对于皇帝的崇拜简直比天下百姓还要过分,这让中宗皇帝担忧不已。
作为继承人培养的李重润,显然应该比其他人更加理智才行,可是傻儿子这般地崇拜着自己,他也不得不亲手打破自己完美金身,就是要向儿子证明一件事儿。
作为人,自然是会犯错儿的,即便是圣人也是如此,所以不应该有这种极端的各人崇拜出现。
中宗皇帝的这一番言论一出,不仅没有降低他在太子殿下心目中的地位,反而比之前更加地高了。
这可真是让人哭笑不得的结果。
不过显然,有这么一位儿子,中宗皇帝显然是极为欢喜的,对于太子殿下,也从来都是极力培养的。
至于中宗皇帝的种种政策举措,大多数李重润都是赞同的,唯独这女性参加科考一事,在李重润看来,皇父这一招,实在是没有多少的意义。
当然,也许是因为曾经自己母亲的愚蠢影响,李重润对于女性的观感并不是很好!
不过作为姑姑的太平公主立即地就跑出来打脸了,作为皇室中人,作为皇室中有名的才女,太平的名号显然大家都是承认的,
不过作为一名皇室女性,竟然跑去参加了科举,而且还成功地进入了最后的殿试,被中宗皇帝钦点为探花,惹的天下一片哗然。
对于李重润的偏见,中宗皇帝显然也是清楚的,不过他一直引而不发,一直等到了今天,让他亲眼看着姑姑太平是如何一步步走出来的,然后再来说教,实在是有效果的多。
当然,其结果,也好的多的多。
李重润倒也光棍,虽然心中还是有些不以为然,姑姑受的是皇室教育,能有这样的成绩其实是可以理解的,可是全天下呢?
这可不一定了吧,即便是贵女们,也并不一定能通过科举,就更甭提贫寒之家的女子了。
不过李重润似乎注定了是要被打脸的,接下来的几年里,不断地就有贵女们去参加科考,而且每个人的成绩都还不差。
中宗皇帝意味深长的表情让太子殿下红了脸颊……
好吧,既然错了,那么就光棍地认了吧,再一再二,不可再三!
李重润的良好教养自然无法让他成为一个无赖的,所以他很光棍儿地在皇父面前认错了。
这并不丢人,不是吗?
自家皇父英明神武的不似人,自己错了其实也没什么的,不是吗?
这般安慰了自己一通之后,果然心情又美好了起来。
不过可惜的是,英明神武的皇父也逃不过李氏家族的咒怨么?
风疾让英明神武的中宗皇帝在睡梦之中仙逝,就像是睡着了一样,一点儿痛苦都没有。
若不是皇帝的身子已经僵硬,已经没了呼吸,李重润觉得自己一定不会相信皇父已经薨世的事实的。
太子殿下仁孝,直接晕了过去,至于其他的几位皇子公主们,自然也是悲伤不已,不过并没有像太子殿下那般伤怀罢了。
太子和大行皇帝的感情非同一般,大家自然也是理解的。
虽然这些年太子殿下已经在朝堂上帮着皇帝处理各种政务了,可是这没有传位诏书,也没有遗诏什么的,总归让人觉得有些别扭。
一点儿也不像是英明神武的中宗皇帝所为。
不过很快地,事实就证明了这位真的英明贤君,皇后杨氏和太平公主俩人联手拿出了皇帝早已写好了的旨意。
这下子,太子李重润的登基就是顺理成章的了。
不过依着李重润对于皇父的了解,他的后手肯定不止是这么一点儿,不过现在并不是节外生枝的时候,所以李重润在朝臣们和宗室的拥护下,登上了那个高处不胜寒的位置。
开启了属于自己的人生篇章……
☆、第88章 李重润番外2
坐上了那个高不可攀的位置之后,李重润似乎才开始逐渐地认同父亲曾经说过的“这个位置最是任性,也最是任性不得”是几个意思了。
尽管自己是名正言顺的继承人,也有中宗皇帝的传位圣旨,可是成为皇帝之后,李重润发现,之前对于父亲忠心不二的臣子们并不一定就是会效忠自己的。
即便他也能理解,可总觉得心里有些别扭不舒服。
唐隆元年,明宗李重润开始了自己的时代,一朝天子一朝臣,这是千古的至理名言,李重润也不例外,他也想要属于自己的人马在朝堂上替自己冲锋陷阵,让他身居局外,居中调动,掌控朝堂。
解决这个问题么,至少是有三五种法子的,比如说开恩科取士,比如说提拔姻亲外戚,比如说联姻。
不过李重润始终记得父亲的教导,做皇帝的,首先自己要堂堂正正了才行,否则你走了小道儿,就会有了缺点,很容易就被人给钻了空子的。
即便是实力不济,可是只要堂堂正正,总有那么一天,能强大起来,让别人臣服的。
当然,这也不能说就不用那些小手段了,不过总要把握好了度才行。
自相矛盾的一番话,不是吗?
可是脑残粉的李重润还是从其中领悟出了很多的道理来,想想皇父是如何利用酷吏清理朝堂的,就能看出来小手段的好处来了。
好吧,皇家人,总是能自圆其说不是吗?所以,李重润,你赢了。
尽管本朝的国教便是佛教,可就是因此,僧尼的数量越发地多了起来,其中鱼龙混杂,这些人不事生产,而且佛教寺院土地不输课税,僧侣免除赋役,佛教寺院经济过分扩张,损害了国库收入,与普通地主也存在着矛盾。
于是,明宗陛下敕令不许天下寺院建置庄园,又令勘检所有寺院及其所属僧尼、奴婢、财产之数。
四月,下敕灭佛,规定西京长安只能保留4座寺庙,每寺留僧10人,东京洛阳留2寺,其余节度使的治州共34州留1寺,其他刺史所在州不得留寺。其他寺庙全部摧毁,僧尼皆令还俗,所有废寺铜铸的佛像、钟磬全部销熔铸钱,铁铸的交本州销铸为农具。
到当年八月,“天下所拆寺四千六百余所,还俗僧尼二十六万五百人,收充两税户;拆招提、兰若四万余所,收膏腴上田数千万顷,收奴婢为两税户十五万人(武宗灭佛的真是数据)
西汉时传入华夏大地的佛教,到了隋唐时期是到了发展的顶峰时期,明宗李重润的抑佛政策让佛教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打击,不过当时的社会上并没有太多的抵触,可见僧尼的势力扩张到了什么地步了。
社会矛盾之下,李重润的这种做法不仅没有反对意见,反而朝野之间一片叫好声!
经过这次灭佛,佛教寺院财产被剥夺,僧尼还俗,寺庙遭废,经籍散佚,佛教宗派因失去繁荣的客观条件,从此也由极盛而走向衰微了。但是大量僧尼还俗,寺庙土地与财富受过朝廷所有,客观上也减轻了百姓们供养僧尼的经济负担。除此之外,其它从西域传来的宗教如祆教、摩尼教和景教等均受到打击。华夏的道教慢慢地有了抬头的趋势,佛教的发展陷入了一片惨淡之中,
抑佛事件的影响力不仅于此,而且唐亡之后,宋朝直接就推崇道教了,压根儿就不搭理佛家了。
明宗皇帝大兴文治,将中宗皇帝设立的修书院和莲花台合并起来,成立了集贤院。
明宗设立了选贤任能的标准,注重士人的“德、能”,而且还特别地强调了,德在前,能在后,必须是有德行之人才能居高位!
明宗皇帝的几位宰相都是天下赫赫威名之人,比如说皇父留下的姚崇,姚崇此人最大的贡献便是对于各种贪腐的治理。
即便是朝野之间一片反对之声,可是李重润坚决地站在了姚崇的身后,支持他整肃吏治,改革弊政,使的朝堂上出现了新的局面,而且通过姚崇新政之后,李重润彻底地掌控了朝堂,将那些因为反对而反对的反对党们给清除出了朝堂。
大唐的开明在明宗时期达到了巅峰,大量的番邦异族人来大唐经商、定居,明宗皇帝似乎对于这种情况早有预料,特意地颁发了两本关于番邦异族之人定居大唐的律法,于其中规定了胡人异族的权力和义务。
对于有极大贡献的异族人,李重润也不吝奖赏,异族人入朝为官的情况并不少见,甚至还出现了封爵的情况,不过这毕竟是少数。不过正是因为这种种的优待,越来越多的胡人异族们想方设法地来到了中土大唐,学习和感受这里的先进和强大。
当然,中宗皇帝时,便有索元礼这样的胡人在朝为官,所以对于异族人为官,朝野之间虽然也有反对之声,可并没有掀起什么大浪潮来。
明宗时期的大唐就是这样地骄傲和自信,唐隆二年,明宗下令恢复了丝绸之路,使的大唐在西域地区的影响力大增。
朝廷对于农事和农人的重视在李重润手里也玩出了不同的花样来,中宗皇帝任命了宇文融为全国的覆田劝农使,下设十道劝农使和劝农判官,分派到各地去检查隐瞒的土地和包庇的农户。
然后把检查出来的土地一律没收,同时把这些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对于隐瞒的农户也进行登记。这样下来,一年增加的客户钱就高达几百万之多。
开元五年,明宗皇帝也到了不惑之年,他觉得有必要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完成皇父中宗未竟之业——女性参加科考之事,女性入朝为官之事。
大唐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即便是普通女性也能读书识字,所以他觉得该是时候让女性大放异彩了。
开元五年,明宗皇帝钦点了两位女性入翰林院学习,其中一位尽管是自己的闺女,另一位也是世家闺女,不过还是引起了很多人的反对。
主要是因为这位寿安公主是混血儿,其母为胡人,而且她还是个早产儿,这让很多人视之为不祥之人。(明皇李隆基闺女寿安公主为原型,因为早产不得李隆基喜欢,主要是因为古人视早产为不祥之兆)
不过李重润对此嗤之以鼻,反而因为自家闺女早产体弱,所以额外怜惜,除了太子之外,这位公主殿下便是唯一一位长在李重润身边的,也算是他一手教养长大的。
至于太子殿下,对于寿安公主自然也是态度和善至极,儿女家么,肯定不会和自己来抢什么,所以没有威胁,太子自然也乐得卖好。
有了皇帝陛下和太子殿下的双重宠爱照顾,这位寿安公主即便是横着走也不会有什么大问题的。
她提出了仿太平姑奶奶的故事,去参加科举,身为女儿控的李重润不仅没有反对,而且还亲自地帮着自家闺女复习功课(这很有作弊嫌疑啊,陛下!),一腔父爱之情尽显。
这些其实都没什么大问题,身为圣人爱女,参加科举玩玩儿,大家其实也不会有意见的。
可是现在,圣人竟然让公主殿下进入了翰林院学习,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公主殿下将来是要入朝为官的,这种事情如何能忍让?
李重润虽然为人平和,甚有气度,可是涉及到了自家儿女时,他还是忍不住地动怒了。
身为皇家公主,寿安公主的品行学识自然是万中无一的,那么这些人反对的是什么?
还不就是怕女性为官的先例一开,他们的机会就少了么?这种自私狭隘的风气绝对是不能容忍的。
李重润罕有地在朝堂上暴怒了一番,惹的朝堂震动,不过即便如此,朝臣们也没有后退。
其实朝臣士子们心中也凄苦啊,这不仅要和同性竞争,日后还要和妹子们竞争,想想都觉得好虐,怎么办?
世家大族虽然也培养女儿,可大部分都是用来联姻扩大自己的影响,现在女儿家竟然也能入朝为官了,数千年的老规矩一朝要改,这些老顽固们如何能接受的了呢?
到了最后,双方都没脾气了,都是寸步不让,李重润脾气也发了,骂人也骂了,苦口婆心地也说教了,可是呢,还是没法让这些老顽固们同意。
这就没法好好儿玩耍了!
没了法子之后,李重润便在莲花台设了擂台,两位入翰林院学习的女性守擂,如果她们能通过十场的各方考核之后,不仅可以入翰林,日后为官各方也不得阻碍。
这种情形在大唐并不新鲜,大家反而当做是个乐子来看了,寿安公主想着自己从小儿就跟着太子哥哥一起学习,现在自然是不能堕了皇家威风,一定要给皇父争口气,当然,也要为天下的女子们争口气。
还好两位身后的大腿比较粗,她们初生牛犊不怕虎,神采飞扬的模样使的她们成为了女性们崇拜的对象。
最后尽管是惨胜,不过各方大儒不要脸地都掺和了进来,还是没有压制住两个小女娃,真是将男人的脸面给丢尽了。
不过胜利了就好,寿安公主双眸闪亮,激动的不能自已,李重润看着自家闺女万丈光芒的模样,一颗爱女之心得到了最大的满足。
至于太子李聪么,虽然心中生了极大的危机感,不过在这一刻,也算是兄妹情深,父子俩一起为寿安公主拍起了巴掌。
寿安公主在翰林院学习三年之后,去了礼部,因为她母妃为鸿胪寺,所以语言方面特别有天赋,也为了安抚朝臣们,所以她入了鸿胪寺,去处理外事。
这场女性科举之争总算是迎来了结局。
这之后,陆陆续续地便有了女性入朝为官的情形出现,不过大部分都是在闲散职位上。
尽管是屈才之举,不过李重润觉得自己已经算是满足了,他算是完成了皇父的遗憾,至于其他的,还需要子孙后世的继续努力。
李重润薨世之前,留下了世代不得阻碍束缚女性的遗诏,而且还成为了大唐李氏的家训。
太子李聪继位之后,秉承了明宗皇帝的遗愿,继续地重视女性的培养,甚至在肃宗李聪执政期间,大唐出现了首位女性宰相,虽然执政时间很多,不过一年多就因为各方的弹劾而被罢免。
不过这也说明了很多事情,至少女性的能力受到了全社会的认可,只是毕竟是男权还是占据着优势,所以女性想要做出一番事业来,总归是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行。
从唐中宗李显开始,经过明宗李重润,肃宗李素三代人的努力,大唐继续称霸世界,成为当时最为强盛的国家,没有之一……
89、忠顺番外1 。。。
顺承帝番外
忠顺亲王其实是有名字的,不过因为这位就喜欢忠顺俩字儿,自从封了亲王之后,就一直被人称为亲王,至于皇父,一直都叫他老十的,四哥么,也这么叫他。
所以时间久了之后,就是他自己似乎也不大记得自己叫什么名字了。
不过忠顺真的记得自己有个名字的,从遥远的记忆中,扒拉出来,他随父姓,大靖国国姓,徒,兄弟们这一辈从景字,所以接下来的那个字儿,才是自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