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之黛玉-第1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自正月初八日,就有太监出来先看方向:何处更衣,何处燕坐,何处受礼,何处开宴,何处退息。又有巡察地方总理关防太监等,带了许多小太监出来,各处关防,挡围幙,指示贾宅人员何处退,何处跪,何处进膳,何处启事,种种仪注不一。
  外面又有工部官员并五城兵备道打扫街道,撵逐闲人。贾赦等督率匠人紥花灯烟火之类,至十四日,俱已停妥。这一夜,上下通不曾睡。
  十五日五鼓,自贾母等有爵者,皆按品服大妆。园内各处,帐舞蟠龙,帘飞彩凤,金银焕彩,珠宝争辉,鼎焚百合之香,瓶插长春之蕊,静悄无人咳嗽。贾赦等在西街门外,贾母等在将军府大门外。街头巷口,俱系围幙挡严。
  谁知元春并不能立时出宫,须得等到未初刻用过晚膳,未正二刻到宝灵宫拜佛,酉初刻进大明宫领宴看灯方请旨,戌初回了皇后娘娘才得以起身出宫。
  王熙凤只得照理着园中大小事务,让贾老太太等人回房歇息,贾琏那边儿倒还好,毕竟此时贾赦贾政贾珍等人都在,并不需要他忙碌什么,可到底他也不能离开,出城探望黛玉,只得静静恭候着贤德妃娘娘归省。
  这是真正意义上的黛玉独自一人过节,往年再怎样,贾琏或者黄季云都会至少来看望与她。可今日贾琏忙于归省之事,黄季云也被皇帝叫去宫中,不知二人在御书房商议着什么,出宫时,元春都已起身归省了。
  虽说冷情了些,黛玉却也并不在意,只挑了自酿的百花酒跟百果酒,给武郡王府,黄府送去,便是宫里也各送了十瓶。
  嫔妃出宫归省,倒是令宫中帝后一家子显得更为温馨。皇后得了黛玉送来的酒,喜得什么似得,请了皇帝与太子前来品尝。皇帝尝了两口,便没好气的埋怨黛玉太过小气,那模样竟引得涵迤与皇后一阵好笑。承德若非顾及这身份,怕是也要笑出声儿来。
  原先住在城里,每到元宵,黛玉总会令丫头们都上街游玩去,可如今离城远了竟是不能。遂遣了丫鬟们带着在庄子里读书的孩子一块儿,自己动手扎了花灯沿着庄外的行道果树,挨着挂过去,虽这些花灯都不甚精美,却颇有意趣。
  杨嬷嬷给黛玉罩上兜帽,挂上面纱,在含笑,芷萱的陪伴下,领着她的十一个大小丫鬟,以及静儿跟云翠,一块儿出了庄子,罗姑姑也带着绣儿娴儿和芝兰跟了出来。便是妙玉也在用过晚膳后,赶了过来。
  庄门外一两里远近的行道果树带,被挂满了各色花灯,小的只有拳头大,大的却不比脸盆小。远远看去好似一条光带,在星空明月之下,那花灯更似繁星般在树杈间闪耀,天上地下相互辉映着,简直是美轮美奂。
  前世看惯了霓虹的黛玉,此时竟觉得这花灯不知比那霓虹美上多少倍,尤其是在这泼墨般的夜空中,还有一轮挥洒着淡淡银辉的明月。
  这个寒冷的冬天,宋时与张正两位老管家,带领着十来个老仆及粗使婆子,护卫着一群如花似玉的女孩儿,在京城郊外的庄子里,过了一个简单自在的新年。
  黛玉这边儿是一派的温馨,而贾府此时却是人仰马翻,且不说贾赦忙着上任,那王熙凤在送走元春后,竟是当场晕倒,且见了红,请来贾府惯用的王太医把脉一看,说是操劳过度,动了胎气,如今有滑胎的迹象,须得卧床静养。
  贾赦得知后是既喜且忧,喜的是他说不得将要再添一个大孙子,忧的自然是王熙凤如今的状况,自然无法再带着贾琏两口子上任,一时间不知如何抉择。而贾琏却是忿忿难平,心中将二房上下骂了个遍。
  王熙凤幽幽转醒后,躺在床上得知自己身怀有孕,又险些滑落,心中更是惶恐不安。邢夫人在旁看着也是着急不已,尤其是无论王熙凤与贾琏如何,贾赦都是必须在第二日启程赴任的,而自己也是必定要随着贾赦去的。
  看着王熙凤有些苍白的脸,邢夫人内心挣扎了很久,终是咬了咬牙道:“我去回了老爷,留在府中照看你,你且莫要太过担心。”
  王熙凤没想到邢夫人会说出这样的话来,想也没想便摇头道:“这儿哪儿成?”说着强笑道:“又不是什么大事儿,往后我自己个儿注意着就是了,父亲那边儿倒是离不得母亲的。再说不是还有爷吗?”
  邢夫人却是皱眉看了看王熙凤试探道:“琏儿一个大男人,留下来又有何用?莫不如让他跟着老爷到任上去,好歹还能帮衬着老爷,我留下来照顾你和孩子们才是正理儿。”
  王熙凤听说要让贾琏独自跟着贾赦到任上去,不由得愣了愣,随后一想,却也明白邢夫人的意思。一时间心中更是纠结,不知如何是好。
  平儿正好此时抱着巧姐儿走了进来,一岁多的巧姐儿,看上去粉雕玉琢好不可爱,王熙凤不知想到什么,扶着平坦的腹部,望着巧姐儿竟是掉下泪来。
  巧姐儿见此吓了一跳,哇的一声就哭了起来,弄的平儿与邢夫人也是一阵的手忙脚乱,一边儿安抚巧姐儿,一边儿宽慰王熙凤,倒是王熙凤自己很快收拾好了心情,强撑起身子,将巧姐儿搂在怀中一阵搓揉,才止了巧姐儿的泪。
  王熙凤盯着巧姐儿看了许久,又与她玩耍了一会儿,平儿见王熙凤已是满脸疲态,便抱了巧姐儿出去。
  待巧姐儿离去后,王熙凤狠了狠心,望向邢夫人道:“媳妇儿求母亲一事儿,母亲万万答应才好。”邢夫人不知王熙凤所为何事,竟是这般郑重,遂不敢轻易应承,忙问道:“咱们娘俩这些年处下来,你也是知道我的,有什么事儿,你尽管说来便是。”
  邢夫人刚说完,谁知王熙凤竟是落下泪来,惊得邢夫人顿时不知如何是好,忙问道:“凤儿这是怎么了?有什么事儿,只管跟我说便是,这会子都不许哭,没得伤了身子。”
  王熙凤极力的稳稳了心神,却仍旧是忍不住落泪道:“凤儿求母亲,带着春哥儿与巧姐儿一块儿跟着父亲上任去,行礼都是收拾好的。”说着擦了擦泪,强笑着望着幸福道:“有母亲看护着她们兄妹俩,我跟爷都是放心的。”
  邢夫人看着一阵的心酸却不知说什么好,犹豫了半晌道:“这事儿你跟我说也没用,好歹得跟琏儿及老爷商议商议才是,再者春哥儿还好到底眼见着就四岁了,可巧姐儿才一岁多,你舍得?”
  邢夫人刚说完,王熙凤便哇的哭了出来,邢夫人一时看了心痛,将她搂在怀里。
  贾琏进来时,便见着邢夫人皱着眉头,不知如何是好的搂着正在哭泣的王熙凤。贾琏此时也是焦头烂额,刚刚与贾赦商定明日赴任之事,此时回来竟见如此情景顿时心慌不已,忙上前问道:“这是怎么了?可是发生什么事儿了?”
  听到贾琏的声音,王熙凤方从邢夫人怀里抬起头来,只见一张脸苍白憔悴,一双眼睛却通红。贾琏见了也是心痛不已,顾不得邢夫人还在一旁,便坐到床边儿上,拉了王熙凤的手,轻声问道:“可是那里不舒服?”
  邢夫人也顾不得被王熙凤泪水染湿的衣裳,便将王熙凤之前的提议说了一遍,王熙凤听邢夫人说来,不敢看贾琏的眼睛,遂低下了头,故而并未看到贾琏眼中那无法掩饰的心痛。
  贾琏听完邢夫人的话,稳了稳心神,沉默的看着王熙凤,他如何不知,王熙凤是在担忧什么呢?过了好一会儿,贾琏点点头道:“既如此就按凤儿的意思办吧,母亲将红岫一家子带去,再带了我奶兄弟两房人,也好有个照应。”
  说完贾琏想了想又补充道:“春哥儿眼见着明年便到了开蒙的年纪,若是可能让红岫一家子陪着春哥儿南下,去林家书院上学,如此我也好放心不少。”
  邢夫人完全没有想到,贾琏答应且又说出如此话来,不由得心中有种很不好的感觉,急忙问道:“可是府中有什么事儿?还是你们有什么事儿瞒着我?”
  见贾琏望着自己并不回答,邢夫人忙转头看向王熙凤,一双眼睛瞪得大大的,眼中满是焦急的神色,微微颤抖着道:“你们可不许瞒着我!若不行,”邢夫人顿了顿下了很大决心才说道:“不行这孩子不要了,你们也得跟我一块儿走!”
  邢夫人此话一出,便是贾琏也是一惊,王熙凤更是下意识的用手捂住小腹。王熙凤好一会儿才缓过劲儿来,轻声道:“哪里就是有什么事儿了?终归无论将来如何,俩孩子我们也是安排好了,托付给了母亲及妹妹,没什么可担忧的。”
  王熙凤说到这里,再次低头看向自己的肚子,有些伤感的道:“就不知这孩子是个什么命了……”
  贾琏见此忙安抚道:“也不是什么大事儿,府中如今已经这样,好在迎丫头已经出嫁,母亲带着琮兄弟,与春哥儿兄妹一块儿随父亲赴任倒是好的,到时我也好安心读书,等你养好了身子,说不得还能带你去登州游览一番。”
  王熙凤虽说明知道贾琏是在安慰自己,却到底是笑了出来,点了点头道:“爷记得答应我的话儿就行。”说着转头看向邢夫人道:“母亲也很不必担心,春哥儿兄妹身边儿的人都是细细挑选过,极为妥当的。等我身子好些,便跟着爷去父亲任上看你们。”
  不管贾琏两口子心里是否舍得,也不管此时贾赦抱着春哥儿是个什么心情,贾赦一行到底是在正月十六这日,随着巧姐儿那没心没肺的欢笑声,踏上了前往登州的路。>

  ☆、第二百一十八回 元宵过后事纷纷

  特此感谢浅忆伊人颜的打赏鼓励,感谢龙族清风,文文1975的月票支持!谢谢
  ————————————————————————————
  贾赦带着邢夫人,春哥儿巧姐儿,还有娟姨娘跟琮哥儿走了,整个东大院便显得冷情寞落了不少。好在此时王熙凤正需清静休养,倒也不觉得如何。每日里平儿,安儿围着王熙凤打转,而贾琏则已经回到国子监继续读书。
  黛玉得知王熙凤怀孕后,不止一次的遣了孙嬷嬷或是唐嬷嬷前去探望。王熙凤倒是因此精神好了许多,可落红一直没止住。
  黄季云如今贵为大学士,太子太傅,实在是太忙,不说黛玉,便是贾琏也不好意思再去请他为王熙凤诊脉。好在淅淅沥沥半个月后,换了两位太医总算是将落红止住,胎像渐稳。
  薛蟠也在贾赦赴任走后,带着薛姨妈与薛宝钗向贾老太太与王夫人辞行,搬回了早已收拾妥当的薛府。虽说王夫人心中极为不喜,但贾老太太却很是高兴。假意挽留一二后,见薛家当真铁了心要离去,还命人拿了套她收藏中的头面送与薛宝钗。
  搬家后第三天,薛宝钗母女便在薛蟠的护送下,去了城外黛玉的庄子。对于他们的到来,黛玉很是惊讶,却不失礼数的在内院正堂接待了薛姨妈母女。
  至于薛蟠,自然是由林德带着,到村子里去转悠,如今黛玉这儿实在是不便于接待男客,好在如今的薛蟠也极为明事理,并未莽撞做出荒唐之事。
  薛宝钗对于黛玉的感官,其实极为复杂。这些日子与王熙凤交往,也算是知道了贾府大房能有如今的局面,多亏了黛玉从中帮衬。心中对于黛玉便更是羡慕、嫉妒以及佩服。
  黛玉倒是没有想那么多,毕竟前世里对于宝钗,她心中是极为惋惜的。但当年初见时,宝钗对于她的种种,也导致黛玉并不愿与之深交。故而接待时并不热情,却又不失礼数,让人挑不出毛病。在薛宝钗母女告辞时,黛玉还送出了一坛子百花酿。
  这百花酿和百果酿如今在京城已经出了名,可惜这都是黛玉领着丫鬟亲手酿造的,市面上便是千金也是得不到,薛蟠在外听说后,回家嘀咕过两次,薛宝钗心中也是极为好奇。不想今日黛玉竟以此为礼物,送给了自己。
  接下来的日子,虽然薛家人都搬走了,王夫人好似少了份助力,可王夫人仍旧再次将贾府大权,握在了手心里。甚至很多时候看在贤德妃元春的份上,贾老太太也不愿与之冲突。
  王熙凤虽心有不甘,可贾赦一行临走前,带走了镇宅的三万两黄金。这事儿到目前为止,王夫人与贾老太太都还不知道,不知王夫人是如何命人清点的库房,竟也没有发现。幸而库房钥匙已经交给了王夫人,但王熙凤也不敢太过张扬。
  京城中一切都很是平静,各家各府在娘娘们省亲之后,比之往年更是添了一片喜气。但这份祥和喜悦的气氛,却在一份东南急报之后,被生生的打破了。
  正月十五,正是各宫娘娘归省之日,京城中便是家中没有娘娘的人家,也都热热闹闹的过着上元节,可这时候的东南海滨却迎来了一大群如狼似虎的倭寇,甚至在这些倭寇身后,发现了茜香国的影子。
  沿海两镇十七村,三千多人,无一活口,甚至可谓是鸡犬不留。镇守官兵不敌,一路溃败,也只得几人侥幸活了下来。
  皇帝看到这份急报时,顿时想起年前在黛玉庄子上的那番谈话,更想起黛玉弹奏的那首曲子,此时可不就是应了那句:忍叹惜,更无语,血泪满眶?
  皇帝心中更觉愤怒不已,急忙传来如今的义亲王七王爷与大学士兼太子太傅黄季云共同商议。
  此时在京城勋贵豪门来看不过是小事一桩,而对于在京城生活的普通百姓而言,也不过是发生在很远千万里之外的一件惨案,仅仅只是增添了几分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已。
  但对于安南王府而言,却是难得的机会,东南西北四大异姓王,东平郡王是早早便上交了军权,做着依附皇家的富贵闲散人,西宁王与北静王也是不行了。如今只有他南安王府还手握兵权,却眼看着也岌岌可危,不由得南安王不顾老太妃劝阻上书请命。
  对于南安王的打算,皇帝自然看在眼中,却没有拒了南安王的请求,更是命他三日内领亲兵赶赴东南,收复失地。说到这里,皇帝原本快要吐出口的:驱逐倭寇,硬生生的改成了歼灭敌寇!
  南安郡王心中暗道:倭寇又不像土匪叛军那般,还要占地为王,人家搬空了物资,自然会撤出城镇。等自己赶到无论如何,那帮子倭寇也早已经跑得无影无踪,上哪儿歼灭去?至于收复失地?怕是等自己到了,直接带人进城便是。
  遂也没在意皇帝的语气与神情,喜滋滋的领命而去。也不等三日,第二日南安郡王便带着五百亲兵策马南下赶赴东南。
  皇帝对此心中更是冷笑不已,若不是看着大明宫那位的份儿上,皇帝又岂会留这些人到如今?此时东南事发,皇帝更是对黛玉当日所言深以为然。急招了义亲王与黄季云前来商议,如何令朝臣献银新建水师之事。
  第二天早朝,皇帝用低沉的声音述说了东南沿海发生的惨案,甚至义亲王带头表示捐款捐物,帮助东南沿海百姓重建家园,然而响应者寥寥无几。
  皇帝坐在高高的金銮殿上,看着下方黑压压沉默的朝臣,顿时气不打一处来,暗道:难道朕当真养了一群米虫不成?竟不如一小女孩儿想的深远!遂面色越发的难看。
  有朝臣见皇帝脸色难看,权衡一番利弊之后,跟随义亲王几千几百的意思了一下。不想这行为反倒是让皇帝勃然大怒!
  皇帝眯缝着眼,看着下面的朝臣,尽最大努力的用平缓的语气说道:“众卿拳拳爱民之心,朕替东南沿海那些无家可归,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百姓,感谢你们了!”
  朝上大臣个个都是人精,一听这话,自然又有些想要在皇帝面前表现的,例如那位淑惠妃的父亲,便是其中之一。不想皇帝刚说完,不等这些人开口,便又骤然冷声道:“然!对某些穿着绫罗绸缎,吃着山珍海味,却拖欠着户部银子的……”
  皇帝说到这里,已经周身散发出阵阵寒气,逼得下面的朝臣,大气儿都不敢喘,低头垂首站在在下面。尤其是那些家中还拖欠着户部银子的人家,更是有极不好的预感。
  当然,贾府虽然还欠着几十万两银子,却因朝中无人,故而并没觉得有什么不好的。甚至在王夫人看来,自己已经是皇帝的丈母娘了,谁还能拿自己怎么样?
  却不知,皇帝冷笑道:“既然有能力大兴土木,想来也不差户部那些银子,责令三日内,归还欠银!至于其他那些个之前拖欠的,按照规矩在偿还的,则继续按照原样归还便好。”
  皇帝一席话,一时激起千层浪,下面的朝臣,自然是有人欢喜有人愁,也有很大一部分人大大的松了一口气,除了几家出了娘娘,上元节还归宁省亲的以外,至少皇帝的要求并非赶尽杀绝。
  却在此时,淑惠妃的父亲再次唯恐天下不乱的站出来,要求为东南百姓捐款。对此皇帝自然是不会拒绝的。其他大臣,无论是否欠银,此时都争相相应,待散朝时,虽不及预想中的效果好,竟也募集了四十余万,当然淑惠妃的父亲便捐献了白银十万两。
  贾府虽然当晚便得到消息,然而除了贾琏,竟是无人放在心上。贾老太太也只是吩咐了王夫人两句,便不再理会。
  第二天王夫人得知淑惠妃娘家捐献了十万白银,心中却又立时起了波澜,若自己拿不出银子,元春在宫中岂不是要被那什么淑惠妃吴氏压上一头?王夫人对此顿时感到很是不满,却奈何薛姨妈一家已经搬走,自己手中也暂时没有那么多银钱。
  想来想去,王夫人便想到从王熙凤身上弄些银子,毕竟作为王家嫡女,嫁妆银子还是不少的。依王夫人看来,这拖欠的户部银子原本就该由大房来归还,而自己甚至已经替大房还了不少,很是仁至义尽了,剩下的就该大房来归还。
  贾赦虽然不在,可贾琏与王熙凤在啊!虽然王夫人也知道,贾琏两口子不可能拿出三十万两银子来,但若能凑出高于十万两的,王夫人也是极为满意。故而王夫人心中打定主意,无论如何都得让王熙凤拿出一笔银子来才是。
  而王熙凤完全没有想到,王夫人会为了归还欠银的事儿来找自己,毕竟之前贾琏回来说时,贾老太太与王夫人多少都有些不以为意。夫妻二人便想着,无论如何,若王夫人当真不理会,自己二人也得还上一部分户部欠银才是。
  之前王熙凤因为印子钱的事儿,和王夫人撕破过脸,虽然后来因为那个陈氏得以修复不少,但有的东西却是再也掩饰不了。
  当王夫人提出府中所欠银两两房各自一半儿时,王熙凤心中便冷笑不已,面上却是微微皱眉道:“爷就是个云骑尉,一年也不过几百两奉银,老爷的奉银,也都是交到了府中的。如今二婶让我们出一半儿……莫不是二婶想分家?”
  王夫人刚说一句,便被王熙凤噎的个半死,不想王熙凤竟是接着说道:“若是如此,还得请了老爷回来,禀明了老太太才成。如今二婶与我说此事,我却也是做不得主的。”
  王夫人终于是忍不住怒斥道:“我何时说过分家?莫不是你们大房早想着这一日了吧?”
  王夫人既然这样说,王熙凤自然不会落了她的圈套,遂笑道:“瞧二婶说的,长者在不分家的道理我们还是懂的。只是这事儿到底不是我一个妇道人家能做主的,莫不如等爷回来给老爷去了信,求了老爷回来商议?”
  王夫人听王熙凤如此说,皱起眉头沉吟了片刻道:“如今圣上下了明喻,三日内便要归还欠银,今日已是第二日,便是如今写信也是来不及。”
  说到这里王夫人顿了顿,才很是不甘心的接着道:“你也当过一段日子的家,很应该知道,修大观园府里的银子几乎被掏空了,如今却是拿不出那许多来。我想着咱们先凑上些去还了户部,想来咱们用心尽力了,圣上看在娘娘的份上,也不会太怪罪。”
  王熙凤听得心中冷笑不已,面上却做出一副沉吟的模样,最后很是为难的叫来平儿,吩咐道:“去将我的银匣拿过来。”
  王夫人听她如此吩咐平儿,心中惊疑道:难道这平儿在她房中竟似老太太屋里的鸳鸯不成?
  刚想到这儿,却听王熙凤很是疲惫的道:“老爷太太去任上也没多的银两,知道府中艰难,也不曾似二老爷赴任那般从公中支取,再者又是带着哥儿姐儿一道去的,我这点子嫁妆便都折算得差不多了。如今手里也没得多的。”
  正说着,平儿便捧着一只酸枝木匣子过来。王夫人见王熙凤从枕头底下,摸出把小钥匙将上面的锁打开,这才打消了心中的疑虑。如今看着王熙凤确实不像搪塞自己。
  谁知王熙凤竟中匣子拿出一摞银票,细细数过一遍,王夫人看得清楚,八千四百余两。可王熙凤想了想却只拿出了三千两交给自己,王夫人顿时怒道:“如今府中艰难,难道你还要藏私不成?”
  王熙凤见此顿时也没了好脸子,立时便将手中的银票重新锁回到匣子里,才冷冷地道:“说到底这是我嫁妆,便是欠了再多,原不该我来还。我跟爷还得过日子,光是爷的笔墨纸砚便是一大笔的开销。府里的例银是完全不够的,少不得要我贴补。”
  王熙凤说完看着王夫人道:“再者,我肚子里这个将来也是要花银子的。”
  王夫人心中恼怒,却又一时想不到反驳的话,最后只得悻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