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之黛玉-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见黛玉脸上没有不信的神色,英莲吸了口气稳了稳心神才继续说道:“那年也是元宵,家仆霍起带奴婢上街游玩,不知为何,霍起离开了。不一会儿便有一男子,”
  说到这里英莲抬起头满眼惊恐的望着黛玉道:“就是当初将奴婢卖给姑娘的那个人!他说是要带奴婢家去的,然后奴婢便跟着他走了。”说完又哭了起来。倒是罗姑姑此时却出声安抚道:“别哭再仔细想想还有别的什么没有?”
  谁知英莲只是摇了摇头,有些失魂落魄地道:“这一走就是多年。不记得挨了多少打,挨了多少骂……直到遇上姑娘!到了林家,才算安定了下来。”说完似乎再也承受不住似的趴在了地上。便是绮罗与锦儿瞧着也是心生不忍。
  听了英莲的话,锦儿与绮罗也知道,她当年怕是遇上拐子了,罗姑姑见二人欲要说话。便对二人摇了摇头才轻声缓和地问道:“那你还记得你家人姓什么叫什么?”因英莲之前说不知家在何处便也不问她家中地址,只问姓氏。
  黛玉虽然知道英莲父亲姓甄,却不知是否与金陵那家有关系,而且这话自己也不好说出来,否则要怎么和众人解释?遂直直地看着英莲,心中期盼着英莲能多记起一些。
  英莲却没有黛玉让失望的点头回答道:“奴婢记得!奴婢父亲姓甄,母亲姓封。别的便真想不起来了。”说完满脸的暗淡,在那里喃喃地道:“奴婢那年尚小,好些事儿记不得了。”见此绮罗却是叹气道:“真真是个没福的!”很有些恨铁不成钢的味道。
  众人也知绮罗就是个刀子口豆腐心,那话也不过是心疼英莲罢了,遂也没人与她计较,罗姑姑与锦儿却转头看向了黛玉,都是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
  黛玉低头不去看她们,很冷静地对英莲道:“你且去歇息,莫要多想。回头我请老管家帮你派人去寻访。若能找到,那是最好不过,便是找不到,你也只管安心在我这儿当差,我也不会亏了你什么。锦儿她们有的,将来你都有。”
  这已经是很大的承诺,见黛玉如此说,英莲心中也是感动的,却说不出什么,只能磕头谢了黛玉,便退了出去。一时间屋子里又只剩下四人,气氛却大不相同了。锦儿和绮罗对视一眼轻声问道:“姑娘觉得能找到吗?”
  听到这问话,就连罗姑姑也不由自主的看向了黛玉。黛玉却是摇头苦笑了起来,若真要找,自然是找得到的。不过此时的甄家应该是被大火烧尽了吧?却不知现如今那甄士隐是否随那一僧一道出家去了。黛玉心中也是没有答案的。
  虽如此。第二日黛玉仍找了林义家的来说话,将英莲之事细细讲了一遍,都是林家老人儿,那里又有不清楚的呢?却也心疼英莲的遭遇,很快便出去给林义传了话。让他赶紧安排人,去替英莲寻找父母。
  不出几日果然得到消息,甄家前几年一场大火全烧没了,如今的甄老爷住在老丈人家中,只不知是不是英莲的父母。黛玉听了心中很是惊讶,这个时候甄士隐不是应该出家了吗?却也并不提此话,叫来了英莲将事情说了一遍。
  英莲一听是旁边儿葫芦庙走水烧了甄家,一下子便哇的哭出声来,连声道:“姑娘,那是奴婢的家。那是奴婢的家啊!奴婢记得家隔壁便是一间寺庙。”黛玉当然很清楚那就是英莲的家,此时却也只是淡淡的点了点头。
  接下来自然是安排英莲认亲,那甄士隐甄老爷一听女儿的消息,便匆匆与封太太赶了过来,封太太仔细的打量了英莲很久,尤其是她眉间的那颗胭脂痣,突然就一把抱住英莲哭了起来。
  因着府上没有男主人,黛玉虽小,却也不好相见,便请了甄士隐在外院儿偏厅等候。由老管家林义接待。甄士隐到底也是士林出身,自是明白其间道理,遂千恩万谢的跟着老管家去了。
  不过甄士隐此时却不住的在偏厅里转来转去,一时左手握着右拳。一时又右手握着左拳。一刻也定不下来。心中既害怕不是自己的女儿,最后空欢喜一场,也忐忑若是自己的女儿要拿什么赎还回去?
  封夫人抱着英莲哭了好一顿才停下来,连给小小的黛玉磕头,却是一句话也说不出。黛玉瞧着难过,便让英莲自领了封太太出去见甄士隐。也不与封太太说太多。
  等甄士隐见到英莲的时候,像是不需要确认就知道这是自己女儿一般,并不如封太太那样打量许久。英莲刚领着封太太来到前院儿偏厅,甄士隐便已经大步走到了她跟前。抓住她的双肩又是哭又是笑的道:“好,好啊,总算是找着了!”
  说完父女俩又抱头哭了一顿,英莲领着封太太过来的时候,老管家林义便已经悄悄离开,一来封太太到底是女眷,不好随意见外男,二来将空间留给了这苦命的一家三口。如此三人倒也不觉得难为情,只尽情的哭诉着别情与思念。
  晚间黛玉安排甄士隐夫妇在外院客房住下后,又把英莲叫到自己身边儿,看着她的双眼认真地问道:“你父母如此情形,不知你有何打算?或是你父母又有何打算?”语气很是和缓,却没人发现黛玉放在桌下的手,悄悄的捏紧。
  黛玉问得直接,英莲却毫不犹豫的给黛玉跪下磕头道:“求姑娘让奴婢与父母一道吧,父母年岁已高,身边儿总是要有人的。”听了这话,黛玉悄悄捏起的拳头又轻轻地松开,面上仍是一如既往的表情。
  黛玉也不说话,只点了点头便让英莲退下,遂又与罗姑姑和刚回来不久的杨嬷嬷商量了起来。杨嬷嬷知道了英莲一家的情况,也是心生怜悯。但此事她却不好替黛玉拿主意,遂犹豫着道:“若能寻个营生,这甄老爷看着也不像不经事儿的人。”
  黛玉和罗姑姑都点了点头表示赞同。只黛玉到底还没拿定主意。第二日当着封太太的面儿,黛玉将英莲叫到跟前,沉默了很久才轻声道:“你在我身边儿呆了这些年,虽是寻到了生身父母,我却也不能不管你。”说罢接过锦儿手中的盒子放在桌上。
  打开后里面是一张身契,那是当年从拐子手里买过英莲时签下的,还有一张地契,一张房契。黛玉微笑着说道:“这里有十亩田地,和一座二进宅子,当初母亲身边儿的木棉姐姐出嫁时便便有一份。如今也给你备了一份。”
  说到这里黛玉停了下来喝了口茶,也不管封太太震惊的目光或是英莲含泪的眼神,缓缓接着道:“只木棉姐姐到底是母亲身边儿第一等的,又是那样的情形,你该有数。虽比你厚些,你也莫嫌弃。将来我这院儿里,不管是外聘还是怎的,每人都有一份。”
  英莲重重地跪下哭道:“姑娘求您别这样!可是折煞了奴婢!奴婢那里能和木棉姐姐相比呢?不说别的,木棉姐姐当初可是救过太太的啊。”英莲的目光清澈透亮,带着浓浓的不舍和感激,黛玉自是看得清清楚楚,心中也很是满意,暗暗感叹道:到底是个好姑娘。
  黛玉看着她脸上带着微笑,眼中也全是高兴,轻轻的笑道:“怎地就不能比了?你不也在我身边儿这许多年吗?回去后好好孝敬爹娘,得空儿也可来瞧瞧姐妹们和我。可不许你忘了我们!”
  可英莲却是真不敢应,也不愿应,泣不成声地道:“这些年姑娘教了奴婢好些东西,还让奴婢跟着读书习字,不说脱口成章,奴婢至少也算是能写会算,没做睁眼瞎子。”说到这里,英莲抬头认真的看着黛玉。
  眼中的泪不停地滴落,似有些恍惚的道:“如今姑娘更是替奴婢寻回父母,还放了籍。奴婢心中早已是感激不尽,怎敢再要姑娘的赏赐?难道姑娘觉得没了这些赏赐,奴婢便能忘了姑娘吗?”说完淌着眼泪不住的给黛玉磕头。一会儿额头都见了血丝。
  黛玉见此也是感动与英莲的真诚朴质,连忙起身亲自拉起了她,又拿手绢儿给她擦着泪,笑道:“傻丫头,这是你该得的,我不拿你和谁比。咱们这院儿里的,都是一家子,难道还分个高低不成?将来你出嫁时我是再不会给你了。如今且拿好了。”
  便是一旁的封太太,在震惊过后也淌着泪要给黛玉磕头,说什么都不要黛玉的赏赐。黛玉见劝不动,便有些气恼的对封太太道:“英莲虽说小时候受了些苦,但这些年在我身边儿也不比外面好些人家的小姐差!如今你们接了回去,要拿什么照顾她?”
  说完又对英莲低声呵斥道:“难道你就只为你自己?也不为你父母想想?你们家一把火烧了,你要让你父母住哪儿?若不是为了寻你,你父母何至于此?!如今你只管收着,往后好好孝敬父母,好好过日子!还记得来瞧我,便是对我最好的报答。”
  黛玉说完便将盒子塞在了英莲的怀里,锦儿绮罗等人既没想到黛玉会说出将来都有的话,更没想到黛玉会对封太太那般言语。此时虽有些震惊,但更多的却是感动,遂都劝着英莲收下,又帮着英莲收拾了东西,才送她娘俩出门去。
  黛玉此时却在心中叹了口气,想着既然遇上了便帮衬一把,不过能帮的也就这么多了,想来如此这般安排将来也不至于在遇上那呆霸王薛蟠了吧?心中不是很肯定。原是打算介绍甄士隐到书院儿去的,又想着并不了解他的学识便也作罢。
 

  ☆、第五十三回 姑苏记事(4)

  转眼便到了黛玉八岁生辰,想起去岁里一家人在一起热闹的场景,再看看如今陪着自己的却只有贾敏冰冷的牌位,想着远在扬州城步步危机的父亲,和正在书院为搏功名日夜苦读的贾琏。黛玉觉得整颗心都揪了起来。
  见黛玉又望着牌位出神,别说锦儿这些从小陪着她长大的人,便是杨嬷嬷也觉得心疼的紧。却又不知能如何安慰,能说的,能做的,她们那句没有说?那样没有做呢?可不知是黛玉执拗还是她太过早慧,明明什么事儿都想得清楚明白,却总也走不出来。
  正当众人担忧之时黛玉却是转身出了屋子,慢步来到梅园,只见新芽生长,梅花却早已凋落。一地的落红,随风飘飞。让黛玉不禁想起原著中,黛玉那首《葬花吟》。想着想着便就念出了口: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念到这儿黛玉忽地顿了一下,方才接着念到:
  失母孤女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往后竟是再也念不下去,黛玉早已泪湿襟怀。黛玉身边儿别说杨嬷嬷,便是丫鬟们也都是识文断字的。如何听不出黛玉口中的伤感呢?正不知如何是好之时,黄季云却皱眉轻道:“小小人儿哪来这许多愁绪?学文作词可不是为了悲秋伤春的。”
  众人谁也没有想到黄季云会在此时无声无息的到来,就连黛玉满腔愁绪也被一击打散,不由得止了泪,转身对着黄季云行了弟子礼,低着头轻声道:“谢师傅指点。玉儿定当谨记。”
  黛玉却是不知,黄季云此时虽皱着眉头,心中却是一阵的惊喜不已的,暗想道怎地早没发现她竟有如此诗才?若是原著中的黛玉,怕是会让他更加的惊喜,可惜他不知。如今这个黛玉,怕是难得那份灵性,终会再次让他失望吧。
  黄季云见黛玉低头不语,想了想才开口问道:“方才你欲如何接下去?不妨吟来为师听听。也好为你品评。”一听此话,黛玉立时抬起了头,满眼的惊讶错愕,那里还留有半分伤感了?
  只是师傅既已问起,黛玉却也不好不答。但又确不好答。毕竟之前黛玉便已经改过一句,后面的又该如何改下去?遂沉思了许久也没开口。
  黄季云却是不急,竟让人取来座椅准备亲手煮茶,他知道这诗词之道总是需要一份心境,方才却又被自己破坏,如今怕是难续,却又想要知道下面还会有如何的精彩,不由得心中也有了分悔意。
  黛玉想了许久,总觉比不上原著,可惜黄季云此时就坐在这里。虽说眼睛并没有看向自己。可黛玉还是敏锐的发现,黄季云的眼角时不时的扫向自己,无奈之下黛玉开口念到:
  手提罗裙出绣帘,忍踏落花步步缓。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菊凋与梅落。
  桃李年年能再发,亡母慈颜那能见?
  二月新芽已满枝,旧岁新燕归空巢。
  念完黛玉也不敢去看黄季云的脸色,急忙转头望向枝头那还在风中摇弋的梅花。
  黄季云却是轻声念了即便后才点头笑道:“开篇极美,后续虽牵强了些,但意境还在。却是为师打乱了你的思绪。难为了你。”听黄季云如此说,黛玉方才悄悄松了口气,却在心底叹道:到底是没了那份咏絮之才。
  正巧黛玉不知该说些什么的时候,见红岫从远处走了过来。心知定是贾琏从书院赶了回来,这让黛玉很是欣喜起来。连忙转身看着黄季云,眼眉弯弯,嘴角上翘,眼中尽是一片晶亮。
  黄季云一见这模样就摇头笑道:“去吧,我在这儿坐会儿。礼物给你留在这里,晚点来取便是。”
  黛玉听到‘礼物’二字眼睛便是一亮,却也不急。点点头对黄季云笑着一礼,方转身离去。如今守孝,黛玉也不更衣,不过是一套素白孝衣,也没什么可更换的,便匆匆赶去了花厅。见贾琏站在门口对着自己笑,黛玉亦是一下子便展开了笑颜。
  “哥哥怎地回来了?今儿不上课了?”黛玉满心的喜悦,连声音都更欢快了两分。贾琏见此,亦是开怀笑道:“今儿不是妹妹生辰吗?愚兄怎能不回?请了半日假,回来给妹妹送礼啊。”说完从束腰里掏出一块玉佩递于黛玉。
  黛玉瞧着温润的和田白玉雕成的小蝙蝠煞是可爱,一双眼睛亮晶晶的望着贾琏。嘴角更是带着止不住的笑意。贾琏自是很清楚,出了珍珠与玉石,黛玉对其他的东西也无什么特别的爱好,若说有,那也只有茶和莲。
  见黛玉很是喜欢,贾琏也心中开心道:“没什么别的东西可送你,也没上街去。昨儿翻了翻旧物,瞧着这玉质挺好,便取了出来权当生辰礼物,你喜欢便是真的好了。”听贾琏如此说,黛玉便不住的点头。手中把玩着玉佩,满脸的喜意。
  兄妹俩在花厅闲聊了一会儿,不知怎地就说起了去岁。贾琏怕她又想起贾敏、林如海,便急忙岔开话题,又说起了婉瑜兄妹几人。
  正说着呢,林义家的便跑了进来,黛玉连忙起身迎了一步问道:“林婶婶这般着急作甚?”林义家的也是满脸笑容地道:“给姑娘道喜,姑娘年年今日,岁岁今朝!武郡王府的人给姑娘送寿礼来了。”说完便递上了礼单子。
  此话一出别说黛玉,便是贾琏也是满脸惊喜。想着去岁黛玉得的那套玉杆梅枝湖笔和百圾碎,贾琏也是眼红无比。心想着不知今年,黛玉又会得什么好东西。遂开口问道:“又得了什么好东西?”边说还边伸长了脖子瞧过去。
  黛玉见贾琏那样笑道:“哪有那么些好东西了?都是些可遇不可求的。”说完也不看礼单了,便唤了来人进来。这次来的倒是一个新面孔,见了黛玉仍是极规范的行了万福礼道:“奴婢钗儿见过姑娘,祝姑娘年年岁岁芳辰得享。”
  一听‘钗儿’二字黛玉便心中是一动,想起了薛宝钗,也不知如今怎样了,其父可是死了?其兄是否还是那般的不争气呢?心中不免又为薛宝钗叹息了一番。
  黛玉面上却是笑道:“劳你辛苦奔波,我却是没见过你。”钗儿不卑不亢的笑道:“奴婢不辛苦,奴婢乃是县主身边儿二等的,原本管着县主茶水之事。故而姑娘没有见过。”黛玉心中诧异。这管茶水的,怎地派出来送礼了?
  说完瞧了黛玉又看了边儿上贾琏一眼接着道:“县主知姑娘必是会召见奴婢,故而交代奴婢见了姑娘便说,”说到这儿那钗儿也为自家县主不好意思。便红了红脸有些说不下去。黛玉瞧着心知定有文章便追问道:“婉姐姐要你说什么?”
  那钗儿不好意思的笑了笑才道:“说姑娘早先送去的花茶,太过小气。王妃虽是另有一份,却又从县主这儿分了些。世子吃着也说好抢了些,便是轩少爷也匀了些走。这次回礼不要别的,姑娘制的花茶多给些就是。”
  抬头见贾琏虽极力掩饰的满脸古怪之色。不由得心中好奇。她自是不知,黛玉每每制了那些个花茶,不管好坏总是要先给贾琏吃的。
  但贾琏喝着却不觉得如何。送予先生,同窗,也都说此乃女子所饮。甘甜有余芳香不足。故而此时听闻世子与轩哥儿也喜欢,不免奇怪。
  贾琏却也不说什么,只在心中猜测许是要去送人。黛玉却是觉得钗儿那般忸怩有些好笑地道:“这有什么难事儿?何须那般忸怩了?等回去时多给你家县主捎些便是。”见黛玉答得爽快,钗儿也在心中轻轻松了口气,来时就怕黛玉见怪呢!还好,还好!
  黛玉留钗儿在花厅说话。贾琏见此便起身道:“妹妹先忙着,我回去整理一下带回书院的书籍。”黛玉听闻知道贾琏是要避让出去,遂点头道:“既如此,哥哥且去先忙,一时用膳,再使人请哥哥去。”
  见贾琏离去,钗儿放佛也放开了些,与黛玉说起了婉瑜日常之事,说着说着便道:“县主身边儿原有钗环玉佩四个二等丫鬟,奴婢便是其中之一。”说道这里。钗儿捂着嘴笑着问道:“姑娘猜猜现今如何了?”
  黛玉自是不知的,遂问道:“我怎会知晓?你且说来听听,定是有趣的。”钗儿笑道:“因着避讳姑娘名讳,故而县主给改成了‘钗环扁盛’。惹得王妃好一顿的笑。”黛玉听了也是一阵好笑。心中却很是感动婉瑜待她的情谊。
  黛玉见时间不早,又想到远道赶来很是疲惫,便留钗儿在府中歇息一番再返回。钗儿也不拒绝,反而请求道:“姑娘既留奴婢,不若可怜可怜奴婢求了这送礼的差事,教教奴婢制茶吧。去岁县主也是让奴婢依着姑娘的法子。试着制了些,却是不成的。”
  黛玉听闻此话也解了心中疑惑,却是笑道:“那哪里就是什么制茶了?我不过是胡乱玩耍罢了。再者我便是想教你,却也得等时节,好些个花儿都还没开呢!今儿怕是不成的。”
  听闻此言,钗儿不免心中遗憾道:“既如此,姑娘说个时节,奴婢求了县主再让奴婢来一回?”黛玉想了想也没拒绝,笑着道:“你既有心,且不必如此,回头我给婉姐姐写封信,让她送你过来陪我几日便是。”
  如此钗儿方退下,黛玉又安排起午间饮食,具是精巧素食,白的晶莹,绿的翡翠,红的娇艳……也算是五色俱全。贾琏瞧着也是喜爱之极。与黛玉用过午膳后,贾琏却是并未留在府里,回了书院继续用功去。
  此时黛玉方闲下来看礼单,瞧礼物。婉瑜自不必说,皆是闺中各色好玩好看之物。世子的礼物有些意思,去岁送了湖笔,今岁便送来了笔洗,笔山,笔架。具是一色白玉底梅花图。
  倒是莫轩的礼物竟让黛玉惊喜了一番,泡花茶最好还是玻璃制品。黛玉寻了好些时日,也未曾找到满意的。如今莫轩便送了一套玻璃盏过来,显然亦是很有研究,或者是这一年间好好研究过。
  那一套玻璃茶盏在后世或许不值什么,在此时却是异常珍贵的东西,样子并不复杂,甚至在黛玉眼中都谈不上精致。玻璃还有些淡淡的泛绿色。但却比黛玉之前寻到的好上很多。
  黛玉理好回礼让钗儿带回去后。黛玉的生活便恢复平静。每日除了上罗姑姑的刺绣课,便是完成黄季云留下的课业。闲余之时或画两幅画,或翻两页书。除了给林如海做些时节里的衣衫鞋袜,间或给黄季云也做些针线外,便是翻看邸报,与婉瑜通信。
  PS:  三章!亲们还算满意吗?满意就记得给古井投票哦~O(∩_∩)O~古井会继续努力的!

  ☆、第五十四回 姑苏记事(5)

  悠闲的时光总是易过,春去秋来转眼就到了贾敏的第一个祭日。便是贾琏也在月余前收到京中书信,因嫁娶之事无奈返京。如此黛玉的生活便更显冷清,或许这便是守孝吧,安安静静。
  除了婉瑜和林如海,每月会固定给黛玉来一封书信。当初说要照拂黛玉的黄季云,如今又是好几个月不见了踪影,此时亦是不知身在何处。黛玉也无力去猜想黄季云的行踪,毕竟他是那般的随性。
  在黛玉和管事们持续不断的努力下,黛玉手中的产业也由原来的零散聚合到了一起。很快又将是一年年底时,各管事都是笑容满面,尤其是那些新提拔起来的。
  老管事们觉得管理轻松了许多,不必在东奔西跑又有奔头。新管事们更是干劲十足,满心欢喜。对黛玉更是越发的服从。只不知那些放弃的,如今怎样了,是否又心生悔意?
  别说管事,便是大管家林义对着黛玉,当初也不过是看在林如海的份上,如今却是真心的佩服的紧,更是欣喜不已。
  林义家的见着黛玉身边儿几个大丫鬟都到了年纪,又听说过黛玉早已给她们备下嫁妆,便想到自家小儿子身上。遂与林义商量,谁知林义却摇头道:“好些个小子都打着这主意,早就求到我跟前儿,便是老爷那里怕也不少。”
  事实也确实如此,至少赵秉就求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