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之黛玉-第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见黛玉如此行事,方丈的眼中才带上了笑意。却也不急着说话,反而伸手给黛玉倒了杯水。黛玉虽心中疑惑,却微笑着接过水杯,并不急于询问。见此方丈眼中更多了一份赞许。
  方丈在黛玉对面坐下,定睛看了黛玉许久,黛玉也不闪躲的与方丈对视良久,才听到方丈道:“有句话叫既来之则安之,你一直做得很好。上次见你时,你看似懵懂实则惶恐。如今却是从容了许多。”说完方丈也给自己倒了杯水。
  黛玉听了此话,却是心神大震,不由得问道:“不知因何而来?”方丈却只笑笑不语。黛玉又问道:“如何能安?”见黛玉有些急切起来,方丈摇头道:“之前才说你从容了许多,此时怎就又急躁了起来?”
  说完才放下手中的杯子道:“只需遵从本心,与人为善即可。缘起缘灭皆是因果,不必强求什么。你既已到来,自然有你的因果等着你。”说完方丈便不再说话,只双手合十闭目诵经。
  黛玉见再也问不出什么,也只得起身离去。但心中却明了,这世上有些人是知道自己来自那里的。比如蟠香寺女尼,又比如这寒山寺方丈。只不知这缘起缘灭是何意?自己的因果又是什么……
  黛玉从方丈处回去便一直神情恍惚,在杨嬷嬷的房间坐下也一直不言不语。杨嬷嬷与罗姑姑见此都很担心,却怎么问黛玉也不回答。
  直至晚膳时,婉瑜见黛玉还未归来,心中不解,遣了小丫头来寻,却遇见了从杨嬷嬷那里归来的钗儿,叫至跟前一番询问后才知道,黛玉去了方丈哪里之后,便一直恍恍惚惚。婉瑜心下很是担忧,便亲自寻了过来。
  见婉瑜过来黛玉才勉强的笑了笑道:“劳姐姐费心了,玉儿没事儿,只是听方丈讲了一通佛理,心中不甚明了,故而多想了一会儿。”听她如此说,婉瑜便松了一口气道:“少去听什么佛理佛法的,没得坏了心智,你可不许胡思乱想。”
  见黛玉笑着点了头婉瑜才放弃了继续说教。又领着黛玉回到自己的院子,三人用过晚膳后,婉瑜与王熙凤都瞧出了黛玉脸上的疲色,便早早的让她去歇息。
  谁知刚躺下,黛玉便听到远处传来若有若无的箫声,虽听不大清,却莫明觉得很是悲切,不由得向婉瑜问道:“婉姐姐可知这是谁在吹箫?”
  婉瑜凝神听了片刻便有些低落的说道:“还能有谁?这是莫轩再思念舅娘呢。虽说父王母妃都待他与哥哥并无二致,甚至姨母待他也是极好的,可他还是会觉得孤独吧。”
  黛玉见婉瑜神情低落,便知道定有故事,却也不再追问,谁心中没有块伤痛呢?想安慰婉瑜两句,却又不知该说什么才好。一阵犹豫之后,再凝神去听却是听不到了。
  黛玉原以为这一夜自己是会失眠的,不想刚躺下没一会儿便已然熟睡,再醒来窗外已经泛白,还有鸟鸣悠然传来。与婉瑜起身梳洗后,黛玉便去道王妃院里辞行,婉瑜知道她今日要去归元寺看望贾敏,便也不多留。

  ☆、第八十四回 出孝

  早上起来天空便有些阴沉,不想刚出寒山寺山门便下起了雪来,一路往姑苏城行去,竟是越下越大。黛玉想着王熙凤月份大了身子重,便劝她由赵嬷嬷,费大娘和平儿一道护送着先行回府去,不必再去归元寺折腾。王熙凤也确实觉得累了,便点头应下。
  黛玉又劝着杨嬷嬷与罗姑姑也先行回去。罗姑姑便也领着绣儿回去了,可杨嬷嬷说什么也不同意黛玉独自去归元寺。黛玉见杨嬷嬷很是坚持,便也只得由着她高兴,但安儿宁儿却被黛玉打发了回去。身边儿只留下了含笑和芷萱二人。
  如此一来,黛玉与杨嬷嬷,芷萱坐一辆车在前边儿,孙嬷嬷领着静儿,含笑在后面跟着。张鑫和林德骑马护卫在一旁,一行人倒也算是轻车简从。在归元寺并不多做耽搁,捐了香油钱,又给贾敏上了香,黛玉便匆匆赶回府去。
  别说黛玉不知,就连张鑫与林德二人也没有发现,刚从寒山寺出来,便有一支五人小队的王府护卫,远远跟随这黛玉的马车,王熙凤等人与黛玉分别后,仍跟随着黛玉一行,直至黛玉的马车到了归元寺,再平安回到林家祖宅才又悄悄离去。
  虽然不知这队人是婉瑜的主意?还是王妃的意思!又或许是别的什么人?!但不得不说此人并没有恶意,至少这队人并没有打扰道黛玉。
  几日后武郡王一行继续北上京城,婉瑜遣人送来一封书信,却并不让黛玉前去送行,只道回程时再来探访。黛玉也知道从姑苏城内道寒山寺外枫桥镇有好些距离,此时再赶去怕是婉瑜已经上路,便也只得作罢。
  武郡王一行离去了,婉瑜也跟着走了。可林如海等人并没有让黛玉和王熙凤等太久,在腊月二十一那日一行人终于回到了姑苏城。没有派遣任何人前来跟黛玉知会一声,就这样无声无息的回来了。
  停在姑苏城外,林如海便不由得红了眼眶。两年多了!玉儿一人守在这里两年多了,父女俩虽有通信,却不得相见,林如海心中的想念自不必说。如今姑苏城近在眼前,林如海却不由得心生忐忑驻足不能前。
  林如海看了看身边儿的黄季云,张了张嘴却什么也没有说出来。黄季云感觉到林如海的目光,扭头看向他,沉默了一瞬,便了然的拍了拍林如海的肩头,双腿轻轻一夹马腹,便策马奔了出去。
  贾琏跟林如海身侧,看着林如海的沉默,看着黄季云策马而出,他看到了林如海的伤痛,看出了林如海的忐忑,却终是无能为力。只觉心中疼痛万分,尤其是看到林如海那满头的银发,一股子肿胀感充溢在胸间,得不到宣泄。
  林如海看着黄季云策马奔驰的背影,愣了一下,方一拍马臀也跟了上去。贾琏宋时等人自然是紧随其后。不一会儿便到了林家祖宅门前。
  见大门紧闭着,门上依旧挂着素白的灯笼,门口连一个看门的小厮也没有,甚至门前台阶上还留有落叶。若不是知道黛玉就在里面,林如海都怀疑这里是否有人居住。
  赵秉上前敲门,却一直无人应答,林如海不由得心慌了起来,这是贾琏靠近林如海的身边儿,低声说道:“姑父勿忧,自守孝起妹妹便谨遵姑父教诲闭门谢客。待我到侧门那边儿去叫人来开门。”
  听了贾琏的话,林如海才算是放心了不少,却仍留有担忧,只点了点头,并不说话。贾琏策马转了个弯便到了侧门,敲门后一小厮从里面探出了头。
  那小厮一见是贾琏,立马高兴的打开了侧门道:“表少爷可算是回来了!”说完竟是丢下贾琏,便转身往里跑。贾琏竟是一时拦之不住,只得无奈的摇头笑笑,自己栓了马在门口,疾步走了进去。
  没一会儿老管家便听说贾琏回来的消息,一面让人赶紧去通报黛玉,一面急忙朝贾琏走来。贾琏远远看到老管家林义,便喊道:“快去开大门,姑父回来了!”林义脚步一顿,一时竟没反应过来,只盯着贾琏愣神。
  贾琏见此不由得好笑道:“林伯还愣着干嘛?赶紧让人去开门啊!”说完贾琏自己便朝着大门而去,刚走两步,贾琏又停下来转身对林义道:“别忘了派人通知妹妹!”说完继续朝大门走去,边走边笑道:“不知妹妹见了姑父得高兴成什么样呢。”
  林如海在门口已经等得很是不耐了,正准备也去侧门的时候,大门从里面被打开来。只见林义疾步冲了出来,一间着林如海便眼泪哗哗的道:“老爷可算是回来了!”一边说着一边亲自扶了林如海下马。
  此时林如海竟是一阵恍惚,仿佛不过是早晨离家,此时归来的感觉,看着林义又哭又笑的样子,林如海心中既是感动又是好笑。
  林如海拍了拍林义的肩头道:“多大的人了!我这不是好好地回来了吗?”说完林如海倒是笑了起来。林义一边咧嘴笑着一边将林如海往里面迎。擦干了眼泪道:“姑娘正等着老爷呢!见了老爷怕是比我还高兴呢。”
  听林义提起黛玉,林如海不由得心软软的,问了几句黛玉的日常,黛玉往日的模样便不住的眼前晃动,林如海想象着黛玉扑到自己怀中的景象,不由得眉眼都笑了起来。
  可这样的想法,却在见到黛玉的时候,一瞬间便土崩瓦解了。两年不见,黛玉已经长成了大姑娘,亭亭玉立的都到他肩头高矮了。林如海看着眼前面若凝脂,姿若寒梅的女孩儿,心中一时间竟分不清是高兴,是骄傲,还是酸楚。
  黛玉看着自己面前又苍老了许多的父亲,已不再花白的头发,那不再挺拔的脊梁……她不想哭,她想笑!想对着这个两年多不见的父亲,展开她最最甜美的笑容,来迎接他的归来。可刚扯开嘴角,泪便滑落了下来,没有给黛玉一点点的准备时间。
  看着黛玉的泪,林如海也是红了眼眶,双手颤抖的伸出,如同过去无数次一样,将她轻柔的,却又紧紧的抱在了怀里。黛玉感觉到了父亲的颤抖,林如海又如何感觉不到黛玉的忍耐?
  便是一旁的锦儿等人见了,也不由得悄悄的擦拭眼角,低着头红着眼眶。便是贾琏站在一旁,也不忍打破这让人难受的沉静。还是黄季云走过来拍了拍林如海的背道:“大喜的日子,很该高兴才是!”
  林如海犹如回神一般,抬起头愣了一下,才又点了点头道:“是该高兴啊!我的玉儿都长这么高了。”说着便将黛玉拉离了他的胸口,皱这眉毛看了看黛玉红红的眼圈,红红的鼻尖儿笑道:“快别哭了,仔细我家漂亮的姑娘便兔子咯。”
  黛玉知道林如海乃是在安慰她,遂也很给面子的笑了笑,轻声道:“父亲和师傅一路劳顿,且去梳洗一番吧。玉儿去为你们准备些膳食来。”
  听了黛玉的话,贾琏赶紧夸张地道:“这感情好!我早饿坏了,想来姑父也是的。姑父从昨晚便没怎么吃东西呢。”黛玉听后不赞同的看了看林如海,便很快转身走了出去。
  不一会儿饭桌上便摆上了林如海爱吃的菜,还有一壶温好的桂花酒。黄季云一看笑道:“玉儿可是越发的偏心了,为师在此大半年也不见你拿出来,如今你父亲一回来,便启封了?”
  黛玉也不分辨,只甜甜的一笑道:“师傅尝尝,若是喜欢玉儿哪里还有几坛子呢,师傅还怕吃不着吗?”黄季云端着酒杯一笑,瞟了她一眼,便一口饮尽杯中酒,黛玉连忙又给他满上,他才算是稍稍满意了。
  除服本是大事儿,可惜林家并没有女性亲长,林如海也不欲铺张,故而所来之人也不过是林家宗族的族人和学院的先生,再有便是黄季云等几位寥寥的好友。
  看着一身素服的黛玉在贾敏的牌位前上香行礼,而后换了一身大红的衣衫出来,林如海晃了晃神,多少年没有看过黛玉如此装扮了?仿佛是衍哥儿去了之后便再没见过吧?
  此时的黛玉一身大红立领窄袖斜襟长袍,领口,袖口都用橘红缎压着鹅黄边儿,边儿上绣满了贾敏最爱的牡丹花。一条豆绿洒金大摆裙上压着百蝶牡丹宫绦,大红大绿却并不显得艳俗,反而更显端庄。
  一头的乌丝挽成元宝髻,插上了贾敏生前送给黛玉的那只牡丹华盛,赤金坠珠流苏缀于额前,于转步之间光华闪耀,两支蝴蝶簪子更是扇动着精致的小翅膀,既灵动可爱,又大方雅致。
  别说族中少于见面的族人族妇,不提一年多未见的英莲,便是****与黛玉在一起的锦儿等人也看花了眼,王熙凤笑叹道:“我这仙女儿般的妹妹,将来可怎么才好!”众人听后均是含笑点头。
  一切都简单而庄重,并无一丝错乱之处。唯一让林如海意外的是远在京城的贾母此时却送来了丰厚的除服礼,以及一封书信。
  那礼物自不必说细说,不过是吃食穿戴之物,虽也有几件女孩儿喜爱的摆件,但黛玉并不好此道。倒是那封书信,黛玉虽只是听闻,便已经捏紧了拳头,微颦了眉心。

  ☆、第八十五回 再议上京事

  黛玉心中惦记着贾母的那封来信,之后便一直有些神不守舍,王熙凤挺着个大肚子在她身边儿,自然是看出了她的异样。想了想却并没有开口询问。而黛玉想着无论怎样,林如海总是要找她征询说明的,遂也按下心中的烦恼。
  待众人散去后,果不出黛玉意料,林如海遣人来唤她去书房说话。黛玉换下了那一身隆重的衣衫,只穿着家常的深蓝边儿的淡蓝深衣,一头的钗环也摘了去,只配了一支青玉簪子斜斜地定住一头青丝。才来到书房见林如海。
  不想刚到门口,便见到贾琏早已坐在椅子上泡茶,而林如海则拿着那封书信在案桌后愣神。黛玉不由得停住了脚步,谁知贾琏眼尖一眼便看见了她,忙笑道:“姑父等了妹妹好一会子,既然来了怎地不进来?”
  贾琏的话让林如海也回了神,抬头一看黛玉站在门边儿,便笑着招手道:“玉儿还不快进来?琏儿的茶哪里能吃?你快来给为父泡壶好茶。”贾琏听后不满的道:“姑父可还没吃我的茶呢,怎就知道不能吃了?”
  黛玉一边儿进门一边儿笑着接口道:“父亲不过是想劳动我泡茶罢了,何必找借口呢?您若直接说与玉儿,难不成玉儿还能不为您泡茶不成?”说完不忘嗔嗲的横了林如海一眼。
  林如海见黛玉比之过去越发的活波,又见他们兄妹一唱一和很是和睦,心中不由得很是高兴,便笑着道:“是是是,是为父的错儿,这便给你们赔不是了!快进来给为父泡茶吧。”
  贾琏听林如海如此说,反而觉得不好了,立时站了起来,躬身道:“怨琏儿手艺不佳,不和姑父的口。怎能说是姑父的错呢?”贾琏如此,倒是让林如海一愣,黛玉不由得噗嗤一下笑出了声儿来。
  听黛玉一笑,林如海回过神也哈哈的笑了起来。贾琏方醒悟过来,林如海方才不过是与黛玉玩笑一句罢了。遂也红着脸笑了起来。如此一来之前那沉闷的气氛倒是散去不少。
  黛玉一边儿给林如海重新烧水冲茶,一边儿开口问道:“不知父亲唤玉儿前来可是有事儿?”
  听黛玉如此一问,林如海才敛去了笑容,又拿着书信看了几眼才道:“之前你母亲去了,你外祖母便来信说要接你上京教养。那时你说要为你母亲守孝,便独自回了姑苏,如今你却是已经出孝。你外祖母不该初心,仍是要接了你京去。”
  贾琏显然之前也不知道此事,此时一听便愣在了那里,失口问道:“这是何时的事儿?我怎地不曾听说?便是凤儿过来这一俩月也不曾提起啊!”见贾琏一脸的惊诧,林如海也不以为意的举了举手中的书信道:“今儿刚遣的人送信来与我说的。”
  这下贾琏更惊讶了,不解的问道:“难不成赖大不是来给妹妹送贺礼,是替老太太送信来的?”林如海皱眉想了会儿才道:“此话也不能如此说,老太太给玉儿送除服礼来也是真的,东西已经交到你妹妹手里,可这信却是给我的。”
  林如海说完,目光复杂的看向黛玉。黛玉却只做不知,低着头忙着给林如海冲茶。等茶冲好放在了林如海的手边儿时黛玉才问道:“不知外祖母心中如何说?父亲又是如何决定的呢?”林如海见黛玉目光沉稳,语气平缓,心中很是满意。
  看了黛玉一会儿方道:“为父知道玉儿聪慧人儿,更是饱读诗书,许多事儿不必为父细说,想来也是明白的。且如今情形是越发的不好了。”说到这里,林如海将黛玉给他冲泡的茶水捧在手间,低着头像是在犹豫着什么。
  好一会子林如海才抬头看向黛玉,目光中很是坚定。只看了林如海如此的目光,黛玉便觉得心不住的往下沉去。却并开口说什么,只等着林如海说出来。林如海见此也是一叹道:“玉儿倒是越发的沉稳大气了。”说完嘴角扯出一抹微弱的笑意。
  轻轻的端起茶盏,吹了吹面上的浮沫,林如海却知闻了闻,并不喝茶,便接着道:“为父想着她到底是你外祖母,玉儿也需要有个女性长辈教养才好。且京中形势必定比江南好上许多。”
  说到这里,黛玉不再沉默,只轻轻点了点头道:“父亲的意思玉儿明白了。只三件事儿还望父亲给玉儿明示。”听黛玉如此说林如海也点了点头道:“我们父女俩必定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玉儿心中有所疑惑,尽管对为父道来便是。”
  黛玉也不含糊,轻轻抿了口茶才望着林如海道:“其一如今眼见着就快过年了,想来是不会在过年期间上京去,一来于规矩不符,二来北方天寒,此时运河怕是早已结冰,难以行船。故而玉儿想问父亲打算什么时候让玉儿启程上京。”
  黛玉的话理性克制,条理分明。林如海看着脸色平淡,但眼圈微红的黛玉,心中也很是难受。不待林如海说话,贾琏便道:“既然妹妹要上京,我自然是要一路护送的,且不说如今运河结冰难以行船,便是凤儿眼瞧着便到产期,怕是也难以上路。”
  贾琏说完也看向林如海,林如海见此只得一叹道:“既如此,便等琏儿媳妇生产之后,养足三月才行启程,你们便都一道回去吧,有琏儿在京城看顾玉儿,我也放心不少。”见黛玉与贾琏都点了点头,林如海才又问道:“既说有三,便一道说了吧。”
  黛玉想了想才道:“往回盐政上通常是一年一任,便是金陵甄家深得圣恩,又有娘娘在宫中也不过三年罢了,如今父亲任巡盐御史已过三载,不知何时回京述职?”
  林如海没有想到黛玉会问此话,不由得也皱起了眉头道:“按理说最多年后京中便该有旨意传来,可如今为父尚未收到消息。怕是要再任一年吧。”这话别说贾琏听了诧异,便是林如海自己也说的很不确定。而黛玉的心已经沉到了谷底。
  不知为何黛玉便突然想起寒山寺方丈之言:缘起缘灭皆是因果,不必强求什么。此时看向林如海的眼中便多了一丝恐怖。贾琏只顾看林如海,没有察觉,而林如海却是一直盯着黛玉,怎会错过那一丝恐怖的神色呢?不由暗叹,玉儿到底太过聪敏了些。
  黛玉很快收敛了心神,接着说道:“既如此,也就是父亲不过明年便可上京述职,可是?”林如海见黛玉如此执着于此,又不想她太过失望,便只能坚定的点了点头道:“应是如此!”其实他心里却是一点儿把握都没有。
  林如海不知,其实黛玉心中也没底儿,尤其是在林如海说出‘应是如此’四个字后,心中的不安急剧的扩散。可此时她却不能在纠缠于此,遂转了话题道:“既然我们要等小侄儿百日后方启程北上,那便最早也要到明年四月底五月初的样子。”
  林如海还没反应过来,贾琏便接口道:“如此甚好!回头妹妹便陪着凤儿在姑苏养胎,我正好可以陪着姑父返回扬州处理一些事物,一来给姑父帮把手,二来也长些见识,经些事物。”
  黛玉听后点了点头接口道:“那便如此行事吧。哥哥且放心将嫂嫂交予我,我定会照顾好嫂嫂和侄子。”林如海见兄妹俩三言两语便已说定,似乎并不需要再与自己商量的样子,愣了一下后便只得摇头笑笑。
  他也想明白了,此时此事也只能如此,总不能让黛玉独自上京,更不能让琏儿媳妇冒险启程,这如今听说可是八个月左右了!经历了贾敏生产去世之事,林如海如今想到王熙凤将在他府中生产,他便有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
  见此事林如海并未反驳,黛玉又道:“父亲既不过比玉儿晚半年就要上京述职,莫不如便遣了人去将京中老宅修缮一番,回去后也总得有个落脚的地方不是?说不得父亲便被留在了京中任职也未可知?”黛玉说完便用那双水亮的眼睛,看着林如海。
  林如海心中好笑,也知道黛玉的意思,却不急着点头道:“此事为父等接了旨意在着人去办亦是可行的。很不必急于一时。”黛玉一听便皱起了眉头道:“玉儿乃是林家的女儿,怎么一直寄居在外祖母家?”
  见黛玉将话说破,林如海方问道:“既然你外祖母教养与你,你若不住在外祖母家又怎算得是教养呢?”听闻此话,贾琏便是一挑眉不敢置信的看向黛玉问道:“难道妹妹打算上京后自立门户不成?”
  黛玉在贾琏和林如海的逼视下心中暗道:原本是这么想的!可如今看来怕是不成了。其实林如海并没有完全拒绝的意思,在他想来自己早晚也是要上京的,林家自己有府邸在京中可以居住,黛玉若在贾家住的不顺心,回家小住几日也是可以的。
  到时恐怕季云也是要回去京城的,毕竟玉儿乃是黄季云唯一的学生,总不能做老师的去贾府见学生,这才是最大的不合规矩!故而林如海心中也是有些犹豫。
  林如海一方面害怕黛玉任性,修缮了府邸之后,便住在自己家中不再去贾家,贾母毕竟是黛玉的外祖母,贾家乃是黛玉的母家,岂能因贾敏去世而断了来往?
  再者黛玉对上京的事情,一直是持反对态度的,想法设法的在找理由拒绝,林如海不知是因为黛玉心里与贾家疏远还是舍不得自己,又想到贾琏和他媳妇儿王熙凤也是贾家的人,可黛玉却待他们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