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之拖油瓶-第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书,考校了一回学问,方才转步进了御花园。
  春寒料峭,园中百花凋敝,唯有簇簇寒梅傲雪迎霜。一阵冷风扑面,缕缕幽香萦绕鼻端,叫人为之一振。
  父子两个说闲话儿似的提起了南安郡王兵败被俘的事儿,太上皇因问朝廷意欲如何处理此事。圣人便将朝中百官群情激昂纷纷主战的意思说了,当然也没忘提及朝廷担忧南安郡王安危之事。
  老圣人轻笑出声,慢悠悠说道:“民间有句话叫做文死谏,武死战,本属应当。可惜什么事情但凡跟朝政党争牵扯起来,就变了味儿了。”
  顿了顿,老圣人又笑道:“昔年南安郡王与老祖宗一同打天下,雄姿英发所向披靡,何等英勇。如今儿孙不宵啊!”
  圣人扶着老圣人的胳膊缓缓往前走,没有说话。
  老圣人便说道:“朝廷早有削藩之意。现如今南安郡王兵败被俘,那些个文官武将嘴上不说,私底下也必定议论纷纷,都观望着呢。南安郡王虽不成器,其祖上到底是替朝廷建过功的。况且他又是因战被俘……能让他回来就叫他回来罢,总不能叫外头议论朝廷刻薄寡恩。”
  反正南安郡王这回出了这么大的纰漏,即便是被赎回朝,恐怕也没有颜面再掌西海兵权了。
  既然如此,朝廷也用不着把事情做绝了。
  圣人闻言沉默了一回,方才问道:“父皇的意思……是想答应和亲?可宫中并无适龄的公主——”
  即便是有,他也舍不得拿自己的女儿去填南安郡王的坑。至于效仿汉唐时期随便封个宫女为公主糊弄人的事情,圣人也没想过。盖因自本朝建朝以来,吏治清明,军备强悍,一直效仿前明“不称臣、不纳贡、不和亲”之策,圣人年富力强刚刚继位,更不想因这些微末之事败坏了自己的清名。
  要不是南安郡王之事牵扯甚广,圣人恨不得直接摔了那番邦小国递来的国书,钦点兵将挥师西海,直捣其王庭。
  太上皇笑眯眯地看了儿子一眼,随口说道:“春寒料峭,这天色瞧着和暖,风地里站久了,还是觉得寒浸浸的。咱们也回去罢。”
  圣人见状,心中恍然,遂住口不谈此事。仍旧扶着老圣人回宫歇息。
  南安太妃此行入宫并没能见到老圣人,郁郁而返。待家去后也不肯消停,四处登门拜访游说朝中老臣在圣人跟前儿替南安郡王求情。
  彼时南安郡王兵败被俘,番夷小国以此要挟朝廷以公主和亲之事早已闹得人尽皆知。满长安城内沸沸扬扬,尤其是家有适龄女孩儿的皇亲国戚,更是如临大敌。生怕朝廷会为了赎回南安郡王而牺牲了他们家的闺女。因此频频入宫觐见,当着老圣人、圣人并几位太妃太嫔、皇后妃嫔的面儿,话里话外的打听圣意。其中以忠康亲王最为忐忑。他刚因着朝廷册封郡主一事跟圣人老圣人闹了一回,这会子偏又出了番邦小国意欲求娶公主和亲的。
  明眼人都知道圣人雄才大略,决计不肯向番邦小国忍气吞声。即便这会子碍于南安郡王的安危而忍一时之气,过后也必定要找补回来的。到那时嫁到藩国的公主的下场可想而知。
  忠康亲王为人清高自傲,但是对待家小却向来爱如珍宝。他生怕圣人会以此事拿捏为难他,登时寝食难安。左思右想,还是带着妻女入宫给老圣人请安,这回倒是没忘了跟圣人站在一边儿,言之凿凿的主张出兵扬威,要给那夜郎自大的番邦小国一个教训。
  话锋一转又口口声声地提及“解铃还许系铃人”,明里暗里的表示就算朝廷有和亲之意,也不用把视线放在公主和拥有皇室血脉的郡主的身上。至少南安郡王府自家就有适龄的姑娘……
  太上皇和当今看着忠康亲王一副“宁死道友不死贫道”的无赖模样,登时就有些忍俊不住。
  当今也觉得无奈。他虽不喜忠康亲王,但是自问对几个侄子侄女儿还是一视同仁的。更不会做出牺牲自家侄女儿和亲来换取南安郡王性命之事。
  他这些个皇叔皇弟皇姐皇妹们,还真是杞人忧天。
  不过眼见长安城内众皇亲贵族们皆是人心惶惶,圣人少不得当着众人的面儿,表明自己着实没有以皇室公主郡主和亲之意。
  圣人金口玉言,众人自然放了心。消息传到宫外以后,很快便听闻南安太妃有认义女之意。
  这会子不年不节的认什么义女,南安太妃此举简直就是司马昭之心。不过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南安郡王好歹是朝廷四大异姓王之一,就连圣人都不敢直言不顾南安郡王的性命安危挥师西海,众人自然更不好多言。
  不过南安郡王府明明有适龄的女儿却不肯出面和亲,又舍不得南安郡王的性命意欲叫别家的女孩儿顶替,这一番作为着实不是仁义之举,难免惹人非议。
  然而这会子南安郡王府早已是焦头烂额,倒是顾不得这些流言纷纷了。
  消息传到尤家的时候,尤三姐儿也是大为震惊。她记得在原著中虽有南安郡王兵败被俘,探春被南安太妃认为义女和亲出嫁的情节,却已经是在故事的最后了。可现在却突然提前了好些年……
  尤三姐儿不知道是不是换了圣人登基后产生的蝴蝶效应。
  不过这会子荣国府的贾探春还没及笄,想必南安太妃不会凶残到认一个没及笄的小姑娘为义女,让她代替自己的女儿去和亲。贾政夫妇就算再是冷情冷性,只怕也做不出这样令人诟病之事。
  但就算不是贾探春,也会有张探春,赵探春。这时间最不缺的就是卖女求荣的父母,以及红颜薄命的女儿。
  “……这也真是造了孽了。你说男人在外头打了败仗,跟女儿家有什么干系?偏偏要拿妙龄女儿出去和亲换人。这不就是擎等着送死呢吗?”陈氏一壁收拾着宝哥儿的小衣裳,一壁跟尤三姐儿叨叨。
  她也是生儿育女的人,自然知道这其中的苦楚。民间嫁女,便是嫁到外省都觉得不舍,何况如今要嫁到番邦小国。民风民俗皆有不同,况且那蛮夷之辈又不通教化。“倘若一时挨了夫家的欺负,娘家想仗腰子都使不上力。”
  陈氏说了一句话,复又庆幸起来。还好自家的女孩儿要么嫁人要么订了亲,只剩个四姑娘年纪尚小,即便是这两年相看起来了,也得过两年才能成事儿,倒是用不着操这个心了。
  否则以尤老太太和尤子玉的心性手段,还真备不住能做出卖女求荣的事情来。
  陈氏这么一想,不免又想到南安太妃欲认义女的缺德事儿。“说是要拿公主和亲换王爷,南安郡王府的昭仪郡主今年不是刚好十六岁嘛。为人子女者,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如今长辈身陷囹圄,晚辈要克尽孝道也是理所应当。但是南安郡王府明明有适龄的女孩儿,却因为舍不得自家的女儿反倒要去祸害别人家的女儿。眼睁睁瞧着无辜女孩儿替他们去遭罪,却留着自家的闺女在繁华之地安享尊荣?还真是恬不知耻。”
  “……依我说,倘若那南安郡王略有一点儿气性,就该战死在西海沿子。而不是叫那番邦小国拿着他的性命来要挟朝廷。也算是替自家的后人积些阴鸷。”
  尤三姐儿闻听陈氏这一番话,也跟着一声长叹。
  当今圣人雄才大略,自继位后便是厉兵秣马,肃清吏治,可见其野心勃勃,绝不是安稳守成之君主。
  以圣人的心高气傲,就算这会子爱惜羽毛同意了和亲,只怕换回了南安郡王之后,也会起兵复仇。到时候那和亲的少女可就惨了。
  由此可见,南安太妃干的事儿着实缺德。也难怪陈氏忍不住痛骂出声。
  
  第144章
  
  因着此事关乎南安郡王性命安危,南安太妃并不敢耽搁太久,挑挑拣拣,最终通过荣国府二老爷贾政的引荐,选中了通判傅家的女孩儿认作义女。
  若说这通判傅试,原系贾政的门生,因平素最擅于阿谀奉承投其所好,颇得贾政看待,故与别个门生不同。这傅试有个妹子,名换傅秋芳,生的花容月貌,很有几分姿色。那傅试便盘算着借助妹子与豪门贵宦联姻。自己也能得些助力。怎奈那些豪门贵宦嫌弃傅家根基浅薄,并不肯认真求娶。那傅试为了待价而沽,便将妹子从豆蔻年华耽搁至二十四岁,原还打算着借此攀上宝二爷,便是做个姨娘侍妾之流,也算是荣国府的姻亲。
  目今陡然传出南安郡王兵败被俘,南安太妃意欲认义女和亲之事,傅试更是起了心思。毕竟南安郡王府的势力比贾家还强些,倘若能因此攀附南安郡王府,不但解了南安太妃之忧,更是忠君爱国,替圣人分忧,对自家百利而无一害。
  因此傅试便向贾政献言,自己有献妹之意。那贾政也有意同南安王府交好,听了傅试这般深明大义,更是喜得无可不可。登时便命发妻王夫人登门拜访南安太妃,如此这般娓娓道来。
  那南安太妃得知傅秋芳花容月貌,且通诗书,又是六品通判家的官宦女儿,自幼教养不俗,便也十分动心。特地腾出空儿来见过一回,更是满意。
  两下里一拍即合,南安郡王府且摆酒唱戏的认了义女,又向朝廷请封傅秋芳为郡主,准备送往西海沿子同藩国和亲。
  当今虽不喜欢南安郡王府如此投机取巧,怎奈南安郡王府与傅家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若说起来,傅试此举倒也是替朝廷分了些忧难。事已至此,圣上倒也没什么说的。且封了南安太妃的义女为安平郡主,不日启程和亲。
  与此同时,且下旨任命柳湘莲为天子使臣,护送安平郡主并和亲仪仗到西海沿子,顺道接手西海沿子的军务。
  柳湘莲领旨后,即刻收拾行装准备出京。临行前还不忘登门与尤三姐儿辞别,只说自己在成亲之前必定归来。又问尤三姐儿可有什么想要的玩意儿,他回来时带给尤三姐儿。
  尤三姐儿见着柳湘莲这般的浓情蜜意,少不得心下一甜。两人柔声拜别之后,尤三姐儿因想到被家族牺牲远嫁和亲的傅秋芳,忍不住又是一叹。
  正所谓红颜薄命,不过如是。
  陈氏消息灵通,早也得知此事。忍不住又把南安郡王府骂了一回,“真真是没想到,平日里到各家赴宴,见着南安太妃时,看她慈眉善目和声细语的,哪里能想到她如此心狠。为着自家的荣华富贵安稳康泰,竟不管别家女孩儿的死活。那傅家更是缺德,自家的闺女自家不心疼,活生生送给别人去作践……”
  傅家姑娘被南安太妃认作义女送去和亲之事,于长安城中的仕宦人家而言,也不过是一颗小石子打破了水面,略起了几分涟漪,待水面恢复平静之后,也就无人再提。
  该是议亲的议亲,该是论嫁的论嫁,该是摆酒唱戏的仍旧摆酒唱戏,醉生梦死。
  年事过后,凤姐儿小产了。因着她平素争强好胜,讳疾忌医,即便是小月亦不肯好生将养身子,没过几日,复又添了下红之症。王夫人见状,便只命凤姐儿好生调养,且将府中事务暂交给李纨、探春、宝钗处置。
  尤三姐儿得知凤姐儿抱病,登时打点了表礼登门探望。
  彼时尤氏婆媳也在凤姐儿房中探病。闻得尤三姐儿来访,众人起身笑道:“你也来了?”
  “听说风姐姐病了,我怎么不来?”尤三姐儿说着,快步走到床前,向扎挣着想要起身的凤姐儿说道:“快别起来,当心起猛了头晕。”
  一时平儿献茶,凤姐儿便握着尤三姐儿的手说道:“多谢你还来看我。”
  “你我之间,何必说这些外道的话。”尤三姐儿一壁说着,一壁替凤姐儿掖了掖被脚儿,叹息道:“素日我们都劝你,你也不肯听。便趁着这一回,把身子养好了罢。”
  凤姐儿闻听尤三姐儿这一席话,登时又想起来自己那无缘的儿子,忍不住低头垂泪。
  平儿在旁也跟着劝。没说几句话的工夫,只听外头小丫头子通传说“宝二爷、史大姑娘来了。”
  一时帘拢响动,宝玉和史湘云掀帘而入。
  瞧见屋里这么多人,史湘云登时便笑道:“我原想着过来瞧瞧琏二嫂子,没成想珍大嫂子、尤三姐姐和蓉儿媳妇也在。你们多早晚来的?”
  众人笑着同史湘云寒暄一回。尤氏便笑道:“你这是从哪儿来?方才我们到老太太屋里给老太太请安,怎么没瞧见你们?”
  史湘云便笑道:“我同爱哥哥在书房里读书来着。因嫌弃外头吵闹,遂撂了诗书,过来瞧瞧琏二嫂子。”
  秦氏闻言,掩口调笑道:“可见是你们扯谎了。既是宝玉要读书,外头只怕鸦雀不闻,谁还敢吵闹呢?”
  史湘云冷笑一声,脱口便道:“你这话可是说错了。别说是站在外头吵闹,只怕再过几天拿我们杀鸡儆猴的日子也有着呢!”
  一句话落,众人面面相觑。凤姐儿笑道:“云儿妹妹怎地这么大的火气?快坐下说话儿,都别站着了。”
  说罢,又笑着吩咐道:“平儿,上茶。”
  一时献茶毕,史湘云与宝玉坐了。大家彼此稍稍问了几句凤姐儿的病,便闲谈着说起长安城内的风闻轶事,八卦各家流言。
  宝玉少不得又想起傅家女儿远嫁和亲之事,因叹道:“早听说他们家的姑娘乃琼闺秀玉,最是个才貌双全的人。却不曾想如此红颜薄命……”
  说罢,因又恨恨地说道:“国家有难,满朝文武不晓得挺身而出,却逼迫一个弱女子去和亲。那南安太妃也是可恶,既舍不得自家的女孩儿,为什么要牺牲别人家的姑娘?历来文臣死谏,武臣死战,原本是理所应当之事。偏他们能做出舍弃弱质女流,换自己平安喜乐之事。当真叫人寒……”
  宝玉一番话尚没说完,凤姐儿连忙说道:“快别说了。你也不怕叫老爷听见。仔细他捶你的肉。”
  宝玉听了凤姐儿的话,方才恨恨的住了嘴。
  众人连忙将话锋一转,提起别的事来。尤氏便笑问道:“再过几日便是宝玉的生日。你们府上又有的热闹了。”
  史湘云闻言却是心下一动,拉着尤三姐儿的手笑道:“我倒是想着咱们姐妹们也好久没有聚过了。不如趁着宝玉的生日,咱们也起一回诗社罢。”
  尤三姐儿笑道:“我又不会作诗,云妹妹当真是难为我了。”
  话音儿未落,只见李纨、探春、宝钗等人打发小丫头子来请平儿,只说有事相商。平儿闻言,先是看了凤姐儿一眼,得了凤姐儿的示下,方才歉然告退。
  史湘云瞧着平儿离去,便是冷笑一声,开口说道:“瞧着罢。指不定又要出什么幺蛾子了。”
  顿了顿,故作狐疑的向众人笑道:“如今琏二嫂子抱病,二太太请珠大嫂子和三姐姐管家理事,倒也无可厚非。我只不知道,怎么连宝姐姐也跟着管起事来?她又不是咱们家的人。”
  史湘云素来心直口快,天真烂漫。想到什么便说什么。然而众人却不好答言,因此只是微微一笑,都不理论。
  史湘云倒也没有叫众人回答的意思。话音一转,却是又缠着尤三姐儿,请她来参加诗社。
  尤三姐儿十分推辞不过,也只得应了下来。
  一时探春、宝钗等人议事毕,同平儿闲话了一回,方才因得知尤氏婆媳并尤三姐儿都来探望凤姐儿,遂也跟着平儿家来。众姑娘们莺歌燕语,相互厮见了一回落座,探春便笑向尤三姐儿道:“多早晚也不见三姐姐过来一回,难道是我们府里的人冲撞了姐姐不成?”
  尤三姐儿便笑道:“哪里的话。只是我这一阵子事忙,并不得空罢了。”
  尤三姐儿这么一说,众人便想到尤三姐儿备嫁之事。当下少不得打趣开来。
  尤三姐儿只得笑道:“有这会子你们笑我的,咱们且等着,早晚也有我笑回来的一天。”
  
  第145章
  
  尤三姐儿只不过是随口说笑。却不知道自己一番话,竟是触动了两个人的心事。
  这二人便是薛宝钗与史湘云。
  尤其是薛宝钗,过了年便已经十八岁了,倘若是在寻常人家,别说许了人家嫁人,只怕连儿女都有了。可怜她苦等这么久,却连个准信儿都得不着。
  至于史湘云,虽说也有年少慕艾之意,但她素来仗着有史家撑腰,况且有贾母照拂,倒是不比薛宝钗急切。
  宝玉的生日在四月二十六。因着如今是太子继位,且与上皇十分和睦,宫中也未有太妃驾薨之事,民间当然不禁摆酒饮宴并嫁娶之事。
  所以这一年宝玉的生日亦如往年般热闹。
  是日一早,荣国府门前便是门庭若市车马喧嚣,前来拜寿送礼的络绎不绝。
  尤三姐儿是看过原著的,自然知道这一天不光是宝玉的生日,同样也是薛宝琴、邢岫烟、乃至平儿的生辰。
  遂于当日置办了四份寿礼,其中送宝玉的乃是文房四宝,宝琴、岫烟的乃是自家做的针线,平儿亦有表礼两端。
  众人接了寿礼,自然又是好一番的道谢。相比其他姑娘们的热闹欢喜,现今管着家事的探春未免有些尴尬。看着邢岫烟笑道:“原来邢妹妹也是今儿的生辰,我怎么就忘了。”
  说罢,连忙命丫鬟通传底下人,再备一份表礼送到迎春房中。
  邢岫烟不曾想尤三姐儿原是外客,竟然如此细心,还记住了自己的生日。登时握着尤三姐儿的手感激的一笑。又因尤三姐儿道破了自己的生辰,探春又另备了贺礼,邢岫烟也少不得到各房里让让。
  探春便笑道:“这倒是有些意思。一年十二个月,月月都有几个生日。人多了,便也凑巧,不是这两个一日,便是那三个一日的。”
  众人知道探春的意思,便也凑趣的细数起个人的生辰。又因林黛玉如今住在自家,况且又有父亲疼爱,袭人也并未说出什么“不是自家人”的闲话。
  一时筵席齐备,宝玉再次给老太太王夫人磕了头,献了酒,众人方才入座。
  因着长辈们皆在席,众姑娘们倒不敢如原著一般放肆,然屏开锦绣,褥设芙蓉,酒戏喧嚣,倒是别有一番热闹。
  酒过三巡,果然又有小丫头子前来通报,只说史湘云贪了几杯酒在后花园子的石凳上睡着了。众人闻言,皆起身离席,入了园中。果见那史湘云如同海棠春睡一般活色生香。
  林黛玉当即便吟出了“醉眼芳树下,半被落花埋”的古诗,众人皆赞应景。宝玉倒是担忧史湘云在石凳上睡熟了着凉,连忙把人叫醒。口内更是一叠声儿的催促小丫头子端醒酒汤来。
  众人冷眼瞧着宝玉十分殷勤小心的模样儿,不觉一笑。
  宝玉的生辰过后,保龄侯夫人登门拜访贾母。言语间不免提起了“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之意。
  史老太君当然也有此意,只是历来儿女婚姻大事,皆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贾母虽然疼爱宝玉,到底不好越过贾政夫妇。恰好这日贾政沐休,贾母便命小丫头子将贾政叫到后头来,当面询问贾政、王夫人的意思。
  王夫人当年一力主张“金玉良缘”,便是前些日子凤姐儿小产,王夫人也央了宝钗帮忙打理家事,其心意自是昭然若揭。
  但保龄侯夫人却恍如不知一般,仍旧满面春风地向贾政夫妇提及两个小儿女的婚事。
  因着太子继位后肃清吏治,整顿军务,虽有提携寒门之举,但是每欲重大举措仍旧倚重功勋世家,因此朝中泰半功勋都比原著中过的更加风光。
  保龄侯身为功勋老臣之后,况且自身又向来低调谨慎,当差勤恳,也颇得圣人器重。
  与之相比,同荣宁二府走的比较亲近的王家却因为薛蟠一事触怒圣颜,自那年王子腾被圣人贬官罚俸之后,一直都没缓过来。
  至于薛家更不必说,若说从前还有些声势,如今被褫夺了皇商的名号,也不过是寻常商贾人家罢了。
  论家世门第,当然比不过一门双侯的史家。
  保龄侯夫人眼见王夫人态度莫名,少不得笑道:“若说起来,云儿和宝玉两个从小儿一起长大,性情脾气自然都是知根知底。况且云儿又是老太太的侄孙女儿,老太太平日里疼她亦如宝玉。倘若这一门亲事能成,便是亲上加亲,老太太也安心,我们也能放心。今后宝玉在仕途上若有什么需要帮衬的地方,我和老爷自然没的说。只会把宝玉当初自家的姑爷。便是他的几个表兄表弟们,也都懂得守望相助之礼。”
  换言之,倘若这门亲事不成,那也休怪史家今后对荣宁二府敬而远之了。
  隐隐听出保龄侯夫人的言外之意,贾政不免微微动色,下意识看向王夫人。他是知道王夫人属意宝钗的,也觉得宝钗安分随时,堪为良配。
  然薛宝钗的脾气秉性再是出挑,也无法改变薛家的门第衰微。更何况薛宝钗还有那么个不省心的哥哥。为了抢夺个丫鬟都能打死人命惹出这么大的祸患……倘若宝玉娶了宝钗进门,同那薛蟠成了连襟儿,今后别说在仕途上能得些帮衬,只怕不忙着给薛家善后就是极好的了。
  最关键的还是保龄侯府……如今史家在朝上的势力虽然比不上赵弼和、陈珪这等潜邸旧臣,但与诸多空袭爵位,并无实权的仕宦贵族相比,倒也称得上是器重有加。
  现今史家主动登门提亲,盘算的便是“亲上加亲”的好意。贾政心知史家此举倒也不是看重宝玉的人品学问,不过是觉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