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综]红楼之圆梦巨人-第1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传播开,至少也传进来一百来年,当地的百姓基本已经摸清楚保存方法以及食用的注意事项。
  红薯、土豆的保存时间有些短,康熙心下略有失望,不过总体而言还是比较满意的,且看这三种作物长途运输应该问题不大,如此也能解决一部分军饷问题,减缓国库压力。这两年被诸事缠绕一直不太开怀的康熙,此刻心中终于有了一丝轻松,若是能在薨逝前将民生问题解决一二,才当真不负这千古一帝的名头。
  “除了做主食,还能做成各种菜品及点心,这是土豆烧鸡,酸辣土豆丝,蜜烧红薯,香炸圆子,土豆饼,红薯饼,玉米排骨汤,玉米烙,鸭蛋黄土豆条,玉米甜汤……”随着下人摆盘,林玉一一介绍,每一样分量都不多,但却极尽花样,林林总总摆了一大桌,活生生的玉米红薯土豆一把抓。
  康熙每一样都略尝了尝,很快便觉饱了,心里对胤禛的侧福晋又多了一个评价:心思巧妙。毕竟不是谁都能研究出这么多种吃法,普普通通的东西愣生生给做出花样,吃出特别。若说一开始的“五谷丰登”味道只是寻常,毕竟没有做多余加工,后头的菜品康熙一吃便爱上了,如此这些东西不仅可以成为普通百姓的果腹之物,也能成为殷实权贵之家的菜品,这样一来康熙觉得除了要全力推广耕种,或许赋税上也可再有所考量,不过考虑这个还为时尚早,当务之急是先要将种植之法研究透彻,还得有足够的种子才行。
  坐在一边的江映蓉吃着久违的现代食物,难得觉得有股幸福的味道,她可是好久好久都没尝过现代食物的味道了,虽说在这里吃的更为精细精致,但人总归是念旧怀根的,或许这一世结束了可以申请去休个假,至少得将现代的各种美食吃个够,解解馋吧。
  这一顿饭吃的宾主尽欢,虽说比不上宫廷御膳,但康熙却吃的极为舒服自在,尤其眼见着马上就要解决心头一大患,只要一想到未来许多百姓因为有了易于耕种、产量较高的新粮食,许多人在天灾面前不必饿死,战场的将士们也可以吃的更饱,而国库的银子也可以用来做其他利于国计民生的事情,康熙只觉一刻都等不了了。
  于是饭毕,康熙便下了一道口谕:“胤禛听旨。”
  胤禛跪下听宣。
  “朕命你带领司农司全权督办新粮食的试种推广事宜,务必尽快拟出可行的种植和推行之法,准备足够的粮种,试种先在皇庄进行。”
  “儿臣领旨。”
  

  第347章 红楼 清穿乱炖

  接下来的时间胤禛几乎一心全部扑在了新粮食的试种上,有时候一连好几天都窝在城外的皇庄里; 等闲不在朝堂上露面。不知内情的人只以为胤禛放着尊贵的王爷不当; 非要跑去皇庄当庄稼把式,暗地里不知道嘲笑了多少回,言谈间时不时就拿来取乐调侃; 说什么看来大清朝要出一个“农民王爷”。
  皇子中倒是有人猜到胤禛此举定然没有表面的寄情田园那么简单; 但因为储位之争越发白热化; 朝堂上也是朝令夕改、风起云涌; 顾不得去管一个暂时没有威胁的人,只一心想方设法增加夺嫡的筹码,却没想到他们在前朝争的面红耳赤,甚至两败俱伤,某个人却窝在皇庄里悄无声息的办成了一件大事,除了在康熙跟前留下个脚踏实地、力干实事、不争不抢的好印象,还让天下百姓都知道了雍亲王的贤名,感谢这位为民生大计甘做农夫的雍王爷。可惜众人知道时一切已经成了定局; 无论再跌足长叹时光也不会倒流; 给那些一时大意的储位争夺者们重新谋过的机会。
  康熙五十年十月二十七日,康熙又一次忍不住对太子党出手; 都统鄂善、尚书耿额、齐世武、副都统悟礼等人一起被锁拿关押,经此一役太子党每况愈下,太子整日更是战战兢兢,生怕哪一天醒来后就听到再次被废的噩耗,以前意气风发的太子终于变成个鹌鹑模样。
  十一月二十日; 胤禩生母良妃薨逝,康熙因早已看不惯胤禩做派,认为胤禩野心甚大,为了打压胤禩一派的气焰,便命良妃一切丧仪从简,不可奢靡,胤禩大受打击,却并未一蹶不振,很快恢复精神继续参与争斗。
  康熙五十一年九月三十日,皇太子胤礽再次被废,圈禁咸安宫,届时太子一派终于彻底败落,再无复立之可能。诚亲王胤祉见此乱局,又见康熙对他冷谈无宠,心灰意冷之下主动退出竞争,于是明面上胤禩便成了一家独大,再无可以匹敌的对象,满朝文武大半以为大事将定,八爷一派名声更显。
  而胤禛呢,正各地跑着督办新种推广种植事宜,朝堂上的风起云涌似乎已经与他不沾边,彻底远离了权利的中心。经过皇庄两季试种,又从各地统一收购新良种,胤禛觉得新种推广一事时机成熟,便向康熙上奏,康熙将新种一事全权交给胤禛督办。因初始良种毕竟有限,也不适合全面推广,胤禛便挑了西北地区特别贫困的几个府县,那里环境恶劣,土质贫瘠,经常干旱缺水,风沙较多,但胜在一点,土地广袤,耕地资源极为丰富,只不过因为受天然恶劣气候限制,很多土地并没有得到合理利用。不是百姓不想多种地,可种的多了有什么用,常年的干旱让他们很多时候必须挑水灌溉才能勉强保住庄稼,家里总共就那么些劳力,纯手工作业,起早贪黑能侍弄过来的土地太过有限,只能任由大片土地闲置,却有许多人常年挨饿。
  不得不说胤禛这第一站就选了个好地方,为接下来的胜局奠定了坚实基础。胤禛带着大批新种到了西北,由各府县张榜通知,朝廷提供免费易种且产量高的新种供百姓耕种,新种不惧干旱,不挑土地,同时各府县配有经验丰富的司农人员指导种植;鼓励百姓积极垦荒,只要力有所逮,开垦多少荒地这些荒地以后便归百姓所有,但荒地只能种植新种,至少连续种三年,且每一亩地需要额外上缴两成用作来年新种,若是趁机将土地挪作他用便要按市价收取银子;新种收获后,官府统一按价收购,也可冲抵主粮用作缴纳赋税。总之,新种的推广方案极尽详细可行,几乎将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为求解除百姓们的后顾之忧,让百姓安心试种新种。
  若说一开始很多听到官府通知的百姓还心存疑虑,裹足不前不敢尝试,但经过胤禛不辞辛劳挨个将准备试种的府县跑了个遍,以亲王之尊亲切问候当地百姓,深入百姓中间做鼓励动员之后,又当着百姓的面临时起灶蒸煮了几大锅新种,让百姓逐一试吃。至此几个被选出来试种的府县百姓再无半点儿疑虑,一个个斗志昂扬、兴高采烈的排队去府衙领新种,领完一小袋新种后便宝贝的安置在家里,然后全家总动员投入到轰轰烈烈的开荒种田的大业之中。
  当地百姓不乏一辈子连县老爷都未曾见过,更别提亲王之尊,那可是活生生的皇子,天底下最尊贵的人儿,突然间得知京城里的雍亲王不敌辛劳亲自来到西北,就是为了推广朝廷发现的新种,甚至不拘小节的下乡面见百姓,但就这一点就足够让百姓热血沸腾。人家王爷大老远的来到大西北,总不能骗他们这些小老百姓吧,难不成图好玩?更何况人家雍王爷说了,不用占自家原有的耕地,随便垦荒,种子免费,不会种也不怕,有专人指导,最关键的是种出来的粮食还能拿到官府卖钱,又能抵缴赋税。
  百姓们在心里噼里啪啦算了一笔账,这绝对是稳赚不赔的买卖,即便不确定这新种究竟产量几何,可大家都是几十年的庄稼老手,还怕庄稼种不好吗,而且需要上缴的不是定量的多少石,而是两成,即便种坏了收成不好,两成还是交的出去的,最后最多白花一年力气罢了。庄稼人最不缺的就是力气,只要能吃饱,能挣钱,还怕力气不够吗!
  古代百姓本就比较单纯,又是在皇权至上的封建社会中,上头随便一个诏令下头就不折不扣奉命完成,更别提这等好事,必须妥妥的!于是胤禛的第一站推广颇为顺利,不仅得到当地百姓的积极响应,在第一季结束体会到丰收的喜悦后,雍亲王爱民如子的好名声已经随着大西北的风传遍了西北每一个角落,不用官府再多做什么,已经试种过的百姓自发的留下种子准备来年当做主要口粮种植,甚至还盘算着再多花点儿力气趁着这股好政策多开垦的荒地,这样捡便宜的时候可是错过了这个村儿就没了这个店儿。
  而有了这个好的开头,接下来的推广便更为顺利,胤禛在大西北待的将近一年时间里,还悄没声儿的与早就安排在西北的年羹尧加紧联系,暗中做了诸多部署。远在京城的胤禩一派,还不知道胤禛西北之行除了明面上的政绩,私底下更是筹谋了不少事情,胤禛的这一招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用的着实巧妙,关键人家还是奉旨办事,任谁都挑不出错来。
  胤禛在外头跑了几乎有三年多,除了西北之行待的时间长了些,当然里头有他刻意为之的成分,其余地方便都是来去匆匆,毕竟有了经验和成功的案例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多了,连各地的官员都积极不少,这可是送上门增加政绩的事,怎能不积极一点儿?总不能有一天全国各处百姓都开始轰轰烈烈种新种,唯独自个治辖迟迟不见成效,到时候一顶治理不善不作为的帽子扣下来可就完了。
  三年多的辛劳没有白费,先是在东南西北周边推广新种,然后从四周往中心辐射,胤禛计划回京之时,大清几乎所有地方或多或少都开始耕种新种,当然向江南本就富饶之地,新种只是补充,真正受惠的还是类似西北这等原本贫瘠之地,估摸着再有三五年,国库绝对能充盈不少,不说完全解决百姓吃饱问题,至少在天灾面前多了一层保障。
  胤禛不声不响干了这样一件大事,一件实事,一件人人交口称赞的伟事,胤禩等人终于坐不住了。尤其再废太子之后,东宫位虚,诸臣以为不妥,屡有向康熙谏言早立太子,但康熙俱不置可否,不予理睬,惹得胤禩等人忍不住焦躁起来。
  到了康熙五十三年,发生了著名的毙鹰事件。康熙帝在前往热河巡视途中,经由密云县、花峪沟等地,胤禩原该随侍在旁,但因当时恰是其母良妃去世三周年的祭日,所以他前去祭奠母亲,未赴行在请安,只派了太监去说明缘由,表示将在汤泉处等候父皇一同回京。本来原也没什么,但坏就坏在他为了请罪而让太监呈给康熙的老鹰打开来竟然奄奄一息,一副垂垂之姿,康熙见后极为愤怒,认为这是八阿哥对自己的诅咒,怨恨他没有赐予良妃身后哀荣,当即召诸皇子至,责斥胤禩,并说:“自此朕与胤禩,父子之恩绝矣。”
  被康熙抛出断绝父子之恩的话,胤禩除了愤怒还有惶恐,他担心大位无缘,尤其又在大功臣胤禛即将回朝之际,胤禩很忧虑康熙直接立胤禛为太子,毕竟胤禛虽三年多不在朝,但外头的名声与日俱增,而他这个八贤王也只是在朝中叫一叫,百姓又有几人知其贤明。
  又是日常胤禩三人的聚会,以前的四人组早已变成三人组,虽说明面上十四与胤禩等人关系看起来一如往昔,但实际上某些机密重事已经自然的隔绝了十四,十四倒也洒脱,这两年反倒是与十三走的越发近了些。
  “八哥怕什么,现如今八哥在朝中威望依旧,只要皇阿玛提起立皇太子一事,相信半数之人都会出来支持,届时皇阿玛总不能逆了众人之意。”这是大咧咧的老十,反正他觉得胤禩大事在即,说话上便没那么顾及。
  胤禩却没有被安慰到,一向如沐春风的脸上难得带了忧虑,因为他已经隐隐觉察到皇阿玛绝对不会顺应众臣之意,除非这个储君人选乃是本意。想及此处,胤禩叹了一口气道:“老四快回来了。”
  言语间竟是颇为忌惮。
  “老四确实是个障碍,不过八哥也不要过于忧虑,这些年他都在外头行走,虽说民间名声渐长,可名声太过也不一定是好处,说不定这次回来皇阿玛就要清算于他,更何况他朝中势微,难以与八哥一争。”这是老九。
  “朝中势微,可后宫却还有那一位在,你说现如今皇子中地位最尊贵的可不就是老四,后宫加民间,或许已经比我们多了一分优势。”胤禩看的比较透彻,语气里含着淡淡的羡慕,他要是有这样一位地位尊崇的额娘,还怕不成事。身份的问题一直是胤禩不可提及的痛,而胤禩总觉得康熙憋着大招没发出来,但现如今只能安慰自己杞人忧天,事情还未有定论,凡事事在人为,他还有机会,不能现在就开始丧气。
  “有好额娘又能如何,八哥你说这山高路远万一出个意外,再好的名声也是白搭。”老九看似无意接了一句,悄悄与胤禩对视一眼,二人立马达成了一致,老十太过粗枝大叶,又不会藏事,有些事还是瞒着他为好。
  

  第348章 红楼 清穿乱炖

  “你说什么?”康熙带着惊怒从龙椅上坐起来。
  “回万岁爷,雍亲王路上遇到水匪; 身受重伤; 现如今正昏迷不醒。”被康熙的气势震慑,伺候惯了的梁九功不自觉腰身弯的更低了些,却不得不继续硬着头皮禀告情况。这个当口惹谁不好为何偏偏要惹雍亲王; 这不是上赶着找死?梁九功才不相信这突然出现的水匪没有猫腻。
  “胤禛现在何处?”康熙的声音里带着压抑的怒气; 想来心里也明白这所谓的水匪没那么简单。
  “雍亲王在南京府受伤; 如今暂且转移到扬州府养伤。”
  康熙心下略松; 人在扬州府还好,林如海正好身在扬州,至少能照应一二,不用太过担心再出意外。
  “水匪的来历可曾查清楚?”康熙猜测恐怕所有的痕迹早就抹得一干二净,但还是忍不住询问,其实不查也能猜到究竟是何人,想到此康熙在心底冷笑一声,又多添了两分失望; 越发觉得自己的决定没错。
  “并未留下活口。”
  康熙一边踱步一边沉思; 下了一道旨意:“命十四带人前去彻查此事,荡平匪患; 朕倒要看看究竟何人这么大胆敢伤害亲王。”即便查不到幕后黑手身上,康熙也要做出一番姿态好震慑一二,否则今日敢谋害亲王,明日是不是就该逼宫了?当然也是存着让十四多带些人马护送胤禛回京的意思,保不齐一计不成又生一计; 还是小心为上。
  梁九功躬身应是,转身准备退下传旨。
  “等等。”
  “万岁爷还有什么吩咐?”
  “皇贵妃这两天还是病着?”
  “娘娘这是围场留下的病根儿,太医也没有好办法,只能尽力调养。”梁九功的语气里也带了两分忧心。  
  “是朕让她受苦了,老四的事先不要告诉她,十四那里就说朕派他出门办差。”康熙揉了揉眉心。自从木兰围场遇袭之后,只要逢着阴雨天或者天气突然变化,江映蓉总是要病上几日,伤口的位置也是隐隐作痛,当年那道伤着实太深,创口又大,能捡回一条命就不错了,留下些病根也正常。当然这是江映蓉故意为之,有些伤疤只有时不时重新揭一揭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奴才遵旨。”
  扬州城林府,大夫正在帮胤禛换药,只见胸前横亘着一道四五寸长的刀伤,伤口狰狞,但好在不深,只是看着有些吓人。胤禛脸色略白,但因为这几年常年在外奔走,肤色比之前偏暗,病容并不明显,精神头瞧着也尚好,看起来并没有梁九功上报的那般严重,只是一想起那晚那些训练有素的“水匪”面色沉沉,眉头微拧。
  “王爷,林大人来了。”
  胤禛的药已经换好,在苏培盛的伺候下只穿了里衣,并未套外衫,面色缓和道:“请林大人进来。”
  林如海进门还未请安,胤禛就道:“林大人请坐。”
  “谢王爷。”胤禛从进入林府大门就未摆亲王之姿,对林如海甚是礼遇。自家闺女是人家的侧福晋,斗着胆子也能称一声半个女婿,既是有意亲近,林如海自然从善如流,八分臣子,两分老岳丈,拿捏的十分到位。
  “王爷伤情如何?”林如海询问的话里带着关心,万一真出了事儿,自家闺女可就没着落了,林如海对背后的人也忍不住起了怒气。所以在带着伤的胤禛敲响林府大门之后,二人便默契的一致对外宣称胤禛伤情严重,昏迷不醒,请的大夫也都是林如海一惯信任的,不会泄露消息。
  “并无大碍,只是此番有劳林大人。”
  “王爷客气。”林如海放了心,迟疑片刻继续道:“江南素来安稳,水匪虽有,却并不猖獗,大多抢夺财物,不会伤及性命,王爷此番遭袭怕是另有隐情。”林如海虽远在扬州,可对朝堂现如今的局势了解的也有七七八八,尤其眼见着胤禛刚花费大力气圆满办了一件大事,还没来得及进京就领赏受封,半道上就出了这等事情,林如海看胤禛的意思怕是已经想到背后有人谋划,但却又忍不住提醒一二,主要是想着之后的路要加强戒备,不能再给幕后人可趁之机。
  “弘晓,弘暻已经到了启蒙的年纪,本王这两年一直在外,还等着此番回京亲自教导,自然得惜命。”胤禛想到两个健康的儿子,一向冷肃的周身竟也有了两分柔和,语气遗憾道:“可惜林大人不在京城,否则该让您这个外祖亲自教导才是。”探花郎出身,便是将两个小孩教到成年也是绰绰有余,别人想让探花郎教说不定还没这个机会。
  谈及两个只见过一面的外孙子,林如海脸上有了笑意,捋着胡须道:“承蒙王爷不弃,日后自有机会,只可惜到时候福佳已经大了。”林如海也只有进京述职的时候才能匆匆见上一面,福佳虽统共见了三次,但林如海却甚爱这个健康活泼又古灵精怪的外孙女,见着福佳就让他忍不住想起小时候的黛玉,当年他多想病弱的黛玉也能跑能跳,每日开心喜乐。可惜天不遂人愿,不过老天待他不薄,他的玉儿终于长成一副健康模样,还生了三个健康可爱的孩子,虽说入了皇家,还是个侧福晋,可看王爷这样子对玉儿尚可,林如海也只能安慰自个他的玉儿是个有福气的,往后定然差不了哪里去。
  “福佳自小活泼,怕是坐不住。”提到爱女,胤禛忍不住摇了摇头,一副拿她没办法的样子,这两年他不在京城,也不知混成个什么模样,小时候还信誓旦旦的要做巴图鲁,胤禛总觉得他将有一个武力高强的女儿。
  看着胤禛一副拿福佳没办法的样子,眼神里不自觉流露出独属于父亲的宠溺,林如海心情颇好,这说明他的女儿和外孙都过得不错。既如此,他林如海也得为着女儿和外孙谋最后一把,身在局中,不争就是死,林如海自然能看着自家死。
  “只是有劳林大人在扬州多辛苦几年,江南盐政还得您继续把把关。”这是一个变相的承诺,等时机一到林如海便可回京受任。
  “为皇上办事,谈何辛苦!”林如海与胤禛对视一眼,彼此心照不宣,可不就是为“皇上”办事,只不过一个是现在,一个是将来。
  十四带着人马来的很快,他先是分出一波人赶到扬州保护胤禛,然后亲自带着人马去南京府查胤禛遇袭一事,查来查去自然查不出有价值的线索,不过以南京府为中心的江南水匪却是被十四洗劫一空,原先留存的小猫三两只连半个踪影都没能留下。
  办完了差,十四便赶去扬州府与胤禛会和,兄弟两个私下相处时虽说还有些别扭,但绝不是以往针锋相对的局面,等见着胤禛虽面色不好,人也瘦了不少,但至少清醒了,十四心里的烦闷焦急才散去,一直紧绷的神经终于放轻松,只是说出来的话仍旧有些不中听:
  “你身边的人也太弱了,几个水匪都打不过,还让你受了伤,额娘正病着,你这样子回去岂不是又让她担心一场。”语气里带着胤禛没有保护好自己的抱怨。
  在不断的磨练中,胤禛终于学会了听反话,看着亲弟弟别扭的关心,嘴角噙了一抹笑意,“劳烦十四弟特意跑一趟,四哥回去就向额娘请罪。”
  十四差点被胤禛嘴角的那抹笑意闪瞎眼,这人吃错了药不成,没听说伤了脑子啊,今日这一出是闹哪样,那表现就跟包容一个无理取闹的弟弟一样,看的十四牙疼,忍不住炸毛了:“谁要你谢,我是奉皇阿玛命来的,你赶紧养伤,别到了京城还是这副病恹恹的样子。”说完逃也似的离开了。
  不宜在外头多耽误,看着胤禛伤情渐好,兄弟二人便准备返京,一路上还算太平,只是二人放心的太早,临进京城的前一夜,暗中的人忍不住又动手了。这次的人就混在十四带的人马中,突然出手弄得二人措手不及,幸而十四警着神儿,一路上都是与胤禛相邻而居,胤禛那屋刚有动静,十四便醒了,抓住床头的剑便过去帮忙,刚进门就见着胤禛避无可避马上就要被人用刀砍个对穿,十四眼神一凝,手中的剑奋力往前一掷,正中歹人胸口,正欲行凶的人瞪大眼睛一头栽倒在地。
  十四一个健步冲进来,将人翻过来探了探鼻息,死了,忍不住踹上两脚,嘴里愤愤道:“真是便宜你了。”这人连面容都未遮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