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神级学霸1-第1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许多家长都不太明白锐学组的性质,事实上,学生们自己也很难说明锐学组是什么东西。
  其实,杨锐同样说不明白,在建立之初,杨锐是希望能够建立一个骷髅会乃至于共济会似的组织,但这种东西,首先得有几十上百年的传统,以及相对完善的内部规章,才能维持下来。
  简而言之,一个组织最终发展成什么样,往往并非是创始人设计的,而是所有参与者共同发明的。
  所以,杨锐也说不清锐学组最终会演化成什么样,对外,他们也只能以互助会的形式来介绍。
  对此,家长们倒是能够理解,赞扬声不断。
  在一片叫好的声浪中,许静颇为冷静的道:“我不想太麻烦别人,如果师范大学能有补贴多一点,我愿意读师范大学。”
  “你的分数超过重点线60分,读师范太浪费了。”杨锐也说的直来直去,免得传递错误的信息。
  从内心里,杨锐觉得许静报考师范大学还是比较浪费的,因为现在是分配制,师范大学的学生毕业以后,多数会安排进入教育系统,中专毕业的学生会被分配到小学、幼儿园和初中,大专毕业的通常会安排到高中,本科毕业的或者去较好的高中,或者去中专和大专任教,想要直接进入大学是不太容易的。当然,教育宣传部门,或者教育行政机关也会分配一部分毕业生,但数量相对其他学校的毕业生会少很多。
  以世俗的观点来看,80年代的大学生进入教育系统实在不能说是一个好的选择。如果是追求收入,教师的薪水也就是勉强达到中位数,即使有灰色收入,也比不上同样放得下身段的其他行业人,如果是有意仕途,教育系统的上升空间又很狭窄,一名普通教师要历经年级或学科组长,教导主任,副校长和校长的流程,才有机会去到教育局,同一时间,分配到公务员系统的同学,或许已经做到了教育局长了。
  相比之下,大学自然是比较不错的,由于本身的级别较高的缘故,大学教师的收入和上升空间都有明显的改善,社会地位也很高,加上工作压力小,大学教师的幸福指数应当是各行业中名列前茅的。
  不过,想做大学教师的前提条件却不是读师范大学。一方面是大学的专业与师范大学的学生专业不同,另一方面,80年代还有30年后的大学传说:留校制度。
  在毕业生分配季,各大学都有资格留下本校毕业的某些学生,以补充师资力量。从学校的角度来说,本校培养的学生择优录取,总比从同级的师范院校中录取要强,这样做,既是专业对口,也有利于补充急需的优秀人才,否则,年年都从师范学院中招聘老师,若干年后,学校还不得变成师范学院的分校。
  这是一个特殊的年代,也是对大学生尤其宠溺的时代,即使是追求情怀和理想,其实也不影响世俗的追求,因为大学生的选择实在是太多太好了,兼顾情怀、生活、家庭和理想,对80年代的大学生们来说还是很有可能的。
  至于有多宠溺,多美好,就要看分数来决定了。
  如果许静只有370分或380分,刚好达到本科线,那她不想读师范大学,杨锐也会劝她去读的,但许静的分数只比李学工少了一点,足足有479分。
  这样的分数,去顶级大学是不太可能,名牌大学却已经可以考虑了。
  如果不是一定要奔着北京去的话,479分的考生,可挑选余地就太大了。
  杨锐以此为基础,劝说许静。
  令他没想到的是,许静表示的颇为坚持,即使她的母亲动摇了,许静本人仍然很想去读师范大学,且道:“我愿意毕业以后做老师,如果去北师大能留在平江的话,我就满足了……”
  她是真的满足了,去年这个时候,许静还踌躇着复读呢,那个时候,她的目标也就是一个师范专科学院。
  像是许多进入这个行当的年轻人一样,许静在理想和现实之间,还夹杂着对假期的热爱。
  “老师有寒暑假,我觉得特别好。”当许静这么说的时候,获得了许多人的赞同。
  见她确实是喜欢,杨锐只好耸耸肩,开始帮她挑选专业,任何一个北京的重点大学都不能掉以轻心,479分固然是百分百的超过了它的提档线,可是在录取名额极少的情况下,一着不慎,还是有被人挤走的可能。
  杨锐将许静的估分,要报考的学校和专业写下来,交给赵丹年,后者还要再去做一次校外平衡。
  在两个或多个学校平衡的过程中,像是杨锐和许静这种,明显超出报考学校分数的学生,就是筹码,是可以互相交换的信息,反而分数与提档线接近,有可能滑档的学生信息,会被大家隐藏起来。
  当前者的信息与后者的信息碰撞的时候,后者就可以悄然避开,免得与高分考生的志愿撞车而落榜,用这种招生办不允许的方式,一个学校往往能够更安全的将学生送上垒。
  杨锐慢慢踱步,将所有人的志愿看了个大概。
  因为考前有过一次模拟报考志愿,这一次,大家的报考就有针对性多了。
  而且,因为现在的成绩比当时的要高,一些学生因此能够报考更好的学校,两相对比,心情好的不是一般二般。
  刘珊也是提高了成绩的一员,她在考前模拟报考中,分数仅仅在重点线左右,选择了北京的二本。
  到了估分的时候,她已然是456的高分,超出重点线40分,而杨锐也很自然的在她面前的纸上,见到了“北京对外贸易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名字。
  刘珊有点紧张的道:“我在报纸上看到,北京对外贸易学院明年要改名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我报他们学校的经济系,是不是会容易上一点。”
  杨锐愣了一下才想起,在考前的报考中,他有说过经济系是招收人数最多的大系。
  杨锐在脑中快速搜索一圈,道:“学校是一流的,报考的话,他们是没有经济系的。”
  “没有?”刘珊大惊。
  “他们把经济细分了,因为是国内重点大学中,唯一的经济类重点大学,所以,整个学校大部分都是经济相关的专业,比如国际经济学,应用经济学,世界经济学,法学和经济交叉学科等等……”杨锐说着,嘴角抿出笑容,特意道:“国际经济与贸易,是对外经贸大学……嗯,现在叫北京对外贸易学院的国家重点学科,现在的学生,应该知道的不多。”
  “国家重点学科,是什么意思?”
  “就是该专业是国内顶尖的,也是学校的核心学科。北京对外贸易学院目前只有这么一个国家重点学科,所以,理论上,它会有学校最牛的教授团队,全校最多的经费,最好的待遇,最好的分配……”
  “那不是很好?”刘珊的眼神亮闪闪的。
  “当然。”杨锐的眼神也挺亮,这是发挥优势的时候啊,他笑呵呵的拿起笔来,道:“放在几年以后,对外经贸大学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分数应该要增加四五十分了,现在还是北京对外贸易学院的话,那就真是赚到了。”
  说着,他就将“国际经济与贸易”几个字,写在了刘珊面前的白纸上。
  刘珊紧挨着他,有清爽的桃杏味,环绕在杨锐身边。
  ……
  
246。第246章 捡漏
  
  杨锐瞅着“国际经济与贸易”几个字,颇有些感慨,心说:我当年报专业的时候,怎么没有遇到这种好事。
  这就是一点信息不对称,而凭空多出来的分。在报考志愿期间,学生们能够借此获得不知要努力多久,才能得到的额外分数。就此方面而言,学习和报考志愿,就像是战争和谈判一样。平日的学习固然是基础,而报考志愿时也不能掉以轻心。
  好事不仅在80年代会有,若干年后的高中生,依旧能够捡到便宜。就以2013年为例,对外经贸大学2014年在陕西的理科录取最低分是626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录取线是651分,两者相差26分。而山西省的理科录取最低分是579,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录取线是582,两者相差仅3分。
  对山西的考生来说,如果分数能够达到600分左右,直接考取对外经贸大学的普通专业自然是不亏的,但若是报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那就是赚到了。
  因为国家重点学科代表着学校的顶尖水平,相对于学校的最低提档线,国家重点学科的分数控制线要高的多,师资力量和教学质量也有着巨大的差距。
  具体到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读书期间受到的是全国一流的学者们的培养,而普通专业学生,受到的只是中庸之辈的教育。毕业以后进行分配,重点学科的学生的分配也一定是最好的,行业内最顶尖的单位,都会抢着写报告要求,即使是自由择业的年代,此类国内顶尖专业的学生,也一样不愁找不到工作。
  80年代刚刚恢复高考,大学虽然按照一定的规程建立起来了,普通人却很难了解到里面的弯弯绕绕,以至于掌握更多信息的一方,往往能够获得难以想象的好处。
  事实上,不止是80年代,就是落在30年后,能弄清楚国家级重点学科,省级重点学科的学生和家长也不多,至于不同的分校和学院之间的关系,还有不同学科的特色,了解的人就更少了。
  这让高考始终都有运气流动的余地。而对于杨锐这种整天琢磨高考的家伙来说,可以运作的空间就大大增加了。
  “这是个好专业,除非估分出现问题,否则,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作为第一志愿是非常好。”杨锐特意叮嘱了刘珊一声,又道:“别人问你报考的学校和专业的时候,你可以说学校,不能说专业,明白吗?”
  “为啥不能说专业?”
  “你说了,别人就有可能好奇,好奇了就会去找资料,找了资料,你就有竞争对手了。”杨锐将今天新送来的报纸展开,点着上面道:“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河东省就招1个人,等于说,只要多一个人报名,你就要面对强大的竞争了,很不划算是不是?”
  刘珊迟疑的道:“这么说,假如有人报名,都会危险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录取人数总共只有一个……”
  “北京的高校都是这样,会录取两个人的专业,反而可能吸引来数倍的人报名。”
  “那你觉得,我会比别人高?”
  “你估分456分,不少了,如果不是特意找资料的人,应该不知道北京贸易学院明年会升格成对外经贸大学,所以,按照重点线415分来判断,报考北京贸易学院的学生,应该是430分到450分的居多,再多的,比如超过重点线40分的,可以选择的学校范围就大大增加了。”杨锐也不能给出保证。
  “那我要不要填服从调剂?”
  “学校喜欢就填,不填也没关系。”
  “为什么?”
  “北京的大学本来就是人满为患,服从调剂只有在某个专业无人报考的时候,或者报考人的分数达不到控制线的时候,才发挥作用。北京贸易学院总共才录十几个人,这种几率很低的,所以,你填不填服从调剂,区别不大。”
  “如果填了,总是被录取的几率大一点吧。”
  “最大的可能是被录取到无人报考的专业,比如环境保护,比如地质煤矿,如果他们有这种专业的话。”杨锐顿了一下,又道:“你填服从调剂,也会降低你的第二志愿和第三志愿被录取的几率,如果第二志愿和第三志愿的选择比较恰当的话,第一志愿不填服从调剂也是正常的。”
  刘珊缓缓点头,秀发在空中轻轻的飘,她想了一会儿,又问:“第二志愿和第三志愿,我应该报哪个学校?”
  “第二志愿选基础款的重点院校,比如河东大学,保证能够读到重点。第三志愿可以选一个比较好的二本学校,以及比较好的专业,保证能读大学。”
  “两个保证还不能保证啊。”刘珊不由笑了出来。
  “高考就像是买古董,有捡漏的,就一定有打眼的,多大的保证,都不能保证。”杨锐也颇有些无可奈何。
  这终究是一个排名游戏,除了第一名以外,任何人都有可能遭遇滑铁卢。即使降分报名,遇到更逗比的高分考生,该滑档的还是要滑档。
  归根结底,还是想读大学的人太多,而能报考的学校太少,各个学校的录取名额更少,以至于供需失衡太严重。
  在1983年,一些刚刚恢复招生的学校才招几百人,某些奉行小体量政策的大学,如中科大,也就招收千人左右的本科生。与之相比,扩招以后的四川大学,一年能招一万名本科生,华中科技大学能招8000人,武汉大学的本科招生名额也高达八九千。
  放在80年代,这种规模的三家学校,就可以完成一个省的招生录取工作了。
  如此巨大的名额差异,自然会造成报考的难度差异。
  杨锐仔细的帮刘珊选好了专业,转头又被邵亮给叫了过去。
  这位曾经********倒卖香港苹果牛仔裤的少年,现在是********的想要读大学。
  读大学的理由可以很多,对邵亮来说,能去大城市,尤其是香港和广州这样的大城市,是最好的理由,离开父母的束缚也是不错的答案,否则,如果被西堡肉联厂招工,他这辈子都别想逃脱老爹的管教了。
  当然,如果能读一个河东大学那样的学校,即使是小城市也不错。
  邵亮期期艾艾的说完了自己的要求,本以为会听到一阵嘲笑,得到的却是一片寂静。
  坐在教室里报考志愿的学生,现在哪里有精神笑话他啊。
  杨锐微微点头,却道:“把你估分时用的东西拿出来,我先看看。”
  “哦。”邵亮乖乖的从桌斗里拿了一堆的草稿纸出来给杨锐,才抱怨道:“怎么到我这里,就要检查估分了。”
  “你是370分,比预测的本科录取线低5分,比大专线高15分,这个区间,得估的准确些,才好判断。”杨锐拿到草稿纸,仔细检查了一遍,又问了几个问题,才沉吟起来。
  邵亮估分估的大差不离,实际上,只要记了答案出来的学生,估分失误的几率本来就不高。
  不过,邵亮的分数却挺讲究的。
  差5分读本科,或者说,差5分就得读大专,还是挺让人唏嘘的。
  若是一辈子在体制内工作的话,这5分的差距,会让人一辈子都受到困扰。本科生一年定级副科,大专生一年定级科员,三年后为了副科屈膝送礼;本科生五年评讲师,十年评副教授,大专生进大学只能做行政,职称害的比别人慢五年……
  即使邵亮下海经商,他的大学生涯也会因为本科和专科的生活而发生不同。
  首先,本科大学和专科大学就是两种存在。本科院校通常有优美的校园,数十年的传承,较好的教学、住宿和生活条件,而大多数的专科院校,却像是一个大中学,仅就校园环境和生活条件而言,一个省的专科院校,大部分的条件还没有本省最好的重点中学好。
  而对有志于做社会人的学生来说,读本科的同学,与读专科的同学,能够给予自己的帮助也是截然不同的。
  尤其是在80年代,读本科的大学同学,30岁做处长,40岁做厅长,50岁做部长的屡见不鲜。专科同学里能有此成就的,实在寥寥,若是纯粹出于功利的目的,邵亮读大专也会吃亏许多。
  而在过去一年里,邵亮的付出却是很不少的。
  他的基础极差,本身只有200分刚过的水平,经过一年的学习,达到370分,这100多分,可是不好拿的,即使有杨锐的补习,那也是自己一点一滴的学上来的。
  5分之差,实在遗憾。
  “就留在河东省怎么样?”杨锐想了一会,问。
  邵亮苦笑:“我这个分数考省外还不行啊。”
  他是想报一个省外的大专。因为本科和专科是分开报名,而且互不相通的,所以,报考专科的学生,估分都不会太高,邵亮的分数,能选得专科面是很广的。也正是因为能报的专科很多,他才急不可耐的询问杨锐。
  杨锐摇摇头,道:“报省外的专科肯定没问题,但要读本科,必须读河东省的。”
  “我能读本科?分数线会更低?”邵亮惊喜莫名。
  杨锐摇头,道:“分数线应该就是375了,但读本科还是有机会的,只是风险比较大,你最好和家里人商量一下。”
  以邵亮的分数,他还是有机会跳线的。也就是以专科的分数去读本科。这是因为国内目前的大学机制所决定的,在高校大扩招和大升级以前,一些本科院校都有开设专科的专业,而一些专科院校都有开设本科的专业,因为相当于在一个学校内的不同院系,专本科在录取和攻读期间,都是有可能转换的。
  攻读期间的转换,通常是非常复杂和困难的,需要很多的资源和运气才能完成。录取期间的转换,多数只需要运气,而不需要多少资源了。
  因为杨锐脑袋里存着许多资料,他才有胆量去挑战运气。不过,风险依旧是存在的,这就看邵亮和家里人是怎么选择了。
  邵亮惊喜莫名,他当然愿意读本科了,但是,具体问了杨锐方式以后,邵亮冷静不少,须臾起身,道:“我打电话,叫我爸过来。”
  杨锐微微颔首,这么大的决定,少不得一家人商量着来做。
  ……
  
247。第247章 高风险高回报
  
  邵亮的父亲邵工是上班的人,平日里的工作虽然不忙,旷工却是不好做的,今天也没有来西堡中学。
  不过,接到邵亮的电话,邵工却是借了一辆摩托车,赶了过来,只用了一个小时左右。
  邵亮在校门口看着父亲惊险万分的骑上大坡,拐过大弯,不仅抱怨道:“怎么开这么快,没那么着急的。再说,你以前开过摩托吗?”
  “开过,当然开过。你小子要是读了大学,我就买辆摩托,天天开。”邵工艰难地停好摩托,歇了一下,示意邵亮坐上来,缓缓地开进学校,同时问道:“杨锐说你能读本科?具体是怎么说的?你一五一十的告诉我。”
  “我不是太明白,要不然,你一会问他?”
  “问肯定是要问的,你明白不明白的,也给我说一下。”
  邵亮想了一会,道:“大概的意思是说,各学校每年制定招生计划的时候,都是按照105%或者110%的比例做的,因为总有些人因为各种原因不报道……”
  “录取1000人的学校,会多录50人到100人,是这个意思吗?”
  “是。”
  “能理解,国家培养些大学生也不容易。不过,每年不能稳稳地少50个人或者100个人吧?”邵工隐隐的抓住了重点。
  邵亮点头,道:“杨锐也是这样说的。他说,如果多一两个,或者少一两个,都算是正常,但也有特殊情况出现。”
  “什么特殊情况?”邵工干脆将摩托车停在了路边。
  邵亮斟酌着道:“他说了一种可能,就是一个本科学校,正好有专科的专业,然后,今年专科录取了110%的学生,结果所有人都来了。另外,这个学校的本科也是按照110%超额录取的本科生,结果只有90%的学生报到……”
  “多出来的专科生,就有可能读本科?”邵工惊讶万分。
  邵亮摇头:“不是这么简单,但按杨锐的意思,这时候,是会有些学校申请内部调整名额,或者加考,或者择优录取直接转院的,而且,一般只给分数线接近录取线的学生这个机会……”
  恢复高考之初,各种政策都在尝试之中,远没有政策成熟以后的严格。在此期间,总有些人占便宜了,也总有些人吃亏了。
  大部分情况下,当事人都只能被动地接受结果。
  除了杨锐这种情况以外,专科向本科的名额调整,根本是无法控制的。
  相比邵亮,邵工考虑的更多,更担心的道:“要是简单些还好说,这么复杂的事,哪是咱们能弄下来的。”
  他显然以为杨锐是准备让他们自己运作了。
  如果能读本科,邵工倾家荡产的运作也是愿意的,奈何杨锐提供的思路,太考究运气,根本不是能够运作的,至少,不是他们这种普通家庭能够运作的。
  邵亮同样担心,但还是秉承着对杨锐一贯的认识,道:“先去听听他怎么说吧,要我说,其实也没什么了不起的,没成功也还是读专科,又不损失什么。”
  “怎么不损失?你一直都想去南方的,去南方读书多好?留在河东省,难道以后还回西堡肉联厂不成?”
  “我回西堡肉联厂不行吗?”
  “行,行啊,你愿意就行。”邵工叹口气,又道:“你没有见过人家外省的学校,校园也漂亮,技术也好,思想也先进,总而言之,能去南方的大学,总比留在河东省的好。”
  邵亮不相信,笑了两声,说:“杨锐给选的学校,总归有本科有专科,比纯粹的专科学校好吧。”
  “你是本科生就好了,如果没转成本科,专科生和本科生读一个学校,你觉得会不会有负担?”
  “那会有什么负担。”邵亮不承认。
  邵工也是读过大学的,哼了一声,道:“同在一个学校,教室紧缺了,就要紧着本科生用,宿舍紧缺了,也要紧着本科生用,毕业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