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神级学霸1-第1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邵工也是读过大学的,哼了一声,道:“同在一个学校,教室紧缺了,就要紧着本科生用,宿舍紧缺了,也要紧着本科生用,毕业实习的时候,本科生去好单位,专科生去歹单位……”
“我要是不试一下,不是只能读专科了?”邵亮立即反驳。
邵工笑了:“脑子挺灵活地。这个你要我怎么说,读本科当然好了,有本科有专科的学校,和只有专科的学校怎么选,只能看你自己了。你要是觉得自己无所谓,试试也就试试了,就是不要太看重这个,能读最好,不能读也没关系,你能考上大专,我和你妈就高兴得很了。”
邵工四十多的人了,早就不相信运气了。
不过,他倒是不反对邵亮去试一试。
如果不试一下的话,反而会有所遗憾吧。
邵工是抱着这么一个念头,同意杨锐的方案的。
实际上,这也是杨锐选择给邵亮介绍的原因之一。高风险的基础是高的承受能力,邵家的条件较好,邵工对邵亮的要求并不高,可以说,邵亮跳线成功或失败,都不会伤筋动骨。
而从另一方面来看,几年前就想着卖牛仔裤的邵亮,心理承受能力也比其他人要强,更能适应这大起大落的活动。
几分钟后,杨锐将写好的志愿交给了邵工,道:“按照这个上面的报,我觉得有三五成的机会,能跳线成功。”
“平江工业学院?”
“是。”杨锐接着解释道:“恢复高考的时候,平江工业学院将以前的工业高专给合并了,每年招收的专科人数很多。另外,平江工业学院也是个老牌大学了,冶金系和有色金属系的计划招收人数都很多,不过,他们最近几年的分数波动比较大,今年如果波动继续加大的话,本科和专科的招生工作都会出现问题的。”
“那也不是一定会从专科选人吧。”
“招生出现问题就要解决问题,我研究了一下平江工业学院最近几年的政策文件,他们是有这个趋势的。”杨锐是从答案逆推文件,算是找到了几篇线索。
邵工却是惊呆了,问:“你怎么会想到去看平江工业学院的政策文件的?”
“我时间比较多,瞎看。”杨锐根本无法解释这个问题,不过,也用不着解释了。文件是真实的,至于怎么找到的,总不会有人深究。
邵工却是看着杨锐,赞道:“聪明人就是聪明人,你看我一个做家长的,都不知道去看人家学校的文件……哎,你看了文件,帮同学复习,还能准备高考,还考这么高分……”
黑板上挂着的650分,尽管与其他数字大小一致,但在这样一间教室里,“650”就是比数字更显眼。
简直像是闪着金光似的。
“650分呀,总共就扣了40分?”邵工有点不可思议的说。
高考是杨锐自己考的,虽然多了几年的补习老师的经验,但是和那些考了五六七八年的老红军们比起来,杨锐在时间上并不占优势,因此,他还是挺自豪的道:“说不定扣的还回少点。”
邵工哑然,650分已经超出他得想象了,分数再高,他也不知道会是什么样的。
同样想不出眼前状况的还有西堡中学的老师们。
在杨锐的主持下,鸿睿班各生的志愿都填的相对激进,虽然都有保底的学校,但在整体分配上,仍然超出了他们的认识。
但是,杨锐上有赵丹年的绝对信任,下有学生和家长们的支持,其他老师即使有不同意见,声音也不够大。
曾经是声音最大的刘康,被赵丹年调去管杂物,就已经足够震慑人了。学校老师的上升渠道很窄,管杂物的老师更不用说,连评职称都会很麻烦,有此前车之鉴,学生们的志愿表都很顺利地递交了上去。
于是,学生们期待已久的假期终于来临。
直到分数线和录取通知书出现以前,大部分学生都可以痛痛快快的玩一个月。
248。第248章 耳朵飘起来
学生们填了志愿表,陆陆续续的离开了学校,接下来的时间,对于最终成功通过高考的学生来说是相当快乐的时间,尽情的玩耍,还能留下美好的回忆,同时,心中还存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满腔的热血抱负,委实是人生中不可多得的快乐时光。
对于最终依旧要复读,或者干脆辍学的学生来说,高考后的一个月却是酸楚的。
鸿睿班同样十几名学生的估分,连大专线都没有达到,所有人都选择了学车,使得学车组的人数又稍稍增加。
分不够就只能指望着学会了开车来找工作了。如今满街都是待业人口,即使是家里有背景的,找一份工作也不容易,如果连城市户口都没有,找工作就是全然不可能的事,即使南下深圳广州,做一个民工也是不容易的。
会开车是一个再好不过的技能,即使找不到正式工作,做一名临时工也比回乡种地有希望的多,如果能借到一笔钱的话,自己买车,或者出一部分钱给运输公司,就能成为一名光荣的卡车司机,在这个年代,堪称高薪阶层。
相比之下,回到农村是没有一个年轻人愿意的。80年代的农村,也就是刚刚吃饱饭,吃肉喝酒都需要找个节庆的理由,对心思活跃的学生们来说,不是生活逼到角落里,没有人愿意扛着锄头过一辈子。
尤其是看着同学们商量讨论去哪里读大学时候,这种不甘心就更强烈了。
大学生徜徉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坐在漂亮的女同学身边,嗅着清晨的花香,听中国最高层次的知识分子讲述世界与真理,每个月都能拿到十到二十元不等的补助。
而在农村,一家三口努力工作,一名壮劳力的平均年收入也不过是310元,月均仅25元。
放在河东省这种要被平均的省份,其实20元都是一个大数字了。
如此大的差距,又如何令人心安。
在估分结束以后,牛安等人练车练的更努力了。
同在学车组的,也有几名学生达到了大中专线,分别报考了汽车修理、道路工程,以及平江市交管局下属的汽车驾驶职业学校。
如今,这些学校的分数还不低,分配的工作也是大家喜欢的。简而言之,凡是和机械有关的专业,在80年代都很受欢迎,大工业的魅力几乎折服了所有的中国人,能读机械类专业或学校的,都是很令人羡慕的。
大中专比大专和本科自然是千般不如万般差,比起考不上学的学生却又好了千百倍,毕竟,高中生是没有户口没有分配的,这也是初中生考得小中专一度无比流行的原因之一。
考不上大学,高中就白上了。
在80年代,这是一笔沉重的成本。
西堡中学的学生们大都离开,姚悦和姚乐却留下了。
姚乐的志愿表还没填,这两天听了杨锐的分析,她也有点心动,等人都快走完了,才通过姐姐,找到杨锐,不好意思的请他帮自己选个学校。
之所以不好意思,是因为杨锐几次主动帮忙,她都没怎么领情,姚乐的脸皮子太薄,再主动找上门,就觉得略有尴尬。
杨锐倒是无所谓,对他来说,帮忙填写志愿表就是举手之劳,无非是核对以下学校的录取分数线而已。
一些生僻的学校,杨锐脑海中还没什么记忆,姚乐的估分高达506,将要报考的大学却是怎么都生僻不起来,因此,杨锐在吃饭时间,将两人约到小食堂里,边吃饭边问:“姚乐的意向是什么,你自己想读一个什么样的专业,想去一个什么样的学校?”
他问得挺随意地,就像是做补习老师的时候,被朋友请去帮忙估分和订分数线。
做了七年的补习老师,杨锐到自己创业的时候,也是有一定的实力了,帮人估分什么的常做。
然而,姚悦却没有觉得轻松和随意。
对她来说,杨锐既像是朋友,又像是师长。因为他的学术实力,太令人惊叹,而他的考试能力,又完全超脱了学生的范畴。
另外,杨锐送给她的钢笔,自从知道了价格之后,也变成了某种负担。
麻烦杨锐帮妹妹填志愿,实在是因为高考太重要,志愿太重要,姚悦再负担也不得不提出来。
相比之下,姚乐就自然许多,放下碗,边想边说道:“我以前想读河东大学,和姐姐一起上学,但我想考化学系,河东大学的化学系。”
“哦,河东大学的化学系是国家重点学科。”杨锐点头。
“是,往年比重点线高三四十分呢。”姚乐得意地看了一眼姐姐。
姚悦没好气的嘟嘟嘴,传递着姐妹间才知道的小秘密,接着道:“河东大学化学系是个挺稳当的选择,就是有点浪费了分数,这一次,就想问问你,看能不能找到一个更合适的学校和专业。”
“专业最好还是化学。”姚乐抢着说了一句。
“你怎么就想学化学了?”杨锐有点好气,化学专业虽然不像是机械那样是纯粹的男人专业,但主动愿意去读的女生也是不多的。
姚乐大眼睛忽闪两下,说:“化学好玩。”
“好玩?”
“是啊,有爆炸,有变色,像是烟火似地。”
“烟火还真是以化学原理为基础的。”
“是吧是吧,我就想有一天,能自己做这些有意思的实验,都让老师做,太无聊了,每次切点东西,都切少少的,做爆炸的实验的时候,火焰只有小拇指那么长,哪里是爆炸呀,做饭都不够用。”姚乐抱怨着。她在平江一中读书,自然是能做到化学实验的,但也不可能像是后世的学生那样铺张浪费。
杨锐看着姚乐的眼神,却不自觉地缩了缩脖子,他见过许多种喜欢化学的妹子,类型各有不同,有的是喜欢白大褂和精巧的仪器的,有的是喜欢化学元素的优美的,有的是喜欢爆炸的……
毫无疑问,姚乐是最后一种。
也是最危险的一种。
“好吧,先说学校。”杨锐摇摇头,将危险预告甩了出去,然后道:“河东大学的化学系其实是挺不错的,教学质量和分配都很好,如果有心留在河东的话,河东大学的选择也没有问题,而且很安全。你有506分,大概会比录取线高四五十分,肯定是能考上的。当然,如果想读一个更好地学校,那就要选地方了,北上广三个城市,是国内目前最好,也是最有发展潜力的城市……”
杨锐细细的说明利弊,让姚家姐妹自己选择。
姚乐和姚悦果然是犹豫不决。
其实,在河东省内,河东大学的名声是很不错的,它的化学系也相当有名。因为省内的重点大学和省外的重点大学不同,省内重点因为地处本省的缘故,一些传统优势学科的消息是可以传播出来的,人们也许不知道什么是国家重点学科,至少知道哪个专业是比较好得,请人打问也较为方便。
到了分配的时候,好专业和差专业的差距是很大的,最起码一点,能够将最多学生分配到平江的专业就是最好的专业,而这些专业,平江人互相打听一下,总是知道的。
另一方面,现在还是分配工作的年代。如果想留在本省工作,考本省最好的大学是最好的选择。如果考去北京上海,固然能发回原籍,可也有既不留在学校所在地,又不发挥原籍的情况。
就目前的人情社会,读河东大学的学生,和读上海的大学的学生,同在河东工作,前者会顺利和舒心的多。尤其是在讲究抱团的省份,放到10年后或20年后看,许多行业和职位,被某个学校的学生垄断都是很正常的事,这种情况下,不光同学情谊是一笔无形资源,师兄师弟,师姐师妹,还有师姐师妹的老公们,更是一笔庞大的资源。
当然,对姚悦和姚乐这样的女孩子来说,留在本省乃至本市读书,还会更安心,更舒适。
“你为什么要去北京?”姚乐难以决定,干脆问起了杨锐。
“分太高,留在河东省,得被人烦死。”杨锐开玩笑似地说了一句。
姚乐大概没见识过这种玩笑,至少,没有见识过男生开这种玩笑,不禁哭笑不得的说:“你吹牛都不打草稿,你留不留在河东省,谁在乎呀。”
“媒体肯定在乎,你想,每年的高考状元,大家都会报道选择了哪个哪个学校,前两年,大家都选四大院校,这就不算是新闻了,我突然要是选一个河东大学,还是本省的大学,你说媒体不疯了一样的报道?媒体不报道,河东大学也得疯了一样的让媒体报道吧。”
“好像……还有点道理……不对,按你得说法,你首先得是高考状元呀。”姚乐的音调比姚悦的音调高一点,说话的速度也更快。
杨锐笑笑,说:“我估到这个分数,你说是不是高考状元?”
满分690分,估分650,是得到了94。2%的分数。在满分750分的年代,这就相当于706分的高分,对河东省而言,绝对是无可匹敌的分数。
姚乐郁闷的低头。她得了506分,正是得意期间,与杨锐遇到,却是一点开心的感觉都没有了。
“我给你列几个学校吧。”杨锐抽出一张纸,就在餐桌上写了起来,边写边道:“500分肯定要往大城市走,北京钢铁学院要升级做北京科技大学,这是个能捡漏的学校。北邮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分配都很稳当,在行业内的名声也好,读这两个大学,然后进入系统内工作,对女孩子来说是很稳当的……如果想去南方的话,上海交通大学目前是价值洼地,分配到上海的几率也很高,南京大学是学校非常好,院士多,教学质量高……”杨锐给出大量的名字,反正锐学组的学生几乎都用不到它们。
姚乐在纸上仔细地比较它们。
姚悦抽出时间,将杨锐拉到一边,拿出钢笔,道:“你送我的这支笔,太贵重了,我不能收……”
“用过就不能退了。”杨锐瞅了一眼钢笔,没接。
姚悦“啊”的一声,急忙道:“那怎么办?”
“继续用呗。”杨锐耸耸肩,一副哥有钱的样子。
姚悦愣了一会,连连摇头,说:“不行不行,要用也是你用。”
“我有钢笔了。”杨锐转手拿出另一支万宝龙,他让管慎帮忙带笔,自然不会只带一支回来。
姚悦顿时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
“你帮我做了不少的实验,这就是个礼物,不用多想。”杨锐笑笑,又道:“我要去北京读大学了,你有什么想法?”
“我能有什么想法,我明年才大三。”姚悦一瞬间慌乱了,脑袋里乱哄哄的想:他是什么意思?
杨锐其实想的很简单,培养一个实验助手不容易,丢在河东大学可惜,就本地的科研条件,老师们都没有经费,何况是姚悦这样一个学生。
所以,杨锐很自然的道:“你愿意不要愿意做交流学生?交流到北京继续读书?”
“交流到北京?怎么做?”
“我在大学期间,如果能拿到自己的项目,就能有一定的权利……恩,具体怎么做你就不用管了,我先问问你的意向。”杨锐根本不觉得调一个学生有多难,现在的大学教授虽然贫困,在教育圈子里的权利却不弱,以科研的名义,很多事情都是能够操作的。
“我……我愿意。”姚悦萌萌的点头,突然觉得无比的开心,只觉得耳朵都失去了重量,要飘起来了似的。
249。第249章 分数线出炉
姚乐最终选择了北京钢铁学院,一个不像是女生会报考的学校。
当然,等它明年变成了北京科技大学,女生们就没有什么畏惧感了,北京科技大也会渐渐的从一所专门院校,进化成综合性大学,进而成为国内冒尖的名牌大学,生源无数。
以姚乐的分数来说,报考北京钢铁学院不赚也不亏,但相对更安全,滑档的危险较小。
由此可以看出学校名字的重要性。像是东南大学,首批211和985的学校,地处南京,名师辈出,光是专职院士就有十几个,却因为校名缺乏重点,以至于它在大多数省份的录取分数只在重点控制线上。与之相反的是中央财经大学,第三批的211院校,最终也没能成为985院校,旗下一名专职院士都没有,长江学者也是个位数的程度,更惨的是校园面积小的可怜,甚至比不上京城的某些重点中学,但就是这样一个软硬件全面落后的学校,它的录取分数却比各省的重点控制线高50分以上。
在信息爆炸的年代,报考志愿仍然会与学校的真实排名发生如此大的矛盾,可以想象,80年代的高考志愿,又是何等的飘忽。
可以说,除了分数最高的一批人和一批学校以外,错误的选择每年都会发生,只是现在的大学生身份实在金贵,即使小处吃了亏,大处依然是赚到的。
而录取分数线,决定大赚还是小赚的关键。
平江。
薛达城仍然被抽调出来,参加今年的高考阅卷。
对年轻老师来说,这似乎是件挺高大上的事,想想你的每一笔都可能决定一个孩子的未来,这种权利感是平常很难体验到的。
但是,对于年纪稍大一些的老师来说,虚幻的权利感已经消失,高考阅卷就变成了一个苦差事。
试卷是用麻袋送进教室的,有从大学找来的学生头上裹着毛巾,将麻袋一个个的垒在讲台上,再分别取下来拆开,按速率送给老师们批阅。
阅卷老师也像是参加考试似的,整整齐齐的坐在长条课桌后面,在一本又一本装订好的,看不到名字的试卷上打钩或打叉。
其工作量之大,足以令人汗流浃背。
如今也没有空调和风扇,7月份的天气再热,也只能默默忍着。
薛达城的颈椎不好,批阅了一个早上的卷子,就累的像狗一样了,好容易听见有人叫着吃午饭,立刻窜了出去,站在楼道里就向同校的老师抱怨:“以后不能再搞这个了,要人命呀,我想看看学生的作文,都没时间仔细看。”
“那你每年还来?”同来的老师也敲着腰,一副劳累不堪的样子,顺口揭穿道:“都是你自己要来的吧,去年说要照顾你,你又说不行。”
“阅卷不是给阅卷费吗?有烟钱不拿,回家喝西北风啊。”薛达城调侃了一句。
同来的老师哈哈的笑了出来,点了一支烟,又递给薛达城一支。
薛达城掏出火柴,给两个人把烟点了,叹口气道:“不看学生们答的题,明年怎么教,我都心里没底。你别说,最近几年的考试,学生的卷子是答的越来越好了,前几年,白卷都有,空的也比现在多。”
“以后高考就越来越难了,不知道咱们今年考的怎么样。”
“好像还不错,就语文来看,我觉得平均分能提高一点。对了,理科那边怎么样,难了还是简单了?”
“物理太难,今年有学生要吃亏喽。”
“有多难?”
“最少15分。”这位比划了两下,红色的烟头在空中飞。
薛达城立刻沉默了,半天道:“不知道学校里,分数线估的准不准。”
“看吧,咱们关在里面,除了抽烟,还能干啥。”
正式的分数线,要他们将所有的试卷批出来,算出分来,然后排名才能知道。
重点线就是按照重点学校的录取名额,从上往下数出来的,卡到多少分,多少分就是重点线,本科线也是一样的道理。
大专线和大中专线略有不同,它们单独计算,虽然也是从上往下数,但只数报了大专和大中专的学生排名。
高考阅卷工作是相当紧张的,而当阅卷工作结束,也要以最快的速度公布分数线。
分数线,其实就决定了学生们的命运。
80年代学校少,能考上大学的几率低,绝大多数学生都会填服从调剂和服从分配。
而填了这两项的考生,只要过线,落榜的几率就大大降低了。
换言之,只要超过了分数线,学生就有八成的几率考上大学。
对80年代人来说,考上大学,即使不是一个好大学,也是令人务必振奋的。这与后世的高考截然不同。
当然,后世学生的竞争也是不同。80年代每年只有三四十万名毕业生,本科生不过一二十万,面对全国以千万计的岗位,自然是想去哪里去哪里。到了30年以后,全国六七百万名毕业生,面对以千万计的岗位,想做到一一对应就很困难了。另一方面,当年的本科生不仅要与同龄人与往届生竞争,他们还要和硕士生和博士生竞争,除此以外,海归的留学生中,也不乏哈弗耶鲁剑桥牛津之类的名校生。
过线的重要性,学生们明白,老师们更明白。
高考阅卷工作结束的当日,薛达城顾不上休息,第一时间冲去看分数线。
不过,比他腿脚快的人多的是。
招生办同时贴出了数个大红纸,将确定的分数线写在上面,而各大报刊的记者、学校的老师以及着急的学生,就围着大红纸看。
薛达城踮着脚,才瞄到自己想知道的东西。
重点线:415分。
本科线:375分。
大专线:355分。
……
“对吗?估的对不对?”薛达城看完分数,也不知道自己所在的平江一中的估分差距有多大,连声询问周围人。
他认识的人多,问。了两句,就有人答:“你们应该是猜对了。”
“对了?误差不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