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神级学霸1-第1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倒是知道未雨绸缪,要说你去说……”景语兰话刚出口,就觉得有点模糊了双方的关系,连忙拉回来说:“我的意思是,爸妈都找不到机会感谢你,你愿意接受是最好了,这也不算是什么帮忙,史贵自己去申请,说不定人家也同意呢,就是普通的挂靠而已。”
  “节省时间也是帮忙,总之,史贵愿意忙,你就让他忙好了,钱由我来出。”杨锐拍拍身上的包,道:“反正也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你是羊还是羊毛。”景语兰指了指包,笑了。
  杨锐也笑了,再次巡视一圈房间,像是狮子巡视领地似的,出来道:“没问题了,我们现在去买家具和电器怎么样?”
  “还要买家具和电器?”
  “不然呢?”
  景语兰哑然,道:“我本来没准备住,所以都没考虑,不过,买家具和电器没有必要吧,我可以从行政处问他们租一套家具……”
  “你能租到你老爸那样的家具?”
  “当然不行,我的级别只能租一些桌椅板凳和床……”景语兰的声音小了一些:“总是能解决基本问题。”
  “差远了,你跟我来吧。”杨锐拉着景语兰的手腕就走。
  景语兰一时失神,出了门,才轻轻的挣了两下,道:“会被人看到。”
  杨锐也察觉了情况,脑中想的却是:不如在房间里多呆一会。可惜房子还没装修,有点渗……好期待房子装修好……一定要多催史贵……
  ……
  
291。第291章 前程
  
  杨锐和景语兰骑着自行车,走到哪里看到哪里,煞是潇洒。
  只要不是上下班的时间,路上的自行车就不会拥堵,在宽敞的街面上骑行,也可以称得上是心旷神怡。
  景语兰长发飘飘,有时候在前,有时在后,欢声笑语不绝于耳,更是令杨锐身边环绕着一股名叫快乐的气氛。
  即使看到的家具不堪入目,杨锐也少见的没有觉得浪费时间。
  他是个效率至上者,当年贴小广告的时候,都会想方设法贴的多点广点,买东西更是如此。
  不过,因为是跟着景语兰,哪怕是在瞎转,却有美人在侧,这让闲逛似乎也变的有意义了。
  “这个怎么样?”景语兰指着一个书柜。
  “还行吧。”杨锐轻点了一下头,又指指旁边,道:“我看那个更好一点。”
  景语兰看了旁边一眼,又扫了标签,眉毛一弯,说:“太贵了。”
  “先看样子。”
  “后面几个都是一批的,有便宜的。”家具店的售货员少的没有横眉竖眼,大概是两人长的太漂亮了,她也分辨不出两人的年纪,就问:“是准备结婚吧,其实书柜自己打一个就行了,店里的要贵一二十块钱呢。你们年轻人买一套沙发很好的,像是这种布的,洋气又好用……”
  景语兰最终红着脸从家具店里出来了,买了一套餐桌和一个书柜,说好送货的时间和地点。
  “太能说了。”景语兰站在街上,深呼吸了两下,才很不好意思的道。
  “你还没见真正的销售员呢。”杨锐不觉得怎么样,却是看着景语兰的样子有趣,问:“继续逛?”
  景语兰调整好了心情,道:“床都没买呢,刚才的那张你看不上吗?”
  “再找找。”杨锐还挺有逛街的兴致。
  如果和30年后的家具相比,现在的家具无论实用性还是样式,都会显的更加中国化一些,换言之,就是缺乏时尚元素,不够洋气。
  不过,在杨锐看来,中国化的家具没什么不好的。80年代的中国,再次打开国门,开始了新一轮的东西交汇,交汇的程度不深,所以是中国的工匠学习外国的东西。这使得中国的元素保持的较纯正,选择的外国元素也很肤浅,可从另一个方向来看,这种低调实用,简约又初具艺术感的家具,其实是非常有韵味的。
  尤其是一些做工精良的家具,它们往往参考了国外的经典设计,融合国内工匠的手艺,配合现代设备,样式方面,其实很有后世的高级家具的感觉。
  而在材质方面,80年代的家具更是完胜。
  杨锐逛了一圈,几乎就没有发现非纯木材质的家具。或者说,非纯木材质的家具,反而会被单独列放出来,以显示其独特,数量极少。
  虽然在许多物理性能方面,纯木的材质略有逊色,但就家具本身的属性来说,30年后的人们依旧对其有所追求,只是价格昂贵,以至于无从追求罢了。
  至于纯木的粗细致密等方面的要求,相距三十年的差距就更大了,甚至只要比家具店出高一点的价格,在潘家园之类的地方,甚至能够买到老紫檀木的家具,如果不是60平米的房子太小,摆不开那些老式家具,杨锐早就直奔过去了。
  当然,若是出于投资的目的,83年购买紫檀木还是太早了一些,它们的价格攀升是从90年代开始的,到了90年代中后期,当市场上的紫檀木被大肆收藏以后,才开始了飙升的过程,而且,与差不多同时起步的房价,更早起步的邮票以及前后数代的股市疯狂相比,紫檀木的流动性和回报率并不尽如人意,不能说是一种最佳的投资模式。
  杨锐出于实用的角度考虑,还是陪着景语兰逛店。
  在他身后不远处,郝玉默默的跟着两人。
  郝玉不是有意要跟踪他们的,她原本只是心情不好,所以提前下班逛街而已。
  她也没想到,会在街头碰见杨锐和景语兰。
  遇见了,要想发现不了这两个人是很难的。
  杨锐和景语兰的身高都超过了普通人,体型身材更是健美醒目,即使只是背影,也令人一见难忘。
  郝玉不知怎么的,就跟了上去。
  那或许是好奇,或许是无聊,或许是为了主任强行摊派的任务……
  郝玉也因此看着杨锐和景语兰说说笑笑的买家具,最后竟而买了冰箱、洗衣机和电视机。
  郝玉同学毫无疑问的震惊了!
  现在的电影都讲艰苦朴素,万恶的资本主义浪费金钱的片段是要被一刀剪掉的,所以,普通人也就看不到资本家是怎么花钱的了。
  郝玉只记得,自家表姐买家具,足足用了半年时间,他们从婚前开始买家具,一直买到婚后,差不多是凑够钱了就买,发了工资就去逛,倒也开心。
  至于电器,普通人结婚买几盏灯,买一个缝纫机,就算是电器齐全了,条件好点才会尝试买电视机和洗衣机,买电冰箱的更少。
  仅仅是电视券等电器券就很难弄到,有的单位只给结婚的职工,而且要对方单位开出没有发放电器券的证明。
  杨锐买电器用的都是外汇券,买的也是外国电器,比在国外购买贵了三分之一都不止。
  这也是没办法的,景语兰即使能弄来电器券,也不可能弄来三张,而对杨锐来说,电视机没有可以,冰箱和洗衣机没有就遭罪了。
  一台电视机800元的价格,就杨锐来说,也实在谈不上心理承受。他当年也是经历了创业的男人,在花钱如流水的痛苦时光中坚持了很久,现在享受花钱如流水的快乐时光,一点负担都无。
  郝玉就看的有负担了。
  她一方面羡慕景语兰的漂亮大方,一方面又惊诧于杨锐手里的资金充沛这么多钱,要是买了国库券,全所的人都不用均摊了,不光今年用不着均摊了,明年说不定都省下了,这样一来,每个月得多出十几块的现金。
  要不是脸皮太薄下,郝玉现在就想冲上去偶遇了。
  天色很快暗了下来,杨锐在景语兰的小意埋怨下,将她送回了家,自己返回宿舍。
  他回到房间的时候,203寝室的卧谈会刚刚开始。
  “杨锐回来了。”上铺的毛启明从窗口探出头来,上下扫了杨锐一遍,说:“图书馆早关门了吧,手上也没拿东西,你干什么去了?”
  “瞎逛。”杨锐笑着脱了上衣,先整理明天上课的东西,又看了一圈,问道:“邱夏和蔡桂农不在?”
  “邱夏去自习室了,估计要一两点才回来,老蔡去选去了实验室,你不知道?”毛启明擅长钻营,在每个系都认识人,消息也最是灵通。
  杨锐摇头,说:“邱夏爱去自习我知道,老蔡去了实验室。”
  “他们动力系的什么实验室,具体不清楚,就前两天的事了,你们说说,老蔡这命,真好,大一就进实验室了。”毛启明啧啧赞叹,他是真的羡慕,因为现在的大学生分配由学校一手掌握,而学校的分配原则就是按照成绩和户口所在地,简单的说,好学生先分到好的单位,也尽量按照学生志愿来做决定。
  当然,毕业分配的学生志愿是比较模糊的,好坏单位也较为模糊,所以有比较大的挪移空间,但总的思路是不会变的,对于无权无势的家庭,学习就是好分配的唯一路子。
  到实验室工作了,意味着目前的成绩和学习态度受到了某位或多位老师的认可在有些院系,进入实验室也是要经过讨论的,其结果就是分配的时候会占便宜。
  对京城的大学的学生来说,最大的便宜就是留京工作了。
  北大学生,如果留京,即使不去******军委这样的超牛单位,部委和直属机构还是装的下的,但如果不能留京的话,再强也不过是某省的省委,落差还是相当大的。
  有点腼腆的侯兵也翻了一个身,叹道:“老蔡确实命好,哎,他们搞动力的还有实验室,我们学数学的,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数学多好啊,像陈景润那样,一个人就撑起一片天。”毛启明笑着说。
  侯兵笑的苦涩:“我们还学微积分呢,老师说了,到毕业的时候,要把微积分计算练的像四则运算,就算我们出师了,接着还有什么拓扑学、微分几何、数值代数、概率论、复变函数……总之,学前人的东西就够我学到死了,更别说做研究了。”
  “不会吧。”
  “怎么不会,我们系的董昊,入学的时候就自学完微积分了,现在都不用听课了,天天去老师办公室开小灶,等大学毕业,人家说不定把该学的都学完了,我们还学人家当年自学的东西呢……”侯兵声声颓然,确实是受到打击了。
  董志成此时从上面露出大脑袋来,道:“自学了微积分又怎么样,咱们这届的高考状元可是杨锐。”
  “我可没有自学微积分的精神。”杨锐连忙摆手,数学这种东西吃的是天赋饭,一脑袋的资料也是闲的,水平不够的,和高水平的数学家聊天半个小时就得扑街。
  侯兵却是振奋起精神了,道:“杨锐,我得批评你,你太得过且过了,你的成绩这么好,基础这么好,就该积极加入老师的实验室,别再耽搁了,这眼看着一个学期都过半了,再耽搁下去,明年的新生都要入学了。”
  “老候的话实在。杨锐,你还不知道吧,你们系的胥岸青也进了实验室了,他是咱们这届的高考第二吧,也挺厉害的。”毛启明又说了一条消息。
  “我再想想。”杨锐一笑。
  毛启明奇怪道:“想什么?”
  “总得想一个研究方向吧。”杨锐要把校内和校外的研究彻底分开,只有这样,才不会因为校内的实验干扰到校外的实验。如果校内的实验室的仪器都和校外是两个系统,总不能说校内外的实验有关系吧。
  杨锐想着想着,慢慢的睡了过去。
  ……
  
292。第292章 新论文
  
  马哲课上,杨锐奋笔疾书。
  他现在已经有一个研究方向了,也就是为了在几年后参与人体基因图谱这个世纪大项目,而截胡PCR这个诺贝尔级的“简单发现”。而为了截胡PCR,他又要在基因研究方面积累一定的论文和影响力。
  这是一条很清晰的研究方向,但是,为了完整的获得这条研究方向上的利益,杨锐发现,自己不得不重开一个方向,因为他不想每周都按时上马克思哲学原理。
  80年代的大学,管理还是相当严格的,尤其是对大一学生来说,考勤必不可少。杨锐选择的北大算是顶宽松的大学了,从学生会到班干部,还是每天盯着学生,点名不到的次数多了,就会主动来做思想工作,而所谓的次数多了,对杨锐这个高考状元来说,其实也就是每周三四次罢了,按照每天最少两门课程的进度,这连半个星期的额度都不够。
  但是,被做思想工作也是很烦人的事。都是一个学校的同学,人家来热心的帮助“后进”,你也不能冷面相对,一来二去,杨锐就要被迫来参加这些无聊的课程。
  想要不参加这些课程的同时,又不被做思想工作,那就需要特权了。
  事实上,杨锐同宿舍的老蔡就获得了特权,因为他获准参加了实验室工作,虽然是连科研民工都算不上的底层岗位,但这也让他被默许不必每堂课都点名签到。
  简而言之,老蔡获得的不上课豁免额度,至少是杨锐的两倍以上。
  而杨锐要想获得更多的豁免额度,就得成为更重要的实验室角色,至少是一名合格的科研民工。
  而为了将校内和校外的科研方向分开,杨锐就需要一个另一个科研方向了。
  简单而不费神的。
  杨锐想来想去,决定还是从综述入手。
  就像他曾经做综述遇到的问题一样,综述本身是适合大牛来撰写,但大牛又不屑于撰写的东西。初入行的科研狗都觉得综述好写,可真的写起来了,又总是拾人牙慧,显得不够分量。
  当然,最重要的是低级科研狗本身没有分量,人家期刊也不爱登载。
  就80年代的环境来说,反而是老老实实的做实验,然后发表实验结果的论文,更好在国外期刊上刊登。
  普通的中国人写综述,即使不谈国籍歧视,受限于眼界和科研环境的影响,也很难写出好综述来。
  杨锐倒是不同,他满脑子装得都是资料,写综述既简单,又容易得到认可。
  唯一需要考虑的,就是切入点了。
  杨锐最终决定,讨论氧自由基的产生和损伤机理。氧自由基直到30年后,仍然是很多保健药会提及的东西,在应用方面,它和杨锐曾经涉足的辅酶Q10等产品有共同之处,而在原理方面,分子机理什么的,属于逼格较高的研究方向了。
  当然,综述是不需要实验设备的,也能省下许多的时间。
  最终,使杨锐最方便的,是他可以随便找出一篇脑海中存有的文章,对照目前的研究进度,改改就能写好。
  “这样应该能够决定自己在校内的研究方向吧。”杨锐如此考虑,趴在课桌上是越写越快。
  一节马哲课转瞬即过,杨锐的综述也写了有三分之一,这让杨锐自己也不由的感慨连连。
  就他做研究生的时候的水平,那时候要写这样一篇文章,哪怕是同样的抄袭方式,一天时间也就能完成这么多。
  这多少有些熟能生巧,但从另一方面来看,杨锐撰写论文的水平,尤其是专业英语的应用,也是非常熟练了。
  对于高水平论文来说,论文语言也是非常重要的,如
  《science》之类的论文,它不仅要求论文的观点新颖,还要求语言有趣味,用中文的要求来说,就是能够做到引人入胜。所以,如果看《science》的论文作者的自述,往往能够发现,有的作者的主要工作就是执笔。
  换言之,你论文的语言水平高,你甚至有可能混一个science的第一作者的名头。
  普通的中国研究者,在论文写作方面显然是有所欠缺的,而改善的办法也就是杨锐这样,多学英语多写论文,自然就所有提高。
  杨锐收拾好东西,随着人群出教室的时候,对此也是颇为得意。
  “杨锐,你写什么呢?看你忙活一个早上了。”文娱委员白玲从后面赶上来,和杨锐并排而行。
  “我写了点东西。”杨锐对白玲的热情有点不适应。
  白玲却是好奇的问:“你写了什么?等等,我猜一下,是诗歌?”
  杨锐险些笑出声来,摇头说:“不是。”
  白玲瞥了他一眼,笑了,低声道:“你是不是看不起写诗歌的?”
  “当然不是。”杨锐矢口否认。
  “谅你也不敢。”白玲哼了一声,道:“你知道校内的诗歌社有多少人吗?你要敢看不起诗歌……”
  “分分钟教我做人是吗?”杨锐打断了白玲的话,轻笑了两声。
  白玲眼神一亮,道:“行啊,说话挺有腔调的。”
  “谢谢。”
  “不说这个了,你上课的时候写什么呢?”
  杨锐杯弓蛇影的道:“您不会也要批评教育我吧。”
  “哪能呢,咱们系的民主生活会上,我还替你说话呢。”
  “哦?”
  “你的运动服换了呢子大衣,人家都说你的呢子大衣贵,是我替你说了话,此事才没有再继续纠缠你。”白玲洋洋得意的说过,左手顺势摸在杨锐的袖子上,赞道:“不错啊,料子真软和,是什么做得?”
  “就是呢子。”羊毛丝绸和羊绒混纺的大衣材料,杨锐就是解释也解释不清楚,国内的普通人现在就没有羊绒的概念。
  白玲却是扁扁嘴,道:“这么敷衍,枉我帮你这么大得忙。”
  “你做好事不能直接说出来的,你要是写在日记本上什么之类的地方,然后不小心的让我发现了,这多好。”杨锐也不知道白玲说得是真是假,回答的亦很随意。
  白玲愣了片刻,突然一捂嘴,低声笑道:“我知道你说的是什么了?”
  “我不知道你想的是什么,但我说的和你想的肯定不一样。”
  “没胆鬼。”白玲嗤的一声,不再追问杨锐写得东西了。
  不过,这也给他提了一个醒,接下来的课程,杨锐要写东西就坐在后面写,尽量避开同学的视线。
  现在的孩子都是努力学习型的,前排的座位是座无虚席,而后排的座位大部分都空着,随便杨锐选择。
  时至学期中旬,各科大而化之的讲解都已完成,开始进入细致的讲课进程,大部分人都听的很仔细,课程的难度也大多数集中于此。
  不过,杨锐却是反其道而行的,他比较喜欢大而化之的部分,因为教授们随口而述的观点,往往是他本人思维的精华所在,至于具体而微的课程,能够有所生发的教授就不多了,很多人都是照本宣科的讲解,对杨锐的意义不大。
  杨锐用了三天的时间,完成了自己在北大的第一篇论文,取名《氧自由基的活性机理》。
  而附在信封中的投稿信里,杨锐也第一次将自己的单位,写作“北京大学生物系”。
  这也意味着,当杨锐发表了这封论文以后,国内的论文检索机构,会将杨锐的名字,罗列在北京大学生物系的列表下。
  如果是教授讲师等教职人员,就可以据此作为奖金发放、经费报销、职称评定的依据。学生也会有奖学金等等或现实或荣誉的奖励。
  而究竟是何种奖励,就要看论文的水平了。
  ……
  
293。第293章 同级生
  
  “候兵,有你的信,老家来的。”毛启明扯着嗓子在院子里吼了一声,候兵就从宿舍里探出了脑袋。
  “给我拿上来呗。”候兵个高声小,只能勉强让人听到。
  毛启明呵呵一笑,道:“那就等着吧,还有新的信来呢。”
  “算了,我下来拿。”候兵扭头下楼了。
  宿舍区的院子里,有一张案子堆满了新。
  凡是寄到宿舍给学生的信件,就会被放在此处,任由学生们去拿。
  对很多人来说,这是个有趣的过程,仿若淘宝。
  有你的信了,固然很高兴,没有了也没关系,你可以看看别人能收到什么信,即如剁手党淘宝一样,不一定要下单,也能开心起来。
  当然,不愿意每天去看信的,也能得到实惠,因为每天都有无数的淘宝者在案子跟前巡游,于是一旦有了相识之人的信,不等你走进宿舍,就会被人喊出来。
  私信被关注的不太多,除非信封上有娟秀的女生字迹,最容易被大家记住的是公家的信,比如“中国文化部”的长信封,“中国科学院”的宽信封,还有《北京日报》等杂志的来信也很受关注。
  这是个理想与现实交汇的年代,文学和科学是所有人的梦想之乡,无论达到哪一个,都令人无比羡慕。
  毛启明是203宿舍的耳报神,有了203的信,他就会吼一声,没有了,他就看别人拿什么信,翻那些不同地方的信,让他的感觉很好。
  不一会儿,一筐新信被倒在了案子上。
  等在四周的学生,如出笼的猛虎似的,直扑而上。
  “又是董昊的信。”有人抽出里面最大张的信,看了一眼,便高声报了出来。
  “哪里的信?”毛启明一边翻信一边好奇的问。
  “四川省科协的。这小子,毕业以后肯定不用愁了。”
  “别毕业了,人家现在就能赚补助了,一个月12块钱,给老师算题。”
  “算什么题?”
  “就微积分的那些东西,每天像是做作业一样。”
  “人形计算机。”毛启明突然想起杨锐的评价,顺口说了出来。
  旁边有人笑了出声,然后道:“我见过董昊做题,和我们做加减乘除差不多,那真和机器差不多。”
  “我倒想当机器,没机会了。”候兵站在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