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神级学霸1-第1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生物系办公室的电话打通了,贾从军仍是气愤难平,坚持要生物系出面找到杨锐批评教育并处理之,并着重道:“这样的学生,绝对不能放任,否则,就是姑息养奸!”
  这个话说的很重了,对面的生物系老师不确定情况,也只能暂时应承下来,说:“我这就给系主任说。”
  教导处干事这才露出一点笑容,挂掉电话,对孟亮道:“这是他自找的。”
  “太傲。”孟亮一语评价,又心有不忿的道:“少年不知愁滋味,等他吃了亏,才知道社会是怎么样。”
  贾从军赞同的点点头,又稍微提高一点声量,像是对办公室里的其他老师说:“不能给学生惯着毛病,越惯越没法管,这个杨锐就是以前被宠坏了,哪里都把他当了宝,再这么下去,非得翻天了,得给他提个醒!”
  叮铃铃。
  桌上的电话又响了。
  “教导处。”贾从军拿起了电话。
  “我是高教司综合处的处长程裕,我找你们主任。”电话那头,是威严的男中音。
  “哦,程主任您好,请稍等。”贾从军连忙起来喊主任。
  主任过来,接起电话,还没客套两句,就只剩下了“嗯嗯嗯”,“是是是”的回答。
  一会儿,主任放下电话,拿起公文包就跑了出去。
  临下班,主任回来,将一份文件往桌上一丢,说:“总结被高教司打回来了,所有人都留下,重新做,明天早上8点以前,我要重新拿回去。”
  这下子,满办公室的人都没空做其他事了。
  第二天,主任留下满屋子被榨干了的男人,兴冲冲的前往教育部。
  中午,没等其他人睡清楚呢,主任再次返回,红着眼睛喊:“重做。”
  房间里,顿时满是哀嚎呻吟。
  主任下了命令,压着众人开始重做文书工作,自己拿起电话,打问了起来。
  傍晚。
  正准备下班的孟亮接到相熟的小贾的电话,稍微收拾了一下,就来到了教导处,问:“杨锐的通报批评下了吗?”
  就他想,叫自己来,也只能是这么一件事了。
  孟亮虽然是帮李鑫的忙,但在这个过程中,自己也挺不爽杨锐的。
  反正,就是一名学生罢了,再怎么帅气有能力,还不是想怎么揉捏就怎么揉捏。
  熟悉的教导处干事贾从军看到孟亮来了,并不像以前那样,热情的堆起笑容,而是伸出一根手指示意了一下,再揉揉熬夜熬的通红的眼睛,拿起电话就拨号。
  “你先忙。”孟亮理解的点点头,又向其他人打了个招呼。
  一个办公室四个人,其他三人都把头给扭过去了。
  孟亮皱了皱眉,没当回事的找地方坐下了。
  “喂,是生物系吗?我是小贾啊,我中午刚刚打了电话……是,是,还是是说杨锐的事,这件事我们具体了解了一下,杨锐同学确实没有犯错,是我们误会了,理解错误,因为主观上认为老师和学生产生冲突,一定是学生错了……”
  “对,对,其实是这名老师有打击报复的嫌疑……没错,没错,我们太莽撞了,还没有搞清楚事情的真相,就匆匆忙忙的打了电话,实在对不起。抱歉抱歉,另外,我得特别说一下,杨锐是位好同学,即使遭受了不白之冤,他也能冷静客观的处理问题……哪里哪里,没有给我们添麻烦,一点都没有,相反,他非常成熟的处理了这件事,这个杨锐是个宝啊,真羡慕你们生物系的生源,等毕业了,你们系要是不留人,就送给我们算了……哈哈,谢谢谢谢……”
  贾从军堆着笑,放下了电话,转过头来面对孟亮,已是冷若冰霜。
  “听明白了吗?”小贾问。
  “这……什么意思?”孟亮半清醒半糊涂。
  “你挟私报复生物系大一学生杨锐的事实已经调查清楚了。你和中丝总公司的职员李鑫两人是朋友关系,为了帮他出气,你安排了繁重的计划外劳动给杨锐,在遭到合理拒绝以后,你还试图通过蒙蔽教务处的方式对杨锐进行处分,此事的性质很严重,你最好认真对待。你先表个态吧。”贾从军板着脸,看不出表情来。
  孟亮的瞳孔放大又缩小,贾从军说的东西,才不是他调查的,而是孟亮告诉他的。
  “不说话也没用,这件事,我们主任非常重视,严命我一定要拿出一个方案来。我建议你自己交代问题,主动取得当事人的谅解……现在是严打期间,学校也会严肃对待职务犯罪……”
  “犯罪?这怎么就是犯罪了?”
  “你不想事情闹大,就要严肃对待此事,行了,我能说的就是这些了,主任还在里面等你呢,你好好想想,跟我进来。”
  孟亮呆呆的站起来,脑液都凝固了似的。
  啥情况啊!
  ……
  
320。第320章 猜
  
  大学的教导处对孟亮并无直接的管理权,但主任的一腔怒火也是威力巨大。
  “对学生打击报复,利用职权安排学生做没有必要的繁重劳动,这是什么性质的行为?你好好想一想,我会建议学校对你进行通报批评,取消接下来几年的评先评优的。”
  主任的话历历在目,孟亮用固体脑液装着主任的话,离开行政楼,重新热身融化了脑液,才明白自己失去了什么,心里是又恨又怕。
  和学生一样,老师得到通报批评也是很麻烦的。
  首先是丢人,一名老师会多年在一所学校工作,工作上的业绩不一定会被大家看到,生活中的尴尬是一定要被人指指点点的。落一个打击报复,利用职权的通报批评,不知要被老师学生们指指点点多久。
  精神损伤之外,是现实的损失,被通报批评的干部数年内的评职称与升职将冻结。对于官员来说,不能晋升简直要命,对于普通教师来说,不能评职称也让上班变的索然无味了。
  与学校的助教、讲师、副教授和教授四级对应,图书馆也有助理馆员、馆员、副研究员和研究员四级,虽然没有“教授”的名头显赫,但图书馆员们也是有追求的。如果是本科毕业的老师,两年助理馆员,五年馆员,十三年副研究员,十八年研究员,三十年底定江山……
  如果中间有一个步骤被打乱了,后面的步骤自然也要受到影响。
  孟亮原本只是不爽杨锐的态度,想要治治他而已,这样的事情,一年总会发生许多次,这一次竟然得到如此的结果,孟亮有种异样的愤怒,就像是过年的时候,顺手逗弄要被杀掉的公鸡的时候,竟被啄了眼睛,以至于要在医院过年……
  “这事不能就这么算了吧。”孟亮找到了李鑫,要他出面。
  孟亮和李鑫是中学同学,不过,真正让孟亮愿意给李鑫帮忙的原因,是李鑫有一个做司长的老爹,现在出了问题,自然要找李鑫出面。
  李鑫中学毕业以后就是知青到大学再研究生的路线,如今也是刚刚工作,不解的问:“北大是副省级的学校吧?那你们教导处的处长至少也是个副处级,就这么怕高教司?人家说什么就做什么”
  “处级。”
  “啥?”
  “教导处处长是处级。”
  李鑫气的:“处级有啥用?我说,咱们说的是一个事吗?”
  “我知道你意思。”孟亮叹口气道:“我给你打歌比方,你去过街上的歌舞厅吧?我们高校就是歌舞厅,教务处的处长就是经理,高教司呢,就是在歌舞厅里混的流氓团伙,你说,我们北大就算是最大的歌舞厅,又能怎么样?流氓打电话来了,经理能不听他的?”
  李鑫哑然。
  “我给你说,流氓找人麻烦的时候,肯定不止找一个人,现在是我,接下来就是你了,你得找你爸出面。”孟亮用警告的语气又说。
  李鑫想了一会,问:“我说什么?”
  “就说高教司的事啊,这都通报批评了,他总有认识的人吧……”
  “我爸是民政部的,找谁说这个事?给谁说?”李鑫反问:“你一个北大图书馆的人,让北大的教务处给处分了,你让民政部的司长出来给你说情?怎么说?给谁说?”
  孟亮被蒙住了,懦懦道:“那不能我就白捞一个通报批评吧。”
  “要不然呢?”李鑫才不管他。
  “我这是帮你。”孟亮不服气的说了一句,又把刚才的话头接上来,道:“再说,杨锐找了高教司的人整我,不可能就整我算了,他又不认识我,最后还得找上你。”
  “我又不在你们学校,他还能找到中丝来?”李鑫说着还真有点心虚,景存诚就是中丝的副总,要整他是很容易的,到时候说不得还真得请出自己老爹来。
  孟亮不知道杨锐还有这样的背景,尽其所能的猜测道:“你不要考我们学校吗?杨锐连教务处的人都能影响到,你就不怕他给你使坏?”
  李鑫这才想到学校的问题,皱眉道:“高教司能影响教授?”
  “谁知道呢?厉教授答应你没有?”
  “还没有。”
  “那你得问问了,说不好会怎么样。有时候就是答应了,也会反悔的不是?”孟亮自己生发着,越说越兴奋,道:“这种最讨厌了,你考完了,他反悔了,到时候你能怎么样?他说不定许诺你明年再考,你想做他的博士生,就不敢多说什么……”
  “我知道了,我问问看。”李鑫被说的有点不安稳了。
  孟亮追着道:“最好找你爸说说。”
  “知道了。”
  “顺便说说我的事。”
  “知道了!”
  李鑫回家以后,左想右想,确实无法安心下来,于是收拾了一下,从老爹的柜子里提了两瓶酒两条烟,准备去攻占山头。
  厉教授在北大也是极有名的,作为首批招收博士生的教授,自然也是极厉害的,李鑫的手榴弹与盒子炮也只能作为助攻。
  于是,李鑫得到了意料之外的结果。
  “今年参加考试的同学很多,最后的结果很难预料……”厉教授给李鑫说的话,已经完全变了。
  李鑫挣扎了一会,怏怏的回到家里。
  这一次,他找了老爹,将情况说了,道:“杨锐肯定是找了高教司的人,给厉教授放了话,说什么结果难料,我看是一点机会都没有了。”
  “让高教司的人影响厉教授?有必要吗?”李老爹想不透这点,道:“厉教授能和******说得上话,他认识高教司的司长?就为了这事?”
  “爸,这不是小事吧。”
  “怎么不是小事?厉教授的博士生不能考了,那就考别的教授的,为了这种事找高教司的司长?呵呵,司长有那么廉价吗?”同为司长的李老爹讽刺的笑了两声。
  李鑫摇头道:“我想考厉教授的博士生,不是你说考厉教授的博士生比较好吗?”
  “当初让你考厉教授的博士生,是看重厉教授在轻工业方面的权威,他有资格参与轻工业政策的制定,但这也不是绝对的,上海交大的王教授不是也很好?他的意见也是有机会直达天听的……”
  “那不就让杨锐得逞了?爸,你就不能出面说一下?”
  “你爸就这么不值钱?”李老爹摆手道:“不值当,这种事情,你得学着自己处理。话说回来,我去找厉教授,也不能保证你就能读博,否则,我直接找他不就行了?你爸值钱也没这么值钱。”
  李鑫被老爹的车轱辘话转的无奈,但也算是领会了精神,开始准备申请其他教授的博士生。
  同一时间,杨锐开始寻找李鑫的论文。
  他想看看,中学闹革命,成年当知青的研究生,究竟能写出多少东西。
  ……
  
321。第321章 造假
  
  在中国,学术不端是个比政治腐败还普遍的问题。将科研经费用于日常开支,已经属于潜规则的一种了,而且不像是政治腐败,管理和监督学术开支的机构极少。
  院士邹承鲁曾经列举了一位学术界人士,说这位先生在30年间发表了1500篇论文,平均每周一篇,其人就是什么事也不干,专门抄论文,也来不及,真令人不可思议。
  外国人也不会更有道德,爱丁堡大学的研究员对英国1986年至2005年间进行的21项学术不端行为调查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有七分之一的研究员知道同事有严重违反学术规范的行为,比如伪造科研成果,大约46%的科学家报告说,自己某些同事在学术研究中的行为“值得质疑”,比如“有选择性地”报告研究数据、迫于研究资助方的压力修改研究结论等。
  日本的美女研究员更是出名,制造假数据和图像的论文险些去评选诺贝尔奖,是个想骗学术经费,又不慎遍过头的例子。
  当然,80年代初的中国学术界管理的就更松了。亩产万斤的卫星故事还没有过去多久呢,为了“科学进步”,为了节省时间和研究经费,研究员迫于政治人物的压力伪造科学结果也是常见的情景。
  不过,皇帝的新衣没有拆穿的时候是新衣,拆穿了就是丑闻了,亩产万斤和学术不端皆是如此。
  杨锐也不确定李鑫是否会真的学术作弊,但是,轻工业相关的论文也是很难的,会有很多的计算,很多的物理和化学,比写寒假作业的任务量要多的多,而且毫不客气的说,不是每个研究员的计算水平都过关的。
  李鑫今年三十多,也就是50年代出生,小学和中学基本是在革命中度过,这种情况下,他能完成研究生教育,显然要付出常人数倍的努力,或者,常人数十倍的资源。
  杨锐也不找人帮忙,自己在华东纺织工学院的条目下,找李鑫的论文。
  北大的图书馆整理的很好,这花费了杨锐一些功夫,但他还是找到了三篇论文分别发表在三个中文期刊中。
  研究生三年,发表三篇论文,这是挺不错的成绩了,怪不得李鑫想继续做学术。
  杨锐倒是点了一下头。后世的研究生大多是从二年级开始做研究的,只有比较厉害的,又遇到厉害的导师,才能从一年级开始,所以,后世的研究生,三年也就发表一两篇论文,以得到一篇SCI论文为目标。
  80年代的研究生其实更晚一些,他们往往需要在研一的时候补课,研二的时候上课,好在不用找工作,总有一年半左右的研究时间,三篇论文算是相当不错的成绩了。
  杨锐将三本期刊借出来,先大致的翻了起来。
  80年代的国内期刊评价体系是很混乱的,只是期刊数量还少,总体显的高端。
  李鑫的论文位置都不错,三篇都是非晶态金属的实验论文。非晶态金属其实就是金属玻璃,在80年代属于热点研究,读博继续研究,确实是个很不错的方向。
  然而,当杨锐具体读起了论文的时候,却发现了其间的问题。
  三篇论文中的两篇,用的数据都是同一次实验。
  这其实很容易理解,有些实验费时费力费钱,成功率也小,好不容易做出来了,肯定想要充分利用。
  不过,利用的方式也很多,深入研究并引用前文是最正当的程序,可另一方面,一旦引用了前文,本篇论文的独创性就大打折扣了,遇到严苛或不认真的审稿人,被驳回的几率很高。
  比如PCR的发明人穆里斯,他的首篇PCR论文发表于《自然》,之后的深入研究重做了新的实验,却因为没有说明与《自然》发表的论文的不同,而被《科学》拒绝,最后只能去了《酶学方法》。
  为了减少被拒的几率,很多论文作者就不会引用同实验的前文。
  这是一个灰色地带,不受待见,但确实存在。
  审稿人也不是每篇论文都看过,每篇论文都记得,即使发现了被拒,其实也没有多少麻烦,审稿人又不是学术警察,即使多嘴说上两句,也不会怎么样。
  只有少数国家,才会有严格的学术管理,可即使如此,学术这么高端的东西,学者都那么忙,想要真正的严格管理,也是很难做到的。
  而且,许多学者也不畏惧惩戒,大不了辞职去私营公司工作好了。便是80年代中国这样的环境,一名水平普通的研究员,或许会在北京混的不好,但只要愿意离开北京,全国尽是可去之处,仍然会有很多的地方企业来招揽的,所以,比起学术不端那软弱无力的惩戒,把握眼前,将职称和名气快速提高变的更划算了。
  李鑫显然也走了一条小捷径。
  他没有引用自己前面的论文,从而令自己的第二篇论文变成了一篇全新的论文。
  杨锐仔细的读了它们,很快明白了为什么。
  李鑫的两篇文章,根本是雷同作。
  这可比两篇文章用一个实验过分的多。
  确定了此点,杨锐才掏出纸笔,默默的计算起来。
  一会儿,李鑫的两篇论文的秘密就呈现了出来,无非是数字游戏罢了。
  第一篇论文讨论成功率,第二篇论文讨论失败率,第一篇论文做函数曲线,第二篇论文用表格代替。
  不仔细看的话,还会以为他是过度使用,仔细一看,其实就是把一篇论文重写了一遍。
  这当然比重做一次实验简单的多,说不定还能省下实验经费来吃几顿好的。
  “要是举报的话,至少是一个内部丑闻了。”杨锐想了想,将三篇期刊收起来,准备借出去再看,这自然是他在图书馆的又一特权。
  前面仔细看过的两本期刊收起来了,杨锐拿起第三本期刊的时候,却是突然想到:这货成功了一次,怎么又写了一篇完全不同的论文?如果论文是真的,怎么不再重复利用一次?
  所谓狗改不了****,李鑫现在用的手段,还是比较新鲜的技能,好不容易学会了,只用一次也太可惜了。
  杨锐于是坐了下来,重新翻开第三篇论文,细细“品鉴”。
  作为一名中国研究生,必须要有鉴别真假论文的能力,尤其是中文期刊发表的论文数据和结果,能不用就别用,否则就是把自己的论文建筑在沙子上。而若是自己准备论文造价,那更是如此,你不能把沙子建筑在沙子上,那样塌的太快了。
  与后世的造价手段相比,李鑫的手段就传统和经典的多了。
  杨锐很快从他实验数据里,发现了一条漂亮的实验线。
  太漂亮了,以至于与论文完美结合。
  “看来得找个人把这个论文重做一遍。”杨锐脑筋一转,就想到了魏振学。
  ……
  
322。第322章 重做试验
  
  “你要我做金属玻璃的实验?”魏振学只听杨锐说了一半,就叫了起来:“我是做化学的没错,可咱不做这个啊,你也是搞研究的人,不能看见化学的项目就让我做吧,我不做。”
  “不是让你做出来,是让你重复试验,检查它的数据,你不觉得数据太漂亮了?画出来的曲线几乎和经典曲线一样了,数据处理都快省下了。”同样的实验,数据好看的解释起来就简单,说服力更强,数据不好看的就需要用数字和计算来解释了,难度更高,说服力更弱,这就好像车辆走匀速直线运动好计算解释,车辆要是走堵车运动,计算解释肯定比堵车本身要烦的多。
  研究员追求漂亮而经典的曲线,这是最好的实验数据,然而,现实的实验大多数都是不好看的数据组成的,经典曲线可遇而不可求,尤其是国内目前的实验条件,你不能指望筛眼比黄豆还大的筛子下面只有芝麻。
  魏振学被杨锐转移了视线,低头重看论文,一会儿说:“是挺漂亮的……但我也不是研究这个的!我想做化合物合成,不想做金属玻璃。
  “搞研究做实验的,哪个不是边学边做的?你先把金属玻璃的实验做出来,以后我资助你搞化合物合成。”
  魏振学被说的有些心动了,问:“那我就照他论文的模样重复一遍。”
  “只重复一遍不行,你必须做出结果来,或者证明这个结果做不出来。”杨锐停了一下,道:“对外的话,你就以这篇论文为比较,做一个延伸论文,如果结果证明李鑫的论文确实可行,你就当什么事都没发生,投稿发表好了,算是给李鑫增加一个引用。如果结果证明李鑫的论文不可行,你就以自己的论文受到了影响,向杂志社和李鑫的单位投诉。”
  杨锐现在只是怀疑,他也不能肯定李鑫的论文就一定造假。人家万一是真的走****运,做出了漂亮曲线呢?
  魏振学又看了作者的名字和单位地址,说:“重做论文也不好做呢,我以前搞煤化工的,和轻工不一样。”
  “我知道,可你不能继续做重工吧,总要转一个方向。”
  “我想做化合物合成。”
  “化合物合成这个方向当然好,我不反对,现在是想找你先做这个实验,是你帮我忙啊。”
  “我想做化合物合成。”
  “化合物合成的设备还没到不是?你闲着也是闲着,做这个实验,不耽搁功夫。”
  “我想做化合物合成。”
  杨锐的脸都绿了:“咱们不说化合物合成行不?”
  “这个实验用的仪器,咱们实验室没有,全部买下来,少说得二十多万。”
  杨锐松了一口气,说:“我想办法给你借。”
  大部分的实验仪器是专业的,不做该领域的实验,以后都可能用不上,而且,仪器也不是电器,掏钱就能买到,订货的时间往往长的令人发指。
  魏振学想了一下,点点头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