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神级学霸1-第1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要有话题的,如果让大家都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谈工作谈感触,那就变成工作汇报了,大过年的谈工作,对官员来说即使正常,也不能说是舒服。
当然,如果实在没什么聊的了,或者书记同志主动开口,那聊工作也是可以的,但作为团拜会的组织者,王硕是需要找一个主题的。
在前一届********的任上,因为书记崇尚孝道,于是一群人送礼聊天都是围绕着书记的老妈来进行的,基本顺序是大家向书记拜年并请老太太,老太太出现,大家再向老太太拜年并说吉祥话顺便夸奖老太太的儿子优秀而伟大,老太太乐的合不拢嘴,向众人遍洒红包,众人笑纳,再拜再谢,退而归家,皆大欢喜。
可惜,新任的********王靖同志是烈士遗孤,尽管有一些远亲尚在,但谈孝道绝对是取死之道。
想来想去,王硕决定从书记家的两个孩子入手。
书记家的大儿子今年高一,据说成绩不错,在市一中读书,书记的女儿则在市一中的初中,今年该考高中了。而就目前的高考难度来说,********的儿女也不敢说就一定能读大学。
这让大家对高考的关注度大大提高了。
“主题就是儿女了。”王硕定下这个目标,立刻开始找寻激励和偶像。
偶像第一时间就能想到,去年的全国状元杨锐在南湖市是人人皆知的,这样的目标太高大,普通人估计也不会去攀比。
至于激励的对象,自然就是水平相似而略逊的别人家孩子了。
王硕联络了几个人,先将有年龄相仿的孩子的人家决定下来,才列出名单,互相讨论团拜会的名单。
这张名单其实更像是推荐制的,而王硕就像是主持人。
初五。
杨锐跟着老爹,来到市委大院对面的机关小学。
小学早就放假了,校长专程而来,给各个行局的头头脑脑们打开门,又烧起炉子泡上茶,让大家在这里等。
杨峰嘴上说不喜欢这种场合,且卡着时间过来,但到了地方,却露出了八面玲珑的一面,不管认识不认识的,一会儿就与之打成一片。他能在西寨子乡的乡党委书记位子上一坐不起,自然是有缺陷的地方,又有厉害之处。
杨锐换了身没那么显眼的夹克配毛衣,想着不要那么突出。
到了地方一看,除了他以外,其他的同龄人要么是西装,要么是中山装式的学生服。
杨锐当时就震惊了,拉住老爹问道:“咱们现在不是84年来着?怎么一个个都西装革履的。”
好不容易有一个教育儿子的机会,杨峰倍感珍惜,站定在当场,道:“你在北京没看到人穿西装吗?现在市里的裁缝店都会做西装了,改革开放就要有新气象,省里领导前段时间都换上西装了,咱们南湖市也不能落后,明白了没?”
杨锐显然不明白,道:“你们都是穿中山装什么的,怎么偏偏学生都穿了西装。”
“年轻人是祖国的未来,你们代表年轻一代,穿西装,我们代表老一代人,保守一点也没关系。”杨峰说的摇头晃脑,满面笑容。
杨锐嘴角咧了一下,问:“那为啥我穿夹克出来,你不告诉我?”
“咱们是西寨子乡的,又不是市里的,你穿什么西装,行了,你们年轻人多聊天,别拽着我了。”杨峰一甩手,丢下了默然无语的杨锐。
杨锐转过头来,果然发现其他同学都用看乡下孩子的眼神看着自己。
“还好有准备。”杨锐想了一会,从口袋里掏出一块手表,戴了起来。
手表是上海牌的,现在还算是流行,好一点的价格也要上百元,比起一身中国式的定制西装还是有多无少。
大院里的孩子从小耳濡目染,免不了的势力,看到杨锐的手表,脸色才稍微好了些。
一会儿,就有男生主动过来和杨锐说话。
互相通了姓名,发现眼前这位就是杨锐,男生的眼神大变,连忙叫过朋友来认人。
杨锐心情顿时好了不少,虽然只是在几个中学生面前炫了一下,但真人炫耀的感觉还是不错的。
想想以前做补习班的老师,荣誉都是学生的,辛苦都是自己的……
“杨锐?”一声惊喜的叫声,打破了杨锐的感怀。
“吴倩!”来到杨锐面前的,正是西堡镇邮政所的“吴家妹子”,她和杨锐一个院子里长大的,只是工作早了不少。
杨锐领稿费寄期刊的那段时间,没少和吴倩打交道,此时见了,亦是惊喜非常,左右看看,问:“你怎么来了?”
“真不会说话,你应该说,见到你真高兴。”吴倩接着拽了一句英语:“nicetomissyou。”
“你学英语了?”
“不学没办法,你们都考学出去了,我也不想一辈子都在邮政所里,正好有培训的机会,就去了,这次也是被所长派来帮忙的。”吴倩说着笑了起来,问:“我的英语说的好不好?你听懂了没?大学里是学英语的吧,对了,你以前就会英语。”
吴倩一口气说了一堆话,旋即不好意思的双手掩嘴。
这个动作,首先是毫不犹豫的凸显了她的****。
杨锐看了一眼,赶紧目不斜视,一个个的回答道:“大学里上英语课,你说的挺不错的。”
“那你说什么意思。”
“很高兴我错过了你。”杨锐说了一句笑话。
“应该是很高兴见到你。”一名戴着眼镜的男生走上前来,向吴倩打了个招呼,接着冷眼看向杨锐。
吴倩笑了:“杨锐是在开玩笑呢。”
“说不上。”眼镜男依旧盯着杨锐。
刚才围在杨锐身边的几个人,也好奇的看着他们。
杨锐挠挠头,对吴倩道:“咱们到边上聊天。”
眼镜男却是抬起手腕,说道:“你那是上海表吧,我看你刚才特意戴上了,没意思,你知道吗?你看我这块,瑞士的瓦斯针,我平时都懒得带。”
杨锐叹口气,好心情顿时没有了,心里满是对低端真人炫耀的愤慨。
“瓦斯针是瑞士名表,是第一支登上珠穆拉玛峰的手表。”说话的男生用手抚摸着手表,好像自己刚刚登上了珠穆拉玛峰似的,又道:“传说炮兵戴着瓦斯针手表,手放在炮管上,炮弹发射的震动,都不能让这个表走差一秒钟。”
“烫吗?”杨锐轻声问。
“啥?”
“炮弹发射的时候,手还放在炮管上,烫不烫?”杨锐做了一个手摸炮管的动作,像是真的在征询似的。
周围几个人都认真的考虑起了这个问题。
……
376。第376章 蜀道
笑声在几秒钟后响起。
“是有点烫啊。”少年人总是喜欢关心军事的,在场的还有人的父辈或祖辈在军队里供职,被杨锐一提醒,就明白过来,故意大着声音道:“要是刚打过一发炮弹,估计要好几秒钟才能烫熟。”
“手烫熟了,瓦斯针还能用,这才厉害。”另一位不甘落后的补刀。
戴着瓦斯针的少年脸色发白,不知所措。
杨锐咳嗽了一声,道:“现在以讹传讹的事太多了。”
“就是,手摸着炮管这么离谱的故事也信。”旁人不知道杨锐是在花式解围,顺手又补一刀。
戴着瓦斯针的少年就此成为众矢之的,杨锐哑然失笑,也不再去说什么。
吴倩站在旁边,好奇的打量着杨锐,一会儿嘴角溢笑,问:“大学生都是你这样的吗?”
“哪里有一样的人,肯定是各有不同。”杨锐说完停了一下,想想又道:“你要是说共性的话,相同的地方大概也不多。”
杨锐心理年龄都是30岁了,接受的又是后世的教育,自然与80年代的大学生少有共性。
吴倩遗憾的点点头,道:“我还以为上了大学以后,就能像你这样。”
“哪样?”
吴倩脸一红,想了会儿,道:“像你这样挥洒自如,还有……能用自己的钱买上海表。”
杨锐愣了一下,笑了,说:“这两个要求,好像不用上大学也能达成。”
“那上大学有什么用?”
“啊……”杨锐按说是有很多可说的,但面对吴倩,却是有点说不出来了。
短暂的冷场后,吴倩嘟嘟嘴,小声道:“就算什么用都没有,我也想上大学。”
“你想重新参加高考?”杨锐换了个位置,让两人有相对单独的空间说话。
“我也不知道,我上班都一年多了,这么久都没看过书了……算了,我也就是随便说一句。”吴倩稍微有点慌乱,片刻后调整过来,笑道:“我是看你们回乡以后这么风光,有点嫉妒,真的要我考,我也没耐心了。”
看起来,吴倩也是被别人家孩子给打击到了,杨锐一笑而过,道:“高考本来就不需要耐心,需要的是冲劲,不过,就现在的情况,没人敢说一年就能通过高考。”
大龄青年重回大学,刻苦复习一年时间,考上大学的故事是越来越少了。
现在已经是84年了,再过几个月就是高考时间,别说这么短的时间难以在竞争中获胜,就是再多一年时间,要和武装到牙齿的学生们较量,也不一定能赢。
不像是刚刚恢复高考的时间,那时候全国都没有几个接受过正规教育的学生,大部分的考生要么是在乡下当知青干活,要么就在城市里工作或待业,除了少数文学青年会写写画画以外,很多人数年不摸笔杆子的都有。
而从84年往前推,学校恢复正常教学工作已经小十年了,从初中开始接受了应试教育的学生们,在高考的战场上,显然不容易被打败。
杨锐自己的基础好,还要复习几个月的时间,其他人自然要复习更久,才有鲤鱼跳龙门的可能。
吴倩知道答案,偷看杨锐一眼,又道:“如果有你帮忙复习,也要一年时间吗?”
她也是临时冲动,问了出来。不过,话一出口,吴倩就有些后悔。
但是,她也分外的期待杨锐的回答,小心脏怦怦的直跳。
杨锐果然有些迟疑,须臾,道“不是也要一年时间,是一年时间也不一定能考上。”
“哦……”
“现在是2月了,今年的高考可以参加一下,但考上的几率不高,明年考入的难度也是比较大的,恩……我可以帮你找些题,策划一下复习的计划,如果你需要的话。剩下的,像是在西堡中学那样,一边学习一边上课,大概是做不到了。”杨锐说的颇为诚恳。吴倩是一个院子长大的玩伴,他能给留在西堡镇的锐学组成员帮助,帮吴倩一把也是举手之劳。
当然,还得要吴倩愿意才行。
大龄青年参加高考,或者说,任何人参加高考都是一种投资行为,即使再精明的经理人,也不能保证百分百的成功率。而就80年代的高考成功率来说,将之称作投机行为,或者赌博行为也没什么问题。
年轻人输得起,左右不过是一次考试,浪费了些时间和精力,大龄青年就不一定输得起了。
吴倩虽然还不到20岁的年纪,但她要参加高考,自然会对工作产生影响,如果成功尚好,失败的话,成本可不低。
吴倩沉吟道:“那就要两年时间?”
“如果足够刻苦,确实有机会,但无法保证。”
“三年呢?”
“机会更大是没错,但凡事无绝对,一些老红军要考六七年才能考上大学,倒霉的六七年都考不上,总而言之,高考终究是一条蜀道。”
“鼠道?”
杨锐笑了一下:“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蜀道。”
“哦,哦!”吴倩脸一红,说:“是李白的诗。”
“难度差不多。“杨锐耸耸肩。
吴倩低了一下头,再次抬头,已是鼓起了勇气,道:“我如果愿意拿三年时间出来复习,你觉得,我能考上吗?”
杨锐沉默了半分钟,才道:“很难说。”
这是一个影响人生的决定,杨锐即使再自信,也不敢替别人做决定。
吴倩也陷入了沉思。
“杨锐,来,我给你介绍几位同龄人。”王硕找了上来,将杨锐领上桌。
“给我写信。”杨锐向吴倩笑笑,跟着王硕走了。
吴倩也没心情帮忙了,找了个外圈的空位子坐下,认真的权衡利弊。
此时,仪式性的拜年活动已经结束,大家人手一晚清茶,一杯烈酒,就算是完成了习俗。
王硕将杨锐带到人群中央,先给他介绍了几个人,然后给大家介绍道:“这就是咱们南湖市的神童杨锐了,83年的全国理科状元,厉害的了不得。我得再说一遍,这是全国状元,什么意思,就是全国这么多考生,他分最高,所有学校所有专业,他想去哪个就去哪个,随便他挑……”
王硕很能说,几句话的功夫,就将气氛炒了起来。
一阵子,带着孩子的家长就开始介绍自己家的孩子,成绩有好有坏,总之配合着能聊天就行了,至于心理阴影什么的,现在不讲究这个。
普通人家过年聊天,都能把孩子比来比去的,所谓下雨天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拜年把孩子拉出来就更正常了。
“书记,小成今年的成绩也挺好啊,听说在一中都排前列的。”王硕等气氛热烈了,笑呵呵的让书记出来炫耀。
书记果然中招,爽爽的翘起屁股让他拍马,口中道:“是进了一中的重点班,分数也涨了一些,就是不知道高考的时候行不行。小成,出来给大家打个招呼。”
说话间,戴着眼镜和瓦斯针手表的小成,羞涩的从后面站了出来。
……
377。第377章 舍小家为大家
“叔叔阿姨好……”小成一副很乖的样子,向大家打招呼。
“哎呀,这就是小成啊,真有礼貌,彬彬有礼的。”一位办公室女士率先出击,为此项花式表扬活动定下了基调。
其他拜年者配合的跟随,笑道:“上了一中就是不一样,又懂事,还撑得住场面。”
“公开讲话呀,演讲呀,这些东西是天生的,擅长的就擅长,不擅长的就不擅长。小成有这个基因,以后的前途不可限量。”
书记的儿子自然是千般好,万般优,周围的“叔叔阿姨”们恨不得夸他一句话就能治好多年未愈的老胃病。
小成同学矜持而不失热情的笑着,三五不时的回上两个单词,又能引来一阵向上翻腾两周半的表扬。
吴倩还是年轻人,以前都没参加过这样的场合,越听越是腻味,心想:一中和懂事有什么关系啊!谁说话的时候不是公开讲话啊,还天生的,天生的也没书记生的有用。
她说着又看杨锐,却见杨锐眯眯着眼,像是听的挺认真的样子。
吴倩脑筋一转,突然想到,杨锐也是书记的儿子。
再扭头看杨锐的老爹,却见杨峰已是不耐烦的背身嗑瓜子状态了。
吴倩不由一笑:看来杨锐的耐力不是天生的。
赞扬书记儿子兼做赞扬书记的活动持续了一刻钟左右,这是今天的重头戏,自然要显的热烈而持久。
至于别人家的孩子,在这种时候,通常是作为陪衬的,而且要以己之短攻敌之长。
比如王硕就将自己的儿子拿出来做比较:“你看看人家小成,年纪轻轻就这么懂礼貌,你看看你,见人都不知道问好。”
王硕的儿子显然不是第一次经历这种场合,懂事的点点头,像是默认此事一样。
小成同学呵呵一笑,说:“我是见的多了,那个叫耳濡目染。”
“这是书记教子有方啊。”王硕迅速将功劳堆在正主身上。
“我觉得这里最厉害的是杨叔叔,杨锐都考上北大了。”小成出人意料的来了一句。
众人的目光一下子聚集在杨峰和杨锐身上。
杨锐早有预料的笑了笑,他们本来是做配菜的,现在被主料嫉恨上了,就算不想喧宾夺主,也要被推出来喧宾夺主了。
杨锐咳嗽一声,微笑道:“我保证,我考上北大,和我爸的关系不大,最厉害的是我。”
现在人还不习惯这种自大式的调侃,登时有些冷场。
只有小成得意的笑。
杨锐也笑,继续道:“在场的叔叔阿姨,还有哥哥姐姐,其实我一解释你们就明白了,我爸是西寨子乡的乡党委书记,芝麻粒的小官,要说他本来是有很多时间辅导我功课的,实际上不行,太忙了。我爸常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乡党委书记虽然是个小官,全乡七万六千五百四十三口人,却需要他服务。当然,很多人可能一辈子也不用到乡里来办事,但只要来办事了,那对这些人来说,都是大事,即使全乡每天只有万分之一的人要来办事,那也是七个人,七个家庭的大事,他不能为了我们一家人方便,就让七家人不方便……”
杨锐说到这里,稍微缓了一下,注意大家的表情,又道:“我从小学起,爸爸就很忙,春耕要忙着检查种子,走遍全乡,看小麦的种植情况,生怕有农户因为各种原因,耽搁了播种。到了夏天,乡里又要忙着调配水源,解决村民间灌溉和吃水的矛盾冲突,好容易风调雨顺了,又要想办法买化肥,买农药,不能让一年的收成,因为肥力不够,或者虫灾给损失了。秋天收割,别人家开开心心的,乡里还有收购公粮的任务,最后到了冬天,更要抓紧时间,组织人手整修堤塘,维护水库。要说最闲的就是春节了,但这段时间,大家其实也闲不下来,对不对。”
众人发出善意的笑声。
杨锐摊开手,道:“所以说,我从小到大,都是靠自己的,我爸呀,是一点忙都帮不上。”
笑声渐起又渐止。
即使是不善表达情绪的杨峰,都忍不住摸摸儿子的头。尽管有艺术加工的成分,但不可否认,杨峰确实没有管理过杨锐的学业。
杨锐适时的露出无比乖巧的表情,仿佛真的毫不在意似的,配合帅气无敌的外表,令人心生怜悯。
在场诸人,全都是一副感同身受的模样。
80年代人,就吃这一套。
表彰干部,宣扬集体的时候,各行各业,各级机关描述的故事的核心思想都是一样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舍小家,为大家!
这套灌输体系,足足持续了几十年,说的多了,大家也就都当真了。
来参加团拜会的都是各级领导,领导骨干。众人扪心自问:我确实是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了,虽然我是多吃了点,多喝了点,但那是社会风气使然,不是我能改变的,主观上,我是想做一番大事,想为人民做点实事的。
再仔细想,众人更是感怀:今天可是大年初五,各行各业都放假了,休息了,我们呢,我们前两天忙着给相熟的领导拜年,从今天开始又要参加团拜会,之后还免不了要接待来拜年的下属。别人都在家里享受天伦之乐了,我们呢?
即使明知道杨锐的故事的目的,大家还是深深的被感染了。
这就好像日本社会永远都在讲“干巴爹干巴爹,再干巴爹”,即使没有结果,只要过程比别人“干巴爹”,只要在工作中能累出胃下垂,胃出血,此人就是值得褒奖的,值得称颂的。
而杨锐口中的父亲,正是80年代的中国社会最推崇的标杆形象。
难得的是故事结构完备,细节引人入胜。
********在感怀之余,忍不住都要拍案叫绝。
“杨峰同志辛苦了。”********紧紧的握住杨峰的手:“你为人民做的贡献,人民不会忘记,组织也不会忘记……小范,来给我和杨峰同志照张相。”
********主动要求合影,看的一圈中层干部热血沸腾!
这是妥妥的要嘉奖的节奏呀。
怎么不是我?怎么不是我!
内心的呐喊,让现场的热度再次提升。
啪。
啪啪。
短暂而连续的三声快门声,配合耀眼的闪光灯,让做了20年土皇帝的杨峰同志挺直了腰杆,更显的清丽脱俗。
唯有小成看的目瞪口呆,心里反复的回想:我刚才说了啥变成这样了!
……
378。第378章 文思豆腐
在合影后的半个小时里,杨峰同志成了半个主角,各个单位的领导们也重新认识了一遍他。
当然,团拜会的重点,终究还是要挪移到书记一家人身上。
杨峰心满意足的坐回到自己的位置上,他是个视荣誉重于生命的男人,被领导重视,被同僚看重,令其老怀大慰。
当然,这个年代的中国人皆是如此,这就好像当代的美国人韩国人崇拜金钱胜于生命一样,而从世俗的角度来说,80年代以前,拥有荣誉的中国人,差不多也就拥有了一切,无论是在工厂、在学校、在政府或者在农村,拥有上级的褒奖,具有高级别的荣誉,做生命事情都会顺利许多。
小成同学则是满怀疑惑的坐回了自己的位置,一个劲的回想杨锐是如何反客为主的。
又喝了一轮茶一轮酒以后,书记夫人招手叫来了杨锐,笑道:“你们来家里拜年,我也没有准备好招呼的东西,这个压岁钱给你拿着,祝你学业有成,生活顺利。”
杨锐愣了一下,直接接了下来,道:“谢谢阿姨。”
没有照例的推辞,这让书记夫人有点不适应,不过,她也就是笑了笑,继续走到另一个孩子面前,再送红包和祝福。
来拜年的人一看,得,这是必须要给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