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神级学霸1-第2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然而,摄影师很快放下了摄影机。
  那一瞬间,纵情朗诵诗歌的学生,内心几乎是崩溃的,那高亢的朗诵声,也渐渐低沉了下来,并且换上了新的诗歌:“我们的心多么固执!它又感到苦闷,不久前我曾恳求你,欺骗我心中的爱情……”
  杨锐转头看赵蕾,笑道:“人家抢镜头抢的这么卖力,你也不给安慰一个。”
  “你如果好好的回答我三个问题,我就给他三分钟的镜头。”赵蕾的眼睛都在闪光,她在美国见过太多追逐镜头的学生了,一点都不觉得抢镜头的够卖力。
  杨锐却是想也不像的摇头,道:“就让他继续苦闷着去吧,说不定还能写几首诗。”
  “苦闷的人才能做出纵情的诗。”许正平顺手补一刀,与杨锐站到了同一阵线以后,却换了话题,问道:“杨锐,你前两天做的等离子表面共振,到哪一步了?”
  赵蕾立即举起爪子,向前弯了两下,像是招财猫的动作似的。
  摄像师扛起摄像机,冲着杨锐开始拍照。
  这种内容再正常不过,杨锐稍微调整了一下表情,道:“实验室部分基本上算是做完了,数据送到计算机系了。”
  许正平“哦”的一声,道:“那要好几天的时间才有结果了?”
  看起来,他也没少被计算机折磨。
  杨锐道:“正好趁这个时间把论文写出来。”
  “这么快?”
  “等离子表面共振本来就比较简单,如果有专用设备才快呢。”等到日后有了专用设备,等离子表面共振也用不着写论文了,它或许只是一篇论文中的一个步骤,就像是水浴锅或者离心机一样简单。
  许正平微微点头,他当然知道有专用设备以后,这样的技术论文就不值钱了,问题在于,这样的技术论文,现在依旧是值钱的。
  至少值3个影响因子吧。
  许正平这么一算,多少有点心动。他一年平均能写两篇论文,再加上实验室里完成的署名论文,一般都在五篇以内。这其中,他自己写的论文往往能拿到十几个影响因子,剩下的三篇加起来或许有五六个,换言之,许正平正常情况下,一年能得20个影响因子。
  当然,许正平每隔三五年,偶尔也会写出厉害的论文,或者说,是受学术市场欢迎的论文,从而一口气得到几十个影响因子,但那是没谱的事,最近两年,许正平都没遇到这种好事,他也不确定接下来两年的成果如何。
  作为一名副教授,许正平的路还很长,对于论文的渴求,也远比小讲师和老教授来的热切。
  想到杨锐一晃眼间就得到了11个影响因子,而且是CELL影响因子的论文,再看现在这篇论文……
  细究起来,许正平还更羡慕杨锐现在的论文。发表论文到《CELL》级的顶级期刊是几率性的事,所需要付出的时间精力和金钱也都是顶级的,所以最终获得多一些的影响因子也是理所当然的,像是杨锐的论文,破百正常,破两百也不难,或许突破300都不奇怪。
  但一篇等离子表面共振的论文成本才有多少,这么容易得到几个影响因子,那也太轻松了。
  “你是一个人做的?”许正平好奇的问了一句。
  “有几个学生帮忙,算是第二作者吧。”
  “学生?”
  “大三的学生居多吧,参与度比较高的就署名了。”杨锐有意诱惑许正平。
  许正平也毫不犹豫的被诱惑了,重复道:“参与度高的就有署名……”
  
488。第488章 百鸟朝凤(5)
  
  “当然,署名就应该按照贡献度和参与度来区分,就我所知,顶级期刊以后都会要求论文附带贡献说明的,尤其是并列第一作者比较多的情况下。”杨锐随口说着,从侧面增加自己实验室的吸引力。
  许正平果然对此很感兴趣,问道:“有期刊在讨论这个?贡献怎么体现出来?”
  “额外说明和名次排位吧,再具体我就说不出来了。”杨锐说的是未来的顶级期刊的要求,如今两三个人就能做出一篇顶级论文的局面将在接下来的十几年里一去不复返,进入21世纪以后,大部分登上顶级期刊的论文都将来源于大项目,而大项目就像是大制作的电影一样,全是些感谢名单要走几分钟的巨无霸。
  许正平深看杨锐一眼,他很想具体问一下消息的来源,但有摄像机照着,话到嘴边换了,道:“咱们有空再好好交流。”
  “好。”杨锐笑着回了一句,并没有太当回事。他的实验室要吸引一名副教授加盟是非常难的事,聊天的作用太有限了。
  赵蕾倒是想拍摄多一些对话,奈何两人没有继续下去,也只好作罢,按照计划来到唐集中实验室拍摄。
  唐集中教授对此颇为欢迎,他的实验室在评选的重要时刻,正是需要宣传的时候。
  趁着赵蕾指挥摄像机的时间,许正平低声问唐集中道:“杨锐的新论文还是以在你这里做的?”
  “是啊。”
  “署名你的实验室?”
  “要不然呢?”唐集中似笑非笑的。
  许正平呵呵的笑道:“杨锐要是独立组建实验室了,以后可就不能署名你的实验室了。”
  “小鹰长大了,总是要离巢的。”唐教授语气里没有不舍。
  “老唐你这一点,我最佩服了。”许正平半真半假的来了一句。
  唐集中笑而不语,他自己的项目也快完成了,以后自有机会正名。
  实验室的另一头,赵蕾开始询问等离子表面共振的技术细节。
  在之前的采访中,赵蕾几乎没有深入了解技术的情况,因为她认为观众对这项技术没有兴趣。
  但等离子表面共振有点不太一样。
  “等离子”听起来就像是个很高端的词,“表面共振”也是如此,两个厉害的词凑到一起,仿佛厉害加倍似的。
  赵蕾会问,杨锐也就顺着解释,反正对他来说,解释技术是最简单的工作。
  赵蕾装作很有兴趣的样子,不时的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杨锐的话。
  杨锐一听就知道她又想搞“哥德巴赫猜想就是一加一等于二”的把戏,每次赵蕾说话,他都给予断然否定。
  计策不能得逞,赵蕾总算安静了下来。
  到了晚饭时间,刘院长再次站了出来,笑道:“赵记者,先不要忙着走,我们准备了一餐便饭,吃了再回去。”
  “不了不了。”赵蕾立即拒绝。
  刘院长追着笑道:“就是一顿工作餐,四菜一汤,简单的很,别客气了。”
  “我是真的不去了,你们去吧,我得先回去了。”赵蕾虽然是当记者的,平日里却不愿意去应酬,因为酒桌上多要拼酒,女性天然吃亏,到时候,喝也不是,不喝也不是。
  刘院长再劝:“至少请李摄影吃顿饭吧,咱们就吃一顿简餐,您就别推辞了。”
  赵蕾为难的看看摄影师,犹豫了一下,道:“吃饭可以,地方我选。”
  “没问题。”刘院长“啪”的拍板了,回头就让人准备了一件白酒,不管赵蕾选到哪里吃饭,他都有信心把对方喝服了。
  两辆车一前一后的开出了校园,不一阵子,就到了西单的细绒线胡同。
  找了好停车的位置下来,就见赵蕾抬脚进了一家“义利快餐厅”。
  餐厅布置的典雅华丽,扑面而来的大镜子,花纹装饰板,还有考究的座椅和明镜般的水磨石地板……
  然而,这依旧是一家快餐店,而且是北京最早的一家快餐店。
  “我要一个汉堡包就行了,剩下的你们自己点。”赵蕾说完坐到了靠窗的位置。
  后面进来的刘院长直接就崩溃了。
  这个样子,还怎么喝酒,不喝酒,又怎么联络感情?
  杨锐也看的有些傻眼,他确实是好久没有来过快餐店了,而这个架势,也确实超过了他对快餐店的传统印象。
  一家主要出售三明治、汉堡包、热狗和西式浇饭的快餐店,生生卖出了高级餐厅的味道,时代其实也着实浓厚的令人吃惊。
  同时,看到价目表的许正平亦是惊呼出声:“这里一个人要20多块才能吃饱!”
  “我觉得外国人做的这个东西好,简单,干净,吃的也快。”赵蕾笑笑,说:“这才是简餐,对不?”
  被问到的刘院长哭笑不得,摇头道:“赵记者,你太客气了,我们学校再穷,四菜一汤总要提供吧。”
  “这个好吃,我喜欢吃,今天借了刘院长的光了,您就别在客气了。”
  “我不是客气,我就是觉得,赵记者你好不容易来一趟,咱们招待不周,我心里过意不去。”
  “刘院长,您再这么客气,我明天就不来了。”
  “不是客气,咦,你明天还过来?”
  “杨锐新写的论文的答案,不是明天出来吗?我们过来拍几个镜头。拍摄也要有始有终了。”赵蕾说的很自然。现在的电视台节奏也慢,一个采访拍摄多日的情况很普遍,她也愿意拍好点。
  刘院长的心情一下子好了起来,自己出马,又多买了两个汉堡,执意放在了赵蕾和摄像师的盘子里。
  翌日。
  一群人浩浩荡荡的前往计算机系。
  值班的依旧是昨日的毛头小伙,看到这么多人杀过来,还以为是闹事的,连忙通知领导。
  最后,是计算机系的大领导出来,将数据交给了杨锐。
  杨锐也不掩饰,当场打开数据,仔细阅读起来。
  许正平和唐集中就站在他身后,努力的看。
  数据并不太多,总共也就用了几页子纸,可看在懂行的眼里,却是一个全新的小世界。
  “你觉得怎么样?”许正平突然有点不安的问唐集中。
  ……
  
489。第489章 完美数据
  
  唐集中早在30岁的时候,就是个沉稳的老头儿了。
  他眼睛里看着计算机系给杨锐出的数据,耳中听着许正平的询问,整个人平静的像是一只躺在冰块上的马鲛鱼似的只有眼珠子清澈透明,以证明自己的新鲜程度。
  许正平就没有如此平静了,即使唐集中不说话,他也小声评价了起来:“数据非常完美,如果画成曲线的话,基本没有异常点。”
  他都不用现场画出曲线,就看数据,脑中即可模拟出相应的曲线,这大部分来自于经验。
  唐集中也微微点头,道:“异常点非常少,而且均匀,几乎可以忽略。”
  异常点顾名思义,就是有异于常的点。而它通常是借曲线表现出来的。
  举例来说,“小明一个小时吃一个栗子”,将之画成曲线,如果横坐标是单位时间,纵坐标是被吃掉的栗子总数,那画出来的线,将会是一条标准的四十五度灰色向上的直线。灰色是铅笔的颜色。
  但是,如果小明在某个小时吃掉了两个栗子,描述这个小时的点,将不会在其他点组成的线路上出现,它会比标准四十五度灰色向上的直线的位置高。
  这条线就是异常点。
  在科研上,出现异常点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而且往往是研究的突破口。
  比如说,“小明一个小时吃一个栗子”的曲线,大部分时间都是正常的,那异常点很可能代表着出现了异常情况,比如说,韩梅梅那天中午去找小明玩了,顺便吃掉了一个栗子发现这个结果,就足够普通社会学家在国内期刊发表论文了。
  如果韩梅梅那天中午去找小明玩了,小明没给韩梅梅栗子,而是拿两个栗子出去换了一个避孕套发现这个结果,就足够普通经济学家在SCI发表论文了。
  当然,大部分的异常点是难以解释的,也许是仪器故障,也许是采样失败,也许是样品变质,也许是有人坐在拼命震动的仪器上来了一发。
  总而言之,异常点是让科研者又恨又爱的事。
  而完美曲线,则是令人惊疑不定的事。
  因为有异常点反而是正常的,没有异常点,反而是非正常的。
  越是复杂的情况,就越是如此。
  毕竟,实验不可能完美的模拟真实。
  “现在是什么情况?实验做出来了吗?”赵蕾举着话筒,开始采访起来。
  “实验是完成了,数据还需要分析。”杨锐的表情也有些变化。
  这样的数据,对他来说也是相当新鲜的。杨锐读研时用到的等离子表面共振,已然与PCR一样,是不值钱的大众技术了。
  而它变成大众技术的原因,是生物技术公司对其进行了多重简化。如同汽车一样,生物技术公司将复杂的内核包裹在重重外壳之中,使得普通的生物技术人员,只需要在一头输入物料,在另一头获得结果就可以了。
  用原始的部件拼接,并进行等离子表面共振的实验,对杨锐来说也是头一次。
  所以,杨锐也不知道这种初级数据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没有沮丧,也没有雀跃的场景让赵蕾觉得困惑,她将话筒转向许正平和唐集中,问道:“你们对实验的评价是什么?”
  “我们不能评价实验,因为我们没有看到实验,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实验结果。”唐集中纠正赵蕾。
  “那你们对实验结果的评价是什么?”赵蕾笑着换了说辞,并面向许正平。
  许正平是不会在采访中撒谎的,他想了一下,道:“是看起来很美观的数据。”
  “很美观的数据?”赵蕾脑筋转了一下,追问道:“你认为数据正确吗?”
  “我没有做过这个实验,不能说数据正确不正确。”许正平摇头,忍不住又加了一句:“但看起来是很完美。”
  “不一定正确,但看起来很完美,是这个意思吗?”赵蕾将许正平的话重复了一遍,含义似乎明确了许多。
  许正平装模作样的咳嗽了一声,道:“我也说不好。”
  赵蕾觉得自己找到新闻点了,连忙问道:“您觉得数据可能会有什么问题?”
  许正平状似不经意的扫了一下杨锐,发现他似乎并不在意自己和记者的谈话,有一瞬间,许正平突然有了诉说的冲动。好在他将之压制了下来,语气依旧缓和的道:“数据本身是没有好坏的,你不能说1比0长的苗条,1就是比0好的数据,关键在于数据是否能表现出实验想要的结果。”
  这一个圈子绕的比较大,赵蕾稍微有些晕了,她想了一下,道:“您好像不太愿意聊数据的好坏,但是,现在实验刚刚完成,不正是最高兴的时候吗?你们似乎都没有显的高兴?”
  “还有数据处理的步骤,这也是比较麻烦的一块。”唐集中将话给抢了过来。
  赵蕾对这个年老成精的老头儿没什么兴趣,话筒一转,塞到杨锐嘴边,问道:“杨同学,你准备如何处理这些数据。”
  “可能会聘请一个专业的数据团队吧。”杨锐的答案出乎几个人的意料。
  赵蕾瞪大眼睛,问:“你不自己处理?”
  “这么多数据,我自己处理太浪费时间了,我是做生物的,又不是玩数字的。”杨锐摇头,道:“对于专业的数据处理团队来说,处理这样的数据用不了多长时间,我们自己来做,就是纯粹的浪费时间了。”
  实际上,杨锐也不会处理这种级别的数据,别看就几页纸,算起来是要人命的。
  杨锐做研究生的时候,这样的东西要么用计算机上既有的软件来处理,要么就是打包交给数据公司来折腾。
  当然,数据公司的要价会高一些,但专业的计算机软件也不便宜,这也是高级实验室和低级实验室的区别。
  高级实验室样样都找好的,低级实验室样样都要自己完成。
  赵蕾征询似的望向唐集中和许正平,问:“这样也可以?”
  许正平没吭声,唐集中迟疑了一下,道:“国外的研究团队里,经常会有专门处理数据的成员或团队,咱们国内还比较少这样的合作。”
  “也就是说,杨锐采取的方法,也是比较特殊的?”
  “无所谓特殊不特殊,能够得到结果的方法就是好方法。”杨锐说完道:“赵记者,咱们今天的采访就到这里怎么样?我们又得忙起来了。”
  “您忙您的,我尽量不打扰。”赵蕾觉得有新闻,退到后面,怎么都不愿意走。
  刘院长呵呵的打着圆场,道:“小杨,你忙你的,别管我们了。北京电视台很厉害的,你以后要申请国家级基金,有名气总比没名气好不是?”
  所谓影响力就是这个了,中国媒体的影响力,在八九十年代最为兴盛,尤其是官媒的强悍,完全无愧于无冕之王的称呼。
  在这个时间,拿着一张媒体证的记者,行走于中国大地,工作证可以当做饭票来用。以后甚至还会出现一名编制内的记者,带着几十名编制外的假记者行走江湖,坑蒙拐骗的故事。
  电视台是社会影响力最高的记者,哪怕仅仅是北京台,因为其所处的地域特殊,也让北大不可忽视。他们虽然不能决定国家级基金的归属,捣乱总是有效果的。
  杨锐也不能执意赶走对方,点了点头,默默的回去整理资料了。
  半个小时后,杨锐开始一通通的拨打越洋电话。
  参加一次国际会议的好处,就是能够得到许多国内外同行的通讯方式,再次联系,帮个小忙,或者谈论合作,至少能解决初始的信任问题。
  杨锐也不知道国外的生物产业发展到了哪个地步,不过,就资本主义的德性,只要给钱,不会找不到干活的人。
  唐集中看的一阵阵肉疼。
  国际电话费的昂贵,从来都不是正常人能承受的,80年代的越洋电话就更可怕了,动辄每分钟十几元几十元钱,杨锐虽然有足够的经费,可这样挥霍,还是国内研究员无法适应的。
  总算是没人打断杨锐。
  赵蕾则是听的眉飞色舞,她是从美国留学回来的人,听着杨锐用不地道但很溜的英文,联系各色人等,莫名的有种亲切感。
  再半个小时,唐集中终于受不了了,离开实验室,偷偷打了两个电话。
  ……
  
490。第490章 中关村的公司
  
  “你好,杨先生吗?杨锐先生吗?”穿着蓝色工装的男人像是冲锋似的,闯入了实验室里。
  杨锐第一时间拦住了他,以免这个莽撞的家伙触碰自己的试验台。
  虽然几率很小,但是,被白痴或者疯子破坏的项目,三五不时的总要听说,对科研猿来说,这就好像是走在路上,被高空坠物砸死了一样倒霉,完全没有道理可讲,绝对是比跳天台倒霉的死法。
  杨锐身体强壮,手一推一缩再一推,就像是接篮球似的,瞬间将工装男给抵住了。
  后者用了一下劲,发现前进不了,才停下来喘气,脑袋左右张望,问:“谁是杨锐先生?”
  “我就是了。”杨锐眉头紧皱,道:“不知道实验室里要小心谨慎?你不小心碰倒了强酸烧伤自己就算了,万一溅到别人身上怎么办?”
  破坏实验的可能,他都懒得去说。
  工装男子的脸一下子红了,旁边的赵蕾的脸却白了,小声问:“这里有强酸?”
  试验台后的女生头也不抬的道:“多新鲜呀,实验室里什么时候没有强酸了。”
  赵蕾悄悄离开工装男子两步远。
  “那个……真不好意思,我不知道。”工装男子摸着脑袋说。
  杨锐鼻子里哼了一声,因为有记者看着,没多说什么。
  曾经的小新人孙汝岳却能猜中他的心思,厉声道:“一句不知道就可以横冲直撞,你活的还真随便,这里面有一半的试剂都有毒,你肯定也不知道了。”
  赵蕾又向后退了两步。
  工装男人脸红到了耳朵上,小声道:“我真不知道。”
  “行了,你是来找我的,什么事?”杨锐回去将打了一半的电话给放回了原位。
  “啊……那个……我是新通公司的秦强,我……我听说你们有科学数据要处理,我就过来看看。”工装男子依旧红着脸,三十多岁的男人,被当众数落,面子上挂不住再正常不过。
  杨锐疑惑的想了一下,然后看向唐教授。
  唐集中笑笑,道:“是我打的电话,小秦以前是中科院计算机所的,跟我合作过,现在下海了。”
  朝中有人好办事,看杨锐的表情没那么严肃了,秦强的脸也不红了,低眉顺眼的笑着说:“对的,我以前是中科院的,你们要处理的数据,我们公司都能处理,价格还可以比中科院的便宜一些,也能开出来发票。”
  “你的公司在哪里?”
  “不远,就在中关村。”
  杨锐微微点头,然后好奇的打量着秦强。
  毫无疑问,这是第一批下海去中关村创业的人了。
  或许是因为中关村的创立者是陈春先的缘故,最早在中关村打拼的人,大都来自于中科院。科海公司的创办者陈庆振,京海公司的创办者王洪德,还有联想的创办者柳传志,统统来自中科院。
  相比之下,学院路上的大学,在84年的当下,更多的是冷眼旁观中关村的挣扎求存。
  在杨锐看来,与其讨论中国的大学与斯坦福的不同,不如说是科学院比大学更穷。
  这不仅仅本身的工资少,实际上,就国内目前的体制,中科院和大学的工资水平相差仿佛,重点在于福利的不同。
  学校有土地,可以给教师盖房子,学校的规模大,遍之多,可以解决教师子女就业问题,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大,可以与各单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