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神级学霸1-第2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锐和许正平互相看看,顿觉无奈。
这位的基础条件是完全不达标啊。
石崎说了一分钟左右,也就说完了,听起来似乎全是些普通的技术性工作。
杨锐仔细回想了一遍各种大牛的工作经历,似乎也没有找到相对应的。虽然的确有很多大牛在前些年,不得不离开科研岗位,到工厂乃至农村工作,不过,现在都是84年了,该回来的也差不多回来了……
不过,对第一位来应聘的外单位同志,杨锐还是特别问了一句:“你也看到了,我们这里有好几类职位,你想应聘的是哪种?”
“我……我没什么要求。”石崎很心虚的回答。
“谁都有要求吧,最起码,你对研究条件有要求吧。”杨锐试问。
“没啥要求,让做啥都行。”石崎低声道。
杨锐讶然:“打下手也行?”
“行。”
杨锐上下审视一番石崎,这位看起来少说有三十多岁了,还愿意做科研狗?
在科研院校呆过的人,对科研汪的生活都有所了解,从好的方面来说,这是一个“磨练”年轻人的岗位,从公允的角度来讲,科研汪的岗位绝对是血汗岗位,血汗工厂一天工作16个小时,但至少是机械性的工作,科研狗一天工作16个小时,还得拼命的动脑筋,君不见读博出来的年轻人,个顶个的发际线后移?
好容易脱离科研汪岗位的人,多数都是往事不堪回首的,三十多岁的中老年选手愿意继续干这个的,实在不多。
“你就不想自己独立做一个科研组?”杨锐问。
石崎抬头看他一眼,道:“我没那么高追求,我就是想调进城里就行了。”
许正平咳嗽一声:“只有单领科研组的,才有编制。”
单领科研组就有可能安排讲师或者副教授的位置,这其实也要根据资历来决定,至于科研汪,即使是任何人都能替代,也就不可能给安排到编制了。
石崎惊讶了一下,问:“那我能单领科研组吗?”
“这要看你的研究计划了。”
“我……继续研究农机可以吗?”
杨锐摇头,问:“我们现在想找的人,优先考虑能使用这两台仪器的人,你来应聘,不是因为这两台仪器?”
“我是听说你们的条件挺好。”石崎不好意思的笑笑。
“你看得懂英文吗?”仪器全是国外进口的,包括说明书和按钮自然全是英文的。
石崎愣了一下,说:“你们要会英文的?”
“英文不是必须项,但有了加分。”
石崎“哦”的一声,垂头道:“我不会。”
许正平停了一下,看看杨锐,再道:“你可以先回去想一下,到时候再有什么想法,可以寄信给我们。”
这就是另一种“回去等通知”了。
石崎怏怏的离开了。
杨锐也是疲惫的叹一口气,道:“这位连咱们学校的研究生都比不上。”
“当然比不上了,他要是有咱们学校研究生的水平,哪里愿意打下手。”许正平呵呵的笑了两声,又道:“他就是想来试试水,想调到北京来。”
杨锐无奈道:“不要后面的都是这样的。”
许正平意味深长的看了一眼杨锐,道:“你知道现在办一个北京户口要多少钱吗?”
“恩?”
“等消息传出去了,肯定有人来,地方高校过来的,说不定水平更高。”许正平接着又道:“就是筛选的工作复杂了一点,地方高校的水平,怎么说呢,良莠不齐。”
杨锐撇撇嘴:“北京高校的教师水平不也是良莠不齐?”
许正平嘿嘿的笑两声:“不齐的水平也是有区别的。”
也就是下午时间,杨锐就体会到了这种区别。
“我能增强大脑的感知力!”一位穿着解放鞋和中山装的老年干部,进门就震惊了杨锐。
许正平只是淡定的一笑,问:“怎么增强?”
“你应该先问怎么证明。”老年干部一副你不懂科学研究的模样,坐在杨锐对面,道:“感知力,我也叫它思维力,这是构成我们记忆,形成图像声音的基础,我的办法,就能让你的思维力提高,也就是让你的记忆力提高,大脑中形成图像的能力提高,构成声音的能力提高。”
杨锐眨着眼,拼命的在脑海中寻找相关的关键字。
一无所获。
这时候,只听许正平问:“你对永动机怎么看?”
“什么?”
“永动机,你怎么看待永动机制造的问题?”
“我又不研究物理。”老年干部歧视的看着许正平。
“但你这个感知力,不是牵扯到了力吗?这是物理的范畴吧。”
老年干部犹豫了一下,道:“我这个的确是跨学科的研究。”
“那这个力能做功吗?”
“什么?”
“任何力都可以做功吧,你的感知力能做功吗?如果能做功,应该就能产生能量吧,比如说发热,发电……”
“发电不可能。”老年干部迟疑了一下,道:“发热倒是经常的,恩,你提出了一个很好的思路。”
“什么情况下能发热?你给我们掩饰一下吧。”
“好,十分钟后,你们摸我额头。”老年干部说到这里,双腿就在椅子上盘了起来,然后双手合十再放开,手心向上,落在了膝盖上。
杨锐像是雷电击中了似的呆住了:这!原来,这就是感知力!
果然,好厉害的五心朝天!
好厉害的感知力!
“他是高校教师吧?这样也行?”杨锐知道有“民间科学家”的存在,但那毕竟是高手在民间不是?
许正平则用图样图森破的表情看着杨锐:“为什么不行?只要不违反国家法律,没听说过哪个学校开除老师的,不光不能开除,该评职称的时候,你还不能拦着……”
老年干部双眼紧闭,正在增强感知力,但显然没有感知到两人在说悄悄话。
杨锐小声问:“那他最初怎么进高校的?”
“调进来的,行政转的,或者破格提拔的。你以为咱们学校没有?你没见到,只是因为人家在潜心研究。”许正平说着敛住笑,道:“你别和他们辩论,辩论不过的。”
“为啥?”
“世界观不同,人家比你坚持。”许正平叹口气,道:“学校里还好,出了学校以后,尤其要注意,你知道陈景润之后,中科院一个月能收几麻袋解出了哥德巴赫猜想的文章吗?”
杨锐的呆滞状态没有解除,盘膝于椅子上的老年干部说话了:“你们来摸摸我的额头,还有脊背,看是不是发热了。”
许正平从善如流的摸了他的额头。
“发热了没?”老年干部追问。
许正平迟疑了一下:“这个……不好判断。”
“你仔细摸,我这个思维力也是才开始练,不是特明显,要不然,你用额头碰我的额头,一下子就能感觉到差别了。”
许正平也无语了。
杨锐叹口气,道:“要不然,我用温度计测吧,一会再测你的正常体温,就能看出差别了。”
“温度计怎么能测出感知力!”老年干部的眼睛一下子睁开了。
“那个……咱们不是测热量吗?”
“感知力提高的热量,和普通的热量能一样吗?你要感知,知道吗?用思维感知!”老年干部收功站了起来,气势勃发几秒钟,又松弛了一下,语气放缓,道:“算了,你们先坐下来,我给你们说说理论。”
……
542。第542章 公告
杨锐昏昏沉沉的听了十几分钟的理论,才好说歹说的将讲述感知力理论的老年干部给送出门去。
回到实验室,杨锐心有余悸的道:“这样子下去不行啊,这还是北京市和北京周边的研究员,别消息传开了,什么人也跑过来面试了。”
杨锐还真怕有什么感知力协会来面试,如果再有个洛伦兹感知力协会,那就更说不清楚了。
“把招聘范围限制在大专院校和研究所好了。”许正平不觉得有什么困难。
“今天这位不就是学校的。”杨锐的感知力肯定是被干扰了,一脑门的浆糊。
哪怕是十个人乃至20个人里面遇到这样一个人,杨锐也会觉得浪费
许正平想了一下也点头了,道:“确实,最近来的人可能还局限在北京市和周边的大专院校,再过一段时间,说不定有听说消息的不沾边的人也往来跑,那再做个限制,考试怎么样?”
“不行不行,还要出题和改卷,还要监考,还要防作弊。”杨锐说完就摇头。
“那就限制学历吧,要求本科以上,怎么都不会来太不靠谱的。”
杨锐犹豫片刻,道:“限制本科要求太高了,要不然,就限制大专吧。”
现在是84年,换言之,许多崭露头角或者头角都尚未露出来的小牛们都可能没有本科学历。
许正平不明白的道:“来的人肯定不会少的,就是限制本科学历,也有足够的人选,再说了,本科调进来,也比较容易一点,你限制大专,不是我说,工农兵学院的学历,可是按照大专走的。”
运动期间高考没有了,但高等学校还在少量招生,主要采用推荐上大学的模式,相当于从隋唐时代的科举制度,一落回到了汉代的察举制,内容也基本是一致的,所谓“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被举者依然要经过考试,再由政府量才取用。
这种制度下诞生的工农兵学员,在两年的学习期间,严守“直言极谏”的方针,在刻苦攻读课本之余,还有批判老师,改革学校,工作量极其繁重,可想而知,读出来的效果也是非常有限的。
杨锐沉默不语,要抓小牛,还是要将网放的大一点,否则,根本没有几条小牛入网的话,他也没得去抓。
当然,如果放弃抓小牛的话,那就把条件设高一点,要求本科乃至于重点本科,再加一条英语要求,弄不好就能把人筛选到两位数乃至一位数,到时候,挑几个顺眼的拉进实验室,稍微教导一下,做几个专门实验应该还是没问题的。
许正平不知道杨锐在考虑什么,还以为他不清楚工农兵学员,又道:“你别看刚才进来研究感知力的这个年纪大,我见过好些人,可比他难缠多了。有些人根本不尊重经典,不尊重权威,我的意思是说,经典和权威也不是金科玉律,但你要颠覆权威,颠覆经典,你至少得知道经典和权威说的是什么吧,这些人可不,学到函数和概率就觉得掌握世界真理了,开玩笑,那是西方几百年前玩剩下的,他们现在就想用这个证明永动机……”
“人家没说永动机。”
“刚才这位没说,说的可是多了。咱们做生物的还好,搞数学和物理的才是惨,开个什么大会,门口就有人举着牌子来了,还有强行往你手里的塞文章的,你说你不看,人家手写了几十页,似乎有点对不起人,你说你看吧,这一本本的看下来,哪里有时间做别的,这些人还不接受批评,哎,说不成……”许正平亦是一脸忧愁的模样。
杨锐笑了起来:“你把人也说的太低了,再遇上,你就介绍他们看微积分嘛,就说看完微积分,咱们再谈……”
“最多一个星期。”许正平竖起手指,道:“他们就能证明微积分是错的。”
杨锐正喝水,咳咳两声给呛住了,笑的不行。
“这里是离子通道实验室吧。”又一个人进来了。
“是这里没错了。”杨锐擦了一下嘴,正襟危坐,再次开始一轮艰苦的面试。
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
这位虽然没什么奇葩的行径,脑袋里也没什么东西,到人走了,就见许正平撇撇嘴,道:“企业研究所里的,眼仁子浅的很。”
杨锐不置可否的笑笑,心里其实是赞同的。
现在的央企有钱势大,一个个都在做独立小王国的美梦,或者说,都向往着铁老大的模式,想要做铁道部第二。这些央企旗下,中小学幼儿园汽车队,洗澡堂游泳池体育馆体工队之类的生活配置自不用说,研究所派出所也都是少不了的,虽然还不一定能有行业警察乃至行业法庭,但在科研方面,现在的企业研究所已不在少数,倒也研究出了一些东西。
像是杨锐在可口可乐遇到的一行人,就有中粮下属的研究所的研究员。
不过,大学的研究方向与企业研究所有着天然的不同,尤其是在生物领域,大学更多的是做科学,也就是所谓的基础研究,而企业研究所更多的是做技术,也就是应用研究。
杨锐现在的设计的“离子通道实验室”与他的华锐实验室,也有这种区分的倾向。
而这两者,在研究深入以后,区别是越来越大的。
当然,如果仅止于区别,也算不得什么,但大部分的企业对研究所的投入并不高,事实上,大部分企业也就是需要有一个研究所而已,每年给的经费,除了养人之外,剩不下多少。
这样的研究所,如果有人用心研究,倒是有可能多年潜心,一招得个奖什么的,假如没有特别的人这样做,那也就是一个中学研究室的水平。
至于企业真正的研究需求,多数还是与其他高校和研究所合作这种合作,也就是他们掏钱,高校等研究机构给答案了。
从经济的角度考虑,这种方法其实更便宜。因为企业的研究需求毕竟少,而高校等专门的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本也更低,最起码,他们买仪器以后,用的频率也会高一点。
真正能够做点研究的也就是专业化程度高,而且特别有钱的央企,比如铁道部、石油部、邮电部等等,他们旗下甚至有自己的大学,规模起来了,研究才能做出点样子。
“咱们要求提前递送简历吧。”杨锐还是舍不得缩小捕小牛的网,这种能任意扩大编制的机会是不多的,严格说来,整个生物系里,只有蔡院士才有资格决定进人与否。
杨锐的实验室里塞满人以后,除非有大的变化,否则再不可能进人了。
到时候,他哪怕找到了小牛,也不一定能拉到自己的实验室了。
想想自己实验室里有多名小牛,或者只是几名平庸之辈的景象,杨锐宁愿劳累一点,也不想轻易妥协。
否则,累的时候还在后面呢。
许正平低声道:“不是人人都愿意写简历吧。”
“连简历都不愿意写就没办法了。”杨锐是捕小牛,又不是请大爷。
“好吧。我写个公告。”许正平此时分外的想要几条科研汪了,连写公告的人手都没有。
……
543。第543章 配套经费
“离子通道”实验室的公告放出去以后,波澜不惊。
其实,他们如果放开了招聘十几天,等远地方的人都来了,再放公告,肯定要引起不满。但现在才过了一天,消息还没有传出去,实验室的公告就放了出来,从附近区县过来的研究员,就没有那么大的反应了。
无非是少了一个去处罢了,没有谁是非杨锐实验室不去的。
一台氨基酸分析仪和扫描电镜固然不错,但有能力自己开项目的教授副教授们,想的更多的还是借用,没办法自己开项目,无力独立出来的先生们,也不能就为了这个卖身去,外校的研究员们的想法,与北大校内的研究员们的想法,也差不了多少。
就像是许正平所估计的那样,有心应聘的,更多的还是看中了北大的编制。
杨锐提高了条件,来的人自然就少了,他又等了一周,
仍然没有等到想要的小牛他的要求不低,怎么也得是日后写出了顶级论文的小牛,而且,还得是在顶级大学以外,如今处境不那么好的年轻人。
再要对杨锐的实验室有兴趣,这愿者上钩的难度,着实不小。
一周后,别说杨锐等不住了,许正平也等不住了。
“实在不行,就请蔡教授安排人手吧。”许正平还没有做完之前的项目,自己手底下的人抽不出来,而实验室里的仪器却馋的他眼热。
他现在吃饭的时候,看到海带神马的,眼神都不一样了。
杨锐问:“蔡教授会安排哪里的人?”
“调配吧,现在各个实验室都缺人,能找到的,要么是今年的毕业生,要么是前两年毕业的助教。”本科生就职是助教,硕士生就职一年后评讲师,博士生就职一年后评副教授,这是高校里的基本流程。
按照现在的水平来说,本科大学四年,只有极少数人能得到两年的实验室训练,三年以上的,已经属于学生中的精英了,就这几年的情况来说,这种精英学生,多数都能考上公派留学。
换言之,做助教的教师,是不可能满足杨锐的需求的。
事实上,杨锐早就遴选了一遍北大内的年轻教师,他想要的,人家不会放人,会放人的,他也不想要。
无人捕捉的小牛,毕竟不多,即使是被他捕捉到的黄茂,本身也不是不受重视,只是被他更好的条件给拉走了……
“咱们得把待遇提起来。”杨锐想到自己拉人的两次经历,道:“本来以为两台仪器的条件够好了,看来还是不够好,没有产生足够的吸引力。”
许正平微笑,道:“氨基酸分析仪自然是不错,扫描电镜也好,但做实验,总得有配伍的东西……”
杨锐以为他又要说购买普通仪器的话,抢着道:“交流实验虽然麻烦,但也是解决一法,有好仪器,总比没有的好吧。”
“我不是说要配伍其他的仪器,而是要配伍经费和项目,其他人不知道咱们的情况,肯定要考虑来了以后,怎么开展工作,如果没有配套的经费和项目,他们就要自己申请,这么一来,耽搁的时间就多了。”申请一次省部级基金什么的,短的要两三个月,长的要一半年时间。
杨锐缓缓颔首,道:“要配伍资金。”
“我觉得要多加考虑,其实,前几天过来的人不算差了,就像是前天来的那个,华中农学院的讲师,年富力强,研究的方向也对口,人家如果不是为了回北京,如果不是家在北京,肯定不会累哼哼的从武汉过来面试。华中农学院马上就要改名华中农业大学了,经费肯定增加一大笔,这个年纪,这个时候,正是出成绩的好时间,换了我,我不愿意去不熟悉的地方重新来过。”许正平的理由充沛的不能再充沛了。
前天来的华中农学院的讲师虽然不错,但还没有达到杨锐想要的水平,属于退而求其次的选择。
杨锐沉吟着道:“你的意思是说,咱们实验室的条件还是不够好?不仅要提高待遇,还要提高实验室条件?”
“实验室条件更重要,就你这两台仪器,能吸引到的人,就是这些天你看到的人了,你要是想要更厉害的,那就拿更好的东西出来,你说是不是。”
“不可能人人如此吧,总有人更喜欢个人待遇。”
“个人待遇好也好不到哪里去,你总不能给人开100块的奖金吧,学校那里也过不去,所以,实验室的条件最重要。”许正平有点劝慰的意思,他知道杨锐大方,但这毕竟是要杨锐出钱的,出多少还说不上,按照现在人的说法,等于是个无底洞。
但是,实验室增加人手,与许正平亦是息息相关,作为一名没有独立实验室的副教授,许正平去哪里都不过是现在的地位,甚至还没有现在的地位,毕竟,像是唐集中教授这样的牛系教授,可不一定会听他的。
可以说,留在杨锐的实验室里,除了说起来不那么好听以外,其他的都很不错。
最后,究竟是真的不错还是假的不错,就要看实验室的成果了。
成果却要人手来支撑的。
一个人包打天下是近代科学研究,进入现代以后,实验室的要求可是越来越高了,没有配合的人手,做点普通的项目也就算了,想要做一个能得独立实验室的项目,少不了要涉入竞争。
没人竞争什么!
不过,许正平显然还不够熟悉杨锐。
杨锐可是结结实实的土豪,别说100块的薪水了,1000块都开的出来,华锐实验室不就是这样砸出来的,硬生生的让小牛黄茂和涂宪夫妇辞去了公职。
不过,杨锐转瞬又反应了过来,许正平这家伙不是在暗示学术腐败吧。
和工资比起来,经费什么的显然是高暴了,拿起来也简单。
也就是说,研究经费提高,等于是工作待遇和个人待遇同时提高。
杨锐也没有道德洁癖,想明白了这个窍,立即道:“那咱们开个公告,就说成立两个实验组,每组首期经费3万元。”
“3万?”许正平一下都心动了,旋即摇手道:“开太高了,你这样子弄,学校非得炸锅不可,3000就够了,2000就不少了。”
“我当年第一次申请的学校经费,就拿了2000。”杨锐的参照系也很直接,在他看来,2000一点吸引力都没有。
许正平无奈道:“2000也不少了,你以为学校经费好申请啊,来了就给2000,等于白拿一笔经费,他照样可以申请学校经费的。”
“对方也许早就有经费呢?”
“有申请到经费的,也不可能来咱们实验室,对方学校也不放的。”
杨锐不置可否的道:“咱们要吸引人,就给一万吧,一万起,好听,有吸引力。”
独领经费的学术腐败是最容易发生的,比如杨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