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神级学霸1-第2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苏先凯等人无话可赞了,许正平却是看的眼都直了。
  竟然每次都直接得到了准确的结果!
  在手动实验的时代,这可是非常难的。
  再怎么说,这也是新鲜热辣的崭新DNA序列。如果是重复实验,照着别人的答案重来,当然简单许多,就像是范振龙和苏先凯做的重复DNA测序那样,可崭新的DNA测序,却总是会多出一些不想要的答案。
  仅仅是最后一步跑电泳,经常都会遇到跑不出来的情况,继而功亏一篑。
  杨锐每一步都慢,却是没有遇到错,这让许正平几乎不敢想。
  可在不敢想的情景,现在就出现在他眼前。
  这就像是期末考试,只有一个学生考了100分,你说他是抄袭的,这就对不上了要是真的考试,那还有正确答案看,杨锐现在做的,可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腾冲嗜热菌的S5片段测序,别说国外研究员没有腾冲嗜热菌,就是有,他们也没有测序了发表过公开论文,这一点,经常查看资料的许正平很确信。
  “做的真漂亮。”晚上八点,看着杨锐又做出一版清晰的凝胶,许正平由衷的赞了一句。
  杨锐笑笑,道:“卖油翁而已。”
  “你这是开创性的实验,光是手熟可没用。”许正平不信他这个话。
  杨锐其实是说漏了嘴,他是照着脑海中的答案,反推测序的,当然每次都准确,这时候自然不会反驳,装作谦虚的样子再笑笑,道:“再做一组,我就休息了,你们想回去就先回去吧。”
  “不着急,我们都看看,学习一下。”范振龙顺手再来一记马屁。
  “你们都有家有室的,不回去陪老婆,看我做实验有什么意思。”
  “精神支持。”范振龙回答的简短有力。
  “我给你打下手好了,我的实验做完了,今天准备的试剂也都用完了。”苏先凯更直接。
  诸如缓冲液之类的很多试剂都是要现用现配的,一般来说,早上来的时候配置出来,根据进度决定配置多少,用完也就该结束实验了。当然,一些要求苛刻的实验甚至存放不了几个小时,那就只能间中再配。
  苏先凯是已经多配了试剂,只是没准备做到晚上八点,现在想继续做自己的实验,也没东西做了。
  杨锐给他让了一个位置,道:“那就再陪我两个小时,这几天我把这个测序赶完,能多拿几万块钱也是好的,对不对。”
  “几万块当然好了,不过,几天赶完,真够呛。”苏先凯说了实话。
  杨锐笑笑,道:“是累了点,但应该能做完。”
  苏先凯忍不住道:“腾冲嗜热菌的S5片段一共126个碱基对呢。”
  126个碱基对,相对来说算是比较简短的。杨锐一天时间做出了5个,也是极快的,但用小学数学除一下也知道,几天时间是完不成这个工程的。
  事实上,这已经快的飞起了,在国外,很多实验室测序一条基因链,测一两年的都有,期间遇到的各种奇葩问题,罄竹难书。
  杨锐今天做的这么顺,已经让人啧啧称奇了,但要说更顺更快,苏先凯实在拍不出这么过分的马屁。
  杨锐也没得解释,只是继续去做。
  谁都没注意到,他现在的熟练度却是增加了。
  ……
  
566。第566章 听得懂吗
  
  做一组崭新的DNA测序,与做一次DNA测序的重复实验的区别,就像是开创一种手术方法,与重复一次手术的区别一样。
  做重复手术和重复实验一样,也需要动脑子,也需要面对与预知不同的情况,但哪怕是心脏手术,也有迹可循,有关键点可供指导,训练的多了,成功率也就高了。
  开创新的手术方法就不光要脑子了,还需要做更多更多的准备,然后在失败中寻找正确的路径。
  一次成功的全新手术方法也有不少,但风光背后,必然是无尽的汗水与准备。
  许正平觉得自己已经够了解杨锐了,可是看着杨锐一天比一天的速度快,还是惊讶不已。
  他是参加过数次国际会议的人,也看得懂国外文献,知道国外的实验室情况是怎么样的。
  简单来说,就没有杨锐这样的。
  至于苏先凯和范振龙,已经被杨锐给搞蒙圈了。
  因为他们俩同时在做DNA测序的重复实验杨锐为了PCR而做的基础检查工作,就交给了苏先凯和范振龙,而他们做这个重复实验的速度,竟然慢慢的赶不上杨锐的新实验了。
  这实在是令人……情何以堪!
  其实也不奇怪,实验室里的仪器设备毕竟有限,杨锐买了一些简单的设备,又借了几件,这些自然是先紧着他用。苏先凯和范振龙还处于熟悉学校和实验室的阶段,做的重复实验也不是多重要的事,自然谦让给杨锐。
  流畅的做实验和间接性的做实验是两个概念,苏先凯和范振龙没有越做越慢,都已经是加把劲了。
  当然,杨锐越做越快,这个他们是解释不了的。
  唯一能理解的,大约就是仪器用熟了,流程做熟了。
  没人知道,杨锐也是在从新人向熟练工进步。
  这就好像是一名三四级的中级车工,刚开始车一个异形件,可能要翻来覆去的尝试,等车的多了,有了套路自然就轻松了。
  待到杨锐将测序完成的时候,许正平等人已经习惯成自然了。
  “做的漂亮。”许正平不知道第一次说这个话了,也都习惯了。
  杨锐自己倒是显的沉稳,道:“说实话,做实验还挺爽的。”
  “啊?”
  “把瓶瓶罐罐什么的弄起来,然后倒倒这个,倒倒那个的,最后出来一个结果,不是挺有意思的?”杨锐颇有些怀念的看着实验桌上的器具,道:“接下来要去申请经费,可能有阵子不能做实验了吧,有点浪费时间啊……”
  许正平哑然失笑,道:“别人申请经费可能会浪费时间,你不会。”
  杨锐奇怪的问:“为什么?”
  申请经费绝对是研究员此生最大的挑战,比娶老婆都难。在杨锐读研的时代,申请4万块钱的经费,少说要耗费50个小时,因为这多数是在学校内的申请,至于5万元以上的经费,那对申请者来说,绝对是令人窒息的考验,光是几十个章子盖下来,就够呛了。后期的经费管理,还开发了所谓的换章制度,也就是拿着老板的章子去换财务的章,再拿财务的章去换科技处的章,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你不能再同时去盖好几个章,而要一步步的走下来,耗费时间不知凡几。
  就杨锐想来,80年代申请经费应该更难了,毕竟,现在人的钱少,资金也少……
  许正平也是申请经费申请到吐的男人,这时候却是分外羡慕的道:“你的特别申请函,本身就是内定了经费的申请函,你面试不要太糟糕,肯定会拿钱回来的,用不着多长时间。”
  “一次面试结束?”
  “就算两次也不算浪费时间吧。”许正平叹口气,道:“一次。”
  范振龙在旁边握拳道:“杨总,加油呀,我们的经费,都看您的了。”
  杨锐不禁笑了起来,对自己的新名字也没什么意见。
  许正平道:“我估计最少能有五六万的经费,不知道卫生部今年大方不大方,多的话,可能有十一二万呢。可惜你刚做出来这个基因测序,要是发表出去的话,说不定能多混多少回来。”
  “不发表出去也没问题,就咱们生物学的范围内,比基因测序更高科技的,有一个算一个,数不出五个出来。”范振龙坚定的用学术知识拍马屁道:“如果遇到内行的,那不用说,咱们只要说是基因测序,人家就知道一个JMC跑不掉,如果遇到外行也没事,就给他说是用来准备做克隆的,一听就明白了。”
  许正平大笑:“注意不错,损了点,克隆和基因测序联到一起……”
  “对外行,你不能说的太内行,人家能知道克隆就不容易了。”范振龙有点得意自己的点子。
  杨锐点头,道:“我表述注意一下没问题,对了,几个委员?总有内行吧。”
  “肯定有内行啊。”许正平笑的诡异。
  接下来两天,杨锐闷头写出了《腾冲嗜热菌S5基因片段测序》,顺手寄给了《JMC》。
  中国学者其实不太喜欢JMC,因为JMC的影响因子相对比较低,只有4。0左右,但相比它的影响因子,发表《JMC》的难度其实相当大,这使得它对中国学者来说,性价比相对较低。
  不过,《JMC》的影响力非常大,基本上,一篇论文发表在JMC上面,同行业的学者都会看到,等于是一份全区广播一样。
  而就单独的一篇论文来说,许多JMC的论文的影响因子往往高达20以上,在一些学校和研究机构,JMC往往被认为是极好的生物学期刊,普通研究生若是能发表一篇,基本就毕业无碍了。
  80年代的中国还没有形成后世的纯影响因子导向的科研气氛,有能力发表JMC的,一般还是会选择它,这与杨锐的选择是一致的,因为这个年代,到了这个程度的中国学者,都是有能力参加国际会议,能与国际同行交流的学者,他们自然会选择将论文发表在国际同行们能看得到的期刊上。
  杨锐也没有评职称的需求,也是怎么容易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怎么来。
  周三。
  约定好的面试时间到了。
  杨锐这次打了一辆出租,与许正平一起前往卫生部。
  在楼下报了名,就有人领着他们去了后面,进到一间院子里,就见已经多人等着,而且,这些文质彬彬的男男女女,已经坐成了团,拉开了架势,正侃大山侃的欢愉。
  “咦,老许来了,你这期报了项目?行啊,还穿着西装来的,有点志在必得的意思啊。”门侧不远处,就有一位戴眼镜的黑脸研究员看到了许正平,主动打招呼。
  “老洪也来了?怎么着,你做的那什么微生物,出了成果了?”
  “什么是那什么微生物,挂难听的,我和我们主任来的。”黑脸的老洪笑着向后让了一下,露出一位满头白发的老者,道:“我给你介绍一下,这是我们微生物实验室的主任丁成国,丁主任今天是拿着特别邀请函来的,我们是来凑热闹的,沾点仙气。”
  老洪笑的像是松鼠似的,扭头又道:“丁主任,这位是我师兄,许正平许教授,现在在北京大学。”
  “哦,许教授好。”满头白发的丁成国听说是北京大学的,站起来和他握了一下手,笑道:“被听老洪的,我今天也是陪绑,给你介绍一下,我的关门弟子,邱晔,今天的特别邀请函,是卫生部给他的。小邱,你给许教授介绍一下你的文章。”
  “又介绍呀。”邱晔抱怨了一句,站起来露出勉强的笑容,道:“我搞的是土壤微生物,主要是针对高强度的人为干扰,导致的土壤中氮磷等生源要素以及外源污染物的过量积累问题。”
  邱晔说是丁成国的关门弟子,但也三十岁往上了。当然,在这间小院子里,他属于年轻的。
  许正平不喜邱晔的态度,笑了两声,只评价道:“挺大的题目。”
  这种场合的评价,以后都是被评价者可以拿出来炫耀的资本:当年我和某某聊到某某问题的时候,某某云云……
  邱晔没有收获好的评价,干脆没有了敷衍的心情,呵呵一笑,说了声“是挺大的”,就坐了下来。
  丁成国拉了一把也没用,只好自己圆场道:“这小子,一天到晚在实验室里呆着,脑壳都呆坏了,许教授坐吧,坐下聊……”
  “不用,我们去那边坐。”许正平脸色不变的转身。
  杨锐落后两步,找位置的当口,再次听到邱晔抱怨的声音:“一个副教授,自己都没搞清楚情况呢,就带学生来见世面了,北大的还真是自信。”
  杨锐诧异的回头,邱晔虽然压低了声音,可院子里的座位如此密集,他听到了,那邱晔周围的十几个人想必也都听到了,这个嘲讽面积可是有点大了。
  然而,这位邱晔同志显然并不在乎这些,与杨锐对视的同时,还用长辈的语气道:“喂,你毕业了没?”
  “我今年大一。”杨锐在一群人的视线中,表情语气还是挺谦和的。
  邱晔却是“嘶”的一声,笑道:“你这世面见的可是够早的,北大的学生就是不一样,我说,我们说什么,你听得懂吗?”
  
567。第567章 屈指可数
  
  杨锐望着邱晔,心里奇怪的没有生气。
  的确,有什么好生气的呢,只不过又是一个自卑而自负的年轻人罢了。
  在过去十几年间,乃至接下去的好几年,中国最盛产的就是这样的人了。
  深究起来,现在的研究员们中,自负而自卑的实在太多了。
  自负的研究员们为自己的学历而自负,他们少的读十年书,多的有读十几年的,读书破万卷,自然有自负的资本,面对不读书的人,自负的研究员或许都不屑于和他们聊天,所谓知识分子是也。
  自卑的研究员们是为自己的经济和政治地位而自卑。大学教授去卖茶叶蛋,继而补贴家用如果有更好的生财之道,他肯定不会选择这条,更令人自卑的是,这样的大学教授,很快就被迫退休了,因为大学丢不起这个人,实在也是自卑极了的表现。
  杨锐虽然讨厌邱晔在背后说人闲话,可说闲话的又何止一个邱晔,两人素不相识,以后大约也很难见面,当着一群学者的面,杨锐也不想给人留下刻薄或者跋扈的印象,因此,杨锐的笑容愈发显的谦和。
  “你笑什么?”邱晔的语气依旧很冲。他是丁成国的关门弟子没错,却也是三十许的人了,对20岁左右的大一学生,自然很有心理优势,此时就像是老师向学生问话一样。
  不过,邱晔本质上仍然像是一个学生,而且是宠坏了的学生。
  关门弟子什么的,果然是很舒服的职业呀。杨锐心中腹诽,继续笑问:“笑什么都管吗?”
  邱晔语气一滞,转瞬发觉,自己和大一的学生争辩,真是掉分的事,于是目光转向许正平,问道:“许副教授,你带的学生就这样子?一点礼貌都没有。”
  杨锐的眉毛皱了起来。
  他的年纪小,又是初来乍到,自然应该收着一点,免得被人说毛头小子肆意猖狂,中国科研界向来是很古朴的,老头子们掌握着最大权利,要想不被排挤,就得表现出谦谦君子的风范。
  许正平就不同了,他都是奔着五十的人了,被三十多岁的毛头小子肆意嘲笑当这么多人的面叫人家副教授,就算是嘲笑了。
  杨锐毫不犹豫的挺身而出,却是面向丁成国,大声道:“丁教授,你带的学生就这样子?一点礼貌都没有!”
  全场冷场几秒钟,就有人噗嗤的笑了出来。
  接着,议论声遂起,有好笑的,有看好戏的,但却没人说杨锐的不是。
  大家都当杨锐是许教授的弟子,弟子帮老师出头,又有什么好说的。
  被点名的丁成国苦笑着站起来,道:“年轻人,别置气,小邱,你也少说两句。”
  这是各打五十大板的节奏了,正确的做法,自然是许正平走过来,也将杨锐牵回去,装模作样的说两句,就算是完了。
  可惜,许正平做不到这一点。
  别说杨锐是替他说话的,就没有帮他说话,杨锐是实验室负责人,他在实验室里独领小组,也没有教训杨锐的资格。
  而且,许正平还不好意思向别人解释。私下里,他说给杨锐工作,还不算太丢脸,当着这么一群人,许多都是老相识的面,许正平总不能说:这位大一生是我老板。
  当初,许正平纠结了那么久才进入离子通道实验室,也就是畏惧这样的场景,而今更不会承认了。
  于是,邱晔就看到许正平一言不发,杨锐不受责备,仿佛认定了他是错的似的。
  邱晔是不会让自己完美的科研圈子的首秀蒙上阴影的,气往上涌,道:“北大人还是真是了不起。”
  邱晔将原先的“北大学生”的嘲讽升格成了北大人,隐指许正平。
  许正平被他咄咄逼人的挤到了前台,暗叹一声,息事宁人道:“我以母校为荣,母校以我为荣,很正常的观点,何必深究。”
  “你们做了什么,就能让母校为荣了?别给我说是五四运动。”邱晔嗤之以鼻,下巴也抬了起来,他拿到了特别邀请函,自然是特别的一位,而许正平作为中老年副教授,其实并没有被邱晔放在眼里。
  这个年纪仍然是副教授的,多半是学术上的才华有限的。当然,北大的副教授放在地方大学妥妥的够教授的资格,但地方大学的教授也有厉害的,而“副教授”的头衔却意味着成就有限。
  相比之下,邱晔自认为是才华过人的研究员,他获得的成就也着实不弱,能拿到卫生部的特别申请函,就意味着最少五万,多则十几二十万元的经费到手,这钱用在研究上,不能说是天文数字,也是相当不容易了。
  一般的省级实验室,不说其本身的资产,一年的研究经费也就是十万二十万的。
  心理优势放大了邱晔的情绪,看向许正平的表情格外的惹人厌。
  与邱晔同在一个实验室的老洪首先看不下去了,他好心好意的介绍许正平过来,不是给邱晔嘲讽找茬的。
  老洪的黑脸也看不出情绪,道:“小邱,说这些话做什么。老许,你别在意,年轻人嘛,年轻气盛……”
  许正平脸色很难看的没吭声,他属于正常的知识分子的脾气,平时能不得罪人就不得罪人,但也见不得别人的冷嘲热讽。
  杨锐觉得不能就这么回去,就这么回去,今天的事肯定要变成一个笑话了,在场的学者们回去,还不知道要怎么编排许教授和北大。
  弄不好,许教授因此吃了挂落都不一定。
  杨锐咳嗽一声,道:“许教授做的相互作用蛋白的论文,发表在了包括JMC在内的多本期刊上,我觉得,北大对许教授的贡献肯定是满意的。邱晔同志,你的说法不对吧。”
  邱晔又是哼了一声,懒得理杨锐的样子。
  “都坐,都坐。”老洪忙着缓和气氛。
  杨锐没坐,笑道:“邱晔同志,你说错话了,得道歉。”
  “我道歉?我道什么歉?”邱晔倒也知道轻重,眼珠子一转,道:“我说的不是许教授,我说的是你,小小年纪,不在学校里学习,跑到这里来抖什么?谁给你抖的资格了?”
  从邱晔的角度来说,他这算是给许正平道歉了,毕竟,他明确的声明了不是针对许教授的,在场的老家伙们的眼光也就没那么锋利了。
  不过,邱晔也不愿太落自己的面子,也就抓了杨锐这只“软柿子”捏。
  邱晔胳膊一挣,脱开老洪的手,指了一下杨锐,道:“你一个大一新生,不在学校里好好学习,跑到这里闹什么?你要说你是来见见世面,你就管好嘴,看就行了……”
  “我倒觉得,你没资格说这个话。”许正平终于回过味来了,站到了杨锐身边。
  这一趟,许正平就是来给杨锐保驾护航的,到头来,变成了杨锐维护他。
  短暂的失神后,许正平带着一股子严肃脸,站到了邱晔面前。
  邱晔笑了,道:“我怎么没资格说这个话?”
  “正好有时间,趁着面试还没开始,我给你掰扯掰扯。”许正平吸了一口气,又问:“你要是资格不如他,是不是就合该滚出去?”
  “我资格不如他?”邱晔指指自己又指指杨锐,笑的合不拢嘴。
  许正平也不指望着邱晔回答,伸出手掌,屈起大拇指,道:“我先说第一条,高考状元,全国理科高考状元,这一条,你得跳多高才能够得着?”
  邱晔整天在实验室里呆着,也不知道全国理科高考状元是谁,干笑两声,道:“他高考厉害,得,那又怎么着?”
  老洪有点想到啥,被许正平用眼神给止住了。
  许正平又屈起食指,直接点名道:“杨锐高中时期,就发表了英文论文,并且被英国的跨国公司聘请为顾问,这一条,你比得上吗?”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邱晔只当遇到了一个天才少年,眼神微变,也没有太大的触动。
  老洪却是无奈的瞅了邱晔一眼,他知道杨锐是谁,奈何邱晔不知道也没办法。
  实验室与外界本来就有一层无形的围墙,做实验忙起来的时候,饭都顾不上吃,又哪里有精神探寻八卦,就是聊八卦,首先聊的也是家里人,单位里的人,还有明星政界,聊不聊得到其他学校发生的事,这个得看运气。
  在场的科研群众,先能有三分之一知道杨锐,但最多只有六分之一准确的知道是怎么回事,剩下的,至多知道一下杨锐的名字。
  不过,今天过后,杨锐在科研圈子,最起码是生物科研圈,必然会名气大涨,许正平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才说的如此详细。
  只见他再次屈起左手中指,道:“上个学期,杨锐自筹经费,干掉了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理查德教授统领的团队,首先探寻了细胞内钾离子通道的功能,并且开创了探寻细胞内离子通道的新方法。论文依次发表在了JELL上,这一条,你比得上吗?”
  许正平的话说到一半,邱晔其实已经想起来杨锐是谁了,做科研的,饭可以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