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神级学霸1-第3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锐微点头,道:“其实也有点出乎我的意料,主要原因大概是出版社将我的投稿拿给芝加哥大学的利奥教授看了吧,他非常欣赏,以至于发表了一篇专门的评论,这样一来,出版社是不出书都不行了。”
生物学的圈子比一个城市的水果批发市场的规模还要小,厉害的人名一提,大家都知道。
田兵教授亦是恍然大悟道:“利奥教授的专门评论很难得呀,怪不得。”
“我也是付出努力的。”杨锐做出努力的表情,故意道:“我当初在清华上课写教案的时候,就是以出版为目标呢。”
田兵教授跟着杨锐上了那么多节的课程,也熟悉了杨锐的表情动作,不禁笑了起来:“杨锐老师的确是很厉害没错,对了,您的书的进度比课堂教授的还要多吧。”
“哦,你没看到书吗?”
“我们那桌全都是上过您课的,三本书根本不够看,我还没抢到,所以才过来的,抢到书的都窝在那里看呢。”田兵教授不好意思的向后呶呶嘴,果然见到一个大圆桌上,有几个人聚精会神的看着书。
学者看书,的确是有种江湖大侠看到武功秘籍的感觉,其实效果也是差不多的。
要说人的思维和毅力,学者其实不见得就比普通人强到哪里去,学者上学的时候,说不定也会因为贪玩而被老妈揍,就像是江湖大侠小的时候,一样可能因为贪玩而被师傅揍一样。
但是,当他们学完了前人的东西,站到了领域前沿的时候,心思就不同了。
学者们看一本新书,了解到一个新的领域,获得新的知识,很可能让他们成为这颗星球上最了解这个领域的人,这种快感,与学习重复的知识的感觉是截然不同的。
杨锐看那边桌子上几个人抓着书的防护模样,不由笑着拿了一本新书递给田兵,道:“这本送给你,四篇十六章,我全部都写完了,也算是对我积累的研究知识的一次总结吧,咱们授课大概到了二分之一的样子吧,后面的难度增大了,我还在考虑是否全部教完。”
“当然要教完了,我每周都在想呢……”田兵一边说,一边打开书,看了起来,他刚才其实瞄了几眼,但实在是人太挤,他不想草草看完,特意将剩下的内容留下来。
杨锐笑道:“学生们恐怕已经是听天书了。”
“还是有几个学生听懂的,你都考过他们了。”田兵说着紧张的道:“您不会不准备教后面的了吧。”
“你要是看的话,自己也能看明白了。”
“那怎么能一样。”
“喜欢听我讲?”
“当然。”
“要不来离子通道实验室试试,我几乎每天都要过去,也方便咱们聊天。”杨锐顺坡下驴的邀请起了田兵。
尽管未来并未达到院士或者长江学者这样的高水平,但田兵未来也是名震一方的生物牛,在基因学方面开辟了一方天地,就目前离子通道实验室的规模,让田兵教授独领一队是很适当的。
田兵却是反应迟钝的一派,笑道:“我哪能天天到离子通道实验室里去……”
“到离子通道实验室来上班就行了。”杨锐道。
“我是清华的,离子通道实验室是北大的……唔……”田兵终于回回过点味了:“你是要我去北大?”
“没错。离子通道实验室提供更好的实验条件,我们现在还有国际一流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热点,另外,离子通道实验室的工作补贴也更多,每个月的加班补贴就有数百元,总而言之,北大的离子通道实验室的条件更好。”杨锐停了一下,又道:“我个人比较欣赏你在反转录酶方面的研究,反转录酶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很重要,这样的背景和经历,能够帮助你迅速适应我们目前的研究。”
如果说杨锐所说的“条件问题”有10分吸引力的话,杨锐对田兵的能力分析,就有50分的吸引力。
田兵的脸色也变的凝重起来:“这不是件小事情。”
“我知道,所以才专门找你谈,你稍等,我喊我们生物系的主任过来。”
“啊?等等,我还没说……”田兵伸手去抓杨锐,又哪里能抓得着,眼看着杨锐将蔡院士给叫了过来。
在场的还有清华的老师和领导,三人的碰面,很快吸引了他们的注意。
田兵恨不得钻到地底下藏起来,但这里没有给他藏匿的空间。
好在现在的人正常来说,并不会想到挖角之类的事,再多的目光也只是好奇而已。
……
770。第770章 记在心里
蔡院士向来支持杨锐,但还是对他当众挖人的举动惊呆了。
与田兵简单的说上几句话,蔡院士拉着杨锐站到一边,气道:“你这是干什么?当着清华领导的面拉人,这怎么行!”
“我以为我是打广告了。离子通道实验室缺人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要不然,您从北大给我派几个人呗。”杨锐也是理由充分的不行。
蔡院士果然说不出话了。做领导的,想要一碗水端平太难了,而杨锐尚未毕业的学生身份,又让他成了最歪的那边。
按道理说,杨锐的离子通道实验室是北大下属的实验室,人员配置根本不用杨锐操心,他的实验室有资格扩大,自然要由北大派员填充。
但是,面子和能力的问题让杨锐的实验室扩大变的困难起来。
一方面,杨锐现在只要小牛和能干活的实验汪,他甚至不需要许正平这样的普通级别的副教授了,另一方面,看得出前途的小牛,也不想到杨锐的实验室里工作。
老师给学生干活,放在外面并不好听,解释起来太复杂,以至于根本不会有人听你的解释。
除此以外,杨锐的年龄和身份也有现实的问题,首先,他尚未拿到长期固定的实验室经费,而他是否能拿到长期固定的国家经费,也是未知数。
再以杨锐的年龄和身份,他就是想拿临时的经费,也是比较复杂的。
能被杨锐看上的北大小牛,目前并没有景况非常糟糕的,事实上,这些小牛虽然不一定有自己的实验室,但就是在别的教授的实验室里工作,条件也不比杨锐的实验室差多少,再到杨锐的实验室里工作的动力就小之又小了。
这样的事情,蔡教授也只能劝说和敦促了,尤其是杨锐看中的小牛,没有一个好随意命令的。
这种情况下,杨锐自力更生的招人进来,蔡教授还真是反对不了。
当然,蔡教授也不想反对,对学者来说,顶级学者的数量从来都不闲多的,有一个顶级学者就是一个顶级实验室,有一百个顶级学者就是一百个顶级实验室在欧美国家,这种规模的大学和研究机构也不在少数,都有现成的经验可学。
杨锐要的都是招之能战的精英,那就更符合北大的利益了。
蔡教授唯一有点不乐意的地方,其实也是抹不开面子。
“不管怎么说,不要当着人家领导的面来挖人嘛。”蔡教授有点脸颊发热。清华北大也算是同气连枝了,互相之间的交流频繁,他也三五不时的到清华走动一番,因此想要杨锐顾忌着大家的面子。
杨锐愣了愣,笑道:“我考虑着,反正大家都是要知道的,不如就公开出来,说明咱们的力度嘛。”
“力度是强了,也得顾着面子。”蔡教授看杨锐的表情,知道他没听进去,也是无奈。
杨锐嘿嘿的笑:“尽量尽量。”
说着,杨锐又将蔡教授拉回到了田兵身边,道:“不管怎么说,咱们拉回来一个算一个,我总共要三个就行了。田兵,蔡院士是我们生物系的主任,你有什么要求,直接向他提就行了,能满足的,我们一定满足。”
田兵眼睛发直,从来没见过大庭广众之下挖人的。
清华的领导也没见过啊,不一会儿,就有好几个人走过来,虎视眈眈的望着杨锐和田兵,让后者更不好开口。
杨锐却是没什么顾忌,笑呵呵的拉着田兵不让他走,又将先前的条件说了说,再道:“你别小看我们离子通道实验室,今年发表论文的数量,肯定比你现在的实验室多,另外,我们的补贴也是实打实的,你加班一个小时,实验室就补一个小时的工资出来,节假日还会翻翻,你算一算,一个星期要是工作110个小时,那要拿多少钱。”
“两倍多的工资?”田兵的眼睛亮了亮,工资翻倍这种事,现在只有外企才可能有,普通的国有企业和政府机关,两年加5块钱工资才是正常的。
“不止,周末都算节假日,算下来三倍还多,重要的是我们的研究进度更快更新,目前可以说是世界第一流的。”杨锐一边说话,一边冲着清华的几位领导笑,其中就有颇为熟悉的金教授。
“老蔡。”金教授打个招呼又叹口气,道:“你说,我们好不容易决定重建生物系了,你们这就过来挖人,不地道啊……”
他这么说一说,蔡教授和田兵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田教授目前在清华做什么?”杨锐却是早有准备。
田兵一怔,说:“主要还是教学……”
“只是教学的话,田教授的才华岂不是浪费。”杨锐看着金教授道:“我们离子通道实验室是目前国内最好的实验室之一,请田教授到离子通道实验室里来,才是对生物学最负责的行为吧。”
金教授被杨锐说的直摇头:“不行不行,而今正是用人之际,田教授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全国到处都需要用人,我不都帮你们上课了。”杨锐撇撇嘴,道:“现在应该说的是怎么对田教授来说最好,我觉得吧,离子通道实验室是最适合田教授的……”
杨锐再次拿出离子通道实验室的条件,听的周围诸人瞠目结舌。
蔡教授也算是看出了杨锐打广告的心思了,此时唯有苦笑两声,任由杨锐发挥。
杨锐挥洒自如的与金教授等人争辩着。蔡教授和田兵不好说的话,他说起来没什么顾忌。
归根结底,他就是一名研究员,除了在经费上有点畏惧感以外,他还真不用伺候谁。至于外校的领导就更无所谓了,勾引小牛显然是更重要的事。
田兵教授的内疚感,随着杨锐的争辩,也渐渐的消散了大半。
有些问题,第一次说的时候会觉得羞涩,但说的多了,羞涩自然会散去。
人体的生物机能就是如此,在双方说开了之后,田兵教授的选择也就会更加理性。
其他人也是如此,对跳槽的羞涩感渐去,对槽里的草料质量和数量的关心,就见见增长了。
“我们离子通道实验室,最近都是开放日,欢迎大家来参观、指导。”杨锐在出版介绍会结束前,一个劲的宣传离子通道实验室。
华锐实验室目前做PCR的相关扩展研究就做不完了,杨锐短时间内也不准备扩展它,因为PCR将会带来的庞大利益足以消化很长一段时间,但离子通道实验室不一样,它是北大的实验室,理论上除了研究以外,不用负担其他的工作,以至于能够迅速的扩展。
而在杨锐的计划里,无论是基因学还是克隆学的准备,都需要离子通道实验室的大量储备。
在场的学者并没有人响应杨锐的话,大家只是将之记在心里。
……
771。第771章 新书排名
出版介绍日的第二天,是个大晴天。
苏帆赶了个大早,来到离子通道实验室。
他一向喜欢早起工作,早起的好处也是极多,但苏帆在乎的并不是一日之计在于晨什么的,他在乎的是实验室里的仪器,都能尽着自己先用。
这可是相当重要的条件,也是苏帆自北燕农学院毕业以后,反超许多名校生,站在科研前沿的主要原因。
除了些微的天赋和日常的努力,苏帆的秘诀就是这么简单一点,永远比别人早起一个小时。
事实上,在实验室里工作,这是非常非常有利的一个秘诀。
除非成了杨锐这样的实验室负责人,或者许正平这样的实验室大拿,否则,普通的研究员总是要与人分享实验仪器和器皿,比如相对便宜的培养基、枪头什么的,数量是多的很,也不值几个钱,像离子通道实验室里,能堆好几个柜子,谁想用拿就行了,普通的一二流实验室里稍微紧张些,但想用总是有的,问题在于,使用之前你总得灭菌吧,灭菌也不能头天灭,否则又沾上杂菌了,只能是用之前的时候做灭菌,这就让灭菌锅之类的仪器有了繁忙期,若是来的晚了,等到九点十点,大家都在灭菌了,等待的时间就长了,有时候浪费两三个小时的都有。
除了灭菌锅,超净工作台之类的东西,也是生物系学生到了实验室以后首先要用的东西,它们同样也有交通拥堵期,谁到的早了谁先用,谁先用就先节省时间。
苏帆甚至有凌晨五点钟到实验室抢仪器的经历。
若是有需要的话,凌晨四点他也愿意干,这样到了下午,别人还在浪费时间排队的时候,他就可以将时间抽出来干些别的事了。
进入离子通道实验室以后,苏帆依旧维持了他的好习惯。
不过,相比以前北燕农学院的实验室,离子通道实验室的条件好了太多太多,仪器设备的数量更多,而抢实验室的研究员更少,苏帆也用不着天不亮就起床了。
尽管如此,苏帆到达实验室的时间,也往往在六点半以前。
之所以是这个时间,在于学校食堂六点开门,他更愿意填饱了肚子再来。
今天也是如此,苏帆将肚子塞的饱饱的,再骑着自行车来到离子通道实验室,和往常一样,大门虽然开了,但他所在的实验室,并没有其他人来的更早。
“不错,今天也是第一个来。”苏帆很得意的看看手表,在实验室门的后面,写下自己的名字和到实验室的时间。
“你好。”身后的黑暗中,突然传来沙哑的声音。
苏帆吓的几乎跳了起来。
“别害怕,我是来参观实验室的。”沙哑的声音一点安抚作用都没有。
苏帆神情不属的道:“参观什么实验室?”
“离子通道实验室,你们的主任杨锐说的,离子通道实验室最近是开放实验室,欢迎参观。我和保安说了,他把我放进来的,外面有点冷。”黑暗中的男人走了出来,穿了一件厚外套,一个劲的搓手。
“还真是个人呀。”苏帆冷静下来道。
“看你说的。我是刘军,军人的军,我北理工的。我说,你们实验室就没有暖气啥的?冻死人了。”
“早上六点就过来,你能不冷嘛。”苏帆摇摇头,道:“窗户边有暖气,这阵不太热,过会学生上课的时间,温度就烧的高了。”
“好好好。”刘军立即去了床边,捂着暖气坐下来,边搓手边道:“我也不想这么早来啊,这不是怕人看到了说闲话,兄弟,你也别到处传啊。”
“传什么?”
“对头,就是这个意思。得,你坐实验吧,我就看看。”
苏帆无奈摇摇头,再看看时间,也懒得再去管他,干脆的转过来,开启了工作模式。要是再耽搁一会,科研汪们全都进来了,他今天早上就算是白来了。
刘军就在后面看,也不吭声什么的,就是瞪着眼睛看。
苏帆被他看的有些心虚,但还是坚持着将实验准备完成了,这些都是很事务性的工作,熟能生巧,基本不用动什么脑筋。
当然,要是不做这些事,也就没有要动脑筋的机会了。
“你觉得怎么样?”苏帆用了很长时间完成准备工作,才抽出空来问刘军。
刘军笑笑,说:“还不错,你是北大毕业的?”
苏帆的脸一下子涨红了,道:“我是北燕农学院毕业的,我当初也有考北大的,因为发烧了,发挥失常,最后才考了北燕。”
“没事没事,我当初也是想考北大的,最后还不是去了北理工。”刘军笑嘻嘻的说了一句,又道:“我去别的地方看看。”
刘军没有给苏帆再说话的机会,推门就向其他实验室走去。
事实上,刘军也没有在离子通道实验室里呆太久,在大多数人到实验室报道以前,刘军就离开了。
而在这一天里,有多人到实验室里参观。
第二天来的人更多。
接着是更多的第三天,以及同样不少人的第四天。
整整一周,都有人赶早到离子通道实验室来参观,下午的时候,人就会少很多。
这与正常参观时间的人流不同,但杨锐知道原因是什么,外校的老师可不想人知道,自己到离子通道实验室来参观了,即使真的只是参观,大家也宁愿别人不知道,又或者,哪怕别人知道了,他们也要装作别人不知道的样子。
然而,杨锐看中的几个人,并没有决定留下来。
杨锐也只能做点加深联系的事儿,等待事情发生转机。
转机出现的很快。
并且也是林登带来的:一本《芝加哥读书报》。
《芝加哥读书报》由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内容是关于出版物的介绍,同时,就像是纽约时报会有一个畅销书的排行榜一样,芝加哥读书报也会有一个畅销的学术期刊的排行榜。
在林登带过来的新一期《芝加哥读书报》上,杨锐的《基因组学》赫然排名第22位。
“杨锐先生,恭喜了,22名对一本新书,还是一位首次发书的学者来说,可是个不错的名次,我计划带着这份报纸,向中国的各大高校销售您的书,哪怕一个学校只买几十本,也很不错了,不是吗?”林登乐呵呵的,幻想着自己打开中国市场的日子。
杨锐同样高兴,只是不忍的泼冷水道:“中国恐怕更需要中文教材,而不是英文教材。”
“少量的英文教材应当还是需要的吧,我们的书在印度就卖的不错,中国的情况与印度应当差不多。”林登一边说,一边为自己加深幻想。
……
772。第772章 活力
杨锐被林登给说笑了,道:“中国的情况和印度大不一样,印度的模式,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有很大的贫富差距,穷人家的孩子自然是买不起书,但富人家的孩子能买得起。中国不一样,中国能买得起130美元的书的家庭太少了,更重要的是,中国能看得懂原版书的学生更少,我们将英语当做第二外语来授课,也就是最近几年的事。”
林登对中国的了解少的可怜,就像是普通中国人对巴西的了解一样。
但林登仍然抱有幻想,道:“即使看得懂原版书的学生少,老师数量总不少吧,中国人口众多,做生物研究的学者数量也足够卖掉几百本书了。”
林登笑笑,又说:“几百本书,我就满足了,我们只是想要开拓中国市场,还没有准备占领中国市场。”
杨锐耸耸肩,道:“130美元的书,老师也是买不起的,学校多半都不会买。”
“为什么?你是中国人,中国的学校难道不想要了解你做的工作?一名中国人的著作,在芝加哥读书报上排名22,这应该意味着些什么吧。”林登用了hing的说法,还有点为杨锐打气的味道。
杨锐随口说:“因为贵啊。中国的学校和研究机构肯定会感兴趣没错,但我想他们会通过其他的方式看到想看的资料。”
“比如说?”林登突然有了不好的联想。
杨锐尴尬的笑笑,并不做解释,又道:“当然,你如果愿意向北京的各大高校,宣传我的书的话,我还是很感谢的。”
“当然,我们当然要宣传,前些天的图书推介会,就是为了宣传嘛。”林登疑窦重重的道:“我会将我们最新的成果传递到北京的各大高校和研究机构的。”
杨锐微微点头,想想道:“这样吧,我介绍个朋友给你,你不太了解中国,如果有需要的地方,你可以找他帮忙。”
“那太好了。”林登对此是再满意不过了。
杨锐介绍给林登的,自然是史贵的图书出版公司了。
史贵旗下的图书出版公司挂靠中丝公司,一口气起了多个名字,这是为了贩卖书号方便贩卖书号也是许多中国出版社唯一赚钱的途径了。
史贵旗下最大的锐文图书出版公司活的稍微滋润些,尤其是他们销售的锐学密卷,带来了大部分的利润。
也是借着锐学密卷的良好销售,让史贵加入了北京城里的读书出版圈子。
比起学术圈子来说,出版圈子自然是要复杂一些,不过,再复杂的出版圈子终究是追求利润而不是追求文学的,所以,比起艰苦度日的出版社员工和同年龄的中层干部们来说,自己是老板的史贵要加入圈子会简单的多。
这层关系,在陪林登跑出版社、大学和研究机构的时候,也都给用上了。
半天的时间,史贵就与林登将北大清华给跑完了,而且确定追加了8本原版《基因组学》的销售,算是相当不错。
林登看起来也有些振奋,道:“虽然半天只卖出去八本书少了点,但我们继续努力,跑完北!京城的话,应该也能卖出几百本的销量了。”
几百本的销量对林登来说,其实也没什么意义。美国的书卖的少而贵,出版社仍然有钱赚,是因为一部分少而贵的书会变成现金奶牛,每年都卖几百本,如此堆积起来,一年的销量虽少,十年二十年的销量却会让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