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神级学霸1-第3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能做出去铁酮的人,比百分之一还少。”协和医院的研究员笑了笑,说:“我认识雍晓东和王思胜,看过你做的去铁酮的,非常了不起的成就,进入GMP委员会名至实归。”
杨锐笑了:“这里好像没有名至实归一说。”
“补选失败了就再补选好了,没有人会说三道四的。”
“没必要。人家不让我进,我也用不着削尖了脑袋的往里钻。”杨锐倒不是真的对GMP委员会无感,从个人发展的角度来说,现在成为一个重要委员会的成员是件好事,能够巩固他的声望,而且获得切切实实的权力,对于拥有两间实验室,而且还想继续扩大的研究员来说,这是必经之路。
从某种程度来说,杨锐以前的工作就像是做了一个超棒的网站,大家喜欢他的网站,甚至从他的网站获利,唯独杨锐自己是出于付出状态,除了少的可怜的广告收益进入委员会,就相当于一次成功的流量套现,他的声望将转化为他在委员会里的声望,进而得到实际的回报。
虽然没有了GMP委员会,还可以HMP,RMP委员会,但这终究是一件讨厌而有损脸面的事。
旁边的研究员了解杨锐的想法,似笑非笑的道:“如果是我的话,补选失败更要参加下一次补选。今天有几十个人赞成你的提名,只有5个反对票,所以,你如果放弃的话,岂不是让这五个人得逞了?”
杨锐稍微有些回过味来了,道:“感觉上不像是五个人。”
“要不然呢?谁有本事买通一个会议厅的人?也没有那个必要不是。”研究员道:“你继续参加补选,不丢人。输一次就跑,人家才说三道四呢。”
杨锐沉默不言,他和这位研究员毕竟不熟,现在已经有些交浅言深了。
会议在沉闷中继续进行,但已经没有多少人有心思去听了。
杨锐结束了会议就坐车回家,洗过澡以后,结结实实的睡了一觉。
第二天一早,杨锐再去学校,才在离子通道实验室见到蔡教授。
“杨锐。”蔡教授是单独来的,他避过其他人,语气沉重的道:“这件事是我没有处理好。”
杨锐勉强笑笑,道:“时间太紧了,没有准备也是没办法的。”
蔡教授没顺杆下的意思,摇头问:“你认识蒋同化吗?”
“不认识。我应该认识?”杨锐眉头皱起。
“他是昨天投反对票的一个。”蔡教授道:“投反对票的人,都是蒋同化圈子里的人。”
杨锐缓缓摇头:“没接触过。”
“我确定不认识他,不过,我得罪他了?”
“梁策呢?”
“不认识。是什么人?”
蔡教授用手摸了摸下巴,道:“梁策是梁的儿子,梁河的孙子。”
两个名字出来,杨锐再孤陋寡闻也是听过的,恍然道:“官三代?他想要什么?”
蔡教授品咂了一下官三代的含义,点头道:“梁策现在是燕京医药研究所的副所长,做过不少项目,勉强有进GMP的资格。蒋同化是他师兄。”
“官三代要进GMP委员会有这么难?再说,他进来有意思吗?”
“学而优则仕,进了GMP委员会,说不定就能进体改委呢?说不定就能入职中枢以备咨询呢?”蔡教授心里也有火气,讽刺的说了两句,道:“我和老伍谈了谈,过来听听你的意见。”
杨锐不明白的道:“什么意思?”
“你要是不想和他们搀和,昨天的事就当没发生,之后再有机会,我们再帮你申请。”蔡教授紧接着又道:“你要是不怕梁家,我和伍洪波就再选你一次。”
他用“怕”来形容,显然也是有倾向的。
“再补选再被否决怎么办?”杨锐问。
“不管他们否不否你,我们肯定要否掉梁策的,到时候,看他们怎么办。”蔡教授其实也没有想的太清楚,更多的还是心里有气,生气而且不服气。
他们选杨锐虽然有私心杂念,但不管怎么说,杨锐的学术水平都是够格的,甚至是大大超过的。相比之下,梁策要进委员会就太过分了,完全不够格不说,还要踩着他们的肩膀。
所谓佛也有火,蔡教授身在北大,也不怕卫生部的官员,干脆想出了一个两败俱伤的方案。
杨锐想,两败俱伤就两败俱伤好了。
“你们愿意选,我就愿意参加。”杨锐迅速的做出了决定,时间拖的越久,对他是越有利的。
去铁酮和PCR都在发酵,不管是官三代还是富二代,他们或许有本事阻挠技术的出现,但是,当技术出现以后,尤其是在科学界传播起来了,再想屏蔽它们,就太难太难了。
880。第880章 惋惜
杨锐做了决定,就宽心的等着下一轮的补选。
做科研的有一桩好,就是以成果论英雄。你的成果好,做出来的项目厉害,自然就有荣誉和金钱飞蛾扑火般的涌过来,一时的失利,并不会像是商场或者政界那样万劫不复,只要科学的原理不变,只要世界的参数不变,技术的陈酿总有出土的一天,就像是将稻苗藏在水井里的袁隆平,又或者总是评不上院士的屠呦呦。
当然,酒香却怕巷子深的故事或许更多,杨锐却是不愿意再出门去吆喝了。
归根结底,做科研的学者,最值钱的永远是他自己的脑袋,而非金钱或者权力这样的身外之物。
比起后两者,做科研的人,固然难以大富大贵,但固守的领地也不容易丢失。
政界商界和学界三者中,最不需要好脾气的是学者,也是因为学者的自由度最高。
杨锐虽然没有追求简单生活的情节,却也懒得将自己彻底拽入政治或商界旋涡。
他用一天调整好了心情,就安静的回到了自己正常的生活轨迹上,如常的到实验室工作。
反而是实验室里的研究员们,总用安慰的语气和杨锐说话。
“杨主任,您这次是被人坑了,不过,就您的水平,早晚还得他们求着你进委员会。”喜欢这样说话的是王思胜,这位来自北理的教授,向来比较有腔调,就是有时候也会像新闻联播一样聊天。
苏先凯和杨锐比较熟悉了,就给杨锐泡一杯咖啡,劝道:“这种事情是免不了的。咱们国内的事情就是这样子,学术能力说到底,只是块敲门砖,进了门以后,人家就只看你手里提的什么礼,说的什么了。”
杨锐谢了一声,端起杯子喝咖啡,表情上看不出什么来。
范振龙担心杨锐不高兴,咳嗽一声,道:“老苏,下面那套在京城不一定管用。这次提名了几十个人的委员会,难不成一个个的送礼送过去?没有这回事嘛。”
“我打听过了,投反对票的总共就是五个人,全是蒋同化圈子里的人。”焦阳平是清华副教授的出身,如今被挖过来以后,也在离子通道实验室里扎了根,此时道:“蒋同化的名声,许多人都知道,送礼确实没用?人家是闲杨锐挡了路。”
“挡什么路?”
“真的假的?”
“怎么回事?”苏先凯范振龙等人是从外省调进来的,都没听过蒋同化,好奇的问过来。
焦阳平就给他们介绍蒋同化和梁策其人。
杨锐也顺便在旁边听着。
蔡教授说的相对简略,更多的内容,还是焦阳平这样较低级别的研究员了解的比较多。
苏帆也听的很认真,他之前在北燕农学院工作,虽然算是京城人,却没有接触蒋同化这种人的途径,听焦阳平说的煞有介事,有些不太相信的问:“他这样子有必要吗?蒋同化已经是被提名了吧?他这全是为你说的梁策干活了?梁策那天不在吧。”
焦阳平不屑一顾的道:“肯定是这两个人,蒋同化为梁家咬人也不是一次两次了,他就是投靠了自己的这个小师弟以后,才发起来的,要不然,蒋同化哪里有这么多的项目做。”
“有项目的话,梁策自己为啥不做?”
“做不过来,也做不出来。”不用焦阳平说,田兵代替他道:“我和梁策合作过,怎么说呢,学问有点,就是太刚愎自用了,也不是做科研的态度。再者,他也不愿意天天泡到实验室里,就是隔三差五的过来,安排一下工作,还不一定安排的合适。”
焦阳平颔首赞同道:“我也接触过,特独的一个人,不太喜欢反对意见,经常一条路走到黑,要是方向选对了还好,方向选错了,项目就全完蛋了。我以前还想,这位不知道什么时间就该当官去了吧,结果人家还真耐得住性子,就做科研做了有十年了吧。”
“十年都不止。我估计,他以前或许还有点怕,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梁家前些年也是遭过罪的,想在学校里多呆几年看看风头也能理解。”田兵略显沉稳的说了一句,转头看向杨锐道:“我和梁策合作的时候,就有感觉,他是吃了肉还不一定给人留汤的人,有点欺软怕硬,难打交道的很。”
杨锐微微点头,脑海中已经勾画出一名官僚阶级的科研人形象来。
这其实不难想象,科研之枯燥是圈内圈外人有目共睹的。勉强来说,高三时代的复习生活的枯燥程度,大约与科研相差无几,区别在于,高三时期的补课活动,现在变成了科研时代的实验活动,而每天10个小时甚至更多的理论学习是少不了的。
要是学的门类的数学要求高一点,长期学习是免不了的,时不时的还要做点习题。所谓数学工具,就像是工厂里的机械工具一样,久了不用就会生疏,有新玩意出来了,你也得了解和学习。
杨锐在实验室里招人一直坚持110个小时的工作时间也是如此。一只科研汪或者头犬要是一个星期干不了110个小时,招募过来简直是浪费粮食,朝五晚九年休110天的工作多了,许多人每天工作30个小时都没必要,但研究员却是永远处在竞争当中。
杨锐不相信一名官三代能够长期的维持这样的生活。
事实上,如果不是一股不服输的气推着杨锐,如果不是重活一次就应该如此的思想支配着杨锐,他也难以坚持下来。
当然,真正让杨锐坚持下来的,是不间断的成就感。
他比别人更容易成功,更能够享受到成功的刺激,他也就能比别人坚持的更久一些。
做科研的,其实都是在坚持,每天都活的像是濒临高考似的最终,也只有那些不觉得高三复习痛苦,或者能够忍受高三的痛苦复习的孩子,有资格继续科研工作。
杨锐不觉得梁策有这样的心气。
田兵继续回忆,道:“听梁策做报告的时候,还是有些水平的。不过,他做的项目,只有少数几个勉强够得上国内一流,所以,他这个副所长还是比较有水分的。”
“就这样,人家还是进了GMP委员会。”苏先凯不服气的道:“简直荒谬。”
“还没进呢,这不是补选还没开始呢?”许正平瞄了杨锐一眼,不让几个人胡说八道。
杨锐也道:“说不定就是偶然事件,要等下次补选了以后,才知道情况。”
“也是,下次补选就知道情况了。”
“梁策这种人,就是补选也不会通过的,讨厌他的人多了。”
“也是,再补选,蒋同化总不能再弄一次反对吧,这违反组织程序嘛。”
几个人说着自己都不相信的话,尽量安慰杨锐。
杨锐呵呵的笑着,看起来毫不担心的样子。
不过,在众人眼里,这样子的杨锐,更像是强颜欢笑呢。
一天的工作结束,杨锐率先离开实验室。
其他人一边收拾东西,一边悄悄的说话:
“杨锐也是不容易呢。”
“是呦,年纪轻轻的做了主任,也就是北大的气氛宽松。GMP委员会还是跨度大了点。”
“要按学术能力,啥委员会都不大。”
“也是,但国内哪里有只看学术能力的?”
“国外也没有。”
“可惜了,杨锐今年21吧,这要是进了GMP委员会,再过20年,都要变成前辈了。九成人都得被他熬死。”
“再过40年呢?GMP委员会重建,现在进去的可都是元老。21岁的元老,我看卫生部的那群人也怕。”
“这么说,人家是不会让杨锐进了?”
几个人越说越对杨锐没信心,干脆都不说了。
……
881。第881章 梁策
“得嘞,等下次筹备委员会开会,咱们把你给选上去,这事就算成了一半了。”蒋同化专程坐车来到虎坊桥,就为了报告给梁策这个好消息。
梁策的院子阳光明媚,梁策就睡在四合院的躺椅上,见蒋同化进来了,也不起身,示意他在旁边坐下来,问:“成了一半,剩下一半呢?”
“剩下一半,就看提名的时候顺利不顺利了。”蒋同化笑着坐在了旁边的躺椅上,木头椅子做的很是精巧,但直接坐上去却有些硬,蒋同化扭动了两下,没好意思像梁策那样舒服的躺下。
“吃点葡萄。”蒋同化推了下面前的盘子,问:“他们要是像你这样,直接投反对票怎么办?”
“北大的蔡和中科院的伍都是筹备委员会的。他们能提名,不能投票。”
“他们能影响不少人吧。”
“这个的确是问题。”蒋同化吃了个葡萄,道:“我筹谋着,你亲自见见这些人?”
梁策抬起了眼皮:“还得我求着他们?”
“不叫求。咱们叫沟通。”蒋同化道:“我给你算算,差额选举,总共28个位置,被提名的有31个人,还有一个补选,补选的不管,剩下的31个人里,蔡伍山头的,最多十一二个,咱们着重见一下他们,确定8个人,最多9个人到时候不投反对票,你就安全了。”
梁策不乐意道:“剩下20个人呢?”
蒋同化失笑:“这是记名投票啊,到时候谁投啥填啥都是可查的,谁脑子缺根弦的,没事投你的反对票?我给你说,蔡伍两个人不出点血,他们自己的人都不敢投你的反对票,再得意的,到时候还不是要拿卫生部的津贴?”
梁策不为所动,缓缓道:“说是这么说……”
“您还有啥顾虑?”
“9个人我也不想求。”
蒋同化无言,道:“别的啥事我就代替你去了,GMP委员会的规格还是蛮高的,你人都不去,万一遇到拧巴的,这事不就窝心了?”
蒋同化虽然说的好像梁家很厉害的样子,但实际上,不鸟梁家的学者还是很有些的。当然,不鸟梁家不代表说会随意得罪,梁策要是亲自拜见一番,好好说道说道,投反对票的人就会少很多。
梁策犹豫了一会儿,慢悠悠的坐了起来,道:“这样子好了,我弄个聚会,请大家过来玩一玩。到时候再聊。”
“那还得请得动人家。”蒋同化苦笑:“我可没这个面子。”
“没事,我们所出钱,办个研讨会得了。”梁策在这方面还是有天赋的,用公家的钱也是自然的很。
蒋同化想想点头,道:“那就定在这周五,顺便把筹备委员会的人也一起请了,补选还得他们投票呢。”
“别弄一起了。两边玩不到一起,筹备委员会的都是老头子,到时候弄一块,弄不好就玩成四世同堂了。”
蒋同化听着也笑了,科研界到处都是师徒传承,这个和古代比也差不到哪里去,国外也是一个模样,既有师徒勇夺大奖,共谱佳话的,也有师徒反目的,但在反目之前,师父什么的还是很有影响力的。
蒋同化道:“分开弄,就得再整个名目。”
梁策想想,道:“筹备委员会的人,就都请我宅子里来,就用……让泰合制药出点血,弄个医药推介会。”
“医药推介会好,让泰合的人上门去请,人肯定来。”医药推介会是要给红包的,现在的基层研究员都穷的去做兼职了,上层的学者抹不开面子,就依靠红包之类的回点血。在生物圈的鄙视链里面,医药实验室的鄙视基础实验室的,不是没原因的,后者连点红包都拿不到,不是水平太次进不了医药实验室,还能是什么原因呢?难不成是热爱?
梁策从来都是不相信热爱的,琢磨了一下,又道:“再给他们说,派车去接,让泰合多准备几辆车,免得有老头子耍懒。”
“好,这个就妥了。”梁策转头看看梁策的院子,颇为羡慕的道:“就你这个院子,都够人进来玩一趟了。”
梁策也得意自己的院子,口不对心的笑道:“就是个老院子,保养的好。”
梁策的院子地处虎坊桥,在和平门的南边,杀人的菜市口的东面,离前门也不是太远,中午想吃个烤鸭什么的,溜达溜达的就过去了。
当然,真到饭点了,住虎坊桥也用不着往前门跑,虎坊桥跟前最多的是会馆,有大量的外省干部和商人聚集,自然也有各地美食荟萃。
比起两条大路外的长安街,虎坊桥自然是声名不显,但蒋策的宅子却是民国时期的官商大院,虽然被分割了一大片出来,剩下的还有两进并一个院子,又出钱很是整修了一遍,再漂亮不过。
蒋同化为蒋家跑了十年的腿,捞到的好处固然不少,但要说现金豪宅什么的,却是乏善可陈。
蒋同化年纪大了,就喜欢个宅子土地的,叹口气道:“我是没这个好运气,赶明儿能分个公寓楼,我就满意了。”
“公寓楼不着急,我要是你了,就等进了GMP委员会。到时候,你只要开口,泰合这样的企业,卖了仓库也得给你弄个四合院。”梁策呵呵的笑。
蒋同化心痒之余笑道:“何至于。”
“有咱俩在委员会,最后出的专家意见,不得听咱们的?”梁策打了个响指,转头却是聊起了风花雪月。
蒋同化却是心里一阵子热乎。
加入GMP委员会是一重利,掌控委员会可就是十重利了。
委员会总共28个席位,虽说遇事要商量着来,但有梁策的背景和他的人脉,还说不定真的能做到一定的控制强度。
不说全面掌控,那是谁都做不到的事,但只要有较强的影响力,那在国内的圈子里可就厉害了。
有了这层想法,接下去几天,蒋同化跑的比兔子都快,泰合公司更是被他催的各种忙。
整个圈子,也随着不同人的不同动作,粘稠的运动了起来,像是发酵中途的酱油,散发出浓郁的气息。
882。第882章 白吃白喝
泰合制药是一家有日商背景的制药公司,受限于国内的政策关系,泰合本身只有31%的岛津股份,大头依旧捏在长辽制药厂手里。
不过,日资向来喜欢利用关联企业为背后的核心企业和核心业务创造利润。岛津的核心业务就是医药设备的制造,不仅是实验室用的设备,而且包括工厂化的设备。
众所周知,重工业向来是大投入大回报的,比起泰合制药本身的利润,全国性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才是真正的现金河。
全国4000家药厂,但凡想要通过这条强制性规范的,就没有不需要更换设备的。
而且,不像是欧美的制药企业财大气粗,往往愿意花费巨资,购买高标准的设备。中国的药厂还没从饥饿中缓过劲来,选择的永远是最便宜的产品。
缩写GMP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其实就是想解决这个问题,选择便宜的产品可以,但得选择合规的,总得有一条底线吧。
于是,对于岛津这样有意于中国市场的医药企业来说,问题就简化成了GMP的底线是什么了。
如果知道了GMP划定的设备底线,那么,设计和投产一批刚刚符合规定且成本最低的设备,就是制胜的法宝了。
这样的设备,其实就像是二战前的条约舰一样,越是卡着条约生产出来的设备,就越容易占据市场。
岛津想要知道条约和规范是什么,这也不是什么秘密,或者说,这就是一个公开的秘密,相关部门借此打泰合制药的秋风,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泰合制药每次都甘之如饴。
蒋同化有时候都觉得,日本人真是脑袋有病,明知道宰他,还把头伸过来,不仅伸头挨宰,有时候连点名声都捞不到。
想归想,但蒋同化也确实喜欢泰合制药的乖巧,谁又不喜欢呢,看人家的布置就知道,说是不惜工本都不夸张,一听说是要招待GMP筹备委员会的人,泰合制药二话不说,就运来了整车的东西,光是每桌前面摆的干鱿鱼和干货鲜货,以及送给大家的干品海参礼品,算下来就不知要花多少钱。
对于后世的中国人来说,鱿鱼或许已经不稀罕了,但就80年代来说,鱿鱼还属于中高档的海鲜,用来做婚宴酒席都没问题,做小点自然很拿得出手,海参用来做礼物更不用说了,价值认识上,比后世只高不低。
这些钱当然不能让梁策出,蒋同化也出不起,他虽然三五不时的克扣些经费,还能收些礼物,可现在人普遍就穷,能抽好烟喝好酒,想下馆子下馆子,差不多就是普通人梦寐以求的生活了,至于资产多少,根本是没有这个概念的,一场热热闹闹的宴席,没有冤大头出钱,个人是舍不得的。
梁策站在门口招待客人。
蒋同化陪同其后。
排除杨锐这种妖孽级的成员,蒋同化算是国内比较有名头的中年学者了,梁策加上家庭背景也算技术水平到了一定程度,掌握项目依靠的就不一定是自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