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神级学霸1-第3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京西制药总厂亏本了,属于非战之罪的,秦翰池的厂长位子依旧是稳的。可部委领导不高兴了,秦翰池的位子就风雨飘摇了。
  秦翰池犹豫着道:“这就有逼宫的嫌疑了。”
  蒋同化笑笑,道:“你们现在除了逼宫,还有什么路可走?”
  秦翰池苦笑:“我是无路可走了,其他企业未必。”
  “您的工厂为了律博定不能通过着急,难道别的工厂就是一路绿灯?”蒋同化说着递过一张纸。
  “这是什么?”秦翰池没接。
  “被GMP委员会‘不予通过’的工厂名单,最近增加了好几家呢。”
  秦翰池迟疑片刻,还是接到了手里。
  蒋同化一下子轻松下来,现在的药企有中外合资和外企独资的,但主要还是国企,且都是能赚外汇的国企,这些企业单个是比较弱的,联合起来,向部委领导进言,还是很有影响力的。
  而在蒋同化看来,杨锐的“不予通过”实在是缺少理由。
  ……
  
942。第942章 大麻烦和大动荡
  
  “秦厂长,来了。”
  “老孟,咱俩什么时候这么生分了?当年咱们也是一个马勺里吃饭的兄弟吧。”秦翰池笑呵呵的打趣对面的胖大男子。
  老孟嘿嘿的笑两声,道:“一个马勺是一个马勺,但你每次都吃的比我多啊,你想想,我当年多瘦?就是吃你的亏吃的。”
  “好你个老孟,见面就用话来点我啊,怎么,我就给你亏吃了?”秦翰池装模作样的叫唤起来,又喊道:“老王老王,你来评评理,我有让咱们老兄弟吃过亏吗?”
  老王名阳华,年龄与秦翰池相当,笑起来颇为儒雅的道:“我想一下呐,就上上次,你说带我们去吃野味,结果怎么样?一车七个人全拉肚子了,咱们回来那条路,停了多少次?我后面几年都不去植树造林了,一次就比别人十年的贡献大。”
  几个人哼哧哼哧的笑了起来。
  老孟笑的打跌,道:“老王说的我想起来了,老秦把最后一点卫生纸用了,不够,扯的树叶子擦……”
  “老孟,我错了,我错了还不行?咱们能不要一天到晚的说这些么。”秦翰池举手求饶,又道:“今天吃家养的,我请的大厨,还有老酒,今天不醉不归啊。”
  “喝醉了说的话,可不算数啊。”老孟笑呵呵的。
  秦翰池撇撇嘴,道:“你老孟说话本来就挺不算数的。”
  “这话我可不爱听,我怎么说话不算数的?”老孟拍拍大肚子,一副不高兴的模样。
  “上次说联合定价的事,你不就反悔了?”
  “那是我们省厅直接给的命令,我能不听?”
  “这话我就不爱听了,你老孟什么时候怕过卫生厅了?”
  “不怕是不怕,该听的还是要听。”老孟笑两声,道:“怎么,你又要我们跟省厅对着干?”
  “都说你老孟鼻子灵,你还真灵。”秦翰池叹口气,坐到椅子上,道:“不过,这一次就不是省厅了,应该算……部里吧。”
  老孟“咳咳”的两声,把刚进口的茶都给吐了出来,道:“部里?哪个部?”
  秦翰池看着他,没说话。
  其他几位的表情也镇定不到哪里去,一个个神色各异的看向秦翰池。
  王阳华点了一支烟,大吸了一口,道:“老秦,你是想黄泉路上有几位兄弟陪,不寂寞是吧?”
  “看你说的,我就是想”秦翰池失笑。
  “老秦,不是我说,你那个药,不让生产就等等呗,你对着干,哪位领导会高兴?”
  “领导不高兴也不是因为我。”秦翰池停了一下,面对王阳华,道:“老王,我记得陈部长最信任你了,对吧。”
  被如此评价,王阳华是稍微有点高兴的,笑一笑,问:“我就知道,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你想干啥?”
  “我想弄个企业协会,药品企业协会。”秦翰池将目的说了,道:“老王,老孟,还有老张,你们几家,最近都有药品被GMP委员会给卡了吧?”
  “总有被卡的时候。”
  “以前可没有这样的事。”秦翰池稍微提高一点声音,道:“再这么下去,以后不用部委了,这个GMP委员会就能卡死我们。”
  几个人微微点头,他们其实也有一样的感觉。
  “弄个协会有用?”老孟孟星河有些不相信。
  “总比没有好。最主要的是,陈部长如果能理解咱们,为咱们说句话,最起码,让咱们能和GMP委员会的委员,商量着做事,那就最好了。”秦翰池看着王阳华,一脸的笑容。
  “陈部长不管这些事。”王阳华道。
  “所以就来找你嘛。”秦翰池拉住王阳华,道:“你请到陈部长,协会搞成,你做第一届的会长。”
  这是一个很有诱惑力的提议,王阳华不由沉思起来。
  “我听说,GMP委员会的那个杨锐,是水火不侵的。”王阳华问。
  秦翰池道:“陈部长出面,他要是还这样,我服他。”
  “你还找了谁?”王阳华又问。
  “没人了,我是想,先把咱兄弟几个聚起来。咱们也学这个委员会的制度,弄个协会的常委会,得和后面再来的分开,对不对?”秦翰池本人是很有魅力的,他的建议更是引起了几个人的兴趣。
  不管是秦翰池的京西制药总厂,还是王阳华和孟星河所在的企业,都是实打实的国企。到了他们这样的年纪,除非是转入政府,否则,基本就没什么上升途径了。
  但要说转入政府,他们其实又是不愿意的。
  国企就是一个独立王国,如果是一家数千人规模的国企,那它掌握的资源和资产,要比普通的县市还要大。
  事实上,数千人规模的企业,若是放在地方上,条件比中西部的大部分县城都要好的多,就像是西堡肉联厂的厂区,要比西堡镇好的多的多。
  所以,王阳华等人要转入政府,而且要得到比现在更大的权利,掌握更多的资源,基本是不可能的。
  与其从鸡头变成凤尾,他们宁愿继续呆在目前的位置上。
  不过,位置不变,若是再能多一些权力和社会地位,又是他们所期望的。
  “你弄的药,律博定不会真的有问题吧。”王阳华多问了一句。
  秦翰池却没有丝毫的不高兴,很乐意的解释道:“这个药不光美国人和德国人在用,它本身就做了好些年,三木公司也是国际化的大公司……”
  秦翰池给予了通俗易懂的保证。
  王阳华点头道:“我找陈部长问一下,看看他愿不愿意见你。”
  其他几个人一下子振奋起来。
  与此同时,新一期的《旧金山纪事报》出现在了以加利福尼亚为主的全美各地。
  “律博定致死疑云”几个单词,瞬间拔高了《旧金山纪事报》的销量。
  讽刺和攻击大型制药公司,在美国媒体界,是属于政治正确的,做媒体的,谁家要是不骂几声制药公司,都别想从制药公司拿到广告,毕竟,这样的媒体没有受众啊。
  话虽如此,但攻击和攻击还是不一样的,“致死”对于制药公司,或者说,对任何一家公司来说,都不是小事情。
  《旧金山纪事报》的文章,顿时引起了诸多审视的目光,不仅是大众的,更多是同行媒体和制药公司的。
  《旧金山纪事报》若是敢信口雌黄,带来的一定是麻烦的诉讼和批判,若非如此,自然意味着大新闻和大动荡。
  ……
  
943。第943章 案例出现
  
  梅奇伟只是记者,而非《旧金山纪事报》的拥有者,因此,他所能做的,就是采访和了解事件,并且尽量将之以文章的形式还原。
  杨锐提供给了他一个非常好的素材,而梅奇伟的采访,则让这份素材变的生动起来。
  事实上,梅奇伟并没有想到,自己能够获得如此多的素材。
  抗心律治疗是近些年大行其道的概念。
  一直以来,心脏病都是非常复杂且令人沮丧的疾病。
  它不是一种慢性病,而是一系列的病症的综合体,而它的影响范围,几乎遍布全体人类只要一个人活的足够久,他的心脏或多或少的都会出现问题。
  没有人希望自己最重要的零件出现问题,尤其是那些身体机能尚未完全衰退的病人,更是被心脏病折磨的寿命大减,医生和医药公司都致力于寻找一种药物,能够缓解这种状况。
  在这个人类已然登上了月球的年代里,似乎理所应当的有这样一种药物出现。
  抗心律药物伴随着抗心律理论应用而生。
  当梅奇伟在旧金山当地进行采访的时候,他见到了数以千计的抗心律药物的服用者,许多人都表现出了相当的乐观。
  毕竟,他们正在服用这个世界上最先进的药物,大部分人也都接受着这个世界上最先进的医疗条件,哪怕是非常严重的疾病的患者,在旧金山纪念医院等医疗机构,也能够得到很好的照顾。
  病人的家属也认为,他们的亲友得到了很好的照顾。
  只看表面,梅奇伟也是这样认为的。
  然后,基于杨锐的判断,梅奇伟做了一件事。
  他请旧金山本地的调查公司,对律博定在数家医院的使用,进行了调查,并且统计了死亡数字。
  结果,大大出乎他的意料。
  服用律博定的患者,死亡率显著高于未服用律博定的患者由于并不是全面性的调查,调查公司的资质也不足以分辨医疗死亡和正常死亡的区别,这样的调查结果,是不具有法律和学术上的意义的。
  但这已经足够梅奇伟,来撰写一篇文章了。
  最重要的是,梅奇伟通过采访医生,发现了一个重要的现象:
  服用了律博定的患者,更加难以抢救!
  这个现象极其的重要,在于人们终于找到一种方式,有可能用来区分律博定的副作用。
  律博定之所以能够上市,之所以在数百万人服用以后,都没有被证明有问题,就在于它没有一个明显的副作用心脏病人死于心脏病,对所有人来说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你不能因此而责怪药物。
  这就好像一名肾衰竭的病人,在多次的透析以后,仍然死于肾衰竭,这时候,你不能说透析是令患者死亡的原因。
  但是,多地出现多名难以抢救的心脏病人,显然不是太正常。
  若是再能统和这些病人的病例,就更能凸显出律博定的存在了。
  尽管这仍然不能作为司法和学术的证据难以抢救是医生的主观臆断,司法和学术都需要更多的客观数据,而非紧张时刻的“猜测”但是,这仍然是一项重要的发现。
  尤其是阅读了《旧金山纪事报》的医生和媒体人,更是将这个现象牢牢的记了下来。
  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去请调查公司的,忙碌的普通人甚至抽不出时间去采访上百名病人及其家属。
  可要是有“难以抢救”这个现象的话,大家要判断起来就容易的多了。
  诚然,“难以抢救”是一种主观臆断,它受限于医生的水平,病人的状况,当时的天气情况,药品和器械的准备情况……要是用数据来描述的话,怎样的抢救是难以抢救,很难说得清楚。
  不过,人类的判断,并不是只有数据完备以后,才会发生的。
  根据各自不同的经验,医生乃至于患者,甚至他们的家属,都能对什么情况是难以抢救,有所判断。
  “难以抢救”这一现象的提出,令梅奇伟在《旧金山纪事报》上的文章,变的更有意义。
  事实上,是上百倍的有意义。
  叮铃铃。
  叮铃铃。
  叮铃铃。
  自中午开始,《旧金山纪事报》编辑室里的电话,就没有停止过。
  梅奇伟有些兴奋,又有些茫然的低着头,他的桌面上,是来自不同地区的读者反馈。
  “圣保罗有人报告,他的姑妈今年60岁,心脏很不稳定,很容易长时间的心跳过速,之前,她有七次发作的经历,一次电击就恢复了正常心率,但是,当她服用了律博定以后的20个小时,她再次出现了严重的心跳过速,而且,医生反复电击也没有效果,最终,他的姑妈因为心脏骤停而逝世。”一名接电话的实习生,用佩服和振奋的语气复述了自己刚刚接到的电话,并且,递给梅奇伟一张手写的纸条。
  梅奇伟将这张纸条贴在了面前的读者反馈的本子上,到时候,将之全部复印一遍,就能得到完整的读者反馈了。
  “hi,这是一件令人悲伤的事。”梅奇伟提醒了一句实习生。
  “抱歉,先生。”实习生愣了一下,点点头跑掉了。
  转眼间,又有一名实习生跑了过来,道:“我接到了来自红色多瑙医院的病人家属的电话,一位72岁的男子,服用律博定19个小时,出现了无法中止的心跳过速,电击无效而逝世。”
  紧接着,是一名临时调来接线的助理,她一共带了三张纸条,交给梅奇伟道:“这里有一名俄亥冈州的55岁男子,严重心脏受损,服用了医生开具的律博定两天后,在医院的病床上抢救无效死亡。然后是一名巴尔迪莫的66岁男子,他服用了两个月的律博定,不幸心脏骤停,家属认为,这与医生告诉他们的情况不一致。之后,是旧金山本地的乔治亚,他参加了三木公司的临床试验,没有能挺过来。”
  梅奇伟的心脏怦怦的跳,他觉得自己也要心跳过速了。
  早在采访杨锐之前,梅奇伟就有种找到了大新闻的感觉,在采访了杨锐以后,这种感觉就更强烈了,但是,与现在相比,那些感觉都不值一提。
  梅奇伟知道,自己就是找到了大新闻。
  他用手指腹轻轻的捋着贴着纸条的读者反馈的本子,纸条发出沙沙的声音,总有上百张之多。
  “这只是冰山一角,冰山一角……”梅奇伟默默的心里念叨着。他很清楚《旧金山纪事报》的影响力,这是全美有数的大报,就发型量来说,目前能排在全美前20,但是,它的覆盖面并不是非常广,远不能与纽约时报这样的超级大报相提并论。
  而且,这还只是报纸发行以后的第一天,之后的读者来电或许会减少,但总数肯定是今天的好几倍。除此以外,还有未知数量的读者来信,尚未寄到。
  “我要再写一篇。”梅奇伟心里涌起强烈的冲动,他铺开纸,拿出对杨锐的采访记录,仔细的重读起来。
  ……
  
944。第944章 记者招待会
  
  85年的中国,对美国的了解还很少。
  当然,美国依然是中国人最了解的外国,就某种程度而言,美国基本就代表了外国,尽管如此,中国人对美国人的了解依旧是虚幻与想象居多,实时的信息几近于无。
  没有网络,周围也没有人出国的年代,普通人想了解美国,尤其是实时的美国,就只能依靠报刊杂志了。
  然而,报刊杂志也受困于经费,除了新华社有能力派驻记者到国外,任何一个地方报纸、杂志和电视台,都没有相应的配置,就是有,大约也是被当做福利了。
  毕竟,派两名记者到美国的费用总得上万美元,这么多外汇,是任何一家媒体都不能轻易拿出来的,除了领导干部及子女的福利性支出以外,没有任何一条新闻有资格价值上万美元,100条新闻的价值也不可能上万美元。
  此时的中国人,也不关心美国总统是谁,更不关心美国总统说了什么,至于美国总统的经济政策,美国商界和学术界的动向,更是没有什么意义新华社派几名记者过去,搜集的信息就足够全国数千家媒体使用了。
  相比之下,秦翰池、王阳华、孟星河以及蒋同化起头组建的中华药企自律协会,受到了更多媒体的关注。
  不管是为了红包也好,为了关系也好,为了新闻也好,总之,8月15日的京西制药总厂,聚集了近两百家的全国各地媒体。
  这是真正的全国各地的媒体,许多记者是千里迢迢的坐了几天几夜的火车过来的,就为了满足本省本市的药企出风头的意愿。
  没办法,现在的药企财大气粗,又有地方政府的支持,无冕之王也得陪着小心。
  北@京的媒体自然来的更多,而且不乏中字头的大报。
  秦翰池笑容满面,像是年过五旬的新郎官似的。
  而他娶亲的对象,来自广南制药厂的孟星河,来自华北第二药业的王阳华,以及来自制药所的蒋同化,也都是喜气洋洋,春风一度的模样。
  记者们每十人一桌的分散坐于大圆桌上,然后像是小学生似的,听几名厂长在主席台上大发感慨,大放大鸣。
  秦翰池他们可没有新闻发布会的概念,召集记者们来,也是一如既往的开会,开会,再开会的模式。
  好在随后不久,又有满桌的宴席抚慰记者们的心。
  为了招待好来自全国各地的记者们,秦翰池也是大出了一次血,全国两百多家媒体,统共有五百号人,再加上厂商代表和自家人,京西制药总厂一口气弄了80多桌的席面,每桌的烤鸭都是片了厚肉以后,两只两只的上。
  现在人都是很缺油水的,哪怕是记者,也难说是顿顿有肉……其实,做无冕之王最大的好处,就是时常能够得到招待,但别人的招待又怎么可能真的囊括一日三餐呢,所以,除了那些有名有姓的大记者,年轻记者们都是甩开了腮帮子猛吃,两只烤鸭,在圆桌上根本站不住,几分钟的时间就消失了,有的人甚至来不及卷,以至于剩下了不少的面饼和面酱。
  当然,面饼和面酱的存活时间也不会太长,紧随其后的鱼香肉丝等俗菜,迅速的被填入其中,胡乱的撕咬掉了。
  唯一能在桌面上站住三分钟的单品是东坡肘子,京西制药总厂精选的大肘子每个都在四斤半以上,又厚又肥,既甜且腻“腻”在这个年代可是一个好词,许多人吃一顿大餐以后还觉得意犹未尽,而吃一个肘子就能觉得腻,实在是幸福的令人哽咽。说实话,要不是厂长秦翰池重视,想买80多个四斤半以上的大肘子,根本就是做梦,四斤半的大肘子得两三百斤的大猪的后蹄才能出,不找屠宰场的关系,熬夜排三天的队也排不到。
  等记者们吃饱喝足了,已经是下午两点了。
  秦翰池让人撤了满桌狼藉,又给大家上了新茶,再起身重说一遍欢迎词,才将众人放走。
  不过,会议并没有就此结束,秦翰池还提供了住宿给大家,而整个招待会,将持续三天时间。
  在慢生活的年代,三日招待会也是够漫长的了。
  在这三天时间里,记者们依次参观了京西制药总厂、制药所和华北第二药业。
  参观药厂,对记者们来说,乏善可陈。
  他们经常参加各种企业,参加的多了,也就没有感觉了。
  京西制药总厂在制药企业中是较大的,但也没什么特别的,更不能与化工类的企业比较工业之美,后者动辄都是数万名员工的规模,企业投资更是京西制药总厂的百十倍。
  要说能够吸引到记者们的,还是秦翰池和他的同僚们的言论。
  “来自美国的律博定,是心脏病人的福音,不仅不应该被禁止,还应该进入劳保医疗名单。”
  “美国专家现身说法,律博定安全有效。”
  “陈部长莅临京西制药总厂参观。”
  这些新闻标题,每一次都伴随着记者们的惊诧。
  要说这些新闻里,最激进的,莫过于秦翰池的“劳保医疗名单”谈,劳保医疗其实也是一种公费医疗制度,但当它和公费医疗一起说的时候,后者是指公务员的公费医疗制度,前者是指国营企业单位的公费医疗制度。
  在85年的当下,两者其实没有太大的区别,普通人不管是在劳保医疗的保障范围内,还是公费医疗的保障范围内,都是差不多的,无非是掏钱的单位不同,自己总是不用花钱的。
  不过,对制药企业来说,劳保医疗和公费医疗的区别就大了。
  因为国营企业的人员多,劳保医疗名单里的药品的销量就大,常用药还不是特别明显,能生产的企业多,总体销量大,不代表企业的销量大,但非常用药的差别就明显了。
  像是律博定,若是允许生产销售了,多进一个劳保医疗名单,每年起码能多卖上千万,销售额过亿也不是太奇怪的事。如今养着几千人的大型药企,人均产值都不低。
  秦翰池的“劳保医疗名单”谈,言下全是一副我们过审的姿态。
  若是仅此而已,或许还不至于引起太大的波澜。
  但在随后,陈部长的出现,就不得不令人多加思考了。
  全中国人都知道,领导参观,代表的是支持,人家才不会闲着没事去遛弯呢。
  唯一的问题,在于陈部长支持的,是京西制药总厂,还是这个中华药企自律协会。
  然而,这个问题很快变的不重要起来了。
  8月18日,大群记者离开的第二天。
  京西制药总厂的第三车间,发出了轰隆隆的机器开动声。
  律博定的生产线,悄无声息,又或者大张旗鼓的运转了起来。
  尽管此时,他们仍然拿到GMP委员会“予以通过”的答复函。
  ……
  
945。第945章 多赚外汇
  
  京西制药总厂车间里的药片冲压机,“呜呜”的工作着,用特有的节奏感,感动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