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神级学霸1-第4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再细分一下,真正的畜牧类的期刊,排名最前的《畜牧兽医学报》,影响因子已经到了0。9,《中国畜牧杂志》也是国内顶好的畜牧类期刊,影响因子只有0。7。
  这就是影响因子的领域不同所导致的了。影响因子是根据被引用数和文章的比值,通过一定的算法决定的,归根结底,就是畜牧类的文章和期刊少人问津,因此,不能说0。7的《中国畜牧杂志》就比1。5的基础生物类期刊弱。
  而杨锐所言的《经济动物学报》是影响因子0。5左右的核心期刊,说起来是不多,也的确是不入杨锐的眼,可是,就畜牧圈子里来说,在这样的期刊上发表文章,差不多已经是最高要求了,不比基础生物类的2。0的期刊差多少。
  自然的,排名如此之高的期刊,发表一篇文章也是不容易的,最起码的一点,你今天寄送了论文过去,一个月能听到信儿就算不错了,到真正发表的时间,半年时间就过去了。
  这还是一切顺利的情况下,中间要是有点来往反复的话,耽搁一年的都不奇怪。
  对于此等期刊,梅局长要发挥一下影响力,也是能做到的,最少最少,他能加速审核的速度。
  可是,一连七篇论文,分布在三五个如此档次的期刊中,要发挥影响力就辛苦了。
  “有必要发表七篇论文吗?”梅局长有心推辞,脸型僵硬的笑道:“一般来说,不都是先写一两篇论文吗?”
  “我们根据每个人做的工作,各自撰写论文。”
  “每个人?”
  “恩,欧阳仕研究员和我一起做性别鉴定的攻关,还没完成,其他七个人写七篇论文,人人有份,很公平,对不对?”杨锐说着笑了一下。
  梅局长愣了一下,转瞬明白过来,道:“你这是把论文当福利给发了?”
  “要不然呢?大家辛辛苦苦的,总得有个盼头不是。我们最近几天可是110小时工作时了。”杨锐一副很理解研究员们的表情。
  站在他身后的研究员们听到这里,也是笑逐颜开。
  HD区遗传工程实验室新建,又经过了一系列的事件,也的确是需要一注强心剂抢救一下了。
  当然,要是正常工作,也用不着抢救什么的,拿工资干活,本来就是研究员们分内的事。
  然而,杨锐追求的却是110个小时工作制每周工作110个小时,平均每天工作16个小时。如果周末休息一天或者半天的话,剩下六天等于睡觉以外的时间,全部用来工作了。
  这么长的工作时间,又是智力劳动,自然不能采用强迫劳动的方式。
  而且,即使80年代的研究员们充满了奉献精神,每周工作60个小时也是很不少了,110个小时,绝对是超过极限,需要额外刺激的。
  用论文刺激是最符合遗传工程实验室现状的。
  杨锐既是培训研究员们,也是进一步的增加HD区遗传工程实验室的知名度。
  刷论文自然是在学界建立知名度的第一方案。
  作为目前的前沿技术,出售之前,原本就是需要在学界建立知名度的,否则,后续的质疑是要烦死人的。
  畜牧类的中文期刊,杨锐虽然因为影响因子低而看不上眼,但就畜牧领域本身来说,知名度还是很强大的。
  另一方面,为了设计引物,不增加工作时间也是不行的,他需要其他研究员都将时间投入过来。因为设计引物是有不确定性和偶然性的。
  杨锐固然可以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积累足够多的经验,来缩小不确定性和偶然性的范围,但终究,任何一款引物的设计,都不会是规定的标准状态下出现的。
  在这一点上,21世纪如此,80年代亦如此。
  老实说,杨锐之前是小看了引物设计,尤其是小看了以80年代的条件,做引物设计的难度。
  因此,他是第一时间发动了实验室同仁们。
  不过,这些理由原因之类的,他就不用向梅局长解释了。
  梅局长也不想听解释,只能默默的记下杨锐要求,再留下牛肉,悄然离开。
  第二天,梅局长就送来了写着人名和电话号码的本子。
  之后的几天里,HD区遗传工程实验室,要一口气发表七篇论文的消息,则是传遍了畜牧界,接着是生物学界,乃至于整个学术界。
  事不关己的群众,自然是面带笑容的等着看笑话,不管是杨锐的笑话也好,期刊社的笑话也好。
  而在畜牧圈子里的期刊社,则一间间的如临大敌。
  80年代的中文期刊,虽然在世界上名头不显,但是,由于国人投稿者众,他们在学术界的地位反而更高。毕竟,能够发表英文期刊的中国学者就那么些个人,大多数中国产的文章,都是发在中国的期刊上的,如此一来,他们自然有着相当的骄傲和影响力。
  与之相对应的,是80年代的中文期刊的节操尚存,声望和名誉目前依旧是中文期刊的第一考量。
  HD区遗传工程实验室的论文批发,和杨锐的名气搅和在一起,简直像是一道学术伦理题,摆在了各家期刊社面前。
  ……
  
第1071章 一霸
  
  “海淀区遗传工程实验室呀。”
  “你们收到他们的投稿了吗?”
  “我还没有见到,你们呢?”
  “没有,不过,中牧的梅局长的电话已经打过来了,不好拒绝呀。”
  “说的是,我也接到梅局长的电话了。”
  “中牧怎么这么积极?”
  “他们想要牛的胚胎移植想疯了。”
  “不知道杨锐的论文究竟写的是什么内容。”
  “不能算是杨锐的论文,是他手底下的研究员的。”
  “这就是麻烦了,要是杨锐署名的话,蒙着眼,我也就给他通过了。”
  “杨锐应该会是通讯作者吧。”
  “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毕竟不一样。”
  三名畜牧类期刊的编辑,坐到一起,自然而然的就谈到了杨锐和他的海淀区遗传工程实验室。
  学术圈子是很小的,生物圈子更小,畜牧学的圈子自然是小之又小。
  全国的畜牧学的期刊加起来,也就是三五十本的模样,去掉自娱自乐的地方性期刊,以及名不见经传的高校专刊的话,有资格算是学术期刊的,一两手能数的过来,核心类的更是只有十本左右,大部分集中在了北丶京。
  就是不在北丶京的期刊社,最终也要设立一个分社在京城,不仅方便于信息来往,更重要的是,中国的学术资源大部分集中在了京城了,京城分社能够方便的与京城学术圈子交流。
  《畜牧兽医学报》的郑袖、《中国畜牧杂志》的孔新德和《中国畜牧兽医》的张向苗都是北丶京农业大学毕业的,又在一个行业,自然而然的走在了一起,时不时的坐起来互相交流信息。
  北丶京农业大学是中农大的前身,在85年的当下,算是中国最牛的高校之一。它的出身首先就很好,乃是由北大农学院、清华农学院和华北大学农学院合并而成的。54年的时候,全国一共批准了六所重点大学,北农大就是其中之一,牛叉程度比后世的985+211还得高上三个档次。到了84年改革,全国一共批了十所重点大学,北农仍然是十分之一。
  从这样的学校毕业,分配到期刊社,应该说是有些吃亏的。不过,就期刊社内部来说,郑袖、孔新德和张向苗,就是毫无疑问的储备干部了,甚至用老虎班形容都可以遇缺即补,青云直上什么的几乎是必然的。
  也是因为这样,三个人都有着强烈的以社为家,视期刊社和行业发展为己任的精英认识要是不出什么意外的话,他们做到期刊社老大的机会是很大的。
  这一次的聚会,就是完全为了海淀区遗传工程实验室而召开的。
  对于畜牧圈子来说,杨锐可谓是鼎鼎大名了,尽管他还没有发表一篇论文,可是,身在生物界学术界,又有几个人不知道杨锐的。
  海淀区遗传工程实验室则是另一个极端。
  市级实验室实际上是研究机构的最低档次,京城的区级实验室相当于地市级的市级实验室,在经济发达的地方,这样的研究机构,其实也研究不出什么东西来。
  区级实验室的论文水平,通常也是低于下限的。
  因此,遇到势力一点的期刊,瞅见市级或者区级的名头,直接就给拒了。
  同样的,稍微晓事一些的区级实验室的研究员,也不会去触这个霉头。
  要论公平公正,尊重与被尊重,这样的做事方式自然是不行的,但是,现实社会并不是公平公正,尊重与被尊重的关系。
  而且,对平均值以上的期刊社的编辑,以及接受同行评审的编委们来说,阅读区级实验室的期刊也确实是很浪费时间的事情。
  你一间实验室一年的经费,平均到人头,或许连500块都没有,别说是做实验室了,订阅本行业的期刊和专业书籍都不够,那还写什么论文?
  像是杨锐的海淀区遗传工程实验室,顶着杨锐偌大的名头,最后加上基建费用,也就拿到了6万元的经费,去掉一应开支,8名研究员一年的科研经费,也就是两三千元,绝对不超过5000元的水平。
  作为一间毫无积累的实验室,这点钱确实是做不出什么东西来的,买一台高倍数的显微镜就可以吃稀饭了。
  而普通的区级实验室,连这笔钱的十分之一都不一定拿到,也就是顶着一个牌子过活罢了。
  如《畜牧兽医学报》、《中国畜牧杂志》、《中国畜牧兽医》这样的领域内顶端的实验室,对这样的区级实验室自然是敬而远之的,即使有一两篇论文符合他们的录取标准,郑袖等人的做法,也是要驳回的。
  国外期刊其实也是一样的,你想建立口碑,首要任务就是区分阶级。
  市级实验室就是中国研究机构的最底层阶级。
  然而,杨锐却是中国研究员中的最高阶级。
  这一点,普通的学术官僚,或者公务人员是无从了解的,可圈子内的专业人士,是没有一个不知道的。
  杨锐配海淀区遗传工程实验室的组合,也就变成了一个难解的问题。
  看论文质量来决定,说起来好像很有道理。
  判断论文质量却是一件很令人挠头的问题。
  显而易见的糟糕论文和显而易见的优质论文,都不会令人挠头,然而,大部分的论文,其实都是偏于中庸的。
  或者说,论文里的数据存疑,论点和论据存疑,论文结论缺乏说服力什么的,始终是个常见现象。
  三名同行评审,两人赞同一人反对的情况,更是频频出现。
  这对普通论文都不会影响什么。可是,当论文备受瞩目的时候,编辑们的压力就大了。
  编辑本身是不懂学术的,但他们是最终决定论文能不能刊登的人,如此一来,所谓中庸的维度就变的更宽了。
  张向苗对这个问题最是敏感,茶喝到半半,颇为苦恼的道:“杨锐可不是个好说话的,你们想想他之前干过的事,我听说海淀区的副区长都被他给整下去了,还是吕家的人。”
  “道听途说吧。”郑袖不是特别在意这些官场秘史。
  张向苗知道他的性格,只问道:“你们猜我最怕什么?”
  “怕什么?”
  “我怕杨锐拿了我们往期的论文,和他的论文比。”张向苗的语气冷冷的道:“他要是再写一篇评论的话,我们非得吃挂落不可。
  孔新德和郑袖都是倒吸一口凉气。
  期刊社是做学术的,但也不完全是以学术做判断依据的,世界上能做到此点的期刊大约是没有的。
  而在80年代的中国,全以学术做判断依据的期刊社更是活不下来,有人请托是最常见的情况,贿赂又或者明买版面的行为也不在少数,总而言之,学校和研究所里有的学术不端,期刊社里也有。
  好一点的期刊社,也就是保证自家期刊的大部分论文在水准线以上罢了,就是这样,还要面临本身能力不足,或者同行评审的学者被买通的情况。
  因此,任何一家期刊社的往期论文,都可以用良莠不齐来形容,只是良莠不齐的上下线的问题罢了。
  这样的事情,可以说是期刊领域公开的秘密,甚至连秘密都算不得。
  但是,它同样是皇帝的新衣,哪家的透明外套要是被揭开了,顷刻间就是一场雷霆暴雨。
  孔新德微微摇头,道:“他不敢吧,这得得罪多少人?”
  “能得罪多少人,也就是得罪咱们几个期刊社而已,他怕什么。”张向苗缓缓的道:“杨锐的论文都是发表在国外的,他根本不用在乎咱们国内的期刊社是怎么想的,再者,他要是想在中文期刊上发表论文,你敢拒吗?”
  孔新德愣了一下,苦笑道:“别说拒了,我得屁颠屁颠的找人家取稿子去。”
  “所以说,他如果,我是说如果啊,他要咱们按最低要求录他实验室的稿子,咱们怎么办?”张向苗道:“大家伙可都看着呢。”
  孔新德顿时说不出话来。
  郑袖动动嘴,想着道:“他这么搞,不光得罪咱们啊,他要是指明你哪篇论文水平差,那不是把作者得罪死了。”
  “捡几个软柿子还不容易。”
  郑袖无言以对,有些学者为了评职称什么的,都是自己花钱,人托人找过来的,其中免不了有许多的软柿子。
  孔新德浑身不自在的扭来扭去,一会儿道:“说来说去,咱还怕了他了?”
  “你不怕吗?”张向苗问。
  孔新德又说不出话了,许久才道:“他不至于想到你说的法子。”
  “他兴许想不到,他手底下的研究员呢?”
  “这么搞,他还成生物一霸了?他要谁的论文上,咱们就得让谁的论文上?”
  张向苗烫烫的倒了一壶茶,吸溜吸溜的喝了两口,放下来,道:“人家不是吗?”
  三人都没了说话的兴趣,小房间里,只留下吸溜吸溜的喝茶声。
  ……
  
第1072章 署名
  
  孙正初在家属区的大洗澡堂里洗了个澡,睡了一觉,就匆匆忙忙的赶回了遗传工程实验室。
  尽管抵达实验室的时候,上班高峰期还没到,但遗传工程实验室内,已是一片热闹的景象,偌大的厂房一般的实验室里,研究员们来来往往,离心机发出巨大的噪音,听起来又比换气扇来的悦耳。
  孙正初迅速的换了衣服,在简易换衣间的门口签下自己的名字和抵达时间,就来到了自己的实验桌,第一句话就问:“我的枪呢?”
  “我拿着用了一下。”旁边的俞兴安恋恋不舍的将一支移液枪递还给孙正初。
  “你的呢?”
  “不知道被谁拿跑了。”俞兴安撇撇嘴,道:“都想用好的,抢来抢去都抢乱了。你说人手一支多好。”
  “杨……主任不是在买了吗?听说新货就要送过来了。”孙正初还有点不习惯叫杨锐主任,两人的年纪还是差不少的,不过,随着杨锐在实验室逗留的时间的增加,甭管是谷强还是孙正初们,都是慢慢的被降服了。
  做科研的,虽然剖开了也有黑有灰有黄的,但通常来说,脑袋的颜色还是比较单一的。杨锐光是能找钱一项,就担得起主任的名头,而他在科研和管理方面的做法,更是为自己加分不少。
  俞兴安和孙正初年龄相仿,性格更单纯一点,自然而然的笑道:“杨主任都说了,进口货要过海关边检什么的,速度慢的很,一个月内都别指望,有这个空的,不如写篇论文了。对了,你听说了吗?”
  “听说什么?”
  “王子昂的论文过审了。”
  “真的假的?”孙正初惊讶坏了,手一抖,刚刚插上去的枪头都给打掉了。
  孙正初瞅了一下左右,小声道:“才几天时间啊,怎么就过审了?他发哪里去了?”
  “《中国畜牧兽医》。”俞兴安说的很慢,是咬着字读出来的。
  孙正初则是险些将自己的舌头给咬下来,重复道:“中国畜牧兽医?”
  “对,中国畜牧兽医。”俞兴安也跟着重复了一遍。
  孙正初一时间有些失神。
  要说《中国畜牧兽医》这样的期刊,孙正初自己发表当然是发表不了的,他如果能发表得了这样的论文,他又何必跑到杨锐的海淀区遗传工程实验室里来。
  《中国畜牧兽医》可是畜牧类第一档的期刊,全方面比它好的畜牧类期刊是不存在的,算上《草业学报》、《草地学报》、《草业科学》这样的期刊,《中国畜牧兽医》这份期刊也并不落后。
  简单来说,孙正初他们这些做畜牧学的研究员,所能发表的最好的期刊,也就是《中国畜牧兽医》一档的了。
  而要在这样的期刊上发表论文,自然是很不容易的,尤其是对地方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研究员来说,几乎是要过五关斩六将的,才有可能发表一篇,其时间刻度,或许会延长到三五年的时间。
  听起来似乎有些夸张,但实际上,就是如此,研究员辛辛苦苦的写一篇论文,如果无人引荐的话,就经常要等三四个月,才能得到结果,运气不好的话,则要半年时间。
  得到结果不代表就是能发表了,同样只有运气极好的学者才有投稿一遍过的情况,没有名气的研究员,最常得到的结果,是建议修改。
  于是,三五个月的修改时间,是免不了的。若是稍微倒霉一点的,遇到畜牧学的顽症,比如要重做实验,那就往两三年的时间修改了,因为通过牛羊马骡做实验的,研究周期都是以年计算的,你就算是要造假数据,遇到要求修改的,也得造了假以后等一年。
  修改好了再投稿,投稿不过再修改,如此反复是每个研究员都不想遇到,又不免会遇到的情况。
  若是京城高校的教授,还能通过私人关系加快这个进程,地方高校的学者若是没有一些有力的师兄弟的话,等满时间,弄不好就得好几年去掉了。
  孙正初是没少读《中国畜牧兽医》这样的期刊的,可要说发表论文,即使是杨锐说了,他也不是特别相信。
  不提内容,时间上首先就来不及。
  俞兴安捅了捅孙正初,笑道:“想什么呢?”
  “哦,瞎想。”孙正初抬了一下眉毛,又问:“你听谁说的?啥时候发表?”
  “王子昂自己说的,他昨天跟着杨锐见了期刊社的人。”
  孙正初转了一下头,正好看见笑眉笑眼的王子昂。王子昂的年龄比他还小五六岁,要是在高校的话,怕是连副教授都不一定能评到,却想不到能在一流的中文期刊上发表论文了。
  就地方高校的要求来说,这么一篇论文,基本算是打通了到副教授的一切路径,其余硬条件,无非就是几个评优评先,再加熬年限罢了。
  “王子昂运气这么好?”孙正初不知道该说什么。
  俞兴安笑两声,说:“你的论文不是也递出去了?”
  “还没消息呢。”孙正初说到这里笑了起来,道:“我就不求能上《中国畜牧兽医》了,像杨主任说的,能上《经济动物学报》我就高兴的很了。”
  他一天从早到晚的工作,也就是这么一个追求了。
  俞兴安一边操作实验一边说话,道:“你别说,我还有另一个消息。”
  “恩?”
  “听说……”俞兴安压低声量。
  “恩?”
  “我是就听说啊。”俞兴安再次低声了一些,就站在孙正初身边,道:“我听说,杨主任在王子昂的论文上,只署了一个通讯作者的名字。”
  “没有署第一作者?”
  “听说没有。”
  “并列第一作者也不是?”
  “听他们说的意思,杨主任好像也没要。”
  孙正初再次吃惊了。
  通讯作者自然也是很重要的,事实上,越是大项目大课题,通讯作者就越重要,相应的,是越小的项目和课题,第一作者就越重要。
  到如此普普通通的一篇论文上,第一作者的名头就是研究员们追求的目标了。
  大家写一篇论文,也就是要这么一个署名。
  而杨锐对其他研究员写论文的帮助,则不止一个署名。
  不过,单独的署名总归是比并列署名好的。
  孙正初想了想,不由也小声道:“你说,咱们的论文,杨锐署名不署名?”
  “总不能都不署名吧。我也说不上。”俞兴安想不明白的摇摇头,又笑一笑道:“我只要能发表论文就行了。”
  “也是,我要是能发表一篇《中国畜牧兽医》这样的,卖身也愿意了。”孙正初有些期盼,又有些不确定。
  
第1073章 不,谢谢您
  
  遗传工程实验室的研究员们,都盯着《中国畜牧兽医》的期刊,看王子昂的文章,是否能真的发表。
  虽然比起国外的期刊来说,中文期刊的影响因子是低的不行,但是,对于不懂英文的中国研究员来说,一流的中文期刊,已经是相当令人满意的成果了。
  现在不比以后,要是放在20年后,别说是专职的研究员了,就是大学里的学生,都是想方设法的发表英文期刊,大家的目光也都在英文期刊上盯着,查文献都难得去查中文的。要再过10年的样子,才有好的中文期刊涅重生,再次获得关注。
  但是,在85的中国学术界,阅读中文期刊,并发表论文到中文期刊上,是很自然的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