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神级学霸1-第4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再有一车就差不多了。”文泽林进到楼内看了一眼,出来喘了口气,有些激动有些感慨的道:“谁能想到,咱们一波能收几千万。”
“小声点。”姜志军提醒了一声。
“不怕,智科做的是正经生意。”丁十一亦是内心激动,外表闷骚。
“卖牛花违规不违规?咱们可是先收了3000多万!”文泽林这时候又变的小心起来,实在是金额太高,让他失去了平衡。
其他几人互相看看,还是姜志军道:“香港人能卖楼花,我们为啥不能卖牛花,再说,我们才提前了几个月,又不是几年。”
“说的是哦。”几个人纷纷点头。
第二辆车,装的比第一辆车还要快,然后又是第三辆车。
等将所有的资金轻点完毕,送往银行以后,姜志军总算放心下来,再回头看一眼杨锐,笑道:“杨总,后悔不?”
按照遗传工程实验室给的价格,智科这一波是要赚到上千万的,四个人分,人人都是百万富翁。
就是五个人分,也得每人两百万往上。
杨锐却是摇摇头,起身道:“志不在此,你们记着划账给遗传工程实验室就行了,别耽搁我买仪器啊。”
“怎么会。”
“不会不会。”
“没问题的。”
“准时送到。”
四个人异口同声,旋即,全都笑了出来。
杨锐也笑,离开前,提醒道:“姜总,别忘了找海淀区的领导。”
“对对对,遗传工程实验室这个规模,海淀区肯定不会放你们去丰台的。”姜志军嘿嘿的笑了起来,道:“我们上次还为了几个编制谈了半天呢,得,这下子省事了。”
“也别一次要太多,先到15个就够了。”杨锐道:“免得有人安排二代进来。”
“这个也能当条件说说。”
“说说也好,不过,安全起见。”
“没问题。”姜志军笑着将杨锐送出门,看着杨锐上车,又是一阵失神。
帮他们四个人赚到上千万元,姜志军很是赞叹,但是,杨锐能放弃上百万元的收入,至少,更让他惊讶。
……
第1125章 院士团
年收入千万的单位,在80年代是很不少的,尤其是京畿地区更不稀罕。
凡是3000人以上的单位,每年的人工开支就要奔着千万去了,事实上,由于现在没有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而是由各单位负担自己的退休员工的养老,所以,越早建立的单位,如京畿地区的老单位,人事负担就越重。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在年收入千万往上的单位里面,利润数百万的是极少的。
而在年收入更高的单位里面,利润千万更是少之又少。
杨锐其实也不准备让遗传工程实验室的年利润刷起来,在收入报告递到区政府的同时,杨锐的支出报告也就递了上去。
“1986年度开支为1870万元。”
说实话,杨锐写下“壹仟八佰柒拾万元整”的时候,心里也是颤了颤。
他其实也没想到,牛的胚胎移植能够赚到这么多。
在他记忆中的中国,牛的胚胎移植,或者说,任何生物的胚胎移植都没有完整的发展起来。
生物技术的发展是在太快了。
而中国生物技术的发展,又太慢了。
尤其是在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的时候,中国生物学的发展,别说赶英超美了,就是想赶上经济增长的速度都不容易。
与之相反,欧美的生物科学浪潮方兴未艾,21世纪人用的药物,吃的食物,穿的衣服都可以感谢这一时期数以万亿计的对生物技术的投资。
对生物技术的投资的政治**毫无疑问是在人体基因组计划中,30亿美元的直接投资,带动的是一个千亿级的产业。
但是,与之并列的民间投资,或者说,是公司间投资,却是每年百亿级而诞生的万亿级的市场。
这么大的投资,是八十年代或者九十年代的中国人难以想象,也难以企及的。
1986年,中国的外汇储备才是百亿级的,民间的技术投资基本为零,又怎么可能与动辄百亿销售额的生物技术集团相抗衡。
等到中国想要开发生物技术,又或有能力做此投资的时候,已经迈入二十一世纪了。
千禧年后的中国是有钱了,在世纪初的几年里,胚胎移植也是有过一段时间的发展的,但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从来都是不会等待谁,或者哪个国家的。
人体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将生物技术的世界,迅速的推向了基因水平,胚胎移植的投资迅速降低,乃至于被淘汰都变成了可以预料之事,代替它的,是基因库计划,是基因层面的开发和应用。
当然,这倒不是说胚胎移植就没有意义了,既然人类还需要试管婴儿的帮助来辅助怀孕,动物和牲畜也就会有同样的需求。
只是赚大钱继续发展新技术的机会是一去不复返了。
就像是80年代的修车厂,和21世纪的修车厂的关系一样。
杨锐的工作,却是无形中的填补了中国畜牧业的缺失。
严肃的说,杨锐的工作,能够认为是无形中填补了世界畜牧业的缺失。
因为他采用的牛胚胎移植技术,原本就是成熟的技术,与世界顶级的生物技术掌握的技术相比,杨锐采用的牛胚胎移植技术在成功率方面相差仿佛胚胎移植的成功率到了百分之七十,百分之八十已经很难再进步了,现场因素会抹煞实验室里的全部努力,而牧场或养殖场的环境,总归是很难令研究员们满意的。
但是,成熟的技术并不是表现在成功率方面才有利可图的。
成功的技术还表现为药剂来源广泛,便宜,成本较低,对人员的要求较低,对现场的要求放宽等等……
为了在80年代的中国使用牛的胚胎移植的技术,杨锐选择的都是便宜量又足的化学试剂,虽然没有全国产化,也国产化百分之九十以上了。
而且,这是真正的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国产化。
不是买国外的零件或者原料,弄出来的组装国产化。
配合国内的人力和资源低成本,遗传工程实验室和智科生物技术公司,都得到了令人难以想象的成功。
当然,这也得益于国内畜牧产业的发展想赚外汇的单位的个人组成的合力,势不可挡。
杨锐原本以为只能赚一茬高利润的胚胎移植,竟然赚了两轮还没有停下来的意思,竟而还能赚到“牛花”,更是他想安全没有想到的。
不用说,海淀区政府,也是完全没有想到,天上掉下来下的高科技实验室,竟然如此赚钱。
拿到报告的当日,区政府连开了六个小时的会议。
直到晚饭时间,区长才恋恋不舍的说出结束语,道:“从今天开始,舒区长负责重点联络遗传工程实验室,将咱们的要求和期望,表达出来,杨锐要支出不是不行,但过千万就太多了……”
若非吕寿之故事,区长肯定要自己联络遗传工程实验室了。但是,即使有吕寿之故事,一千八百万元也是太多太多的钱了,不能让杨锐一个人爽是肯定的,至于是吃肉还是拔毛,就看舒区长接下来的表现了。
舒区长临危受命,亦是神情凝重的点点头。
这是危机与机遇并重的大事,舒区长已经准备将其他事放到一边,专心坐镇遗传工程实验室了。
他虽然没有吕寿的背景,但他也不会像吕寿那样做事。
舒区长一边在脑中想象着,一边听着区长的絮絮的临别赠言:“咱们区里,也要将高科技的发展重视起来,比如中关村的发展纲要,我看步子迈的就不够大,还可以更大一点……”
“朱委员,您不能进去,会议还没有结束呢。”
“我等不了他们结束,要么你去通报,要么我就进去。”
“朱委员,您别为难我了。”
“我手边无数的事,一会就要去院办做报告,如果我不为难你,领导就要为难你了。你去通报就行了。”
“朱委员……”
“要么你就让开。”
“您等等,您等等……”
门口的吵嚷声,打断了区长的“再说两句”。
区长不言声的看向门口。在京城做官,沉得住气是最起码的。
何况,委员这个词,可大可小。
一会儿,就见七八个老头儿随着工作人员涌了进来。
区长下意识的站了起来。
“我是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筹备委员会的朱铭。”
“我是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筹备委员会的潘荣。”
“我是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筹备委员会的狄春和。”
几个人一个一个的报名,将满会议室的人都给震了起来。
这些名字,怎么都感觉像是好熟悉的样子,读起来还有点新闻联播的感觉……
“几位这是……”
“我们是为海淀区遗传工程实验室来的。”朱院士站在最前方,道:“我们收到了杨锐的报告,他为遗传工程实验室申请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的重点实验室,我们已经批准了,今天来,也是为了确定此事。”
区长一下子愣住了,道:“海淀区遗传工程实验室,是我们区属实验室。”
“恩,编制方面仍然在你们区里,但是级别提高了,这是好事情。”朱院士说着,又道:“另外,区里如果愿意继续给予海淀区遗传工程实验室经费支持的话,也是非常好的……”
“一年1800万的经费还不够?”区长现在确定对方是来抢经费的了,偏偏他无能为力。
朱院士笑一笑,道:“以遗传工程实验室的申请来看,1800万元还是比较克制的。”
而在内心里,朱院士其实已经笑惨了。国家高科技发展计划虽然挂着国家的名头,也确实会拨发很多的经费,可国内需要经费支持的项目何其多啊。
杨锐的实验室冒出来,可是大大缓解了他的压力。
而且,1800万元的经费,确实很多!
……
第1126章 主题扩展
朱院士一行人来的快,去的也快。
区长阁下一脸懵逼的望着门口,也不宣布会议结束,像是一只流浪猫望着心爱的鱼竿飘走了一样。
于是,一群人就一脸懵逼的望着区长,像是要看朵花出来。
“咱们开了六个小时的会议,结果让下一群老学究截了胡?”区长越想越不舒服,也不用说好的给自己听了。
他旁边的舒区长心气更不顺,他本来将海淀区遗传工程实验室都看做是囊中之物了,想想看,旗下掌握着年利润千万规模的企业是什么光景?就一个区里面来说,玉皇大帝都没有这么爽的。
最基础的一点,他可以用人家实验室的车,普通车还不能行,起码得是日本进口的车,再好一点的情况,他还可以用人家单位的款子出国考察,掌控力再强的话,请杨锐出资给区里开几个新公司,又或者干脆提留了资金出来,能用的地方就更多了。
虽然这都不是能一蹴而就得到的,可终究是个希望。
人世间什么东西最值钱?无过于希望罢了。
然则,希望终究是飘走了。
舒区长愤恨不已的想,昨天打麻将输的钱,大概是白输了。
他不耐烦的扭动两下屁股,再看区长也不是那么舒服了,干脆激将式的道:“人家是国字号的人物,更别说做的还是分内事了,咱们告状都不知道去哪里告。”
“告!为什么不告?”区长被提醒了,胸口起起伏伏的道:“海淀区遗传工程实验室,是我们区属的实验室,他们凭什么说拿就拿了。”
“人家不是说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上面批的重点计划呢。”
“关我们什么事。”区长说着气话。全国都是一盘棋,京城得到了全国资金的支持,自然要有所失了。
“当初不要给他注册成实验室,今天就好说些。”舒区长遗憾的叹一口气。
区长哼哼的笑两声:“能有多好说,人家和我们说了吗?人家还要我们出钱呢。”
“关系还留我们区里,编制还要我们区里出。”编制办的干部借机道:“要不然,把遗传工程实验室的编制给扣下来。”
要是能扣下来一点编制的话,他们编制办今年可就轻松了。
“要不然,打电话给杨锐说一下吧,他弄不好还有什么办法?”舒区长早就想到了这最后一招。
区长缓缓点头,杨锐毕竟有战野猪的战绩,或许能战赢国字号的家伙们。
唯一的问题,是杨锐什么想法?
“杨锐和这个朱院士,认识吗?”区长又问了一句。
没人回答。
舒区长小心翼翼的道:“他们都是一个圈子里的人,或许见过面?”
这个话说了等于没说。
“你给杨锐打个电话。”区长直接命令舒区长道:“你就说,我们海淀区全力支持他,如果他将实验室保持原状,我们给他的编制数翻倍,30个!”
编制办的主任嘴里发苦,低头不敢说话。
姜志军来说话的时候,至少还请吃了一顿饭,虽然多给了7个编制很过分,那也就算了,现在一口气再多给15个,竟然是白给的,今年还过不过了?
舒区长也不愿意直接打电话,但被区长盯着看,实在是抵抗不住,起身到会议室脚,将号码给拨通了。
三言两语说了事情,舒区长就在众目睽睽下,“恩”,“恩”,“对”,“没错”,“恩恩”,“嗯嗯嗯嗯”,“呃”,“恩恩”了一通。
挂掉电话想,舒区长满面潮红,道:“杨锐说他自去找朱院士说,也不用咱们区里出钱了。”
“好,我们坐山观虎斗。”区长总算来了些精神。
遗传工程实验室。
杨锐挂掉电话,险些笑出声来。
他和朱院士争什么,朱院士原本就是被他请动的,或者说,是他递交的重点实验室的申请,才请动的朱院士。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筹备委员会又不是一个常设机构,自然不在乎有没有经费。
但是,“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本身是缺钱的。
尽管未来的863计划,是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最大的科学技术发展规划。
然而,调子起的再高,并不能掩饰80年代的中国极度缺钱的事实。
因此,哪怕是国家战略级的科研规划,依旧只能以有限领域为研究目标。
朱院士的工作,就很大程度上来说,就是为了平衡“有限领域”。
最终胜出的八个领域,差不多可以说是********二十年的科学黄金领域,而不在这个领域中的学者,做研究就格外困难了。
但是,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从未结束,也不会结束。
863计划,最终还是要限定八个领域,而排名第一的,就是生物技术领域,之后,才是航天技术领域,信息技术领域,激光技术领域……
所以,到了30年后,中国人突然发现,呀,我们的农业竟然连续十几年增产增收了,我们的猪肉产量竟然世界第一了,我们竟然独立的进行了载人航天,还有自己的空间站了,我们的超级计算机竟然世界排名第一了,我们的激光武器竟然是世界数一数二的了……那都不是某人在夜深人静的某个夜晚拍拍初中学历的脑袋想出来的,而是成千上万,成千上万,成千上万的大学生,奋斗了一生才燃续出的火种。
杨锐也是第一次,真真正正的对中国的国家战略,产生了影响。
863计划的“有限领域”是真的非常有限的,例如生物技术领域,就只有四个主题,优质高产抗逆的动植物新品种,基因工程药物、疫苗和基因治疗主题,蛋白质工程主题和糖生物工程主题。
凡是不在这四个主题之外的领域,想要百万以上的经费,基本难于上青天。
当然,后期的863计划是会不断修订的,可是,至少在未来的十五年内,也就是到2000年,中国的生物技术领域,就只有这四个主题,能够得到广泛和有力的支持。
朱院士当然也不想就留出这么四个主题,可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每一个主题背后,都代表着海量的资金支持。
没有钱,光是说如何重要如何重要,又能怎么样?
发展各领域的生物技术是很重要,难道大熊猫就不重要了吗?难道朱就不重要了吗?难道渐冻人就不重要了吗?难道艾滋病就不重要了吗?
杨锐拿出来的1800万元,却是真真正正的重要。
这笔钱,要是分散到整个863计划的漫长时间区间里去,那是九牛一毛,863前期的经费还不包括技术人员开支和已有设备折旧呢。
可要是独独用在86年中,那就厉害了。
虽然不足以将八个优先领域变成九个,却足以将生物技术领域的四个主题扩展一些。
在杨锐的建议下,优质高产抗逆的动植物新品种主题,变成了优质高产抗逆的动植物新品种和遗传工程主题。
海淀区遗传工程实验室,也一跃上升到了863计划的重点实验室行列,竟是比北大离子通道实验室还要气派的感觉。
对朱院士来说,有了海淀区遗传工程实验室的加入,他的资源调配更加容易了,没有那么纠结了。对杨锐来说,遗传工程实验室依旧受其掌控,经费依旧受他调配,研究员依旧受他的剥削,除了头顶多了一个863计划的牌子之外,也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
整个流程中,唯一受到损失的就是区委了。
区属实验室挂上了别人家的牌子,海量的经费只能看不能摸,难受是实在有些难受的。
然而,行政官员们怎么想,杨锐根本不在乎。
他更多的,还沉浸在自己影响了国家战略的牛掰行为中,并未春节联欢晚会的几句台词,三番五次的参与排练。
……
第1127章 鹅蛋脸的世界
1986年2月8日。
除夕。
杨锐和爷爷杨山同志,清早就来到了演播厅里。
自从去年在体育场办春晚,落得一身骂名之后,今年的导演组就回归小舞台了。
以杨锐的眼光来看,今年春晚的舞台也的确是小,满打满算就能安排二十个人跳舞的样子,要是间距弄大一点的话,就得有人掉台底下去了。
这么小的地方,对观众来说是有些不过瘾86年的观众虽然好糊弄,也不是那么容易糊弄的,再者说,人家去年也见识过体育场办的春晚了,不能不知道舞台大的好处。
但是,对演职人员来说,小舞台就轻松多了。
最起码,通讯起来方便简单,不用像去年那样,说个什么话,还得派人专程跑一趟无线对讲机是稀罕货,85年的春晚导演组就没准备,有线对讲机经常掉线,且数量有限,也只能发挥固定电话的作用,整个晚会效果更是凄惨,以至于都不能满足85年人民群众的需求。
不过,86年的春晚,多少有些矫枉过正了。
舞台狭小只是前台的问题,演播厅的后台同样不宽敞,甚至观众席,除了正中间的几个圆桌稍微好一点之外,其他圆桌竟是一个挨着一个的,旁边两桌的人,若是不小心点的话,甚至会脊背挨着脊背。
而在圆桌之后的台阶上,是一连几排椅子,拥挤的好似学生们开会一样。
更令杨锐惊诧的是,春晚导演组是准备将此原封不动的搬上荧幕的。
杨锐敢说,30年后的小领导嫁女儿,都比今年的晚会观众席风光。
然而,该坐依旧得坐,脊背挨着脊背的时间,就把椅子向前挪一下。
好在周围人都是喜笑颜开的模样,杨锐渐渐的也就放松了。
权当是在参加乡镇婚礼好了。
说不好,后世的乡镇婚礼是学那一届婚礼的,但就桌椅摆放的方式来说,大约就是学86届的吧。
相比杨锐的放松,杨山阁下就显的尤为郑重,双唇紧闭,腰杆挺的笔直。
“咱们要到晚会中段才出现呢,您现在太紧张了,一会反而发挥不出来了,不如先靠着休息一会。”杨锐小声的对爷爷说话。
他们因为要参加串场的缘故,是有圆桌可坐的,就是耳语起来不那么方便了。
杨山同志一身军装,胸前别着多枚勋章,道:“我不是紧张。”
“不是?”
“我穿着军装,不能让人看着我瘫在椅子上。”
“摄像机前期不会拍我们的。”
“万一拍了呢。”
“就算拍到了,也没什么关系啊,就是现役军人,也不是说就不能靠椅子背吧。”
“谁管他们怎么样,我得给我们南湖干休所做个好榜样。”杨山同志说着活动了一下领口部分,坐的更加笔直了。
杨锐顿时无言以对。
回头再看前乡党委书记杨山同志,怎么看怎么觉得有明星气质。
装的太像了。
“大家请注意,我们的节目马上就开始了,到时候,大家就像是平常一样看节目就行了,我们的编导会调整的,摄像机转过来也不用怕,虽然是一直在拍摄的,但不一定是放出来的,另外,大家请尽量不要看摄像机的镜头……”现场的导演站出来说了一堆东西,看的出来,他比观众们更紧张。
杨锐则是调整了一下姿势,稳稳的坐好了。
从他的角度来说,参加春晚就是一次成功了,还真没有必要紧张。
有什么好怕的呢,他又不是专职演员或者明星,就算是串场失误了,又能有什么大不了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