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神级学霸1-第4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除此以外,不管是给奖金还是其他物质奖励,都是不合时宜的以实验室主任的身份,出于项目整体的利益,要求谷强暂缓发表论文,这是合乎规矩的事,但是,给予超乎寻常的奖金或物质报酬,性质就发生变了,所谓“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要扶”的逻辑,在80年代才不稀罕呢。
再者,朱院士当日来给离子通道实验室解决“问题”,谷强也是没赶上的,要是普通的借调研究员也就罢了,谷强既然做出了超卓的成果,那就没有理由不给予问题解决了。
这也就是研究所和学校内的潜规则,你的科研做的好,天大的问题也不是问题,你的科研做的不好,被人遗忘也不用愤怒,反正也没人理会。
办公室内。
蔡教授仔细的看了杨锐递过来的实验简述。
简述是没有数据只有描述的,理论上,能够说得清楚实验中发生的所有事情了,不过,这就需要撰写者与阅读者之间有一定的信任度了。
蔡教授对杨锐自然是极其信任了。
若不是长时间积累下来的信任,蔡教授现在就要实验数据了。
经过了正统科研教育的,任谁看到效率提高200倍的实验,想到的第一件事,都是看实验数据。
“这是很少见的实验成果了。”蔡教授吸了一口气,道:“这样看,G蛋白偶联受体的项目,是起来了?”
“算是起步了吧。”杨锐稍微谦虚了一下,将隐形的自得压抑了起来,平铺直叙的道:“谷强这轮做的不错,我想把他带到离子通道实验室里来。”
“论文发表出来以后,应该没什么问题。”蔡教授对此是有决定权的,且道:“到时候,我在会上专门提一下,做个介绍……”
“论文短期内,估计见不到了。”杨锐耸耸肩。
“恩?”
“要是发表了论文,我们现有的优势就全没有了。”杨锐不用说的太详细,稍微一提,蔡教授就明白了。
“这样子。”蔡教授缓缓点头:“你的想法我能理解……恩,好吧,我知道了,这样的话,我向校长报告一下吧。”
他没有做多余的说教,杨锐已经做过好几个大项目了,既然有了决定,那就没必要多做干扰了。更何况,杨锐也并不是做了一个奇怪的决定,在学界,这样的决定还是非常多的,蔡教授也确实理解。
做科研不比工厂里的生产活动,工厂的产品就是用来销售的,能够源源不断的复制,科研实验室里的产品一旦做出了销售决定,却往往是一锤子买卖,或者对现有成果的贬值。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许多科研精英设想了许多解决方案,但最终,其实并没有什么有效的大众方案。
在没有特殊情况的时候,将自己的学术成果秘而不宣,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的实验室,想要获得科研上的领先,就要更注意这方面了,像是肯尼亚这样的国家,若是要想在物种分类学或者草原动物学方面有所建树,除了封闭几个国家公园,还能有什么办法?推而广之,不管是依靠独有资源吃饭的国家学科,还是依靠先发优势营造影响力的主力学科,多多少少都要有些保密意识的。
甚至,在保密方面,蔡教授还有着更多的担心,在杨锐离开之前,问道:“实验室内,目前的氛围怎么样,可不能出现……不太好的事。”
“不太好的事是指什么事?”杨锐不明所以。
蔡教授迟疑片刻,用嘴型划了一个“叛逃”出来,道:“你要尽可能的统一思想,要给大家讲透,暂缓发表论文,是为了之后发表更好的论文……”
顿了一下,蔡教授道:“你如果不会讲的话,我就让老刘去讲,他讲这个还是有一套的。”
老刘就是刘院长了,他做政工类的工作,还是很有一套的,杨锐当年就很吃他那一套。
思忖片刻,杨锐答应了下来,道:“刘院长要是愿意去就最好了,不过,我觉得实验室内,目前的思想问题还不严重,稍作梳理就可以了。”
“你们现在做的工作,是世界级的项目,万不可掉以轻心。”
“我明白。”杨锐确实是明白,他当日就有类似的考虑,申请863项目,也就是为了得一个国家项目的名头。对于有不良想法的人来说,有没有国家项目的名头,的确是不同的。
蔡教授也不管杨锐是真明白还是假明白,挂了电话给刘院长,说清楚了要求,再回过头来,道:“谷强的调令,我让他一并带给你。”
“没问题。”
杨锐轻笑两声,安心返回实验室。
下午时间,刘院长就带着爽朗的笑声,来到了离子通道实验室。
他先是装模作样的参观了实验室内的工作,找到一个机会,就来到谷强身边,嘘寒问暖了起来。
面对年长且高阶的刘院长,谷强就是端架子都有些端不起来,只好配合着刘院长的话,跟着聊了起来。
杨锐瞄了两眼,就很是放心了。
论政工类的工作,生物系内做的最好的就是刘院长了。
如果刘院长做工作,谷强都不愿意听,那他也就不用做工作了。
实验室内,刚刚有些沉闷的气氛,也一下子活泼了起来。
一间小小的实验室,本身是藏不住秘密的,谷强的发表论文的要求都被拒绝了,对许多人来说,是有一定的触动的。
现如今,刘院长的到来,就解决了许多的问题,包括苏先凯等人在内,其实都需要一定的空间和许诺的。
第1217章 推销
周一。
中午时间。
白玲扎着辫子,穿着素白的小衬衫,骑着自行车,来到离子通道实验室门口,大大方方的敲敲门,自报家门道:“我是杨锐的同班同学,他好几天没来上课了,我来看看。”
离子通道实验室的门岗是万年不变的片警老秦,眼睛一晃,就瞅到了白玲的心思,笑一笑,说:“我见过你,确实是北大的学生。”
“您记性真好,那我就不拿学生证了。”白玲甜甜一笑,青春之气洋溢。
“学生证是不用拿了,您今天也不能进去了。”
“啊,为什么?”
“今天有领导来参观。”
“这样子……”
说话间,又有其他研究员陆陆续续的过来,通过侧门进入实验室,大部分人还会顺便向老秦打个招呼。
老秦亦是笑眯眯的,他现在已经快要忘记的本职了。比起每日里狂奔于街头,调解鸡毛蒜皮的邻里纠纷,他宁愿在北大校园里静静地吸一支烟。
白玲让开了一些位置,让大家过去,就在她准备离开的时候,却是看到了一名巧笑盈盈的女孩子,抱着一叠书,从林荫小道慢悠悠的走了过来,并在经过白玲的时候看了她一眼,再进入离子通道实验室。
女孩子给人很淑女的感觉,正是这个时代最推崇的女性外表,秀丽而仪态从容……
“你刚才说有领导来参观,”白玲将自行车锁了起来,明显是不准备走了。
老秦运用自己老片警的第六感,瞬间觉出了味,忙道:“今天是蛮重要的事,你不要凑热闹,杨主任的同学也不行。好了,快点回去上课吧。”
“今天没课。”白玲微微一笑。
“没课也不能进,我们有事。”老秦已经察觉到了危险,再道:“领导参观,谢绝进入。”
白玲只当没听到他的话,道:“刚才那个女生为什么能进去,我不能进去。”
“她在实验室里做助手,当然能进去了。”
“做助手,什么助手?”
“就是实验助手啊。”老秦被逼问的有些慌,虽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慌。
“实验助手?是学生吗?”
“是。”
白玲露出思索的表情,突然道:“不对啊……”
老秦无奈:“哪里又不对了?”
“如果是学生的话,我怎么从来没听说过,她是生物系的吧。”现在的大学,学生总数都不多,单就一个院系或专业来说,统共就是数百人的规模,普普通通的模样的或许不认识,眼前的学生却不在此列。
老秦动动嘴,只好道:“她是从别的学校借过来的。”
“谁借过来的?”
老秦不说。
白玲哼的一声,道:“肯定是杨锐吧?只有他才有资格从别的学校借人过来,还是个女学生,她叫什么名字?“
老秦感觉到了浓浓的醋意,更是紧紧闭嘴。
“算了,我也不问了,你放我进去吧。”
老秦使劲摇头。
“如果你不放我进去,我下次见杨锐,就要问他,门卫都告诉我说,你借了一个女学生到实验室里去……”
老秦听的头皮发麻,他倒不是害怕杨锐,但是,在北大抽烟的生活,确实是挺不错的,他也不想丢掉,而口风不严,显然与其希望的结果相反。
说吧,是口风不严,不说吧,要被诬陷口风不严。
老秦望着巧笑靓兮的白玲,万分纠结,道:“没想到我老秦老啊老的,被你一个小女孩给制住了。”
白玲不好意思起来,浅笑两声,放低声音,道:“叔叔,你就告诉我吧,我不给别人说。”
老秦被她给逗的笑了起来,最后摇摇头,道:“说给你也没什么,其实是大家都知道的东西,刚才进去的女生叫姚悦,是河东大学的学生。”
“她是杨锐请来,在实验室里做助手吗?她不用在河东大学读书了吗?”
“好像是办理了什么手续吧,开学的时候,她才回河东办好的,前几天才回来。”老秦说开了,也就不怕说的再详细一点。
白玲默默的点点头:“这样子……”
“行了,快回去吧。”
“不要,您放我进去吧,我就看看。”白玲一副可怜兮兮的小表情。
老秦被磨了两句,也是怕人看见他和白玲说这么久的话,最后打开侧门,并叮嘱道:“今天真的有领导来,你不要说话,注意啊。”
“好。”白玲回答了一句,进了门,突然道:“我最后问一句,这个姚悦是不是想考北大的研究生?”
“这我就不知道了,有可能吧。”老秦没敢给个肯定的回答。
白玲自己琢磨着,进了实验室。
老秦长长的嘘了一口气,只觉得身心疲惫,比抓三个卖发票的都累。
实验室内。
杨锐万年不变的坐在靠窗的位置上看文献。
他看文献的方式很特殊,总是看了开头,就会陷入发呆状态,发呆一段时间以后,又会进入下一步的阅读过程中,然后说不定就会再发呆了。
而在一日或数日的文献阅读之后,杨锐总是能够提出新的方式,或者解决目前的问题,或者高屋建瓴的解决面临的问题。
实验室的研究员们,也有人尝试杨锐似的读文献方式,能重复的一个都没有。
毕竟,杨锐实际上并不是真的在阅读他手上的文献……
不管怎么说,离子通道实验室的研究员们,现在已经习惯了每天看到杨锐坐着看文献的身影了。做实验室的最怕的不是辛苦,不是加班,而是实验的方向错误了。
当然,做实验的方向错误了,其实也属于正常,谁家没有走错路的时候啊,更别说是在陌生的城市,没有指南针,没有地图没有导航了。
可要是每每都走错路,那就要命了。
杨锐的存在,却让实验室里的研究员们,能够狂奔猪突的关键,他也不是每次都能指出正确的道路,但只要偶尔能指对一次,研究员们就感恩戴德了。
做科研就像是在沙漠中迷路了,坚毅坚强和哪里都是需要的,方向感则更加重要。
白玲也呆呆的望了一会杨锐,却没有立即找上前去,而是找了个不易察觉的角落坐了下来,拿出一本书来,慢悠悠的读了起来。
没多长时间,蔡教授带着一众人,来到了离子通道实验室。
十几名正教授和数量相当的副教授,瞬间就将大实验室给塞满了,白玲不易察觉的向角落里让了让,好奇的看着众人。
“杨锐,看你的了。”蔡教授熟络的打了个招呼,并没有所谓的领导参观的架势。
前几天,刘院长来到离子通道实验室,是给谷强做了工作,但是,为了完成对谷强的部分承诺,就得生物系的学术委员会承认谷强的研究。
不过,谷强的研究又不能如此公之于大众。
有鉴于此,杨锐也是和蔡教授等人沟通数次,却将展现的部分,给靠后了。
“我们现在是尝试着做G蛋白偶联跨膜区域的构想,目前需要大量的G蛋白偶联受体,我们选择的研究对象,是牛视紫红质蛋白,好在瓶颈突破,已经能够大量供应了……”杨锐说着生僻的字眼,就领着众人往前走。
他用不着展现谷强是如何处理牛视紫红质蛋白的,他只需要让大家看到,我们有多少牛视紫红质蛋白就行了。
一排整齐的冰箱,很快展现在了一群学者的面前。
“这是什么意思?”有教授不明白,不禁询问。
“这些全部都是今天早上生产出来,并处理过的牛视紫红质蛋白。”杨锐指着一排15个冰箱,露出请安心的笑容。
实验室里用的普通冰箱,是类似于后世用来卖饮料的透明门的冰箱,冰箱高两米五,宽一米五,厚度只有五十,若是在商场里的话,里面能放几箱子的饮料,而在离子通道实验室的冰箱里,装的全是试管。
密密麻麻的试管。
“这些全是牛视紫红质蛋白?”有点了解这方面信息的学者整个人都不好了。
他们所知道的牛视紫红质蛋白,可都是放在个位数的是管理的。
“我们的产率又提高了,多亏了谷强新开发的技术。”杨锐并不做详细解释,也用不着做详细解释,就能说明问题了。
科研是一个很奇妙的领域,当一间科研实验室在某一个领域领先的时候,它具有天然的优势。
譬如现在,全世界就不可能有任何一个实验室,积累如此多的牛视紫红质蛋白。牛视紫红质蛋白的保存期很短,并不允许你用多日的积累来储藏,至于先做。
能做出15只冰箱的实验室,唯有北大离子通道实验室。
换言之,起码在这个瞬间,北大例子通道实验室,在G蛋白偶联受体领域,是世界领先的,甚至,是独一无二的领头羊。
“G蛋白偶联受体目前有五个亚族,分别是紫红质类,分泌类,亲代谢性谷氨酸盐和信息素类,真菌信息素受体类,以及CAMP受体类。杨主任能够选择紫红质类做研究对象,而且一下子进度至此,很有眼光。”巡视了一圈之后,某位教授就将一盆赞誉丢了过来,顺带的还展示了一下自己对G蛋白偶联受体的了解。
而在他的身边,另一位面熟的教授,马上接口道:“不同G蛋白偶联受体的跨膜螺旋区的保守程度不同,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点……”
“有道理……”
学者们的声音此起彼伏,似乎都是在讨论G蛋白偶联受体的。
只不过,在白玲看来,他们面对杨锐的表情,都有些太亲切了,亲切的像是在推销过夜蔬菜的菜贩子。
……
第1218章 卖身票
量变是会引起质变的,最好的范例无过于钢铁。?
在钢铁稀缺的年代里,难得的陨铁几乎是部落族长或勇士的专属,可谓是族群之重宝。而当一个国家普及了铁剑之后,钢铁已然是军国重器般的存在了。待到工业化的时代,当钢铁的数量大大增加,普及到了军事和民生的方方面面中的时候,钢铁已然是不可或缺的国之基石了。
重宝遗失固然可惜,军国重器却是政权稳定的支柱,但就重要性来说,最不能忍受失去钢铁的是工业时代的人们,基石毁塌的结果不是回到过去,而是全面的混乱与崩溃。
多,就是好。
数量越多越重要。
尤其是在数量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能够带来显而易见的,真实的利益。
哪怕是普通人视为“物以稀为贵”的宝石,也是如此红宝石在2oo年前是最适合手表用的轴承,而瑞士钟表业的蓬勃展,与人工红宝石的明脱不了关系,也是因为人工红宝石的颗粒大小始终受到限制,所以,激光的展与科研进度才如此之慢,科研人员总是得花费数倍的精力去寻找便宜合适的原料。
同样的例子还可以用在钻石身上,如果不是大量的小颗粒钻石,以及人工钻石的现与生产,金刚石刀的成本先就会制约玻璃产业的展,普通人想切个鱼缸的成本,会赶得上同等面积的房价。汽车工业也不可能有今天的规模,高硬度的碳钢切割少不了消耗海量的钻石,如果价格都和结婚戒指差不多的话,原料稀缺先就会要了汽车城的命,产能过剩更是梦里的故事。
科研机构是最不能忍受物以稀为贵的机构,最具有研究价值的,其实往往是数量最多的产品。中国农学最受重视的研究项目永远是水稻和小麦,能源巨头们会将精力放在数量巨大的石油和天然气上,永远不可能真的指望规模小百倍都不止的风能。
做“g蛋白偶联受体”项目,是同样的道理,拥有大量的“g蛋白偶联受体”,与只有少量的“g蛋白偶联受体”那是两个概念。
这就好像两间实验室,一个是做朱研究,一个是做家鹅研究的,谁的研究进度会快一点?
不管做朱研究的是什么牛人,一个还在费尽心机的勾引朱过来拍个照的时间,对方已经解剖了1o只家鹅了,双方对研究对象的了解,相差何至于十倍。
有资源,就有研究。
北大离子通道实验室暂时是不缺钱的,6oo万美元的故事所有人都听说了,有好事者还专门去询问过。
但是,6oo万美元是否能够挥相应的价值,大家就不太清楚了。
直到这一刻。
所有都清楚了。
一种产物的生产和处理,在科研实验室里,可以说是一项系统工程,其难度不亚于杨锐当日改造的辅酶q1o的生产线的难度。
捷利康身为国际顶级的制药公司,资助多个实验室,也没有搞定的工程,自然是不简单的,就像是北大离子通道实验室,目前展现出来的,对牛视紫红质蛋白的处理能力一样。
在了解g蛋白偶联受体领域的教授看来自从杨锐宣布开斩g蛋白偶联受体以来,有心人都会有所了解如果说国际上其他实验室对g蛋白偶联受体的研究水平,是朱的研究水平的话,北大离子通道实验室的研究水平已经濒临家鹅的研究水平了。
一群人再看陶学林,不说是羡慕嫉妒恨,心底也是免不了有些比较,就仿佛是京城房价1o万的年代里,仰望着在3万元买房的同事的情感一样:
丫的动手真快!
丫把便宜占到了!
小心赔死你丫的的!
我也好想占便宜啊!
学者们固然在学术方面极具优势,但在人性上,却并不会有太多的特殊之处。
尤其是几位原本就动心的教授,此时的态度更加暧昧。
而态度最激动的,此时莫过于满海教授。
前些天,在杨锐招募第一波人员的时候,满海是被陶学林给截了胡的。
事隔几天,满海教授的心情,就如同3万元时买房,被陶学林给抢先一步买走,自我放弃一个月后,房价大涨数万元一样,他迫不及待的想要回到三万元的时代,以至于其他教授还在用学术语言试探间,满海教授就更进一步的问道:“杨主任,离子通道实验室目前能够生产这么多牛视紫红质蛋白,一定是将重心倾斜于此吧,你们应该到了需要加强其他部分的力量的时候了吧。”
他说的话,就是大家憋在心里想问,又不好意思问出来的话。
杨锐笑了笑,说:“当然,我们一直尝试着加强各方面的力量,包括牛视紫红质蛋白的生产,仍然没有到躺在功劳簿上的时候。”
“仍然没有……”满海险些咬到舌头,他很想问,装了15个冰箱的牛视紫红质蛋白都不够,他想要多少个。不过,这个问题其实并不是核心问题,满海强忍着自己的好奇,继续更重要的问题,道:“这样的话,离子通道实验室应该还需要更多辅助实验人员吧。”
“当然,新吸纳了1o名学生以后,我们才有了现在的科研规模,进一步扩大需要更多人。”大家都不说陶学林的加入,而只谈学生们的加入,虽然有点掩耳盗铃,总归是脸面上好看些。
陶学林也是轻轻咳嗽一声,寻找着同盟军,道:“我们的研究进展很顺利,即使再多一两倍的人手,也没有问题。”
“我这边有6个学生,我觉得可以放在离子通道实验室。”迫不及待的声音传来,却不是充分准备的满海教授,而是最早说话的冯俊明教授。
冯俊明是国外归国的硕士生,在86年的当下,有留学硕士的头衔,晋升是非常快的,也因为晋升太快,冯俊明硕士手底下并没有积攒太多的资源,这让他做起决定来,也没有那么艰难了。
唯有满海目瞪口呆,眼角都要被瞪大的眼睛撕裂了:卖身要不要卖的这么紧俏啊?卖身是不是还要卖身票才行啊?
三秒钟的思考后,满海决定不再等下去了,重筹下注道:“我想加入离子通道实验室。杨主任,我现在是硕士生导师,带着8个研究生,4个本科生,应该能帮得上你的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