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神级学霸1-第4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成百上千种的限制条件,都是生物学的研究员们多年积累而来的。在G蛋白偶联受体领域,成规模成规划的完成某一阶段的项目,是只有顶级实验室才能做的事,但在顶级实验室以外,总有一些中小型的实验室在想方设法的讨生活,他们不能完成大项目,就做一些小的项目,完成一些小的测试。
  例如说,某个实验室就可以检测某种酶和某种G蛋白偶联受体的关系,他们甚至都不用彻底的讨论两者间的关系,做出点什么就算什么。
  但是,如果他们做的成果是正确的,这就是需要考虑的限制条件。
  人的肉眼是看不到G蛋白偶联受体的,就像是人的肉眼看不到夸克,也不能用直接观察法看到量子的移动一样,反直觉的种种数据,最终形成的图像是不能用单纯的想象来描述出来的。
  杨锐一方面收集了各国公开发表的数据,并安排专人检查和分析,另一方面,则是重新调整了实验室的分工,将苏先凯和谷强从繁重的牛视紫红质蛋白的生产中解放了出来创新的部分结束,剩下的就是艰苦卓越的生产过程了,那自然是属于科研狗们的工作。
  包括苏先凯、谷强等人在内的研究员们,需要消耗更多的精力,在繁重、艰苦、重复并且需要创新的底物分析工作中,以其提供各种各样的数据给杨锐。
  杨锐其实是已经拿到了答案的,如果悬赏只要答案,他很容易就能得到。
  可惜,现实世界就像是“一课一练”和“寒假作业”一样残酷。
  “过程(略)”的描述,在学生看来是如此的残忍,对杨锐来说,也一样是个严重问题。
  他得自己弥补其中的过程,而做过数学题的孩子都知道,如果在没有其他帮助的情况下,你能做出过程,后面的答案,其实也就是只能起个参考作用了。
  好在这不是一道全要靠他自己做出来的题目。
  相比有着充足信心的杨锐来说,谷强等人的压力反而要大的多了。
  他们不知道自己距离成功还有多远,他们也不知道是否有科研竞争对手已经进场,他们甚至不能肯定自己做出来的答案是错是对。
  好在杨锐将研究项目分的很是细碎,所有人各管一摊,只要做好自己的事就行,全靠此点,实验室里飘忽怀疑的气氛,才没有扩展。
  尽管如此,实验室的气氛仍旧是日趋诡异。
  谷强每天都会洗三次试管,每次三支。他会用很长的时间清洗它们,直到每支试管都变成标准的“水不挂壁”的水平为止。
  苏先凯每天都换白大褂,当然,不是为了爱干净,他只是在某些重要时刻,例如跑胶、跑离心机、跑柱子的时候,才穿上自己的幸运白大褂。
  满海教授是比较传统的中国人,平日里对学生是颇为严厉的,但在进入离子通道实验室以后,大家渐渐发现,他对红色服饰的偏爱日渐增长,先是红色袜子,接着是红色的皮带和红色秋裤,然后扩展到了红色毛衣、外套和鞋,至于更深层的红色,就没有人愿意去探究了。
  杨锐看的很是无奈,更担心众人太过于紧张的情绪,降低了思维的敏锐度这时候的研究员们,就和高三学生一样,紧张而敏感,压力重重以至于自我放纵,专注于眼前而难以关注周围也是免不了的。
  即使是面对高考应试,杨锐也是比较推荐减压的,目标是科研成果的话,那就更是如此了。
  只不过,三四十岁的老男人们,明显不是语言减压的粉丝,杨锐周会上说的再多,也没有人听得进去,就连百试百灵的美食大法,此时都不能发挥作用了。
  厨房里做的油亮油亮的红烧肉,虽然一样被风卷残云般的吃光了,但是众人的吃饭速度,明显比之前快了太多,而且,一个个都是心思重重的模样。
  这种状态,杨锐实在是太熟悉了。
  “我看这样,大家每天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以后,就早点休息吧,也不争这么一两个小时的时间。”随着构象的完整性渐渐提高,杨锐再次提出了新方案。
  以前的时候,他是督促着研究员们工作的,不管是110小时方案,还是各种褒奖计划,都是如此,但这就像是开车一样,你不能一个劲的踩油门,还得在车速太快的时候点一点刹车。
  习惯了快车模式的研究员们却是没有一个理他的。
  谷强更是傲娇的道:“我要是去睡觉了,实验室的进度就要落下来了,没必要。”
  杨锐很想说,你一个人睡觉不影响实验室进度,但是,看看谷强抬起来的小下巴,杨锐觉得还是不刺激他了。
  “实际上,在G蛋白偶联受体的跨膜构象方面,我已经有比较完善的方案了。”杨锐决定还是说的实在一点,道:“我们现在超过国外学者的进度很多,反而不用太焦急了。”
  “只要没完成,就不到高兴的时候。”
  “对,领跑不算快,到了终点还在前面的,才是冠军。”满海教授说着很专业的补充了一句,说:“我以前跑过5000米,领跑的经常都拿不到冠军的。”
  “但领跑的一定要变速跑。恩,也得跑的快才行。”田兵突然来了一句,也不知道他是哪边的。
  杨锐轻轻的咳嗽两声,道:“就没有人对我的跨膜构象方案,有兴趣?”
  “你前两周不是就弄出来了。”谷强疲惫不堪的道:“我们现在,不是就在完善你们的方案。”
  “怎么着,对我的方案不满?”杨锐故意挑了挑眉。
  苏先凯害怕谷强乱说话,连忙道:“杨主任,谷强开玩笑的。”
  “我知道他是开玩笑的,让你一说倒像是真的似的。”杨锐摆摆手,再道:“实验室的气氛太紧张了,我看这样好了,大家明天休息半天时间。”
  虽然只是休息半天,但对于整日工作的研究员们来说,也很是不习惯了。
  许正平更是有些不安的站了出来,看看四周,再道:“杨主任,现在的研究方向如果顺利的话,我们想再接再厉,完成一部分项目再休息比较好。”
  “给你们放假都不要?”杨锐笑了出声。
  “那个……”许正平略作犹豫,道:“我是觉得有句老话说的好,叫笨鸟先飞,咱们技术水平可能比不上国外的同行,就要更多一份努力。”
  有一瞬间,杨锐突然有种被教育了的感觉。
  “明日休息半天,你们不累,我也要累死了。”杨锐摆摆手,强制颁布了命令。
  从他的角度来说,己方的优势是足够大了,而且,相比他最终的目标来说,构象才是第一步,总不能在第一阶段,就把精力全都消耗光吧。
  ……
  
第1223章 回家做梦
  
  中午12点。
  杨锐掐着表,宣布道:“今天的工作时间到了,所有人都回家休息去吧,有张有弛,文武之道,对不对?”
  “真的休息?”满海教授看向杨锐,语气怪异。
  杨锐皱皱眉,道:“当然是真的休息,我昨天不是说了?所有人都休息半天,好好休养一下,过劳死不是说的玩的。”
  如果说八十年代的科学界,有什么问题是比“造导弹的比不上卖茶叶蛋的”严重,那就是过劳死的问题。包括中科院在内的京城学术机构,每年都有多名中年学者猝死这个年代,其实还没有过劳死的概念,但是,死的都是正当壮年的研究员,本身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在离子通道实验室刚刚开展“G蛋白偶联受体”的研究的时候,杨锐倒是不太在意这个问题。110个小时工作制说起来有点不人道,可在80年代,真算不得什么。
  80年代的小学生,一个星期还要上6天课呢,稍微好一点的中学,甚至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都开始补课了,早上7点开始早自习,晚上10点下晚自习的学校也不在少数。大学的科研狗都是这么一路学出来的,大学读的更累不过寻常。
  不过,当牛视紫红质蛋白的产量节节攀升之后,杨锐的危机感降低了许多,对于项目的延续性和安全性的要求,就隐然增加了。
  这就好像是F1比赛中,排名第一的车辆已经远远的领先于第二的时候,就可以将车速稍稍降低一些了,甚至进站加油换胎也是可以考虑的一个选择了。
  从杨锐的角度来说,当他用出了“梦游大法”的时候,第一阶段的任务难度就已经降低许多了。
  “G蛋白偶联受体的构象”,要从前往后的做,自然是难的要命,可从后往前做,无非就是试错的工作。
  试错自然是有成本和要求的,可最重要的成本和要求,其实就是数量惊人的且好用的“G蛋白偶联受体”,对离子通道实验室来说,他们采用的“牛视紫红质蛋白”既好用,数量又足够多。
  所以,杨锐觉得到了车速稍稍放缓的时间了,甚至可以做一次进站了。
  可惜他这时候的想法,始终不能得到大家的认同。
  一群研究员的危机感比他重多了,即使是杨锐认真的宣布了休息,几个人还磨磨蹭蹭的不肯走。
  “我还有一点就做完了。”
  “我再看看有没有东西拉下了。”
  “我老婆下午不在家,我一个人回去闲的慌。”
  大家各有各的理由,反正就是不愿意动。
  倒是一群科研狗,平日里就做最繁重的工作,现在一个个都伸着舌头,想走又不好意思走。
  “实验室的门,我是准备锁掉的,你们今天是不休息也得休息,都回去吧,啊,都回去。”杨锐觉得自己像是变态老板似的,将人一个个的赶出实验室里。
  几个人站在门口,仍然不愿意走,满海更是认真的道:“杨主任,我们跟着你来研究,就是为了出成绩的,休息真的不重要,现在的研究进度向好,我觉得更应该抓住时机,不要为了一个下午的休息,结果有所耽搁了。”
  他的话是很受其他人赞同的,几个人都纷纷点头。
  的确,如今新加入的几位教授,不管是满海、冯俊明还是陶学林,他们都是奔着G蛋白偶联受体能成功而来的,要说放弃的东西也是不少的,最起码,他们都是把暂时的脸面问题给放下了。
  不过,暂时放弃脸面,并不是真的不在乎脸面了,而是为了日后争取更大的脸面,而做出的暂时性的妥协。
  归根结底,他们是看好离子通道实验室,能够在G蛋白偶联受体方面,取得一定的成功,才会自愿加入离子通道实验室的,为了这个目标,他们可以放弃暂时的脸面,当然也能放弃暂时的休息。
  所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在80年代,是深入人心的想法。
  杨锐却是抓抓脑袋,不知道该怎么说。讲真,强制休息半天,是否能有什么效果,他也是说不出来的,更谈不上科学依据了,但他倒是清楚一点,要是就这么始终加速的做下去,今天明天不会有事,本月下个月不会有事,可终究是要出问题的。
  想到此处,杨锐道:“我觉得,你们认为的出成绩,和我认为的出成绩,可能是有点偏差了。”
  “怎么讲?”一群研究员站定了要与杨锐展开辩论的架势。
  “你们大概是想着,再接再厉,把G蛋白偶联受体的跨膜区域的构象做出来,就算是出成绩了,是吧?”杨锐问。
  满海被旁边不知道谁推了一把,莫名其妙的站了出来,他摸不清杨锐的思路,只好无奈开口道:“杨主任,我是有这方面的想法,当然,您想继续做下去,我也是赞成的……”
  实验室主任是实验室的负责人,也是实验室最大的BOSS,等闲不要得罪的道理,大家都是明白的。即使满海是北大教授了,但在进入离子通道实验室以后,仍然是夹着尾巴做人的风格。
  毕竟,杨锐的名声积累到了今天的程度,已经是稳稳的坐住了臀下之位,难以挑战了。
  杨锐同样习惯了自上而下的发言,他看着围在自己身边的几十号人,轻轻咳嗽了一声,道:“我从开始做G蛋白偶联受体的时候,就说过,我们的目标,是做出G蛋白偶联受体的三维结构……今天,我再郑重的强调一遍,我们的目标,是做出G蛋白偶联受体的三维结构。构象,只是其中的第一步。”
  浓重的呼吸声和压抑在嗓子中的呼声,很好的诠释了众人此刻的心情。
  “当然,我知道出G蛋白偶联受体的三维结构是很难做的,有很大的可能,是做不出来的,但是,判断能不能做出来,好不好做的时间,不是现在,而应该是一年两年以后,甚至三年四年以后,对不对?”杨锐并不准备在G蛋白偶联受体的研究上耗费几年的时间,但是,耗费几年时间才是科研界的常态。
  甚至于,耗费几十年的时间,在基础科学研究方面,也属于极正常的行为。
  杨锐说到此处,又顿了一下,道:“其实,说G蛋白偶联受体的三维结构难做,难道跨膜构象就好做了吗?有人能保证在几个月,半年,或者一年时间里,做出跨膜构象吗?”
  众人都低着头,悄无声息。
  谁敢做这个保证啊,价值半个诺奖的成果,要是谁能保证半年就做出来,那智力是一定有问题的太强的可能性存在,更可能的是太傻。
  “所以啊,咱们今天先休息一下,以后也是如此,每个月至少休息两三天吧。保证一个可持续性的研究状态,好不好?”杨锐哄孩子似的问了一声。
  几名研究员互相看看,总算是点了头。
  杨锐暗松了一口气,心想政工真难。
  转身要锁门了,就听满海又被推了出来,问道:“杨主任,您前几天不是说,构象快要做出来了吗?还说有完善的方案了……”
  “我是有比较完善的理论了,但得你们的实验支持啊。”杨锐呵呵的笑了两声,赶鸡似的,将人都丢了出去,再道:“都回去洗洗澡什么的,一个个都要臭掉了,恩,明天可以晚点来实验室的,都松松弦,实验是做不完的……”
  杨锐拿出自己当年做补习老师的架势,将研究员们一个个的送了出门。
  在离开大门的一瞬间,杨锐整个人都松弛了下来,抬头望天,都觉得天色更蓝了。
  “回去睡觉了。”杨锐拍拍谷强的肩膀,浑身散发着我要做个大梦的气息。
  ……
  
第1224章 分类
  
  杨锐对实验室的进展其实是有些失望的。
  或者,用更加现实的说法是,杨锐对于实验室里没有再次诞生奇迹,感到失望。
  一个月的时间里,在每天几百例的实验状态下,原本是有机会完成构象所需的拼图的。归根结底,他也不过是再需要四五个限制条件就够了。
  原本,按照正常的科研进程,学者们或许还需要七八个,甚至十个左右的限制条件,才能拼出G蛋白偶联受体的构象,但杨锐可以逆推导,自然可以在最少数量的成果下,完成构象的绘制。
  这就好像是玩你画我猜。
  画两个圆圈是很难猜出来是什么的,一个大圆圈套两个小圆圈,就可以尝试着猜人脸了,若是在两个小圆圈下面再多加一个对勾,再猜人脸的成功率就更高了。
  杨锐目前见到的条件,大约就是两个小圆圈的状态,在这个状态下,能做G蛋白偶联受体的跨膜构象吗?
  能做是能做,但是说服力不足。
  如果学术界都不买账的话,这样的文章也就是缺乏价值的,以此为基础继续往下做,也会非常艰难。
  杨锐起码还需要一个大圆圈,最好是再配一个对勾才行你。
  然而,整整一个月的时间,离子通道实验室都没有做出对勾或者大圆圈,他们做出来的也许有脚趾甲,也许有坤包,也许有高跟鞋,说不定还能做出几根毛,然而,总是凑出必要的条件来。
  杨锐给实验室放假,也是希望大家冷静一番,等到重新开工以后,能够有一个焕然新气象。
  但是,半天时间是否足够,杨锐也是没什么信心的。
  第二天。
  杨锐起的很早,愣是在街角的包子店里吃饱了,才慢悠悠的步行前往实验室。
  等到了实验室的时候,已经是早上10点了。
  挂着“离子通道”实验室的牌子的小院子里,已经塞满了迫不及待的研究员,以及欲求不满的科研狗。
  杨锐将手揣在兜里,绕场一周,并没有立即启动他的大梦游计划。
  他的兜里,放着的大梦游计划,能够直接指导研究员们,采取正确具体的实验步骤,至少能提前找出一两个限制条件。
  这是杨锐的大杀器,他是不想现在动用的。
  杨锐已经脱离了一线实验了,他原本就不是一名擅长操作的实验学者,成为实验室主管以后,他的工作要求和时间分配,也不允许他直接指导科研狗的具体实验步骤了。
  当然,如果杨锐想要指导,那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杨锐本人是很清楚的,科研界里都是聪明人,这样的招数,是不能多次使用的。大家倒不会猜到别的,可是,来源不明的实验方案,本身就是很耗人品的事,对于整个项目的认可度,也会有相当的影响。
  简单来说,就是红名开箱子,爆率会降低的意思。
  G蛋白偶联受体的项目,还有漫漫长路要走,构象只是第一阶段的目标,就在此时将大招用掉,杨锐不是特别甘心。
  可是,看了整整一圈,杨锐依旧没有看到自己想要的实验,或实验之一。
  杨锐不禁有些失望。
  比起降低爆率这种事,他更担心的是BOSS被抢。
  短时间内也许不会,但谁知道呢。
  杨锐满腹心思的在实验室里打转儿,他倒不在意今天能不能做出来,只是不确定需要多久。
  “杨主任,您转的我头都晕了。”谷强忍不住说了一句,中止了杨锐的步伐。
  “想点东西,不好意思。”杨锐轻轻的咳了一声,忍不住又看了一眼谷强的实验桌,摇摇头要走。
  谷强顿时不乐意了,道:“杨主任,有话您说啊,摇头是什么意思啊。”
  杨锐停顿了一下,想着要不要顺势拿出大梦游,迟疑片刻,还是放弃了,只道:“我对你现在做的这个实验结果,不看好。”
  “我操作有问题?”谷强战意盎然,在实验操作方面,他是相当有自信,也相当有自负的,至于杨锐的实验操作,现在已经是公认的二流水平了,谷强没有动用“不屑的眼神”之类的大招,已经是给杨锐面子了。
  杨锐摩挲着下巴,道:“操作有没有问题且不谈,你的方向考虑是有问题的。”
  “方向?现在不是试错吗?”
  “如果我是你,我就把底物做一个适性分类,再一组组的做,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操作。”杨锐叹口气,虽然不准备拿出大梦游法,他还是决定透漏些干货出来。
  谷强被杨锐说的软了下来,低声道:“我是把底物按照不同的类型来做的……”
  “你要自己分类,不能按照传统分类。”杨锐循循善诱道:“咱们如果是卖肉的,就要把肥肉和瘦肉,骨头和下水分别摆出来,对不对?但咱们如果是学医的呢?是不是最好按照骨骼分类?”
  谷强琢磨了一会,抬头问:“啥意思?”
  “意思就是别管传统的底物分类方式,你得根据自己这么多天来,做的记录,还有一些个人感觉,来对底物重新分类,尽可能多的提供信息。”杨锐叹口气,道:“底物的数量这么多,你做一辈子也做不完,总不能一直试错试下去吧。”
  谷强这下子听明白了,杨锐其实是在催进度了。
  他默默的做了记录,道:“我试试看。”
  身为桀骜不驯的小强,谷强同学此时的态度可谓是好之又好。
  杨锐点点头,故作振奋的离开。
  过一会,杨锐再绕回来,就见谷强果然做了一个新的分类,如果要给这个分类做个比较贴合的形容的话,他大约是把长毛兔和狐狸分在了一个类别里,以皮毛商人的眼光来看,也只能说是一般而已。
  更不要说,杨锐要的根本就不是皮毛商人的眼光。
  这家伙,果然是不适合做理论的。
  杨锐再次给出一个重复判断,就算是拼运气,谷强的运气似乎也是属于实验的。
  杨锐在心里苦笑几声,再要拔腿离开的时候,却是在旁边的一个学生的实验桌上,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词。
  “你的分类还有点意思,怎么想的?”杨锐走近了一些问。
  正在操作移液枪的学生手抖了两下,好险没有滴入试管内,松了一口气,再看到杨锐,又变的紧张起来,道:“我就是听您刚给谷老师说的话,我就自己做了个分类……”
  “调整的有点意思,我建议你从后往前做。”杨锐好心好意的提出了一个建议。
  科研狗被实验室主任提点,自然是连连点头,道:“好的,我从后往前做。”
  “恩。”杨锐满意的点点头,又问:“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吴奇。我是满海教授的学生,今年研二了。”学生说着,生怕给杨锐的影响不深刻,又道:“我在国外发表过一篇论文,署名W。qi”
  杨锐“恩”的一声,正想勉力对方两句,突然帅躯一震:“你的英文名是W。qi?”
  “对。我用这个名字发表论文。”
  “应该叫qi。wu吧,怎么反过来了?”杨锐追问。
  吴奇不好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