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神级学霸1-第5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挖离子通道实验室?用1000万人民币?我看用1000万美元都不够。”蔡教授再笑。
  刘院长不满意了:“你说人大没有1000万就没有1000万,你说离子通道值1000万美元就值1000万美元?”
  “我有说错喽?”蔡教授继续用如意敲腿,发出啪啪啪的声音,道:“他们前阵子不是还搞了一个书报资料中心?都穷的要复印资料了,还能出1000万的经费?甭管谁同意,那起子老头子能同意了?”
  人大书报资料中心是个有点名气的机构,已有20年的历史,其聘请了五十多位专家、学者和教授,专门做各种论文资料的审核工作。其主要运行模式,就是从各类普通期刊中,摘录部分资料,重新复印,用以节省资源。
  简单来说,人大书报中心就是一个公立的剪报中心,做的是疑似盗版的事,是以50多名专家学者的时间,用来换一些期刊订阅费。
  虽然蔡教授也是从物资拮据的时代走过来的,甚至现在也没有觉得物资充裕了,但是并不妨碍他嘲笑人大的社科部的行径。
  刘院长不免露出尴尬的表情,道:“穷归穷,架不住人家有志气啊。”
  蔡教授愣了一下,噗的笑了出来,如意也不敲了,站起来跺跺脚,笑道:“老刘,你这是说我没志气喽?”
  “我看你是没有。”刘院长气的就差撒娇了。
  “去年一年,我给杨锐批出去的经费,有500万了吧,别说是咱们生物系了,全校都是头一份了。”
  “结果逼的杨锐自己出钱做项目?”刘院长故意刺道:“你也是做科研的,你说说看,什么时候才有研究员自己掏钱做研究的时候?也没有这个道理不是……”
  “那是他傻,偏要自己出钱。”蔡教授顿了一下,道:“他有提出这个事吗?”
  “杨锐?那小子精着呢,一句钱的事都没提。”刘院长停了一下,又苦笑道:“问题是,他要10个教授啊,我到哪里给他找10个教授?愁的我都宁愿他是要经费了。”
  蔡教授呵呵一笑,道:“等他开新项目了,你能少了他的经费?要是这次有好消息传来,咱们都得上杆子的给他送钱,反而是10个教授的职称,咱们校内不好解决啊……”
  编制问题在国内,从来都不是一个小问题,往严重里说,一个学校的校长,要破格提拔一名教授出来,都不是容易的事。若非如此,教授早就泛滥了。
  刘院长更是深有体会,道:“我那天就提了一嘴,秦部长就把我给骂回来了……总而言之,现在的关键问题,是你得把杨锐给稳住。”
  “稳住?怎么稳住?”蔡教授嗤之以鼻道:“我要是杨锐,也得要这10个教授,否则,用不了三个月,他自己就是孤家寡人了,真当大家都能无怨无悔的。人大能给杨锐开得出1000万,给他下面的研究员,开个几十万薪水,带一个教授,总能做得到吧。”
  “人大也不是真的开一口气的1000万。”刘院长不留神就将自己刚拉的话给吃了回去。
  蔡教授皱眉:“什么意思?”
  “人大给杨锐的是三年1000万。”刘院长刚才是为了危言耸听,现在是为了给蔡教授建立信心。
  蔡教授愣了几秒钟,笑了:“那不就是一年330万?330万拉一个诺贝尔团队,他们是太傻还是太天真?”
  刘院长撇撇嘴,神秘兮兮的道:“这个事儿可不好说。”
  “恩?”
  “他们要是卡的不严,经费使用就有话说了。”
  蔡教授呼的一甩手,放下木如意:“他们敢。”
  “就看杨锐敢不敢了。我是瞎猜的,谁知道呢。”刘院长眼皮子一垂。
  这几年的经费管理颇为混乱,许多研究所和大学就靠学者申请来的经费过活,等于是上级部门要求分润学者的研究经费,在这种情况下,学者的经费究竟用到了哪里,就是一笔糊涂账了。
  蔡教授沉默着不说话了。
  “老蔡,这件事只有你能推动了。”刘院长劝道:“你想想看,现在是清华人大的过来挖,等哈佛、耶鲁剑桥的过来挖人怎么办?杨锐手底下,就刚拉了一个哈佛的博士生,我就怕,最后变成他反被拉走。”
  蔡教授终于是被刘院长给说动了,想了一会,道:“你不是说杨锐在搞毕业庆典吗?具体怎么个情况?”
  “杨锐准备请一下同学,毕竟,他提前一年毕业了,其他同学还在学校里。”刘院长顿了一下,又道:“看他的意思,是想要弄些酒水,再找个场地,搞一点零食什么的,到时候随便大家喝酒,再放些音乐。”
  “像国外的party一样。”
  “谁知道呢。”刘院长不愿意说party这个词,万一给人上纲上线了又是麻烦。
  “我们去看看。”
  “好。”
  蔡教授说走就走,刘院长落在了后面,看着蔡教授出办公室了才反应过来,连忙跟上喊:“你是说现在就看?”
  “要不然等到什么时候。”
  未名湖畔。
  一条条的彩色条幅已经打起来了:
  北大的派对。
  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
  hi,会跳舞的DNA。
  基因也可以很性感。
  本周六晚7点,让我们来造人吧。
  ……
  刘院长和蔡教授从外面往里走,只觉得条幅上的语言越来越过分,不禁是又好笑又好气。
  他们都知道杨锐没时间去做这些条幅,刘院长于是抓了个正在贴条幅的学生,问:“你是哪个专业的?”
  “你先说你是谁。”学生一点都不怯。80年代的师生关系还没有后世那么变态,或许是因为刚刚结束了运动,许多学生都有社会经验的缘故,他们对老师是尊重多于遵循的,畏惧并不太多。
  刘院长自报家门,又问:“你呢?”
  “我是中文系大三的,黄雨夜。”学生对于生物系的领导笑一笑,自顾自的展开手上的条幅,只见一行大字,在两颗小树间颤巍巍的抖:生物间的妙事你不懂。
  刘院长看的脑门子青筋直冒,气道:“你一个中文系的学生,难道还懂生物?”
  “我懂生物间的妙事啊。”学生哈哈一笑,溜缝儿就跑了,让刘院长想抓都抓不到。
  “我要找中文系的老王好好说说这个学生。”刘院长气的不行。
  蔡教授笑道:“你怎么知道人家留的真名假名,算了,让他们挂吧,学生处的都不管,我们管什么。”
  刘院长一看,果然没有学生处的人在场。
  “还不知道他们要弄出什么让人头疼的东西呢。”刘院长一边说,一边往前走,然后就看着前面一条横幅站住了。
  “学习生物,做有用的生物。”蔡教授读了一下,道:“这句话算正常的吧。”
  “你看旁边的小字。”刘院长叹口气。
  蔡教授的眼睛不是太好,往前走了几步,眯着眼睛看,就见横幅右下角的小字,分明写着“清华大学宣”五个字。
  
第1356章 众人皆醉我独醒
  
  “周六有个派对,你去不去?”
  “啥是派对?”
  “就一群人聚到一起唱歌跳舞聊天。”
  “那有啥意思,有那时间,不如多看两本书。”
  “北大举办的。你说北大的学生会浪费时间吗?”
  “不会吗?”
  “当然不会,人家这是有张有弛文武之道,是一种特别的学习办法,否则呢,北大的学生会玩吗?”
  “说的也是,那就去看一下吧。”
  ……
  “北大搞了一个活动,咱们一起去吧。”
  “什么活动?”
  “管他呢,反正,瞅到机会,咱们就上去,把咱们的诗给朗诵了,要是有人看中,咱们就厉害了。”
  “咦,你这个主意好啊,太聪明了!”
  ……
  “北大搞了一个活动……”
  “我已经有约了。”
  “馨儿,我……”
  “健儿,你是一个好人……”
  ……
  北大的周六活动,很快就疯传了全城。
  自民国以来,北大就是京城最敏感的地方。数千名乃至上万名的年轻学子,受人尊重,为人所信任,他们激情澎湃又积极主动,以至于以数千名普通学生的力量,牵动了一个大国的政治生态。
  如果说,近代以来,还有哪个学校能有国子监的能量,还有哪个学校的学生能有举子的架子,还有哪个学校的活动能重现公车上书的盛况,也就是北大了。
  86年的北大,还没有受到严格的管理,学生们按照往昔的做法,骑着自行车满城的做自发宣传。
  这年月,虽然没有网络,但重要消息的传播速度一点都不慢的。
  事实上,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要想将一个消息传的举国皆知,甚至只想要全城皆知,仍旧是比较困难的,传递消息的方式固然容易了,不管是手机还是门户网站,或许都能在几秒钟几分钟时间里,将满屏都刷成一个色彩,但是,你没办法强制别人去阅读和观看。
  有人问,难道80年代可以?
  当然可以。
  最强一级的叫组织学习,如果某台发布了极重要新闻,或者某报发布了极重要新闻,只是重要的程度足够,那就是从上到下的学习。部委等高层机关不用说,就是街道办和村委会,都要组织专门的学习活动,哪怕是形式主义的形式主义,抄心得体会也能抄得你“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在组织结构比较好的省份,甚至连大山里的村小组,也会被要求集中学习,最次最次,也是村小组派遣积极分子到行政村的村委会来参与学习,自带干粮步行几十里路,学会了抄好了背舒服了,再自带干粮走几十里路回山里传达思想,然后再带村小组诸人的心得体会回来。
  若是在城市里,高音喇叭和居委会也不是吃素的。
  早晨8点钟想睡懒觉吧,高音喇叭开始吼了,被吼的惨兮兮的赖床男爬起来,难道不想知道是因为什么吵到了自己吗?
  就算是不想知道,居委会挨家挨户的通知也是逃不掉的。用皿煮国家的竞选用语,这就是门到门的宣传策略。除了不发浪费纸的小册子,其宣传力度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北大的学生自然也是擅长宣传的,如今三角地还在,西单的墙也还能用,更有积极的同学,骑上自行车就直奔其他高校去了,到了那里,他们或者在食堂前做宣传,或者就在学校的广播台里发布消息。
  到了周六,不限制人出入的北大校园已是人满为患。
  虽然大部分人都不知道今天的毕业庆典是庆祝什么的,但是,免费的酒水为什么不喝呢。
  这也是学生们自发宣传的主要热点,老乡喊老乡,老友喊老友的,多是为了来蹭酒水的。
  另外一些,则是对庆典的活动感兴趣。
  不管是哪个学校的,或者是哪个协会的,面对这种庆典,既有些准备不足,又有些似曾相识。实际上,如今的大学里,每年举办的类似活动实在太多了。
  只是以前往往有学校搭的框架,今年更自由罢了。
  大家最初被自由给震慑了一下,旋即就熟悉了起来,挂灯谜的,挂对联的,挂奇怪的生物的,还有各种抽奖和扮演节目,一个个的都被放了出来,看的人眼花缭乱。
  “今年做的真是认真啊。”一行人从校门中进来,就发出毫无特别的感叹。
  “还好吧。”人群中间的学生帅气而英俊,正是风头正劲的胥岸青,时值大四,他的社会活动的时间渐渐增加了,相对于普通学生更好的出身,尤其是更多的零花钱,以及非常不错的学习成绩,让胥岸青在京城各大学校都很受欢迎。
  由于心理原因,胥岸青不喜欢在北大的圈子里混,他更喜欢外校的同学,总觉得那样能够更轻松。
  其他学校的学生也很喜欢胥岸青,打头的男生就傻里傻气的笑着,说:“青子就是爱谦虚,北大今年搞的这个庆典,我看比其他学校做的都好。”
  “又不是我做的。”胥岸青的声音比较小,只有身边几个人听到了。
  左立言给胥岸青做了三年的跟屁虫,今年亦是一副有始有终的模样,笑道:“我们这几天都不在学校,也不知道他们搞什么庆典,等等,我找个人问一下。”
  左立言瞅到一名眼熟的学生,拽过来就问:“咱们现在弄的毕业庆典,是给上一届的学生庆祝?人都走完了吧。”
  学生听着他的“咱们”,仔细的看了左立言一遍,感觉有些影响之后,才挣开左立言的手,道:“你不知道?是给大四的学生提前搞的毕业庆典。”
  “咦?我就是大四的,我怎么不知道,怎么也没有通知。”左立言惊讶极了。
  学生笑笑:“要什么通知啊,都是人传人的,再说,也不要你们做什么,参加一下,聚一下的意思吧。”
  左立言再问,这学生也不知道别的了。
  左立言无奈的放开人,不好意思的对同行人道:“大二的年轻人,问啥啥不知道。”
  “你也才大四而已。”同行的还有大二的女生,立即就不满意了。
  左立言哈哈一笑,道:“小彤你是音乐学院的年轻明星,和他们不一样。”
  “我不要当明星,我以后要做音乐家,去维也纳。”大二女生不喜欢左立言说的话,虚怼了一把。
  “等我们胥同学做个什么主任主席的,公派你去维也纳。”左立言不动声色的将话题转到了胥岸青身上。
  女生望着胥岸青,脸色微红,低下头啐道:“我才不走后门呢,要去就凭自己的本事去。”
  “有没有本事,凭什么判断。”
  “音乐是有生命的,音乐的判断标准也是明确的。”
  “这个我不懂,胥主席,你说两句。”
  胥岸青笑一笑,道:“你们两个说瞎话,还要我判断,我怎么判断啊。不如这样,咱们去找找里面有没有北大音乐系的地方,帮小彤打个擂台。”
  “她们又不是专业的。”小彤说归说,还是有些心动,能在北大扬名立万,至少在这一届,名气就起来了。
  对音乐系的学生来说,有名字总是好的。
  一行人于是找了个相对人少的方向,就开始往里面挤。
  人最多的地方,是供应酒水的凉亭,几名学生在凉亭里沽酒,忙的抬头的时间都没有,排队的学生则带着稀奇古怪的酒具,最常见的当属饭盒,最过分的则是脸盆……
  沽酒的学生反正也不管,学着食堂大妈们的模样,要么一次舀一勺,要么就两勺,然后就让人去后面再排队。
  五十多度的二锅头,在80年代算是不错的烈酒了,普通学生喝两大勺,差不多也就醉意盎然了,却是不至于不够。
  同来的清华学生看的啧啧称奇,道:“你们北大是真有钱啊,这么给人送酒喝,就不怕人家不停的排队,把酒藏起来的?”
  “这么多学生,火眼金睛的盯着,你当藏得住。”左立言笑了起来,经他提醒,大家才发现,周围果然有学生在互相监督呢,看那样子,还是自发的居多。
  “还是靡费了,要是我们学校,校党委会是不可能通过的。”
  “私人办的庆祝会,和他们有什么关系。”一名学生喝的晕乎乎的,却是就在旁边,听到了立即反驳。
  清华的学生有些不高兴道:“什么叫私人的庆祝会?这里不是北大的地方?”
  “北大的地方,私人出的钱,懂吗?”
  “不是毕业庆典吗?”
  “是呀,庆祝我们大四学生即将毕业,以及一名同学提前毕业。”在场的学生来的早了,有互相打问清楚的,此时就做出透漏消息的样子,笑道:“我们北大生物系的杨锐,今年提前毕业,而且确定留校了,你们说,应不应该庆祝?”
  他的声音越说越大,周围喝了酒的同学早就嗨的不行了,立即高声配合的喊:“应该!”
  “北大生物系,中国第一!”
  领头喊话的人,也嗨了起来。
  其他人自然更加配合,亦是高声吼叫:
  “北大生物系,中国第一!”
  领头的又喊:“北大,世界第一。”
  “北大,世界第一!
  领头的再喊:“杨锐,中国第一!”
  “杨锐,中国第一!”
  这时候,甚至不管是不是北大的人,都吼了起来。
  大家喝了酒,最想发泄的就是情绪,谁在乎喊的是什么内容。
  就连胥岸青同行的人,也忍不住举手振臂,跟着高喊:“杨锐,中国第一!”
  “杨锐,世界第一!”
  “杨锐,生物第一!”
  胥岸青轻轻的转动脚踝,入目所见,全是狂热的人群,猩红的眼睛,浓重的酒气,就像是在万兽园中似的。
  胥岸青忍不住从身边一名学生手里,抢过个牙缸子,猛灌一口酒,对空朗朗而诵:“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我独醒……”
  
第1357章 粗若儿臂
  
  当杨锐来到现场的时候,疯狂的人群已经认不出他了。
  实际上,许多人都不认识杨锐,就像是普通人经常在电视上看到明星,却不一定能在现实中认出明星一样,外校的学生们喝了酒之后,早就将注意力放在吹牛和嘶吼发泄中去了,谁也不会在意,昏暗的灯光下的脑袋是不是杨锐的。
  杨锐也显的轻松了一些,随意找几个认识的同学打声招呼,并不停留,只让同学们知道自己来了就行了。
  学生会主席王亚平对今天的聚会很上心,试探着问杨锐道:“要不要讲个话?舞台上的设备都是现成的。”
  “说是毕业庆典,就是属于所有毕业生的,我上去讲话算什么。”杨锐摇摇头拒绝了。
  王亚平笑道:“毕业生代表嘛,总得有个人讲话。再说了,你今天出了这么多钱,办了这个庆典,总得让大家知道吧。”
  “没必要,这是我对学校和同学们的一点心意,大张旗鼓的讲话就变味了。”杨锐装模作样的拒绝了。实际上,像是这种规模的聚会,又怎么可能丢了赞助人或举办人的信息。
  聚会是杨锐办,之后自然会传开的,此时站出来读稿子或者脱稿演讲,无非都是讨人厌罢了,更不要说,今天来的许多人,还都是外校的学生。
  杨锐更愿意10年或者20年后,当大家重新聚起来,玩什么同学会的时候,再聊这件事。
  “转眼间就离校了,想想还是有许多遗憾呐。”杨锐话锋一转,变的文艺起来。
  三年的大学生涯,杨锐深入大学生活的时候并不多,然而,等到离开的时候,依旧是满怀感慨。
  这种感觉,大抵就像是一名学生从大一开始,就想尽办法逃课,对老师充满鄙视,对同学充满不屑,然而,等到离开的时候,又满是缅怀之情。
  而且,不似小学、初中、高中,或者工作后的离别斯德哥尔摩症,大学的缅怀,经常是持续一生的。
  若非如此,杨锐也不会在重活一次的情况下,重读大学了。
  杨锐暗想,即使自己重新在2000年,大约也会重读大学吧。
  或许有人会问,读大学有什么用。
  因为,开心啊!
  站在即将毕业的风口上,杨锐的答案,也与站在西堡镇的时候不一样。
  那个时候的杨锐,心中依旧不免忐忑,他在重新认识世界,在等待着世界重新认识自己,他甚至没有走出河东省,并不确定外面是什么样的……
  相比当年更加功利的追逐成绩,追逐名校,并追逐未来,如今的杨锐大约是更加平和了。
  然而,这种平和,兴许就是此前追逐的成绩,追逐的名校,追逐的未来带来的。
  王亚平却有些好奇,知道杨锐能有什么遗憾,问道:“你这三年大学,比谁都过的充实,我都想不到,你还有什么做不到的。”
  杨锐笑笑,说:“我是遗憾时间过的太快啊。”
  王亚平失笑,道:“你这个遗憾,人人都有,不稀罕。不管三年四年,都是转眼即逝。就像是看一本书,感觉才打开,就看完了。”
  “经历就像是写书,感觉用了很久,回忆就像是读书,转眼间就翻完了……”
  “不过,你以后还是在学校工作啊。”王亚平不想让奇怪的气氛感染自己,再次露出笑容,道:“之后再见,就要喊杨教授了,不对,现在就得喊杨教授了……”
  “咱们不说这些。”杨锐笑呵呵的一搂王亚平,道:“早一年毕业还是同学,这也是我办这个晚会的目的。”
  “说的对,早一年毕业,你还是同学。”王亚平不禁有些开心,任谁都愿意被人看到自己的价值,在王亚平看来,此时的杨锐本应是最意气风发的时间,还能搂着自己的肩膀,着实难得。
  “杨锐,我敬你一杯。”王亚平从跟前弄了两杯酒,要与杨锐干了。
  搪瓷缸子里装的54度的白酒,在灯光的映照下,绕着杯壁晃荡来晃荡去,看的杨锐心寒。
  “这么喝,你就灌死我了。”杨锐抓紧杯子,小声道:“喝多少算多少,别喝光了,被人抬走了不好看。”
  王亚平又劝了两下,见杨锐坚持,才算是放过他,自己喝了一大口,然后看着杨锐喝。
  噗。
  杨锐盯着前方,突然将一口酒都给喷了出来。
  王亚平低头看看自己为今天特意买的白裤子,欲哭无泪,再顺着杨锐的眼神望过去,王亚平却是将自己想说的话都给忘了。
  “这是……这是特异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