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神级学霸1-第5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恩,麻烦你了。”葛兴邦虽然带着学生呢,也是没有推辞,而是打问了起来:“这次来参会的人不少吧。”
  “是很不少。”
  “都有谁来了。”
  “这个,有药科大的教授,化工大的教授,工业大的,农大的,林业大的……”梅英韶自己数着,突然感觉心虚起来。我们一个市级的学会,真的能请来这么些牛人?
  他这个市级是真的市级。虽然直辖市是省部级的,但梅英韶他们哪里能拿到市里的批准,最终等于是通过区里办的手续,对外宣称一个市级以混淆视听。
  但是,不管是市级的还是直辖市级的,面对这么多专家都得虚啊。
  梅英韶提着葛兴邦的手提箱,走路都没那么自信了。
  葛兴邦微微点头,道:“还是学校的居多。”
  “是。”
  “研究所的呢?来了多少?”
  “有七八家吧。”梅英韶给了个约数。
  葛兴邦“哦”了一声,陷入了沉沉的思考。
  “到了,我们给您安排到二楼了。一楼稍微有点阴,住着没有二楼舒服。这边是全南的房子,打开窗帘就暖和了……”梅英韶小心翼翼的给做着介绍。按照他们以前的规程,来参加学会的学者要么是自己找酒店或招待所住,要么就是给学会交钱来住,包括饭钱都是如此。
  几家出版社联合搞的这个生物工程促进会,原本就是空手套白狼的模板,如今的期刊社都这么搞,国内学者基本也都习惯了。
  不过,学会其实还是有一点经费,用来给重要宾客开支的。
  在梅英韶看来,学部委员显然够得上重要宾客的称呼了,他也就不提住宿费云云了。
  葛兴邦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道:“有心了。”
  “您客气了。”梅英韶顿了一下,终于忍不住好奇心,问道:“葛委员,你们今个儿怎么都跑来参加我们的活动了?”
  “你不知道?”葛兴邦听他这么一说,就意识到了原委,不禁有些好笑。
  梅英韶摇头:“我啥消息都没收到啊。”
  “呵呵,那等你接到杨锐的时候,问问他就知道了。”
  “咦?北大的杨锐?”梅英韶是圈内人,对杨锐的名字听的耳朵都要起茧子了。
  葛兴邦点点头,进了房间。
  他的学生向梅英韶笑了一下,关上了房门。
  梅英韶在走廊里还有点发蒙,这件事怎么又和杨锐牵扯上了?
  “哎呀,这么说还有人要来。”梅英韶一拍额头,突然意识到了这个令人又惊又喜的问题。
  他连忙去打了电话回社,告知情况,有许多大佬参会,对于生物工程促进会是真正的促进,另一方面,大佬们的到来也会显著的增加经费开支,不管是哪一点,都需要社里的领导才能解决。
  半个小时后,《生态与环境》的经理就跑了过来。
  梅英韶欣喜的迎上去,笑道:“唐经理,我刚才还想呢,咱们要不要打个什么广告之类的,想办法通知一些媒体宣传……”
  “战场有什么好宣传的。”唐经理的脸色冷峻,像是被冰冻上了似的。
  “什么战场?”梅英韶愣住了。
  “小心伺候就行了。”唐经理道:“这次能不大出血就谢天谢地了,别指望着有收获了。”
  “为什么啊?”梅英韶是做编辑的,好奇心终究是没有磨灭的。
  唐经理要靠他来掌握会议情况,见梅英韶如此执着,只好停顿一下,道:“863委员会准备提前决定明年的经费。另外,卫生部和中科院的经费,也计划在最近几天里决定了。”
  “就几天?”梅英韶可知道每年的经费战争的,没有几个星期的时间,根本就看不到结局,若是算上前期的预演和余波,简直能持续一年。然后第二年的战争就重新开始了。
  学者们争夺经费,就像是军阀大战似的,从来没有停下来的时候。
  对于大部分学者来说,经费差不多就等于是一生的追求了。
  除了经费,还追求什么呢?学术成果?那不过是经费的附加价值罢了。
  有太多的学者,终身都在为经费而奋斗。
  让他们用几天时间来决定一年的经费,何其困难。
  “所以说,咱们学会变成战场了,你小心点做事。”唐经理又提醒了一遍。
  “为啥是咱们?”
  “因为时间合适。”唐经理冷然道:“据我所知,起码有三十多名学者放弃出国考察和开会的事,赶过来了,还有从国外往回赶的人,你要注意着,别得罪人,别怠慢了人。”
  “这……无妄之灾啊。”梅英韶把最后一点希望都给丢掉了,气道:“要是让我看到这倒霉催的……”
  “你好,是北@京市生物工程促进会吗?”一声清朗的询问,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来者笑容温润,令人有一见忘俗感,说道:“我是北大的杨锐,是在这里签到吗?”
  
第1363章 设身处地
  
  “我们的项目做了三年了,没道理今年暂停我们的项目,那不是让我们前三年的付出都付之东流了。”
  “你们都拿了三年钱了,积累的够多了,今年缓一年能怎么样?”
  “我们积累了个屁,去年的就不够用,前年的也不够用,第一年的启动资金都没给足。”
  “你们的启动资金有400万吧。400万都不够,我看是得找找贪污腐败的问题。”
  长条桌的两边,一群人吵的面红耳赤,但是,即使是争吵最激烈的时间,他们也会用眼睛的余光,去看桌角的少年。
  是的,在这群平均年龄超过60岁的老年人眼里,杨锐也就只能用少年来形容了。
  他的年纪,比在座许多人的孙子辈还要小,若是换一个环境和身份的话,大家或许会露出慈祥的微笑,给予轻轻地笑容了。
  “看样子,咱们今天是得不出什么结论了。”老方坐直了起来,笑容平淡。
  没人吭声。
  老方将目光看向蔡教授,道:“老蔡,你怎么说?”
  蔡教授笑笑,道:“说什么呀,你们就没想得出什么结论吧。”
  “充分讨论,谨慎对待嘛。”老方拉开架势,道:“现在各家都想增加经费,要互相商量出一个结果来,总不可能是一天两天的事。”
  “我怎么不知道经费分配,还是讨论出来的?”蔡教授呵呵的笑着,道:“咱们这里说的再多,最后还不是要几个委员会来决定?照我说,就直接进入委员会的决策好了。”
  “太着急了。”
  “就是申请经费,也不是一天两天的吧。”
  “顺序怎么排列?”
  在座的没有一个好糊弄的,不管是卫生部的经费,863的经费,或者是教育部的经费,每年的总额都是定好的,如果将杨锐排在前面来接收审核,一大笔钱丢出去,再想改变这个决定就不太可能了。
  大家都想给予其他人以压力,最好是给评审委员以压力,但是,谁都不能保证委员会最终的决定,尤其是在这个杨锐气势如虹的时间里。
  蔡教授又说了几句,终究是没有发挥作用,只能怏怏的闭嘴。
  老方颇为得意,等会议宣布结束,出了楼,故意等了一下蔡教授,再站在外面,大度的伸出手来,和蔡教授握一握,笑道:“蔡教授,我能理解您的想法,不过,您也追的太急了,再等一阵子,不一定是坏事。”
  蔡教授脸色冷峻,道:“我觉得,就赶在现在,是对双方最好的决定。”
  “对你们是,对我们可就不是了。”老方指了一下前后方的人,特别示意双方的立场不同。
  蔡教授盯着老方看了一会,嘴角却是慢慢的笑了出来。
  他望着老方,出人意料的道:“你以为我是想抢时间,给杨锐经费和编制?”
  “难道不是?”
  “你见过用三五天的时间,就申请下经费的?”
  方教授用“我读书少,你别骗我”的表情,道:“总有些特例的情况。”
  “有特例到三四千万的?”
  “你还想要三四千万的经费?”方教授嗤之以鼻,道:“总共才有多少经费!”
  “能要多少经费是我们的事。”蔡教授微微摇头:“不说数额说时间,我难道就不知道提前几天,提前一半个月的搞这个名堂?”
  “恩?”
  蔡教授看着老方,再次提出适才的意见,道:“咱们现在商量好这些,对大家都好。”
  “你什么意思?”
  “你自己想吧。”蔡教授摇摇头,转身走人。
  老方皱皱眉,脚步略慢的跟在了后面。
  梅英韶早就等在路边,认出老方来,连忙冲上前,笑道:“方教授,这边走,我们准备了午餐在二号楼。”
  “你怎么就找我了。”老方将皱起的眉头收了起来,心里有些受用。今天来的教授有许多,他并不是最顶端的几个人,因此反而更在意是否受人重视。
  梅英韶总不能说我就认识你吧,他尽可能的露出笑容,道:“我看了那么多篇您写的文章,一直想着有什么机会,到跟前听听您说话。”
  这个恭维话,恭维的他自己都有些恶心了,赶紧换词道:“今天开会还顺利吧,下午是我们学会做报告的时间,您要是有时间的话,可以来参加。”
  “今天怕是不行。”老方拍拍自己的脑门,道:“一脑子浆糊,吵的。”
  “谈不拢?”梅英韶随意的问了一句,自从昨天知道这里将成为战场以后,他就格外的有兴趣。尽管是不会见诸于报端的新闻,但终究也是新闻来着。
  老方笑一笑,并不想和他细说什么。
  梅英韶又低声道:“方教授,我好像还看到杨锐杨主任了,他也是来谈经费的?”
  “恩。”
  “诺贝尔奖的评选结果马上就出来了吧,他现在来申请经费,不太划算吧。”梅英韶将自己思考了一天的结果说了出来。
  老方不以为意的笑了一声,心道:你知道什么。
  不过,走了几步,老方却是突然顿住了。
  的确,在诺贝尔奖评选之前,杨锐和他的北大离子通道实验室是有点气势如虹的架势,但是,诺奖评选之后,他的气势就会回落吗?
  照老方的想法,杨锐是得不到诺奖的,诺奖怎么可能给这么年轻的杨锐。
  但是,就中国的状况来说,得不到诺贝尔奖的杨锐,难道就拿不到高额的经费?
  就算是为了下一步争取诺奖,也会给他大量的经费吧。
  老方皱眉,不禁回想起蔡教授的话。
  “老蔡现在帮杨锐争取诺奖,究竟是为了什么?”老方自言自语的说话。
  “什么?”梅英韶不懂老方的意思。
  老方低头想了半天,猛的一拍脑门,道:“老蔡这家伙!”
  “啊?”
  “他是想给杨锐卖好啊。”设身处地的从蔡教授的角度想,老方有些明白过来,等到诺贝尔奖尘埃落定了,蔡教授再为杨锐争取经费什么的,总是不免要被怀疑受到诺奖的影响,与之相反,提前争取,就更显的珍贵了。
  至于能不能争取得到,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老方一跺脚,道:“走走走,带我找老蔡去。”
  “啊?”梅英韶更发晕了。
  
第1364章 成人之美
  
  “学校有个会议,蔡教授临时过去了。”
  老方没有找到蔡教授,只逮到了刘院长,却是没什么卵用,后者就是“我来吃霸王餐”的表情,明显不像是能谈事的样子。
  老方压住心里的焦躁,道:“老蔡前面还和我说话呢,怎么转头就走了,他啥时间回来。”
  “不一定吧,明天还不定来不来开会呢。”刘院长摊开手,道:“学校里的事情也多,不可能一走就走三四天的。”
  老方心里怒骂:几千万的经费归属,你现在说你忙?有什么比这个忙的?
  对国内的高校来说,最重要莫过于经费了。
  有经费就有学者,有经费就有项目,有经费就有基建,这些都最基础的。唯一能高于此的,就是能带来经费的学者、项目和基建。然而,这种东西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便是杨锐,要说带来的经费,其实也是不多,从本质上来说,他还没有给北大或者生物系带来一分钱的经费呢。
  当然,这也是他正在高速成长期,蔡教授特别回护,才没有抽提他的经费,换成其他的研究员,申请来5万元的经费,被学校抽走1万,学院抽走1万的多的是,若是上面还有实验室或项目的,再抽走两万也实属平常。所谓管理费,可不是金融机构的独创。
  真正有资格给学校带来经费的,大部分都是到了院士级的,不仅申请的经费多,本身的项目开销还小的,才是镇校之宝。以杨锐的背景和人脉,在得到了诺贝尔奖,他都不太可能进入供大于求的水平。不过,他一旦进入,溢出的经费数额也是超量的。
  普通的院士能溢出个百分之三四十算多了,一年百万左右经费的学者,等于每年才溢出三四十万元80年代就是这个水平,堂堂院士一年申请百万元人民币的经费都不能算少了。
  厉害的院士不见得溢出的更多,只是经费额会高一点,不过也高不了太多,真要在86年申请到上千万经费的学者,手里都是有极厉害的项目的,反而溢出的少了。
  但是,杨锐在过去一年,开销的经费已经快千万美元了,配套的人民币也有大几百万,可以说比十个院士开销的经费还要多。然而,G蛋白偶联受体更能吃经费,这么多钱算下来,溢出的可谓是负值,因为杨锐还填进去了不少钱。
  唯有等到杨锐再进一步之后,溢出的金额才会多起来,到那个时候,即使杨锐每年申请到的经费,只是溢出10%,也会是数百万乃至于千万级的,对于一个学校或者一个学院来说,就是妥妥的现金奶牛了,这笔钱不管是由学校还是杨锐本人来分配,只要肉烂在锅里,都是极其恐怖的。
  杨锐能够不交管理费的做G蛋白偶联受体,也是有这样的预期存在。
  而在老方看来,863一并卫生部再加教育部的经费分配,几乎要占每年的灵活经费的大部分,蔡教授此时离开,近乎于不可能。
  他很有些不爽的道:“老刘,咱们也认识有些年了,你别在这个时候拿捏我。甭管老蔡之前说了什么,我要是置之不理,他总没有便宜占的,弄不好,我还能给你们整出些麻烦,趁咱们有的谈的时候,还不出来谈,等什么?”
  “您前两天,不是还表示没的谈吗?”老刘嬉皮笑脸的,对老方的威胁毫不在意。
  老方的脸红都不红,干净利落的道:“老蔡要是真的不想谈,今天就不来找我了,赶紧的,别抻着了,还得省出时间,找其他人聊呢。”
  拖时间得统一思想,接触冷冻也得统一思想,不过,这个问题是刘院长和蔡教授商量过的,刘院长装模作样的想了一下,就道:“我给老蔡打电话,不出意外的话,他明天能早点过来。”
  “早点过来?”老方皱眉:“多早?”
  “6点吧。咱们讨论会9点开,有3个小时空挡足够了。”
  这样的时间安排,老方自然是不满意的,却也是无可奈何,自去与其他人商量。
  第二天一早,老方、老谭、葛兴邦等人,都起了个大早,提前来到会议室里。
  蔡教授和刘院长来的稍晚一点,但也都赶在了6点之前。
  几个人扯开一张纸,就在上面画了起来。
  总计不到3000万元的经费,被几个人扯来扯去的做分配,既是为了各自的单位和自己,也是为了其他人和各自代表的项目。
  简简单单的一个数字,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要衍生出多少复杂的技术,可实际上,就是单纯的分钱而已。
  “650万,不能再减了,否则就没有谈下去的意义了。”快要9点钟的时候,蔡教授最后写了一个数字,重重的划了两条横线,放下了铅笔,道:“杨锐今年得到的经费,就不止这个数字了,还不算其他项目来源。”
  这笔钱是算三个大部门的经费,属于脱离单位能额外获得的钱,对非院士来说,上百万已是梦想,650万更是天价。
  蔡教授的话不禁激起了反抗。
  “经费没有只增不减的道理。”葛兴邦同是院士,语气冷然:“你不减,我们也没法谈了。”
  蔡教授摇摇头,道:“我们的谈话基础,不是要减少经费的,如果你们是报着这个念头来的话,我们就看之后的情势发展了。”
  连着谈了三个小时,眼瞅着就要到9点了,葛兴邦的火气也慢慢上来了,同样将铅笔一丢,道:“我知道你们想的,不就是觉得,杨锐拿不拿诺贝尔奖,明年都有多的经费拿吗?我就不信了,任谁有一个诺贝尔奖的提名,明年都可以大幅度涨经费?要是这样子,我弄一个诺贝尔奖的提名,是不是也能涨经费了?”
  诺贝尔奖提名是不公布的,但是,要得到一个诺贝尔奖的提名是并不困难的。除了来自前任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提名之外,瑞典皇家科学院,以及全球多个指定的大学(每年变动),也都有提名资格。
  以葛兴邦院士的资格,他还真的能找到提名者。
  当然,单纯的一个提名其实没什么意思,除非提名者主动说出这件事以外,没有获奖可能的提名,既不会被诺奖委员会公布,也不会被博@彩集团泄露。
  以自然科学奖项的严谨性和私密性来说,仅仅是寻求一个提名,是没什么意义的。
  与之相反的是文学奖。在莫言获奖以前,中国是经常出现所谓的诺贝尔奖提名者的堪称最不靠谱的宣传,基本都是为了卖书而做的勾当。
  也就是自然科学奖项没有书可卖,才稍稍的保持了一点纯洁,相当于去黄鳝坑里玩的时候,穿着***一样。
  然而,提名与提名是不同的,用充满讽刺的博彩集团的名单来判断的话,有赔率的才属于有价值的提名,相当于入围,否则,无非是自娱自乐而已。
  杨锐的提名,在蔡教授看来,是极具价值的,因此,他回答的也颇有针对性的道:“能不能涨经费,你说了不算,我说了不算,要大家说了才算。”
  葛兴邦就等着蔡教授这句话,不屑的笑两声,道:“难道杨锐只是去诺贝尔奖委员会混个脸熟,也要算数?”
  刘院长听的不高兴了,插话道:“怎么就叫混的脸熟。”
  “我不知道今年被诺贝尔奖提名的有没有一千人,几百人总有吧,杨锐能进到多少位?说不定转眼间就淘汰了,难道明年还要把他看做是希望之星,多加栽培?国家有那么多钱让你们糟蹋吗?”葛兴邦说着动了气,啪的一拍桌子站了起来,道:“说什么提前商量经费,我看你们就是想危言耸听,骗取经费,别说650万了,等到尘埃落定,我怕他连300万都别想拿到。”
  “什么叫尘埃落定?”
  “入围一日游也是尘埃落定。”葛兴邦语气森然,似乎是咬定了杨锐会迅速的从名单中淘汰。
  他的话,不免令略显焦急的老方等人陷入思考。
  的确,虽然杨锐得不到诺奖,仍然有可能因为政府的诺奖渴望症,反而继续获得超量的经费,但是,政府的诺奖渴望症也是有一定限度的。
  如果杨锐只是入围一日游,那他的含金量就大大的缩水了。
  比起几个人自娱自乐的提名投票,也好不到哪里去。
  最重要的是,入围一日游,等于诺奖委员会否定了杨锐的价值,再继续投入超量的经费,也很难产生诺贝尔奖的。
  “不管是PCR,还是G蛋白偶联受体,都不可能入围一日游的。”蔡教授看着几个人的表情,也是丧失了热情。
  “谁知道呢。”葛兴邦自觉掌握了局面,道:“总而言之,没有现在开给杨锐650万的道理。”
  “是应该降一点的。”
  “300万太少了,以这个为基数,提高一点,我觉得可以。”
  其他几人也纷纷发表意见。
  “我们打个电话问问看吧。”刘院长突然发言,道:“按照时间算,11点左右,最新的消息就有了。”
  说完,他也不管其他人怎么想,拿起电话就拨了出去。
  这年月,打一个越洋电话不是轻松的事,提前两个小时拨通,不算是提前。
  其他人也没有了继续说下去的性质,就傻乎乎的看着刘院长拨电话。
  9点钟。“生物工程促进会”的正式会议开始,在场级别最高的几名学者,却是皆做思考状,眼睛盯着会议室里安静的电话机看。
  11点一刻,越洋电话终于再次响了起来。
  刘院长不管还在开会,第一时间拿起话筒,高声问:“现在什么情况……好的,我知道了……好的……”
  待他放下电话,一个会议室的人都看向了刘院长。
  还好刘院长耐得住压力,重重的咳嗽一声,直接去了隔壁的会议室。
  蔡教授、老方等人,依次跟了上去,葛兴邦迟疑了一下,落在了后面。
  等他进入会议室的时候,房间里已是一片吵杂。
  “老葛来了。”一声问候,瞬间关停了会议室里的声音。
  大家皆是看看老葛,又看看会议室前方的黑板。
  葛兴邦顺势看去,就见黑板上写着两个大大的数字:
  15!
  30!
  “什么意思?”葛兴邦的脸微有些发烫,还是问了出来。
  “杨锐进了15人大名单,目前赌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