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神级学霸1-第5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点,又将第二张发票拿起来,道:“这张也不行。”
“兰姐……”
“时间不对,9号不是假期,你得带请假的单子过来,要不然,就让车间主任开旷工说明。”
“兰姐,不是……有这么报销的吗?”方正业的气都不顺了。
要说报销单,他的报销单的确是有问题的。
他本人年轻力壮,好几年都是无病无灾了,但家里人不一样,孩子老婆和父母亲戚,总有身体不好的。
国企的传统,向来是一人做工人,全家得报销。到医院看病的时候,说一句“医生,填我的名字”,就可以拿着单子到工厂来报销了,财务科通常都是不卡的,就是卡,也是卡几张太过分的,没有现在卡的这么细的。
这也是所谓的好单位与坏单位的区别了。
虽然大家的工资都是一样的,但你的单位只能报销一个人的医药费,我的单位能报销全家的,那我的隐性福利就比你强太多了。
国外的谷歌微软什么的,到了21世纪,给员工买个全家保险就被新闻大肆宣扬了,却不知道中国的国企,早就如此执行多年了。
不过,国企的福利也是可以变化的,就像是现在,当兰姐卡着方正业的时候,方正业又是一点脾气都发不出来。
眼瞅着一叠报销单,都被兰姐仔细的捋了出来,方正业心里压着气,嘴上还得讨饶道:“兰姐,您大人有大量,我平时哪里做的不对……”
“和你没关系,是政策变了。”兰姐将报销单全部装回到信封里,竟是一张都没通过,且道:“上面出了新规定,咱们华北药业和华北第一药品厂,市生物化学厂,都被列入了振兴名单。现在财务的要求高了,核查制度也严了,我这里给你通过了,上面一样要打回来,到时候全科室的人都得吃挂落。所以啊,你这个报销不了了。”
“这……怎么说不报销就不报销了,您得给我们一个时间先通知吧。”
“和我没关系,上面的命令下来了,我们能怎么样。”兰姐说完,将信封递给方正业。
方正业不接。
兰姐笑笑,顺手将信封放到桌面上,往前一推,就不管了。
方正业僵持片刻,还是拿了信封,气哼哼的走了。
不走又能如何,他总还是厂里的工人,总不能为了几张报销单豁出去吧。
只不过,等回家以后,要受些埋怨的。
方正业胡思乱想着,到了车间,也没什么心思做事,就坐到门口,吸起烟来。
一会儿,几名工人都聚集了起来,说说笑笑的聊了起来。对他们来说,工作就是个到点报道的事。他们在厂矿学校里读书的时候也是如此,反正都是要进场工作的,一切以走过场为主。要是现在有什么重要的工作,事涉国家安全什么的,大家还可以努努力,否则的话,无非就是磨洋工罢了。
单位领导除非特别有能力的,否则,多数都是招募临时工来顶替完不成的工时。
不过,迟到早退的情况多,直接旷工的情况还是比较少的,上班时间,华北药业的车间很快还是堆满了人,烟民们或者在门口聚集成团,或者在车间的角落里聚集成圈,一边吸烟,一边聊天,伴随着机械轰隆隆的声音,倒也热闹。
“三组的,进去换人了。”车间主任从办公室下来了,像是训斥像是招呼的喊了一声,让几个工人懒洋洋的站了起来。
车间主任撇撇嘴,他做学徒的时候,动作慢的工人都要被踢屁股的,那时候生产任务多的做不完,谁不是忙的底掉。
现在就不行了,生产任务少之又少,就算是所有人都磨洋工,依旧能按时按点的完成,让人想发脾气都发不起来。
“主任。”方正业站到车间主任面前,道:“我有个事,想麻烦您一下。”
“什么事?”主任的态度不好不坏。
方正业连忙将自己报销医疗费的事说了。车间主任是他能接触到的最大的干部了。别看小小的国企几千人,但就像是一个小镇似的,工人们并不一定能与常年坐办公室的厂长和党委书记发生接触。遇到喜欢下基层的干部也就算了,遇到高高在上的类型,没有单独说过话的工人能组成一个团。
车间主任算是工厂里最接地气的干部了,站定了,静静的听方正业说了一遍,问:“你总共要报销多少钱?”
“总得三百多吧。”方正业有点不好意思,就给藏了一部分。
“这么多?”车间主任皱皱眉。
“实在不行,两百多也成。”方正业降低了要求,期盼的看向车间主任。
车间主任摇摇头,道:“不在多少,你得找化药办的人要。”
他说着指了指东面的小楼,那里正是化药办派驻华北药业的办公室。
方正业瞬间明白了,这是拿自己当枪使呢,不禁摇摇头,道:“我也不知道他们是干什么的。”
“厂里的财务,全被他们给控制了,你不找他们要,不光这次,以后的报销都别想了。”车间主任指了指方向。
方正业嘴唇动两下,没吭声。
车间主任嗤笑两声,道:“随便你吧,真当好处是天上掉下来的吗?咱们工厂和工人,就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
方正业还是不敢去,他就是想报销个医药费,这也是所有人都在干的事,去找化药办的麻烦,谁知道会是什么结果。
正想着,却见东面的小楼,大门洞开,几个人鱼贯而出。
“张主任,在这里呢。”化药办的人才来了几天,就将华北药业的干部都给认全了,老远就给车间主任打招呼,像是有多熟络一样。
车间主任不情不愿的“恩”了一声,将脑袋转了过去。
“这有您的一封通知。”化药办的干部,走过来就递了一张纸给车间主任,顺手在腰里挎着的本子里,勾了一笔。
“这是……”车间主任打开来一看,就见到了“党校”两个字。
“这是我们领导给大家争取来的机会。华北药业的干部,都有机会到各级党校去学习……”胡秘书将杨锐的计划又给细化了,他甚至不准备让药企的干部们去同一个党校,而是分送了不同的地方。
车间主任的脸色刷的就变了,瞅着化药办干部的手里,问:“你这是要送多少份出去?”
“不少。”
车间主任的眉头深皱,看眼前几个人手里夹着的,起码都是上百封的通知。
华北药业的干部总共有多少?去掉那些个小不点,中层往上的,估计也就是百人吧。
等于说,所有的干部都要去党校学习!
车间主任的心里一颤,暗道:这是谁的灭门毒计!
他一边想,一边就琢磨着要去报信,那化药办的干部看到了,只是一笑,理都没理。
这是已经批下来的事儿,又岂是几个国企的官员,愿意不愿意所能改变的?
方正业虽然是个工人,却也琢磨出了味道,不由自主的问了一句:“干部都去党校了,我们呢?”
“工人也集中学习,我们化药办在密云找了块地方,先给大家军训。”化药办的干部微微笑,一副我们安排的很妥当的模样。
“那我的报销怎么办?”方正业的眉头一跳,再次问出了这件事。
化药办的干部愣了一下,转瞬道:“所有人的医保和退休金,都会保留的,军训结束都会安排。军训期间,也都有全工资拿,这个不用担心。”
有些焦躁的方正业,莫名的就情绪舒缓了。
……
第1388章 军训
“一二三四……”
“一二,三四……”
狂吼的声音,响彻密云的大山。
一万多名工人,无分老少,一个个都在苦练踢腿和正步走,冬日的温度虽低,正午的阳光却是一样的剧烈,晒的人发昏,却不敢稍有懈怠。
好容易到了休息时间,方正业立即扑到树荫下,取出绿色的军用水壶,狂灌几口水,才喘着气,道:“这些军爷也太狠了,真把咱们当兵练啊。”
“十几岁的碎娃娃就是最狠的,上面说什么,他们就做什么,不然,为啥当兵要年纪小的,你得能挺着机枪冲上去。”说话的是方正业一个车间的老工人张滨,今年已经快五十岁了,也是本队里年龄最大的。
比起方正业的体虚气短,张滨的状态反而要好一点,他小口的喝着水,又道:“我们当年建厂的时候,比这个还辛苦,就是不知道新厂建起来,是个什么样子。”
“真的要建新厂吗?”方正业有些忘记身体的酸困了。
军训最开始的几天,固然是让人累的欲生欲死,但是,开始时的疲劳过后,接下来的训练,终究是能熬过去了。
而且,比起如何度过军训,在场的工人们,还是更关心之后的工作和各自的工厂。
张滨左右看看,用过来人的语气道:“十有八九是要建新厂的,我们当年就是这样子,先将各地来的人打散,然后再重新组织起来。不过,我们当年是劳动,不是军训了。”
“一万多人,还真不如派我们去劳动呢,浪费时间军训……”方正业对军训是一点好感都没有。他孩子都13岁了,再过几年都能当兵了,却在山里面被小兵们当孙子一样训,遇到脾气暴躁的,挨一顿骂都是轻的。
当然,也有脾气暴躁的工人,与教官打起来的。那教官固然是受了惩处,打架的工人却是更惨,直接被带到特训队给训了一个星期,脸皮都给晒脱了。
军队本来就是暴力机关,并不是真的讲道理的地方,工人们很快就懂得了这个道理,最近一些天,即使是平时最懒散的工人,也被教育的勤快的不行。
作为一个大熔炉,附带暴力属性的军队,实在是烈火熊熊。
张滨是个绵软的性子,对方正业的抵触不以为然的笑笑,说:“以前在厂里的时候,这些人不是也没干什么活,谁又觉得浪费了,反正是白养,还不如军训一下子,免得到新厂里再出幺蛾子。”
“照你这么说,军训就是有用的?”
“上面觉得有用就有用呗。”张滨顿了一下,又道:“不管怎么说,总比留一群人在工厂里,和你商量来商量去的好。”
“那是,现在还有啥好商量的,还不是人家说什么就是什么……”
方正业的话音刚落,教官的哨子声就响了起来。
“集合!”
“集合!”
教官昂着脑袋高喊,工人们也是匆忙站起来往过跑。
都说工人阶级是最有纪律性的,工厂里的工作量大的时候,的确如此。但是,当工厂的开工率不断下降之后,几率也就伴随着产能而不断下降了。因为再保持高效率的纪律,是没有意义的,甚至到了厂房里不开机器的时候,大家除了聚在一起抽烟臭屁,又能怎么办呢。
军队却是个消除寂寞的好地方。
尤其是不讲情面的军训的时候。大头兵也不认识面前的这些工人,更不用担心他们以后成为自己的同僚或者手下,加上上级的要求使然,那是一个练的比一个狠。
就这么不到两周的时间,已经有三十多名工人,因为各种原因进了医院。
但是,留下的工人并没有因此得到减量的待遇。
方正业双腿并拢,快速与周围人站成一排,动作标准极了。
“稍息。”教官喊了一句,自己也站到了队列的第一排。
“各位工人同志,大家好。”平日里空旷无比的主席台,不知什么时间,突然出现了几个人,还有人拿着话筒说起话来。
方正业有些发愣,还是顺势看了过去。
“是杨锐。”方正业的眼神超好,一眼就认出了主席台上,手持话筒的年轻人,是前几天被铺天盖地的宣传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杨锐。
张滨看不清楚人,“咦”的一声,问:“没看错?”
“看不错,我女儿只要电视里看到他,就不许我们换台。”
“不许讲话。”教官的脑袋向前探了一下,恶狠狠的看过来,虽然只是十几岁的兵娃娃,却是没人敢得罪的。
方正业和张滨只好闭嘴不言。
台上的杨锐,说话的节奏也起来了:“我受化药振兴办公室的委托,对华北药业,华北第一药品厂,天@津市生物化学厂等企业,做了一个重组的研究……如今看来,继续做中成药,或者是旧有药品的仿制药,是很难养活在场的一万多人的,我想,大家也不愿意像大集体的工厂那样,过只拿死工资的日子吧。”
“不想。”有人喊了出来,就有人附和。
方正业也忍不住开了口。
别看大家都是国企,国企和国企之间的差距也是极大的。
最基础的就是看国企的爸爸是谁。央企高端就高端在了爸爸的地位高,就80年代来说,部委直属的国企也很高端,不过,这种理念正在受到冲击,像是兵器部这样的大部委,也因为扛不住大量的三线工厂而入不敷出,几个机械部下属的企业也是日渐衰败,很是令人失望。
相比之下,地方省政府和省会城市的国企还算稳当,例如方正业所在的华北药业,不仅能拿到工资,每年还能出游一次,报销全家医药费这种事,也算是工资外的福利。
即使华北药业眼瞅着不行了,它的骨架子也比集体企业大多了。
大部分的集体工厂,别说是拿死工资了,就是能拿全工资也是奢望。
在场的工人,以前是看不起集体工厂,现在更是不愿意进入国企工厂。
杨锐没有等群情激荡的时候,紧接着就道:“既然不想,就必须要做出改变了。我认为,新的工厂,应该以开发和生产新药为目标。当然,新药的开发,将由北大离子通道实验室来负责,但生产工作,就要交给各位了……”
杨锐说着略提了一下产学研结合,并不用说的太细,只需要让工人们知道自己未来的工作环境就可以了。
这时候,底下却有人喊了起来:“杨教授,新药是你开发的吗?”
“不许说话。”同组的教官当时就急了。
“没关系,可以问几个问题。”杨锐手持话筒,又道:“新药是北大离子通道实验室开发的,目前的进度喜人,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尽快的以高标准,建好厂房。”
“新药的话,能卖得出去吗?”仍然是同一个人在问,赞同者却有不少,都关注的看向杨锐。
一款药好不好卖,对工厂来说,是再重要不过的事了,哪怕是不懂市场的工人,也能从产量要求方面,得出结论。
然而,这一次却不等杨锐回答,已经有隔壁连队的工人,高声喊了起来:“诺奖做的新药,怎么可能不好卖?”
“说的是,诺贝尔奖啊,世界第一呢,人家做的药,还能不好了?”
“他就是拿一坨泥出来,也卖得掉。”
虽然有反对者,但是,这种莫名其妙的信任感,却是现场的主流。
杨锐也是愣了片刻,才拿起话筒,微微点头,道:“我们做的药,一定能卖得出去,大家放心。”
“您做的,我们放心。”
“我们要成世界第一的药厂了吧。”
“中国第一还差不多。”
工人们的讨论,很快让现场变的混乱起来,军队代表快步走了过来,低声劝道:“杨教授,要不今天先到这里。”
“我再说一句,请大家安静一下。”杨锐拿起话筒,既是回答了军代表,也是让下方肃静了起来。
杨锐缓了一下,再道:“新工厂成立,百废待兴,大家在此期间的表现,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各位之后的工作。目前,在党校学习的各厂干部,大部分都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因此,我们会在大家中间,提拔一些干部出来,请大家努力。”
说完,杨锐就放下了麦克风,转身离开。
工人们在短暂的诧异后,立即掀起了热烈的讨论。
方正业也是忍不住对张滨道:“咱们也有机会做干部了。”
“我年纪大了,做不动了,你们年轻人的机会。”张滨说着感慨起来:“我们当年开新厂的时候,每天都有人被提拔的,想一想,比起后面的死气沉沉,真是舒服多了。你要是有心,可要把握机会了。”
“指不定就是一说。”方正业不好意思的接话,双腿却是绷直,已经开始以干部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了。
……
第1389章 打擂台
密云的大军训,并没有脱离媒体的视野。
这年代,媒体记者还是很有些能力的,像是几年后开启的焦点访谈,记者们明察暗访各级政府,乃至于矿区井下,其惊险程度拍成电影,比好莱坞大片也不遑多让。
但是,记者们的能力固然出众,能发挥的地方却是不多,焦点访谈终究是俗气凛然了,而在此之前,媒体所能报道的故事也极有限。
诺贝尔奖算是今年冒出来的,政治生活之外最有趣的故事了,档次也很高,不管上哪一级的媒体,都不丢分。更进一步的说,小媒体还更喜欢这样的故事。
后世有各种网络媒体搞小段子,玩小确幸,80年代的报纸媒体也没有放着这块儿浪费,关于诺贝尔奖的段子,最近几天都被人写烂了,大家迫切的需要新鲜的咨询来填充。
上万名的工人被军训,而且有诺奖得主杨锐同志,宣布做新药,这些都够记者们编造一阵子了。
《京华早报》的王博原本也是编造派的一员干将,他做的小故事,弄的一些小知识,在很长时间里,都颇受欢迎。
今天,王博同志却是决定做一篇好文章出来。
他从单位借了照相机过来,仗着认识杨锐,好容易拿到一张“采访证”,一整天都趴在操场上,给工人们拍照。
当然,趴一天的时间,不是要拍一天的照片。
胶卷多贵啊,他总共也就从单位里要了两卷出来,要是不拍出好照片来,胶卷白瞎了不说,弄不好还要被狠批一顿。
所以,王博趴下的时间里,大部分是在摆POSE。
他自己摆POSE,也是在等着工人们给自己摆POSE。
踢腿的帅照来一张。
各分队集合的照片再来一张。
工人们盘腿而坐,高声唱歌的照片也来一张。
少不得还得拍一张站军姿和扛枪的照片。
王博甚至想要拍一张受训的工人,持枪射击的照片,却被告知“我们没有这个项目”,令王博遗憾不已。
熬了一天的时间,总算还是拍到了几张满意的照片,王博回到编辑部,立即奋笔疾书,将自己早就准备好的故事,给装了进去,最后带上几张配图,找上了总编,笑说:“您看看我今天写的东西,也不知道用哪张照片好。”
“得,你等等啊。”总编正在看一篇报纸上的文章,眼睛有些拔不出来似的。
王博也不着急,笑盈盈的看着主编,心里YY着,一会儿主编看到自己的文章,怕是不止看的入神,恐怕还会拍案叫好吧王博自然不是认为自己写出了什么天地雄文,不过,就京华早报的水平来说,他今天的文章,应当是能拔得头筹了。
别人家的文章写的再好,那也是别人家的,拍案无非手疼罢了。
自家的文章,那才是给京华早报带来销量的好东西。
王博美滋滋的想,就凭自己在秋老虎的关照下,晒了一天的肉脸,也该得到几个大大的笑容吧。年末了,也到了评优评先的时间了,得给领导一个好印象。
总编放下了报纸,将王博的文章拿到了手里。
王博轻松一笑,顺便看了一眼报纸的抬头:《华西早报》。
正是《京华早报》的大对手呢。
与单位的同事一样,王博对《华西早报》没什么好感,相信总编也是一样的。
王博有些好奇,也是有些无聊,就顺手将报纸拿了过来,看起了上面的文章。
《京华早报》是一家小报,管理称不上严格,也没有机关单位的严苛上下级制度,王博将报纸翻转过来,瞅了一眼正在皱眉阅读自己文章的总编,心道:认真的看吧,看看咱们这专业记者的采访成果。
王博压抑着心中的得意,抖抖手,才将注意力放在了《华西早报》上。
他的目光以极快的扫下去,下意识的准备翻页。
像是这样的小报,头版如果不是政策时事,也是一些小无可小的事情,向来是不值得浪费时间的。倒是二版三版,往往能有点味道。
不过,今天的《华西早报》的头版,标题却长的让人不注意都不行:
《诺贝尔奖得主的母亲:我是如何培养一名诺贝尔奖的》
王博的目光猛的一凝。
这……这真的是……有点太不要脸了吧!
王博赶紧低头看具体的内容,只见文章的开篇就道:很难想象,中国的诺贝尔奖得主,出身于河东省南湖市溪县西寨子乡的杨锐,是在一所乡办小学开始了他波澜壮阔的学术生涯的……杨锐在小的时候,是一个调皮鬼,学校的老师经常向他的母亲告状,每当这个时候,母亲就会温声的教育杨锐,与小朋友和平共处,一起玩耍比独自玩耍更有趣……
杨锐的母亲是一名普通的劳动妇女,她在每天上班的闲暇,还要做饭洗碗洗衣服……
即使到了西乡开发区工作,她依然没有脱离劳动妇女的本色。打毛衣和纳鞋底是她必做的,每天上班和下班的时间,她还会雷打不动的去菜地看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