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神级学霸1-第5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最起码,得失败上一两个星期,才能百分百的完成既定动作。
  考虑到,这里面每一次失败都要浪费一颗乃至于多颗的卵母细胞,就可以想象到经验丰富的选手的重要性了。
  更不要说,接下来的步骤,只是更复杂的连续动作,更加的考验手法。
  童第周当年能从比利时牛起来,就是他的手法好。
  至于他的手法为什么好?有一个故事专门讲述它:当时比利时人民已经开始按时上下班了,科研人员严格执行工作要求,吃过晚饭就回家玩耍,童第周一个人泡在实验室,到晚上两三点钟,直到保安赶人才走。
  这种训练手法,随着童第周回国,也传了下来。
  “你见过凌晨四点钟的京城吗?”对于遗传学的学者来说,实在算不得一个问题。
  不如此,如何在苦逼的生物学道路上杀出苦逼的名声呢。
  王良才倒不觉得做实验苦,比起玄学般的物理,自杀式的化学,生物总算是正常一些,最起码,能够通过训练,提高自己的价值。
  羊的卵细胞太贵,可以学童第周同志当年那样,做两栖的蛙类的卵细胞。
  但是,超长时间的训练和集中注意力,肯定还是免不了的。
  不仅如此,任何实验员都很难完美的记得每一个实验步骤,更不可能随时获知科研界最新的研究动向。
  这种情况下,还需要不停的阅读大量的文献。
  即使是有资料组帮忙的情况下,节省的时间依旧有限。
  王良才也是先阅读了操作指南,然后才调整倒置相差显微镜的镜头,开始对准卵母细胞,并用去核针轻轻的波动,以找准位置。
  搓到手酸,王良才终于在固定针的帮助下,用去核针紧贴细胞,吸住了透明带,从而令去核针保持负压,然后打开压电脉冲仪,尝试用强脉冲击穿透明带。
  细胞核是非常小的。
  细胞已经足够小了,但是,细胞核相对于细胞来说,更加的袖珍。
  要将细胞核从细胞中去除,显然不是件轻松的事。
  王良才目前采用的盲吸法,成功率倒是不低,但是,很容易就会吸走太多的卵内物质。
  后者是卵细胞发育成胚胎的重要营养成分,吸走的多了,胚胎发育不全,照样失败。
  王良才也知道这样的弊端,所以边做实验边思考。
  实验就是这样,并不存在一种完美的实验方法,也不可能因为方法不完美,就不继续进行了。
  他会思考新方法,但是,如果没有灵光乍现的瞬间,那用笨方法做出结果来,也不是不能接受的。
  除非笨方法消耗的资源太多,否则,大部分的实验,都是由无数个笨方法,连接着几个灵光乍现完成的。
  天色渐明,实验室里来的人多了,王良才依旧浑然忘我,继续工作。
  从凌晨四点到八点钟,虽然干了四个小时,但就实验来说,他也才进行了四次而已。
  且是失败的四次。
  对于一名习惯了自虐千百遍的实验生物学家来说,四次只是开胃菜而已。
  清晨九点钟,谷强施施然的来到了实验室。
  他到的不晚,却是选择了先去食堂吃早餐,饱腹之后再过来,却是第一眼看到了埋头苦干的王良才。
  “来的倒早。”谷强不禁撇撇嘴,脚下的步子却是快了三分。
  ……
  
第1456章 机时
  
  给细胞去核是很难的。
  50年代的时候很难,80年代也很难,到了21世纪以后,依旧很难。
  可以这样说,任何一个人,不管是本科学历、硕士学历还是博士学历,只要能掌握细胞去核的方法,就能轻轻松松的在任何一所全日制大学里,找到一份月薪3000元的工作!
  像是王良才同志,如果现在出国去的话,很容易就能找到年薪4万元的教职。
  如果做一个类比形容的话,给细胞去核再注核的工作,就像是在医院里做心脏手术,有比心脏手术难度更高的手术吗?当然有。
  但是,要讲普遍性和知名度,还是心脏手术更引人瞩目。
  王良才就是实验生物学里的心脏科主刀。
  他的成功率并不高,但是,能在显微镜下,一点点的摆弄细胞的位置,再小心翼翼的吸去细胞核的人,全国都没有几个人。
  王良才在实验室里做了几天的时间,大家纷纷表示佩服。
  实验室和工厂一样,是最能体现出能力的地方。
  因为大家做的都是实物,工作场所又在同一个地方,做出来的东西好不好,根本用不着你炫耀,张眼睛的都看得到。
  事实上,看得到的人为了显示自己的眼力,还得帮忙做宣传。
  因此,实验室里做的好的强人,就像是工厂里做的好的八级工七级工一样,很容易就被发现,然后很容易得到吹捧。
  再加上王良才年纪较大,为人谦逊,没多长时间,连科研狗们都习惯找他去请教了。
  “王教授,能帮我看看这个吗?”
  “王教授,我用电子扫描出来的图像,总有块白斑,您能帮我看看吗?”
  “王教授,我最近有个设想,是这么来着……”
  “王教授”声声入耳,却是听的谷强极不自在。
  曾几何时,这些问题可都是向他谷强大人来请教的……至少,部分问题是来向他谷强大人来请教的。
  虽然当时觉得挺麻烦的,可是,再烦也是自家的狗啊,现在去添别人的大腿是怎么回事?
  “教授,我想申请多一点的机时。”谷强按捺不住,绕过大工作区,找杨锐讨要起了政策。
  杨锐永远的低头看论文的表情,只抬了一下眼皮,问:“你的机时不够用了?哪种?”
  “倒置相差显微镜,另外,脉冲仪,我也想要多一点机时。”谷强赶紧回答。
  “哦。要多少。”杨锐用手点了点桌子,放下了论文。
  机时不够用了是很正常的事。任何实验室都不可能无限量的供应仪器的,即使是公共实验室,也很少会重复购买高价仪器。
  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分享机器就是最好的解决方案了。
  当然,如果是杨锐自己做项目,机时肯定是紧着他来用,但是,谷强做实验就不可能有这么好的条件了。
  他得像是其他研究员一样,申请机时,然后在规定的时间里进行实验。若是到期无法完成,也不能超期占用,得与后来的研究员商量着来。
  或者,就是现在这样,申请更多的机时。
  谷强瞥了王良才一眼,道:“四个小时的显微镜,2个小时的脉冲仪。”
  实验室里就一台倒置相差显微镜,杨锐看都不用看,就道:“四个小时没有了,白天工作时间的话,最多匀给你两个小时。”
  “那不够用。”谷强当然知道没有这么长时间的机时。倒置相差显微镜在目前可是高端产品,用它刷论文的话,半个月弄一篇SCI和玩似的,尽管这样做也是浪费的够呛。
  不过,在遗传工程实验室里,倒置相差显微镜的使用率原本就高,再加上积极工作的王良才等人,想腾出4个小时,基本无解。
  杨锐耸耸肩,道:“你可以学王良才那样,晚上留迟一些,或者早点来。”
  显微镜再高价,也不能与超级计算机之类的相提并论,加上遗传工程实验室尚未膨胀到院系那种程度,凌晨期间也就没有安排机时。王良才早早的赶过来,就等于是抢到了额外的机时。
  谷强却是存心要与王良才较劲,毫不犹豫的摇头,道:“我想做一套连贯的实验,想把白天的时间连起来,您给我弄几个小时,我就要一个星期。”
  “有实验思路了?”杨锐讶然的看向谷强。
  谷强硬着头皮道:“有了,就差验证了。”
  “加4个小时就够用吗?”杨锐对谷强的实验能力还是有所信任的。
  谷强继续硬着头品说是。
  杨锐迟疑了一下,道:“这样子的话,你就等于侵占了其他人的机时了,你等我问一问。”
  谷强不禁有些无奈。还要与其他人打商量,最重要的是,还要与王良才打商量,这样的结果可不是他想要的。
  杨锐并没有将王良才叫过来询问,而是直接到王良才的试验台前,看着他的操作。
  王良才正在做显核的操作。
  这是去核的第一步,你必须要让细胞的细胞核显现出来,才好将之抽吸出来。
  如果将去核实验比喻成快乐的游艺场的话,显核就是买票排队的步骤,枯燥的要死,只是不停的用探针拨弄细胞,好再用固定针将之正确的固定起来,然后才能做好玩的部分。
  可悲的是,去核实验并不是快乐的游艺场,它本身就枯燥的要死,想象显核的部分,又是何等的无聊。
  然而,王良才做的一丝不苟,用杨锐看的也是一丝不苟。
  有他在旁边,其他人也都不过来了。
  两个人,就这样一个做一个看的持续了近一个小时。
  杨锐从前到后的看完了显核的部分,不禁有些感慨。
  再过二三十年,去核步骤,也不会有本质上的变化,到了那个时候,又有几个人能做得像是王良才这么好呢?
  每个学校的生物系,每年基本都要招收一两个班额的遗传学的学生,一年年的积累下来,到30年后,每个学校都能有至少一个做得了细胞去核的实验的研究员吗?
  那自然是不可能的。
  就像是大多数医院,并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心脏科医生一样。
  他们或许会有一两名拿得出手的好医生,从而组建一两个过得去的科室,就像是大部分学校都有一两个拿得出手的专业一样。
  但也就是这样了。
  至于王良才的操作,却已经远远超过拿得出手了。
  依靠实验生物学的水平,杀入院士评选的人有多厉害?你要是捆一只白脸的羊给他挠痒痒,他能让这只羊笑一辈子。
  “全部是标准操作。”这是杨锐感慨的原因。
  标准操作说起来好像大家都会,但是真的问起来,又有几个人真的能全部做出来。
  就像是篮球场上的运动员,难道职业球员都能做出标准操作吗?
  若是真如此的话,罚篮命中率低于50%的品种是树上长的吗?
  比起谷强此等依靠天赋的选手来说,标准操作一步步的练出来,不仅需要更多的资源,还意味着更多的付出。
  有的时候,不用标准手法也能做出不错的实验结果,还能将自己的操作习惯全部改过来的,那得是对自己多狠。
  王良才却没有察觉到杨锐语义中附带的赞赏,笑笑道:“做多了就是这样,我们以前上学的时候没事干,就到实验室去剥卵。试验台不够了,就做实验准备,一来二去的都熟悉了。”
  “我看你的实验记录,成功率到30%了?”就像是病床边有一个记录本似的,试验台旁边也有一个本子,用来记录简单的数据。
  当然,能做到这种详情记录的,都得是遗传工程实验室这样的高端实验室了,普通实验室,就像是去市县的医院那样,有个脏兮兮的本子摆样子就不错了。
  王良才对30%的成功率既不骄傲,也不气馁,淡定的道:“是,我想做到50%左右的成功率,再继续做下一步。”
  显核,去核和注核,说是三个大步骤,最终是要一气呵成的来完成的。
  按照前人的经验来说,这三个步骤能有百分之几的成功率,就算是不错了。
  不过,成功率是以乘积的方式来计算的,如果王良才每一步的成功率都是30%,那三步下来,也就只剩下2。7%了,堪堪达到及格线。
  考虑到越往后的困难越多,前面能争取高成功率的,就还是要多争取一些。
  杨锐点点头,道:“做的不错。我听说你最近经常凌晨就来实验室了?”
  “是……”王良才回答的不是很坚定。
  来得早不一定就是好事,实验室纪律千奇百怪,他作为借调来的人员,总归是有些摸不准。
  再者说,凌晨四点钟到体育馆打铁的就一定能获得赞赏吗?万一影响到教练和经理的缠绵呢?
  “我想调整一下机时,如果你还愿意早一点到实验室来的话,我把早上的时间留给你怎么样?”杨锐的回答,有些出乎王良才的意料。
  “可以给我吗?”
  “恩,就按你之前的机时,还是你想多要一点?”
  “可以多要吗?”
  “最多给到你中午一点钟,可以吗?”
  “可以可以。”王良才高兴坏了。
  早上的时间,毫无疑问是最好的实验时间。清静不说,所有的仪器的状态也都是最好的,因为一天实验结束的时候,能归零的仪器都是要归零的,第二天用来调整的时间也少,既省时间又舒服。
  前些天,王良才凌晨到实验室来,到早上八九点钟的时候,就要将倒置相差显微镜之类有机时分配的显微镜腾出来,若是一时有实验没完成,还得给早上来的研究员说好话。
  现在机时连起来了,他可就方便多了。
  谷强在旁边听的彻底无奈了,他知道杨锐重新调整时间,也是为了给他腾出整块的机时,但是……为毛不给我早上时间?
  “看来,已经到了要用实力来证明自己的时候了。”谷强默默攥紧了拳头。
  
第1457章 幻想照进现实
  
  王良才依旧来的很早,事实上,他比之前来的更早了。
  主要机时调整为早晨,让王良才不用再担心整理时间和腾出位置等等事情,可以专心致志的完成实验。最重要的是,他凌晨能做的就不止是实验准备和前期实验了,进行正式的实验也没有问题。
  为了尽可能的充分使用这部分时间,王良才晚饭后只看一集的红楼梦就睡觉了,面对唯一的娱乐,还能下得了狠心,实在是因为这个项目太重要了。
  王良才很庆幸,自己能够被此国家项目选中。
  克隆羊项目有多重要?
  对于遗传学的学者来说,这基本就是天字第一号的项目了。
  克隆技术如果成熟了,什么育种繁育都是过去式了,住在帐篷里,强迫牛羊马交配的历史将一去不复返了,就像是铁匠之于蒸汽机一样。他们还是会有工作的,但是,更多的只是不重要的边角料工作,或者为了省钱,或者为了艺术,不管怎么说,都是没有什么意义的行为了。
  不过,克隆再重要,给王良才再克隆八十对熊心豹子胆,他也不敢自己开启该项目。
  别的都不用扯,一台倒置相差显微镜,王良才的实验室都买不起。
  更不要说,这样的项目,铁定是要与国外同行产生竞争的。
  哪怕你不说自己在做什么,国外搞遗传科学的,也在一步步的向这个目标逼近。
  只要想想世界前列的遗传工程实验室,都有可能涉足期间,王良才就觉得压力倍增。
  也就是在杨锐遗传工程实验室,王良才的心情才能平静一些,能够安心的做实验,而不用考虑那么多杂七杂八的事。
  对王良才来说,这是他渴望许久的状态了。
  与之相比,每天少看一集红楼梦,早睡几个小时,早起几个小时,算得了什么。
  谁参加高考之前,不是这样干的。
  十几岁的少年都能鼓起勇气和毅力来做的事,人近中年反而做不了吗?
  那才是越活越回去呢。
  在王良才的带动下,很多实验室里的研究员都来的比往常早了。最明显的当属苏帆。
  如今算来,苏帆当属离子通道实验室的老人了。
  他是杨锐挖小牛的时候,第一批挖到离子通道实验室的,以后就还开了自己的课题组,专门就做克隆相关的研究。
  应该说,他的课题组还是有很不错的产出的,在海淀区遗传工程实验室做牛的胚胎移植的时候,就给予了相当大的帮助。
  之后,苏帆又加入了G蛋白偶联受体的项目,也承担了不少的工作。
  不管是以哪个时期的评价标准来看,苏帆都算是小有成就的科研员。
  但是,凡事最怕的是比较。
  与苏帆同期加入离子通道实验室的本家苏先凯,开局一条狗,独立开启了G蛋白偶联受体的项目,苏帆后期加入进去,甚至都不是给苏先凯做副手,而是在范振龙和谷强之后,是三把手四把手的存在。
  其他人或许能忍,苏帆对此却是一点都不能忍。
  从北燕农学院毕业的苏帆,对于差别待遇向来都很敏感。也许是遭受的歧视多了,所以,从很早以前开始,苏帆就很在意别人的眼光和安排。
  学术界的学历歧视,算是最赤果果的歧视了,而要打破它的禁锢,就得将学历和能力分开。
  强调自己的能力,从而证明学历只是年少无知时贪玩所致,是受到学历歧视时的常用手段。
  苏帆也是如此。
  直到之前的单位,撕破了能力决定职称的遮羞布,苏帆才跳槽到了离子通道实验室。
  在离子通道实验室里,苏帆过了一段时间的舒心日子,但就心理来说,他的压力并没有减轻。
  离子通道实验室的前缀是北大,因此,苏帆在实验室里见到的最多的就是北大学历的研究员。杨锐、许正平等人不说,后来的焦阳平、王思胜等人又是清华的,再来的满海教授,冯俊明教授和陶学林教授,也是北大出身,这给苏帆很大的触动。
  前段时间的工作太紧张,令苏帆没有时间去仔细的思考这一切。
  派遣到了遗传工程实验室以后,苏帆的比较之心就怎么压都压不住了。
  特别是跟谷强相比,苏帆就更加的不认同后者了。
  谷强也不是名校毕业的,凭什么就带一个课题组?
  虽然谷强连续完成了多项实验,但是,苏帆还是想要与之较较劲。
  当然,文化人不能直接叫板,那太难看了。苏帆就决定学习王良才,先谷强一步,将细胞去核的课题给做出来。
  说是学习,其实就是给王良才帮忙。
  若不如此,苏帆也没有自信能完成细胞去核的工作。
  不像是王良才经久训练,苏帆本身并没有接受过“剥卵”类的练习,北燕农学院不教这个,参加工作以后,他也找不到人去学。所以,独立进行实验,完全是自找苦吃。
  苏帆既是抱着偷师的心态,也是抱着帮忙的态度,开始给王良才打下手。他是想先学习一段时间,然后再考虑是否重启炉灶,或者开辟一条新路子。
  然而,王良才掌握的技术,显然大大的超出了苏帆的预计。
  大家都是剥卵,谷强的剥卵能力,基本只能说是够用,无非是剥的下来罢了。
  王良才的标准手法,却是好些年练成的,能学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
  跟着王良才跑了几个早上,苏帆起床的时间也越来越早了。
  两人的互动,毫不意外的落在了谷强眼里。
  要说一点都不着急,那也有点假。同是一个课题组的成员,同样是有竞争的,最起码,日后的论文发表了,大家还得争一个三五七九出来。
  但是,着急也没有什么用啊。童第周的徒子徒孙,那都是剥卵星人来着,山大出身的谷强,虽然实验能力强悍,可单就剥卵来说,还真是没什么优势。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了,眼瞅着王良才和苏帆配合的越来越默契,两人也从显核实验,过度到了去核实验,谷强再也坐不住了。
  “杨主任,我想改一个实验思路。”谷强的课题组只能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实验操作,更改思路都得要杨锐同意才行。
  杨锐对近日的实验室气氛心知肚明,却乐得如此,做科研的,一天三小时也是做,一天八小时也是做,一天十八个小时的也是做,有没有竞争是大大不同的。
  实验室内的良性竞争再好不过,杨锐毫不意外的问:“你想怎么改?”
  “我想做一条龙的实验,不想一步步的做了。”谷强也是使出杀手锏了。
  克隆的步骤,说起来其实是挺简单的,核心的部分,就是把一只羊的卵细胞去核,塞进去新的卵细胞,再塞入另一只羊体内,生下来的小羊,就是克隆羊了。
  虽然之前之后的步骤还有很多,比如超数排卵,比如照顾孕期的羊等等,任何一个步骤都是少不了的。但是,核心步骤其实并不多。
  一步步的做,既是练习,而是寻找更高成功率的方法。
  像是最后一步,你得让母羊生下一只健康的小羊,如果不能想方设法的提高成功率的话,前面的步骤不都是白浪费了。
  苏格兰人当年做克隆羊的时候,再最后一步就失败了三次,每次都是大几个月的时间,这份辛苦想想就能体会得到。
  然而,正规的方法,其实并不是特别适合谷强。
  他不是一个理论水平很好的实验生物学家,更像是外国实验室里的技师们。后者虽然也玩理论,但都是玩具体的操作,两者的区别,就像是汽车工程师和修车工的区别一样。
  优秀的修车工做个改装车什么的,有时候比汽车工程师还厉害,但是,你要一步步的开发新技术,提高汽车的每一个部件的技术指标,还是得汽车工程师来做。
  谷强也知道自己的缺点,做了一段时间以后,他在单独的环节已经很难提高正确率了,那不是实验手法的问题,而是小实验的小思路的问题。
  所以,谷强干脆提出一条龙的开做。
  杨锐不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