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神级学霸1-第6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更不要说,旁边还在加紧施工,修建新的大楼。
学生和教职工们的兴奋,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证明,大家都在积极的申请加入到临床实验中。
不是为了几天两毛钱一顿饭的补助临床实验最忌讳的就是拿钱诱惑人来参加实验,这与普通人的想法是不同的。
也就是临床一期的实验,给予的补助稍微多一点,因为要用健康人来做安全性测试,但也就是稍多一些罢了,远远不足以吸引人来踊跃参与欧美的医药公司会变相的给出一些时间稍长的医药保险,从而对低收入群体产生一定的吸引力,但灰色区域也就到此为止了,再往前,基本都是不合法的部分,一旦被发现,实验结果都会受到重重怀疑的。
河东大学的学生和教职工们却不是因为补助和不存在的医保,他们的积极,归根结底,还是可以归结于奉献精神的。
或者说,是一种英雄情结。
这个年代,英雄还是大部分人的追求,最起码,是大部分人内心的深层次追求。
身处象牙塔中的学生和教职工们,就更具有这样的传统了。
一期重复实验,因此也是做的相当顺利。
它原本就只需要几十人参与就足够了,关注的核心还是安全性和药动力学简单来说,就是排泄出什么来了,会不会在体内生成额外的毒性云云,最麻烦的地方就是招募志愿者,分析什么的,拉几条熟练的实验狗就能做,更不要说,辉瑞已经是完成了一期的临床实验。
杨锐做重复实验,主要就是验证一番,免得辉瑞有意蒙骗,以至于自己买到假货。
讨个开门红,并让大家熟悉一番设备仪器,也算是效果之一,甚至不需要按照一期的步骤完整的进行。在任何国家申请牌照,也不需要做两遍临床一期来着,一五一十的做下来,别的不说,白浪费几百万是少的。
很短暂的一遍流程之后,备受瞩目的二期临床,就摆在了台面上。
这一次,临床实验中心的大楼,被充分利用了起来。
二期临床实验的关注点分为两项,第一个关注点依旧是安全性,一期要做的事,二期不仅要做,而且规模要扩大。
第二个关注点就是疗效了。
从化合物的筛选到动物实验,再到一期临床,然后才到二期临床,前面的部分,要说关注疗效也是关注的,可都没有在人体上进行过实验,现在,终于是到了检验收获的时候了。
黄茂为此专程从华锐实验室而来,负责一应实验工作的统筹。
涂宪和老婆王晓芸也出差到平江来帮忙,西地那非是以杨锐的名义买下来的药品,其权益和债务也都是属于杨锐的,他自然不能让离子通道实验室或杨锐遗传工程师前来帮忙。其实要去他们来帮忙也行,只是杨锐觉得没必要而已。
临床实验中心里最需要的还是医生,它甚至不需要常设的研究团队,谁愿意测试药品就谁拉租用实验中心好了,换一个研究团队也不影响实验的准确性。
当然,保险起见,新建的河东大学临床实验中心还是需要常设团队的,杨锐委托李章镇聘请了几名医生,又自己拉了几名药动力学的学者,就算是组成了临床实验中心的研究团队。
也就是他现在声望卓著,否则,投资人们见他这样做事,非得气炸了不可。
哪有钱都花完了,才组织研究团队的,还组织的这么随意。
另外一个,则是因为杨锐表现出的信心不足。
如果信心不足,您就别买西地那非啊,这东西多贵啊?
真是崽儿卖爷田不心疼啊。
四大行的银行干部,都心疼的不行了。
杨锐依旧是态度平淡的指挥着大家做事。
说是指挥,其实也是商量着来。
他以前也没做过临床试验呢,反而是几名药动力学的学者,起码都有中成药的研制经验,结合一些公开的资料,倒也学的像模像样。
临床试验的难度,从根子上也就是那么回事。
后世的非洲有多所临床试验中心,像是乌干达之类的地方,能有多少合格的医生呢。
人家做抗疟疾药,HIV类的药物之类的,照样做的风生水起。
只是,这在银行众的眼里,就显的太过于儿戏了。
来视察的副总听说了杨锐的威名,轻易也不愿意得罪他,就指挥着手下的经理去询问。
“二期临床实验的标准是什么样的?”
“您预估它的降压能力将是什么样的?”
“咱们通过二期临床实验的把握有多大?”
经理的问题极多,能得到杨锐回答的却不多。
几名银行的副总,只好一天天看着雪白的病房,还有会议室里,几张写满了字的大黑板发呆。
黑板上的东西,他们是看不懂的。
病房里的东西,他们还是看不懂。
看懂了也没用,或者说,无非是徒增烦恼罢了。
几个人通过饭后讨论,基本已经明确了杨锐有骗钱的嫌疑,只是始终捉摸不定他为什么这样搞。
“杨教授,今天的结果怎么样?”又是一个黄昏,来自工行的王晓树,追着杨锐出门的步伐,两相疲惫。
“哦,今天的结果也不太好。”杨锐做出微微的笑容,给不知道的人看,只当他是冷静而有超级抗压能力呢。
王晓树今天却没心情看笑了,他愣愣的一笑,道:“结果还是不好,您就不着急吗?也是,几亿美元的开销,花的都不是您的钱。”
“怎么花的不是我的钱了。”杨锐不乐意了,道:“你们银行拿出来的是贷款,又不是送给我的,怎么?你想给我把债务抹掉?”
“我猜就是这个!”王晓树一下子跳了起来,灵活的不像是六十岁的老干部,叱声,道:“你是想拿我们的钱搞医药开发吧,您也太狠了点,您知道1。8亿美元是什么概念?那是多少老百姓的血汗钱,您就这样抢了去……我,我也是快退休的人了,我不怕你,我要向上面反映,叫停此事!”
“叫停?”杨锐摇摇头,道:“您别开玩笑了,您就是代表出钱的银行罢了,医药开发的事,不是您的专业。”
“医药开发总是辉瑞的专业吧,我就不信辉瑞没做临床二期,他们铁定是偷偷的做了二期,表现不好,才卖给你的。我是不懂医药开发,但我懂收购交易,傻子才这样子卖药给你,几亿美元的大买卖,能这么随意吗?也就是你们年轻人,才敢这样子搞。”
王晓树说的话,倒是让杨锐刮目相看。
能说出辉瑞有可能偷做了临床二期,这就很有看法了。
不像是现在很多中国人,会觉得外国人很守规矩。
医药公司是做人命生意的好吧,守你妹的规矩。
偷偷做临床实验的确有难度,但是,很难不代表说不能做。
辉瑞确实不能公开的做临床二期,但是,私下里做一个小规模的疗效研究,还是很有可能的。
当然,这种小规模的测试,往往不能全面的掌握药品的情况,很可能有遗漏发生,但是,辉瑞用昂贵的合同,弥补了遗漏。
所以,尽管杨锐也不知道辉瑞有没有做临床二期,但是,王晓树的猜测,却是很合理的。
辉瑞很可能是在小规模的测试中,没有看到上好的疗效,才决定卖西地那非给杨锐。
最起码,他们在出售之前,是做了一定的测试与判断的。
单就降压效果来说,辉瑞出售西地那非的理由已经很充沛了。
王晓树的猜测,也非常的合理。
可惜,他并不具有决定权。
杨锐道:“我没法给您解释科研上的事,您显然对医药领域的了解不多。总之,怎么想是您的事,您信不信,我都管不着,但您要是影响我的研究,我是不客气的。”
“你对我不客气也没用。我知道您是堂堂杨教授,但我告诉你,四家出资的银行已经商量好了,你要是不给出合理解释的话,我们就会在有必要的情况下,冻结你的钱。”王晓树好像是气势汹汹,其实还是很心虚的。要说他的级别已经是很高了,别说是小小的一间研究所了,就是央企对他,也不敢轻视。
但在说话的时候,王晓树同志还是给出了足够的退路,一边拉拢了其他三家银行,一边说的又是合理解释,有必要的情况……
杨锐却是看看他的身后,摇摇头,道:“其他三家银行的代表呢?”
“我来说就可以了。”王晓树也有些尴尬,四个人里面,就他的年纪最大,距离退休最近,正义感最强。其他人的态度,更应该说是莫能两可,背后默认,当面怎么样还不确定呢。
杨锐猜到了原因,不屑的笑笑道:“我这么说吧。”
“我听着。”王晓树聚精会神。
杨锐“恩”了一声,稍稍提高了一些声音,以保证周围哪里藏着人,也能听得到:“哪家银行第一个找麻烦,哪家银行的债务就会被最后清偿,听清楚了吗?”
甭管是1。8亿还是5。8亿美元,四家银行都是按比例出资的,但到还款的时候,难道能一口气还上亿美元吗?
当然不可能了,就算是把新药一口气卖出,对方也可能是分批次出钱的,说不定还会用股份抵扣现金什么的。销售回款更不用说了,总是要陆陆续续的。
若是卖不出去就更完蛋了,还款的钱不够,先给谁后给谁呢?
若是按照法律来执行,债务清偿都是有顺序的。
但是,再严格的法律都有活动空间,更不要说,这里是四大行和杨锐的非标准债务了。
到给钱的时候,杨锐不按照比例给钱,或者还钱分了先后,谁又能怎么样?
王晓树像是被重锤砸中了胸口,血压瞬间就飚的老高。
“行了,回去好好休息一天,明天我带你们看看具体情况,让你们对临床实验多些了解。”杨锐也怕气死老干部,笑着缓和了一下场面,给了王晓树一个台阶下。
“我要带专家来。”王晓树涨红着脸,趁机做要求。
“没问题。”杨锐点头同意,对于西地那非降血压的效果,他很有自信……结果应该会相当稳定的。
第1512章 遗失
“杨教授,我看了看你们的指标,要求很低啊。”王晓树带来了多名专家,一个个都是眉头紧蹙。
河东大学临床实验中心的建立,对学界其实是有些突然的。
以至于杨锐实验室之外的学者,都不知道西地那非的具体情况。
正常来说,这样一个大项目,从立项到落地,起码得三五年的时间,还不算此前的各种吹风时间。
杨锐用了多久呢?
从露出风声到成立,也就是几十天的时间罢了。
将别人的月浓缩成天,花的钱更是其他学者的几百上千倍的经费,这就是诺贝尔获得者杨锐的威风。
说起来,10年前后归国的大牛学者,也有要到百亿级经费的,但是,那与现在要到数亿美元经费的杨锐,实际上还是有差距的。
所以,哪怕收了工农建中几大行的钱,哪怕得罪不起银行,哪怕是王晓树请来的专家,几位依旧是小心翼翼的,即使找到了明显的漏洞,依旧不敢轻易的质问,说话的语气,也像是讨论似的。
“我们觉得西地那非的表现不是太好……”
“从历史上看,如果要通过美国FDA的认证的话,数据恐怕是不太足够的。”
“虽然是临床二期,但是,疗效似乎还是不太显著的……当然,我们没有做完整的计算,但指标明显是有些低的。”
几名专家像是讨教的学生似的,语气软弱的让王晓树想打人。
好在学术界并没有严苛的上下级制度,该说的话总算是说出来了。
尽管没什么气势。
杨锐从外表来看,大约更像是学生,帅气的大学生哥哥帅气的笑,说的话却让人气的想打人:“我对西地那非的要求,不在于降低多少血压,主要还是看中它的作用机制,这是一种完全不同的降压药,它的作用机制是不同的,就能对不同的人群发挥不同的作用。”
降压药的分类,就是根据作用机制来进行的。
凡是药名后面带洛尔的,都是β受体阻滞剂,什么美托洛尔、比索洛尔、普萘洛尔,皆是此类;名字带地平的则是钙拮抗剂,名字带普利的则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算上最新开发的,降压药总计有六个大类,主力是其中四个类型,西地那非若是成功,那就是一个新的类型了,它的价值也就在于此。
按照美国FDA的新药上市要求,新药要么是类型不同的纯新药,要么是疗效更好的次新药。
想要疗效更好,自然是不太容易的,大家都洛尔,你凭什么就能做出乐爹来,因此,大部分都是曲线救国,找个不同的类型目标出来,从而得以上市。
当然,不同的目标类型总归是有用的,人类千千万,说不准哪种药更适合自己,多一些选择总是没什么坏处的。
截然不同的降压药类型,对于广大的高血压患者来说,更是极好的。
话虽如此,降压药终究是要降压的。
不降压的降压药,给其他降压药助兴吗?
几名学者互相看看,带头的蒋鑫教授小声问:“那就目前的目标来说,达到了吗?”
杨锐咳咳两声,实在的道:“从二期临床来看……没有……”
“没……没有?恩,好吧……那您准备怎么办?”蒋鑫教授将将忍住了,要是他的学生,这会儿已经在被鞋拔子打了。
杨锐兀自带着笑容,说:“的确是没有达成预设目标,但是,大家都知道,临床实验的核心是三期,只要安全性指标达到,疗效不是强求达到的,我们可以在临床三期的时候,扩大受试人群,看看能不能有改善……”
杨锐说的煞有介事,几个人也不好打断他,就默默的听着。
好容易等杨锐说完了,王晓树在蒋鑫耳边问:“他说的合适吗?”
“理论上,是能做临床三期。”蒋鑫说着咬咬牙,道:“剩下的都是一派胡言。”
王晓树顿时又觉得血压控制不住了。
可惜,现场没有能控制血压的东西。
“我们要不去听听医生怎么说?”杨锐带着众人往里面走,一副带队参观的模样。
受试者是不能被直接接触的,临床医生就无所谓了。
当值的医生挥手间就给一群人做了场汇报。
没什么卵用。
做双盲实验就是这样,它最大限度的削弱了安慰剂效果。
所谓安慰剂效果,就是病人觉得自己快好了,然后竟然真的就好了的案例。
双盲则是病人和医生都不知道自己拿到(发出)的是真药,还是安慰剂,从而减弱了安慰剂效果。
当然,对于一些副作用明显的药品来说,要遮掩安慰剂效果,也是比较困难的。
比如常见的口味问题,临床实验中心往往喜欢用草莓味遮盖由此说明,草莓味是很适合掩盖异味的,卖过期奶茶的小哥哥小姐姐多读书也是没坏处的。
“这么说来,西地那非目前最突出的一点,还是副作用很小?”蒋鑫听着临床医生的汇报,忍不住总结了一句。
临床医生点赞道:“没错,非常令人惊讶的表现吧。我们还没有发现明显的副作用,做问卷调查后,反响也很好。”
在银行工作了一辈子的王晓树,都听出了两人对话的毛病,低声问蒋鑫,道:“光是副作用小,是不是没用。”
“淀粉的副作用也小,它不治病啊。”蒋鑫在王晓树耳边叹了一句,不知道是有意的还是无意,说话的声音大了一些,让跟前几个人都听到了。
临床医生先是脸一红,瞄了杨锐一眼,咳嗽一声,当做没听到的道:“我们二期临床最关注的一点,仍然是安全性……在这一点上,西地那非的表现是真的不错。”
“没有显著的副作用,不代表安全性好。”蒋鑫对其他人就没有什么敬畏感了,趁机顶了一句,然后偷看杨锐一眼。
杨锐一无所觉。
说西地那非没有显著的副作用?这东西副作用起来了,能顶一帐篷你信不信?
不过,临床一期和临床二期,还真的不容易让西地那非的副作用显现。
将伟哥等同于春药,是普通人的一大误解。
人家伟哥真的是药来着,它的作用是抗ED,也就是帮助想站起来,但是站不起来的男人的。当然,也能帮助站不直,站的不够铁的男人。
春@药就不同了,它是你想站也得站,不想站也得站,纯属罚站。
用历史故事来解释的话,晚年的李世明,见到了武媚娘,他要表现自己的冲动,需要的就是伟哥。而当晚年的武媚娘,召见了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后两者要表现自己的冲动,需要的就是春药。
辉瑞的临床一期,受试的都是健康人群,且以青壮年居多,里面的男人,平日里就能做到微微一硬以示尊敬,吃不吃西地那非,其实都没什么区别的。
这原本还是西地那非的一大卖点。
它帮你在想站起来的时候站起来,并不会在你不想站起来的时候引起误会,这种自由,代表的不正是金钱主义优越性吗?有钱,就可以为所欲为。
换成有钱就是泰迪,格调就太低了。
但也因为这一点,辉瑞的临床一期,也就完全没有发现西地那非的副作用。
临床二期,遇到其实也是类似的情况。
临床二期说是同时关注安全性和疗效,但它最关注的,其实还是安全性,这是所谓的人道主义的新药开发模式,临床一期通常只有20例到80例受试者,它的范围太狭窄了,很难全面的考察药品的安全性。
可以说,做临床一期的主要目的,就是考察对人类的普遍毒性对动物的普遍毒性已经通过动物实验筛选过了。
临床二期,才是真正的安全性测试。
总数100名到300名的病患,按照半数来计算,也有50到150名人会服用不同剂量的药品。
大部分的副作用,都会在这一期测试中发现。
但是,为了尽可能的通过测试,医药公司通常都会尽可能的选择较健康的受试者。
让75岁疾病缠身的老大爷参加测试,出点什么问题,究竟算谁的呢?
所以,在临床二期,服用了真的西地那非的病患,有站不直站不起问题的,毕竟是少数,还要在药效期正好遇到适合一硬的对象,也不是很容易。
除此之外,变硬这种事,毕竟是有些令人羞涩的,患者遇到了,也不一定会照实说。
应当讲,伟哥的诞生,还是具有一定的戏剧性的。
而在河东大学临床实验中心的二期实验中,杨锐是有意增加了几率的。
他要求挑选的年龄层更平均,也就是提升了平均年龄,他还要求患者的病情分布更平均,也就是增加了(相对)重病号……
对此,几位具体执行的临床医生都对杨锐无比的佩服。
在他们看来,这就是冶学严谨的表率了。
放着上亿美元的化合物,依旧不忘采用最科学的方式来做临床测试。
蒋鑫表面上在质疑临床医生,实际上是在质疑杨锐,而在几位临床医生看来,质疑自己没问题,质疑令人钦佩的杨教授,那就太过分了。
所以,蒋鑫指桑骂槐的话才出口,就有医生耐不住反驳起来。
杨教授的努力……
杨教授的严谨……
杨教授的实事求是……
王晓树险些将一口老血喷出来,你妹的,临床试验都要遭了,你竟然还搞超标准的严格?
王晓树觉得,自己是必须出头了,这是银行赋予自己的指责,这是保护国家财富,保护人民财产的最后时刻。
“杨教授!”王晓树抖抖衣服,带着大无畏的精神,喊了一声。
“杨教授……”一名医生推门进来,急匆匆道:“药品盘点完了。”
药品盘点是杨锐进来时,随口提到的,算是例行公事的任务。
当然,杨锐本身是隐藏深意的,此时不自觉的露出笑容,问:“没问题吧?”
“那个……”医生支支吾吾的没回答。
“直接说吧,大家今天就是来听报告的。”
“西地那非的成品……有遗失。”医生低着头,很是懊恼。
“怎么会这样。”杨锐露出“震惊”的表情,转瞬,先是自我批评道:“这事怪我,不应该在病房里设药品柜,当时设计师就提醒我了,我说咱们中国医院都习惯这样了,再说了,谁还偷药不成……”
“对啊,怎么会有人偷药!”几名临床医生天天与西地那非打交道,都觉得匪夷所思。
这可是实验中的药品,会不会吃死人都还不确定呢,偷回家去做什么?
……
第1513章 隐疾
“还有人偷药?”王晓树低声问专家。
他在银行里工作,看病开药都是报销的,家里的药箱从来都是需要清理过期药的,还从来没听过偷药的故事。
蒋鑫是搞药品研发的,琢磨着道:“我倒是见过偷中药材和偷中成药的,偷西药的比较少。”
的确,就国内目前的环境,普通人能接触到的药品,基本都可以找人免费开出来。至于免费开不出来的进口药,一般的医院都是锁起来的。
“你们的药品柜没上锁吗?”蒋鑫对此事还是蛮在意的,追问旁边的医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