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神级学霸1-第6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宣传部的领导心有所感,都是沉重的点头。
  1990年的中国,做出了太多的近乎不能失败的决定。
  越是身在高层,就越能体会到那令人窒息的压迫。
  在西方的绞索中喘息,并强颜欢笑,从来都没有什么游刃有余,有的只是血淋淋的伤口和不断的忍耐。
  忍耐。
  忍耐。
  忍胯下之辱。
  忍嗟来之食。
  忍城下之盟。
  忍蒲鞭之刑。
  记者或许是为了节目效果,或许是真的说不出话来,一时间沉默了下来。
  几名宣传部的官员互相看看,心里却都有了新的宣传思路。
  
第1523章 首发
  
  “传宗接代,是被中国人看做是头等大事的。其实不止如此,我们从人类学的角度看,人类延续的基础是什么?是普通人能以现有的条件,成长到生育年龄。只要能达到这要求,一个种族就能繁衍,不能的话,一个种族就要覆灭了。我是人类学家,要以我的观点说的话,杨锐教授正在开发的新药西地那非,是一种终极解药,它是治疗所有人类终极疾病的药物。”
  “如今,我们国家正在执行的计划生育政策,我们所倡导的优生优育,是一种分散化的生育政策,我们要求每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孩子,我们也希望每一对夫妻都能生育一个孩子。这既是社会需求,也是一种社会公平,我们很高兴看到杨锐教授,在医药研究方面,又有新的建树。”
  “西地那非的研究,开创了中国新药研发的新纪元,我们充满热情的期待,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能有更多的国产新药,出现在我们的药房里。”
  舆论风向的转变,尴尬而不失礼貌。
  对于中国人来说,不管是抗ED药品,还是春药,其实都是有些难以宣之于口的。
  在这个内衣和姨妈巾都令人羞涩的国度里,任何能够作用于丁丁的产品,都被主流媒体和主流话题所排斥。
  除非你有宣传部和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加成。
  西地那非临床三期的实验人数扩张到了少有的2200人的规模。虽然比中方进行的最终人数过万的临床实验的规模小的多,依旧发出了强烈的信号:
  我们很自信!
  国内媒体很配合的帮忙。
  国内学术界也同样配合。
  并有学者在宣传部的资助下,层层深入,不断的深挖其价值:
  “科学研究,就是要沉得下心,不为巨大的利益所驱动,也不因为渺小的工作就看不起。老实说,堂堂诺贝尔奖获得者,为了积攒科研经费,而不得不去做也许自己并不喜欢的研究,这是非常痛苦的。但是,杨锐教授不仅做了,而且做的极好,这不禁让我想起我的母校西南联合大学,闻一多教授战时雕刻图章以养家糊口,梁思成和林徽因教授为联大的校舍五易其稿,流着泪将气派的欧式建筑改成低矮的小楼,又将小楼改平房,平房改砖瓦土坯房,土坯房再改茅草房……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会选择学习机械冶金,开矿炼钢出售去外国,将赚来的钱给杨锐教授,让他能安心的做科研,做他想做的人体基因组计划……”
  实事求是的说,当杨锐看到此篇新闻报道的时候,他整个人都惊呆了。
  “我自己都不敢这么吹。”杨锐坐在自家葡萄架子下面,喝着景语兰泡的茶,感慨连连。
  同桌的黄茂汇报了工作,亦是一身轻松,道:“国内媒体就是这么厉害,啥东西都能给你讨论出个意义来。”
  “文人嘛。”杨锐笑笑。
  “越是文人,越需要咱们的药。”黄茂做了些天项目负责人,积累了一肚子的小道消息不敢说,面对杨锐,才笑道:“都说文人惜命,我以前不懂,现在才是看明白,你说临床三期都已经这么安全了,还有咱们国内的同步实验,许多文化人,都是来问问就走了。如今眼瞅着要开始四期筛选了,好家伙,想来的那叫一个人多……”
  按照FDA的标准,临床四期是开放性的实验,是要药品上市以后进行的。
  作用除了继续考察大样本下的药品表现之外,主要就是剂量和药物综合作用等方面的考虑了
  可以说,四期临床基本已经是没有危险了。
  毕竟,这时候药品都已经公开出售了,所有人都可以说是临床四期的潜在测试者。
  当然,从医药公司的角度来看,他们还是需要一些小样本的实验的,但是相比前三期,那就轻松多了。
  “他们想参加测试,就让他们参加好了,临床四期的规模大一点也没关系。”杨锐倒是很看得开,又道:“他们知道小样本实验是有风险的吧。”
  小样本实验可能会选取不同民族和年龄,不同疾病状态的人,进行不同剂量的药品实验,主要就是为了测试出安全边缘来,所以必然是存在一定风险的。
  黄茂点点头,道:“他们聪明着呢,白得药不说,还有补助,才冒一点点风险。对了,要在国内先销售吗?”
  “当然。”杨锐道:“虽然只是一款药,也应该国内首发嘛。”
  另一方面,以绿石角公司的弱小销售能力,他们也是需要多些时间来铺设销售网络的。
  黄茂不管首发不首发的,只是有些不安宁的看着杨锐道:“您好像一点都不着急的样子,现在不是要做点广告什么的吗?”
  进入90年代,广告的威力已被证明。现在如果有公司的规模排行榜的话,就能看到,排名顶尖的几家私企,都是广告做的好的。
  不过,现在的私企,赚的钱再多,也还不能与国企相提并论。
  多年的积累,才是最大的资本。
  黄茂虽然不知道什么国内首发之类的,对西地那非的销售却是很在意,道:“首先在国内销售也好,让外国人看一看,也能促进他们的购买。”
  “老外才不在乎咱们国内卖的怎么样呢。”杨锐轻轻一笑,道:“主要是FDA的审核没有结束,绿石角也没有准备好。”
  不像是其他药品,西地那非是临时更改了适应症,从而跳过了药品的化合物时期,甚至跳过了临床一期和半个临床二期,留给绿石角的时间不过只有一个临床三期的半年罢了。
  半年时间,对辉瑞之类的销售驱动型的超级医药公司来说,兴许是足够充足了,对绿石角则明显不够。
  他们此前联络的医生,熟悉的医院和销售渠道,都没有相关方面的,西地那非更是需要特别的销售方案。
  药品销售史上,还没有西地那非一类的药物呢。
  怎么将它卖出大价钱,卖的又多又好,对所有人都是一个挑战。
  景语兰这时候倒水过来,忽然好奇的道:“你们的药要在国内卖了吗?”
  “没错。”
  “唔,价格多少?会不会断货?”景语兰放下茶壶。
  “价格还没有决定,有人找过你?”杨锐见怪不怪,又不免好奇的问。
  景语兰不由的红了一下脸颊,然后小声道:“是办公室里的人,还有几位学校里认识的老师,说要给她们老公买。”
  “办公室大妈呐。”杨锐啧啧两声,端起茶杯对黄茂道;“你回去得操办一下这件事了,恐怕想要特权提货的人不少。”
  “没问题。”黄茂并不意外有人通过关系买药,国内的事情就是这样,很多时候,你想通过正规渠道来买东西都是不行的。这是一个买电冰箱安水表装电话都要托关系的时代,他只是忍不住赞了一句:“高校真是走在科学前沿。”
  
第1524章 预估数据
  
  华锐。
  实用的大门,实用的大楼和实用的会议室是它的特征。
  对医药公司来说,实力是否雄厚,并不需要用办公楼来表现。就像是天天剖老鼠的研究员,打架的时候被人揍的满地找牙一样,豪华的大楼,豪华的会议室和豪华的大门,并不能证明医药公司的实力。
  强悍的医药公司,需要的远超于其。
  当然,华锐如今还算不上什么强悍的医药公司。
  即使是在国内,它的渠道和能量,也远不能称为强悍加上杨锐的话,或许是能称一个“强”字吧。
  但是,要能悍然行走于全国乃至于全世界的医院、药房和患者家中,华锐还需要一款拿得出手的拳头药品。
  一款重磅炸弹!
  在欧美国家,年销售额10亿元的药品可谓是重磅炸弹。它的价值不仅仅存在于赚到了多少钱,还在于这样的产品,通常意味着无可争议的统治力,是在某个领域里称王称霸的存在。
  这样的属性,令重磅炸弹的成本降低,带给公司的边际效益上升。
  用比较容易理解的范例来说,在盘尼西林统治抗生素行业的时候,拥有青霉素的医药公司,是否可称之为强悍?
  毫无疑问。
  一针一命,就是这么透彻的概念。
  这是医药公司与其他公司最大的不同。
  医药公司出售的是必需品,对于需要的人来说,他们的药是必须要买的。
  尤其是重磅炸弹类的商品,大部分都是患者不可或缺的,一家医药公司拥有这样的商品,它在市场上的议价能力,合同能力就大大增加了。
  像是专利期内的抗生素,专利期内的降压药,专利期内的干扰素,专利期内的降血糖药,专利期内的疫苗,专利期内的降脂药,还有许多手术用药,都是如此。
  无论是救命药还是续命药,当它在市场上缺少竞争对手的时候,就是医院和患者必备的药品了。也就是这样的重磅炸弹,才能为医药公司炸出一片坦途来。
  当然,重磅炸弹不是天然爆炸的,尤其是在开始引爆的阶段,得被患者认,或者被医生认,或者被药房医院认。
  此时此刻,坐满了华锐会议室的,就期待被认可的人们。
  华锐目前的CEO李章镇,捷利康的代表林伟强,自由的胖子弗兰奇等人,都带着手下,满面严肃。就连绿石角公司的雷蒙德,亦是电话连线会议室,花着每分钟几十块的越洋电话费而壕不可惜。
  “如何?结果出来了吗?”雷蒙德的声音从摆放在桌子中央的电话中传出来,像是个年老色衰的男性精灵似的。
  “还没有,再等等吧。”杨锐道:“我们现在统计这些数字比较慢,你可以过几个小时再拨电话进来,看看到时候的反馈。”
  “谁知道几个小时候,还能不能打进来电话。”雷蒙德才不在乎几千块的电话费呢,笑着道:“我就继续等吧,也难得有这样一个机会。”
  他的笑声里,掩饰不住的心虚。
  绿石角公司在杨锐的要求下,此次是全球布局的,花的钱可谓是金山银海。
  他们以前在许多国家的销售渠道都是空白的,如今想要在所在国找到合作伙伴都不容易,也就是西地那非的效果好,雷蒙德一手钞票,一手西地那非的,才算是攻破了许多国家的门槛。
  可以说,绿石角公司在西地那非的赌局上,是把公司都压上去了,如果失败,不等华锐被中国的银行逼债,绿石角铁定被欧美的银行团吸干抹净了。
  为了西地那非仅仅五年的独家销售权,以及不到10年的优先销售权,雷蒙德也是拼了。
  实在是绿石角太需要一款拳头产品了。
  如果西地那非卖的足够好,他们的许多商品都能借此卖入各大医院和药房。
  而卖的好前提,至少在目前来看,雷蒙德是希望中国市场,可以为他振奋精神。
  也是因为牵连重大,等待许久的雷蒙德忍不住催促道:“能不能先拿到一个地区的销售数字,让我们对情况有个直观的了解。”
  “就算拿到数字了,也不能改变什么吧,还不如再等等呢。”李章镇的英语也很溜,不愿意瞎忙活。
  “就算拿到沪上一地的数据也好吧,他们的数据比较好统计吧?”雷蒙德对此还是有些研究的。
  李章镇失笑,道:“你以为我们的药真的能发售到全国去吗?主力就在沿海城市和华北地区,中部也就是沿着长江做了几个点,剩下的省会城市都只是铺货而已。”
  “咦,你们准备了这么久?竟然还不能全国铺货?你们……你们知道中国的数据会影响到欧美的销售吗?”雷蒙德气急败坏,道:“还不如等你们做到全国铺货了再行发售呢。”
  “什么时候欧美的医生还在乎亚洲的药品的销售数据了?”李章镇不是一句话就能被唬住的主儿,淡定的道:“你不要吓我了。中国的国情你不懂。我们的药的售价高达9。9元一粒,是城市中产阶级月薪的5%到10%,是农村居民月收入的30%以上,根据我们的预测,它在沿海较发达地区以外的销路,都不会太好。我们的产能本来就不是特别高,单纯的铺货到这些地方,只会造成积压,如果引起当地医疗系统的逆反心理的话,那就更糟糕了。全国铺货对于私营医药公司是不可能真正做到的。”
  事实上,情况还不止如此。国内的改革是循序渐进的,以华锐的能力,他们有本事将西地那非直接卖到医院、诊所和药房去,但在二线以下的城市,他们还是得规规矩矩的送药品到药站去,再由药站的大老爷们送药下去,可以想象,以药站的效率,一个月能铺货到地级城市都不错了。
  要是有点小矛盾没能解决,比如得罪了药站,或者给的钱不到位的话,人家愣是把你的药放过期也是有的。
  西地那非虽然是必需品,可却不是生死攸关的必需品,在销售过程中,遇到阻碍也是不可避免的。
  华锐的销售公司锻炼了两年有余,大输液产品卖遍全国,但也不可能做到全渠道控制。新药面对的压力又不一样了,许多原有的渠道此时都不能用,新开拓渠道也不能空着手去闯……
  通过药站和各地的医疗系统铺货销售,已经是私营医药公司在国内最好的安排了。
  就是国企医药公司,此时也只能这样做。
  雷蒙德的绿石角在全球销售,遇到的奇怪状况和奇葩制度多的是。
  他原本就是太着急了,听着李章镇解释了一遍,雷蒙德只好笑笑,道:“我不该干涉你们的销售方式的,不过,中国的人口如此多,放弃小城镇的市场,会不会太可惜了。”
  “中国的很多药品销售,都是辐射状的,在大城市里销售的好,就有可能辐射到小城市去。当然,我们的销售人员也是在努力的,一些西部的省份已经提前达到了直接销售的目标,非常难得。但是,中国的药品不能打广告,我们只能期待口碑营销了,这个会慢热一点。”
  “所以我找你们要预估数据,你们也给不出来。”雷蒙德的声音经过越洋线路,再通过电话上的话筒飘出来,像是屁一样缥缈,让人难以寻觅到跟脚。
  李章镇沉闷的“恩”了一声,免不了再解释一句:“中国的医疗正在改革,我们也是一家新公司,没有太多积累的数据可供参考。”
  事实是,他们也没有这样的人手和有经验的职位人选。
  销售数据最终是要人来一粒一粒点数的,预估更是完全做不到。
  雷蒙德长叹一声:“希望你们在沪上的首日销量能超过1万粒。”
  “我们的预期不止于此。”李章镇被激起了好胜心。
  雷蒙德道:“我们最关心的就是沪上,只要沪上的日销量超过1万粒,我们的谈判就会顺利的多。”
  1万粒的要求,对药品来说,并不简单。
  如今的沪上,也不过就是几百万人居住的城市,不算女性,再将太老太小的男性掐头去尾的话,销售1万粒的话,购买比例已经相当高了。
  虽然不可能每天都达到这样的销售水平,但是,药品毕竟不是电影,它是不会短期下映的。相反,它会随着口碑而拓宽销路,用户还有增加消费量的可能……
  会议室里再次安静下来。
  新药卖的怎么样,仅凭猜想,只会让人更加的焦虑。
  刺啦。
  杨锐推开椅子,站了起来,再在众人的目光中笑笑,道:“我呼吸点新鲜空气。”
  杨锐同志,也是免不了紧张的。
  西地那非的效果是令人信任的,但是,它在90年的中国出售,会否水土不服?杨锐却是说不上。
  这时候,杨锐甚至有些微的后悔,也许应该重复辉瑞的路线,先在北美开卖?
  但是,华锐毕竟是一家中国企业,他们对北美的控制能力趋近于无,首发北美只会遇到更多的不同的问题罢了。
  杨锐心里纠结着,刚拧开推拉门,一个娇小的人影就撞了进来。
  “啊,对不起。”小女生羞的满脸红晕,捂着胸口抬头,见是杨锐,脸颊更是红透了。
  “李雅在公司销售部工作,是我让她有情况就来汇报。”李章镇担心杨锐不高兴,连忙起身解释,又问李雅:“什么事?”
  李雅低下头,道:“有申请补货的单子来了。”
  “咦,是沪上吗?”李章镇兴奋的推开椅子,声音刺耳。
  其他人亦是纷纷站了起来,会议室里一片兵荒马乱。
  “是……嘉安……”李雅声音低低的。
  众人登时瞪大了眼睛。
  李章镇的声音更大:“那边的渠道还没搭起来呢。”
  “不愧是革命老区!”
  “陕北的汉子很厉害嘛……”
  “你怎么知道?”
  “我有兄弟在那里。”
  会议室里的叫嚷声,像是在演唱会现场。
  唯有桌上年老色衰的精灵声音越来越小:
  “什么情况?”
  “是好事吗?”
  “hi,有人吗?”
  “你们的声音好吵啊,线路断了吗?”
  
第1525章 盘库
  
  补货单意味着销售良好,最起码,证明当地的销售公司信心十足的。
  尽管嘉安是一座地级市,常住人口也不能与沪上相提并论,但是,考虑到拿工资和退休金的人数不少,消费能力还是很值得期待的。
  李章镇绕过人群,抢着问道:“李雅,他们要补多少西地那非?”
  华锐的新药延续了它的英文名,主要是考虑到大家对外国名的信任。
  虽然在外国公司看来,本土化最重要的一点是起个接地气的本土名,但是,中国却是最清楚,名字难记不怕,还是洋名的东西更好卖,利润更高。
  同一款产品,值钱的时候叫盘尼西林,不值钱的时候叫青霉素。
  10块钱一粒的奢侈药,它也接不到地气。
  所以,西地那非暂时还叫西地那非,反正有各大媒体的免费宣传,念叨的多了,自然就会记住了。
  “李雅,问你话呢,他们要补多少箱?”李章镇又问了一句。
  “补……补100箱。”李雅的声音低低的。对她来说,会议室里的都是大佬,而大佬们的情绪,好像都有些怪呀。
  华锐公司生产的西地那非的规格,是单独一片装,三片为一盒,十盒为一条,十条为一箱的。也就是一箱300粒,总值2970元。
  按照发货价2500一箱来计算,100箱的西地那非是25万元的销售额,能为批发商和终端销售带来4万7000元的利润。
  在以药养医的政策之前,这是很常见的比例。全国4000多家药厂,之所以能迅速的膨胀到6000家,也是丰厚的利润所致。
  前提是药要卖的好。
  李章镇只需要几秒钟的时间,就能算出25万这个数字。
  但是,他在乎的并不是二十几万元的销售额。
  他在乎的是销量!
  销量是大工业时代,一切工厂维系生存的保障。
  100箱西地那非,内含3万粒。
  李章镇的眼睛都要发蓝了,先问:“之前给他们的货量是多少?他们卖完了吗?”
  李雅身为销售部的成员,相关数据张口就来:“嘉安的配额是34箱。具体的销售情况还不知道,但二级药站的货已经被拿空了。”
  地级市的药品分发机构,通常就是二级或三级药站了。
  按道理说,给这样的药站分配10200粒药,是相当足够了。怎么说都是一万人次的服用量了,换算成大输液产品的话,得拉好几个火车皮了。
  想到此处,李章镇追问道:“他们有向一级站要货吗?怎么直接就找到我们了?”
  按道理说,医药公司是要向一级药站发货,再由一级站配送给二级站,二级站配送给三级站的。但在实际操作中,全国总共就十几个一级站,根本不能按时完成往来的调配任务,所以,药厂给二级站送货也就成了常见的事。甚至有销量大的三甲医院,也会直接向医药公司要货。
  而对二级站来说,向一级站要货,向医药公司要货,甚至从其他二级站要货,都是可以的。
  华锐的生产工厂在河东,配货到嘉安,肯定没有他们向地处长安的一级站要货方便,李章镇熟悉销售地图,才有此一问。
  李雅却被问住了,小声道:“我没有问。”
  “现在去了解。”李章镇停顿了一下,又摇摇头:“算了,我直接打电话,你去让人拨通当地药站。”
  李雅连忙跑了出去。
  李章镇转身到会议桌前,听着里面雷蒙德各种声调的“hi”,笑着道:“我们这边有新情况,您稍等下啊。”
  说完,他就把免提关掉了,将雷蒙德年老色衰的精灵声,留在了话筒中,显的更加虚弱。
  没多久,李雅飞快的跑了回来,喊道:“二线接通。”
  李章镇立即按了二线,打开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