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神级学霸1-第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们有一天也能发表论文吧。”常做实验助手的何成与姚尺凑到杨锐旁边,一脸的兴奋。
  杨锐耸耸肩:“等你们读到大二大三的时候,可以试试。”
  “到时候,你能审到我们的稿子吗?”何成激动的好像现在就要发表论文了似的。
  杨锐展了展腰,笑了:“有可能。你们,任何人都可以将我推荐为你们的审稿人,但是,一般是研究领域比较相近的做推荐比较好,以保证被推荐人能看懂你们的论文。编辑是否按照推荐安排审稿人也不一定。另外,一篇文章通常有3个审稿人给意见。”
  “外国期刊这么严格?”
  “这不算严格,实际上,如果真的做了审稿人,还是有一定的操作空间的,至少不会直接被退稿,要是提一些易于修改的小问题,还可能增加修改后通过的几率。”
  何成听的云里雾里,只是连连点头:“以后我就把你写成推荐审稿人。”
  “如果你以后写生物类的论文,倒是可以。”杨锐笑笑,又道:“接下来就是预选了,你们时间也少了,平时可以减少来实验室的次数。”
  预选就是高考前的选拔考试。从80年开始,全国有7个省区采取了预选制度,81年扩大到了13个。
  预选考试的目的就是减少参加高考的人数,从而将全国绝大多数的考场都集中在县以上地区,加强管理,并实行单人单桌单行。
  简而言之,预选就是为了减少参加高考的人数,减轻组织高考的压力。
  就全国来说,只有二分之一的考生能够通过预选,而就西堡中学往年的情况来说,回炉班能有二分之一的学生通过预选就不错了。高二的应届毕业生,有可能预选全军覆没。
  也是从80年81年开始,预选变成了学生是否复读的一个标志。通过了预选的学生,若是高考没有通过,就会考虑是否复读,而连预选都没通过的学生,通常会放弃继续复读。
  毕竟,一个连高考报名都不被允许的学生,继续复读实在有些浪费时间。
  也是因为预选政策,在查阅恢复高考以后的大学录取率的时候,会发现自81年以来,大学录取率得到了相当的提高,很快超过了10%,一度达到20%。
  但是,若是考虑到预选的存在,就知道大学录取率里的水份有多大,就83年来说,全国大约有四五百万名适龄高中生,通过预选参加高考的只有187万人,录取人数32万,所谓的录取率17%,其实是用录取人数和预选后人数计算的。
  因为预选也是一考否决制,各个高中对此都很重视,杨锐亦不例外。
  即使锐学组学生的潜力再大,不能通过预选就不能参加高考,后半年的努力也就失去意义了。
  杨锐也不能确定有多少名锐学组成员能通过预选,现在只能尽量减少锐学组成员的非学习负担。
  何成虽然喜欢实验室,但高考显然更重要,挠挠头道:“我们去实验室的时间少了,实验室里忙不过来怎么办?”
  “我前两天不是拐了一个大学的女生?过两天再找一两个做实验助手,也就差不多了,你们安心复习。”做实验助手对理科学习是个不错的体验,但一直做下去,也没什么意义了。
  何成听到“拐”字,眼神变了数遍,尽管经常听到杨锐的特别说法,他还是不那么适应。
  黄仁听他们谈到预选,抓着一块熏肉跑了过来,问:“锐哥,好多人都问什么时候准备预选,咱们什么时候准备预选?”
  “需要准备吗?”杨锐反问:“咱们学校的回炉班,去年有一半的人通过预选,以现在的成绩,我觉得正常复习,应该就能通过预选了。”
  黄仁犹豫了一下,反对道:“我们去年专门复习了两个月,才有那么多人通过预选,现在的成绩是好了不少,但要是不复习,万一有人考砸了,就麻烦了。”
  “我看过了月考的试卷,没问题。”杨锐对自己设计的月考试卷还是颇有信心的。补习老师的职责之一就是判断考生的水平和进度。
  黄仁并不安心,低声道:“有人自己开始为预选复习了,要说一下吗?”
  “专门为预选复习?复习什么。”
  “就是把前面的试卷拿出来,按照预选的大纲复习。”
  “看预选大纲多浪费时间?”杨锐不爽道:“有这时间做点别的不好?”
  “要是预选不能通过,今年的高考就直接出局了。大家免不了担心。”黄仁很是理解,又小声问:“你觉得,成绩靠后的人也能通过预考?”
  80年代的预选难度其实并不高,若是以及格为目标的话,会考平均成绩及格也就差不多了。
  放在杨锐做补习老师的年代,重点高中的学生会考成绩基本都是A,一个年级下来,总共也就是几个人的单门功课会是C,考D的是绝无仅有。即使是普通高中,会考也从来不是问题。
  但在80年代,学生们的平均水平远没有这么强,若是将后世的会考卷子拿到现在来做,半数学生的毕业都会变的困难。
  锐学组的成绩远远超过了平均水准,但落在后面的人总会有各种各样的担心。
  杨锐想了想,道:“正常复习,成绩靠后的人也能通过预选,我做了去年的预选试题,很简单。”
  说到此处,杨锐觉得让黄仁再传话并不好,干脆拍拍手,吸引来众人的注意,道:“我看了大家上次的月考成绩,非常不错,我认为,就算明天进行预考,也能轻松的全员通过。所以,不必要浪费时间专门为预考复习,也不要打乱复习的节奏,保持以前的进度,我们的目标是高考。”
  “一点准备都不做也不行吧?”
  “回炉班和高二好像已经开始复习预考了。”
  “县一中下周开始复习预考,咱们不复习能行吗?”
  人一多,总是会有各种各样的想法,杨锐也不以为意,随意的解释着。冷餐会、座谈会或者茶话会的作用都是一样的,谈话也是加强联系的一种方式,杨锐自然是锐学组的核心,但这终究不是一个严密的组织,杨锐不准备也不能用层级制度来束缚它。
  锐学组成员对杨锐有着极强的信任,听了他的说明,众人也就渐渐的安心下来。至少在学习方面,杨锐是有着相当的预见的。
  不过,当锐学组不准备复习预选的消息传出去,学校的其他人却不会如此的认可杨锐的判断。
  ……
  
152。第152章 无需复习
  
  “我听说,鸿睿班不复习预选?”赵丹年将杨锐叫到了办公室,第一句就问这个。
  杨锐比校长还惊讶,问:“您还管这个?”
  赵丹年险些岔气了:“预选我怎么能不管!鸿睿班要是把预选搞砸了,明天就得乱套,我看那些学生复习的那么苦,到时候不能参加高考,那不是耽搁人家的前程。”
  他看着杨锐的眼神像是绵羊看饲料似的,心想:我最近不管鸿睿班的事,是不是把这小子给惯着了?
  杨锐有点看懂赵丹年的眼神,心虚的笑了两声。他对西堡中学的这位校长是太熟了。要放20年前,赵丹年肯定是事无巨细的管理者,西堡中学也是在他的常年努力下,才支撑出一个千人的规模。
  但是,赵丹年毕竟老了,西堡中学也没有什么副校长,年纪大点老师,有办法的也都调到了县里,留在此的,教学年限都不长。赵丹年也没有放权的意识。
  放任鸿睿班的发展,既可以说是赵丹年高瞻远瞩,也可以说他管不过来以后的信任。
  杨锐挺喜欢这老头儿的,没有他的默许信任,锐学组的发展肯定得慢一拍。说起来,锐学组和锐学组的成员也得感谢赵丹年的信任,否则,所有人的平均分至少要跌10分,说不定就要少二三十分,少几个大学生是肯定的。
  现在的一点点信任,能省下锐学组成员日后的无数功夫,自然也能节省锐学组的大量资源。
  杨锐立刻就装起了乖巧,笑道:“我觉得不用专门为预选而复习,以免浪费时间。咱们的目标不是高考吗?所以我考虑着,不要因为预选给打乱了复习节奏。”
  “目标当然很重要,但预选是拦路虎啊,你知道咱们学校,去年有多少人通过了预选?”赵丹年也语气放缓了。鸿睿班的蒸蒸日上他是看见了,上个月的月考,鸿睿班有一半的人过了大专线的事,他也偷偷乐了好几天。所以,赵丹年对杨锐是越看越顺眼,可也正是因为期望很高,他才着急鸿睿班不为预选复习的事。
  杨锐就是去年参加了高考的复读生,回忆片刻,道:“回炉班过了一半人,应届生过了十几个。”
  “对吧,去年还算考的好的。鸿睿班今年复习的不错,但预选和高考还是不一样,预选的考纲更细,背的东西更多,你们不准备,怎么考?”
  杨锐挺自信的说:“正常情况下,都能通过预选。”
  他当然自信了,后世做补习老师的时候,哪里见过有学生专门为会考来复习的。就是学的再糟的学生,会考得个C也是简单的,偶尔有两个D,补考一下也算是过了。
  80年代的预考一样算的是总分,鸿睿班能考300多分的学生,正常发挥的话,通过是没有一点问题的。
  至于还考200多分的学生,在目前的鸿睿班已经不存在了。
  80年代的学生分数低是多种因素结合的,其中之一就是老师的水平差。用高中生教高中生的现象不仅存在,而且数不胜数。毕竟,现在的中专生就能安排工作,大专生都很少回县里,除了大城市和县城的好中学,根本没有高学历的老师耐烦做老师。要来乡镇中学,到教育局混几年再出来做校长不是更舒服?
  初中生教初中生勉强可以,高中生教高中生绝不可取,除非是能考六七百的优质高中生,才能对高中的课程体系有较好的认识。高考要求的高中课程包含各种函数、动量的复杂内容,要是不够难,也不会让600分成为分水岭。
  不过,再难的课程也有基础分的存在。350分以下的高考生,属于基础分都拿不全的学生。换言之,就是某些基础知识都不知道或不熟练。
  而要补足这部分知识,一个差不离的老师并投入足够的时间,也就行了。
  80年代的大专录取线,经常还达不到350分,其实就是有大批的学生,要么在学校以外浪费了太多时间,要么就是被糟糕的教育环境所误。
  杨锐看不起预考也是理所当然的。
  经过半年时间,鸿睿班已经结束了基础补全的工作,参加这种更注重基础的考试,没有理由通不过。
  校长却不认可杨锐笃定的口气,语重心长的道:“谁都有个头疼脑热,不能正常发挥的时候。我们做老师的,不光要让学生十成十的准备好,还得多关心考题,多关心学生,要让他们心里就做好准备,把考试重视起来。复习也是调动他们的知识储备,让他们活血活用的手段。在这个问题上,你不能说大话,否则,有一个学生失误,他今年没有参加高考的资格了,说不定,以后也通不过了。”
  校长说的意味深长,也点出了杨锐的重要性。
  现在,杨锐的实力已经没有人怀疑了,大家都猜得到,他明年会考上大学走人。若是考了本省的大学也就算了,若是考到外省的大学,鸿睿班和锐学组自然就没有了。
  因此,今年不能参加高考的学生,明年是不会再有目前的学习环境了,说不定分数还会掉下来。
  赵丹年自然希望学生们都能抓住机会。
  被校长捧了起来,杨锐唯有苦笑,道:“我真不是说大话。”
  “没说大话当然好。但是,思想和行动是一样重要的,你得思想上重视预考,行动上也重视预考。你看看别的班,就怕通不过预选,一个一个的都在复习,我听说你们班还在学大纲外的课程,这么下去,到了预选的时候,预选大纲的东西都要忘了。”赵丹年停了一下,见杨锐依旧是不以为然的表情,干脆下令道:“鸿睿班的成绩好,不用复习多长时间,准备一个星期就行了,一门功课一天,把预选大纲都过一遍。”
  听到“一个星期”,杨锐立刻否定,道:“要是这样做,复习的节奏就全乱了。鸿睿班的学生本来基础就不好,能坚持下来,稳步提高,是一个月一个月的复训练出来的,现在拿一个星期出来复习预选,的确能提高分数和成功率,但预选结束以后,非得再用一两个星期调整,前前后后的,等于一个月的时间都要事倍功半,现在是关键时刻,不能这么做。”
  “唉……你这小子,我是为你好,你明白不?你不让同学为预选复习,预选没有通过,他们要不要恨你一辈子?”赵丹年的想法不尽如此,却是从这方面劝说杨锐。
  岂料杨锐根本不为所当,淡然道:“复习战略战术全领先,还有我用题海喂着,要是还不能通过预考,那根本就是个废物,这种人,恨不恨你都无所谓。”
  杨锐还有心里话:要是因为预选没通过就恨自己,这种货色,最好也是别通过预选,且从锐学组里滚蛋最好。
  赵丹年这下没辙了,他也不能用校长威严硬压杨锐。在鸿睿班,人家杨锐的话比他好使。
  “你好好想想吧。”赵丹年颓然挥手,让杨锐走了。
  为了避免学生们多想,杨锐回到鸿睿班,就将不为预选而复习的原因给说明了。
  复习进度和方式不变,自然是一个好消息,学生们的种种不自信,也被杨锐轻易的给打消了下去。
  怎么说都是年轻人,正是觉得自己能叱咤风云,制霸全球的年纪,如今有了杨锐的保证,再不会有人自己去复习预选。
  距离高考的时间日近,没人能承担浪费时间的后果。
  反而是其他班的学生,风言风语的讨论着杨锐的决定。
  去年的西堡中学,应届毕业班只有少数人才通过了预选。像是杨锐和王国华他们,高考的分数虽低,终究还是选择了复读,也是因为他们作为毕业生通过了预选,那些连预选都没通过的学生,很多都不再选择复读,而是直接回家了。
  在学生们熟悉的世界里,这才是正常的。
  毕竟,全国范围内,通过预选的学生也只有三分之一。
  和高考相比,这其实具有更残酷的味道。
  高考是千军万马闯独木桥,1983年总共才录取30多万人,全国的高中生和复读生有三四百万人,适龄青年有七八百万,如此的高考失败,可以说是非战之罪。
  预考就不一样了,三分之二的人被刷掉,总归是有三分之一的人通过了,一个通过,一个没通过,本身就不一样。再者,连高考的考场都不能去,却是想拼搏都不行,对于有志于高考的学生来说,后几个月的复习自然是无比的痛苦。因为你复习了也不能参加高考,而不复习又不行,除非放弃上大学,直接回家做农民或找工作。
  距离预考还有大半个月,就有老师开始安排预考复习了。有些不自信的学生,提前一个月就开始复习了。
  杨锐现在宣称,鸿睿班不用复习就能全员通过高考,给努力复习的学生们的感觉,简直是再糟糕不过。
  “杨锐这次,怕是要摔大跟头!”无数的学生,悄然交流着相似的观念。
  ……
  
153。第153章 出发
  
  杨锐继续做着他的实验,不怎么关心西堡中学里其他学生的情绪。即使是强悍的补习老师,能较为轻松照顾的学生人数也是有限的,鸿睿班扩大到50多人,杨锐就已经疲累了,又怎么顾得上西堡中学的其他学生。
  安排好了复习工作,杨锐也没落下他的论文。这东西是有时间差的,不按照顺序发表出去,以后的实验也要受到影响。
  见他每天不是在实验室里,就是来教室写论文,鸿睿班众人自然安心下来。校长不安心也得忍耐。
  好在老头有的就是耐心,愣是等了他半个月时间。
  到了预选前三日,姚悦又从平江返回,将一部分看过的论文节选交给杨锐。论文是在省图书馆和平江市图书馆选好了以后复印的,一张纸五毛钱,童叟无欺,在这个年代,简直贵的离谱。
  不过,买起来更贵。现在的很多期刊都要价十几美元乃至几十美元,也就是省图市图这样的大单位才有少量的拨款干这些事。
  杨锐看了论文,归档收起来,准备有时间就用来核对和补充前几天写的论文。
  姚悦看他忙忙碌碌,有意无意的问道:“你们是不是马上要预选考试了?”
  “这个你也知道?”杨锐最近听预选两个字听的耳根子都痛了。鸿睿班里已经统一了意见,校内说什么的都有,尤其是吃饭时间,总有不开眼的学生过来挑衅,逼的杨锐最近都在房间里吃饭了。
  “我妹妹也要参加预选,听她说的时间。”姚悦接着笑道:“我想你要参加预选,是不是要人帮你看着实验室?”
  有的实验做起来,中间是不能停的,还有某些浪费时间的实验,平时抽不出仪器来做它们,现在却是正好。预选需要三天时间,加上来回路上消耗的时间,有一个人看守实验室是最好的选择。
  杨锐原本属意的是魏振学,既然姚悦毛遂自荐,他立刻点头道:“你不忙的话,留几天最好。你刚才说妹妹也要参加预选?你不用陪她吗?”
  “我妹妹成绩很好的,又是在家附近考试,用不着我陪。”
  “成绩比你还好?”杨锐好奇的问了一句。
  姚悦肯定的点头,道:“比我读书的时候成绩好。她在市一中能排前30名呢,她们一个年纪有7个班。”
  “目标是河东大学?”
  “第一志愿报河东大学化学系。”
  “如果成绩真的好,不如送到西堡中学的鸿睿班来,到时候考到外省的好学校去。”杨锐是想给姚悦一点甜头。这年月,再没有比“高考加分”更大的恩情了。
  姚悦的脸色微变,怪异的问:“你有门路?”
  “高考找什么门路,踏踏实实的把分考上去最实在,550分以内,正常智力的人都能达到,刻苦一点,600分也不是太大的问题,再高就得一点点天赋和动力了。”杨锐像是在补习学校时一样,宣传式的语言随口即出。
  姚悦听到一半就斯巴达了。
  各个市县的一中是河东大学的主要生源地。能考入市一中的高中生本来成绩就好,他们在中考时期就已是学生中的佼佼者,再经过国内少数有经验的教师的教育,厉害的一中的高考录取率往往超过30%,全年级前30名,那是铁定能进重点大学的。
  相比之下,像是西堡中学或者溪县胜利中学这样的学校,高考经常是全军覆没。
  让一中的妹妹到西堡中学来,还说550分正常人都能达到,姚悦的眼神已是无比的怪异。
  在82年,550分是能挑选名校的分数。
  姚悦就没听几个人考到过。
  杨锐的研究水平,姚悦是认同的。虽然觉得怪异,但杨锐毕竟是有论文发表在了国外期刊。
  然而,要说教书育人,姚悦不觉得年纪轻轻的杨锐能有多大的本事。
  姚悦想要直接拒绝,又怕面子上难看,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她迟疑了一下子,杨锐才醒悟过来,失笑道:“她喜欢在一中读就继续,我也是提个建议。嗯,有空可以让她来西堡中学看看,拿几套题回去做。”
  杨锐对姚悦这个实验助手还是颇为满意的,尤其是翻译和阅读外国文献这方面,魏振学和西堡中学的学生都不能代替她的工作。
  为了鸿睿班的题海战术,杨锐口述了大量的题目,锐学组的锐学秘卷都卖到了二十多套,给姚悦的妹妹几套题不过是举手之劳,说不定三五分的帮助就淘汰了录取时的竞争对手。
  姚悦对试卷还是挺感兴趣的,高兴的道:“不用她来学校,我带回去给她好了。”
  现在要搜罗一套试卷可不容易,市面上公开出售的很少,各个学校老师出的也敝帚自珍。当然,他们不珍也不行,印刷和出版都是很严肃的事,结果就是大家想看的东西不一定会被出版,政治任务下的垃圾出版物鱼目混珠。
  杨锐随意的道:“你想要就去拿,下课了找黄仁……算了,我让他来找你,你在实验室呆着吧。”
  晚饭后,姚悦刚刚展开一本期刊准备阅读,就见两个男生哼哧哼哧的抱着试卷过来了。
  黄仁见过姚悦,打了个招呼,低头问:“你妹妹以前做过锐学秘卷吗?”
  姚悦长的水灵灵的,素颜放在后世的大学里,怎么也得评一朵花出来,如今薄施粉黛,黄仁这样的预备村汉都不好意思看人家。
  “我好久没回去了,不知道她做过什么卷子。”
  “那就拿一套锐学秘卷给你,这边的都是。”黄仁将自己手里的试卷放下了,厚厚的20多套有三分之一人高,量是相当足的。
  苏毅也将自己手里的试卷放了下来,道:“这些是我们的内部题,一共也是20套,你妹要是做完了还想要就再来拿。”
  “这么多?太谢谢你们了。”姚悦乐的不知如何是好,连连道谢。
  黄仁抬头看了一眼,赶紧低头,道:“不用谢我们,都是锐哥出的题。”
  “杨锐给你们出了这么多题?”姚悦有点不相信,想想杨锐在实验室的表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