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神级学霸1-第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班车很快被塞满了,除了人以外,是大量的行李物品。现在的车费并不便宜,普通农户若是空着身子,多数不会坐车。只有薛达城和于凤这样的城市人,才会到哪里都坐车。
  薛达城和于凤有一句没一句的聊着天,又徒步抵达西堡中学,到了门房,薛达城让了一步,笑道:“你先问。”
  于凤捋了捋头发,冲着门房的窗口,拿出自己的学生证,道:“大爷,我找你们学校的杨锐,是在这里吧。”
  “找杨锐?”大爷戴上一副老花镜,很认真的看了于凤的学生证,道:“找他做什么?”
  薛达城也很好奇的看着。
  于凤笑笑,说:“我们学校里有个项目,我看了他发表的论文,有些问题想和他讨论下。”
  大爷“哦”的一声,道:“和那个叫姚什么的女生一样,你认识不?”
  “姚悦是吧,我和她一个专业的。”
  “行,进去吧。”大爷说着拦了一下薛达城,问:“你们一起的?”
  “我也是来找杨锐的。我是平江一中的老师,这是我的工作证。”薛达城此时变的严肃了一些。
  看门老大爷的战斗力不容低估。
  于凤的眉毛都飞了起来,忍到两人进了校园,才问:“你找杨锐做什么?”
  薛达城想了想,道:“这次的河东省高考预考,杨锐可能是第一名。”
  于凤愣了一下,问:“真的?怎么可能?”
  她自己也是经历过高考的人,深知第一有多难。除了少数情况,大部分人一道题粗心了,第一的位置就丢掉了,要在全省的考试中拿到第一,即使有运气加身,这个难度也令人望而却步。
  于凤的印象里,杨锐既然每天忙着做实验写论文,那就没多少时间复习课本。天资聪颖什么的也要精力来配合吧。
  第一名实在让于凤不知该说何是好。
  薛达城其实也觉得荒谬,现在又不是79年80年,乡中还有些遗留下的天才。如今的中考因为能考中专的缘故,设计的非常严密,好多学生拼了命的考中专,考不上也会优先选择好中学,天才怎么会留在什么条件都没有的乡镇中学,就算是家贫,也是越好的学校越容易拿得出补贴。
  各种心思一闪而过,薛达城哈哈笑道:“好些人都没料到,我专门拿了他的试卷出来看,除了语文和政治答的比较普通以外,理科的答案精炼清晰,比参考答案看的还舒服,确实是第一。”
  如果不是杨锐的答案如此出彩,他也不会急急忙忙的跑过来。
  一同去统计数据的数学老师都说杨锐的理科水平高,薛达城就想知道他水平高的原因,实在不行,把学籍转到一中也好。虽然距离考试很近了,如此做有点卑鄙,但只要和教育局沟通好了,倒也没什么关系。
  于凤的眼神闪烁,道:“预考第一,高考的成绩也会很好了?”
  “没见到人还不好说,不过,就算是下次考的差一些,也就少一二十分吧。”薛达城心想:620多分掉20分也有600分,弄不好一样是状元。
  于凤用五百七八十分做比较,结论也没有太大的差别,这让她的眉头都皱了起来。显然,杨锐的情况和她预想的是不一样了。
  两人一路问人,在卧推处找到了杨锐。
  正在锻炼的杨锐上身只着一件背心,肩胛大臂都露了出来,汗水挂在肌肉上,闪着光泽。
  于凤的脸瞬间就红了,薛达城也有点不自在,问:“你们这是做什么?”
  “健身。”杨锐将位置让给别人,站起来擦了擦汗,上下打量着他们。
  薛达城疑惑问:“你们想做健美先生?”
  健美先生是从南方传过来的词,也是国人目前唯一所知的健身结果。
  杨锐笑着摇头,道:“就是为了身体健康,劲大。”
  型男什么的,现在说给他们,都是对牛弹琴。
  于凤本能的觉得好看,却又不敢盯着杨锐看,低头道:“你先穿上衣服吧。”
  “那稍等一下,我顺便洗个澡,浑身臭汗。”杨锐又将王国华叫了过来,让他先招待两人,自己回宿舍去了。
  天气转凉,各个房间都烧了炉子,使得热水的供应量大增,杨锐就花钱弄了一个大铁盆架起来,自己往里面灌热水和凉水来洗澡。尽管水量有限,不够痛快,却是比到西堡镇去洗方便多了。
  薛达城见杨锐说走就走,有点不太高兴,还是按捺着性子等着了。
  一刻钟后,杨锐穿的整整齐齐的回到操场,却是满面笑容,说:“两位找我什么事?不好意思,我也没有个办公室之类的,咱们就在这里谈吧。”
  要找个坐的地方还是容易的,食堂就不错,可惜杨锐的心思根本不在他们身上。
  他也觉得自己的预选考的不错,接下来除了论文以外,他关心的也就是高考了,对于两名来自本地的成年人,杨锐首先感觉到的是麻烦。
  杨锐现在最不需要的就是节外生枝的麻烦了。
  薛达城却没有察觉这一点,做了自我介绍,道:“杨锐你还没见到预考的成绩单吧。”
  “听说是这一两天下来,尚未收到。”杨锐听到他的名头,就猜到了一些,表情更淡了。
  平江一中固然是河东省最好的中学,与他又有何关系。
  薛达城这次有点感觉了,习惯性的掏出烟来,抖了抖没递出去,对方年纪太小了。
  他呵呵两声,道:“不瞒你说,我是见到你的预考成绩才过来的。你觉得,自己这次考了多少分?”
  “600分上下吧。”杨锐对自己的理科成绩有绝对自信,要是做了好几年的补习老师,还不能把数理化搞定,他哪会有创业的自信。丢分只能是语文和政治,杨锐往宽裕了算,才给出个600分的答案。
  薛达城眯着眼点头,说:“628分,预考第一。看到卷子,好多人都惊讶坏了。我也是想来看看杨锐是个什么样的人。对了,你的老师们呢?今天在吗?”
  他还存着挖墙角的心思。如今由于缺乏人才,有文凭和水平的人,调动起来很常见,尤其是年轻人,免不了有水往高处流的想法。在这方面,省城首都等城市,具有先天的优势。平江一中之所以是河东省最好的中学,也是因为它的政治资源丰富。西堡中学若是真有厉害的老师,薛达城肯定是不会放过的。
  现如今,会弹琴会运动都可以是企事业单位挖人的原因,何况是高考指挥棒下的中学。
  杨锐有点惊讶,又有点好笑。
  惊讶是因为预考第一,好笑是薛达城的态度。
  杨锐也不多想,指了卢老师的办公室,即道:“老师们今天都在,你过去找就能找到。”
  “好的。”薛达城记下了地方,又道:“对了,杨锐你去过平江吗?”
  “去过一两次。”
  “喜欢吗?”
  “不太喜欢,感觉有点脏。”
  薛达城低头看看自己一裤子一脚的土,失笑道:“城里还是挺干净的,像我们一中跟前就是广场,天天有人打扫……”
  “除了我的成绩,你有拿到成绩单吗?”杨锐把他的话给打断了。
  薛达城一拍脑袋,笑道:“看我这个记性,我复印了一份,要看吗?”
  “那最好了。”杨锐等了一下,就见薛达城从夹克内侧的口袋里,拿出了一个信封,取出来一张叠的整整齐齐的复印纸。
  一排名字、分数与“合格”,写的密密麻麻。
  “黄仁,再来一个,你们对一下名单。”杨锐直接将复印纸交了出去,道:“先对咱们鸿睿班的,有没通过的告诉我,曹宝明,收拾一下,做事了。”
  薛达城琢磨着杨锐话里的含义,于凤却悄然捂着嘴,眼睁睁的看着好几个壮汉收拾好器械,摩拳擦掌的活动起筋骨。
  ……
  
159。第159章 修文
  
  黄仁做着鸿睿班的班长,其实就是大管家。他做事认真,能把班里每个人的家庭情况都背下来,核对名单只用看薛达城拿出的一张纸就行了。
  手指在纸上轻轻的划过,黄仁心里自有一份名单做比较。
  薛达城和于凤不明所以,也都看着黄仁。
  须臾,黄仁已将名单看了一遍。
  不过,他没有立刻说话,而是再次凝神,从前往后的查了一遍。
  预选对学生们来说不是简单的考试,这是人生路上的重要一步,若是让人空欢喜一场,可不是普通的尴尬。
  几个在跟前的学生也悄然围拢过来。然而,不像是平时那样,他们竟然没有主动去看名单,而是等着黄仁说出来,仿佛自己去看了,原本有的名字就会消失了似的。
  这一次,黄仁不光盯着通过与否,还顺道看了一遍成绩。
  杨锐628分的预考成绩,让他眼皮数跳。
  紧随其后的西堡中学最高分是李学工的412分,已经是够得上重点线的分数了。
  黄仁自己考了367分,如果不看其他人的成绩,他早就高兴的不行了。要是报的低一点,这个分数差不多是能上本科了。
  “这才是预考,是预考……”黄仁定了定神,继续看了下去。
  锐学组的学生,大部分人的分数都在320分以上,少部分人考到了300分稍过,黄仁仔细看了一遍,竟然没有发现300分以下的。
  “不是好多人都说考砸了吗?”黄仁心里默想:不知道哪里又出了问题。
  这个问题现在就不用提出来了,黄仁确定没问题了,抬头道:“我看完了。”
  “鸿睿班有没通过的吗?”杨锐问出此言,周围的火热目光简直可以将名单烧起来。
  黄仁轻轻摇头,笑了:“全体58人,全部通过。”
  “真的!”王国华先乐了,重复道:“全都通过了?”
  “要是名单没问题的话,全都通过了。”黄仁说话间看向薛达城。
  “名单肯定是没问题的,这个单子,我是看着他们装入红封的,今明两天就能寄到你们学校来。”如今的邮政尚未分家,是仅次于铁道部的强大之所在,邮路之畅通,在某些地方远超快递,平江到西堡镇的省内挂号信,又是成绩单这样的特殊邮件,两三天必然送到。
  杨锐清咳一声,道:“既然红封未到,暂时不要公布这个消息。”
  薛达城脸色微变,觉得人家是不相信自己。这让他颇为难堪,在省城教育界,他自诩“老薛”的名头是有些分量的,未曾想在此穷乡僻壤之地,被人给无视了。
  但是,薛达城也不好与杨锐争论此事,只是沉着脸立于侧,先前想邀请杨锐去一中的种种考虑,全被他给废弃了。
  于凤反而觉得杨锐谨慎。她自己在学生会里,就没少见老师们修改成绩的,若是现在公布了,结果与红封内的不相符,那又怎么办。还不如暂不公布,多等一天也没什么。
  曹宝明的想法简单,只问:“做吗?”
  要做的,自然是殴打小朋友。
  杨锐沉吟了一下,道:“等红封。”
  “还等?咱们又不欠他们的,凭什么要听他们唧唧歪歪。”曹宝明把毛巾拧的咯吱咯吱的响。
  杨锐不做解释,只道:“先把消息放出去,再给他们一次机会。”
  他没有将这当做是什么大事,但心里也不能说是高兴的。
  同是西堡中学的学生,杨锐创立的锐学组承担了大量的水电费,还想办法从教育局弄来了资金,修缮了学校的设施,除此以外,大量的试题和试卷也免费提供给学校学生,杨锐自觉仁至义尽,西堡中学的学生,过的也比其他学校的学生好的多。
  如果这样还不能笼络人心的话,杨锐觉得一定是自己做事的手段有问题。
  学校就是一个学习的地方,做事的手段有问题,就学着换一种做法来做了。
  做同学不是做奴隶,杨锐没义务满足所有人的要求,但他自觉有义务维持锐学组的良好学习环境。
  周围环境的不和谐,明显不是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假若物资和资金的补贴都不能令周围环境变的和谐,杨锐也不反对举起大棒给某些人一点教训。
  锐学组又不是一个慈善机构,不说放眼世界,就是放眼中国,从80年代到2010年,没有大棒的组织也是走不顺畅的。
  杨锐经常和卧推组混着,也属意曹宝明和苏毅做学校里的恶霸,锐学组的挥棒者。他们现在体力和身体都有了,就是缺乏实践经验。
  做恶霸也不是那么好做的。
  山姆大叔在全世界做恶霸,把多少国家和人都做出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了,那也不是一天练出来的。看看美国学校里的情况就知道了,最酷的男生十有八九是恶霸,最炫的女生十有八九是恶霸,进入社会,一样是恶霸制霸的套路。
  像是大小布什这种总统,从小就是当恶霸来训练的,当了总统以后,更是将恶霸工作发挥到了极致。相比之下,做过学生会主席并拿罗兹奖学金的克林顿如同美国政坛的暖男。
  而在80年代的中国,社会风气粗糙的像是戈壁滩似的。
  这个时代的政治是强硬的,商业是强硬的,连文化都是强硬的,杨锐看看周围的锐学组成员,将曹宝明拉开一些,小声道:“做的效果要有震慑,但做的时候不能大张旗鼓。另外,不要伤人,伤人是犯罪,轻伤都要惹麻烦,为这种事惹麻烦不值当。”
  曹宝明晕了:“不能打人?”
  “能不打就不打,打人也不能制伤。”
  “那有啥意思,给他们按摩不成?”曹宝明不爽了。
  杨锐更不爽:“笨,不打人就不能做了?霍老四下面的那只花豹,你说是吊旗杆上难受,还是被揍一顿难受?”
  曹宝明乐了:“那肯定吊着难受,当时多给他个绳子,他能自己吊死在旗杆上。你的意思是,咱们把找麻烦的些人,也给吊起来?”
  “你就不能想点有新意的?”杨锐叹口气,道:“我还指望着你以后能帮手呢,你先自己想几招再说。另外,不是不让人说话,爱说啥的说啥,不能干扰咱们锐学组的人,把跳的最厉害的弄起来,让他没脸在咱们跟前跳。”
  “您看好了,我保证弄个招,让他回家里都能让人认出来。”曹宝明被提点了两句,脑袋顿时清明不少。
  他也不是没见识,现在可是82年,全国农村到处都是混混儿。在西堡镇这块地方,一个自然村能有两三个暴力组织,一个行政村能纠出近十个报号的大小混混,有些地方还处于没事找事,打架斗殴的状态,但有些地方,混久了的混混们,就开始过渡到车匪路霸、拦路抢劫乃至强*奸拐卖这些事儿上了。
  曹宝明没吃过猪肉还见过猪跑,心里顿时琢磨开了:不光要让这起子人不敢乱说话,还要保证杨锐等人考了大学以后,剩下的锐学组成员,也能压着他们。
  现在的回炉班就是个例子,以前作威作福的胡燕山在学校里呆的久了,认识的人多了,上下串联,就变成了学校里的老大,谁都要听他的话。要是再出这样一个人,锐学组赚到的经费肯定都要交出去了,锐学组和鸿睿班也定然要名存实亡。
  曹宝明越想越觉得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表情沉沉的构思起来。
  杨锐见曹宝明上心,立刻将此事抛开了,扭头看向于凤,问:“你找我是什么事?”
  “哦……哦,我是河东大学生物系的学生,我看了你的论文,觉得很有启发……”于凤莫名的觉得紧张,一方面是因为杨锐的论文,一方面是因为脸。
  会读书长的帅又有前途……不止是于凤喜欢,这就是80年代的佳偶标准,用21世纪的新词来说,就是男神了。
  于凤前面看杨锐的表现,险些忘记了此行的目的,不过,被杨锐一提醒,她还是藏着羞涩,道:“我也有写两篇论文,想请杨同学教正。”
  她拿出来的,正是未能发表的两篇论文。
  杨锐笑笑,道:“我不擅长修改论文。”
  他是懒得修改。于凤长的是挺漂亮的,而且有着这个年代少有的大方,但这并不意味着杨锐就会为她浪费10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
  大家萍水相逢,靠脸就想混一个助攻,那脸得长的非常漂亮才有机会,挺漂亮是不够水准的。
  于凤明知道杨锐睁着眼睛说瞎话,还得委曲求全的配合着笑两声,说:“不擅长没关系,只要看看,我就很感谢了。你帮姚悦改的就挺好的。”
  “你认识姚悦?”杨锐皱皱眉头。姚悦给他翻译文献资料,能省他不少功夫,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现在的姚悦已经算是一名合格的实验室劳工了。国内的科研环境差,训练一名劳工也不容易,像姚悦这种水平的,锐学组的何成等人首先得数年的知识积累才能比得上。
  因此,如果是姚悦的关系,杨锐确实会考虑一下。毕竟剥削了不少劳动力,总共才许了三个第二作者,还没给全,杨锐多少是有点不好意思的。
  于凤不知道杨锐和姚悦的关系,却是果断抓住机会,道:“我和她挺熟的,我们一个系的,宿舍也在跟前。”
  “行,把论文给我吧,我有时间了就看。”杨锐说着问:“试着发表过?”
  “是。”
  “国内期刊?”
  “是。”
  杨锐撇撇嘴,将之收了起来。
  现在的国内期刊的标准并不高,可以说,是相当低的,当然,这是与国内的科研状态相适应的。与后世的学生一样,1982年的大学生要是找不到一个牛掰的导师,正常情况下,他也只能写一个国内平均水平的文章,想写高端一点的,没有实验室用也就只能想想。
  就目前的状况看,国内的平均水平就是国外60年代的水平,过去十几年,国内学术界的发展乏善可陈,实验室也基本没有更新,投寄国内期刊还没有通过的论文,水平可想而知。想到自己即将阅读两篇陈旧的论文,杨锐的脸色也好不起来。
  做科研的人,最厌烦的就是看陈旧的文章,尤其是套着新鲜皮的陈旧货,最是浪费时间。
  相反,审阅真正有创新的文章,对审阅者本身是有帮助的,这也是为什么国内外许多学者都会给期刊做义务的审稿人,这能让他们接触到学界最新的发展,还有更丰富的思维方式。
  杨锐的表情突然令于凤的自尊心受到了刺激,脸色变了再变,终究是忍了下来。
  她太想论文发表了,这将令她很有机会留校。
  河东大学是副省级的大学,又是河东省唯一的一所大学,政治地位和学术地位明显。在河东大学留校任教也好,做行政工作也好,都是比去普通的地市政府要好的工作,总归是在平江市,若是有心仕途的话,大学里的一些显要位置也丝毫不逊色于地方。
  于凤即将毕业了,要是能留在河东大学,她在校学生会期间的工作将成为起步的资本,会比到其他单位发展的都好。
  不过,留校的竞争同样激烈,学校的好处大家都看到了,反而是其他的国家单位,许多学生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
  因此,想要留校,不光要找领导表决心,还得有拿得出的硬条件。
  薛达城饶有兴趣的听着两人的对话,到杨锐收起了于凤的论文,问道:“杨锐你发表过论文?什么论文?”
  “一些生物方面的。”杨锐简略的回答了一句。
  “哦,你喜欢生物,怪不得你生物成绩都是满分。论文发表到了哪里?”
  “一些期刊。”
  “一些?”
  “嗯。”
  于凤觉得应该吹捧一下杨锐,接着话茬道:“杨锐在《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发表了好几篇论文,都在很重要的版面。《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是国内生物领域很重要的期刊,国家级的。”
  国内目前的评价体系就是按级别的,国家级的期刊就是国内最好的期刊了,反而是横向比较不流行。
  薛达城肃然起敬,道:“是学术期刊?我一定要见见你老师。”
  ……
  
160。第160章 全省第一
  
  杨锐的班主任卢老师对薛达城很是热情,一边给他泡茶,一边介绍道:“杨锐这个孩子比较有主见,自己申请,然后弄了一个鸿睿班,赵校长也是同意了。我们平时虽然也给鸿睿班上课,但听不听是由他自己的,有时候,他也给学生们上课。他这次预考是第一吧,估计也是,他在学校的成绩是最好的……”
  薛达城越听越不对,忙问:“你们估计杨锐的预考能考第一?他和其他同学的分数差距很大呀。”
  一中的老师也不敢说自己班考第一的学生就能全省第一了。
  卢老师明显和他不在一条平行线上,笑道:“是差距很大呀,所以才说他能考第一。班里原来成绩最好的李学工,还经常问杨锐问题呢,只要正常发挥,杨锐应该就是第一了。”
  薛达城明白了,道:“你是说全校第一?”
  “当然,要不然……对呀,要是全校第一,你也不会来了,老师和那些记者还是不一样……”
  薛达城打断卢老师的话,问:“有记者来过?”
  “你可能没注意到,我们学校上过中国教育报呢。你等等,我给你拿报纸去。”卢老师说到此处,又去拿他收藏的报纸。
  薛达城没拦住,无奈的呆在房间里等。
  一会儿,卢老师从隔壁回来,不仅带了报纸,还带了好几名老师一起,并笑道:“大家听说省会一中的老师来了,都想来听听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