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神级学霸1-第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副职而打官司到中央的事件屡见不鲜,多少老革命受了冲击和委屈,平反以后依旧没有职位安置,“年纪轻轻”的张胜琪竟然做了颇有实权的水利厅厅长,自然备受瞩目。
作为张胜琪唯一的儿子,张博明就算不仗势欺人,身上的光环也不会少,何况杨锐明显的让他丢脸。
薛达城担心杨锐取祸,简单的介绍了两位老师以后,就介绍张博明道:“张老师是省机关中学的语文老师,也是省文联的成员,年轻有为。”
以张博明的年龄来说,能进入省文联,本身就是背景的象征。薛达城希望自己的暗示,能够提醒到杨锐。
张博明此时也上上下下的打量着杨锐:个头,比自己还要高一些,长的似乎也挺端正的,整个人的气质也好,笑的无比讨厌虽然不愿意承认,张博明还是发现,就他引以为豪的外表而言,杨锐更胜一筹。
至于学识,预考第一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在场的这么多老师,有的是因为西堡中学而来,有的就是因为杨锐而来。
也曾参加高考,并顺利通过的张博明,很清楚第一的分量。所谓人外有人,他自小聪明又接受极好的教育,依旧距离第一十分遥远,杨锐的第一名,显然也不是白得的。
有了这样的认识,张博明看向杨锐的表情不善,却没有贸然开口。
他估计,学霸到杨锐这个程度,既然指出了自己的失误,多半是不会错了,再狡辩,无非是自取其辱。
张博明无比的懊恼,早知道就不应该为了耍帅用英语。他的英语在同学中是不错的,但对英国的名言,他也不是百分百的背下来了。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究竟该怎么说,在预考第一的杨锐纠正以后,张博明现在也不能确定了。
他更担心的,是景语兰对自己有负面看法。
说英语是一回事,说英语结果说错了,又是另一回事了。
前者可以有多种解释,后者用轻佻来形容都算是善良。
张博明微微转头,却见景语兰颇有好奇的看向杨锐。
这下子,张博明立刻血气上涌。
敢情你是看上了我的女人!
虽然杨锐年纪很小,但长的帅成这样,又有智商,张博明本能的感觉到巨大的威胁,他的脑袋也疯狂的转了起来。
“景老师,让您见笑了,我的英语水平低微,看来是班门弄斧,引人发笑了,读书的时候惫懒,名人名言也是记一个大概的意思,没有细抠过,多谢杨同学指出我的错误。”张博明以谦虚的语气,解释自己的错误。
有点轻描淡写,但本身也就是轻描淡写的错儿,若非脸面上实在难看,否则根本算不得什么。
事实上,他错的也不算太离谱,也就是几个单词的正确用法罢了。就国内目前的水平来说,能说一口普通话版的英语,已经算是高级知识分子了。
张博明以前倒是常用满口的英语勾搭小女生,但这一次,他的主打菜是诗歌,也就不用特别争辩英语的名言名句是否正确。
同时,他还若无其事的点出杨锐的鲁莽,可谓是用心良苦。
张博明也觉得自己挺机智的,甚至有种反败为胜的感觉。也是杨锐的外形和前后表现,给了他巨大的压力,才能迸发出如此的急才。
杨锐微微笑了两声,正想说话,却听景语兰先道:“你就是杨锐?”
“是。”杨锐疑惑的抬了抬头,他出声只是有点看不惯张博明。
景语兰用水一般的眸子望着他,问:“你看过莎士比亚吗,原版的?”
“没有,怎么可能。”杨锐哈哈一笑,他能指出张博明的错误,是因为他脑海中有的是类似名人名言的读本,随便拉出来一本比较一下,就能准确无疑的装模作样,至于莎士比亚这种鸿篇巨著,他连中文版的都没有完整的读过。
就算是学霸,也是分类型的,莎士比亚什么的,明显超出了普及范围,就像是史记春秋一样,用来装13可以,做休闲读物就太辛苦了。
景语兰追问:“没有读过原版的莎士比亚,那你是专门背诵了著名的英语句子用来考试吗?”
“大概类似那种。”杨锐没办法,只能这么说。
“能看看你读的书吗?”景语兰眨眨眼接着问。
杨锐略有些不耐烦,但看在对方很是漂亮的份上,还是遵循着脸世界的规则,勉强推辞道:“书放在家里了,现在也不知道有没有被人借走。”
“哦……”景语兰拖了一个尾音,有点发颤,非常好听。
张博明听的心都要裂了。
这是为什么啊!
就比我帅一点,或许英语好一点,女神就恨不得到他家里去?
张博明觉得不能让两人的对话继续下去了,他使劲咳嗽一声,换成老师的姿态,道:“杨锐,你这几天去哪里了?这么多老师可都等你呢。”
同样的话,薛达城说出来和张博明说出来,味道截然不同。
杨锐不得不向周围人笑笑,说:“不好意思,我听说成绩好,太高兴了,就回家报喜去了,没想到会有人来学校,实际上,成绩好是因为赵校长为我专门做了一系列的安排,我本人就是蒙头学习。”
这一串话,基本上全是假话。
杨锐回来是因为西堡肉联厂派来的民兵快要坚持不住了。西堡中学就这么大,有人把守的实验室受到了一拨又一拨的老师们的关注,杨锐要是再不回来安顿一下,两名民兵就要被说情的人给挪开了。
不过,假话听在别人耳朵里,反而觉得像是真话。
杨锐倒是想说真话,只是真话往往不好听,比如说:我早知道自己成绩好,所以一点都不觉得惊喜,我才懒得回家报喜,我是知道你们要来逃难去了。我成绩好是因为我是重生的补习老师所以这么牛掰,赵校长就是放羊式安排,我除了学习以外啥都做……
要是这么说,杨锐估计能得到年度笑料的称号。
于是,老师们纷纷在杨锐的假话中点头微笑。
和做行政的人不一样,老师总是要好说话一些,尤其是对学习好的学生,向来是不吝啬微笑的。
杨锐也趁机装作好学生的模样,道:“我先回教室了,这次回家好几天,再不努力,就要落后了。薛老师,张老师,再见。”
“好,你先回去吧。”张博明只要杨锐离开景语兰的视线就满意了,也不在乎杨锐的态度。从这一点来说,他也是一个纯粹的人。
薛达城暗松了一口气,心想:还好张博明不是个睚眦必报的小人,否则就麻烦了。
众人目送杨锐离开,又重新回到了看戏状态。
张博明心里有了危机感,进攻性大增,继续道:“景老师,您对莎士比亚有兴趣?我有时候也看外国文学,对了,我以前还模仿普希金,写了一首诗,就在笔记本的前面。”
他的笔记本里,可是记载着数年的作品,张博明觉得景语兰只要读一遍,就会理解自己的才华,绝对不是一名高中生所比拟的。
然而,景语兰并没有按照张博明的剧本走,她告了一声罪,反而将张博明的笔记本换给他,循着杨锐离开的路线而去。
主角离开了,老师们也就散去了,有心工作的就去找赵校长了解情况,纯休假的就继续自己的悠闲生活。
张博明心生疑窦,等景语兰走的远了,悄然跟了上去。
一会儿,就见景语兰拉着一个学生,问了两句,转向宿舍区。
张博明紧跑两步,追上该学生,问:“景老师刚才和你说什么?”
被叫住的是个初中女生,有些畏惧又有些羞涩的看了张博明一眼,低头道:“她问杨锐的宿舍是哪间。”
“你告诉她了?”
“告诉了。”
“她还说什么?有没有说问杨锐的宿舍做什么?”
“没说,她说话特好听,我就没多问。”初一的女生,实际只上了五年多的学,此时想起老师的教导,不由在心里问:刚才那个姐姐那么漂亮,不可能是特务吧。
张博明却没有心思管她了,小跑了两步,又拍拍脑袋折回来,问:“杨锐的宿舍是哪间?”
小女生登时脑洞大开,问:“你是特务吗?”
……
172。第172章 英语对话
张博明好容易才摆脱小女孩的询问,三步并做两步的跑到了宿舍区。
放眼看去,整修不久的花园后,有齐齐一排的平房。它们的窗户都有圆圆的小烟囱伸出来,或者喷着煤炉的烟气,或者在冷风中瑟瑟发抖。长达一二十公分,乃至三五十公分的冰柱漆黑发亮,坠在烟囱的下沿。冰柱是顺着烟囱流下来的水珠凝结而成的,如果不敲断的话,能一支垂到烟囱受不了为止。
不过,在北方的冬天,很少有谁家的烟囱会被冰柱损坏,因为这是属于孩子们的游戏材料,无论是随手敲击,还是小心翼翼的摘下漂亮的冰柱,都是不亚于打雪仗的有趣游戏。
张博明也是在大院里长大的,随手将最靠近自己的一根冰柱敲断,又突然脸色一变,躲在了一边。
冰柱落地会发出脆响,要是被杨锐和景语兰听到,岂不糟糕。
张博明在墙后等了一分钟,发现没有人开门出来,松了一口气,旋即自失的一笑,心想:好歹运动结束了,谁会每天竖起耳朵,听外面的动静啊。
这么想着,他还是蹑手蹑脚的来到写着106的寝室门口,然后轻轻的将脸贴到门缝处。
入耳的是连串的英文。
张博明一愣,又听。
音量或高或低,语调或升或降,但是英文没错。
张博明费劲的听一会便茫然了。房间里传出来的声音很小,这让听力变的更难。
张博明抓耳挠腮的着急,他太想知道里面发生了什么。
杨锐和景语兰用英语说话?怎么想怎么觉得不对。
其实,房间内的杨锐也觉得不太对。
景语兰敲门进来,就说起了英语,看在她是美女的份上,杨锐也就陪着说起了英语。如今没什么娱乐活动,和美女聊天,显然比枯坐着有意思多了。
然而,当景语兰用英语告诉他,说“我是你外公请来的英语老师”以后,英语对话瞬间变的枯燥了。
景语兰采用的是此时英语老师常用的方式,就是各种常见对话的集合。
从how?do?you?do开始问起,一直问到交通工具和酒店住宿,间中还会问候双方的家人……
她用的语法也越用越难,差不多到一句话出现两个从句的程度,杨锐就彻底抓瞎了。
许多中国人都很自豪,认为中文是极难的。当然,中文的确是极难的,但要说中文一定就比其他的语言要复杂,多少是有些想当然了。
中文的困难,很多时候是因为象形文字、习惯用法、成语和古语的存在,但是,既然智商80的中国人能学会中文,没道理智商80的外国人就学不会中文,归根结底,还是中文不能吸引更多的外国精英来学习罢了。相比现代中文,唐代的中文理应更复杂,当时却有无数的外国人在长安吟诗作对,更能说明此点。
英文同样有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习惯用法、定式语言以及古语。而在某些时候,复杂的从句更是能让普通的英国人都听不懂,当一句话夹上三五个从句,再来两句英国俗语和古语的时候,能参与对话的英国人估计也只能剩下百分之一了。
景语兰的水平显然超过杨锐的预计,就他看来,此时的景语兰至少在英语方面,有同声传译的实力。而就中国目前对外语人才的渴求来说,这个漂亮女人几乎到哪里都能找得到工作。
杨锐也不想一直和她做教科书般的傻缺对话,主动用英语问道:“你是因为我外公的原因,才来给我做补习老师的?”
景语兰说话的同时,还在构思接下来的对话,想着怎么才能完整的了解杨锐的英语程度。被他问的一滞,接着坦荡的用英语说:“你外公答应解决我弟弟的工作,我就同意了。”
她倒是一点都没有隐瞒。
杨锐对她的态度略有好转,继续问道:“你的英语这么好,是家传的本事吧,怎么你弟弟就要去做工人?”
外公提供的三毛厂的职位,在河东省都是相当不错的工作,但是,这终究是一份工人工作,比景语兰自己的师范学院的教职,工资待遇或许不少,工作强度却高了很多,社会地位更是不能相提并论。
以国内目前的状况,普通的岗位自然是供不应求,全国性的失业率也极高,可以说满街都是待业青年。但另一方面,国内对高端技术人才的渴求是后人难以想象的。
就以英语为例,80年代的中国人,若是能有一名21世纪中档海归的英语水平,可以直接杀奔北京外交部求职。就算外交部因为种种原因不予接受,这样的英语人才,在北京转几个弯儿,找份部级单位的工作是轻轻松松的。
若是条件再放宽松点,日后毕业生削尖脑袋想钻进去的海关税务等单位,随便一名低级海归的水平即绰绰有余了。就是今年,天津还一口气招聘了3000多名待业青年到海关等岗位,学历只要求中专以上,虽然免不了有解决本系统职工子女的原因,但求贤若渴也是必然的。
国门刚刚打开,任何一个行业都有强烈的对外交流的需求,哪怕是中国传统的瓷器行业,若是能参考一下英国和日本的骨瓷技术,一年赚到的外汇也不止百万。一个英语人才,真称得上价值万千。
景语兰很理解杨锐的疑惑,秀美的笑笑,说:“我弟弟和我不一样,我们家下放的时候,弟弟还小,又在村子里受人欺负,也不愿意上学。当时也不知道运动什么时候结束,他不想学英语,干脆就不教了,免得被人举报……”
她用的依旧是英语,说完以后,却有痛快的感觉。
家庭的压力是巨大的,相比经济压力,政治压力给人的无力感更甚。以前的时候,景语兰从来不敢说这样话,惟恐给父母招来麻烦。但是,用英语聊天就不一样了,尤其是她用了较难的句式,即使杨锐也听的半懂不懂,隔墙有耳亦不用担心。
事实亦是如此。隔墙的张博明听的都想把耳朵揪下来了,还是来不及理解正常语速的英语句式,他现在最后悔的,是当年没有跟母亲多学点英语。
杨锐听着景语兰的话,多少有些怜悯,问:“你弟弟多大了?”
“比我小6岁,20了。”
杨锐大感意外,笑着用英语道:“你暴露自己的年龄了。”
“没关系,我早就不准备嫁人了。”景语兰声音轻快。
杨锐哑然:“为什么?”
这么漂亮的美女不嫁人,杨锐觉得可惜,又觉得兴奋。
景语兰不急不缓,却是故意用越来越难的语法,说道:“早些年,母亲还想着等父亲平反了,回京城给我找一个门当户对的人家,结果运动结束这么久了,父亲的平反意见还没有出来,家里却是连路费都拿不出来了。我想好好的工作几年,存些钱,等父亲回家了,就留在家里,好好的孝顺父母……”
原本可以很清晰表述的内容,被景语兰一通定语从句谓语从句,以及定语从句的同位语从句等等,立刻混杂成了正常人听不懂的异国语言。
她显然是将杨锐当做了倾诉对象,却又不想真的告诉他详情。
杨锐只能约略的听懂几个特定用法,比如她的父亲尚未平反,母亲尚在奔波,至于景语兰究竟说了些什么,杨锐就完全不知了。
不过,听不懂具体内容也没关系。杨锐只要几个单词,也能猜到景语兰在说什么。与后世许多人想象的不同,运动过后的平反并非是一蹴而就的。什么人平反,怎么样平反,都有各种各样的变化,例如贺龙就是82年10月才彻底平反,到83年中组部统计的时候,一共落实平反政策的有300多万人,想想也知道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完成这项工作。
景语兰的遭遇是不幸的,却不是孤独的。
杨锐不禁有些怜悯,劝道:“情况总会好起来的。现在,你弟弟有了工作,你家里人就不用担心你们了。再过几年,无论你父亲的结论是好是坏,你们都有能力照顾老人了。”
景语兰讶然:“你听懂了?”
别看她说话的时候轻描淡写,几乎用不着思考,但这种语言能力,却是远超普通人的,就适才的一阵对话,景语兰是觉得杨锐听不懂,才畅快的诉说了出来。
杨锐本想开个玩笑,看她的表情严肃,心里一动,说:“我猜的。”
“怎么猜的?”
杨锐笑笑,道:“你的句子里有几个音译的词,还有特定用法,我知道这几个单词,再猜上下文,差不都就知道你在说什么了。”
这是后世英语听力的基本方法,不管是高考英语,还是英语四六级,出题人就不准备让中等程度的学生完全听懂,某些情况下,优秀水准的学生也不可能将听力全听懂,七分靠听三分靠猜算是比较有良心的卷子了。
相比之下,景语兰用的语法虽难,语速虽快,却因为有时代背景,反而更容易猜到。
不过,杨锐的听说能力显然出乎景语兰的预料,她重新打量了一番杨锐,露出笑容,道:“你确实挺有悟性的,好吧,从今天开始,我就是你的英语家庭老师了。”
“老师好。”杨锐乖觉的重新打了声招呼,老实不客气的将凳子搬到了景语兰的身边,令两人几乎是肩并肩的坐在了一起。
家庭教师和学生的故事,也是养育了一代人的影片的主要类型了,值得期待。
……
173。第173章 学霸之气
“你坐开一点。”景语兰也不用英语了,中文的声调严肃非常。
杨锐露出纯洁的小牙齿,说:“写字台就这么大,我坐到边上,就没法用桌子了。”
他如今独霸的宿舍是校长赵丹年特批的,人虽然少了,宿舍却不会变大,原来的高低床搬了三个出去,却又加了一个书柜,一张教师用的写字台和一把靠背椅,房间正中还有煤炉以及烟道,空间愈发狭小,两人并排一坐,就快挨到书柜了,地方的确不大。
当然,也不是完全挪移不开。
景语兰左右看看,将自己的椅子向左侧靠墙,腾出了一拳的距离。
杨锐呵呵的一笑,当没看见,半侧身向她斜了斜,再次靠近,问:“咱们从哪里教起?”
景语兰瞥了他一眼,猜不透他是有意还是无意的。
说起来,杨锐也就是18岁,虽然帅的惊天动地,毕竟还是个毛都没长齐的男生。景语兰26岁,工作都有四五年了,理所当然的觉得杨锐还小,以她的性格,也不会做出什么激烈的动作,只是微微侧身,尽可能的调整了两人的坐姿,使互相不会碰到即可。
这也是要看脸的,换成其他普通帅的小男生,女人要求的安全距离会不减反增,丑的更不用说,安全距离无限大。只有帅到一定程度,安全距离才会有所减少,在尚是陌生的情况下,允许他靠近一些。
另一方面,杨锐和景语兰也不能说是完全的陌生人了。
景语兰用英语倾诉心情,无论杨锐听懂了还是没听懂,她对杨锐本能的会有熟悉的感觉。
若非如此,像杨锐如此得寸进尺的靠近,景语兰肯定是要起身赶人的。这几天,凑到她身边的男人们,也都体会过景语兰划定的底线。
潜意识里,景语兰的底线是缩短了。
“咱们从语法教起吧,我看你的从句还不是特别熟练……”景语兰一心一意的要做好自己的家庭教师的工作。杨锐外公帮她弟弟解决的工作,对此时的景语兰来说是无比重要的,因为弟弟到了找对象结婚的年纪,她不想自己被耽搁以后,弟弟也被耽搁。
对80年代人来说,工作是极其重要的,有工作才能有收入,有工作才能有票证,有工作才能有房子,有工作才能娶媳妇……城市人如果没有工作的话,即使是万元户,也买不到房子,娶不到媳妇,许多个体户的遭遇就是明证。
杨锐却到“语法”,顿时一颤,这东西学起来太苦了,他连忙道:“景老师,您在外国学过英语吧?当地是怎么教英语的?难道也是从语法开始学的?”
景语兰摇头,说:“国内和国外不一样,我在国外是先学会说话,再背单词,然后学语法,和国外的学生一样。但是,你现在没有这样的条件,又面临高考,先学语法才是最正确的,首先是考试的语法题多,其次是先学语法,能更快的理解英语体系,加快学习进度。”
“学了语法的人,连英语都不想学了,还加快什么学习进度啊。”杨锐立刻抱怨。他读书的时候就对语法深恶痛绝,高考和考研期间,都没少受这份苦。说起来,这也是应试教育的弊端之一,为了应试就只能走捷径,结果难以有持之以恒的学习大纲和训练计划。
不过,换一个方向,若是无应试纯素质,不愿意学的人干脆就不学了,有什么学习大纲和训练计划都是闲的。
景语兰颇为理解,想了想道:“你的英语水平还可以,咱们不用重头学起,只是从句和一些高级时态,大概八九个课时就能完成,到时候,你的英语成绩肯定能有提高。剩下的时间,咱们再做一些轻松的事。”
“做轻松的事?”杨锐瞬间想歪了,甩甩头,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