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首席御医(九天)-第4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公子不着痕迹地瞥了曾毅一眼,心里有些疑惑,难道自己竟然还没有曾毅真正了解父亲的心意吗?为什么父亲会赞同曾毅的这个回答呢?
老人家侧了侧身子,微微耷拉着眼皮,道:“那你说说看,为什么要选这件事?”
曾毅迟疑了一下,还是鼓足勇气道:“我想,古今中外,不管是谁来担任一个国家的最高领导人,都不会是想带领自己的人民去过更差的生活,只是到了一定的位置上,很多事情就身不由己了。”
大公子把曾毅的话细细一琢磨,就明白了曾毅的潜台词,别说是至高无上的领导人,就是地方上的那些一把手,有时候明明就是做错了事情,但为了自己的体面,也要硬着脖子继续地错下去,如果这个领导是终身制的,那么错误就会一直延续下去,最后成为名副其实的皇帝新衣,谁都知道行不通,但就是没人说是错的。
如果从这个角度看,领导人的定期更替制度,未尝不是一种很好的定期纠错纠偏机制,后一任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信、为了争取支持,必然会对前一任的失误决策做出一定程度的调整。
大公子心里想起了老人家他常讲的一句话:要防右,更要防左。这种领导人的定期更替制度,何尝不是从制度上解决了这个难题呢。
要从这一点去理解的话,曾毅的选择能够切合他老人家的心意,也就不难理解了。
这并不是大公子的格局和见识就不如曾毅,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罢了,不管是谁,如果面对老人家的这个问题,都会按照一种惯性思维,去找影响最大、收益人群最多的事情来讲了,按照大家的理解,最大最好的,应该就是最正确的了。
只是曾毅偏偏就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问题了。
想着曾毅的回答,大公子不禁有几分惭愧,自己到底还是把父亲的器量看小了,自己的选择,只是在找父亲最大的功劳;而父亲之所以赞许曾毅的回答,是因为父亲心里半点就不存自己的那些功劳,他想的只是能为国家的将来做些什么,正如曾毅的那副字:“工于谋国,拙于谋身”。
或许,没有比曾毅这个回答更好的答案了吧!
老人家似乎也没有料到曾毅的回答会是这个,他微微把身体靠高了一点,问道:“酸辣汤同志,你现在是什么级别,什么职务?”
大公子目光一闪,自己父亲可从来都没有问过这种问题,而且还问得这么直接,他看着曾毅,心里的感觉有点复杂,也不知道这算不算是曾毅的福气呢!
曾毅从来不想那些不切实际的事情,他只是老老实实地回答道:“我现在在丰庆县担任县长一职,正处级。”
大公子对曾毅的来历早就调查得是了如指掌了,他本没打算向老爷子讲的,可现在老爷子主动问起曾毅的情况,他就顺着曾毅的话道:“据我所知,曾大夫到丰庆县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就让丰庆县的经济总量成功实现了翻倍,而且推出的医疗改革方案,就连我本人也是拍手叫好啊!”
知道老人家对这件事不太了解,大公子就附耳对老爷子轻声解释了一番。
老人家听完之后,淡然一颔首,对大公子道:“看来酸辣汤同志不仅仅是医术高明嘛!”
提到了自己,曾毅就不好多说什么,只是谦虚地待在一旁。
不料大公子突然脸色一肃,道:“不过,也有一些不同的说法,有人认为曾县长的医疗改革,完全是在哗众取宠,所谓的提高中医门诊收入,其立场更是有失偏颇。最重要的是,在曾县长主政丰庆县的这一段时间内,丰庆县的私营经济快速发展,而国有经济却陷入了停滞不前的地步,甚至还出现了大幅倒退,这似乎不符合以国有经济为主体的总方针吧。”
曾毅一时有点懵了,不知道大公子这是什么意思,刚才还在拍手叫好,一转眼又是疾风暴雨般的批判。
大公子一口气说完,就站在那里冷冷看着曾毅,就连靠在床上的老人家,也再次耷拉起了眼皮,完全看不出任何的喜怒。
作为最亲近的人,大公子是最理解老人家想法的人,老爷子刚才说曾毅不仅仅是医术高明,这话其实是有潜台词的,肯定了你的医术,就是有要考究一下曾毅在搞经济、搞改革方面见识和格局的意思。这种考量如果由老人家直接开口,得到的答案未必是真,所以大公子就主动充当起了这个急先锋,上来就给曾毅三板斧。
曾毅有点不知道该如何来为自己辩驳了,他本身就是中医,由他提出要提高中医的收入,有人说你有失公允、立场偏颇,那肯定是在所难免的事了;别人都不高医疗改革,偏偏你一个小小的丰庆县就要搞,说你是哗众取宠,那也站得住脚;至于私营和国有经济哪个更好,这根本就是历史遗留的问题,历来都不缺少争议,但至今都没人能给出一个准确的说法,作为一个小小的县长,曾毅又怎么能说出个道道来,这根本就是上纲上线的老派扣帽子手法嘛!
沉默了一会,曾毅道:“我不为自己辩驳。”
大公子有些意外,自己这三板斧都扔出去了,谁知曾毅那边却不接招,这要如何去考究啊,他冷冷道:“这么说,你也知道自己的错误?”
曾毅还是没有为自己辩驳,而是说道:“做任何事,都免不了会有争议,面对争议,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只要认为是正确的,我会坚定去做!”
大公子很不以为然地背起手,道:“你倒是很自负,你认为自己做的是正确的,那依据是什么呢?”
曾毅本不想解释太多,岂料大公子是步步紧逼,他想了一下,干脆就豁出去了,看着老人家,曾毅说道:“就以这次治病的道理来讲,胃气原本就是要下的,所以只要是遵循着这个原则去制定治疗的方案,在方向上就不会出错。”
大公子的脸色稍微一滞,他问的是搞经济、搞改革的事,而曾毅一下扯到了治病上,大公子自然是有些难以理解,这两件事难道还有关联吗?大公子看着曾毅,倒想听听曾毅能讲出什么道道来。
“社会是人的集合,治理社会归根结底,就是治人。”曾毅看着大公子,他这次是真豁出去了,道:“有句俗语:‘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我认为这句话一语道尽了人的活动本质,那便是人心向上、人性向下。人心向上,所以人心永远都难以满足;人性向下,所以人性永远都经不起考验。只要制定的每一项政策,能够做到顺应民心,又不去挑战人性,那在方向上就不会错。”
大公子愕然,以前这种情况,自己得到的答案,无非就是“向左”还是“向右”,或者是“稳定大于改革”还是“改革大于稳定”,可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今天竟然会从曾毅的嘴里听到另外一种答案,而且这个答案听起来还是如此的奇怪。
第七一零章永远正确
不过在心里细细一琢磨,大公子突然发现曾毅的这个奇怪的评判标准其实一点都不简单,人心向上,人性向下,这八个字实在大有道理。
人人都想过好日子,可偏偏又见不得别人过得比自己好;在没有权力的时候,恨不得能够杀尽天下贪官,可有一天当自己手中掌握了权力,却又只恨比前任贪得少;天下大治肯定是人心之所向了,可历代的兴旺更替,都是由天下大乱而起。
这么一想,好像从小到大,从个体到群体,似乎人的每一项活动,都很难逃脱这八个字的铁律。
大公子看着曾毅,目光有点奇怪,从头到尾,曾毅都没有为自己辩驳,说到底,他还是在讲治病的道理,胃气的特性是向下的,如果你违背了这一点,就算你医术如神,就算你用的是灵丹妙药,最终都不可能治好病的。
可事实上,曾毅已经为自己做了最好的辩解,那些指责我曾毅哗众取宠的,说我立场有失偏颇的,又何尝不是出于“人心向上,人性向下”?官场上劣币驱逐良币的事情,实在是太常见了。
大公子觉得很有趣,他想起了一道非常经典的辩论题:人性本恶,还是人性本善。这个题目辩论了几千年,至今都没有谁能说得清楚是善是恶,可曾毅今天的回答,却让自己知道了最佳的答案是什么。
不管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这其实并不重要,因为不管善恶,最后都逃脱不了人性向下的本质规律,人们制定法律、宣扬道德,目的就是为了驯化和改变这种人性向下的特质。
如果用曾毅的这个原则去审视和评判,我们身边很多的政策和法规究竟是好是坏,就可以一眼看破了。
曾毅说完之后,心里其实稍稍有点后悔,在老人家这位治国大匠面前讲这些,根本就是班门弄斧,不过话既然已经出口,后悔也就无用,曾毅心中坦然,不管结果是好是坏,自己一力承担就是了。
再者,能在老人家面前讲这些话,机会也不是说有就有的,如果错过了,或许你还会追悔莫及。
曾毅今天讲的这些话,也不是心血来潮,入仕以来,他遇到过形形色色的问题和困难,每次他都会比别人更深入地思考问题背后的原因。
丰庆县为什么要搞医药招标的改革?就是因为之前药物招标那个“只求价低”的准则看似美好,也迎合了人心,实则却是极大地挑战了人性,不求质量而一味追求低价,这就是变相地鼓励了造假药、造劣质药,所以最后出现“劣胜优汰”的结果,也就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了。
现实中,私营企业要比国营企业更具有竞争力,有人会说这是由市场竞争决定的,但说到底,市场所需其实就是人心所需,私营企业因为更善于去迎合和发现人心所需,所以更具有竞争力。
大企业的规模并不亚于小的地方政府,为什么企业远比政府要更具有效率,并没有出现各式各样的“政府病”呢?那是因为企业主在制定规则的时候,完全是从人性最恶的角度出发的,他把一切有可能出现的情况都提前想到了,把一切可能被人性利用的漏洞都给堵上了,所以制度最严苛的企业,反而运转最好,也极少出问题。
以最恶的心,去办最好的事。
这是曾毅行事的一大准则,不管是南云县的将军茶,还是小吴山的养老基金,又或者是在丰庆县做的一系列改革,曾毅都是按照这个准则去办的,所以才保证了这些事业都具有持久的发展力。
如果当初曾毅把将军茶交给了儒子牛,把小吴山失地农民的养老金完全交给管委会去运作,那么今天这两项产业还能否存在,可能都是个未知数了。
面对巨大的诱惑,而又没有有效的监督,人性那种向下的特性就会被激发出来。
曾毅也参加过党校的培训,成绩十分优秀,他完全可以和别人一样,也讲出一大堆类似于“争做改革试验田、纠错田”、“摸着石头过河”的套话,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站在医生的角度,从治病救人的立场出发,讲述了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些改革的原因。
老人家也曾讲过: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什么是人心所向,这便是人心所向了。曾毅相信老人家能够理解自己的赤子之心。
大公子瞧瞧观察了一下老人家的神色,发现老人家非但没有反感的意思,反而左边嘴角是越翘越高了,大公子也不禁暗道曾毅好运气,要不是这小子有医生这个挡箭牌,真要是上来就给他老人家讲什么“人心向上、人性向下”的大道理,怕早被轰出去了。
“纵有一万个理由,如果不能团结同志,那也是不行滴。”大公子又道了一句,他现在没法再讲那些反对的意见了,再讲下去,自己就成了“人性向下”的现身代表了,但老人家没发话,大公子只好继续“试探”曾毅。
曾毅立时就道:“同志同志,志同道合才是同志。”
大公子哑然,虽然脸色紧绷,心里却觉得挺乐的,没想到这曾毅还是属刺猬的,自己不过稍微唱了一下黑脸,这小子立刻就祭出了伶牙俐齿来还击自己。换了别人,这时候早就乱了方寸,这小子反而是越战越勇,一点都不肯吃亏啊!
大公子把双手往背后一操,道:“好一个铁齿铜牙啊!好像会做正确事情的,就只有你曾县长一人了嘛,但愿你不是那山中竹笋!”
山中竹笋是什么?说的是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中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曾毅不明白大公子为何要突然处处为难自己,听了这句讽刺的话,他本想再反击回去,但一细想,就又把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再这样讲下去,就变成了赤裸裸的拌嘴抬杠了,就算自己之前讲的话再精彩,也会因为抬杠变了味。
大公子本等着曾毅继续反击呢,谁知这小子又很利落地把脖子缩了回去,大公子不禁心中再赞,看来这小子道行真的不浅啊,竟然没上自己的当。你以为这小子老谋深算,他偏偏就给你来个年少无知;你以为他会恼羞成怒,他偏偏又去风轻云淡了。
整个一捏不得、碰不得,偏偏又滑不留手的人精啊!
“那就叫他永远正确同志嘛!”靠在床上的老人家,此时突然开了口,一句话就结束了两人的“僵持”局面。
曾毅侧过身子,看到老人家靠在那里,目光中非但没有丝毫的反感和不耐,反而还有几许鼓励和调侃,再看大公子那副不以为意的洒脱样,曾毅就有点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了,谁能想到,那位享誉海内外、在党内有着崇高的地位的老人家,今天居然会和大公子合起伙来唱一出黑白脸的戏码呢?
“只是我个人的一点治病体会,胡言乱语,让老人家您笑话了!”曾毅赶紧说到,老人家的话让他有些惶恐,谁敢说自己永远正确啊。
老人家只是压压手,道:“关于之前的那个问题,你继续说一说你的理由!”
事情又被拉回到了原点,还是那个问题,为什么我做的那件事情是最正确的?之前曾毅还能用“人心向上、人性向上”的道理,还有那些治病的理论糊弄过去,现在再回到原先的问题,你就只能老老实实地回答了。
这就是老人家的厉害之处,他有权力这么做,因为对于之前曾毅的回答,老人家始终没有做任何的表态。
曾毅此刻真的有点头大了,不老老实实回答怕是不行了,想了片刻,曾毅道:“中药的方剂里面,有君臣佐使之分,其中君药的味数最少,却有穿墙倒壁、事半功倍、立起沉疴的效用;臣药味数虽多,但真正用于病的,却是极少。”
老人家没有打断曾毅的说法,只是脸上浮现微微的笑意,似乎不以医术内容开头,这小子就不会讲话。
“就现在的体制看,官员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其一言一行,都可以影响和改变着社会的方方面面。可以说,官员们前进一小步,社会就能进步一大步;官员们倒退一小步,社会就会倒退一大步。一步虽小,但只要是向前走的,其意义都是非常重大的。”曾毅沉声说到。
现实中,有很多官员喜欢作秀,曾毅对此并不是很反感。他觉得哪怕是作秀,只要是向着民生这方面的,就都要支持,支持的人多了,形成了一种舆论和潮流,说不定作秀最后就成了假戏真做。
但如果大家都去泼冷水,都去冷眼旁观,时间一久,或许官员们连作秀的想法都懒得有了,那才会是真正的悲剧,因为是你自己亲手阻断了社会上升的机会。
大公子等了片刻,见曾毅没有再吭声,才确定曾毅是真的讲完了,他心里忍不住要爆粗口,这小子可真是惜字如金啊,他所讲的正题内容,怕是还没有开头的那个医学引子多呢。
不过,不得不承认的是,这小子所讲的理由,和他的医学道理是完全符合的,结论就是三个字:“要治官”。唯有如此,才是找准了君药,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立竿见影的效果。
老人家听完,还是没有任何的表态,只是良久之后,道:“我的病好了!”
这话让曾毅有些摸不着头脑,不过他也没有要求再为老人家重新诊脉,这几天他每天早晚各诊一次,其实早已经可以确认老人家的病情是好了,剩下的一些问题,也并不是药可以解决的,那需要精心的调养和休息。
见老人家下了送客令,曾毅只好告辞出了房间,下楼去了。
房间里就只剩下了老人家和大公子,老人家此时掀开盖在自己身上的毯子,下地走了起来,看到床前柜子上的烟盒,老人家忍不住又拿了起来,抽出一支刚要点燃,却像是想起了什么,只好又重新塞了进去。
大公子看到老人家的这个举动,才开口道:“古人讲上医医国,看来是有道理的,这个曾毅就是典型的例子。”
老人家回头看着大公子,背起手问道:“克锋你怎么看?”
大公子道:“之前知道那副字是曾毅写的,我觉得无非就是年轻人专门挑了好听的话来写,不过今天听了这番问答之后,我觉得他能写出那副字来,是有点道理的,好像隐约能看出点张居正的意味。”
老人家却是微微地摇头,然后坐在了靠窗的一张沙发里,道:“不是张居正。”
大公子稍稍有点纳闷,不明白父亲为什么要这么讲,他觉得曾毅的一些特质,完全就符合张居正。
“我看倒有几分管子的味道啊!”老人家说完这句,拿起手边的火柴空划了一根,似乎是要过过干瘾,火苗映红老人家的脸。
大公子脑子里立刻就冒出一句话来,“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这句话,便出自于辅佐齐桓公成为一代霸主的“春秋第一相”管仲之口。管仲也讲过“下令如流水之源,令顺民心”,这和曾毅那句“人心向上、人性向下”在道理上是相通的,只是没有那么直白罢了。
大公子没想到自己父亲会给曾毅如此高的评价,管仲可是他自己都很敬佩的一位古代政治家。从管仲的言论就能知道,管仲其实是非常重视礼节荣辱这些事情的,可他先做的,却是如何让老百姓“仓廪实”、“衣食足”,所以管仲最后成为了春秋第一相,并且成就了齐桓公的一代霸业。
这是个真正的实干家!
和管仲形成对比的,是春秋时的另外一位大家孔子,虽然孔子“仁义礼节”的思想被后世千年尊崇,但不得不讲的是,一生都在寻找入仕机会的孔子,当年周游列国,却始终被所有的国家都敬而不用。
第二天,曾毅复诊的时候,向老人家提出了告辞,老人家自己都说病好了,脉象也都恢复了正常,实在没有必要再留在这里了。
老人家没有挽留,而是道:“我送你的书,要好好读!”
大公子一旁斜眼瞥了曾毅一下,脸上表情没什么变化,可心里却是有想法的,这是对曾毅寄予厚望啊。
“老人家的叮嘱,我会牢记心头!”曾毅说到。
老人家就没有再说别的,而是拿起手边的一本外文书看了起来,他老人家可是精通五国语言的。
回到房间收拾好东西,曾毅就准备离开,其实也没什么东西,来的时候什么样子,走的时候还是什么样子,只是多了一本老人家送给他的《张居正传》。
门口的警卫已经接到了命令,一辆挂着黑色窗帘的轿车也稳稳停在了假山之前,只等着曾毅登车离去。
走到车前,曾毅正要抬腿上车,身后传来声音:“请留步!”
出声留人的,正是大公子本人,他刚好从屋里踱了出来,面带微笑地看着这边。
曾毅只好又返身迎过去,道:“大公子,您还有什么吩咐吗?”
大公子摆了摆手,呵呵一笑,道:“江湖上的混号,以后就不要叫了嘛。”顿了一下,大公子道:“我看就跟翟浩辉一样,你喊我锋叔吧,这不算是占你的便宜吧?”
曾毅没想到大公子会这么讲,这么喊曾毅肯定不吃亏,因为大公子和翟万林确实是一辈的人物,他便道:“怎么会呢,不会!”
大公子道:“我送送你!”
曾毅急忙就道:“这怎么使得,不行,不行!”
“有什么不行的!”大公子哈哈笑着,道:“你可是老爷子亲口封的‘永远正确同志’嘛!”
曾毅就道:“那不过是他老人家的玩笑话,锋叔不要折煞我了!”
好在大公子也没有坚持,客气几句便作罢,道:“也罢,老爷子身边现在还离不开人,我就不送你了。”说着,大公子伸手掏出一张精致到极点的名片,“我的名片你拿着,下次找你,就不用再通过翟浩辉那个臭小子了。”
曾毅就把那张名片端端正正接了过来,可能有这名片的人,十根手指都能数过来吧,把名片收好,曾毅又把自己的名片递过去。
大公子也没客气,把曾毅的名片一接,就往后退了一步,站回到屋前的台阶上。
曾毅就知道这次是真的该走了,告辞一句,他就过去钻进了车子,没等车子发动,就轻车熟路又摘下眼罩戴好,靠在椅背上琢磨了起来。
曾毅觉得大公子今天的这个送行,似乎目的并不在送行,而是有别的意思要传达,尤其是那句“你是老爷子亲口封的‘永远正确同志’”,这就是个玩笑话,根本不值得大公子重新再提一次。
只是这句话里面包含的信息量太大了,要么就是太好,要么就是太坏。
思来想去,曾毅的头有点疼了,或许是自己想多了,但不管如何,大公子能把名片交给自己,至少就不能太坏。
回来的路线,跟曾毅去的时候差不多,连续换了两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