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黄金渔村-第2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敖沐阳道:“谁说就回去炒个蚌肉?我还准备用泡椒腌点做咸菜呢。”
  他回家将竹笋剥皮收拾干净,又去拿了一些新鲜出湖的蚌肉回来准备下锅,路上他看到敖沐风家里门楼下吊着咸肉,就上去割了一块。
  看到他私自割肉,敖沐风家的狗赶紧汪汪汪的叫了起来。
  敖沐阳道:“都熟人你叫什么叫?”
  金短毛尽职尽责,管你是不是熟人,只要不是主人那谁都不能从家里往外拿东西。
  见狗子一个劲的叫唤,跟来的有福一挥爪,狼家兄弟冲那狗扑了上去,一个扑头一个扑屁股,上去将狗给摁翻了。
  敖沐风从窗户往外看,叫道:“村长,你说你过来割我家肉就得了,这怎么还打算顺便把我家狗也打走给吃掉?过分了啊!”
  敖沐阳吹了声口哨,有福像模像样的挥挥爪子,狼家兄弟放开那被摁在地上瑟瑟发抖的狗子欢快跑路。


第765章 办公室里面
  有了咸肉,敖沐阳就不做河蚌炒笋了,而是把春笋切片,先把蚌肉和咸肉一起放入高压锅里炖了起来,最后倒入笋片。
  鹿执紫回来吃午饭,进门后抽了抽鼻子道:“哇塞,好香。”
  敖沐阳打开高压锅,里面汤水清澈,蚌肉、春笋几乎没变色,只有咸肉由棕色变成了粉红色。
  他往里撒入胡椒粉,然后舀出来一人一碗。
  春笋最后入锅,敖沐阳掌控的火候正好,笋子入口还很脆,嘎吱嘎吱吃着鲜中带咸,滋味非凡。
  笋片容易入味,河鲜的味道和咸肉的味道都侵入其中,吃的人停不下筷子。
  连吃了两碗,鹿执紫撑得打饱嗝:“嗯,好吃,真棒,晚上继续吃好不好?”
  敖沐阳道:“连着吃就没这么棒了,等再过几天,要是还有雨的话,我再去山里挖挖看,山上竹笋老的慢,说不准还能吃。”
  龙头村的提前准备工作没有白做,五一假期游客果然多,村里渔家乐全数爆满。
  其他村庄游客也不少,不过肯定比不上龙头村,龙头村不光是有观鲸、观海豚、参观古代战舰和赌珍珠这些旅游项目,村子也更干净,特别是村里新修了路,统一都是旧式青砖、红砖,别有一番老渔村的情趣。
  没事干的时候,敖沐阳就待在村委学习,顺便应付突发情况。
  涂一铲也来了办公室,他的手术做完了,这个手术没有敖沐阳想象中那么简单,要分为两期,现在结束的是第一期。
  也不怪他把事想的太简单,涂一铲年纪大了,肌腱被切断的时间也有些长,已经萎缩了起来,现在是首先动手术将肌腱简单连接,让它们先恢复正常长度,后续再做手术进行修理。
  涂一铲是个闲不住的人,他在医院待了两天就绝望了,手术一结束,他冒着伤口感染的风险就往外跑。
  敖沐阳没辙,只好让钟苍把他带了过来。
  之所以把他带来村里,除了看住他不去赌之外,敖沐阳也想看看金滴对伤口愈合有没有作用,他给涂一铲的伤口滴了一点金滴。
  村里不能赌,涂一铲就找人瞎聊,正好,他跟老文书敖志明聊到了一起。
  敖志明老爷子天天坐办公室,他一口一口抿着茶水,然后跟涂一铲侃大山,看起来很滋润的样子。
  作为龙头村的老文书,老爷子也就是从去年开始才滋润起来。
  这老爷子有着很严重的官本位思想,觉得男人就得当官,所以他从青年时候开始做文书,此后天天坐办公室,不去种地也不去捕鱼。
  要知道,敖沐阳上任之前的龙头村可是很穷的,当村官没什么好处,一年到头就镇子里发的那点基本工资,买粮食吃都不太够。
  可老爷子乐在其中,每天就是坐在办公室里看报纸、喝茶水。
  以前他喝的都是集市上几块钱一斤那种茶叶碎,现在敖沐阳买的茶叶都是五百块以上的好茶,他喝的那是个乐滋滋。
  看着外面来来往往的游客,老头很不解:“你说就吃个渔家宴,有必要跑这么远?理解不了这些人,为啥不待在家里自己做饭?”
  “因为他们跟你一样,都不会做菜。”姜晓玉揶揄他。
  老头子是全村妇女的眼中钉,因为他天天就会坐办公室,家里的活都是老婆在操持,被认为有着严重的大男子主义。
  涂一铲嬉笑道:“做菜还不简单?明老哥要是不会做,我老铲头教你!”
  敖志明撇撇嘴,道:“我是不去做,不是不会做。”
  姜晓玉学他的样子撇撇嘴道:“哟哟哟,瞧瞧你的样子,好像这有什么值得骄傲似的。”
  敖沐阳笑道:“行了嫂子,安心的嗑你瓜子,这瓜子怎么样?我一朋友给邮寄过来的,正儿八经的东北毛嗑。”
  他说的这个朋友是前年冬天去捕捞雪蟹时候认识的那东北船老大阎喜来,虽然后来再没有相见,但他们一直保持联系。
  阎喜来有朋友买渔船,敖沐阳在他朋友圈看到他发的求助信息后,就帮他联系了蓝色船工,以公道价买了一艘好船。
  东北人好面子,阎喜来的朋友认为他帮了大忙,就回去大摆宴席感谢阎喜来。这样阎喜来觉得脸上有光,便给敖沐阳邮寄了几样特产做礼物,其中还有东北松子,不过这个鹿执紫喜欢吃,敖沐阳就没往办公室拿。
  姜晓玉‘嘎嘣嘎嘣’的嗑着瓜子,道:“好吃,这大瓜子真过瘾真香,村长你让你朋友多弄点,卖给游客,这些游客是真有钱,花钱不心疼。”
  “穷家富路嘛,你们女人不懂。”敖志明摇头道。
  敖沐阳一看两人又要撕逼,就赶紧转移话题:“咱们村的旅游资源很不错,现在龙涎湖我包下来了,绿海龟的保护区也成立了,村里能吸引游客的地方很多,所以这么多人来毫不奇怪。”
  敖文昌走进来,听了他的话就点头:“对,其实别看红洋是个大城市,单说游玩项目未必比的上咱们村,现在旅游有什么好玩的?咱们这里能观鲸、能钓鱼,有山有海有湖泊,这就够厉害了。”
  姜晓玉点头,又问道:“文昌,你来干嘛?来跟你师傅学坐班?”
  村里职位挺多的,敖文昌也有任职,其中他还是预备役的村文书,敖志明干不动了就是他顶上。
  但敖文昌对做这样的小官没兴趣,他摆手道:“不是,我不喜欢坐班,我过来有起跳的事……”
  一听这话,敖志明不乐意了,这是侮辱我信仰啊:“你不喜欢坐班,你前几年拼了命的考公务员?”
  敖文昌无奈道:“还不都是家里逼的?特别是我麻麻逼的我最狠!”
  他这么一说,姜晓玉噗嗤一下子笑了:“谁麻逼的?”
  敖沐阳失笑:“嫂子你可消停点吧,文昌你找我是不是有事。”
  敖文昌一愣,道:“对,歪楼了。是这样的龙头,村里有游客带着鱼过来找加工,他们说是石首鱼,这不是胡扯吗?那根本就是鲶鱼!”
  敖沐阳脸色微变,问道:“有游客找事?”


第766章 所谓鮰鱼
  石首鱼容易让人以为是石首科鱼类,比如敖沐阳养的大黄鱼和老虎那个茁壮的小弟黄唇鱼,它们是石首科鱼类。
  但红洋渔村里称呼的石首鱼不是这些鱼,而是一种淡水鱼,叫做鮰鱼,是非常珍贵的淡水鱼,当地市场极为罕见。
  敖文昌摆手道:“我起初也以为是,但我跟游客聊了聊,发现他们不是那种人,他们是被糊弄了,你猜这石首鱼他们是哪里买的?”
  看着他脸上那充满讽刺味道的笑容,敖沐阳心里一动,问道:“王家村?”
  敖文昌点头:“对,就是王家村,他妈的,这些狗日的用鲶鱼冒充石首鱼骗游客呢,我过来跟你说说,可别让游客把账赖在咱们头上。”
  敖沐阳立马站起来道:“你跟游客说了这回事?”
  敖文昌道:“没有,我知道这事后先来找你了,我跟游客说什么?这不是找事吗?”
  敖沐阳微微一笑:“对,咱们就是去找事!”
  石首鱼也就是鮰鱼跟鲶鱼长得确实很像,除了精于水产业的行家,普通人还真容易被糊弄了。
  如果被糊弄了问题很大,石首鱼肉质比鲶鱼好的多,且鱼籽大补。
  而鲶鱼不能吃鱼籽,鲶鱼鱼籽含有卵毒素,高温可以进行破坏,可现在很多菜为了保持营养成分不被破坏,都是做熟即可,不会用高温加热,这样鲶鱼鱼籽会依然含有毒性。
  敖沐阳紧急打了电话,然后沉吟一番后对涂一铲说道:“涂老爷子,你知道石首鱼和鲶鱼的区别吗?”
  涂一铲轻蔑的笑道:“我不用眼睛看,用脚后跟蹭一蹭都能区别出来。”
  敖沐阳拍手道:“好,那你就是受害者了,待会你去他们摊位上跟他们搞交易,弄他们!”
  涂一铲不是个正经老头,一听可以搞事立马跳了起来,他也不留下侃大山了,吊着个膀子就往外走:“必须弄他们,这些狗日的卖假货,我最恨这些不法之徒!”
  敖志明老爷子则相反,他和官老爷们一样,不想多惹事,最喜欢稳定,稳定压倒一切。
  于是他想拦住敖沐阳,说道:“村长呀,这王家村卖假鱼,跟咱们村有什么关系?你去他们村打假,这这这,这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呀!”
  “咱们村的狗可就喜欢拿耗子,你家狗子也捉耗子,我怎么没见你批评你们的狗子?”姜晓玉斜睨他说道。
  老爷子挥挥手道:“我不跟你计较,村长,这事跟咱没关系呀……”
  “怎么没关系?”不等敖沐阳说话,涂一铲开口了,“明老哥你这思想觉悟不行啊,刚才咱们聊叙利亚问题的时候,还一起谴责这美国佬来着。咱们聊那个电信诈骗女大学生的时候,还一起骂那帮骗子来着,轮到咱们这边发生诈骗案了,你怎么不管了?”
  老爷子哼哼呜呜的说不出话来,姜晓玉笑道:“铲爷,您可别乱说哟,小心我明爷爷用键盘之力惩罚你,他老人家可是Keyboard man,秀才,英文是这么说的吧?”
  敖文昌忍着笑道:“晓玉嫂子你懂的还真多,与时俱进呀。”
  姜晓玉嗑着瓜子道:“那必须,天天在网上上课学习呢。”
  敖志明听不懂她的话,不过知道不是好话,就哼道:“乱七八糟打哑谜呀?反正不关咱们的事,我觉得不管为好,免得羊肉没吃着惹来一身骚。”
  涂一铲摇头道:“不行,咱们必须去,这关乎社会道德导向,诚信和见义勇为是咱们中华子孙的优良品德,老祖宗流传下来,不能断在咱们手里!”
  敖志明不理睬几人,就眼巴巴看着敖沐阳。
  敖沐阳耸耸肩道:“铲爷说得对。”
  其实跟诚信和见义勇为没关系,敖沐阳这么做是为了自己。
  王家村打的好算盘,他们趁着现在游客多把游客当肥羊宰,打算能坑一批算一批、能宰一波算一波,他们没打算把旅游业当长久买卖来做。
  龙头村不一样,敖沐阳苦心经营就是为了吸引游客来带动经济,眼看卓有成效了,这王家村竟然扯后腿,这不是找死吗?
  游客是他引来的,王家村却要砸他招牌,这绝对不行!
  再说,王家村以前用小龙虾冒充大龙虾崽子的事坑过龙头村,这次龙头村拿到了把柄,敖沐阳逮着出气的机会,怎么可能不作为?
  两个村紧邻,涂一铲老爷子两条老腿迈的飞快,不多会从龙头村去了王家村。
  渔村占地面积都大,家家户户也多,不比普通小山村,渔村都是大村庄,因为要对抗海上灾难,人少了不行。
  王家村街道宽阔,这几天因为游客多,村外码头上摆起了小摊,村民们借着东风赚点钱补贴家用。
  其中一个摊子前放了个大洗衣盆,里面有一条条棕黑色的大小鱼贴着盆底一动不动,摊贩在后面一个劲嚷嚷:
  “过来看、过来瞧,走过路过不要错过,长吻鮠、长吻鮠、长吻鮠,鮰鱼、鮰老鼠、江团、习鱼呀,过来瞧瞧,开车不等客,好鱼不等人,赶紧来买呀……”
  “大妈你来看,对,这就是鮰鱼,什么?长得像鲶鱼?哈哈,大妈,你这是看走眼了啊,这绝不是鲶鱼,你瞅瞅这嘴、这颜色,这就是鮰鱼,对,石首鱼!”
  涂一铲走过去,饶有兴趣的盯着看了看问道:“这就是石首鱼?哟,你哪里来的?红洋还能有这鱼?”
  摊贩摇头:“红洋早就绝种啦,我这是在辽河那片弄的,好不容易抢到一批,快马加鞭送回来。老爷子,你懂这鱼吗?别当鲶鱼啊。”
  涂一铲说道:“以前在魔都吃过,魔都那边叫鮰老鼠,这东西好吃。”
  “对,鮰老鼠,哈哈,这鱼名字多的很呢。”摊贩笑的一脸人畜无害。
  涂一铲问道:“那怎么卖呀?”
  摊贩伸出一根手指道:“一百块一斤,实诚价,不还价。”
  涂一铲琢磨了一下道:“一百块一斤,挺贵啊,你这就是鮰老鼠是吧?”
  摊贩把胸脯拍的砰砰响:“绝对的,绝对是鮰老鼠,没有比这更老鼠的了!老爷子你放心,我们浅滩的渔家人做生意,最讲究诚信!”


第767章 这就是塘鲺
  涂一铲买了一条个头中等的所谓鮰鱼,总共是两斤半,花了他两百五——这个价格不是太美丽,经过他的唇枪舌剑,价格减了五块钱。
  从这方面能看出游客之多,渔家人卖鱼最好讲价,如果顾客讲不下价来,说明顾客太多,渔家不愁卖。
  买到鱼之后,涂一铲没走,拎着鱼就在摊子周围转悠。
  王家村的村民没在意,继续兴高采烈的吆喝着卖鮰鱼,买的人其实不多,多数人对这种鱼的身份存疑,因为看起来太像鲶鱼了。
  村民也不在意,只要有人上钩就行,他没奢望自己的西贝货会引起争抢,他是能忽悠一个算一个,能坑一把算一把。
  涂一铲买过鱼之后半小时,敖沐阳带人出场。
  他径直走过去问道:“这鱼怎么卖?”
  “鮰老鼠,一斤一百块,便宜、便宜,敖沐阳?你来干嘛?”兴高采烈的村民抬起头,看清他的样子后顿时不高兴了。
  周围的王家村的村民认出敖沐阳后,纷纷面色不善的围了上来。
  敖沐阳扫了一圈,然后又问道:“这是鮰鱼?一百块一斤的鮰鱼?”
  村民皱眉,霸道的一挥手道:“跟你没关系,不管什么鱼,我都不卖给你。”
  话说完,他立马准备收拾东西。
  涂一铲适时的露面,说道:“对呀,小兄弟,这是鮰鱼,在辽河捕捉的,特意到这里来低价处理,你看我买了一条,二百五买的。”
  听到他后面一句话,附近有选购海鲜的游客偷笑:“谁买的?”
  正主在这里,村民没法不认账,他知道敖沐阳来的不怀好意,就赶紧加快了收拾摊子的速度,养着鱼的盆子他直接不要了,打算掀到海里去。
  结果他一伸手,敖沐阳一脚踩住了盆子:“你这是鮰鱼?你有脸说这是鮰鱼?欺骗顾客这种事你们也能做出来?真是胆大包天!”
  村民愤怒,强硬的说道:“一边去,敖沐阳,你想干啥?这不是你们龙头村,我警告你啊,别多管闲事……”
  “这是鲶鱼吧?”有人在旁边问道。
  村民看到这人,脸色顿时有些发白:淡蓝色衬衣,带有‘工商’字样的肩章,带有‘工商’字样的领花,这是镇工商行政管理所的执法人员。
  果然,对方注意到他目光后立马展示出两个证件,道:“我是前滩镇工商行政管理所的刘牧,这是我的工作证,这是所里的执法证,同志,你涉嫌虚假产品欺诈消费者,跟我走一趟吧。”
  “我没有,我没有,工商耍威风呀,工商打人啦!都快来看呀,工商没钱就来欺负老百姓呀!哎呀我苦命的老娘呀,儿子摆摊赚个钱给你治病咋就那么难哩?”一看情况不妙,村民开始耍无赖。
  刘牧在基层工作多年,对这种事轻车熟路,他一手指着那村民一手扫了一圈,口中厉声道:“别给我制造混乱,现在想耍赖晚了!你给我站起来,你们都让开,守着游客耍赖不嫌丢脸,拿鲶鱼冒充鮰鱼,真不要脸!你们就这么坑人家的钱?把游客当猴耍吗?”
  他知道村民想要号召同乡来制造混乱掩护自己,于是他就选择发动群众战争,第一时间将游客争取到了身边。
  涂一铲在这方面表现的最积极,他听了刘牧的话后一把将鱼袋子给摔在地上,然后愤怒的喊了起来:“不要脸呀,坑老头的钱,赔钱,你给我赔钱!昨天我在你们这里买的虾都臭了,一起赔钱!”
  有准备买虾的游客一听这话顿时谨慎起来,已经买了鱼虾的则慌张的查看手中海鲜的情况。
  敖沐阳早就想对付王家村了,这帮人赚钱不择手段,他们卖海鲜耍阴招,坑了很多游客。
  恨屋及乌,游客们可不管王家村和龙头村,他们一旦被坑,那整个前滩镇甚至红洋的旅游口碑都受到影响。
  王家村之前常用的坑人手段不是以假乱真,而是以次充好,这也是海鲜市场上常见的阴招:摆在明面上的海鲜是一回事,游客选了后他们拿到手的是另一回事。
  村里冷库有的是已经不新鲜的海产品,这些东西低价都卖不出去,一些村民就把主意打在了游客头上。
  他们摊位下面藏着烂鱼烂虾,给游客称重的时候会进行掉包,反正都是黑色塑料袋装海鲜,游客粗心点根本看不出毛病。
  等游客们带回家准备食用了,那时候再发现猫腻就晚了,别说等他们回家,即使拿上海货离开摊位,摊主们也会立马不认账,反正他们不要脸。
  正是这原因,涂一铲拿到鱼之后没有立马走人,而是在周围一个劲的转悠。
  游客们打开手里的塑料袋一看,有些眼尖细心的就发现不对劲了。
  看一看、嗅一嗅,有些受骗的游客反应过来,顿时大为愤怒:“我的鲳鱼不对劲,有臭味!”
  “玛戈璧,这是我买的虾?不可能,全死了?玛德就几分钟全死了?”
  “这带鱼怎么回事?怎么变成灰色了?老板你自己看这什么意思?我刚才选的都是银色的新鲜鱼,你给我掉包了是不是?”
  现场大乱,敖沐阳决定再来个火上浇油,他对刘牧说道:“领导,他不是用鲶鱼冒充鮰鱼,这不是鲶鱼……”
  刘牧道:“你不用给我耍小聪明,我眼瞎啊?这就是鲶鱼……”
  “这不是鲶鱼,这是塘鲺。”敖沐阳尴尬的说道,“它们是吃肉的,比如死鱼死虾死耗子,不过村里喜欢用粪便来养它们,它们也很喜欢吃大便。”
  听了这话,涂一铲当场吐了!
  敖沐阳看的发愣,这老哥的演技可以啊。
  看到涂一铲吐出一堆乱七八糟的东西,再回想敖沐阳说的话,其他游客也泛起了恶心。
  刘牧脸色大变,一把抓住那村民道:“跟我走,谁敢捣乱我一起抓回去!走走走,回去接受调查!”
  游客们怒火难平,吼道:“给他们判刑!”“玛德奸商!”“草他吗谁爱要谁要,这东西老子扔了,就当喂狗了!”
  王家村的摊位乱了套,有人着急喊道:“快去喊支书,快去找支书呀!”


第768章 握手言和
  如果不是事非得已,敖沐阳不想这么做。
  王家村和龙头村隔着太近,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王家村这边被打假,那龙头村在名誉上也跟着受损。
  可是他没得选择,就像做手术切肿瘤会连同没有病变的组织一起切除,他现在收拾王家村会导致自己村子名誉受到一定损害,可属于能接受的范围。
  如果以后王家村玩大了,把游客坑出毛病来,那时候龙头村才会跟着倒大霉呢。
  及时止损,这就是敖沐阳的选择。
  偏偏王友卫没在村里,杨树勇跟他说了,最近王友卫不知道怎么回事,老是往县城里跑,可能还想找关系去操作儿子坐牢的事。
  毕竟,坐牢可以减少刑期。
  王友卫没在村里,作为二号人物的杨树勇就要出面了。
  他准备充分,敖沐阳提前给他通过气了。
  杨树勇本事雷厉风行,他迅速带人来到码头摊位前吆喝道:“怎么回事、怎么回事?谁卖假货?谁以次充好?”
  刘牧认识他,就把事情说了一遍。
  村民眼巴巴的看着他,等着他来解救自己,结果杨树勇跳起来一脚将他踢翻在地,上去就拳打脚踢,一边打一边骂:
  “操你妈哟丁棒槌,你就从来不干好事!刘干事你抓他回去,我们王家村绝不袒护这样的败类!你这个败类,你哪里能弄到鮰鱼?”
  “别打了别打了,我带回去按照规章制度处理,你别打了。”刘牧赶紧上去拉住他。
  杨树勇可不是做做样子,他是真下狠手,反正这是丁二炮队里的人,又不是他们二队的乡亲,打起来没压力。
  游客们起初以为他在演戏,等看着丁棒槌变得鼻青脸肿并听到他惨叫如猪嚎后,终于相信这不是演戏。
  村里人也去拦杨树勇:“杨队长别打了,自己人。”
  “去他麻辣隔壁,老子跟这种臭不要脸的是自己人?老子做人做事做生意光明磊落!还有你们,你们干什么了?啊?卖烂鱼臭虾?全给我倒海里去,给顾客换新鲜的,假一赔二,给我换!”杨树勇愤怒的吼道。
  这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