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黄金渔村-第3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晴朗的冬季阳光强烈、海风强劲,可温度却比较低,这样能把虾米晒干的同时又不会导致它们腐烂。
  后面几天他就围着虾米团团转,进入一月中旬,虾米晒干了,那接下来就要摔海米。
  摔海米是制作金钩虾米的重要步骤,没什么技巧,就是用将晒干的小虾厚厚地摊在水泥地上,用石碌碡在上面来回滚碾,之所以叫做摔海米,是因为早些年收获的虾子少,不值当用碌碡碾压,渔民会用袋子把虾子装起来使劲往地上摔打。
  不管是用碌碡碾压还是摔打,目的都是把虾壳弄碎,另外,即使用了碌碡碾压还是得经过摔打搓揉的阶段,否则不能将虾皮完全搓掉。
  现在市场上有了脱壳机,干起活来简单利索,村里没用这种机器,摔海米不是什么很累的活,大家伙都是手工来做。
  敖沐阳这边忙活起来,他找了黑龙来帮忙,村里就两个石碌碡,早被家家户户给预定了,现在这碌碡从早滚到晚,人歇碌碡不歇。
  敖志满家里有舂米碓,敖沐阳借到手来摔海米。
  在有些地方,舂米碓也被叫做碓臼,这东西是用来舂米的,由两部分组成,那就是碓窝和踏椎。
  碓窝是一块方形青石中间凿出的一个小圆窝,可以用来放糙米、杂粮等,上粗下细,内层光滑。踏椎则是用木头做成的,跟个跷跷板似的,这样人站在踏椎上踩踏,踏椎一上一下的击打碓窝。
  要是碓窝里放上稻米,那稻壳脱掉露出来的是白米粒,要是里面放上晒干的虾子,那砸掉虾壳掉落出来的便是虾仁也就是虾米。
  不过这东西能把坚硬的稻壳凿掉,那力度自然没的说,为了避免它把虾仁给砸烂糊了,敖沐阳就在上面绑上一层牛皮,这样既保证有冲击力,又不至于把虾子给整个砸烂糊。
  就这样,他跟黑龙忙活起来。


第1125章 变形记
  黑龙踩在踏椎一端上稳稳当当,他一上一下,踏椎就跟跷跷板似的两端起伏,用木槌砰砰砰的砸着虾子。
  敖沐阳蹲在碓窝旁拿着个炒菜的铲子,他抓住踏椎木槌举起的空隙,跟炒菜似的用铲子去翻炒虾子,把它们搅和均匀。
  随着木槌砸击虾子,虾壳逐渐破碎脱落,露出里面晶莹而鲜亮的虾仁,等到所有虾壳脱去,再把虾仁晒一下,那出来的就是金钩海米了。
  色泽淡黄,形如弯钩,好看又好吃。
  元首屁颠颠的跟着他,它用前爪扒拉着碓窝探头往里看,等到木槌举起敖沐阳往里伸铲子的时候它就往里伸爪子。
  猫的反应速度那是奇快无比,就那么一点空档时间,它能前后两次抓出虾仁并且还都塞进嘴里。
  小猫崽没有跟来,所以美了它自己,一会就吃的肚子滚圆。
  敖沐阳不耐烦了,他对元首说道:“你吃了多少啦?怎么着,打算今天吃虾米吃饱啊?”
  元首低头想看看自己的肚子,它要告诉敖沐阳,自己肚子还饿着。
  但它现在着实是肥了,低头后竟然看不见肚子,脖子上长着一圈圈肉,好像是挂着一个个小游泳圈。
  木槌掀起,它又要下爪子。
  敖沐阳眼疾手快一把提起它的颈后皮给塞进了碓窝里,恶狠狠的说道:“好啊,你不是要吃吗?把你跟虾米砸成一团,让你们一辈子在一起。”
  他的话没有说完,木槌落了下来。
  眼看就是泰山压顶,元首扭头甩屁股加抻开肥肥的大粗腰,跟弹簧似的在一瞬间愣是给拉长了,然后它贴着碓窝趴在上面,全身呈半圆形贴在碓窝四壁,变形!
  木槌这样贴着它的腰就落了下去。
  “砰!”没砸着元首。
  等到木槌升起,元首这次不用动手了,张开嘴巴就要啃虾米,它身下可是有厚厚一层虾米啊。
  敖沐阳服了,这都制不住它,赶紧将它给拖出来扔一边去。
  元首不声不响、嘴巴紧闭,两个腮鼓鼓囊囊,里面都是虾米!
  “哎妈,损失老大了。”老敖不敢再把它往碓窝里塞,真是吓猫不成蚀把米,这里的把是两把,这里的米是虾米。
  大略的把虾子砸了一边,接下来是将虾米一把把的扬起来,利用风力吹走破碎虾壳,保留里面的虾仁。
  敖沐阳和黑龙一把一把的扬,元首想来偷吃虾米被他飞了一脚,然后它就蹲在墙根舔着虾子碎壳吃。
  海风吹起,红白色的虾皮碎壳随风飘向墙根,吹在元首身上,元首抬起头看看湛蓝的苍穹,一时之间愁绪如虾皮般涌上心头:怎么才能吃到虾仁呢?
  这些虾皮碎壳也是有用处的,老敖用扫帚扫起来,以后给小猫崽们拌入猫粮中,既能给它们开胃又能补钙补维生素,鹰爪虾想虾壳可是营养丰富,老红洋人吃鹰爪虾从来不剥壳,掐掉虾头剩下的一起吃掉。
  黑龙正式开始摔海米,用网眼细密的纱网做成袋子,把风吹过的虾米放进去,然后一下一下的往地上摔打。
  大块虾壳已经被风吹走了,剩下的虾壳很细碎,而且也容易脱落,被摔下来后有些会顺着纱网网眼落出来,最后残留在里面的可以用簸箕簸出去。
  最后剩下的就是金钩海米,阳光一照,光泽闪亮,像是外表有一层油分。如果挡住光,那金钩海米呈现一种自然的樱桃红色,从外到里都是一样的颜色。
  敖沐阳拿了一个塞进嘴里仔细咀嚼,只有淡淡的腥味,另外是海产独有的鲜味,回味起来还带有甘甜。
  收了新鲜海米,那晚饭自然就是吃海米了。
  海米的吃法很多,在传统鲁菜中可是个明星调味品,像海米油菜、海米炖娃娃菜、海米烧茄子、海米冬瓜汤、海米扒白菜等菜肴,做法简单,却又好吃。
  也就是现在村里人有钱了,才舍得吃海米,以前即使收获了这东西,渔民们也不会吃,而是留着卖掉换钱。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金钩海米价值太高,渔民们晒制出来舍不得吃,就拿敖沐阳晒出来的这些海米来算,八斤甚至十斤小虾出一斤海米,这不算人工,光是成本那一斤海米就得三百多块,现在市场上鹰爪虾一斤卖四十块可是很良心的价格。
  而且这还是大虾米,出产量高,像丁级的小虾得十四五斤才能出一斤虾米,成本价也得有两百多块。
  敖沐阳去宋秋敏家里要了一块冻豆腐,晚上他在锅里用山泉水煮了两把虾米,然后把冻豆腐连同鲜豆腐和小白菜叶子扔进去一起炖,只要加点盐,剩下什么都不用,这就是一味菜。
  他还焖上了米饭,等到米饭快要熟透的时候,他往里撒了半把虾米,米饭出锅,到时候再往里撒点老抽,这就是海米焖饭,香港美食家蔡澜曾经为之赞叹,吃过后写下‘海米焖发后什么山珍海味都不必去碰’的溢美之词。
  红洋算是南北方交界地,当地人饮食比较杂,土地能出产小麦也能出产水稻,所以有些人家热衷于吃米饭,有些人家却喜欢吃馒头。
  渔家人更喜欢吃馒头,所以过年的时候有蒸馒头的习俗,因为馒头比米饭更扛劲,对常年在海上更风浪搏斗的渔家汉子来说,米饭消化太快,不如馒头那般‘硬实’。
  馒头跟海米也很配,刚出锅的雪白大馒头酥软喷香,一口馒头两粒海米,香味有鲜味也有,比起海米焖饭又有另一种风味。
  海米焖饭重在鲜味,就着海米豆腐,黑龙一连吃了五碗米饭。
  敖沐阳用豆腐汤拌饭,将军摇着尾巴吃的欢快,比吃狗粮都要积极。
  狼大狼二跟着吃,都说狼是肉食动物,但老敖发现这俩货吃起狗粮、吃起米饭馒头来也是把好手,它们不太挑食。
  鹿执紫见他给狼大狼二喂米饭,就劝止下来,说道:“它们不能吃太多米面,淀粉无法排出,以后对它们身体不好,给它们吃骨头。”
  她把一根带肉的猪脊骨放在狼大狼二的饭盆里,狼大安心吃了起来,狼二看看自己面前硬邦邦的骨头又看看隔壁将军饭盆里鲜美可口的米饭,顿时生气了,一爪子拍在饭盆上给拍翻了,对着鹿执紫张开嘴就嚎叫:“嗷呜呜!”
  鹿执紫大怒,去厨房把菜刀给拿了出来。
  狼二赶紧用爪子把扣在地上的盆子给翻过来,乖乖的把骨头叼进去,然后小口小口的啃了起来……


第1126章 宰客吗
  时间在农历上进入腊月,这时候家家户户准备过年。
  辛苦了一年,渔民们就在过年前后几天能歇一歇,而且以前很多渔民去远洋船上打工,只有过年才能回家跟亲人团圆,所以渔家非常重视过年。
  喝过腊八粥后,很多人家就开始往门口挂灯笼、在门窗上挂红彤彤的辣椒串,腊月初十,小学初中陆陆续续开始放寒假,村里孩子多了就热闹了,时不时有鞭炮声响起,都是小孩在玩。
  敖沐阳发现今年在外面玩的孩子少了,他打听一番,原来都在家里守着电脑看电视或者玩游戏。
  这样不行,他在村里喊了一嗓子,说不能让孩子沉迷电脑游戏,也不能让他们老是看电视,否则眼睛都要近视了。
  他跟村里人说道:“咱们渔家孩子得注意保护眼睛啊,这近视了的话就得戴眼镜,他们以后要是有出息还行,去坐个办公室。可要是坐不了办公室那戴着眼镜就麻烦了,都没法出海,海上船那么颠簸,你戴个眼镜能方便?”
  多数家长对孩子还是挺有信心的:“以后让孩子去办公室上个班问题不大吧?”
  敖沐阳说道:“肯定问题不大,现在就业岗位多,不过在红洋上班一个月也就四五千块的工资,他们还要买房子养家糊口啥的,估计这钱不大够,至于到时候还要拿钱孝顺你们?那更不够了。”
  一听这话,家长们纷纷回去开始赶人,断网的、藏起网线的,还有掐断电视信号的,总之得让孩子出去玩。
  现在渔家日子好过了,跟着敖沐阳出海一趟,一个月好赖有两万块的收入,像敖大国、敖沐东这些心腹,一个月能分到五六万块,村里搞个渔家乐一个月也能赚上一两万甚至更多,他们已经看不上打工那点钱了。
  村里孩子得知内情后,一度想要联手去砸敖沐阳家的玻璃,结果老敖防备着了,门后有狗屋后有狼,孩子们没法靠近。
  结果村里热闹起来后,又有了别样收获。
  寒假到来旅游生意又开始火爆起来,很多人带着孩子来渔村度假,红洋市里有些学校还给学生做了推荐,让他们去龙头村看看鲸鱼、海豚和海牛之类,当做社会活动。
  家长们带孩子来到龙头村一看,村里这么热闹,而且家家户户早早准备过年,这么早就有了年味,这让一些人动心了。
  敖沐风来找敖沐阳,说道:“村长,今年要不要村里搞点活动啊,我们家接了十来桌的单子了,就是游客直接在我家过年,说是咱们这边有年味,不像城里那么冷冷清清。”
  敖沐阳问道:“他们是定年夜饭啊?多少钱一桌?”
  敖沐风笑道:“价钱上浮了百分之五十,我是参考了城里年夜饭的价格上浮标准定下的,城里年夜饭价钱直接翻倍,还有翻两倍的,真尼玛心狠手辣。”
  敖沐阳琢磨了一下点点头,道:“行,那我想想吧。”
  敖沐风也琢磨起来,道:“村长,我要不要把价钱多上浮一点?”
  敖沐阳道:“你看着办,今年是你们家头一遭承办年夜饭,这要是办好了,以后每年过年你家还能再大赚一笔,要是弄不好,反正就是杀鸡取卵,就这一次。”
  听他这么说,敖沐风就说道:“好吧,那我知道了,其实上浮一半也很能赚了,还有住宿费啥的,不亏。”
  从敖沐风家的渔家乐开始,村里其他渔家乐也出现了年夜饭订单。下单的多是红洋市的居民,一桌就是一家子,他们拖家带口,从两方老人到孩子,一起到渔村来过年。
  这样渔家乐晒出来的金钩海米都不用送去市场卖了,来往的游客多,靠游客就能消化掉好些的金钩海米。
  买卖多了也不是好事,很快出现了纠纷。
  那天敖沐阳正跟敖大国商量出海捕捞的计划,一个电话急促的打了进来,一户主人家叫敖千喜的渔家乐出了问题。
  敖沐阳跟敖大国急匆匆赶过去,在渔家乐门口聚集着好些人,都在抱着膀子看热闹。
  敖千喜家的渔家乐就叫千喜家,他家跟其他人家一样,在门口撑了个小桌子,上面摆放着一些海鲜干货,比如自己烤的鱼干鱼片,自己晒的鱼鲞,当然还有金钩海米。
  这次问题就出在金钩海米身上,有一个白白净净的中年男子对着敖千喜夫妇发火:“你们这不是坑人吗?我问你们多少钱,你们就说三十五,我以为三十五一斤,结果结账了你们说三十五一两?这他酿不是卖切糕的路子吗?你们就是骗子!”
  敖千喜是敖沐东的二叔,敖沐东长得膀大腰圆、脾气火爆,敖千喜也是差不多的形象、差不多的脾气。
  男子说话不客气,敖千喜就发火了,他指着男子厉声道:“谁骗子?你说谁骗子呢?卧槽,三十五一斤的海米,这还是正儿八经的金钩海米,你做梦呢?你就是做梦也买不着这么便宜的!”
  双方嚷嚷起来,一方指责对方是骗子,另一方则骂对方来找事。
  敖沐阳看见有游客拿着手机在录像,便快步走进去推开敖千喜道:“千喜叔,你干啥呢,有什么话不能好好说?发脾气干嘛?”
  敖千喜看见他后压抑住怒火,他说道:“这狗草的就是来找事,谁不知道金钩海米论两卖?别说咱们村,就是市场也是这么来的,他上来就要两斤……”
  敖沐阳打断他的话道:“行了,千喜叔,这就是个误会,你先别发火了,我处理这个事。”
  敖千喜哼了一声,蹲在地上狠狠的抽烟。
  敖沐阳对白净男子说道:“先生,这就是个误会,金钩海米三十五一两、三百五一斤,都是这价格,我们是明码标价,你要是觉得太贵可以不卖,咱们不是卖切糕,不是强买强卖。”
  龙头村在游客之中口碑很好,敖沐阳一直很重视这点,这时候口碑就起作用了,不少看热闹的游客就帮村里说话:
  “哎呀就是误会呗,哥们你没问清楚,人家就是三十五一两,对谁都是这样。”
  “你不买就行了,这有什么好吵的?就像人村长说的,又不是强买强卖。”
  “行了行了,散了吧,没什么事。”
  白净男子听周围的人这么说,却不肯罢休,反而更生气:“不强买强卖又能怎么样,三十五一两,这不是宰客吗?”


第1127章 货币货
  敖沐阳耐心解释道:“渔家晒制的金钩海米,市场价就是这样,并没有宰客,你去市场打听一下其他家的价格,绝对更贵。”
  白净男子冷笑起来,他轻蔑的说道:“你当我好忽悠呀?这不是睁着眼说瞎话吗?不用打听,我最近就在给单位买金钩海米,已经买过了,一斤也就五八十块。我之所以来你们村买,就是听说你们这里价格便宜。”
  敖沐阳笑了起来,他说道:“五八十块?这钱你买鹰爪虾能买几斤呀?”
  白净男子摆手道:“这我不管,反正我真买到了,我就是被你们村这虚假价格给糊弄过来的,为了来你们村买虾米,我可是花费了不少时间和路费。这事要想完,时间就不说了,你们起码给我把路费给报销了吧?”
  敖沐阳仔细看着白净男子,他迟疑的问道:“哥们,你是来找事的吧?”
  白净男子脸色一变:“啥意思?你准备玩硬的是不是?我跟你说我既然敢过来打假,那就不怕你们这些黑恶势力,你们动我试试!”
  敖沐阳冷笑道:“你这扣帽子的本事可以,打假?黑恶势力?你说的这都是什么跟什么?”
  敖千喜愤怒的说道:“村长你别跟他啰嗦,让他滚蛋,公道自在人心,我千喜家做买卖还没有被人戳过脊梁骨……”
  双方又要争吵,敖沐阳把敖千喜退回去,然后回头对那白净男子说道:“这样,你说你在市场买的金钩海米也就是五八十块一斤,对吧?”
  “没错!这价钱还带着包装呢!”白净男子得意的说道。
  敖沐阳道:“你把这虾米带过来让我看看,只要你真是用这价钱买到的,别说你的路费,还有时间损失费和精神损失费,我一起给你算上,我给你陪一千块行不行?”
  白净男子道:“谁出来买点海米,还随身带着以前买的海米?”
  敖沐阳说道:“你找同事或者家人送过来,这么多游客朋友在这里,我们跑不掉,也不会耍赖,要是你真能用这样价钱买到,我给你赔偿。而且,要是市场价真是五八十块,那我们的海米也用这价钱往外卖!”
  来看热闹的游客越发多了,有些懂行的说这价钱买不到,也有人怂恿白净男子回去拿,他们是看热闹不嫌事大。
  再者,游客们对渔家的金钩海米很感兴趣,可是一斤三百多的价钱太高了,他们在市场买的也就几十块上百块,所以要是白净男子真能拿出证据来,那村里海米可是要大降价的,他们就舍得购买了。
  人就是这样,关乎自身利益就有了动力。
  游客纷纷劝说白净男子拿出证据来,有的用了激将法,说白净男子是来捣乱的,或者是其他家海米来做广告的。
  男子好面子,就咬牙切齿的说道:“行,正好我买的海米都开了发票,你不是要证据吗?我给你拿证据!”
  他打了个电话,一个半小时后,一台国产SUV开到了村里,有青年提着几个小礼盒下了车,这些礼盒上画着金钩海米的图案,写着‘送礼佳品,红洋特产,金钩海米(国家品质)’。
  等待时间有些长,但看热闹的游客没怎么走,倒是又多了一些。
  看到同事到来,白净男子一脸喜悦,他先拿了一张发票递给敖沐阳道:“你看看,这里是发票,上面有人家单位的印章,没问题吧?”
  敖沐阳仔细看这发票,村里现在开渔家乐经常往外开发票,个个都是行家,敖千喜夫妇跟着他看,然后低声道:“发票没问题。”
  白净男子又打开一个礼盒,从中拿出两袋真空封装的海米递给他们:“喏,你们再看看这海米,大家伙都看看,证据齐全。”
  包装袋打开,一些海米倒了出来,这些海米个头不如龙头村晒出来的大,但差距也不是很夸张。
  这件事不光吸引了游客,也吸引了不少村里人,等到海米一倒出来,好些人立马凑上来看了起来。
  敖千喜看了后顿时笑了,他抓起几个海米仔细研究一番,然后轻蔑的对白净男子说道:“这海米你多少钱买的?”
  男子说道:“发票上不是有吗?一盒两斤,一百六十块。”
  敖千喜将海米扔掉,道:“你让人给骗了,这玩意儿两斤六十块都是贵了,在我们这里就没人吃,这就不是人吃的东西!”
  不等男子说话,他抓了把自家海米摊开对比着让男子来看:“自己瞧,我们这叫金钩海米,你这是个球玩意儿啊?”
  游客蜂蛹围了上来,但桌子就那么小,前面的人能看见,后面的人什么也看不见,于是人群就挤了起来。
  两把海米在一起对比,凡是看到的人顿时就明白了。
  龙头村的海米个头均匀,且通体带樱红色,阳光一照后海米外表带着金色光泽,里里外外色泽一致,看着就让人舒服。
  白净男子买的这海米倒也是红色的,红的好看,红的亮丽,有点太红了。
  敖千喜拿起海米对着阳光让男子看,他买的海米只是外面红,里面颜色是灰白色的。
  “你再闻闻味道,过来,你分别闻闻,自己感觉一下味道有什么区别。”敖千喜对他招手。
  外面游客看不见情况急得不行,敖沐阳便分别抓了一点海米给游客们比较。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有人比对了颜色后就嘀咕道:“这虾米就是外面发红而已,弄碎了里面颜色就不一样了,这是染的颜色吧。”
  敖沐阳笑道:“就是染的颜色,先生,你买这些虾米是为了送礼还是分给单位的员工做年礼?不管你原来怎么打算的,反正你别送了,这东西不能让人吃。”
  “上面染的是苏丹红?”顿时有人就警醒过来。
  敖沐阳道:“应该不是苏丹红,是胭脂红。”
  敖千文捏着几个海米揉了揉后看手掌的颜色,补充道:“就是胭脂红,这东西在咱们国家是可食用色素,不过欧洲不让用,说吃进去后伤害人的肾和肝。还有,就是咱们国家让用,也不准用于肉类和海鲜类,只能给果汁和水果啥的用。”


第1128章 虾油卤
  “胡说。”男子嘴硬,他嗅了嗅后说道:“你们不是让我闻味道吗?这味道怎么了?没啥问题,都一样,都是腥味。”
  “你不觉得你的海米有点太腥了吗?”敖沐阳调侃道。
  男子梗着脖子道:“海鲜都有腥味,腥味越重说明越真!”
  “傻,你以为只有海鲜有腥味?氨水处理后不一样带腥味?”敖沐阳不屑的说道,“这些海米都是陈旧米,甚至是已经坏掉的,它们被人又用电加热的法子给处理了,真空包装的时候没什么事,你打开后见了空气,顶多四五天它们就会黏糊了,这根本不能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