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黄金渔村-第4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炒的,没有油,那时候哪里有油给你炒虾酱?我们都是打上鸡蛋蒸熟,配上掺和了杂粮面的馒头,真好吃!”
本来敖沐阳以为老头子是在调侃他,但说着说着,老头子的目光变得缥缈起来,语气也逐渐沉重:“转眼之间,接近半个世纪,那时候我比你现在还年轻,我身边的同事也年轻,日子真是开心。结果一转身,我已经快七十岁喽!”
敖沐阳不得不多给了他两竹筒的虾酱来安抚他那颗伤感的心。
他炒的虾酱比较咸,这东西扛吃,第二天他便直接用竹筒装着给关系比较近的人家挨个送了一下。
等他把虾酱送的差不多后,他慢悠悠的回到家,在家门口被人截住了,有人合起扇子扶了扶墨镜笑道:“敖主任,咱们又见面了。”
第1398章 岁月的礼物
敖沐阳又见到了这位中科院海洋生物学专家,爱用香水、打扮得体的精致男人,沈知福。
一个多月前他曾经为沈知福寻找海兔,所以此次突然看到沈知福,他便诧异的问道:“呀,沈教授?这是什么风把您给吹来了?莫非您又需要海兔啦?”
沈知福打开扇子呼起风来,满脸笑意:“不不不,敖主任上次帮我捕获的海兔数量已经够多啦,对于我的项目而言,数量绰绰有余。我这次来是为了别的事,首先,我想感谢你上次对我的帮助,这次过来特意带了点小小的礼物。”
话音落下,他收起扇子打开了随身携带的公文包,从中拿出了一个精致的小相框。
相框风格古朴,木质光滑带有自然纹路,散发着红褐色光芒,像是红木质地。里面镶嵌的不是照片,而是一张发黄的纸张,纸上字迹顺序是从右往左、自上而下,一看就知道有年头了。
敖沐阳接过相框看了起来,纸上写的是繁体字,密密麻麻他一时之间看不明白,只注意到最后标注的时间是‘公元一九五零年九月一日’,他便下意识的问道:“沈教授,请问这是什么?”
沈知福长笑一声道:“不知道小敖对你们红洋的新中国渔业工作恢复情况是否了解,我给你讲点我知道的东西吧。”
“1950年6月初,红洋军管会主任吴冕、红洋市高官吴一尊、市长刘博等党政军领导决定执行中央下达的新中国百业恢复命令,于红洋部署恢复渔业及工商业生产,恢复被敌抢掠破坏的发电厂、医院、学校等工作,并决定成立红洋渔业生产协会。”
“当时红洋经历了多年战争后可谓是一片废墟,百废待兴,而渔业是这个地区自古以来的根基之业,协会成立后,就紧急动员工商界各企业开业,筹集1950年下半年渔业生产资金,集资修复发电厂、医院和新设初级中学,恢复九所小学,在这些工作中,困难最大就是恢复渔业生产,你知道为什么吗?”
敖沐阳摇摇头,半个多世纪的事对他来说太古老了,他哪里了解其内情?
沈知福笑道:“这是因为在历史上,红洋的渔业生产模式是鱼栈与渔民放贷关系,生产协会还没有能力对之进行改革,所以要恢复渔业生产必须先清理解放前的资金债务以打消鱼行栈主的顾虑。”
“从六月份开始,协会组织鱼栈商与其交易渔户的代表就1950年上半年度出渔资金的债务事项举行协商会议,以觅取合理的解决途径。经过两个多月反复协商,1950年八月下旬,其中问题终于得以解决。”
“当年九月一日,协会组织了新中国以来红洋第一次渔业生产会议,鱼栈商代表与渔民代表当场签订了红洋解放后第一份渔业生产协议书,也就是你手里这张协议书。”
听到这里,敖沐阳情不自禁的惊呼了一声:“这是我们红洋解放后的第一份渔业生产协议书?”
沈知福微微点头,他用合拢的扇子在相框上点了点,道:“你看这里,两项协议,第一项写的是渔民归还1950年上半年度鱼栈商旧欠渔本具,币值折算标准规定以伪银元券每壹元折合人民币肆仟柒百元计算,如以黄金支付记帐者照当时金价改计银元券同样以每壹元折合肆仟柒百元折算。”
“再看第二项,以南洋旺风北洋旺风两个生产鱼汛为债还日期,如带鱼汛有特殊生产量不能债还者,应酌量债还。”
再往后就是一列列的政府单位名称和领导签名,最后还有两个大红章,字迹已经有些模糊了,不过仔细看还能辨认出第一个红章上的字是‘红洋市渔业生产协会签’。
这是一张应该进红洋博物馆的协议书,对于红洋渔业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的渔业史而言,这东西很是宝贵。
敖沐阳便摆手道:“沈教授,这份协议书太宝贵了,您给我干嘛?”
沈知福笑道:“给你做谢礼,感谢你上次耗时耗力帮我寻觅了一批试验用的珍稀海兔。”
敖沐阳继续摆手道:“别这样沈教授,捕捉一点海兔而已,这算什么?这份协议书太珍贵了,您还是收回去吧。”
沈知福‘唰’的一下子打开扇子挡住他递回来的相框,他板起脸说道:“敖主任,你是不是看不上这份协议书?”
敖沐阳苦笑道:“怎么可能呢,沈教授,这可是我们红洋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第一份渔业生产协议书,这是文物啊,对于整个红洋甚至整个国家的渔业工作来说都很重要,它可是历史的见证者,我怎么可能看不上它?”
“那你就收下它。”沈知福说道,“我老沈一生不怎么求人,就是因为我不愿意欠人家人情,你上次帮了我大忙,我必须得把这份人情给还回去,否则我睡觉都睡不安稳。”
敖沐阳道:“可也用不着给这么一份厚礼吧?”
沈知福说道:“这是我唯一能想到的谢礼,我了解了一下咱们龙头村,发现村子在主打旅游业工作,我就想以后村子是不是会建一个渔家传统文化的展览馆或者博物馆?如果你们有这方面的需求,那这份协议书就可以帮上忙了。”
这点确实,敖沐阳也曾经想过在村里办个展览馆,但手中实在没多少可展示的东西。
现在镇子上想要就渔家传统、渔家风俗等方面搞个渔家文化节,相关通知已经传达了下来,吕志超曾经在开会的时候说过,镇政府想要建一个渔家文化的展览馆,那这张协议书就有大作用了,它可以成为镇馆之宝。
思索了一番,敖沐阳将这张协议书就收下了,然后郑重其事的说道:“沈教授,非常感谢您送来的这份厚礼,如果以后您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地方,我一定竭尽全力!”
沈知福重新打开扇子扇了起来,他笑道:“敖主任,你真是太客气了,只要你喜欢这份礼物就行,也不枉我花费了一个月的时间来搜寻它。”
敖沐阳诚恳的说道:“我非常喜欢,它真是太珍贵了。”
沈知福道:“那就好,敖主任,另外我此次来村里还有另一个目的,那就是还需要请你帮个忙。”
第1399章 进军黑烟囱
先前看到沈知福的时候,敖沐阳就知道对方上门来肯定是有需要自己帮忙的地方,所以他先前把话放出去了,沈知福只要再有所需求,他必然竭尽全力的相助。
不过他没想到这老爷子耿直如斯,竟然接着就表明来意要他帮忙,这倒是够敞快的。
敖沐阳请老教授去了家里坐下,他倒了一杯凉茶后说道:“沈教授您还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请您尽管说。”
沈知福说道:“是的,我坦诚来说吧,这次请你帮的忙有一定危险性,因为我需要去一座海底热液喷口处寻找新物种。”
一听这话,敖沐阳顿时迟疑:“海底热液喷口?海底火山?”
沈知福沉重的点头,这让他的墨镜险些掉落,他又赶紧伸手扶住了:“可以这么说吧。”
敖沐阳问道:“红洋湾这一带有海底火山吗?”
沈知福解释道:“不是在红洋湾,而是在舟山群岛的外海。这样,敖主任,如果你最近有时间,不妨跟我去那边海域看看,我到时候给你详细讲解此次课题情况。”
敖沐阳有心拒绝,可是没法拒绝,人家刚把厚礼送上门,他刚刚许诺说不管什么忙只要自己能帮上就会竭尽全力,现在他是卒子过江,有进无退。
而且沈知福也是掐着点来的,现在是禁渔期,渔船不能出海,他这边没什么事,所以也没有拒绝的合理借口。
这让他暗暗懊悔,还是嫩了点,让老头给套路了。
短暂的思索之后,敖沐阳轻叹了口气道:“行,沈教授,咱们先准备吃饭,其他的等到下午再说。”
沈知福暂时在龙头村住了一晚上,下午敖沐阳还不能跟他前往舟山群岛的外海地区,虽然两地隔着不远,可一旦敖沐阳要帮忙给他去海底寻找所谓的‘新生命物种’,那起码得耗费几天时间,敖沐阳得安排一下村里和巡逻队的工作。
他把工作安排妥当后,第二天他带上黑龙和沈知福一起往舟山群岛外海驶去。
因为他最近一段时间老是外出,将军很是不舍,这次看见他上船,将军便死活跟了上去,无论如何不下船。
敖沐阳一看没办法,只好把将军一起带在身边了。
快艇向着东南方驶去,沈知福说道:“我的队伍已经先行去周边海域探查海底情况了,当地的海况不是很稳定,海底有多座黑烟囱。”
敖沐阳反问道:“黑烟囱?”
沈知福笑道:“对,我没给你说清楚,我跟你说是去一处海底热液喷口带潜水工作,你理解为那是海底火山,其实那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火山,而是一座海底黑烟囱,你对海底黑烟囱有了解吗?”
敖沐阳点了点头,这个他还真了解一些。
海底黑烟囱又叫海底热泉,或者说它属于海底热泉的一种,从字面理解就是海底深处的喷泉,原理和火山喷泉类似,海底有裂缝,不断往外喷出热气、岩浆或者软金属流。
因为水压和水温,热泉喷发出来的热气遇到海底的冷水后会将之瞬间加热至沸腾,形成一道道水汽往上翻涌,如同烟囱排放废气。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发现以来,目前全球发现的热泉有白烟囱、黑烟囱、黄烟囱多种,黑烟囱是最多见的,它一般属于海底富含硫化物的高温热液活动区,热液喷出时形似“黑烟”,同时在其周围形成的硫化堆积物呈上细下粗的圆筒状如烟囱。
听说他们要去找黑烟囱,敖沐阳皱起眉头:“沈教授,黑烟囱周边可是很危险的,一个不小心,怕是会出人命。”
沈知福苦笑着点头表示明白,他又安慰敖沐阳道:“相信我,敖主任,我们队伍准备了先进的潜水设备,可以最大限度的规避这些危险。”
敖沐阳不置可否的笑了笑,道:“黑烟囱周围的高温热液活动区温度多高您清楚吧?处于那种环境中,哪怕是坐潜艇也危险,这跟什么潜水设备没关系。一旦出事,就是大事!”
沈知福明白他的意思,老敖愿意帮忙,可不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去帮忙,他还没有结婚呢。
沉默了几分钟,他忽然改了话题:“敖主任,你是在海边长大的是吗?”
敖沐阳点头称是,沈知福又问道:“那你知道蔡牵和李长庚吗?”
这是两个陌生名字,他就摇了摇头。
沈知福说道:“蔡牵是清中叶以后最著名的海盗,李长庚则是大清水师的高级将领,他们的战船都在舟山群岛的南方外海频繁的活动过。有史料可以考据,双方在这片海域发生过多次激战,十多年前我参加过一次海底沉船科考项目,在那个项目中,我发现过李长庚所属舰队的旗舰来着!”
敖沐阳不明白他怎么突然提到了这个,就问道:“抱歉,沈教授,我不明白这和咱们此次的黑烟囱科考项目有关吗?”
沈知福对他露出个叵测的笑容,然后语重心长的说道:“蔡牵这个人可不一般,他在海上经营了十余年,自号镇海王,掠夺的金银珠宝堆积如山。传说他把珠宝藏在了一座偏僻小岛中,并为此留下了一首藏宝谜,叫做‘吾道向南北,东西藏地壳。大水密卖着,小水密三角。酒樟十八缸,一缸连一缸。谁人能得到,铺路道连江’。”
听他说到这里,敖沐阳反应过来了,他看着沈知福吃惊的问道:“这次你不是要找什么新物种,而是为了寻宝来的?”
沈知福失笑了起来,他摇头说道:“非也非也,我确实是为了这座海底黑烟囱而来,也确实是想在黑烟囱周围发现新物种。至于这镇海王宝藏,那是另有人对此有所图谋。”
不等敖沐阳说话,他紧接着又说道:“你还记得我上次来找你时候身边那几个人吗?你跟老卢搭过话,有印象吧?”
敖沐阳说道:“有印象。”
沈知福说道:“这次他们也来了,对镇海王宝藏感兴趣的就是他们这一伙人。老卢经营着一家打捞公司,研究镇海王宝藏有些年头了,他认为宝藏藏址就在黑烟囱北方一片叫做马蹄岛礁群的地方,现在他正带人在那片海域进行详细勘察和搜寻,现在你明白我的意思了吗?”
敖沐阳问道:“你想让我阻止他们,以保护国家宝藏?”
沈知福嘴角抽了抽,然后无奈的扶了扶墨镜说道:“不是,我的意思是你的潜水本领高超,说不准在潜水过程中能比老卢他们一伙人更早的发现宝藏,到时候你分分钟就可以变得富可敌国啊!”
第1400章 宝藏大饼
听了沈知福的话,敖沐阳笑了起来,这老爷子有点意思,为了鼓动自己去冒险,竟然给他画了一个这样的大饼。
于是他就笑着说道:“我对这些宝藏不感兴趣,再说,根据国家法规,海里的沉船宝藏那都是国家的,我一预备党员能干薅社会主义羊毛、挖共产主义墙角的事?”
沈知福一脸呆滞,他问道:“敖主任你逗我乐呢?”
敖沐阳严肃的说道:“什么逗乐?我认真的!”
沈知福当即倒吸了一口凉气:“我这五十年党龄的老党员了,真没怎么见过你这样有觉悟的小伙子,有你真是国家之幸、百姓之福。”
敖沐阳笑道:“既然这样那沈教授你能不能换个忙让我帮?去黑烟囱里找新生物,这不是想要我的命吗?别说什么莫须有的宝藏,就是确定有宝藏那我有命找到能有命花吗?”
他随口这么一说,主要是找个委婉拒绝的说辞,结果沈知福却误会了。
沈知福说道:“你以为我刚才是在骗你吗?我说的都是真的,江浙一带自古以来富甲四方,是海上贸易的黄金区域。在19世纪初,即清嘉庆前中期,咱们现在要去的东南沿海地带,武装船帮活动很是频繁,当时海盗、大清水师和海商们在这片海上演绎了不知多少故事,我来给你仔细讲一讲。”
敖沐阳干笑道:“没有必要吧?”
沈知福认真的咳嗽一声道:“怎么没有必要?很有必要!我先给你讲一下蔡牵,这蔡牵是当时纵横东南沿海数十个海盗首领中最著名的一个,1800年,嘉庆五年,蔡牵收编水澳、凤尾两帮海盗余众而崛起。两年后,也就是1802年5月31日,蔡牵率领失去生计的渔民、船户等数百人,突袭至金门岛的大担岛和二担岛,杀死当地守军,在岛上烧杀抢了,聚敛了大量财宝!”
“有人做海盗,就有人做官军。蔡牵的死对头是当时的定海总兵李长庚,大清水师的高级将领。这两人一匪一官,在东南海域角逐十余年,可谓不死不休。”
“嘉庆七年,朝廷派李长庚到舟山一带督造大舰,建设霆船30艘,配铸大炮40余门,专门对付蔡牵船队。此后又经过几年大战,蔡牵一再失利,最后只剩小型战船30多艘,携带着多年劫掠来的宝藏消失在海上。”
“再度出现在海上后,那是1809年8月,蔡牵轻装上阵与清军水师连续交战,遭清军围攻,最终寡不敌众,发炮自裂座船,与妻小及部众250余人沉海而死,在他死后,清军费尽心思,也没能找到他当时掳掠走的宝藏,那么宝藏哪里去了?”
沈知福口若悬河一番讲解,然后看向敖沐阳。
敖沐阳摊开手道:“我不知道,沈教授你不会以为我知道这什么宝藏的信息吧?”
沈知福哑然失笑,道:“你当然不知道,我也不知道,但老卢一伙人大概知道,他们为此可是下了苦功夫,只要你跟他们一伙常走动,他们缺少厉害的潜水人员,肯定得找你帮忙,那样你不就能得到内幕消息啦?”
敖沐阳明白了,这老爷子还不死心呢,一心说服自己去给他干活。
他没有办法再拒绝,只好叹气道:“行吧,沈教授,我听你的,不过我有言在先,我可以帮你,但不会冒险接近海底热泉,那太危险了!”
沈知福咂咂嘴道:“这样,我安排我的学生到时候先去接近热泉,确定没有危险的地方你再去,行不行?”
看他不死心的样子,敖沐阳心里有气,他说道:“沈教授,你这样是在拿你学生的生命在冒险!”
沈知福无奈道:“不,这没有冒险,敖主任,你到时候就知道了,海底热泉并没有那么危险,而且我会先让学生派出海底机器人去热泉中采集信息,如果有危险,那海底机器人会反馈回来的。”
看敖沐阳还是面色不愉,他便叹了口气道:“恐惧源于未知,这样吧,敖主任,反正咱们距离目标海域还远,你先跟我进船舱,我给具体讲讲海底热泉,也就是咱们的黑烟囱。”
海底热泉、黑烟囱,这两个都是俗名,这种海洋地貌的学术名字是深海热液喷口,它们往往深藏海底,原理是近似于陆地上的天然温泉:当海水沿海底裂隙向下渗流,受岩浆热源的加热,再集中向上流动并喷发,就形成了“烟囱”一样的深海热液喷口。
这些敖沐阳大概了解,他便说道:“喷出来的深海热液温度是多少?”
沈知福坦诚的说道:“温度很高,大约在二百度到三百四十度之间。”
敖沐阳刚要拍手,沈知福又立马说道:“可是这是喷射口中心位置的温度,实际上因为海水拥有强大的导热性能,喷射口周边地带的温度会锐减,绝对不会超过五十度,我到时候会通过海底机器人制作一张具体的海底温度分布图,不会让你们冒险进入高温区域。”
连同驾驶员,一共四个人一条狗,快艇期间加了一次油,然后才在傍晚到达了目标海域。
这个地方敖沐阳没来过,却也知道,沈知福说马蹄岛礁的时候他就知道这个地方了。
如同名字说的那样,这边有很多小岛礁,它们形状类似,就像马蹄似的,平时沉没在水面之下,只有一天中退潮时候才会微微冒出海面。
在马蹄岛礁外围,一艘大船抛锚停泊,那就是沈知福所带队伍的海洋科研船,另外远处的马蹄岛礁附近还停泊有小船,沈知福给他介绍了一下,说老卢等人就在那些船上。
听着介绍,敖沐阳问道:“他们不能晚上也在小船上过夜吧?”
沈知福一愣,然后说道:“不会的。”
敖沐阳便问道:“那他们晚上去哪里?他们还有大船?”
沈知福咳嗽着说道:“咳咳,也住在我们科研船上,我说过嘛,我们算是合作伙伴,科研船开出来造价很高,我们研究室负担不起,所以跟他们合作,一起分担成本。”
第1401章 舔狗一无所有
等他们从快艇转移到科研船上后,他很快见到了老卢一行。
跟上次相见一样,老卢一方还是五个人。
倒是沈知福所带的研究队人数不少,加上船务人员得有小三十号,他把骨干介绍给了敖沐阳,其中特意给他介绍了两位专业潜水员,分别叫做郑松林和俞新波。
这两位潜水员都是二十出头的小伙子,精神抖擞、神采奕奕,看起来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头,一看就是出色的潜水员。
潜水工作属于运动型工作,对从业者的身体素质要求很高,一般来说潜水员的精力要比普通人更旺盛,越是精力旺盛的人越能成为出色的潜水员。
两人在船上颇有地位,学生和科研人员都称呼他们为教练,郑松林介绍了一下,说现在还没有正式下水,他们每天的主要任务是教导学员们潜水。
说到这里的时候,郑松林随意的问了一句:“敖老哥以前在哪个潜水队工作?有潜水执教资格吗?”
敖沐阳低调的说道:“我是个渔民,在专业性上比不上你们二位。”
郑松林和俞新波便客气的笑了起来,正在跟学生说话的沈知福回过身来说道:“敖主任不要太谦虚,郑教练、俞教练,以后敖主任是你们潜水小组的组长,你们的工作就交由他来安排,没问题吧?”
听了这话,两个年轻人脸上顿时露出不悦之情,不过他们是受雇于人,得听从人家安排,虽然心里不服气却不能直接表露出来。
俞新波不说话,郑松林要更圆滑一些,就笑道:“行,没问题,只要敖主任水平更高,那我们一定好好听他的安排。”
言外之意就是敖沐阳要是水平比不上他们,那就别怪他们不听指令。
这点话敖沐阳还是能听出来的,他觉得这正常。
潜水跟别的工作可不一样,这是在水下求生,危险系数很大,特别是他们这次得下深海,是有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