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黄金渔村-第4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折腾。”
杨树勇明白他的意思,神情有些黯然:“起码得改回七姓村,反正不能再叫王家村了。”
对于渔家来说,村子改名可不是小事,不光是需要上级单位批准,还得改族谱、举行祭祖大典之类,要是一切正常还好,要是有人闹腾,那搞起来可就费劲了。
杨树勇了解敖沐阳的威信和威名,他想借助这股力量给自己站台。
到了这时候,话题才提到祈雨龙王爷的活动。
让敖沐阳意外的是,杨树勇没想着在祈雨活动中占龙头村的便宜,反而想配合并帮助他们。
当然,到了王家村改名的时候,敖沐阳也得帮他。
第1453章 群策
中国的祈雨文化源远流长。
《吕氏春秋·季秋纪·顺民篇》就有记载:“昔者,汤克夏而正天下,天大旱,五年不收。汤乃以身祷于桑林曰:‘余一人有罪无及万夫;万夫有罪在余一人。无以一人之不敏,使上帝鬼神伤民之命。’于是翦其发,以身为牺牲,用祈福于上帝。民乃甚说,雨乃大至。”
这里讲述的就是成汤以身为民祈雨故事,流传很广,这种行为后来为历代所继承,于是祈雨成了古代的一种政府的行为,上到皇帝,下到县令都会举行这种活动。
古代红洋自然也有祈雨活动,当地民谚云:夜夜防贼,年年防旱。
这方面龙头村没什么经验,因为以前规模的祈雨活动至少都是县级领导部门来组织的,多数村子搞不了这样的活动,也没资格来搞。
现在敖沐阳要搞祈雨龙王爷的活动,其实还挺有难度的,村里没有搞过,他没有经验,这得需要别人帮忙了。
杨树勇愿意帮他,他在乡村地区的人脉比敖沐阳要广的多,答应帮他问问山里面的村子,看看他们有没有搞过祈雨活动,有没有什么可以借鉴的经验和借用的工具。
当地有句话,叫红洋群岛半千荷,整片地区虽然三面是水,但却是海水,淡水资源还是非常紧张的。
前滩镇这边特别是龙头村、王家村、龙旺庄等一干村子,因为环绕龙涎湖而建起,所以历史上吃水问题一直不大,祈雨这种活动搞的就少,倒是山内有些乡镇村庄缺少地下水资源,偶尔会在干旱时节搞个祈雨活动,这些活动规模肯定比不上县里,但终究有些经验可以用。
杨树勇帮他跟其他村联系,他自己去镇上找了吕志超。
吕志超更热情的接待了他,整个镇政府的工作人员对他都很热情,看大门的老头碰见他的时候还说要跟他切磋两手,这一切自然源于先前他在擂台上击败郭晓西为镇争光一事。
进入办公室,吕志超递给他一瓶冰镇的凉茶,感叹道:“这天可是越来越热,还没到八月呢,这能热死个人。”
正好,他主动提起这话题,敖沐阳就接了上去:“对啊,光是热就罢了,还没有水,一直不下雨,这怎么办?我决定搞个祈雨的活动。”
他前几天在电话里把这事给吕志超提过了,今天听他再提起来,吕志超并不意外,并明白他的意思:“嗯,是村民给你压力了?”
敖沐阳道:“对,一是死马当活马医,二是大家伙找点事干,不是真为了求下雨来,而是互相娱乐一下,给大家提提干劲。”
吕志超伸出手指点了点说道:“这点不错,我赞成。自古以来,这祈雨活动体现的就是劳动人民那一种跟干旱争斗不屈的精神,这是一种在祈请上苍时表现出的敢于对神灵惩罚的勇敢和机智,一种在困苦中积极乐观的态度,展现出咱们渔家人在天灾面前团结协作、同心同德的寻求希望的意志!”
这番话把老敖听的直眨眼,好一会他才反应过来:什么也别说,鼓掌就行了。
现在他明白了,人家吕志超能做镇高官不是靠背景,这嘴皮子也是666,同样一件活动,在他嘴里说出来是迷信,在人家嘴里说出来就是炎黄精神的体现。
听了吕志超这番话,敖沐阳甚至觉得这祈雨活动必须进行,不进行就对不住好不容易碰上的这个大旱天。
吕志超可不是就会那么几句,他继续说道:“和其他渔家传统一样,祈雨的活动正在消逝,这可不行,它是咱们渔家文化蕴藉的精神体现,应该传承下来,并发扬光大。”
“为什么呢?因为以后子孙后代还会遇到天灾,咱们得让他们了解,祖宗前辈们在没有发达的科技实力支撑的时候,面对天灾是怎么做的!”
他滔滔不绝的说了一会,猛的又想起一件事来:“对了,敖主任,咱们当地的祈雨风俗中,不会闹出人命吧?”
敖沐阳挥手道:“那肯定不能……”
“那就行,咱们一起筹备一下,搞个祈雨的活动。不过咱们就把它当一项传统活动就行,不要过度的宣传,因为近段时间就要下雨了。”吕志超说道。
敖沐阳下意识的点头,等他反应过来后懵了:“啊?近段时间要下雨?我看天气预报说未来十五天还是没雨呀,顶多下月有几个多云天。”
吕志超笑道:“多云天出现,就可以下雨了,这你想不到?”
“人工降雨?”
“除此之外,还能是什么?”
得知可以人工降雨,敖沐阳便精神一振:“吕书记,既然可以人工降雨,那咱们干嘛还去搞求雨活动呀?那不是多此一举?”
吕志超说道:“终归是咱们渔家的传统活动,多年没搞了,搞一搞也挺有意思,不是吗?”
在这件事上他比敖沐阳还要积极。
经过一番打听,祈雨的具体流程就出来了。
海边乡镇都有庙宇,南方是妈祖庙,北方就是龙王殿了,前滩镇上也有这样一座小庙,叫做二圣庙,供奉的是龙王爷和观世音菩萨。
到时候祈雨就是先找人去庙里读一份帖子,介绍当地遇到旱情了,然后把供奉的龙王爷塑像给抬到院子里暴晒三天,这三天里参与祈雨活动的人员要斋戒沐浴。
三天之后是正式的祈雨活动,先在庙里敲锣打鼓、舞龙舞狮,再去海里请‘龙灵’,请到龙灵以后再把龙王爷给供奉起来,到时候再读一篇祈雨书,这事就算完了。
因为市里开始组织对地方乡镇进行人工降雨了,所以他们活动得加紧时间筹备。
首先是选一个去庙里读文书祭帖的人,根据杨树勇打听到的风俗说法,这事以前都是地方最高领导来干的。
吕志超一听这话赶紧摆手:“不行不行,咱们党员可以参与这活动,但不能当出头鸟,换个备选人。”
杨树勇说道:“那就得用辈分最高的老人了。”
吕志超点头道:“这个可以。”
杨树勇和敖沐阳对视一眼,脸上露出为难之色:“可咱们镇上的村子矛盾多多,辈分之间并不统一,谁知道辈分最高的是谁?”
第1454章 二圣庙
吕志超道:“你俩傻了吗?这次的祈雨活动是以你们两个村为主体进行的,又不是全镇进行,在你们村里选一个老人就行。”
敖沐阳摆手道:“那不行,我们村辈分最高的老人偏瘫好几年了,没法参加这活动,以他的身子骨,估计折腾下来就可以直接去海里面见龙王爷直接沟通了。”
吕志超看向杨树勇,杨树勇道:“我们村辈分也不统一呀……”
这话可把书记大人给弄懵了:“你们王家村一个村,村里老百姓的辈分还不统一?”
提到这个,杨树勇高兴的笑了起来:“吕书记您可能不知道啊,我们王家村以前不是这名,叫的是七姓村,现在叫王家村就是瞎叫!”
借着这机会,他把村名的变更内情给说了出来,并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恢复村子的传统名字。
听他唧唧歪歪收了一堆,敖沐阳不耐了,便推他一把道:“得了得了,老杨你别说这些题外话了,还有没有别的人选?”
杨树勇道:“有,学历最高的青年也可以做主持人员,因为在古代,一个地区学识最高的人就被当做文曲星转世。”
“那就这个了。”吕志超和敖沐阳异口同声的说道。
“你们两个村里,谁的学历最高?”吕志超又问道。
敖沐阳呵呵笑了:“我一个叫敖文昌的兄弟,他是985大学毕业的。”
吕志超对敖文昌有印象,毕竟龙头村的村委工作就是他和姜晓玉直接负责的。
听说敖文昌是985大学的学历,吕志超感叹道:“学历可够高啊,怎么混成了个渔民?”
他这话一出口,敖沐阳和杨树勇都不乐意了:“渔民咋了?”
吕志超下压手腕安抚他们,然后问道:“咱们讲道理,小敖你孩子以后985大学毕业,你愿意让他回来当渔民吗?”
敖沐阳道:“当然愿意。”
吕志超一愣:“为、为什么?”
敖沐阳道:“我家有渔场,有远洋渔船,合起来家产得几千万呢,他回来继承家产有什么不好?再说我还没有孩子呢。”
吕志超又看向杨树勇问道:“那杨支书你有孩子了吧?你娃上学着呢,对吧?以后他要是名牌大学毕业,你愿意让他回来做渔民吗?”
“当然愿意。”杨树勇几乎以喜悦的语气说道。
吕志超又愣了:“为什么呀?”
杨树勇道:“我家那兔崽子连高中都考不上,还指望名牌大学?他要是能考上大学,那我也能跟敖主任一样给他搞出好大家产来,让他也回来继承家产。”
吕志超:≡(▔﹏▔)≡。
主讲人的人选确定下来,接下来就是要搞活动了。
他们先去二圣庙看了看,小庙不大,占地面积不到一亩,里面有两个老头做庙祝,平时打扫个卫生,保持的还不错。
海边人家的信仰还是比较虔诚的,每次出海都有人来求龙王爷和观世界菩萨保佑,而渔夫出海后家人又会来祈福,因此人气一直挺高。
他们观赏庙宇的时候,杨树勇问道:“哎老敖,我突然想起来你是计划明年结婚是吧?”
敖沐阳道:“嗯。”
杨树勇便笑了,道:“那今年中秋和明年元宵你不得带着鹿老师来走庙?”
走庙是当地婚姻上的一项传统风俗,走庙过桥,前者是祈福求保佑,后者则是去霉气、去晦气。
敖沐阳说道:“肯定得来。”
杨树勇便拍拍他的肩膀说道:“行,那你可得好好熟悉这庙。”
二圣庙面积小,布置简单,有点像是四合院,大门朝南开,四面青砖墙,背北面南的自然是主厅,里面有龙王爷和观世音菩萨的神像,东西两面两个房间,一个是两位庙祝的宿舍,另一个则是厨房、杂物间,宽敞的院子里有个很大的石鼎,里面终年烟雾飘渺。
祈雨时间定在了七月底,敖沐阳和杨树勇各自在村里喊了一声,然后就有两三百村民自发的来报名参加活动。
大家伙实在是没办法了,过完年除了一场春雨,然后到了今天再没有下过雨,地都干的要冒烟了。
更杯具的是,看天气预报整个八月份还是没有雨,这可怎么熬?
祈雨活动吸引到的可不只是两个村三百来号人,其他村也有人闻讯而来,还有一些游客也来了。
七月底,大家伙涌入了二圣庙,把个小庙挤得满满当当。
多数人挤不进去,就在外面虔诚的双手合十来跪拜。
看着这一幕,敖沐阳心头大受震撼,他叹道:“看来今年的大旱天可把老百姓给害苦了!”
一身长袍的敖文昌抹了把汗水道:“龙头,你把我也给害苦了。”
敖沐阳安慰他道:“没事,熬一熬就过去了,也没有多热。”
敖文昌道:“热我倒是不怕,我是怕人说三道四。唉,这什么规矩啊,找个学历最高的来做主祭,这他么不是把我架在火上烤啊?唉,当年我干嘛好好学习?如今成了笑柄!”
敖沐阳道:“你这算什么笑柄?你现在又不是待业在家,可是咱们村里肱股之臣、渔船的栋梁支柱。要说笑柄得说我在京城做厨师那会,当时后厨有个洗碗工还是北大学生呢。”
敖文昌惊愕问道:“真的?”
“一点不假!”
有了这个安慰,敖文昌心里舒坦很多。
敖沐阳没告诉他,人家那北大的姑娘来刷碗是打暑假工,而且还是为了帮助后厨打工的生病母亲才来的。
“吉时到!”一个庙祝扯着嗓子喊道。
敖沐阳推了敖文昌一把让他进庙,这时候庙外不少信徒就跪下了,双手合十开始磕头祈祷:
“龙王爷在上,观世音菩萨在上,一定保佑我儿媳妇怀上孩子,男孩女孩都一样,先生一个再说。”
“龙王爷保佑,菩萨保佑,让我老婆的身体快快好起来。”
“龙王爷,你睁开眼看看我,保佑我下学期别再考倒数第一了,好歹让我考个倒数第二,让别人去尝尝倒第一的滋味!”
听着大家伙嘴里的念念有词,敖沐阳傻眼了:亏他刚才还以为这些人都是为了虔诚求雨而来,原来他想多了。
第1455章 祈雨
村外对着二圣祷告的信徒不虔诚,院子里的也够呛,先前大家伙拼抢位置倒是挺积极,跪下后就不干正事了,多数都在给自己和家里人做祷告。
敖沐阳困难的在人群里跋涉,他进了院子空地后不满的说道:“现在的人啊,太爱占小便宜了。”
杨树勇随意问道:“咋了?”
敖沐阳说道:“你没听见这些人都在祈祷什么吗?真是乱来,咱们这把龙王爷请出来有正事呢,是让他主持下雨的,大家伙倒好,借着这机会走后门,净在龙王爷面前打自己的小算盘。”
杨树勇嘿嘿笑道:“这没事吧?就是个活动而已。”
听他这么说,敖沐阳便怀疑的看向了他:“你这话说的,我觉得不对劲啊,是不是你也给自己求过神了?”
“绝对没有啊,老敖你这样冤枉人。”
“那就是给老婆孩子求过了,是不是?守着龙王爷你得说实话。”
杨树勇悻悻道:“搂草打兔子,顺手的事嘛。”
这时候庙宇正厅的木门被推开,几条光着膀子、系着红腰带的汉子哼哧哼哧的抬着龙王爷神像出现了。
神像放置到院子正中位置,敖文昌叹了口气举着一张红帖子走上前去先对着门口读了起来:“海天佛国,佛力无边,保佑众生,南海观音,慈悲为怀救济危难……”
正厅之中,菩萨的彩塑稳坐于对面,她的表情温和、脸挂微笑,仿佛确实在倾听着信徒的祈求。
这一帖子读完,敖文昌又转身对着阳光暴晒下的龙王爷读了起来:“东海水宫,龙潭神祗,龙王神威,行云布雨之责,事司水理水之职……”
相比读给菩萨的神帖,还是这篇读给龙王爷的神帖文字更多、内容更长。
敖文昌洋洋洒洒读了一大堆,最后念道:“未跃天衢卧寂寥,碧水流溢海山腰。
进藏头角虽多日,鼓动风雷在一朝。
既若有心成变化,岂能无意泽枯焦。
神踪许为苍生起,愿挚香车上九霄!”
一首七律读得抑扬顿挫,后面的敖沐东鼓掌喝彩:“好!”
老敖回头踢了他一脚:“操蛋,你以为看京剧呢?叫个屁,安静点。”
敖沐东讪笑道:“秀才把这诗给读的不错啊。”
按照规矩,读完神帖以后,接下来就是将龙王爷给暴晒三天。
但这次祈雨本质不是真的指望能求下雨来,敖沐阳是应付村里人焦虑的情绪,吕志超则是搞这么个活动来配合自己发起的渔家传统复兴。
因此,暴晒三天时间是不行了,时间间隔太久会降低大家伙特别是游客的兴趣,于是他们事前商量了,将暴晒三天改为了暴晒三个时辰。
这样上午将神像给抬出来后,他们当天下午就要继续流程。
因为有许多游客来参观这场祈雨活动,他们会去跟龙王爷的神像合影,敖沐阳担心有人毛手毛脚损伤到神像,就亲自带人待在庙宇里盯着。
天气很热,庙宇里面又是烧香又是烧纸,四周有高墙围堵,自然便是更热了。
杨树勇人高马大火力壮,到了中午他扛不住了,汗水哗啦啦往下淌:“老敖你在这里看着吧,我出去找个空调房歇歇。”
敖沐阳皱眉道:“歇什么歇?咱们又没干活,累啊?”
杨树勇叫苦道:“你要真让哥们干活,哥们二话不说,可这是火坑熬鹰啊,我受不了,我快被烤成肉干了。”
敖沐阳指着外面的神像说道:“咱们这里算什么热?你看外面龙王爷,那才是被晒的热呢。”
提起这个,正挥舞蒲扇的敖沐东便笑了:“龙头,这龙王爷的活也不好干啊,得保百姓出海安全,保四乡八村风调雨顺,要不然还会被拉出来体罚,哈哈。”
敖沐阳说道:“成人的世界,什么活好干?”
“对,再说龙王爷是雨水之神,行云布雨、司水理水,这是他的天职。他要是做不好分内的事情,那咱们就得给他点颜色瞧瞧了,否则平时那么多香火供应着他是为了什么?”敖文昌说道。
敖沐东问道:“那外国人老是说上帝保佑,他们要是自己日子过的不顺了,会不会也把上帝拉出来给体罚一顿?”
敖文昌笑了笑道:“这种事就少见了,国情不同,风俗不同,信仰环境不同……”
看他摆出了长篇大论的意思,杨树勇彻底扛不住了:“你们爱聊就聊吧,我不行了,拜拜了诸位。”
杨树勇离开后不久,敖沐阳的奔驰大G停在了庙宇门口。
鹿执紫下车戴上了一幅墨镜,她挥挥手,有人从车子后备箱里拎下来一个个暖水瓶。
看到这一幕,敖沐东使劲抹了把汗水道:“我造,龙头你是不是最近惹着鹿老师了?这会给咱们送热水,鹿老师是要逼死咱们啊。”
敖沐阳说道:“乱说。”
鹿执紫自己也拎了两个暖水壶进正厅,笑语盈盈的说道:“今天热吧?来,我给你们准备了冰镇凉茶,赶紧喝一碗。”
暖水瓶打开,有白气往外冒,不过冒出来的不是热气,而是寒气。
一听她带来了冰镇凉茶,厅里一行人大喜,赶紧分纸杯过来喝凉茶。
敖沐阳一连喝了两杯,冰凉略甜的凉茶进了他的肚子,总算让他舒服一些。
天气太热,中午大家伙没有心情吃饭,就一人弄了一碗海凉粉,往里多加了蒜末之后,他们就造了起来。
三个时辰六个小时结束,下午四点钟,这会天稍微凉快了一些,祈雨活动开始进入正题。
敖文昌继续对着神帖来吟诵,这次帖子是《神民泄潭祈雨疏》,他擦着汗水读道:“民亦劳止,莫苏就稿止苗;天毕从之愿霈为霖之雨。恭投鹫岭,祗梼龙渊。洒道清尘,肃花幔而戴地;升云上气,徯水泽以盈畴。凡我有生,敢忘大赐……”
“这都念的是什么?”杨树勇问道。
敖沐阳斜睨他一眼道:“没有文化啊。”
他哪里知道这念的是什么?
杨树勇讪笑:“到底念的是什么?”
敖沐阳不屑的说道:“真是太没有文化了!”
杨树勇吞了两口口水,后面不敢再问。
第1456章 大炮抵达
接下来就是去寻觅龙灵,队伍从庙宇出发,前面大旗挥舞,铜锣开道,后跟旗幡回避牌和一座八抬大轿,轿子里面坐着一个纸扎龙王爷。
祈雨活动的规模是很庞大的,龙王爷可是海神和水君,它在陆地出行就跟皇帝出行一样,队伍浩浩荡荡,有经诵队,有表演分队。
本来这活动是龙头村自己搞,后来敖沐阳上报镇子后,改成了龙头村牵头,全镇一起搞的活动。
好几个村参与了活动中,其表现就是提供表演分队,舞龙、舞狮、花船、马灯、花灯、高跷、铳会、大刀会、铜锤会、跳蚤会、大头会、地戏会、蜡器会、板凳会等等,队伍拉开能有二三百米的规模。
一路上锣鼓喧天,鞭炮震耳,从庙宇走向镇子码头,街道很快被表演队伍给堵住了。
在这项活动中,敖沐阳也占了一个角,当龙王爷被抬到码头的时候,他们得迅速的在水里捞上来一条鱼,这就是‘龙灵’,算是龙王爷显灵,灵魂附着在这条鱼上了。
捞取龙灵的任务自然交给了敖沐阳,最好的龙灵是大黄鱼,以前大黄鱼是红洋湾最丰富的渔获之一,价值大,有代表性。
但现在野生大黄鱼极其罕见,想要捞一条大黄鱼上来是不可能的了,其次可以捞一条米鱼,捞到米鱼的寓意也很好。
不用说,这也很难,因为米鱼很少会出现在岸边这样的水域。
敖沐阳带了一张渔网下水,他入水一看,好几条漂亮的金色游鱼出现在码头正下方的水中。
这些鱼跟大黄鱼有点像,当然,它们不是大黄鱼,而是现在海里还能捕捞到的黄姑鱼。
在码头一带碰上黄姑鱼也是很罕见的事,敖沐阳估计这是吕志超有人先前刚刚放出来的,因为他看见有一条鱼出现了鱼鳞脱落的伤痕,这绝对是暴力所致。
这算是作弊,他当做不知道,带着渔网就来了个水下神行,收网之后里面捕捞到了一条黄姑鱼。
他又在水下待了一会,等他提着渔网浮出水面的时候,岸上锣鼓声再度响起,几十挂鞭炮噼里啪啦的点燃,将码头搞的烟雾飘飘……
敖沐阳把黄姑鱼交给敖文昌,有人点燃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