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黄金渔村-第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敖沐阳无语。
  两人沿着湖边溜达,恰好碰到一个青年在纠缠游客,看到敖沐阳后那青年转身就跑。
  敖沐阳皱眉道:“他在干什么?是不是干违法的事?”
  敖富贵一边看着湖边的菰一边说道:“嗨,王家村的一个孙子,他肯定是忽悠游客买什么东西。”
  敖沐阳道:“这样他看见我跑什么?”
  “害怕你呗,你现在在王家村威名赫赫啊。”敖富贵笑道。
  被青年纠缠的游客听到这话对他感激的点点头,敖沐阳哭笑不得,自己现在这算是恶名在外吧?
  湖边多的是菰,敖富贵又找到一片,铁铲下去,他拎上来抖擞几下后,露出一个雪白娇嫩又膨大的根茎来,这就是茭白了。
  旁边的两个游客也发现了,女游客迟疑的问道:“这是茭白呀?”
  敖沐阳点头:“对,茭白,你们要是喜欢吃可以在这里挖点,然后回村里农家乐给加工一下,这里的茭白可是纯天然无污染的。”
  他挽起裤腿下了湖边,先挖了两把泥看了看,这是查看湖中是不是有水蛭,龙涎湖里的生物分外肥硕,连水蛭也是这样,一旦被叮上可是相当麻烦。
  这片水域还不错,他挖了几把泥没有发现水蛭的踪影,看来周围很安全。
  拎起一把铲子铲下去,敖沐阳也拿起了一棵菰。
  他看了看摇头:“倒霉,碰到灰姑娘了。”
  灰姑娘是当地给灰茭的俗称,有些菰熟过头了,或者内部的黑粉菌的菌丝体生长过多,这样会让茭白内部长满黑褐色的孢子,自然就没法吃了。
  敖富贵杵着铁铲惆怅:“唉,我什么时候能碰到属于我的灰姑娘?”
  敖沐阳将手里的菰扔给他:“喏,回去搂着吧。”
  敖富贵顿时笑骂:“滚蛋!”
  继续下铲子,这一棵菰就是新鲜的茭白了,敖沐阳在湖水里洗了洗递给将军,将军扛着叼到岸上放下又跑回来等待。
  元首则蹲在岸上看守,有游客第一次看到采集茭白,就上手想拿起来看看。
  见此,元首立马炸毛:“喵呜!喵呜!”
  敖沐阳起身喊道:“元首,让人家看看,别这么吝啬,人家又不是要抢咱们的东西。”
  听了他的话,元首收起身体,又趴在岸边懒洋洋的晒起太阳。
  游客们见到后大为惊奇:“哟,小哥,你这猫真有灵性。”
  敖沐阳笑道:“猫这种动物,它本身就有灵性。”
  将军用尾巴在他腿上抽了一下,他只好补充了一句:“当然,狗也有灵性。”
  说着他摸了摸将军的脑袋,将军眯着眼耷拉着舌头,狗脸一幅享受的样子。
  接二连三,敖沐阳收拾出来了不少茭白,他当场将茭白切了下来,植株扔回湖里,它会逐渐腐烂被鱼虾蟹吃掉,或者化为养料沉淀到湖底,茭白则作为蔬菜被他带回家。


第168章 多了一个
  两人在这里忙活着收拾茭白,有游客被吸引过来,问道:“这是竹笋吗?”
  敖沐阳笑道:“不是,这是茭白,但和竹笋类似,也是一种蔬菜,有很多种吃法。”
  一名游客来了兴趣:“这东西怎么吃?从哪里搞到的?”
  敖沐阳指了指湖边道:“这些菰的下面就长着茭白,挺好吃的,关键是纯天然长成,绝对没有任何污染,你们在城里吃不到,吃到的也是种植的茭白。”
  这年头任何东西,只要和野生、纯天然、无污染之类的词搭上边,就会立马身价倍增。
  听了敖沐阳的话,那游客来了兴趣:“能卖我一点吗?”
  敖富贵道:“这还用买?你去旁边挖就行啦,都一样。”
  游客无奈道:“我没带任何工具,而且,我不想弄脏衣服。”
  敖沐阳跟敖富贵都跟泥猴似的,身上衣服洒满了泥点子。
  见此,敖富贵便拿了几个切下来的茭白递给游客,游客问道:“多少钱呀?”
  敖富贵豪爽的摆摆手道:“送你们的,去村里随便找个渔家乐,给十块八块的加工费,这就是一盘菜。”
  其他游客看到后,纷纷上来讨要。
  两人挖上来的茭白多,这东西不值钱,便做了个大方,分给几个游客一人一份。
  剩下的两人分了分,敖沐阳装进背包里带着将军和元首往家走。
  已经是傍晚时分,村里码头停靠着归来的渔船,他去看了看,有人打捞了一些虾,于是他留下二十块钱,提走了一些手指长的鹰爪虾。
  敖沐东看到了就笑:“阳哥,你这是没吃够海虾?早说,不用花钱,我哥刚走,他今天弄了一些虾。”
  敖沐阳道:“不用,我吃不了多,回去做一道菜。”
  他要做的是当地渔家很少见的菜,叫做茭白虾仁饼,这是他在京城时候酒店的招牌菜之一,很受女生和孩子欢迎。
  做这菜需要准备的东西很多,除了常规油盐酱醋面粉鸡蛋,还得有面包糠。
  面包糠这东西在山村极为罕见,但超市有卖面包,敖沐阳在里面翻找了起来。
  敖沐城的儿子敖鲁翰刚放学,看到他在仔细查看面包,就神秘兮兮的说道:“阳叔,你要找最鲜最好吃的是吧?我给你找,我有经验。”
  “你哪来的经验?”敖沐阳笑着问道。
  敖鲁翰得意的说道:“每天我都帮我爸妈收拾货架,哪种好吃、哪种不好吃,我一清二楚。”
  正在给人打酒的敖沐城撇嘴道:“看把你能的!”
  敖沐阳拦住准备翻找的敖鲁翰,道:“别,我不要新鲜的,我要最干的面包。”
  敖鲁翰傻眼了:“啊?最干的?干的不好吃。”
  敖沐阳道:“我有其他用途。”
  敖鲁翰想了想道:“我早上的时候开了一个面包,就掰了一块,剩下好大一块没包装起来,应该这会干了。”
  果然,他去厨房找了找,找出一个干面包。
  敖沐阳要拿走面包,敖鲁翰嘿嘿笑道:“一个新面包十块,我这个开过封了,不过只吃了一点,你给我五块吧。”
  “行,你可真会做生意。”
  敖沐城在柜台后面喊:“你个小兔崽子,这个破面包没人吃了你还问你阳叔收钱?免费给他吧。”
  敖沐阳拿起面包走人,道:“你可别装模作样了,真要送我的话你在里面喊什么喊?出来塞给我呀。”
  敖沐城嘿嘿笑。
  回家之后,敖沐阳将干面包搓了一遍,搓下来一堆面包屑。
  然后他开始收拾鹰爪虾,将虾头虾尾掐掉、剥掉虾壳,剩下虾肉洗干净切成肉酱,加了点盐、料酒和姜粉五香粉来去除腥味。
  虾肉酱先去腥,他又把茭白剁碎成末,利用面粉和鸡蛋清掺和,他把虾肉酱和茭白搅拌在了一起,团成一个个小圆饼。
  最后,他把这些小圆饼在面包屑盘里沾了沾,打开烤炉放入其中,剩下的就是等着吃了。
  烤炉的转针滴滴答答的跳动,他去了院子里,躺在莞香树下玩起了手机。
  不一会,虾肉的鲜美香味从烤炉里传了出来。
  差不多要日落西山了,忽然有人敲开了门。
  敖沐阳以为是敖富贵,笑骂道:“你这混蛋鼻子真尖,晚饭还没有出锅你就来啦?”
  “呃,阳哥你准备吃饭了?”敖文昌有些尴尬的声音响了起来。
  敖沐阳回头一看是他,便笑道:“是文昌啊,来坐坐坐,我以为是富贵呢,他老喜欢来我这里蹭饭吃。”
  敖文昌搓搓手道:“阳哥你先吃饭吧,吃完饭我再过来。”
  渔家人吃饭晚,因为渔船回来后往往已经月明星稀,家家户户都是八九点钟才吃晚饭。
  敖沐阳道:“你在我这里一起吃吧,你可是稀客,从小到大我记不得你有几次主动来我门上。”
  敖文昌从小就不合群,他在学校待在教室里安静的学习,回家后则缩在家里老老实实的学习,从不跟他们一起疯。
  安排敖文昌坐下,他去将烤好的茭白虾仁饼端了出来。
  小饼只有幼童巴掌大小,外面撑着一些面包屑,往外散发着诱人的鲜香味。
  敖沐阳端出椒盐小盘和砂糖小盘,道:“想吃咸的蘸这个,想吃甜的蘸那个。”
  敖文昌讪笑道:“谢了,阳哥,我不是过来吃东西的,我是想过来跟你聊点事,有点事想拜托你帮忙。”
  “一边吃一边说。”敖沐阳吹了吹小饼,凉了后咬了一口。
  小饼是茭白和虾肉做成的,弹性十足,有虾的鲜美也有茭白的清香,一口一口咀嚼着很好吃。
  敖文昌本想礼貌性吃一个,结果吃了一个后停不下了,又忍不住拿了一个吃起来:“嗯嗯,阳哥,好吃。”
  敖沐阳道:“好吃吧?哈哈,我做饭必须好吃,说吧,有什么事要找我帮忙?”
  敖文昌咽下虾饼后说道:“阳哥,我想跟你干!”
  “干什么?”敖沐阳下意识的反问。
  敖文昌道:“去海上干,我把我爸妈说服了,不考公务员也先不去找工作,我想先试试海上生活。”
  “我自己没船,也没什么熟人,但我知道你带着大国叔他们在干活,所以就想请你帮个忙,也带我一程。”
  “我知道我是个生手,什么也不懂,这样我先不求财,让我跟着学学怎么出海就行,以后等我成了老手再说工资的事。”
  一口气说出这些话,然后他就眼巴巴的看着敖沐阳等答复。


第169章 大舅
  敖文昌有个绰号叫秀才,不光是他学习好,还因为他长得秀气,从小就安安静静,很少说话。
  他刚才一口气说出这么一大堆的话,对他来说是很罕见的,足以见他的决心。
  敖沐阳纳闷:“你想出海?你那么高的学历,本事也好,怎么不去城里?去红洋呀,甚至去京城,总得不负所学吧?”
  敖文昌摇头:“不,我不去打工了,我要做渔夫。”
  “啊?”
  敖文昌道:“主要两个原因,第一,这是我的梦想,其实我从小就向往海上打渔的生活,可我爸妈不让我上船。第二,我很看好咱们的职业。”
  “我是说,打渔很苦很累,可如果转变一下观念,将传统渔业改为观光渔业和旅游渔业,那将可以轻轻松松赚大钱。”
  “我一直在关注政治,国家现在特别重视新农村建设,咱们周围的渔村迟早会发展起来。现在都市的人已经厌倦了钢筋水泥和高楼大厦,旅游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黄金时期。”
  “这意味着什么?咱们龙头村交通闭塞,这是坏事也是好事,坏事是咱们发展不起来,好事是咱们没有受到污染和破坏,保持着原生态的渔家生活。”
  “一旦红洋有政策扶持,那咱们村就能腾飞!而渔业和旅游业正是咱们的翅膀,它们合在一起,必然能助力我们大发展!”
  敖沐阳震惊的看着他,敖文昌被他看的有些不好意思,道:“这些不是什么真知灼见,只要多关心政治和时事,很容易能分析出来。”
  “不是,我吃惊的是你什么时候这么能说啦?”
  “我从小就能说!”敖文昌愤愤道,“是我爸妈把我看得很严,回家就让我学习,不让我多说不让我玩,我在学校没有朋友,没人能聊得起来,所以你们就以为我很腼腆!”
  敖沐阳咂咂嘴道:“好吧,看来我们认识的是个假的敖文昌。”
  “那我能跟你干吗?”敖文昌期盼的问道。
  敖沐阳道:“没问题,阳哥没意见!”
  “不是阳哥,是龙头。”敖文昌顿时笑了起来,“以后我得改口叫你龙头了。”
  这个敖沐阳没有客气,因为他被敖文昌刚才的话打动了,听了敖文昌先前的话,他意识到这小子有些理念和自己是一样的,有对方的帮助,自己某些事会变得轻松很多。
  敖文昌刚跟他干,立马就开始为他出谋划策。
  “龙头,我看你的楼房后面开了个好大的养殖池?”
  “是啊,养了泥鳅、黄鳝和一些石爬子鱼。”
  敖文昌立马道:“那我建议你在上面加上个鸡笼,搞立体化养殖。用死掉的泥鳅黄鳝和水草来喂鸡,鸡粪落到池子里可以做泥鳅黄鳝的食物,泥鳅黄鳝不吃的可以做水草的养料,正好形成一个循环!”
  敖沐阳搓了搓下巴的短须,这是个主意。
  他记得高中生物课上就讲过这种养殖方式,这样可以省掉喂鱼的饲料钱,因为鸡粪可以经过发酵后喂鱼,这样的好处就是鱼的肉质更鲜美。
  鸡粪便中的液体可以被水里的浮游生物所吸收,从而促进其生长和繁殖,这样不但不会影响水质,反而可以改善水质,好处多多。
  第二天,敖沐阳立马去了镇子一趟。
  他的养殖池规模不小,上面架一个养鸡场,即使是散养也能养不少鸡,上百只没问题。
  这样,他打算来个自养自吃、自给自足。
  现在已经是九月中旬底了,马上进入九月下旬,距离过年不到半年,正好养大了这些鸡到了过年好好搓一顿。
  镇上有养鸡场,但人家养的肉鸡和蛋鸡,没有小鸡。
  通过养鸡场,他知道了一个孵化场的联系方式,就在隔壁的粟集镇,他的舅舅家就在镇上。
  正好,他骑着山地摩托去了粟集镇,先去舅舅家走了一趟。
  他家和舅舅家关系不远不近,当年他父母失踪在海上,他舅舅帮过他,但也没有帮太多,否则他不至于被大伯骗成那样。
  带着泥鳅、黄鳝、烧鸡和白酒,他按照记忆到了舅舅家里。
  五六年没来了,镇上变化不小,村里变化不大,道路一如既往的崎岖狭窄,房屋也是和以前一样的低矮破旧。
  看到他上门,刚午睡睡醒的大舅杨宝坤笑道:“哎呀,小阳来了,前几天还老是跟秋莲聊你,你这变化真大,好青年了。”
  进门后敖沐阳先道了个歉:“对不起啊舅舅,回来后这么久才过来上门,之前家里忙活事太多了。”
  杨宝坤摆摆手道:“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你瞧你过来怎么还拿这么些东西?上门来看看不就行了?”
  敖沐阳笑道:“没多少东西。”
  他的舅妈打开冰箱拿了两瓶冷饮出来:“来来,小阳来喝可乐,这秋天了,天还是挺热哈?”
  敖沐阳道:“还行,骑摩托车不热,风猛的很。”
  杨宝坤往外看看,道:“嗯,今天风不小,喝可乐,我给你拿瓜子,昨天镇上赶集买了些西瓜子,还挺好吃,你尝尝。”
  “不用麻烦啊舅舅,我坐不了多会就得走,这次过来是想买点鸡养着。”他赶紧拉住舅舅的手臂。
  杨宝坤很倔强的推开他:“你坐着,走什么走?今晚在这里吃饭,让你舅妈下馄饨,你从小爱吃你舅妈包的馄饨。”
  他的舅妈蒋怡美说道:“就是,刚来就急着走?晚上在这里吃。对了,你秋莲婶给你介绍那姑娘处的怎么样?秋莲说那姑娘人很好。”
  敖沐阳含糊的说道:“先当朋友处着吧,看看有没有那个姻缘。”
  蒋怡美点头:“这也对,结婚就得靠姻缘,就说你大姐吧,她当时在县城工作看了多少小伙,都相不中,结果后来碰上你大姐夫,两人一下子对眼了。”
  杨宝坤夫妻只有一个女儿,当时计划生育抓的严,村里也不敢多生。
  他们的女儿挺有出息的,大学毕业在县城做了教师,找了个女婿在银行工作,两人都算是吃公家饭的。
  大舅和舅妈热情挽留,敖沐阳只好说道:“这样,舅舅,我先去镇上看看鸡苗的情况,买完了我再回来,行吧?”
  蒋怡美道:“让你舅跟你一起去,我在家包馄饨,准备两个菜。唉,这多少年了,好几年没看着你了,你舅想你想的不行。”


第170章 立体化养殖
  杨宝坤是本地人,虽然没什么大能耐,但基本的人脉还有,他跟养殖场老板的一个亲戚是朋友。
  得知敖沐阳想去买鸡苗,他就打电话给朋友,让对方帮忙说了说。
  敖沐阳觉得没必要,他就买百十个鸡苗,对于孵化场来说这是散户,可能现在村里人自己养都不只养百十只鸡。
  鸡苗便宜,没多少钱,即使找了人也就省个十块二十块。
  不过有个好处是,这样老板会正儿八经帮他挑选鸡苗,不会用病鸡苗来忽悠他。
  孵化场规模颇大,进去后接到电话的老板找了个饲养员:“你带他们在园区转转,看看他们想买什么鸡。”
  敖沐阳摆手道:“你们这里有展示区吧?我们一身细菌,就不进园区了。”
  听了这话,饲养员笑了:“哥们行家。”
  现代养殖场都是封闭的,隔绝力度很大,目的自然是防止外界的细菌传播进来,所以一般不欢迎外人在没有做消毒灭菌处理的情况下进入园区。
  不过这孵化场规模大,功能齐全,有紫外线消毒室。
  饲养员带他们去做了紫外线消毒,然后进入了养殖区。
  偌大的养殖场被分成了很多个小区域,他们一进去,先看到了一种只比成年人拳头大不了多少的小鸡。
  这些鸡的羽毛色彩鲜艳,一个个蹲在地上,很神奇的可以蹲着走,走来走去好像毛球滚动。
  杨宝坤好奇:“呀,这小鸡有意思,它们还会蹲着走?”
  饲养员笑道:“这是东亚矮脚鸡,它们不是蹲着走,就是在正常的走,不过天生小短腿。”
  杨宝坤问道:“那这种鸡好吃吗?”
  饲养员大笑:“老哥,这是观赏鸡,它们就能长这么大,你看到的就是成年鸡,你说它们好吃吗?就是好吃也没法吃。”
  杨宝坤顿时啧啧称奇:“这么小的鸡?观赏鸡?还有人当宠物养?鸡屎可是能臭死人呀。”
  往后还有一种纯黑色的鸡和一种纯白毛的鸡,饲养员介绍了一下,这是两种外国鸡,一种叫澳洲黑鸡,一种叫布雷斯鸡。
  这些外国品系的鸡价格贵,而且还娇贵,得好生伺候才行,敖沐阳看不上它们,他要的是土鸡。
  倒不是说土鸡好吃,而是这种鸡长得扎实,不容易生病,即使不用药也能活的好好的。
  不过,土鸡长得慢,从育雏到出栏得半年以上的时间,即使出栏了也没多少肉,公鸡只能长到三斤半,母鸡长到两斤半。
  当地的土鸡叫黑头鸡,又叫张飞鸡,因为它们头部羽毛漆黑,如传说中的张飞一样面如锅底。
  黑头鸡是土鸡,可却不便宜,普通的国产鸡如九斤黄、三黄鸡、乌骨鸡、大骨鸡一只才四块钱,而肉食鸡价格更低,只要两块左右,黑头鸡却要六块五一只。
  这是因为当地的土鸡出肉率、出蛋率都太低了,长得也慢,所以改革开放后,当地人不爱养了,纷纷换成了生长快的肉食鸡之类,导致数量锐减。
  物以稀为贵,这道理在所有市场通用。
  考虑到养殖过程中的折损,敖沐阳要了一百二十只鸡。
  选好了鸡苗,饲养员说道:“小哥,低于一千只鸡苗,我们都是不送的,你最好自己雇个车过来拉。”
  敖沐阳道:“别着急,我不光买鸡苗,还买别的。”
  “饲料和药吗?”饲养员问道,“如果是这些,那我们还是不能送货上门。”
  敖沐阳指着一种铁架子道:“我要买一套这个,你们送货上门不?”
  这种铁架子是养殖笼,但不是一般的养殖笼,它的名字是养殖床。
  顾名思义,养殖床跟一张床似的,它可以做独立的养殖场,可以用来散养鸡,面积颇大。
  养殖床有个厉害的地方是底部分层,分成好几层,这样鸡鸭在最上面生活排便,粪便会被层层筛选。
  敖沐阳觉得这个功能对养殖池很有帮助,鸡粪被筛选后,杂质被留下了,落入养殖池的都是有机物,这样避免了需要隔段时间就得收拾池底的麻烦。
  一座养殖床要五千块,面积是五六百平米,可以养殖上千只鸡。
  敖沐阳只养殖一百多只,这有点浪费。
  但他觉得价格无所谓,重点是功能有用。
  他交了钱,这下子养殖场就提供送货上门服务了,这种养殖床利润颇大。
  杨宝坤觉得他是浪费:“小阳,你买几个笼子就行了,买这东西干球?多少钱呀,多浪费呀。”
  敖沐阳笑道:“我先养殖着试试,要是养鸡有利润,那我以后就专门搞养殖,不用出海了。”
  杨宝坤点点头,这样也好,妹妹和妹夫在海上出事,他打心眼里不希望这个外甥再出海。
  在舅舅家吃了晚饭,第二天养殖床和鸡苗一起送了过来。
  敖沐阳将养殖床架在了养殖池的上面,正好盖住了养殖池,这样还有个好处,就是可以避免青蛙、水蛇、水耗子来偷鱼吃。
  黑头鸡被叫做张飞鸡,还有个原因是它们性情凶猛,跟张三爷一样的暴脾气,青蛙、水蛇是它们的食物,敢靠近肯定会被吃掉。
  等他搞好了鸡苗养殖,敖大国的渔船保养工作也结束了,这样九月下旬,他们再度出海了。
  这次出海,敖沐阳带上了敖文昌。
  敖文昌的父母来码头送他,跟送小孩上学似的,看到他上了船,脸上表情那叫一个牵肠挂肚。
  他母亲拉着敖沐阳的说叮嘱道:“阳子,文昌没怎么出海过,你多照顾他呀,你是龙头,你可得护好了他。”
  敖沐阳道:“放心,婶子,他安然无恙的出海,我肯定也会安然无恙的带回来!”
  “那就好、那就好。”姚秀丽嘟囔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