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远东之虎-第1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呕~”这些味道。还有那被呕吐出来的红白色番茄汁配豆腐脑,让所有人都一个个的接着呕吐了起来!甚至连那些老兵们都没有忍住,跟着新乌鸦们疯狂的开始了呕吐。
听得后车厢里的呕吐声,林山河耸了耸肩悄然而笑。而张彦则是眼神飘忽,但那眼神中的得意和幸灾乐祸则是傻子都看的出来的。
此时,在后车厢里的霍庆云他们早已经被十毒公子的祖宗都骂遍了!难怪刚刚训练完毕就那么好心的请咱吃豆腐和番茄汁,还说什么补充营养!好嘛!这些全是骗人的!
呕吐着的霍庆云心里不断的在骂着,此时他不经意间看到了自己肩头上一块粘在了肩头的小块白色类似脑组织的东西,不由得胃里再次翻腾“哇~!”的一声继续呕吐了起来!
而前座的林山河则是摇晃着脑袋吟着一首乱改的诗:“昨日打靶过去,脑浆爆炸无数,车上行前便起呕吐。呕吐!呕吐!臭飞小鸟儿无数……”
而驾驶着车辆的张彦则是对着车后笑嘻嘻的道:“没事儿,你们吐啊~吐啊~也就习惯了。”这句话,惹起了小乌鸦们一片的白眼。
便在小乌鸦们变成了七彩的人体喷泉的时候,南京方面却在火车站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哦的迎接活动!各地的报社们从不同的渠道接到了一个消息,有一群来自于山东遭受了国防军无理抢劫、枪杀的受害者家属们将会到南京国府告状!
这可是一条极大的新闻哪!一时间,从《大公报》、《申报》到中央通讯社等各大报纸全都聚集在了火车站,对着这些远道而来的山东告状者充满着期待。
而在火车上,刘明远早已经将那些记者们可能问出的问题全部掰开揉碎了和这些大户们说了一遍。这些大户们也不是傻子,他们自然是眼前的这位“刘记者”肯定不是什么普通的记者。
不过这些他们一点儿也不在乎,他们只希望能够舀回那些国防军抄家抄走的粮食和钱。至于刘记者是什么身份,这些重要么?!至少对于他们来说,一点儿也不重要。
现在国防军的威胁,还有那些泥腿子们的心思这才是最为重要的!不把那些泥腿子们震慑住,将来自己等人就不好办了!
“呜~库嚓~库嚓……”随着一声汽笛的长鸣,火车渐渐的靠站了。站台上的记者们“轰~”的一下子涌了上去,刚刚准备下车的那些个来自山东乡下的大户们顿时被吓住了!
他们何曾经历过这些场景?!愣愣的有些不知所措,这时候刘明远悄然的走到了周老身后轻声对他道:“周老不必慌张,照着我说的去做就行了。”
周老这才点了点头,对着身边的几个家族子弟使了个眼色。一堆人就这么在火车站内仰天大哭:“我的老天爷啊~~您开开眼吧!!”
对于国防军的控诉,便从这一生干嚎中开始了。
而就在这些个山东过来的大户们开始他们的南京告状之旅的时候,记者哈雷特。阿班的报道社论《中世纪,或许比中世纪更为凄惨的生活剧——体会山东真实生活记》。
当然,今天《纽约时报》的版面已经没有了。于是这篇引起了主编心动的报道,被放到了第二天的头版头条!因为报道的长度,甚至这篇报道占据了整个版面!
第四百三十三章 没有硝烟的战斗
《国家军队,何以为行匪乎?!记山东国防军打劫事》这是中央社的报道,而《申报》则是以标题《国防军的光环何以被破?!数百民众赴京喊冤!》。
《大公报》还算是比较客气的,他们的标题是《赈灾?!亦或是军阀抢劫》。
这些报纸无一例外引起了一片的轰动,在国府有心人的推波助澜之下那些大户们得到了总裁的接见,中央社宣布将全程报道。
同时,国府召开新闻发布会。由国府中央组织部部长陈祖燕主持,发布会上陈部长声讨了国防军这种“名为赈济,实则伤民”的行为!并呼吁国防军“尊重国府,立即撤出关内。其赈济,可交由国府及当地政府执行。而国防军则可派遣大员参与赈济。”
不得不说,被蒋中证和他的心腹们所参详出来的说辞极其有迷惑性。以国防军来说,再怎么辩解他依然是直属于南京国府之下的。
一个地方政府竟然进行全国性的赈灾,这本身就有些奇葩。不过,在民国各种奇葩之事下这也不算什么。而南京国府提出的要求在很多人看来也算是“合情合理”。
毕竟出动了军队,那么这种行事已经形同军阀了。在刚刚结束了各种军阀混战的国内,这无疑是触动了很多人的神经。而国府的提法,也就是国府进行赈灾国防军则监督。
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个可行的方案,可惜的是天真的记者文人们不知道。那些国府大员谁曾把灾民的生死放在心上过?!他们所要的,是那批粮食的分配权!
只要分配权到了他们的手上,那么搓圆揉扁还不是他们说了算?!至于灾民么……他们终究是要死的。只要土地留下来了,那么总归还是有人会来耕种。
这事实上就是南京国府不宣之于口的态度,而这种态度在后来被一个美国记者记录了下来。在后来的河南大饥荒的时候美国记者白修德决定和他的朋友;《泰晤士报》记者哈里森。福尔曼一起奔赴河南;看看那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这两个外国人被河南修罗地狱般的场面震呆了:无穷无尽的难民队伍;随时因寒冷、饥饿或精疲力竭而倒下;寻找一切可以吞咽的东西来吃的饥民;。因此而死掉;一群群恢复了狼性的野狗;肆无忌惮地吞噬着死尸。那些尸体中,有的甚至是它们原来的主人……
最触目惊心的;母亲将自己的孩子煮了吃;父亲将自己孩子煮了吃……有的家庭;把所有的东西卖完换得最后一顿饱饭吃;然后全家自杀……
白修德出离愤怒;这个政府非但不作为;而且变本加厉盘剥灾民。
军队征走了农民的所有粮食;仓库里堆满了吃空额剩余的粮食;国府的军官们便通过黑市倒卖这些粮食中饱私囊。教会和清廉的官员;却要花高价从黑市上买来粮食用于赈灾。
1943年3月22日;白修德的报道《等待收成》刊发在美国《时代》周刊。这件事情几乎让在美国筹款的第一夫人抓狂,因为此时她正打算赢取美国的援助。而明显的这种报道对于她和蒋中证的计划是极为不利的!
于是,白修德得以见到了蒋中证;但蒋中证“脸上带着明显的厌烦神情听我讲述”。他告诉蒋中证灾民纷纷饿死的惨状;官员们征税和敲诈勒索的丑行。
蒋中证一开始对此矢口否认;但当白修德舀出大量现场照片后;“总司令的腿开始轻轻抖了一下;有点神经质地抽搐。”…;
蒋中证问了照片的来历;又询问了很多官员的名字;还舀本子和毛笔记了下来;表现出要整顿这件事的决心。
“的确有人受到处分弹劾甚至掉脑袋了”;比如洛阳电报局那个将白修德的文章发往美国的发报员。他被以“泄露机密”为由。处决了。
在蒋中证看来;河南是中日军队角逐的主要战场;而非相对稳定的大后方;他随时准备放弃河南。因此;他提出“不让粮食资敌”的口号;一面将河南农民搜刮殆尽;一面随时准备抛弃整个河南。
正是沿着这样的逻辑;他才会在1938年下令炸开花园口黄河大堤。或者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委员长的心里,那些饥民、灾民、农民都不是人。是可以随意牺牲掉的杂草而已。
蒋中证真的不知道灾区的事吗?张仲鲁;这位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时任国府河南省建设厅厅长的老人;在数年之后道出了实情。
1942年夏;河南灾情初现;蒋中证便接到了军方密报。他于第一时间赶往西安;召开紧急“前方军粮会议”。在会议上;蒋中证宣布:本年河南军粮配额减为250万石——并没有免掉。
蒋中证宣布减低河南军粮配额后;粮食部长徐堪却把250万石改为了250万包。一石小麦约为140多斤;一包约为200斤;这一字之差;农民惨遭逼死!
可超额完成征收军粮任务的河南粮政局长卢郁文;却受到了蒋中证的记功褒奖!这些,实际上都说明了国府,或者说蒋中证先生对于饥荒、灾民的态度。
在奉天的屠千军也在这些报纸发出的当天便看到了报道。他冷笑着将这些报纸丢到了一边去。戴上自己的军帽离开了办公室下去视察去了,这些事情他相信梁大山他们总归会处理好。
实在不成,屠千军自然会亲自动作!你以为东三省内务部四处的那些崽子们是吃干饭的?!要梁大山这群瘪犊子搞不定你们,爷就扔个深水炸弹!把你们全爆掉!
便在国府极为欢乐的黑国防军、黑满洲、甚至打算要黑一下屠千军的时候,梁大山、哈雷特给国府精心准备的大炸弹终于引爆!
《纽约时报》的头版头条,甚至占据了整个版面的《中世纪,或许比中世纪更为凄惨的生活剧——体会山东真实生活记》接连引爆了整个美国社会!
虽然大部分的人们还不知道这篇报道。可国府在美国自然是有领事的。那些领事们舀到了报纸即刻便惊呆了,随后跌跌撞撞的找到电报局将这份报纸的内容发了回来。
踌躇满志准备让满洲头破血流的蒋中证被这突如其来的一闷棍给打了个眼冒金星!捏着这份报纸,蒋中证脸色阴沉的吓人!被紧急召集来的陈立夫、杨永泰等人也一声不敢吭!
待得众人将这份电报传阅完毕后,蒋中证冷着脸对着心腹们沉声道:“你们说说,现在我们应该怎么办?!事情都已经推动起来了,要是这篇报道传回来这叫我们如何自处?!”
众人不由得默然,作为蒋中证最为倚重的智囊杨永泰则是脑子滴溜溜的转的极快!根据领事发回来的消息,现在这篇报道在美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那些原本就身处在大萧条中的美国人忽然对着大洋彼岸的这些人们产生的一丝丝的同情。这或许就是同病相怜的感受。而这些消息,基本上是难以封锁的住的。
比如《大公报》、《新闻报》等大型报刊在美洲都有着自己的发行点,也有着自己的负责人甚至采访人员。也就是说。这些消息或许用不了多久就会传回国内!…;
可还没有等他们想出什么解决办法来,蒋中证的秘书便跌跌撞撞的“砰!”的一声撞开了门。原本就焦急愤怒的蒋中证当场就要发飙了,可还没有等他说话那秘书再次给了在场众人一道惊雷!
“行政院长汪兆明、监察院院长于右任召开记者发布会!宣布要声讨总裁!!”
此言一出,原本准备发飙的蒋中证当时便愣住了!他可没有想到汪兆明的时机竟然会抓的那么准,恰恰就打在了自己的七寸上!
这个时候,自己正好发动了对国防军的声讨。甚至作为心腹之人的陈立夫都已经召开记者招待会了,而国防军的反击也极为凌厉!他们支用了《纽约时报》一个大曝光,就让蒋中证等人焦头烂额。
汪兆明肯定也在美国有着自己的人打理,是以才能够那么快的舀到消息!并召开记者会进行声讨,蒋中证没有呵斥那秘书而是冷然的在自己的椅子上坐了下来。
“总裁。还是由我去承担责任吧!”陈立夫沉默了一阵率先开口,对着蒋中证便沉声道:“便说是我受到了蒙蔽,导致大众舆论风向之变。为此,我愿意承担责任宣布离职……”
蒋中证听得陈立夫的话,却没有吭声。这次汪兆明针对的是他,如果那么容易就弃卒保帅的话。汪兆明也不会发动了。都是官场老手,自然是知道对方接下来肯定有着后手的!
而陈立夫何尝愿意辞职?!只不过形势所迫罢了,蒋中证是他们最大的靠山。如果这座山倒了,他们也将无立足之地。牺牲自己保住蒋中证,终究还是会有起复的机会。
“立夫先生,这次恐怕不是您一个人辞职就能够解决的了……”杨永泰终于开口了,对着蒋中证及众人便沉声道:“总裁还是做好准备吧!通知一下那位将军,我们要做好最坏的打算……”(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四百三十四章 不见血的厮杀
蒋中证闻言脸色更是难看,他没有预料到情势竟然会急转直下!还好之前杨永泰他们在那只老虎崛起之时就已经做好了准备,不然还真是会手忙脚乱!
“汉卿那里是什么态度?!”蒋中证沉默了一会儿,对着何应钦沉声道。而何应钦闻言则是赶紧站了起来,对着蒋中证便低头道。
“汉卿将军表示,他始终是站在总裁这边的。前段时间为还亲自会晤了汉卿将军,他对总裁的钦佩溢于言表。相信不会出什么问题。”
蒋中证闻言点了点头,沉思了一会儿对着国府财政部长、中央银行总裁宋子文便道:“子文!拿出三百万来,给汉卿送去!毕竟现在他刚刚到陕西,手底下还是有一帮人需要安抚的。”
宋子文会意的点了点头,此时虽然中央银行几近枯竭可如果蒋中证不在位了,那么他宋子文绝对不会好到哪里去,作为蒋中证的姻亲汪兆明等人肯定是不会把财政大权放在他的手上的。
而此时,杨永泰却对着蒋中证沉声道:“总裁,我的建议是直接自动离职!”
杨永泰的话一出口,所有人的脸色不由得一变!自动离职?!连抗争也不抗争一下,这似乎不成吧?!而蒋中证毕竟是大风大浪过来的,脸色不变的望向了杨永泰等着杨永泰的解释。
果然,杨永泰接着便沉声道:“此次发动,汪兆明必然是有着后手!与其争斗不如保存实力,意图再起之!而其余本支持汪兆明者,不暴露即是未与总裁结仇。待得时机合适,他们未必不会站在我们这边!”
蒋中证等人闻言不由得沉默了,仔细想想好像真的有着些许道理。如果抗辩,那么汪兆明肯定会拉拢那些中立派、元老派等出来站队。
而汪兆明既然是敢于发动,肯定是有着一定把握的。如果没有联络上一定的中间势力,他肯定是不会乱来的。偏偏这个时机。现在风头最劲的那头老虎又让蒋中证给得罪了,那些大佬们摇摆间考虑的自然会是汪兆明多些。
而如果他们站在了汪兆明的那边,后续蒋中证再次起复就困难的多了。毕竟那些可都是国府的中坚力量,他们就不怕蒋中证起来的清算自己么?!
这无形中就会增加了蒋中证再次在野的难度。*书*吧()
而杨永泰的做法则是不直接和他们冲突。仅仅是把敌手摆在了汪兆明一伙人身上。这样避免了那些人的站队,也就是说那些人的位置依然是中立的。
中立的位置,也让他们自然有了再次选择的机会。将来一旦有了机会,那么蒋中证起复这些人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念至此,这些个蒋中证的心腹们不由得不感叹这杨永泰不愧是蒋中证亲口赞过的“当代卧龙”之人哪!
脑子转的就是够快,这才多大一会儿他就能够将事情的前因后果全部考虑完备!甚至做出了在他们看来最为艰难,但是却又最为明智的决断!
几乎所有人在得知了汪兆明的动作之时。第一个反应就是要召集中间派软磨硬的逼着他们站队。虽然他们也想到了中间派肯定一部分是站在了汪兆明那一边,不然汪兆明绝对是不敢发动此事的。
可他们还是抱着一线希望,指望着能够力挽狂澜。也只有杨永泰敢于跳出框架提出这种直取汪兆明心窝的做法,与其挣扎着被人逼迫下台倒不如故作大度假意退位让贤。…;
这样不仅显得蒋氏委屈,更多的是显得他汪兆明咄咄逼人!
“在总裁离职之后,我等即可辞去国府之职务。”说着杨永泰意味深长的看了何应钦一眼,对着蒋中证便笑着道:“汪兆明之依仗,不过是党权而已。然。若无财力国则不转!我看他汪兆明怎么支撑整个国府!”
蒋中证闻言点了点头,对着众人挥了挥手沉声道:“你们都下去准备吧……我需要一个人静一下……”
蒋中证这么说,众人自然是不好停留的。于是无奈之下只能是起身告辞。而杨永泰则是最后出来的。出来了以后,杨永泰却不想别人那样直接一走了之。
而是在侍从室里和侍从们聊起了天,没一会儿却见蒋中证的秘书匆匆前来侍从室。没等那秘书开口,杨永泰便站起身来笑着道:“我这便随你走一趟!”
那秘书闻言不由得一愣,随即脸色古怪的点了点头。带着杨永泰便回到了办公室里,办公室内蒋中证的脸色阴沉的可怕!他先是挥了挥手让秘书出去,而后猛的便“砰!”的一巴掌砸在了桌子上!对着杨永泰便低吼道。
“畅卿!你说说!他何敬之想干什么?!他想干什么?!”在秘书离开之后,蒋中证的脸色立即变得狰狞无比!对着杨永泰便道:“我知道他何敬之素有野心!但我蒋中证自问待他不薄啊!他竟然如此!他安敢如此!!”
早年间,蒋中证的第一次下野就和何应钦脱不了干系!当年宁汉分裂之初,蒋中证便有要直接清理掉汪兆明政权的打算。
可他没有想到的是。他召集了白崇禧、何应钦两人并向何、白二人力言武汉的国民政府比北京的北洋政府更为可虑,不克武汉,是留下一个心腹大患的会议上。任何蒋中证说得唇干舌燥,何、白二人置若罔闻,蒋中证问二人有什么意见,二人也不作应对。
白崇禧不表态。蒋中证倒没有什么,而由蒋中证一手扶持起来又是结拜兄弟的何应钦竟也装聋作哑,蒋中证不由得气上心来,便厉声问他二人为何不说话。
这时候白崇禧才不愠不火地答道:“总司令要停止北伐,去打武汉,岂不违背先总理中山先生的遗教,而令亲者痛仇者快?我们认为本党内部的问题,还是以和为贵。”
蒋中证又正在气头上,听见白崇禧竟敢公然反对他,甚至还指责他背叛国父,顿时恼羞成怒,便忍不住歇斯底里地喊叫起来:“我不和!我不和!要和你们去和!要和你们去和!”
“你们要去和,我蒋中证就走、就辞职!我看你们有什么本事来收拾这个局面?”
可他不知道的是:何、白二人要的就是蒋中证的这句话,白崇禧便慢条斯理地答道:“为了顾全大局,团结本党,总司令离开辞职,我们坚决拥护。”
白崇禧这些话直端端地顶在蒋中证的心口上,弄得他十分尴尬。这时蒋中证猛然醒悟到逼他下野乃早就有此预谋,若不下野,白崇禧定会堂而皇之的以讨逆的名义与他兵戎相见,而他一旦落在武汉与桂系的夹击之中,后果将会不堪设想。
蒋中证完全没有想到一下子会落入这般困境,而要摆脱这种困境,惟一的指望便是他的结拜兄弟何应钦站出来支持他,因为何应钦支持他,白崇禧便不敢轻举妄动。…;
若再由何应钦说几句转圜挽留他的话,不仅使他有台阶可下,还会把这场“逼宫”化之于无形。蒋中证以这种心情,屡屡以求助的目光向他有生死之交的何应钦示意,他万万没有想到,何应钦竟装聋作哑,沉默不语。
蒋中证一气之下,咆哮着:“好!好!好!我下野!我下野!”怒气冲冲地走了出去,回到奉化,其后通电完成了他的第一次下野。
何应钦与白崇禧自认为略施小计,不费一兵一卒就把蒋中证赶下台去,正在庆幸自己胜利的时候,也使他们万万没有想到,不到一个月,老蒋又卷土重来。
而此时,蒋中证对于何应钦心里便已经有了很深的怨怼!可何应钦本身也是出身于黄埔系,甚至一度担任了黄埔的教育长!在黄埔之内,何应钦也是极为有声望的。
蒋中证还轻易不能处置他,甚至为了巩固自己的声望他还得用一下何应钦。是以,在二次北伐之时,何应钦依然被蒋中证所启用。不过不再负责具体的军权,而是一直担任着所谓“参谋长”的职位。
蒋中证对何应钦虽然用之,但却依然保持严密的监视与警惕!杨永泰刚才的话,还有那意味深长的眼神蒋中证又怎么会读不懂?!这分明是说,如果弄下去何应钦未必就不会是哪位摇摆之人哪!
“总裁久历政界,又怎会不知墙倒众人推鼓破众人擂之理?!”杨永泰笑着走到了蒋中证身边轻声道:“但只要总裁依旧把握住军权、财权,政权不过是笑谈而已。无军之护卫、无财之运转,政权不过是空中楼阁!转瞬即塌,总裁所需不过是耐心等待罢了……”
蒋中证闻言这才阴沉的点了点头,而后对着杨永泰沉声道:“畅卿,现在我当如何行事?!”
杨永泰心中暗赞!不愧是枭雄人物,这一会儿就已经稳住了。
“立即通电全国,宣布下野!”杨永泰对着蒋中证便肃然的沉声道:“不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