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隋末阴雄-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高熲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喜悦,哈哈一笑,长身而起,走到王华强的身前,满意地拍了拍他的肩头:“王参军,男儿当提三尺剑,取万户候,这次出使突厥的风险,我不说你也知道,你是勇士,敢夜渡长江,就一定不会在突厥大汗那遍布刀枪的牙帐里让我失望。回朝后我会给你个官职,你回家好好准备一下。”
王华强点了点头,沉声道:“高长史,末将只有一个请求,万一末将出使突厥回不来了,家中的老父和三弟,还希望朝廷能加以关照。”
高熲神情变得严肃起来,他一字一顿地说道:“没有问题。”
第九十章 华强得官
两个多月后,四月十八日,辰时二刻,王华强跟着第一批回朝的将帅,从大兴宫城的承天门鱼贯而入,走到大兴宫正殿前那个三百多步宽的巨型广场上,等候朝见。
通过承天门那个二十余丈长,七八丈宽的巨型门洞时,王华强的心跳开始加速,自己虽然排在这条数百米长的队列的末尾,最前方的高熲等人是那么地遥不可及,但王华强明白,自己这个位置,也是大哥用命,自己用血汗换来的,得之不易。
当天和高熲的谈话结束后,征南元帅行台第二天就宣布解散,高熲留下尚书右仆射,征南元帅行台副长史王韶坐镇建康,并留下宇文述,于仲文等大将在建康实施军管,分派使者把陈叔宝写给各地陈军及陈国州郡,要求他们放弃抵抗,投降隋军的敕书送达。
九江那里的周罗睺,接到书信后大哭一场,对着建康的方向拜了三拜,才解散部下,解甲投降,而其他各地的州郡也多是如此。
除了湘州一带的陈朝宗室还反抗了一下在去年十二月击败吕仲肃,兵进江陵的杨素大军外,其他南陈各地,从三吴到闽越,基本上是传檄而定,只有岭南的土著,现在还没有决定是否投降,不过那已经不影响大局了。
南陈被迅速平定后,杨广,高熲在攻克建康的第五天后,率着征南大军中的立功人员数百人,轻骑快马地回京,而南陈的高级将领和重臣们,也作为俘虏一同被带往大兴,至于在此战中严重违纪被拿下的贺若弼和王颁二人,则在贺若弼被拿下的那天就被槛送京师,两边基本上先后脚地到达。
王华强没来得及回家,昨天住在驿馆的时候,就听说杨坚已经下了旨,赦免贺若弼的违令出战之罪,列在今天的封赏队列之中,而王颁的私挖陈霸先陵墓之罪也被赦免,听说杨坚当时听到这消息后,叹息道:“朕以义伐陈,王颁此举,也是孝义之道,朕又怎么忍责罚他呢。”于是王颁今天也站在了这个队列里。
刚才在排队的时候,王华强远远地看到南陈的将帅大臣们也被插进了这个队伍,陈叔宝以亡国之君的身份列在三品官的身后,而那个带路的羊翔的排位居然还在萧摩诃、樊毅、任忠和周罗睺等人之前。
贺若弼今天心情很好,来得比别人都晚,穿着上大将军的深紫色二品朝服,大摇大摆地直接从队伍后面走到前面,经过王华强的时候,他视若无睹,直接走过。
王华强知道,因为贺若弼当天自己被杨广拿下,所以找段达作证的事情也没了下文,既然打击不了韩擒虎,那王华强对他也没了利用价值,在他眼里就是空气。
贺若弼一路走上去,队中的不少文臣武将纷纷向他行礼,而他则面带得意之色,只是随便地拱了拱手。一直走到了队列的前段,才停下了脚步,只见周罗睺,萧摩诃等人都在此处,站在那个三十多岁,一脸贼眉鼠眼的羊翔身后。
羊翔诞着脸,拱手向贺若弼行礼,而贺若弼看都不看他一眼,却盯着身高八尺,紫红面膛,浓眉如刀,刚髯如刺的周罗睺,意味深长地说道:“周将军,你怎么在这里呀?”
周罗睺眉头皱了皱,平静地答道:“贺将军,不必如此吧。”
贺若弼笑着摆了摆手:“周将军,你误会了,我当时听说你被调到湘州那里,不在建康,就知道我的渡江一定没有问题了。”
周罗睺也“嘿嘿”一笑:“贺将军,要是当时我在建康,那谁胜谁负也未可知啊。”
贺若弼得意地点了点头,向着周罗睺拱了拱手,大步前行。
今天韩擒虎来得也有些晚,但他不想和贺若弼并排而行,于是等着贺若弼先过去了,才走向前列,路过王华强时,他扭头过来微微一笑,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
韩擒虎走过周罗睺时,也停了下来,扭头看了看这位南朝第一名将,突然笑了起来:“周将军,你不识时务啊,你看今天去领封受官,连羊翔都在你前面。”
周罗睺平静地看了一眼得意洋洋的羊翔,鼻子里不屑地“哼”了一声:“我周罗睺在江南的时候,久闻韩将军的虎名,神交以久,向来以为韩公是天下名士,今天一见,大失所望啊,您这话实在不是一个正直的臣子该说的。”
韩擒虎黑脸微微一红,面有愧色,郑重其事地向着周罗睺行了个礼,匆匆而去。
王华强在远处冷冷地看着这一切,心中感叹,即使在南朝一干降将中,这周罗睺也明显气度超过常人,可惜那鲁广达在当天解甲被俘后,羞怒交加,一病不起,不然今天在这里,风度也应该不输于周罗睺。
这时只听一个太监尖细高亢的声音响起,中气十足,让广场上的人都听得清清楚楚:“皇上有令,平南功臣及南陈降人依次上殿觐见!”
长长的队伍开始移动,里面的人受到的封赏通过殿门外太监的传旨,清楚地钻到了每个人的耳朵里。
王华强跟着队伍慢慢地向前,耳边却听得真切,那些此次南征中的将帅们一个个都开始论功行赏:
晋王杨广身为征南元帅,秦王杨俊身为征南副元帅,有功于国家社稷,赏钱百万,晋王杨广仍回并州,杨俊升为扬州总管,都督江南四十四州诸军事。
信州总管杨素,此战中圆满完成了直下江陵的作战任务,大破陈军上游部队,拓地千里,特赐绢帛万段(段是北朝的长度单位,相当于半匹,两丈,一段绢帛相当于五十钱),粟米万石(一石米在隋朝此时大约一百钱),进官为上柱国(从一品),拜为纳言(从二品,门下省最高长官,宰相),晋爵为郢国公,特赐陈叔宝的妹妹乐昌公主为妾,此外,授其子杨玄感为仪同,杨玄奖为清河郡公。
征南元帅行台长史高熲,谋划全局,运筹帷幄,特晋升为齐国公,赐绢帛九千段。
吴州总管贺若弼,击溃陈军主力,俘其骁将,以其功破格提拔为上柱国,晋爵宋国公,赏绢帛八千段,赐陈叔宝妹妹灵宝公主为妾。
庐州总管韩擒虎,率部先入建康,擒获陈叔宝,以其功提拔为上柱国,赐绢帛八千段,因有言官上书弹劾其纵兵掳掠,奸-污宫女,故不赐爵位,亦不追讨其掳掠所得。
上大将军王世积,率部先行过江,拖住敌军主力,以其功提拔为柱国(正二品),赐绢帛五千段,加宝带一条,转官为荆州总管。
开府仪同三司王颁,忠勇可嘉,率壮士第一批夜渡过江,接应大军,以其功特晋升为柱国(正二品),赐绢帛三千段,转代州刺史。
上仪同员明,蒋山一战居功至伟,擒获敌军主将萧摩诃,特晋为岳州刺史(从三品),赐绢帛三千段。
仪同皇甫孝谐,跟随上大将军王世积,新亭垒攻防战中立有战功,特晋上仪同,赐绢帛一千段。
参军王頍,在韩擒虎帐下多有谋划,特晋为汉王府谘议参军事(正五品),赐绢帛两百段。
骁果军帐下大都督段达,此战随韩擒虎率先入城,擒获陈叔宝,以其功,晋升为仪同,赐绢帛五十段。
骁果军都督司马德勘,首批入建康,作战中斩首三枚,以其功,晋升为东宫太子备身左右(正九品),赐绢帛二十段。
新丰百姓王华强,兄弟三人应征从军,跟随王颁,立有战功,其长兄于此役战死,故特晋为校书郎(正九品),其弟王华伟,荫补其长兄王华师追赠之职,特晋为新丰县尉(从九品),赐绢帛十段。
第九十一章 策勋十二转
王华强听得心中感慨:王颁都从从四品的开府一下子跳到了正二品的柱国,此战中功劳不知道比他大多少的自己却只捞到了个九品的校书郎。
前两天高熲特地跟自己打过招呼,说是王世积告过状,指责自己违抗将令,没有在指定地点登陆,还惊动陈军,害王世积大军被围,想要追究自己的责任。
结果高熲只好两边和稀泥,毕竟王世积这次立了大功,正得恩宠,高熲也不知道王世积的那些恶行,最后把原来准备给自己的正八品的左领军府兵曹参军换成了个现在的九品校书郎,而给自己的三弟王华伟加了一个从九品的新丰县尉作为补偿。
杨坚宣布完了对隋朝有功之臣的奖励后,又开始宣读起对于陈朝的君臣的处置决定:
南陈皇帝陈叔宝,治国无方,沉迷酒色,却又狂妄自大,竟敢对抗天兵,直到大军围城才幡然醒悟,念其下诏书终止了各部陈军的战斗,有功于南陈百姓,特赦免其罪,废为庶人,每年照正三品的朝官发放俸禄,在大兴城内赐宅第一所,供其居住。
南陈裨将军羊翔,顺应天命,主动接应大军过江,协助王世积攻取新亭垒,特授上开府一职,转颁州刺史(正四品)。
前南陈尚书令江总,授上开府,前南陈骠骑大将军萧摩诃,镇南将军任忠,车骑将军樊毅,镇东将军樊猛,中领军将军鲁广达,尚书右仆射袁宪,都督上游诸军事周罗睺,都被授予仪同一职。
高熲在自己的封赏念完后就转到了左侧文官队列的首位,与右侧武将队列里排第一的杨素并立,面带微笑,听着一道道旨意,这些都是他事先拟好的,权衡了各方面的利益,十多天下来才拿出了这么一份结果。
封赏的诏书已经宣读到了最后,与高熲递上去的一模一样,突然,宣旨的宫人读出了圣旨的最后一句:“前南陈直阁将军裴蕴,心向大隋,公忠体国,约为我大军内应,朕感其诚,特授其仪同一职。”
这道旨意一出,殿中人人脸色一变,就连站在殿外听旨的王华强都为之一愣,裴蕴这次早早和王颁约定,说要接应大军过江,可王颁等人真的渡江时,他却躲在家里不出来,若说众人不耻羊翔的为人,但至少人家也是冒着危险当了带路党,可裴蕴啥也没做却能得官,如何能让人心服?
殿上的重臣们一个个碍于身份,虽露不平之色,但也无人进谏,而殿外的小官人则已经开始愤愤愤不平地四下议论了。
高熲深深吸了口气,站出了队列,拱手谏言道:“启奏圣上,裴蕴无功于国,却得到了比别人更多的恩宠,恐怕群臣会有不服。”
三缕长须,气度不凡,丹凤眼,隆鼻阔口,一副帝王气派的杨坚稳稳地端坐在皇位上,隔着旒冕上的珠帘,看不清他的表情有什么大的变化,只听他直接开口,冷冷地说道:“朕观江左名士,裴蕴实为出类拔萃之人,可加上仪同。”
高熲的脑子一下子迷糊了,这裴蕴的官杂越谏越高了呢?不行,这个坏头一定不能开,要是朝堂失了公平,以后自己作为宰相也无法治理国家了。于是高熲跪地强谏:“圣上,裴蕴绝不可无功升官,不然会寒了南征将士们的心啊。”
杨坚缓缓地从龙椅上站起,透过珠帘的眼光冷厉如电,沉声道:“可加开府!”
高熲浑身一颤,猛地一抬头,却对上了杨坚那严厉的眼神,他和杨坚相处几十年,杨坚一直对自己和颜悦色,今天这样严厉的眼神却是第一次出现,高熲一下子明白了,现在的杨坚已经不是三个月前那半个天下的天子,而是整个中原的帝王,自己再不能象以前那样公然顶撞他,直言进谏了。
于是高熲重重地叩首于地:“臣遵旨!”
高熲都表了态,群臣们哪个还敢多说一句话,全都跪下谢恩。
杨坚满意地点了点头,说道:“内史侍郎薛道衡何在?”
一名中等身材,身形瘦削,五十来岁,长须飘飘的饱学鸿儒越班而出:“臣薛道衡在。”
杨坚说道:“着即拟旨,授开府,上仪同裴蕴为洋州刺史,即日上任,赐其绢帛一千段。”
王华强听得心中感慨,杨坚此举就是在和高熲为首的重臣们赌气,平定南陈后,南朝的世家大族和高官重臣如何安置,也成为一个大问题,象陈叔宝可以在大兴赏个宅子住,可是不可能把所有的南陈官员都这样养起来,更不可能让南陈故地全是隋朝官员。
本来王华强这次想借南征的东风为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也是考虑到南陈一灭,当地需要大量的官员,隋朝不可能尽用原来南陈的官员,势必会提拔大批南征有功的将士为官,但从刚才的封赏可以听出,杨坚和高熲却仍然让南征的多数有功之臣留在北方,南陈故地的大批基层和中层官职,还会由江南人士担任。
刚才杨坚的那个信号就非常明显,给裴蕴高官不是因为他在这次战争中立了功或者带了路,而是因为他是江南名士,更重要的是心向隋朝,在战前就暗自通过自己的父亲与杨坚直接联系上,杨坚需要这个典型,来向所有持观望态度的江南名士们发出一个信号:跟着我,有肉吃。
羊翔这样的带路党并没有真才实学,给他一个仪同主要是为了兑现战前的承诺,但并不准备给他在战后安排什么实际职务,可裴蕴不一样,此人是有真才实学的,于是杨坚直接给了一个刺史让他去当,就是要让南朝的才学之士都效仿裴蕴,改为隋朝效力。
高熲应该并没有猜测到杨坚希望让南朝有才学的人出来当官这个意图,所以刚才才会出言阻止。杨坚一句话就让裴蕴升一级,想必也不完全是为了赌气,维护自己帝王的面子,他更要维护的,恐怕还是这个南人有官做的政策。
王华强暗暗叹了口气,自己原来的想法,还是太浮浅,南朝人杰地灵,一向出人才,既然在南人稍弱的武将上,都有鲁广达,周罗睺这样的将帅之才,更不用说文官了,恐怕天下一统后,不是北方人要到南方抢官做,而是要防着自己的官位不要被南方人夺取了。
看来自己的求官之路只有一条,那就是舍得一条命,直入突厥,这次突厥的使者姗姗来迟,直到昨天才赶到大兴,显然是因为汗位更替,内部还没有彻底稳定。
而杨坚也肯定会以这次灭南陈的功绩来威慑突厥,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自己这段时间一直查阅有关突厥的史料,加上那天高熲的分析,现在对这趟出使成功的信心要高出了许多。
这段时间由于工作原因,自己和裴世矩也是天天接触,这人性格沉稳,滴水不露,见解超人,虽是文官,但也愿效仿汉时班超,孤身直入虎狼之邦,只从这点上,就让自己刮目相看。
王华强看了一眼站在自己前面五十多位,这次官升一级,被封了个正六品内史舍人的裴世矩,脸上不自觉地浮出一丝笑容:想要把这身绿色官袍换成红色的(隋制三品以上紫袍,四品五品为红袍,六品以下是绿袍),裴兄还得出生入死啊。
宣诏太监那尖细的声音再度响起:“封赏已毕,今晚皇上在大殿之间摆宴奖赏各位有功将士,各位请先自行到度支领取赏赐钱物,晚上准时赴宴。”
第九十二章 赏赐百千强
新书冲击上架及三江推荐中,尤其需要各位的支持,您的收藏,推荐,点击,都是天道创作的动力,吐血四更一直在继续,以回报各位的支持。
。。。。。。。。。。。。。。。。。。。。。。。。。。。。。。。。
解散的命令一下,王华强转身就向度支奔去,十段绢也值五百钱了,不管怎么样,离晚宴还有些时间,先搬回去再说,而且王华强的商人经验告诉自己,同为绢帛,质量上也是有差别的,最后才去的,肯定剩下的只会是一些挑剩下来的残次品了。
跟王华强抱有同样想法的人还不少,大将重臣们这时候根本不把领钱的事情放在心上,一个个都在殿上寒暄交际,而七品以下的绿袍小官们,一听说领赏,一个个都两眼放光,撒丫子就转身向后狂奔,广场一下子成了一场大兴国际马拉松赛的出发点。
王华强正在前面赶着路,突然听到后面有人在喊自己,一回头,只见裴世矩正气喘吁吁地跟在后面,一边跑一边提着自己的官袍下摆,今天他们一个个都是朝服正装,反而不如一身便装的王华强来得轻松。
王华强停下了脚步,就这一瞬间,十几个人从他身边跑过,他笑着对裴世矩说道:“老裴,我这回给你拖死了,只怕到了那里时,啥也剩不下了。”
裴世矩跑得满脸通红,他虽然是文官,但是平时也没少锻炼,所以才能穿着官服还跑这么快,他哈哈一笑:“华强,你家那么有钱,还用得着抢那十段绢?我这次给赏了一百段,也没你这么急嘛。”
王华强摇了摇头:“不一样啊,这次跟我出来的护卫们死了八十多人,伤了二十多,这些人我都得管上,朝廷的抚恤一时半会儿还下不来,人家的孤儿寡妇还要等米下锅呢,这钱只有我先垫付了,再说马上要出使突厥,我还得招一些护卫呢。”
裴世矩连忙以指撮嘴,示意王华强小声,他上前两步,低声道:“华强,出使突厥之事还没有公开宣布,在这大庭广众之下,最好不要乱说。”
王华强微微一笑:“我估计也就是这几天的事了,那突厥使者昨天就来到大兴,正好赶上我国灭南陈,想必皇上这次要对突厥的新可汗以威示之,断了他那不安分的念头,老裴,你可能没多少时间和你的家人团聚了,还是先把那些绢帛领回去吧。”
裴世矩上前两步,拉住王华强的手,走到路边一处僻静的小巷,压低了声音:“华强,我觉得今天晚上可能要出事!”
王华强微微一愣:“出事?会出什么事?”
裴世矩叹了口气:“你知不知道是谁举报的韩擒虎韩将军?”
王华强一下子明白了过来,笑道:“这还用问?肯定是贺将军吧。这时候敢和韩将军做对的,除了他还能有谁?”
裴世矩点了点头:“不错,现在这两位是死掐上了,贺将军的举报让韩将军到手的爵位也丢了,虽然也被升为上柱国,但是贺将军这次捞了一个宋国公,以后可以让儿子袭爵的,韩将军却是没有,你说他能咽下这口气吗?上次这两位就在高仆射面前按着宝剑争功,这次肯定还会把官司打到皇上面前的。”
王华强摇了摇头:“不是皇上的封赏已经定下来了吗?还有什么可闹的!”
裴世矩微微一笑:“封赏是定了,但谁是破陈首功还没定呢,一般情况下,今天晚上的这个庆功宴就是争功的最好机会,而且当着突厥使者的面,如果皇上表了态,以后也不可能更改,我估计他们晚上会闹事。”
王华强的心猛地一沉,这两位确实能做得出这种事,尤其是韩擒虎,反正也准备激流勇退了,正好拼他一把,要是能抱着贺若弼一起丢官,那就是赚到了。
王华强沉吟了一下,开口说道:“可这个跟我们的关系不大啊。不管结果如何,我们都得按原来的计划出使突厥的。”
裴世矩摇了摇头:“如果突厥人看到我朝大将争功,内部不和,也许还真会打什么鬼主意,华强,看来我们得做最坏的准备了。对了,我已经让我的随从先去搬绢帛了,也叫他把你的一并领取,送到你府上,放心吧。”
王华强和裴世矩分手后,一个人在大兴城的长街上踱着步,这段时间他思前想后,意识到这次的突厥之行,最关键的一点不在那都蓝可汗身上,而是在作为他可敦的那个大义公主。
当年杨坚刚当丞相,大权独揽时,北周忠臣,相州总管尉迟迥为保北周天下,愤然起兵,而在大兴的北周宗室们也是垂死挣扎,其中大义公主(那时候还叫千金公主)的生父,赵王宇文招,更是孤注一掷地在府内埋伏刺客死士,请杨坚来赴宴,企图在宴席上将杨坚刺杀。
结果幸亏杨坚当时的贴身护卫,现任右卫大将军的元胄,看破了宇文招的企图,寸步不离杨坚左右,宇文招先是要他去厨房拿酒,他坚决不去,后来宇文招又想掷杯为号的时候,他借口宇文招喝醉,上前死死地拉着他的手,掩护杨坚退出王府,更是孤身守住大门,挡住了宇文招的杀手们,救了杨坚一命。
杨坚逃得此难后,坚定了铲除宇文宗室的决心,在前线大军讨平尉迟迥后,大肆屠杀宇文氏的王爷,不仅杀了自己的亲外孙,北周末代小皇帝,还反映宇文招等藩王全部斩尽杀绝,这才建立了大隋王朝。
有此深仇大恨,大义公主是绝对不会善罢甘休的,按照突厥的风俗,可汗死后,可敦也被新可汗继续收为可敦,她在十年前就怂恿了沙钵略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