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隋末阴雄-第4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世充微微一笑,这是他和萧美娘以前约定好的一个紧急联系的方式,若是无法直接和萧美娘接头时,可以跟萧瑀凭借这块令牌接头,时间紧迫,有些话必须要现在与萧瑀直接交代,来不及让人持令牌带萧瑀来自己的满园了,好在萧家已经失势,据单雄信的探查,一年前派来监控萧府的内卫们也全部撤离了,现在萧家周围五百步内尽是自己的密探,安全必不用怀疑,唯一要费点功夫的,就是从萧瑀身上打开缺口了。
王世充点了点头:“不错,我在奏对的时候,萧皇后就被杨广召来,坐在帷幕后面,她趁杨广不备,轻轻地拉开了帷幕,和我示意,虽然我没和她说上话,但看她的口型,我知道她是要我来找你。所以我就深夜来了,叨扰萧老弟的美梦,实在过意不去。”
萧瑀长叹一声:“什么时候,我们萧家姐弟间的联系,也要通过你王世充这位阴影中的枭雄来进行了。我姐姐一时糊涂,上了你的贼船,可你别以为我萧瑀会跟你同流合污,我萧瑀自幼读圣贤之书,忠正守节,岂会和你行那谋逆之事?”
王世充知道萧瑀和萧美娘还是有所区别,并不赞同她姐姐那个反隋复梁的计划,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萧美娘在无奈之中才只能转而扶持那个野心勃勃,难以控制的萧铣,而不去帮自己的这个亲生弟弟。但王世充还是有把握让萧瑀慢慢地倒向自己,今天算是自己和这位青年才子的第一次正式摊牌,最低限度,也可以让他在不自觉中和自己慢慢地开始合作,达到裴世矩和自己的那种关系,基本上也就是自己的目的了。
王世充微微一笑:“萧侍郎,我知道你是忠义之人,但是忠义不能当饭吃,也救不了你萧氏一族。一年之前,你萧家风光无限,自然不会把我放在眼里,可现在你萧家落难,现在我要跟你说的,是唯一一个能拉你萧家出困的机会,错过这次,你们就准备一辈子给宇文述踩在脚下吧。如果萧侍郎不愿意跟王某合作,那王某绝不勉强,现在就可以走。”他说着,站起身来,向着门外的方向走去。
火光照着萧瑀那张清秀的脸,他的脸上肌肉在微微地抖动着,反映出他此刻内心的换气,终于,他一拍大腿,说道:“王兄请留步!”
王世充的脸上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笑意,他收回了正在向门槛外迈的脚,转过头来,对着萧瑀微微一笑:“萧老弟果然是明白人,我最喜欢和明白人打交道了。”(未完待续。。)
第九百四十一章 开门见山
萧瑀的眉头仍然紧紧地锁着,沉声道:“王世充,咱们也不用拐弯抹角了,不过在我们谈话之前,你先说清楚一件事,然后我才考虑要不要和你合作。”
王世充微微一笑:“萧老弟,你是不是想问,我这回跟你的合作,会不会有损大隋的江山社稷呢?”
萧瑀点了点头:“不错,萧某与家姐也有言在先,若是有害于大隋的事情,萧某是绝对不会做的。虽然姐姐还认为自己是大梁国的人,但大梁已经亡了快三十年了,建国时间也才不到十年,谈何复国?大隋对我们梁国的亡国宗室,不仅不杀,而且荣华富贵,应有尽有,可谓仁致义尽,若是恩将仇报,即使得到天下,也是有亏神明,必不能长久!”
王世充笑着摇了摇头:“萧老弟,时间紧迫,你这番大道理还是跟你姐姐去说吧,这回至尊把你姐姐从冷宫里放了出来,就是因为身边之人不可信,上次因为宇文述举报那个流言,而且当时你萧氏一族确实风头太劲,不得不让人心生顾虑,所以至尊才会对你们萧氏采取了这种手段。可现在如果不出我所料,他叫出你姐姐,还让她旁听和我的奏对,应该是对宇文述产生了疑心了。”
王世充小心地控制着自己的言论,尽量不象对杨玄感和裴世矩时那样直呼杨广的本名,而是一口一个至尊,这样可以拉近和萧瑀的心理距离。
萧瑀的双眼一亮:“何以见得?”
王世充正色道:“这次远征高句丽,本来已经内定宇文述为主帅,以他上次对吐谷浑的表现来看。如果是必胜之战。一定会想方设法给自己的家族捞功。尤其是全军前锋这一重任,会千方百计地给自己那个骁勇善战的孙子宇文成都抢到,以便积累足够的功劳,把还在当奴隶的宇文化及和宇文智及给放出来。”
萧瑀点了点头:“不错,上次吐谷浑之战后,本来宇文述曾经暗中表示过这种意思,但至尊还没有消了这两个家伙走私生铁,欺瞒至尊的气。所以只赏了宇文述大量的钱财,还给宇文成都升为天宝大将军,却没有提及宇文述的两个儿子,所以这回有征战高句丽的机会,宇文述应该抢功才是,他不去抢,定是信心不足,不想大败之后得罪免官!”
王世充笑道:“想不到萧老弟一介文官,对军国之事也是在行得很啊。” 萧瑀的脸上闪过一丝得意之色,一闪而没。一边抚着自己的胡子,一边说道:“作为朝廷命官。自然要对国事上点心,这战阵之事,首先要庙算,将军决胜,又岂是在沙场之上?”
王世充发现这萧瑀有几乎所有文人的通病,那就是清高,爱虚荣,在自己这样的商人之子面前,总是要有意无意地摆出世家高门子弟的优越感,即使在自己并不擅长的军事上,也是如此,他决定再继续顺着萧瑀的意思,让他进一步表现,反正这也是今天晚上自己来的主要目的,借此机会正好看看此人懂多少军事,若是他真有战略眼光,也省了自己不少口舌教导的功夫。
于是王世充装着很用心地点了点头,说道:“那听起来萧老弟也是不看好这次远征了,说说你的理由。”
萧瑀叹了口气:“听几次朝议的结果,无论是至尊,还是主战的将军们,都小看了高句丽的实力,以为他们不过大隋的一个大州的地盘,战士不过二十万,还要留出足够的部队守卫南方的百济,新罗和平壤城。我军百万之众,当可摧枯拉朽,一举将之击破。”
王世充点了点头:“账面上分析,确实如此,萧老弟有何异议呢?”
萧瑀摇了摇头:“高句丽的实力,已经今非昔比,他们现在国内人口接近一百万户,而且几乎全国都是施行类似北周的府兵制度,可战之兵虽然现在只有二十万,可那只相当于我大隋的常备兵力,若遇大规模外敌入侵,可以迅速地暴兵,以我的估计,按他们的实力,以及存在高句丽各府库内的军械战具,在三四个月的时间内,暴到四五十万军队,是不成问题的。”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何况高句丽还可以奴役和驱使契丹,奚族,同罗和勿吉等蛮族骑兵助战,这些游牧仆从部落可以出动至少十万铁骑,大大地弥补高句丽军骑兵不足的短板!”
王世充点了点头:“可是我军并不是单独行动,百济和新罗作为我大隋的属国,一定也会出兵助战,高句丽至少也要留个二十万人防守南边国境和国都平壤城,在辽东一带与我军作战的兵力不会超过四十万,我军仍然是有绝对的数量优势,即使是以二击一或者以三击一,也没有失败的理由啊。”
萧瑀摇了摇头,正色道:“我没这么乐观,高句丽的优势,除了兵力不弱,足可以与我军一战外,还在于两点,一是地利。那高句丽沿着辽河修筑了数千里长的长城,又毁坏了我军前线基地营州到辽河的通道,从营州到辽河有近千里之遥,一路之上全是泥泞的沼泽地带。极难通行,只怕我军刚到辽河,就已成疲师,更不用说渡河后的作战了。”
“这第二嘛 ,就是高句丽人极擅守城,辽东千里之地,他们密密麻麻地修建了数十个城池,从辽河到鸭绿水一线排开,均在交通要道之上,我军若不能清除这些城池,则粮道和补给受阻,无法前行。”
“他们的每座城池只需要设数千守军,坚壁清野,就足以让我军顿兵坚城之下,若是强攻,则损失惨重,也未必能迅速攻下,若是让城别走,则会给威胁粮道,若是分兵围攻,每城则至少要留出三倍以上的兵力才能确保守军无法出城骚扰。”
“这样处处分兵,等我军前锋到达辽东城下时,只怕兵力已经不足二十万,而高句丽此时在后方集结的主力部队也不会低于此数,这时在辽东城下的野战,就会成为本次战争的胜负手,若我军不幸战败,则百万大军,都有崩溃之险!”(未完待续。。)
第九百四十二章 文武双全
王世充一动不动地看着眼前的萧瑀,这会儿他倒是有些真正地佩服起眼前的这个白面书生了,居然可以分析得头头是道,比起曾经上过战场,跟着自己和高熲,杨素南征北战过的裴世矩,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看来自己以前还真的有点轻视了这个萧瑀,以后需要对他另眼相看才是。
王世充点了点头,正色道:“萧老弟所言很有道理,这么说来,你也并不看好这次远征的前景了?”
萧瑀苦笑道:“连萧某都能看出的事情,作为百战宿将的王兄你,自然是能清楚的,作为领兵出征多年的宇文述,也不可能不知道,你想着颠覆大隋,自然不可能进忠言,而宇文述受了陛下天高地厚之恩,也不思报国,不进忠言,实在是令人齿冷!”
王世充微微一笑:“萧老弟,我跟你说句实话吧,这回我还真不想至尊把这百万大军折在辽东,我虽然图他杨家的天下,但还不至于希望他这么快就崩溃掉,这也是我今天来找你的原因。”
萧瑀有些意外,轻轻地“哦”了一声:“你不会跟我说,你突然改变了主意,不想做一个叛臣,而想做一个大隋的忠臣了吧。”
王世充笑着摇了摇头:“你姐姐都不忠于自己的丈夫,我又何必要向他效忠?萧瑀,你不是不知道杨广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心狠手辣,弑父杀兄,这样的人你居然会对其无原则地效忠,实在是让人费解。”
萧瑀咬了咬牙:“这些我都知道。但这是帝王家事。无情本就是帝王家。先皇为夺皇位曾狠心杀死自己外孙,屠灭宇文氏一族数千宗室,今上虽然手段酷烈,不足为外人道,但也是历代帝王们都会做的事情,我萧家受的是杨氏大隋的国恩,并不是哪个帝王私人的恩德,所以我姐姐选择兴复大梁。我却选择效忠大隋,这并不让人费解。”
他说到这里,顿了顿,冷笑道:“倒是你王世充,你受的国恩不比我们萧家少,我们萧家虽是亡国宗室,好歹兰陵萧氏是累世大族,高门显贵,可是你王世充,不过是一个西域破产商人的后代。无权无势,若不是两代隋皇对你的破格提拔。又如何能象今天这样,身穿紫袍,位居高官呢?在我看来,你比我们萧家更应该忠于大隋才是。”
王世充冷冷地说道:“我今天能穿这身三品紫袍,不是因为两代隋皇给我的厚恩,而是因为我王世充为国家立的功,配得上这身衣服,不,甚至应该说,我王世充为国家做的贡献,远远地超过这一身紫袍。”
萧瑀瞪大了眼睛,本想开口说些什么,却被王世充厉声打断:“萧老弟,你一生下来就是高贵的兰陵萧氏,虽然不象皇室的那些王子们,襁褓之中就是一品高官,但也因为你姐姐的关系,从小就可以长于皇室内廷,受到最好的教育,年龄稍长,就可以当太子和重臣的文书幕僚,可以说你生下来的起点,就比多少民间的士人奋斗一生都要高,所以你根本不知民间疾苦,更不知草根奋斗的不易。”
“想我王世充,弱冠从军,平陈一战,出生入死,不仅要与敌军斗,更要与随时想要害自己,取自己性命的顶头上司斗,费尽心机,临阵指挥败军,几乎以一已之力帮助贺若弼打赢了蒋山之战,可换来的是什么?随便一个贺若弼的亲兵马夫,都能官至七品,而我立的功,在平南所有的将帅中可排前十,却只换来了一个正九品的校书郎,你说,这就是大隋先皇对我王世充应有的奖励和提拔?”
“接下来的几年,我王世充出生入死,南征北战,计定突厥,先后平定江南和岭南,名将善战之名闻于天下,但即使如此,也不过累官至仪同罢了,回京之后,不过是一个兵部驾部司员外郎,你萧老弟陪着薛夫子写了几年诏书,无征战之苦,性命之虞,只靠着写写字,抄抄书,就能成为内史侍郎,官高我两个品级,你若是换到我的位置,可能服气?”
萧瑀的嘴角勾了勾,嗫嚅道:“这个,这个好象是不太合理,不过,不过…………”
王世充冷笑道:“不过你萧老弟是兰陵萧氏,高门贵种,我王世充是西域胡种,出身低贱,所以这一切也是合理的,谁让我祖宗不如你祖宗呢,对不对?”
萧瑀的脸色通红,开始不停地擦起额头的汗水,他并非不明理之人,王世充说的这一切,让他无言以对,无话可说。
王世充哈哈一笑,今天他突然很有一种发泄的快感,以前只有在跟杨玄感在一起时,才能这样无所顾忌,即使在魏征面前,为了保持自己作为主公的威严,有些话也是不能随便说的。他趁兴说道:“这就是世道,你们世家大族把持着整个天下大半的资源,几乎全部的高级官位,我王世充好歹也是商人之子,家境还算殷实,这才能勉强给我有个基本的出头之机,若是换了农家子弟,只怕即使当一个九品官,都是奢望,所以我今天的所有权势,地位,全是我自己一刀一枪打出来的,不是任何人的施舍,谁也不能把它夺去!”
萧瑀被王世充这极具气势的话语压得汗如雨下,半晌,才叹了口气,说道:“照此说来,王兄还真是受了不少委屈,萧某向你道歉,你这官职,确实不是别人的赠予,来得光明正大,无话可说。只是萧某不明白,你既然已经通过自己的奋斗,爬到了今天的位置,又何苦贪心不足,起了谋逆之心呢?象现在这样效忠至尊,不是很好吗?”
王世充冷笑道:“杨广是一个你效忠他,他就会对你付出真心的皇帝吗?不要说他了,就是先皇,又能如何?上位之初时靠着高熲,虞庆则等一帮老臣扶持,拥立,虽有二十年的开皇之治,但个性猜忌刻薄,一代良相高仆射,最后还不是给他鸟尽弓藏,被迫退位?虞庆则这样的大将更是掉了脑袋,这不就是伴君如伴虎的最好证明吗?”(未完待续。。)
第九百四十三章 口若悬河
王世充双眼中绿芒闪闪,慷慨陈辞道:“不过如果是先皇时期,我王世充是不会想着造反的,因为四海安定,人民富足,民心向着大隋皇室,起兵的阴谋家只有死路一条。”
“可是杨广是个什么货色,你应该比我还清楚,此人本性就是邪恶凶残的,而且嫉贤妒能,全无人君之量,连高熲,薛道衡这样的忠臣,直臣都不肯放过,在他的身边,只剩下了溜须拍马之徒,你就是想进忠言,当忠臣,最后也只能落得个比干(商纣王的忠臣,被纣王剖心而死)的下场。我可不愿意这样。”
萧瑀叹了口气:“你说的有道理,但他毕竟是君,我们是臣,作为臣子,是有义务劝谏君王,扶正国家的,高熲和薛道衡是前朝老臣,以前在至尊当王子的时候轻慢过他,情况不太一样。”
王世充摇了摇头:“虞世基这样的人,不是前朝老臣,为何不敢说杨广一句的不是?因为他如果说了,下场就不会比薛道衡好到哪里去。这次的征高句丽就是如此,连你都能看出胜负难料,远非征吐谷浑那样可以轻松碾压,可为何满朝文武,就无一人谏言?因为大家都清楚,杨广早就是打定了主意要调动举国的人力物力,去打这场仗,劝与不劝,都是一样。”
萧瑀咬了咬牙:“那你今天来找我作什么?王世充,说了这么半天,咱们也没必要再东拉西扯的了,我姐姐要你来找我做什么。你直说便是。”
王世充微微一笑。他长长地舒了口气。今天的这通发泄,让他感觉很爽,他朗声说道:“今天杨广找你姐姐来议政,就说明他对宇文述起了疑心,即使他自己也开始怀疑起征高句丽的胜败,但他也不会收手的,败了就败了,来年再战。杨广输得起,而且他也相信,大隋能输得起,就是耗,就是用人命填,也能活活耗死高句丽。当年汉武帝让国内减丁一半,也打垮了匈奴,杨广一定会向汉武大帝学习的。”
萧瑀叹了口气,摇了摇头,眼神中闪出一丝落寞与无奈:“你说得对。陛下确实是这样的人,撞了南墙也不会回头的。那他还找姐姐问什么?我又能做什么?”
王世充捋了捋自己的山羊胡子。说道:“你姐姐是个聪明人,她一定会跟杨广说宇文述靠不住,要是他自己觉得有胜算,早就会让孙子宇文成都当先锋立功了,之所以会让自己的亲信,兵部尚书段文振举荐杨玄感为前军主将,就是想让杨玄感当这个替死鬼,如果杨玄感打得顺利,他会想办法阻止杨玄感直捣平壤,转而由自己接功,如果杨玄感战败,则正好把所有的责任推到他的身上,就象他在吐谷浑对张定和做的那样。”
萧瑀点了点头:“嗯,是的,姐姐一定会这样说,上回我们萧家给整得这么惨,全是宇文述搞的鬼,这仇一定要报的,于公于私,我都乐见其倒台!”
王世充微微一笑:“所以这回我是帮你们的,谁叫我跟你姐姐是盟友呢。宇文述此人,我也早就看他不爽了,正好借这次机会把他扳倒,而这话,要由你来说。”
萧瑀微微一愣:“哦,怎么会让我来说?我现在不过是个给贬官在家的闲人,又能说什么?”
王世充笑道:“你姐姐会说自己是一介妇人,怎么懂军国之事,而你虽是文官,但也略知兵事,所以一定会让杨广找你来奏对的,由于今天是突发事件,杨广绝对想不到我会来和你商议此事,对上口径,所以一定会以为你的见解是你个人的看法,绝非有人教唆,如果你说到点子上,不仅可以让杨广对宇文述生出猜忌,更可以让你萧家,真的萧萧复又起了!”
萧瑀的双眼一亮,追问道:“那要我怎么说,怎么做?!”
王世充正色道:“把你刚才的见解说一下,就可以了,再加几句,说现在山东和河北的民力已经超过了极限,河北开挖大运河,山东征粮造船,都已经有盗匪开始逃避兵役,上山为匪了,若是大军出征在外,失去了弹压的力量,这些地方的民变会越来越严重。如果陛下一再执意要以大军远征的话,在山东和河北,并州一定要留忠诚可靠的名将悍将镇守,如此方可保后方安定!”
萧瑀点了点头:“该留谁镇守?”
王世充微微一笑:“应该留虎贲郎将张须陀为齐郡郡守,留虎牙郎将李靖,为马邑郡丞,如此安排,可保前线无虞。”
萧瑀默念了两遍这二人的名字,脸上生出一丝警惕:“此二人不会是你的手下吧,你是不是想趁大军在外,趁机作乱?”
王世充哈哈一笑:“连我都要给召集跟着杨广远征,怎么会傻到让自己的手下在后方作乱?除非我自己不想活了。你放心,这两个都是真正有文武才略的名将,放在后方,即使有大规模的民变或者是突厥入侵,亦可保大隋的江山无虞。”
萧瑀有些不信地摇了摇头:“你不是想趁乱夺取隋室江山的吗?为何要这样做?”
王世充叹了口气:“隋朝气数未尽,即使远征失败,伤筋动骨,也没到马上要完蛋的时候,率先起兵,只会为后来的英雄人君作铺路石,我没这么傻。所以这次远征,我还是会保着杨广的,若是打下高句丽,这种新征服的地区,叛乱不断,非但不能成为有效的领土,反而要放置大军,远调粮草去维持统治,如此一来,才能彻底地消耗掉大隋的国力,弄得民怨四起,天下英雄群起而灭隋,到那时候,才是我顺应人心,真正地取而代之的时候。萧老弟,你懂了吗?”
萧瑀咬了咬牙,说道:“你可真是个绝代枭雄,也许我应该向至尊进言,揭露你的阴谋。”
王世充微微一笑:“你当然可以进言了,只是你要考虑清楚了,揭发了我,也就揭发了你姐姐,揭发了你萧氏全族,到时候有你们一大家子陪我上刑场,最后一起成了鬼在地下看着隋朝完蛋,不也是件趣事吗?”(未完待续。。)
第九百四十四章 锦囊妙计(一)
萧瑀从小到大一向是家门高贵,与世家子弟为伍,还从没有见过王世充这样的泼皮无赖相,给王世充这样一耍无赖,噎得无话可说,王世充看着他的样子,笑道:“好了,萧老弟,你其实也算不得对大隋多忠心,至少你到现在也没举报我,除开我跟你姐姐的关系外,也有为你自己的打算吧,其实你也知道你的姐夫是个啥样的人,也怕他哪天杀到你的头上,到时候没人救得了你,对吧。”
萧禹叹了口气:“伴君如伴虎,但我萧禹会尽自己的本份,我们萧氏一族的利益当然是第一的,在这个基础上,再谈忠君报国的事情,这也是我萧家历代的家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