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隋末阴雄-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于我军军威,不敢接战而逃跑,所谓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这支敌军已成惊弓之鸟,不足为虑,只怕他们逃不到松江,就会溃散大半,李将军能死死堵住顾子元军残兵向东的退路,有功无过!”
李平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他也知道杨素治军一向严整,真要跟自己较起真来,自己放跑了敌军两万伏兵,这罪过也足够掉脑袋了,听到杨素这样当众表态,他才转惊为喜,谢过杨素之后退后站好。
王华强看了一眼战场,问道:“末将斗胆请问,那顾子元首级何在?”
杨素挥了挥手,后面一个小兵提过来一个首级,披头散发,满脸血污,正是那苏州叛军首领顾子元。
王华强仔细看了看这枚首级,方才点了点头:“不错,正是顾子元本人,请问他是怎么死的?”
杨素微微一笑:“这顾子元开始还组织部下抵抗,结果没过一会儿就发现他的这些乌合之众根本难挡我大隋铁骑,于是就主动放倒了帅旗,换上小兵的衣服,企图混在贼军中溜走,因为叛军马少,他这样骑马逃命目标太明显,也不可能逃得掉。
只是人算不如天算,叛军人人想要活命,他的亲兵护卫名叫朱燮的,为了保自己的命,趁顾子元不备,将其斩杀,然后高举着他的人头投降,也正是因为此人先杀了顾子元,所以叛军才会崩溃得这么快。王参军,你是不是想说有点可惜,无法从那顾子元口中问出那个军师的真实身份了呢?”
王华强点了点头:“不错,这次叛军起事,据我所知,有不少人为了防止祸及家人,都用的是假名,真正的身份只有各自的头领知道,那个狗头军师是顾子元最信任的人,跟我谈判时把所有其他叛将都打发走,只留下此人,所以我料也只有顾子元知道此人的来历,这条线索一断,要再找这个军师,可就难了。”
杨素摆了摆手:“世上不如意者十之**,今天我军已经大胜,也不能强求事事完美,王参军,此战你当记首功,来,我们进城去,摆宴庆功。”
王华强回头看了一眼战场,皱了皱眉头:“大帅,末将以为,现在我们最应该做的,恐怕不是进城庆功,而是加紧打扫战场,今天如此大战,死者四五万,伤者也有一两万,又值盛夏,天气火热,处置失当的话,极容易出现大疫,这里离苏州城太近,一旦出现瘟疫,只怕连我征南大军,也会失去战斗力的。”
杨素的脸色一变:“华强,这瘟疫与天气,还有尸体有必然的联系吗?”
王华强心中暗叹,越国公杨素虽然用兵如神,学富五车,但毕竟没有后世的知识,对病毒,感染和细菌学一无所知,自己又不可能跟他解释这些。
于是王华强哈哈一笑:“越国公,这也是我以前看一本无名古书里提到的,说是古之名将之所以要坑杀俘虏,要迅速掩埋尸体,就是因为尸体会有尸毒,会淌尸水,生尸虫,这些都是疫病之源,夏天尸体更容易腐烂,会加速疫病的传播,千万不可大意啊。”(未完待续。。)
ps: 下一更明天早晨八点,新书月每天吐血四更。
第二百零三章 俘虏政策(一更)
杨素皱了皱眉头,听王华强这样一说,这战场上的尸臭入鼻,让他也觉得有些难受了,现在他所处的位置是个土坡,离此不到一百步的地方就是横七竖八的尸体,地上血水和黑色的尸水流到了一起,腥臭难闻,杨素开口问道:“那依王参军的意思,现在应该怎么办?”
王华强抬头看了一眼天色,刚才他出城的时候已近黄昏,这一战从午时开始,足足打了三个时辰,这会儿天色已经渐渐地黑了,战场上到处点着火把,而一队队的隋军士兵们正捧着人头,在各自所部的录事参军那里记着军功。
王华强眉毛动了动,说道:“大帅,今天晚上只怕要将士们辛苦一点,清点首级的事情可以暂缓,大家先看着俘虏挖坑,把尸体深埋,来不及埋的尸体一定要集中起来焚烧掉,不能留尸体过夜,不然可能半个月内,这苏州城有可能就会传播起瘟疫来。噢,对了,护城河里千万不能有尸体,战场上要洒石灰消毒。”
杨素点了点头,回头对着传令兵说道:“来人,传我的令,今天暂不记斩首了,尸体上可以割取鼻子作为证据,敌军士兵的首级和尸体一律深埋或者焚烧,另外通知医官,在战场上遍洒石灰,不得有污血残留,明天早晨,不允许在这里出现吃人肉的野狗或者是乌鸦,如果打扫不干净,明天一早军法从事。”
传令兵哪敢怠慢,连忙行了礼退下,须臾。几十名身背小旗的传令兵纷纷骑马。向着战场的各处奔去。一边奔走,一边把杨素的命令高声传达。
杨素笑了笑:“各位,现在我等可以回我军的帅帐议事,刚才王参军的话提醒了我,敌军还有一部东逃松江,我们现在不能松懈,今天也不宜进城庆功,还是先议定了军机。然后追歼逃敌的好,松江的敌军一旦肃清,那么三吴之地的叛就全部解决了,接下来就是兵进闽越一带,平定高智慧,汪文进和沈孝彻这三个土皇帝啦。”
众将齐刷刷地抱拳行礼道:“谨遵大帅军令。”
过了半个时辰后,在杨素大军临时搭建的军营中军帅帐中,杨素所部和皇甫绩的苏州守军仪同以上的将领联席参加,二十几位得胜了的将军个个面露得意之色,分列左右。而此战中居功至伟的王华强依然忝陪末位,在右边列里最后一个位置站着。
杨素看了一眼站在左首第一位的皇甫绩。笑道:“皇甫将军,这战你困守苏州三个多月,拖住了叛军主力,还把整个三吴之地的叛军全部吸引到这里,连松江的陆孟孙和沈玄侩也眼红跑过来,在前天被我军于锡山全部消灭,可谓一战定了半个江南,当记头功!”
皇甫绩微微一笑:“杨大帅,刚才我才知道了松江的沈玄侩和陆孟孙也来了苏州,还被那顾子元打发去北边锡山那里埋伏了,其实我一直很好奇,您又是如何能做到把这些北边的叛军全部消灭,却没有逃出一个叛军过来报信的呢?”
杨素没有开口,站在皇甫绩对面的史万岁哈哈一笑:“皇甫将军,你有所不知啊,这回我跟着越国公打仗,也是开了眼,越国公每战前都多方打探敌军的情报,把他们的营寨,兵力,将领和退路都摸得一清二楚,十五天前夜渡京口的时候,就提前派奇兵切断了京口叛军朱莫问向西向南的退路。
等到朱莫问发现城外都是我军的军营后,为时已晚,我军带着攻城器材过江,兵力又有绝对优势,一天时间就攻下京口,斩朱莫问以下叛军五千人,未放跑一个。
接下来我军又派了两万人,牢牢围困住晋陵城的叛军顾世兴部,切断了他们和顾子元的联系。正当我军要继续向着苏州进军时,锡山叛军陆孟孙部的一个信使被我军俘虏,交代了锡山中刚刚埋伏了三万敌军的事情,杨大帅一方面派人假传消息,稳住锡山的敌军,一方面连夜派铁骑迂回到锡山南边。
三天前的夜里,我军趁夜攻击锡山的叛军,敌军在夜间不知道我军来了多少,无法组织有效抵抗,很快就崩溃,我军完全截断了南边的退路,只留下向北的一条山谷,两万多叛军从此逃命,被我军埋伏在山谷两侧的伏兵痛杀 ,少数漏网之鱼也在山北边被我军铁骑追杀,三万一千多敌军,斩首两万三千多,俘虏近八千,沈玄侩和陆孟孙双双授首。
对了,皇甫将军,当我军把那两万多颗首级摆到晋陵城下后,那顾世兴二话不说直接开城投降了,他自知罪孽深重,难逃一死,在开城前自杀,而杨元帅也没有杀那些战俘,而是把他们看管了起来,今天苏州大捷,又俘虏了近三万人,连前面总共五六万俘虏还要请杨元帅统一发落。”
杨素的脸上现出一丝残忍的杀意,他冷笑两声:“都是些忘恩负义的反贼,要了何用?皇甫将军,这个事情麻烦你一下,明天一早,把这五万俘虏押到锡山北边的山谷里,全部坑杀掉!”
皇甫绩脸色一变,拱手道:“杨元帅,这与皇上在江南实施的仁政不符吧。”
杨素冷冷地说道:“野火烧不尽,吹风吹又生,皇上的仁政是对诚心效顺我朝的子民,对他们,自然要爱民如子,但是这些反贼,沐浴如此天恩而不自觉,待我大军一走,还是会闹事的,这次我查过,叛军往往是以家族,子侄,兄弟为单位,成群结队地起事,许多村子都是男女老少整村地加入叛军。
就是这五万多俘虏,其中几乎每个人都有亲朋好友在此战中死于我军之手,现在虽然迫于我军的兵威,一时间跪地求饶,但有了如此血海深仇,只要一有机会,还是会造反的,我们今天杀了这些人,以后就一劳永逸,在这三吴之地不会有人再敢起兵反叛了。”
皇甫绩摇了摇头,抱拳道:“越国公,这些人有许多是苏州治下的子民,他们造反有罪,也是我这个做父母官的治理无方,请皇上先降旨处罚我这个苏州刺史,饶了这些人吧,他们在此战中已经失去了不少亲人,也亲眼见识过了我军的天威,以后应该再也不敢反叛了。
再说,在苏州城中也有不少这些俘虏的亲戚朋友,不是说杀了这些人,就彻底断了仇恨,他们今天有许多人也在城头看到我军俘虏了大批敌军,大帅,这些苏州的百姓都是忠心效顺我大隋的子民,围城三个月,若是这些人有二心,和城外的反贼里应外合,恐怕苏州很难守住,现在我们不能做这种亲痛仇快的事情啊。”
杨素低头沉吟了一下,说道:“如果留这些人一命,皇甫将军,你能保证他们不再造反吗?明天一早,我大军就要开拔前往松江,去追击敌军的残部,接下来更是会前往浙江,到时候江南一带只有你和建康的几万守军,你镇得住这里的局势吗?”
皇甫绩想了想,开口道:“苏州的子民,靠我这五千将士,应该可以镇住的,上天有好生之德,皇上也一直行善政,皇甫绩不才,敢担保苏州子民不会出一个反贼。”
杨素点了点头,说道:“那好,苏州这里的人我不杀,但俘虏也不可能就这么放了,他们现在是国家的罪人,先由皇甫将军建俘虏营看管,等江南平定后要迁往北方为奴。至于晋陵的叛军,由苏将军带一万人看押,与苏州叛军俘虏政策相同,看押期间,需要每日劳作,修理此战中被破坏的桥梁和城池。”
皇甫绩面露喜色,行礼称是。(未完待续。。)
ps: 下一章更新在12点
第二百零四章 遇伏
王华强心中感叹,这个俘虏政策是当日自己和杨素密商的,现在杨素谈笑间就让皇甫绩主动执行起这个政策,而那些自认为捡了一条命的俘虏自然也会对杨素感激不尽,其控制人心的办法实在是妙不可言。
正想着,王华强听到杨素在叫自己:“王参军,这战你传递情报,出谋划策,也立下了大功,我军马上要出发去追击顾子元的残部,你是想留在这苏州呢还是跟我们的大部队一起出发?”
王华强心中暗想:这不废话么,留在这苏州还有个屁的军功啊,富贵险中求,来了就是为了挣功升官的,既然已经露了头,让史万岁和来护儿这样的人看自己有不爽了,那就索性一路继续出风头下去,只要不自作主张犯事儿,想来无论是杨素还是高熲,总不能黑了自己的功劳吧。
王华强心中只是一闪念,人却站出队列,拱手道:“大帅,此间事了,末将愿意追随大帅,继续东进平叛。”
杨素满意地点了点头:“很好,有王参军相助,想必平叛也会容易许多,来将军,你辛苦一下,率本部三千轻骑现在就出发,往松江方向追击叛军,一定要抓住敌军的那个军师,还要攻下松江城,注意,如果战机不好,不要贸然开战,尤其要小心敌军利用这附近地形的埋伏。”
他说话间拿起了一枚军令,递向来护儿。
来护儿在今天的大战中没有抢到第一梯队,让史万岁得了大半军功,虽然也斩获了两千多个人头。但并没有达到他的预期。心中一直在暗骂杨素虽然在前几仗让他打头阵。可是最关键的这一场苏州大战,还是把首功让给了自己的嫡系史万岁。
但来护儿一听到杨素现在把追击的任务交给了自己,心中一喜,马上站了出来,沉声道:“得令!”他上前接过了杨素的军令,一个大旋身,雄纠纠气昂昂地出帐而去。
杨素看了一眼来护儿去的方向,略一沉吟。对王华强说道:“王参军,请您带一千骑兵跟在来将军的后面,以作接应,我大军今天奔袭八十多里,加上打了一下午,现在需要休整,不知道皇甫将军能否借一千轻骑给王参军使用呢?”
皇甫绩刚才得了杨素的一个好处,这会儿哪会拒绝,笑着说道:“乐意之至。”
他转头对着帐外叫道:“帐下大都督冯孝慈,刘全听令!”
不一会儿。冯孝慈和刘全都跑进了帐内,二人现在的军职不能在这个高级将领们扎堆的帅帐中议事。还是传令兵把他们叫过来的。
皇甫绩沉声道:“着你二人,率领所部各五百人,骑上战马,由王参军带领,马上出发,往松江方向接应来将军所部。”
冯孝慈面露喜色,正准备答应,刘全却说道:“回将军,今天一战中我所部的弓箭手们阵亡七人,受伤无法骑马的大约有二十多人,现在已经不足五百。”
皇甫绩点了点头:“缺的人从我那一千名护卫中补,军情紧急,你们快点出发吧,记住,这次是王参军带队,路上一切都听他指挥,不得有误!”
冯孝慈和刘全转身要走,王华强却开口问道:“大帅,请问末将只是一路跟着来将军,以为接应吗?如果碰到来将军战斗了,末将是否要加入?”
杨素沉声道:“王参军,本帅说得清楚,是接应,如果来将军遇伏碰到危险,陷入苦战,你要破围救他出来,如果他是追杀逃敌的话,你就不要上去了,本帅这样说,你明白了吧。”
王华强刚才就在想这个问题,看那来护儿兴冲冲地离去样子,杨素担心他会过于兴奋,中了敌军的埋伏,所以才让自己带兵接应,帐内的众将恐怕也没有人愿意这样给来护儿打下手,到时候若是磨洋工止步不前,离得太远,就可能误了大事,算来算去,只有自己这个职位最低,没有带兵权的参军才最适合做此事。
冯孝慈的劲头很大,看起来没弄明白这其中的道理,而那刘全刚才借口自己所部有人伤亡,摆明了是想脱掉这个吃力不讨好的差使,在苏州虽然与冯刘二人相处时间不太长,但也能感觉出刘全明显老成一些,冯孝慈则是一员热血善战的猛将,可惜脑子少一根弦。
王华强一边想着,一边到杨素那里接过了军令,行礼作别,出帐之后,王华强便直接骑上了自己的那匹青斑马,带着冯孝慈和刘全点齐了一千部下,打着火把,向半个时辰前已经向东出发的来护儿所部离去的方向一路赶了过去。
赶了两个时辰,一路之上到处可见倒毙在道路两边,被割了首级的尸体,穿的都是叛军的衣服,却没有明显大战过的痕迹,想来是叛军军心已散,一路之上士兵溜号开小差的不断,都被来护儿所部追上杀掉,管杀不管埋啊。
可是王华强心中却有一丝隐隐的不安,来护儿的部队这一路追下去,杀的敌军散兵大约是两三百人,但敌军主力应该在两万左右,只跑了这些人,不太科学,这一路道路越发地狭窄,林地丘陵众多,并不是太有利于骑兵突袭,加上敌军有那个神秘的狗头军师,万一设下埋伏,孤军突进的来护儿有可能会遇上麻烦。
想到这里,王华强的心猛地一沉,对身边的冯孝慈和刘全说道:“传令全军,中速前进,每人打起两支火把,多备旗鼓,作好战斗准备。”
冯孝慈有些不解地问道:“王参军,还会有战斗吗?我们的任务只是接应来将军,看这一路上的架式,好象敌军已溃,来将军是在一路追杀吧。”
王华强摇了摇头:“这一路上只死了几百人,前面那一段好象就没尸体了,这不太正常,我们必须作好准备,一人两支火把,可以迷惑敌军,夸大我军人数。现在是夜里,一会儿真要看到来将军被围攻,冯都督率五百铁骑冲阵,而刘都督则多布旗鼓,在后面壮大声势,以为疑兵。”
冯孝慈领命而去,王华强则带着刘全向前骑行了一段距离,来到了队伍的前方,然后脱掉了显眼的将领披风,换上皮甲,把自己混在了普通士兵当中,自己也打起了两支火把,跟着队伍一起前进。
向前又走了一个多时辰,走出去三十多里,只见前方一处茂密的树林,里面喊杀声不断,而树林外则倒毙了不少叛军尸体,也有十几具战死的隋军骑兵和死马躺在入林道路的两侧。
王华强心中暗道:果然叛军在这个树林里设伏,这种地形能最大程度地削弱隋军的骑兵优势,是再好不过的伏击地形。他转头对着身边的刘全和冯孝慈喊道:“刘都督,冯都督,按我们的计划行事!冯都督,命令你的士兵们下马结阵步战,把战马直接放进去乱跑乱冲,打乱敌军的阵形!”
冯孝慈一看有仗打,马上两眼放光,拿起自己的那把长柄大刀,哈哈大笑:“弟兄们,有人头可以收割了,跟我冲啊!”说话间用马鞭狠狠地一抽自己的战马屁股,那马长嘶一声,奔进了树林,而其他士兵们也纷纷效仿,灭了自己的火把,把战马先冲进树林,然后端起马槊,结成密集的阵形,向着林中挺进。
刘全则带领着剩余的手下们,拼命地擂着战鼓,那些没有打鼓的士兵们则继续拿着到根火把,骑着马在树林外蹿来蹿去,用最大的声音吼叫着,若是从林中远远地看过来,外面这五百名拼命折腾的骑兵,看起来起码也有三四千人的声势。(未完待续。。)
ps: 下一章更新在17点
第二百零五章 林中激战(三更)
徐德言正在林中指挥着上万名叛军围攻来护儿所部,这一切都是他精心设计的,先放了几百名小兵逃命,以为诱饵,然后主力在这里设伏,他很清楚,如果不杀个回马枪打败隋军的追击部队,就是逃到了松江也只怕难逃末日。
今天这一战,他和刘元进也豁出本钱了,所有的精锐部队全部在这林中道路足有三里多长,他在林外故意安排了几百名小兵扎营立寨,隋军一看到又有人头收割,争先恐后地冲进树林,三千骑兵挤成了一团,布满了整个密林间的小路,这时候徐德言才举火为号,伏兵四起,堵住了隋军两头的出路,想要包个饺子。
来护儿一时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但他毕竟也是百战宿将,应变能力很强,迅速命令所有部下马步战,在这林间黑暗狭窄的空间里,骑在马上发挥不了任何作用,只能被动挨打,骑兵下了战马后也是惊走战马,打乱了叛军的进攻势头,在付出了两百多人的伤亡后,渐渐地在密林中央聚成了一个大团,结阵成战。
这些隋军骑兵是轻骑,为了追求速度没有象重骑兵那样甲骑俱装,所穿的也多是普通锁甲甚至是皮甲,但胜在手上有马槊,结成阵势后,以短兵器为主的叛军一时间也难以冲到近身,虽然徐德言,刘元进所部有一万多人,但能挨到前面第一线打起来的也不过数千,后面的人只能摇旗呐喊,以壮声势。
一时间。隋军已经稳住了阵脚。开始在弓弩的掩护下。向外慢慢地扩张,而刘元进也是急了眼,亲自上阵,带着亲兵护卫向着隋军的前阵发起一次次的突击,靠着这一波亡命突击,总算杀进了隋军长槊方阵的前排,这会儿正在跟着隋军前列弃了长槊,改用刀斧的士兵们肉搏呢。
两边正杀到关键时刻。突然听到林外一阵鼓角之声,徐德言脸色大变,一看西边的密林之外,火光冲天,马蹄声震天介地响,远远地只见一队隋军列着密集的长枪方阵,从林外向着林中的战场冲来,而在他们之前,几百匹隋军的战马正在来回地突击,挡也挡不住。
苦斗已久的叛军士兵们这会儿也到了极限了。本来就是咬着牙跟着林中的隋军拼这最后一口气,刘元进和徐德言一个亲自上阵。另一个把身边的所有卫士都派出去了,自己只剩了一个传令兵跟着,这会儿手上再无一兵一卒可以调遣,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士兵们扔掉武器,四下逃亡。
更是有些家伙慌不择路,直接拉上几匹先前来护儿所部放掉的战马,抱着马脖子就骑,这些来自南方的叛军多数不会骑马,除了有一百多个以前当过骑兵的这样夺马逃走以外,其他不少人都是不得其法,甚至有些马上扒了四五个人,却是半步也走不动。
徐德言在建康城头亲眼见识过南朝大军兵败如山倒的样子,也深知这种时候一切军令都是无用,他二话不说,直接跳上了身边的战马,也不顾身边那个传令小兵看着自己的那种眼神,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