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隋末阴雄-第7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会收回。”
李世民笑道:“多谢父帅的理解,不过您觉得任瑰的提议如何?现在天已经晴了,联系孙华的事情,可以同步进行,孩儿有意现在就派任瑰去与孙华接触,不知父帅是否同意?”
李渊皱了皱眉头:“任瑰曾经是岭南的反贼,入隋多年只当小官,他怎么会和孙华扯上关系呢?”(未完待续。)
第一千九百六十一章 任瑰的怨念
李世民微微一笑,说道:“父帅可能有所不知吧,这个任瑰,他最恨的人不是隋朝皇帝,而是王世充。”
李渊微微一愣:“王世充?任瑰不是南陈大将任蛮奴的侄子吗,他跟王世充又有什么仇怨?莫非,当年王世充随军灭南陈时,两人结过仇?”
李世民摇了摇头:“不是灭南陈的时候结的仇,而是岭南蛮夷王仲宣,在陈朝刚刚灭亡,隋军大军班师返回北方时,趁机作乱,而任瑰当时作为岭南少数的汉人贵族,也投奔了王仲宣,当了他的军师,甚至还帮王仲宣设计埋伏,击杀了当时隋朝的广州总管,襄阳郡公韦光,把大将慕容三藏给围困在广州城内,几乎全歼呢。”
李渊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你这么一说我倒是想起来了,是有这么回事,这还是几百年来,第一次有中原的大将给岭南蛮夷所杀呢,所以朝廷当时很震怒,特地派了大将王世积率重兵进讨,但是走到湘州那里,就大军感染了瘟疫,被迫退回,反倒是本没有报多大希望的岭南地区安抚大使裴世矩,在王世充的帮助下,就地募集了一批南陈老兵,联合岭南的冼夫人等忠于大隋的当地蛮族武装,一举平叛成功,这也是裴世矩飞黄腾达的起点,我居然疏忽了王世充也参与此战。”
李世民微微一笑:“岭南平定作战,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战,跟当时杨素平定江南叛乱相比,若不是韦光被打死,几乎不值一提,王世充在此战中的表现,其实非常出色,可谓兵法运用出神入化,虽然最后功劳全归了裴世矩,但是岭南平定之战,可以说是王世充一力所为,我在后来为了研究王世充这个对手,才开始打听他以前打过的仗,想从他的战例中看出他的用兵风格,这才意外地发现,他跟任瑰的这些过节。”
李渊点了点头,说道:“任瑰当年反叛失败后主动投降,居然受了招安,宽大处理,捡回了一条命,不过先皇曾经说过,任蛮奴一家都是反复无常,野心勃勃,不可重用,所以此人虽然有军政才能,但却只能当县一级的官员,这种人的怨念是最可怕的,因为他们觉得自己不是没有能力,一旦找到机会,就会疯狂地报复隋朝,如任瑰,如祖君彦,莫不如此。包括象房玄龄,颜师古这些人,都是有才能,但官职不高的,这些人你要好好加以利用,他们是真心要反隋。”
李世民点了点头:“谨遵父帅教诲,不过这任瑰最恨的还不是隋朝君主,而是当年打败他的王世充,在他的内心深处,大概觉得自己原本可以割据一方,成为岭南之王,能象秦末赵佗那样有个几十年,上百年的基业,却没想到给王世充生生地破坏了,甚至他认为他这一生的悲剧,都是王世充害的。”
“所以任瑰对王世充恨之入骨,他跟我说,王世充野心勃勃,绝不是忠臣,有机会一定会自立的,所以对他来说,当面的李密不是最大的威胁,而是我们,他是无论如何不会让我们入关中的。”
“王世充甚至可能会放弃跟李密的作战,率主力入关中攻击我们的义军,父帅,这个可能不是没有,从王世充前几次对我们直接动手来看,显然是把我们当成了头号敌人,所以我们必须要抓紧时间,趁着李密现在还能拖住王世充的时候,我们迅速地夺取关中,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啊。”
李渊点了点头:“这话听起来没什么问题,但是任瑰毕竟来路可疑,并非我们的亲信,他说的话不可全信,更不能把我军的命运,完全寄托在此人身上,孙华跟他是什么关系,怎么认识的,我们现在都一无所知,而且孙华到现在并没有接受秀宁的招安,也没有主动派使者过来和我们联系,向我称臣,到时候我们若是到了龙门渡口,孙华却没有船过来,那可就是兵临绝境了。”
李世民微微一笑:“这些都是后话了,孩儿只是分析了一个出龙门而不是蒲州渡口的可能,并没有说一定要这样做,进关中的渡口有多个,未必非要困死在一处,而且三姐(李秀宁在李渊的女儿中排第三,比李世民大)现在也有数万精兵,到时候也会来接应我们的,未必非孙华不可。”
李渊咬了咬牙,说道:“你真的有把握引出宋老生决战?”
李世民点了点头:“至少有八成的把握,至于屈突通,孩儿可以用性命立军令状,一个月内,他绝不敢离开河东郡出击的,但是如果我们这一退,只怕不到太原,军士就会散去大半,以后再想出雀鼠谷,就难于登天了,即使是突厥军队,也不一定能迅速通过,到时候他们没法进关中,可能会转而吞并实力弱小的我们,就象西魏吞并萧梁一样,那时候我们最好的结局就是象萧氏一样当傀儡,随时会给人弄死啊。”
李渊的眼中突然闪出一丝愤怒的神色:“我举兵不是为了换个主子的,二郎,你说的对,是我考虑不周,只是现在飞鹰传书已经发出,怕是刘司马已经在和始毕可汗商议出兵之事了,再要拒绝,只怕并非易事,这可如何是好?”
李世民微微一笑:“那还要请父帅继续发一封信,叫刘司马想办法跟始毕可汗交涉,更改出动军队的规模,就说我们已经打到了霍邑,可以先试着用自己的力量攻克大兴,以安中原人心,如果这时候突厥出兵,可能会适得其反。”
“所以先让我们自己试一下,若是不利的话,再请始毕可汗发大兵,这一次嘛,就只要千余援军和战马即可。”
“当然,为了不让他们空手而来,我们可以把霍邑攻下后的府库全都分给他们,我想这样一来,突厥人不会有什么怨言了。”
“始毕可汗不会为了一个小小的霍邑出动本部精锐,最后多半还是康鞘利带着康部的人来,让刘文静以各种办法延缓他们进军的速度,不让他们实际打上仗,这事就算对付过去了。”
李渊哈哈一笑,拍了拍李世民的肩膀:“二郎,你的想法和为父完全一样!”(未完待续。)
第一千九百六十二章 进军霍邑
说到这里,李渊突然想起了什么,眉头又紧紧地锁了起来,喃喃地说道:“可是,可是现在退兵令已下,都出发一天了,还来得及追回吗?”
李世民连忙说道:“大哥的左军上午才上路,现在也就走了六七个时辰,不到一天,而孩儿的右军则一直按兵不动,父帅,现在下令去追,还来得及啊。”
正说话间,李建成的声音也在帐外响起:“父帅,孩儿有事禀报。”
李渊连忙说道:“大郎快进来,有事快说吧。”
李建成匆匆地掀帐而入,一眼就看到了李世民,有些意外,转而会心一笑:“二郎也是来劝父帅收回成命,不要退兵的吗?”
李世民笑道:“大哥怎么知道小弟的心思呢?”
李建成点了点头,抬起手指了指上天,说道:“天已经放晴了,我们还是可以进一步攻击霍邑的,就这样放弃,实在可惜,若是我们退兵,宋老生得到了屈突通的兵力增援后,可以封锁雀鼠谷,我们再想回来就难于登天了,就算不继续前进,起码也要把右军留在这里,守住谷口才是。”
李渊笑道:“好啊,这回看来我们父子三人想到一起了,很好,大郎,你和二郎火速上路,把左军调回来,明天一早,我们就继续向霍邑的方向前进。”
李建成和李世民同时拱手道:“遵命!”
两天后,霍邑城外二十里,渊军大营。
天光大亮,前两天还泥泞潮湿的土地,这会儿已经干得差不多了,虽然马蹄还能带起一些松软的泥土,但是经过测试,战马已经可以在这霍邑附近的平原地带来回奔驰,不影响作战了,渊军的中军大帐内,各位将佐们济济一堂,神色轻松,脸上的笑容,就跟这阳光一样灿烂。
李渊笑道:“这回多亏二郎的坚持,感动了老天,让我们没有来得及犯错,现在不仅天晴了,连地也干得差不多啦,我军的上万铁骑,可以在这霍邑城外的平原来回冲杀,这是上天赐给我们的机会,现在的问题,就是如何能诱宋老生出城决战了!”
李建成说道:“宋老生是有勇无谋之辈,前些天大雨倾盆,我军寸步难行,这本是他可以出奇兵偷袭贾胡堡的机会,可是他却白白地呆在霍邑城内,放弃了良机,这就可知宋老生怕担责任,更怕丢了霍邑,现在我军已至,他如果不进行拦截,那行同纵敌,所以只要我军以轻骑挑战,示弱,宋老生一定会出战的。”
李世民点了点头:“是啊,若是宋老生不出来,我们就派人到处散布谣言,说宋老生早已经与我军暗通款曲,到时候他就算是怕给左右之人诬告,也只能出战了,现在屈突通几天内还不能来援,正是我军一战消灭宋老生的好机会,不可错过啊!”
李渊点了点头,说道:“那就由本帅带着世子和二郎,率数百骑先到城北,引宋老生出来,而后面的步骑兵则加快行军速度,保持十里左右的距离,宋老生若是出城的话,则我军后军迅速赶到,直接列阵决战!诸位,这一战是关系我军是否能顺利进入关中的生死之战,也是全军建义后的第一场恶战,大家一定要全力以赴,攻下霍邑之后,本帅重重有赏!”
在场的所有将佐都齐声拱手道:“诺!”
霍邑东城城头,铁塔一样,全副披挂的宋老生站在城楼之上,冷冷地看着城外东边平原上,那从密林中钻出的数百骑骑兵,为首一人,满脸皱纹,头戴紫金冠,身着大红袍,可不正是李渊?
宋老生对着身边的一员四十出头,虎背熊腰的黑脸大将说道:“老常,你曾经跟了李渊多年,应该能分辨出现在在外面的,是替身还是本人吧。”
这个叫老常的勇将,名叫常达,乃是并州府的鹰扬郎将,也算是李渊的老部下了,在李渊东征西讨,击败母端儿,打退历山飞的历次战斗中,都是冲锋陷阵,军功上等,后来云定兴看常达英雄了得,特意上奏把常达调到了自己的部下,宋老生接手了云定兴的右骁卫兵马后,常达也成了宋老生的副将。
常达勾了勾嘴角,说道:“李渊的替身可不好找,别的不说,就是那一脸老太婆一样的皱纹,就没几个人能生得出来的。”
宋老生哈哈一笑:“这么说,这一定是李渊本人了?”
常达点了点头:“绝对不会有错的,我跟了他好几年,烧成灰也认得出来,而且,他身边那个骑黄骠马的小子,就是李世民,这人曾经来过云老将军的军中,跟你宋将军也有过接触,你应该不会看错吧。”
宋老生叹了口气:“造化弄人啊,两年多前,援救雁门的时候,本将军还跟李世民成天探讨兵法,切磋武艺,想不到现在却成了不死不休的死敌!老常,你跟李渊这么久,他对你也不薄,你这鹰扬郎将还是他一手提拔的,一会儿打起来,不会手下留情吧。”
常达摇了摇头:“以前我不是跟着李渊,是为了朝廷效力,李渊也不是个人能提拔我,而是用了朝廷给他的权力,所以要说感恩,我也只会感朝廷的恩,不会感李渊的,现在他起兵谋反,我们世受国恩,哪能念着私情附逆呢,宋将军但请宽心,到了战阵之上,只有大隋将军常达和反贼李渊,没有什么旧情!”
宋老生满意地点了点头:“很好,李渊看起来不把我们霍邑精兵放在眼里,敢这么嚣张地过来直接侦察地形,这正是我们可以将之生擒的好机会,老常,你带三千骑兵出城,如果有机会就活捉李渊,记住,不要追进林子里,可能会有伏兵!”
常达讶道:“宋将军是准备要开城跟李渊决战吗?不是说好了坚守不出吗?”
宋老生叹了口气:“李渊遇到这样的暴雨,也没有退回太原,现在天已经放晴,他的部下士气大振,若是我们缩在城里,不能给其当头痛击,只怕敌军气势如虹,就是屈突将军,也难以抵挡了,不管怎么说,今天能抓住李渊最好,抓不住的话,就列阵决战,将军先出,我自当率全城精兵继之!”
常达用力地点了点头:“血战到底!”(未完待续。)
第一千九百六十三章 李世民的战术
李渊骑在坐骑上,看着对面缓缓打开的城门,而从城中冲出数千骑兵,鱼贯而出,在城门前开始列阵,为首一个,双重铁甲,豹尾为缨,手提一把厚背开山斧,可不正是常达?!
李渊的眉头皱了皱,对左右的李世民和李建成说道:“想不到这常达受了我的提携之恩,今天却是作了急先锋。”
李建成冷冷地说道:“此等忘恩负义之人,当阵上斩之。”
李世民摇了摇头,说道:“大哥,这常达是大隋的将军,为朝廷效力也是份内之事,现在只是各为其主罢了,我相信他如果在我们起兵的时候身在太原,那肯定也会跟了父帅的,此人武艺高强,骁勇善战,又重忠义,是不可多得的将才,如果可能的话,还是想办法生擒过来,为我们所用的好。”
李渊点了点头:“二郎说的有道理,现在不过是各为其主,我们起义兵,要的也是忠义之人,不然若是轻易就归降,那以后见我们势头不对也会倒向我们的敌人的,大郎,你是世子,得想办法收拾人心,为已所用,不能擅言杀戮。”
李建成面露惭色,轻声道:“孩儿知错。”
李渊看着对面正在布阵的隋军,常达并没有攻过来的意思,而是在阵前来回驰骋,不停地对着部下发表着演讲,所过之处,欢声雷动,士气震天,而三千骑兵的后面,城中源源不断地还有步兵在出来,城头旗帜密布,城中百姓和壮丁们齐声呐喊,而另一侧的南城方向,隐约也有震天的战鼓之声传来,烟尘冲天,象是另一路军队正在从南门出动。
李世民说道:“宋老生果然是要列阵与我们决战的,现在我们靠着树林,常达派有埋伏不敢冲过来,干脆就在这里列阵,如果我们不敢交战退却,那他们的士气就占了上风,对隋朝也有个交代了,以后可能会婴城不出,所以今天这一战,就是我们决战的唯一机会,一定要趁机消灭宋老生全军。”
李建成的眉头深锁,喃喃地说道:“早就听说右骁卫的军队战斗力很强,当年雁门之围,就是这支部队吓跑了突厥人,今天一看,果然名不虚传,看来今天会是一场恶战啊,父帅,现在是不是要赶快传令,让后军的步骑跟上呢?”
李渊点了点头,正要下令,李世民却突然说道:“父帅,孩儿请求给我一万骑兵,我去城南那里埋伏。”
李渊的嘴角勾了勾:“去城南埋伏?那里可是敌军的一大主力方向啊,你恐怕埋伏不了。”
李世民微微一笑:“宋老生和常达一定是在东城方向,直接面对父帅,而城南只不过是他们的后备部队,用来保护城东主力的侧后方,我只要一万骑兵,就可以冲破他们的大阵,到时候打穿敌阵之后,攻击宋老生主阵的背面,到时候父帅只要看到我军的军旗出现在敌后,就可以趁势挥军猛攻,宋老生可以一战而擒也!”
李渊沉吟了一下,说道:“那城头的敌军怎么办,要是他们用弓箭压制你的骑兵,这可如何是好?”
李世民自信地摇了摇头:“父帅请看,城头的那些不过是征发来的民夫和壮丁,他们只能摇旗呐喊,以助声势,根本不是厉害的弓箭手,再说了,我的骑兵还是在城外野战,并非攻城,他们没有八弓弩箭这样的守城利器,就不会对我构成威胁的,父帅,机不可失,请你同意我的战法吧。”
李渊点了点头:“那就按你说的办,不过二郎,这次千万要当心,要注意安全,别自己冲在最前面,冲得太猛了。建成,你率步军构成正面的战线,宋老生和常达一定会猛攻你的正面,你要尽可能地拖住,顶住他们的攻势,为二郎创造战机,为父也会在你的后面,给你必要的支援的。”
李建成微微一笑:“孩儿并没有二郎的武艺和这种冒险大胆的打法,靠步兵正面维持,是我的专长,就如父帅所言吧。”
正说话间,三人的身后响起一阵雷鸣般的响动,三人收住了话,回头望去,只见身后的密林中,源源不断地涌出后续的援军,为首一人,正是殷开山。
李渊笑着对殷开山说道:“殷将军,你果然不辱使命,这么快就赶到了呀。”
殷开山沉声道:“末将一直就在主公身后十里左右,你这里一发命令,末将就率军前来了,这里是步骑一万,后面还有两万军队,分别由王长谐和刘弘基率领,马上就要到了。”
李渊抬头看了看天色,说道:“快要到午时了,大军到来之后,马上先吃干粮,吃饱了以后就开打。”
李世民连忙说道:“父帅,万万不可,这时候不能吃饭。”
李渊奇道:“为什么不能吃饭?将士们赶了半天的路,这会儿肯定饿了,不吃饱了肚子怎么作战?”
李世民一指天上的大太阳,说道:“父帅,现在没到正午,日头偏中,可要是过会儿我们吃饭,再列阵,那肯定是未时以后了,到时候日头开始偏西,我军的正面大阵将会顶着太阳作战,非常刺眼,弓箭手都无法睁开眼睛速射,一定会大大地影响作战效率,宋老生是老成宿将,一定会利用这个优势,上来就猛攻的,东城的大阵要是顶不住,那一切都完了。”
“而且敌军已经出城两个时辰了,一直在列阵和叫骂,他们也没有吃饭,这样折腾了一上午,气势已经有点弱了,而我军刚刚奔到,士气正盛,完全可以支持两到三个时辰作战的体力,要是吃饱了饭,本身长途奔来就有些消耗,肚子吃饭了人就会犯困,作战时就打不起精神了,父帅,有这些不利因素,我军断不可吃那午饭啊。”
李渊满意地点了点头:“还是二郎想的周到,传我将令,三军到达之后,就迅速列阵,不得吃饭,步兵列于城东,骑兵随二郎去城南,午时之前,就要开战!”(未完待续。)
第一千九百六十四章 抢攻
城东,全副披挂的宋老生和常达并辔而立,看着对面已经成形的步兵阵列,冷冷地说道:“李渊果然有伏兵,老常,幸亏你没有贸然出击,不然进入山林地带,恐怕就会中了埋伏了。现在李渊已经把部队全都拉出来了,今天这仗,怕是无法避免啦。”
常达勾了勾嘴角,说道:“李渊的军队看起来士气不错,真的让人吃惊,淋了这么多天的雨,仍然有如此的士气,宋将军,要不要暂避其锐气,回城防守呢?”
宋老生哈哈一笑:“老常,我之所以出城决战,就是要打掉他们的这股子锐气,不然李渊会到处宣扬,说官军给吓得不敢出战了,只怕四方的贼寇更会蜂拥而至,这是争夺人心,民望的一战,切不可嫁,你看看中原战场,李密打了几个胜仗后,从者如市集一般,就是前一阵回洛仓一败,杀了个回马枪后马上又声威大振,这就是人心向背,乱世之中,百姓只会追随强者,这个强者,必须是朝廷!”
常达点了点头:“末将明白将军的意思了,那现在李渊开始分兵,骑兵去了城南,看起来是想要打穿我军南边的偏师,要不要增加城南的兵力呢?”
宋老生摇了摇头:“不,狭路相逢勇者胜,叛军与我们的兵力相当,但是骑兵更多一些,城南的战场是我精心选择的,那里的土质松软,不利于骑兵出击,我只要放一万步军偏师,就可以拖上半天时间,而我精锐则集中于东面,一举击垮李渊正面的步兵,只要李渊的正面垮了,那他城南骑兵就算突破了我军的防线,也没有什么问题,此战的关键在于争取时间,现在敌军城南骑兵还没有完全列好阵,我军现在就出击!”
常达的脸色一变:“现在还没过午啊,日头也没有偏西,我们现在进攻的话,没法让敌军的弓箭手和槊手们迎向太阳,睁不开眼,效果会差许多啊。”
宋老生哈哈一笑:“老常,这一战我们是在跟叛军比时间,比速度,看是我们先击溃敌军的城东步兵,还是敌军的骑兵先打穿我们南边的侧翼,所以不能跟平时那样先弓箭对射,再步兵压上的常规战法,直接放弃弓箭攻击,骑兵率先突阵,然后步兵全线跟进追杀,弓箭手提供箭雨支援,压制敌军后阵的弓箭手即可,最好一两轮的进攻就打垮敌军正面前军,干掉李渊后,再回过来对付城南的敌军骑兵,可得全胜!”
常达的眼中闪过一丝兴奋的神色:“末将愿领五千铁骑当先冲阵!”
宋老生微微一笑,拍了拍常达的肩膀:“有劳常将军了,你先上,只要打开一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