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隋末阴雄-第8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仍然有巨大的影响力。”
“这两年来,我忍辱负重,深入这蛮荒之地,不仅在南中各部中间组织了一支数万人的大军,按中原军队的兵法,组织来训练他们,而且,我还打通了从南宁州到雪域高原的通道,我的吐蕃朋友,也终于可以帮得上忙了。”
李大亮一动不动地盯着邦赛色则:“你就是李靖所说的吐蕃朋友吗?”
邦赛色则微微一笑:“是的,我和李将军已经是十几年的朋友了,在隋朝讨伐吐谷浑,王将军追击吐谷浑的伏连大可汗的时候,我们就已经成了朋友,我游历中原,也是得到了李将军的一路陪伴。”
庞玉咬牙切齿地说道:“所以,这回你的那两千吐蕃骑兵,就是来帮李靖,乃至帮王世充的?”
邦赛色则微微一笑:“这次攻击你们的足有三万宁州和吐蕃联军,为什么你们只对我的这两千手下有印象?”
李大亮叹了口气:“你们虽然有三万人,但是军中的核心,战斗力最凶悍的,还是这两千吐蕃骑兵,其凶悍野蛮,在战场上嗜血如同修罗,整队战死而无人后退,都让我们印象深刻,即使是以骑兵骁勇而著称的突厥人,在我看来也不如你们这些吐蕃骑兵啊。如果不是你们的这些骑兵,我们本来至少是可以撤出一半人的。”
李靖点了点头:“李将军,你的看法跟我第一次见到吐蕃军队时一样,恶劣的高原环境,铸就了他们坚忍不拔的性格,死后可以升天,轮回的宗教信仰,又让他们无比地凶悍与坚强。加上他们祖传的打制钢刀坚甲的手艺,以及高原之上练就的远远强于常人的体格与心肺,绝对是天下难得一见的精锐,就算是你们关中军与之相对,也没有必胜的把握啊。”
庞玉不服气地说道:“这次我们是给偷袭的,不算数,再打一场,我们不会输。我就是奇怪一点,这吐蕃乃是蛮荒之地,怎么会有这么先进的铁质武器水平?要知道就算是突厥人,大多数用的还是骨质箭头呢。”
邦赛色则微微一笑:“有件事情庞将军可能并不知道,我们的祖先,是来自于中原五胡时期的南凉国,南凉国与胡夏,后秦等国征战多年,学得了不少他们的冶铁技术,就象胡夏国的大夏龙雀刀,号称是百炼宿铁刀,锋锐无匹,是天下刀中至尊。”
“这种打造技术,连你们汉人都未必会,但我们的祖先却从胡夏手里学到了,带入高原之后,由于天生的雪山冰泉,更是能在炼刀的时候把刀练得远比普通宿铁刀更坚韧,所以才能象你看到的这样削铁如泥,吹毛断发,又是千锤百炼,绝不会轻易地砍崩了口。”
庞玉长叹一声:“原来是传说中刀中之皇的大夏龙雀刀的改良,怪不得会这么厉害,这回我们输得无话可说,但是李靖,你可别得意,我庞玉输了,可是大唐有的是精兵良将,他们一定会再来征讨巴蜀的。”
李靖微微一笑:“李唐现在的日子也不好过啊,这时候与我们为敌,对你们没什么好处,庞将军,麻烦你回去转告李渊,就说巴蜀是我李靖的,叫他别惦记了。”
第二千四百二十七章 忠奸之辩
庞玉双眼圆睁,厉声道:“李靖,你还真的想割据巴蜀自立吗?你以为,就靠了你这些南蛮兵和吐蕃兵,就可以称霸一方了?”
李靖笑着摆了摆手:“不,你错了,庞将军,这些异族兵只是我李靖个人的朋友,我在大兴救了爨大头人一次,他这回算是报恩,回去宁州,人家继续当自己的山大王,我可管不了。至于邦赛大论,哦,大论是吐蕃的宰相,人家这回也是想来中原见识一下,可没有长驻的打算。”
庞玉冷笑道:“请神容易送神难,你以为这些蛮子来了会是白给你打仗吗?哼,他们得了好处,会这么容易地走?李靖,别做梦了。你就是个汉奸!”
李靖的嘴角勾了勾,淡淡地说道:“难道你的大唐皇帝就不是汉奸了?难道他就没有勾结突厥了?我的这些异族朋友怎么样暂且不说,可是你一个汉奸皇帝手下的走狗,就当得这么理直气壮吗?”
庞玉一下子愣在了当场,说不出话来。李靖冷冷地回道:“好了,庞将军,再这样吵下去,只怕我脾气上来,你连关中也回不去了,这次是我李靖念在我们多年的交情上,放你回去,你可不要不识好坏。而且,李渊未必能得天下,你也得为你庞家考虑考虑退路,忠臣嘛,做做样子就行了,演太多别让自己入了戏当真。”
庞玉的脸色通红,几个亲兵上来给他解开了绳索,他一边摸着手上给勒出的血印子,一边咬牙切齿地对着身边的李大亮说道:“大亮,咱们走。”
李靖突然笑道:“不,庞将军,我说的是,你可以走,没说让李大亮走?”
庞玉的脸色一变:“你,你这是什么意思?你想害大亮的性命?”
李靖摇了摇头:“不,我连你都放了,对同为关陇世家的李大亮,又怎么会害呢。只不过我想留李大亮叙叙旧罢了,如果到时候他想回关中,那我自然不会强留。”
庞玉咬了咬牙,转头对着李大亮叹道:“大亮,好自为之吧,你的家人都在关中,记住这点。”
李大亮的脸色微微一变,点了点头:“大亮记得这点。”
当庞玉的身影消失在殿外后,一边一直站着不动,脸色阴沉的高表仁开口道:“李郡丞(李靖的本官还是马邑郡丞,右御卫将军),庞玉说的是真的吗,你真的是多年前就效忠了王世充?”
李靖微微一笑:“刚才我都承认了此事,这又有什么?”
高表仁的脸胀得通红:“你,你怎么可以这样,多年前就伙同一个叛逆?”
李靖笑道:“王世充曾经是令尊的幕僚吧,在高仆射当政的时期,我就和他在兵部共事过,难道高太守忘了这点?而且,王世充是大隋的官员,现在也是大隋最后的良将,又怎么成了叛逆了?”
高表仁咬牙切齿地说道:“王世充先前就背离了先父,转投杨素,后来又出卖杨素,这个人毫无忠诚可言,在先帝面前也是谄媚事之,以至于先帝听信谗主方,在江都遇难,现在他名义上是效忠大隋,但世人皆知其篡逆之心。李靖,你,你要是早说你是王世充的同伙,我,我是死也不会向你求援的。”
李靖微微一笑:“高太守,两害相衡取其轻,你现在效忠的又是谁呢?”
高表仁沉声道:“我现在效忠的,当然是大隋的合法皇帝,皇泰主陛下!”
李靖摇了摇头:“那就是说,你和皇泰主还是君臣关系,跟王世充也是同殿为臣了,对不?”
高表仁冷笑道:“不要玩这种文字游戏,我们都知道,王世充心怀不臣之心,随时都可以害圣上。只恨我现在身处这蜀郡,跟洛阳隔了千山万水,无法去援救圣上,真是枉为人臣啊!”说到这里,高表仁长叹一声,眼中也变得泪光闪闪了。
李靖微微一笑:“高太守啊,你父亲被杨广冤杀,你居然可以对杨广这么忠心,连他的孙子都要效忠吗?你高太守要是这么忠心,为什么当年还要跟杨玄感斗得死去活来,甚至引发了高杨两家的纷争,最后害了房陵王,也害了大隋呢?”
高表仁闭上了眼睛,摇着头:“都是我年少轻狂,一时把持不住才闯下大祸,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先父效忠的是前太子殿下,被先帝杀害,是无语的事情。先父临死前曾经嘱咐过我们几个儿子,一定要效忠大隋,切不可心生怨恨,起反叛之心。这些年,我在这里为官,早已经看淡了这些家族恩怨,现在只剩一颗报国赤心,以求名留青史。”
李靖点了点头:“原来你闹了半天,就是想留个忠臣之名,不想败坏了你高家的名声,或者说,你是想做尧君素?”
高表仁的脸上肌肉跳了跳,显然,他的心里也在作着斗争,尧君素的名声他确实想要,但那个全家死绝的结果,他还是不希望真的落到自己头上的。
李靖叹了口气:“高太守,你我也算是世家子弟了,令尊是大隋的开国元勋,但对于北周来说,他算不得忠臣,起码帮着文皇帝夺位,建立大隋,就谈不上一个忠字。令尊要你们忠于大隋,是要你们不要主动反叛,留下叛臣之名,但是现在大隋已经完蛋了,皇泰主自己都并非正式传位的合法皇帝,而是给拥立的,朝不保夕阳,隋朝当年对于北周做得太绝,今天这事轮到自己,只能说是天道轮回,报应不爽,你高太守还想要抗拒天道吗?”
高表仁紧紧地咬着嘴唇:“天道,天道就是大隋一定要亡吗?这是先父亲手建立的朝代,我就算不能助它走到最后,也不能亲手毁灭他。这是两回事。”
李靖摇了摇头:“你又没参与江都宫变,没有弑杀杨广,又怎么叫亲手毁灭呢?乱世之中,群雄逐鹿,真正能安天下的,不是忠于一个注定要灭亡的政权,而是保一方百姓的平安,做到这点,就可问心无愧,不枉名臣之后!”
第二千四百二十八章 大亮归顺
高表仁的脸上青一阵红一阵,厉声道:“李靖,我不需要你这样来教训我,不过,不过你说的有几分道理,身逢乱世,不能尽忠于国家,退而求其次,保一方平安,也算是忠于职守了。不过,我话说在前头,你要我继续管理成都可以,但要我跟你们合谋篡位,那是休想!若是王世充真的篡位自立,那,那。。。。”
李靖笑道:“那怎么样?把你送回长安,让你回去继承高家的家业吗?”
高表仁咬了咬牙:“这怎么可能,我这样拒战庞玉,导致他全军覆没,李唐岂能容我。实在不行,我就在这巴蜀隐居,当个闲士好了。”
李靖摇了摇头:“有件事你恐怕还不知道吧,你的好朋友杨玄感,当年被我家主公所救,不出意外的话,上次那个直接从天而降,一举击杀宇文成都的鬼脸大将,就是他。李密败后,他一定也是回到了主公那里。”
高表仁睁大了眼睛:“什么,杨玄感,杨玄感他没死?”
高表仁笑道:“是啊,而且杨玄感当年起兵为父报仇,却是功败垂成,他可是和你一样地骄傲,你看看,杨家都全族尽灭了,比你高家可惨上许多,他都挺过来了,开始重新为杨家的建立而奋斗,你又有什么好自暴自弃的呢?”
高表仁长叹一声,仿佛回到了二十多年前的少年时光:“想不到我们两个人的争斗,却导致了我们两家的毁灭,真的是造化弄人,报应不爽啊。李靖,你的意思我明白了,我会好好考虑的。不管结果如何,在这之前,我会管好这片地方,就象我刚才所说的,保一方黎民平安。”
李靖满意地点了点头:“高太守,你如果做到这一点,史书上是会对你的善举,大书特书的。”
片刻之后,李靖站在成都的城头,看着城外被解除了武装,穿着单衣,赤手空拳的数千唐军俘虏,在骑着匹无鞍瘦马的庞玉的带领下,垂头丧气地向着北方关中方向走去,绵延十余里,直到北方的山区。
李靖没有扭头看身边的李大亮,平静地说道:“大亮,你是不是很想回关中?”
李大亮咬了咬牙:“前辈,虽然大亮幼时也跟苏兄一起向您请教过兵法,但现在你我立场对立,我是大唐将军,您是效忠王公的,两边水火不容,势不两立,所以请恕大亮不能追随了。”
李靖叹了口气:“你可知道当年你向我学习兵法,我却一直不肯直接收你为徒,只让你称我为前辈的原因吗?”
李大亮点了点头:“大亮以前一直不解,刚才听您的话才知道,因为那时候您已经投向了王公,所以,您怕以后为王公效力,会牵连到大亮,这才不肯明确跟大亮的师徒关系啊。”
李靖微微一笑:“你跟阿烈不一样,他家在河北,没这个牵挂,而你身在关中,有家人拖累,所以,那个时候的我,只传你兵法,却不收你为徒,就是怕有朝一日,你会给清算。”
李大亮咬了咬牙:“可是现在也是一样啊。大亮的妻儿老母,俱在关中,我若是为前辈效力,家人就会落难,所以,还请原谅。”
李靖哈哈一笑,指着城墙内侧那里的一辆早就停靠的马车,说道:“大亮,看看这些是谁?”
李大亮睁大了眼睛,只见车中走出了一个二十余岁的妇人,扶着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夫人,下了马车,而两个六七岁的幼儿,也从车里钻了出来,可不正是他李大亮的妻儿老小吗?
李大亮讶道:“这,这是怎么回事,怎么我的家人?”
苏烈微微一笑:“大亮啊,你的家人,师父在这次你们出征前就派人秘密去接来了,当然,师父是伪造了你的书信,骗你家人说你攻取巴蜀之后,要在这里镇守,所以需要他们过来团聚。正好李唐前一阵在并州的事情弄得焦头烂额,对于关中的你们这些军将家属,管得也松了,所以你的家人才会一起过来啊。”
李大亮长叹一声:“原来你们早就计划好了,为了我一个区区的虎牙郎将,这么做,值得吗?”
李靖点了点头:“值得,大亮,你和苏烈是我这辈子仅收的两个徒弟,就在于你们的天赋,而不是因为你们的家世,我相信,你们会在这乱世中,有一番作为。现在我已经扬旗成都,进可以回归主公那里,夺取天下,退也可以据此自立,不失韩信。你们是我的两个徒弟,也是我现在最需要倚仗的人,所以大亮啊,这回我希望你能帮我一回。”
李大亮咬了咬牙:“既然大亮的家人已经被前辈接来,那也无话可说,以后一生追随您,只是大亮有一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李靖微微一笑:“你可是想问我,为什么我身为关陇世家子弟,却要帮王公去夺取天下呢,或者说王公有何吸引我之处?”
李大亮点了点头,说道:“您说的一点也不错,这正是困惑我多时之处,按说我们都是关陇世家,现在的关陇首领是李渊,而王公虽然才绝天下,文韬武略均是惊为天人,我李大亮也是深为佩服,他的几个战例,我天天都在研究。但他毕竟出身不足,我并不看好他能得天下。您把宝押在他的身上,真的明智吗?”
李靖叹了口气:“其实,我之所以效忠王公,一来是当年在兵部之时,知道他的才能,二来是在郢州之时,看出天下即将大乱,而他当时居然已经为此准备了多年,这些年来,一步步的时局发展,均可以说不出他的策划。一个人能把天下的局势推演做到二十年,还几乎分毫不差,这太可怕了。”
“而且,李渊那里,我也回不去了,当初是我建议阴世师和骨仪挖了李渊的祖坟,冲着这个仇,我绝不可能被李唐所宽恕。所以现在我没有别的想法,只有先抢占这巴蜀之地,然后再想办法打通和主公的联系,与李唐争夺天下了。”
李大亮勾了勾嘴角:“那么,您真的准备借助南蛮和吐蕃的力量吗?”
第二千四百二十九章 前出汉中
李靖微微一笑:“怎么突然问起这个来了,大亮,你是不是也想说夷夏之防呢?”
李大亮叹了口气:“虽然现在是乱世,引蕃兵助战也无不可,就象您刚才所说的,李唐也是引突厥兵助战。但是据我所知,李渊这么做,主要是要争取突厥不是彻底倒向他的对手一方,当然突厥之所以助李渊,也是因为他们和隋朝是不可化解的死仇,如果能扶持别的反隋势力消灭隋朝,符合他们的利益。”
“但是随着整个北方隋朝的势力已经不复存在,两边的关系也起了变化,李唐借突厥兵一向很少,最多不过数千人,而且也不让他们打仗,这点跟刘武周动不动引数万突厥大军入寇,是两回事,打下的地方,李唐也是以府库中的金银绢帛作为谢礼,并不允许突厥人掳掠,所以,北方的百姓士人都不认为李唐是突厥的走狗,还是认定他们是汉人政权。”
“这也是李唐在并州这种地方比起刘武周更得人心的根本原因,师父,我既然已经效忠于你,那就必须对你进言。如果您真的要引蕃兵自立,那最后的结果,也就是刘武周,高开道之流,成不了气候的。”
李靖微微一笑,点了点头:“大亮啊,你说的很好,这些是忠言,我自然会听,若不是这蜀兵不堪用,我也不至于这次要征召这些异族军队。那爨宏达这回还了我的人情,会带着南中蛮军退回去,不过邦赛色则倒是有借机入中原的意思,这点我还得跟他好好谈谈。”
“不过,我们自立的根本,还是要在巴蜀一带,虽然北方的剑阁,霞萌关一带历来是号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要塞,但事实上历次关中军队南下入巴蜀,这些关卡没有一次是能挡得住的,从秦军开始,东汉吴汉,西晋邓艾,北周尉迟迥,隋朝独孤楷等,都是顺利地突破川北要塞,直取成都,一旦正面攻破这些关卡,或者是出小路走山道入江油等地,成都是无险可守。”
“所以我们的出路还是要尽快地向东发展,打通去南阳的通道。与主公取得联系。你们说,有什么办法吗?”
苏烈点了点头:“那就向北出击,取汉中,然后转道上庸,入南阳盆地,这条路跟主公的距离最近,但需要和李唐直接开战,毕竟,出汉中后就可以出祁山进入关中,对他们的威胁太大了,到这一步,恐怕会和李唐直接开战,也成为他们的首要打击目标的。”
李靖点了点头:“是的,现在我们还没有来得及征召和训练一支精锐的蜀兵部队,根本无法正面和李唐对抗,汉中并不是我们现在能攻取的方向,我们能考虑的,只有顺江而下,去对付萧铣。然后从荆州那里北上,与主公联系。”
李大亮睁大了眼睛:“萧铣?他可是有四十多万大军啊,看起来同样很难对付,而且,现在我们连夷陵一带都没有占据,又如何能顺江而下呢?”
李靖正色道:“这些不是问题,夷陵的通守许绍,现在遥尊皇泰主,主公现在还没有自立,所以许绍现在名义上还是东都的官员,我们如果能取得和东都方面的联系,让许绍听我们的指挥,就可以兵不血刃地取得夷陵了。”
苏烈兴奋地说道:“师父,这次让我去东都吧,我一定把您在巴蜀扬旗的好消息告诉主公。”
李靖摇了摇头:“不,现在还不急,庞玉这回败归关中,我们可能会面临一波李唐的报复,所以,守住北方的剑阁之地,才是要紧之事。我意,派兵出汉中,将之攻取,然后留三千人在那里驻守,以维持和李唐的平衡状态。”
李大亮奇道:“师父,您不是说不打汉中的吗?怎么这回又。。。。”
李靖笑道:“这是战略权谋,大亮啊,我刚才说过,剑阁光靠守是守不住的,敌军有无数可以突破的地方,蜀兵战斗力不行,不敢野战,守要塞时不能出击,长久必会给偷袭或者攻取。所以我们的战线绝不能缩在剑阁一线,必须前出至治中。”
“现在汉中空虚,那个旁企地都可以一路南下,可见李唐的主力已经尽数去了关中和并州,我军这时候趁胜追击,攻取汉中,问题不大,但如果我们在汉中屯有重兵,威胁到关中,那李唐必会派大军南下攻击,以我们现在的实力,是守不住的。”
“所以我们在汉中只留少量军队,作出无意进犯关中的模样,现在李唐在河北,在中原同时与窦建德与主公为敌,这个方向是抽不出太多军队的,如果没有威胁,应该能相安无事,我们抓紧时间,赶快训练出十万左右的精兵,然后一鼓作气,顺江而下,攻取荆州,这样,才能打通和主公的联系。”
苏烈叹服地长出了一口气:“师父算路深远,弟子不及也。”
李靖微笑着点了点头:“阿烈,大亮,在战场之上,你们已经是非常优秀的将才了,师父也没有太多可以再教你们的了,但是战略上,你们的眼光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为师当年之所以愿意追随主公,就在于他那胸中有整个天下的庞大设计,这点让我吃惊,认定了他才是今后能夺取江山的男人。”
“你们现在去整编一下这成都城的军队,高表仁这回手里还有三千多人,加上我们自己这两年召集的流民军,也有两万之数了,能靠自己的力量打下汉中当然最好,不然的话,跟那邦赛色则要求帮忙,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他们吐蕃人很贪婪,喂不饱,给的越多胃口越大,我们不能太过于依赖他们。”
李大亮恨恨地说道:“不过这些吐蕃蛮子还真的是能打,师父,你有办法把他们送走,或者是派出更多的援军吗。我觉得如果要打萧铣,怕是要用到他们的。”
李靖勾了勾嘴角:“一会儿我和邦赛大论好好谈谈吧,我想,也差不多该到了摊牌的时候了。”
第二千四百三十章 吐蕃营地
小半个时辰之后,城外,吐蕃营地。
一股强烈的腥膻之味在整个营地里回荡着,这些来自高原的吐蕃战士,天生没有洗澡的习惯,下了高原之后,来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