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隋末阴雄-第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仲宣就在半个时辰前所有的冲天壮志,所有的干云豪气,那个割据岭南,裂土称王的美梦,一下子被这把火烧得无影无踪,他喃喃地说道:“天意,天意啊,上天不让我俚人能独立,非战之罪啊!”他一下子抽出了腰间的佩刀,就要向脖子上抹去。
一个离得最近的亲兵一下子从地上跳了起来,狠狠地一扑,直接把王仲宣从马上扑了下来,这一跤摔得王仲宣眼冒金星,鼻血也长流,他人好象一下子摔醒了过来,抓起落在地上的刀,高声吼道:“你小子反了不成!”
那个亲兵声音里带着哭腔,说道:“渠帅,胜败乃兵家常事,我们这里败了,回头收拾残兵,回大寨子里跟隋人周旋,以后未尝没有机会的,在这里要是死了,那可就全完啦,峒里没了您的主持,想打游击都不可能了。”
王仲宣听到这话,突然又觉得身上有了力量:是啊,老子还没输透,大不了带着残兵们飘洋过海,到崖州去(今海南岛),那里的峒主刘三元跟老子是八拜之交,落难来投,不会赶尽杀绝的,汉人们不是说么,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想到这里,王仲宣又变得自信满满,他跳上那匹马,沉声说道:“好,今天不过小败,来日方长,我等先回大营,再收拾部众退回南海那里。”
王仲宣带着自己的那二十几个亲兵,一路跑回了大营,很奇怪的是,原本应该人满为患的大营,这时候却是门庭冷落,营门口连个值守的卫兵都没有,王仲宣心中暗骂:“他奶奶的,李光仕和高千里这两个王八羔子,一定也是跟着任瑰这个跑路军师一起逃了。”
正当王仲宣拨转马头,想要掉头西行的时候,寨子里突然响起了一阵密集的鼓声,他的脸色一下子变得惨白,因为这不是自己的俚人部落常用的梆子和铜鼓,而是正宗隋军使用的双面牛皮战鼓!
寨门那里一下子杀出了几百铁骑,骑的都是高头战马,自己的这匹矮脚驮马在人家面前就象是头驴子,为首的一人,全身披挂,精甲曜日,黑面虬髯,正是自己这几个月来天天在城头看到的隋军检校广州总管,大将军慕容三藏。
慕容三藏的身边,有两匹矮得不太合毙命,在一众高头大马中就象是鸡立鹤群的矮脚马,上面端坐的,赫然正是高千里与李光仕。
王仲宣一下子全明白,一定是这两个杀千刀的,趁着自己前军大败的时候,直接降了番禺城里的隋军,所以这里一点动静也没有,就成了隋军的大营,而本方逃跑回来的那些败军,不用说也肯定是逃进营寨后被直接拿下了。
只听慕容三藏那威严的声音就象晴空中炸了个霹雳,震得王仲宣耳朵发麻:“贼首王仲宣,你已经被我们包围了,走投无路,还不快快下马束手就擒,若是迟了半刻,管教你粉身碎骨,尸骨无存!”
李光仕也跟着叫道:“王仲宣,你已经是穷途末路了,这里四处已经被慕容将军包围,你逃不掉啦,为了你身边的弟兄们着想,放下武器,才是你唯一的生路!”
王仲宣一看到李光仕就心中怒不可遏,狠狠地吐了口涶沫:“李光仕,你这个反复无常,卖友求荣的小人,老子就是做了鬼,也不会放过你!”
与此同时,王仲宣身后的那些护卫们一个个都滚鞍下马,把武器一扔,伏地求饶。
李光仕得意地狂笑起来:“王仲宣,你不知道吧,其实上次李爷已经拨乱反正了,是讨伐军总管王将军交给李爷秘密任务,要李爷来你军中劝说其他被你胁迫和蒙蔽的峒主们弃暗投明的。你聚众叛乱,害死朝廷大将,死有余辜,我们岭南其他的俚人部落,可不能跟着你一起走向灭亡。”
高千里也沉声道:“王仲宣,我一直敬你是条汉子,事已至此,反抗已经没有意义,为了你的峒人,投降吧,也许还能换大家一条生路。”(未完待续。。)
ps: 下一更,19点。
第二百五十四章 王仲宣的末日
王仲宣突然仰天长笑:“哈哈哈哈哈哈,你们这些无耻小人,个个不得好死,老子起兵的时候就没想着投降二字,高千里,李光仕,老子在下面等着你们!”
王仲宣恨恨地说完这句话,抽出佩刀,向着自己的脖子狠狠地抹去,一股血箭喷射而出,王仲宣在这一刻,第一次感觉到快刀划过脖颈的感觉,冷溲溲的,而那鲜血喷射的声音,就象是风吹过林间的叶子一样,他感觉自己体内的力量随着鲜血一直喷出,天上那个慢慢变黑的太阳,是王仲宣留在人世间最后的记忆。
半个时辰后,就在王仲宣大营里的中军帅帐中,这次兼了岭南巡抚大使,品级最高的裴世矩坐在帅案之后,王华强和慕容三藏分列左右的首位,而冯盎则带着一众俚族渠帅,站在慕容三藏的那一列,其他的汉人军官则站在王华强这一侧,所有人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乐得合不拢嘴。
高千里,李光仕带着几十个临阵投降的俚人峒主们,跪在营帐外,头都不敢抬一下,忐忑不安地等待着自己命运的宣判。
王仲宣的人头已经被盛放在了一个红木盒子里,呈在帅案上,那副呲牙咧嘴,死不瞑目的恐怖表情,让人看了以后还倒吸一口冷气。
裴世矩这一次岭南之行,显然已经看习惯了这种首级,不复一开始见到成堆死人头时的那种胸中翻江倒海般的不适,他叹了口气,挥了挥手。两个卫士上前把红木盒子盖好。捧了下去。
裴世矩转眼四顾帐内。朗声说道:“今天我军大胜,杀敌三万三千,俘虏六千四百多,战场上五万多俚兵投诚,大营里一万侗兵反正。唯一的遗憾就是敌军的那个狗头军师任瑰,也就是前南陈骠骑大将军任忠的侄子,再次见势不妙开溜跑路了,现在还未缉拿归案。不过暇不掩瑜。此事无法掩盖本次大胜的意义!”
裴世矩看了一眼站在一边,神容平静的王华强,说道:“这次大胜的具体情状,裴某将会上书朝廷,为各位讨个封赏,现在,本官就以岭南道巡抚大使的身份,来论一下本次岭南平叛的功劳排名!
检校广州总管慕容三藏,在前任总管韦洸中伏战死,我军士气低迷。疫病横行的情况下,坚守番禺城。顶住了十余万敌军几个月来的围攻,杀敌上万。并在今天的大战后率军出击,降服了敌军留守大营的高千里与李光仕所部,逼杀叛军首领王仲宣,当居这次平叛功劳第一位。
高州刺史,宋康郡夫人(冼太夫人)之孙冯盎,奉祖母之命,替换其兄,一战击灭叛军陈佛智所部,及时与大军会师,今天的决战,受降敌军五万余人,实为本战中的第一功臣,在整个岭南平叛中,功当居第二。”
裴世矩宣布完这两人的功劳后,慕容三藏和冯盎都脸上闪过一丝得意之色,先后行礼谢过,而王华强则是早已经胸中有数,脸上波澜不惊。
裴世矩顿了顿,看着王华强,说道:“番禺道行军总管王华强,全歼叛军周师举所部两万人在先,今日一战,正面以火攻之计打垮了叛军王仲宣的本峒主力,在本战中居功至伟,叛军尸体多数被火烧得面目全非,无法统计斩首数,只能估算大约杀敌三万三千人,此次平叛过程中,功劳当居第三。”
王华强不慌不忙地出列行礼:“谢裴巡抚抬爱,自入岭南以来,一路之上有赖于三军用命,将士浴血,王某这点微末的功劳,不提也罢。”
一边的冯盎笑道:“王将军,今天你可是让卑将大开眼界了,战阵之上真的是无所不用其极,这些传说中的火攻,风向,以前真的是想都不敢想啊。这论功你至少应该排第二的,裴巡抚,卑将愿意把这第二位的功劳和王将军调换一下。”
王华强微微一笑:“为将者,就是得上知天文,下知地势,金木水火土五行战法都需要知道攻守之道,因为你掌握的是几万人,十几万人,几十万人的生死,容不得半点马虎。
至于功劳,冯将军你击灭陈佛智的三万叛军主力,及时与我军会师,今天这战,若不是有你的部队护住了两翼,我这火攻之计只怕也不能这么有效果,胜负还在未知。综合起来,你这平叛第二功,当之无愧,就别推辞了。”
冯盎与王华强互相推辞了一番,还是按着裴世矩原来的排序定了下来,坚守东衡州的李丰功居第四,剩下的各位将佐,都按照各自报的斩俘数,论功行赏,受着王华强这战中斩获不多的连累,刘全,冯孝慈等人都只能排在功劳的中等,不过这两仗两人都杀得极爽,倒也没有因此流露出什么不满。
封赏已定,裴世矩看了一眼帐外站成一排,脸上写满了不安的那些渠帅和首领们,轻轻地说道:“帐外的各位首领,请你们入帐!”
高千里领头,带着几十名大小渠帅走进帐内,纷纷跪伏于地,高千里带头高声说道:“罪人高千里,率领在这次叛乱中一时被王仲宣此贼蒙蔽的各峒峒主和首领,向天使请罪,还请天使念上天有好生之德,不要处罚我等的部众!”
裴世矩哈哈一笑,走下帅案,把高千里扶了起来,握着他的手,笑道:“高渠帅,你这次及时拨乱反正,配合天兵,擒获了岭南叛乱的首领高仲宣,有功于国家,有功于朝廷,这一点本官是会向上面汇报的,本官来时,朝廷曾经明确宣布了对这次叛乱的处置意见,那就是,首恶必究,胁从不问!”
裴世矩放下了拉着高千里的手,眼光扫向了还跪在地上的各个渠帅,声音中透出一股与他那文人气质不太符合的杀气:“现已查明,岭南这次叛乱,是由前南陈余孽任瑰串联与挑拨,由番禺王仲宣,泷水陈佛智,南海周师举这三个蛮部带头,胁迫数十家大小峒子共同起兵,所以这首恶,毫无疑问地就是王仲宣,陈佛智,周师举这三家。
现在三贼里,王,陈二贼已经授首,而周师举被我生擒,明日将会在番禺集市上当众正法,传首岭南,以抚慰民众,震慑宵小之徒。
至于各位峒主,虽是胁从,但毕竟也曾附逆多日,慑于我天兵神威,才在战场上降服,现在本官给各位一个表现你们对朝廷忠心的机会,一旦你们证明了对朝廷的忠心,那就不再追究你们这次附逆的罪过。”
高千里和众峒主们个个大喜过望,他们做梦也没想到居然这么容易就能过关,高千里连忙说道:“天使但请吩咐,我等岭南俚人,当赴汤蹈火,再所不辞!”
裴世矩点了点头,缓缓地说道:“王仲宣,周师举,陈佛智这三贼虽然或死或擒,其主力也都被消灭,可他们的部落还是散布在山野之中,这些人在这次叛乱中都有亲人死于朝廷之手,对朝廷恨之入骨,如果不进一步剿灭的话,势必会带着仇恨,积蓄力量,以后找时机再次反叛。
所以朝廷对这些首恶,不会赦免,今天王仲宣本部的六千余名战俘,明天和周师举一起,全部斩杀,而各位峒主要做的,就是明天出人行刑,然后在接下来三个月时间内,彻底剿灭这三贼的部落,抢来的地盘和奴隶,都归你们这些峒主所有。”(未完待续。。)
ps: 下一更,明早8点。
第二百五十五章 以蛮制蛮(一更)
这些人前面的话听得一个个都面有难色,有些人还流露出不忍的神情,但最后一句话却让他们个个两眼放光,高千里问出了所有人的心声:“裴巡抚,那些打下来的寨子,真的都能归我们?”
裴世矩微微一笑:“朝廷在岭南的政策不变,原则上只要你们这些峒主称臣纳赋即可,你们俚人的地方,我们不会多去占据,还是交给你们自己去解决,王,周,陈这三部都是你们岭南的大族,占地广阔,但这一战中成年男丁几乎死光,想必以各位峒主的实力,收拾这些老弱病残,不成问题吧。”
但裴世矩的眼中精光一闪,声音马上变得又象冬天般的寒冷:“实在不行,我天兵也会及时出手相助的,不过本官有言在先,只有三个月内打下来的地方,才归你们。而且若是本巡抚认为哪个峒主作战不利,对贼人姑息养奸的话,那就与王、周、陈三贼同罪,一并剿灭,听明白了吗?”
这些峒主们一个个吓得背上冷汗直冒,哪还敢说半个不字,纷纷磕头如换捣蒜,高千里壮着胆子问了一句:“裴巡抚,请问这次剿灭叛军残党,朝廷又准备派哪位大员前来督战呢?”
裴世矩笑着摆了摆手:“朝廷要做的事还很多,番禺还有东衡州那里,战后的重建工作任务很重,而追捕那任瑰的事情,也是刻不容缓,所以这次你们剿灭三家叛贼的余部,朝廷只会在三个月后清点战果,而负责协调各部作战的。本官决定交给桂州俚人渠帅。在这次剿匪中立有功劳的李光仕。”
这话一出。举座哗然,地上的渠帅们全都站了起来,先是用惊愕的眼神打量起李光仕,转而七嘴八舌地表示异议。王华强虽然今天没有事先和裴世矩商量过这些战后的处置,但听到这里才算明白了裴世矩的用心,心中感慨万分:
岭南这次平叛虽然大胜,但只是剿灭了三家带头起事的部落中的蛮军,他们的部落还在。虽然以老弱为主,但是十几年下来,照样可以恢复元气,而且这些人确实恨朝廷入骨,正如裴世矩所言,一旦以后有机会,还会再起事作乱的。
所以裴世矩这个斩草除根的法子才是治标治本,但如果这事由隋军来做,势必旷日持久,而且这些投降了的蛮部都会人人自危。这些部落间虽然平日里为了争夺猎场也经常相互间攻杀,但是联姻结亲的也不在少数。加上兔死狐悲,难免不会生出异心,在隋军大军撤走后行报复之举,再次起事。
但如果让这些人先去明天处决俘虏,让他们家家手上染了这三家部落的血,那就和三家部落结下了死仇,然后再让他们去剿灭三个部落,以其地分之,面对这种公开的土地悬赏,很少有人不动心的,更何况那三家部落男丁尽死,现在根本不堪一击,既能永绝后患,又能夺人领地,何乐而不为呢?
王华强心中暗叹裴世矩那看似文弱的外表下,杀伐果断,腹黑权谋,一点不比自己差,这种制衡之道更是极为高明,冼太夫人和冯盎在此战中出了大力,按说剿灭叛军余部,兼并叛军领地的好处,应该分他们才是,至少也应该让冯盎任扫荡军的总帅才是。
可是此战下来,冼太夫人打掉了在战前与自己部落规模相当的王仲宣,隐隐有独霸岭南之势,论功虽然把冯盎排第二,以后少不了加官晋爵,但是真正能增加冼太夫人实力的土地,却是一寸也不给。
而这个扫荡军总指挥,给了那个左右逢源,一肚子坏水的李光仕,这中间更有讲究,他在这些峒主中间,实力是倒着数的,让这样一个人指挥扫荡,势必会在扫荡的过程中大肆扩张自己的势力,由于其老巢是在岭南西部的桂州,到位于岭南东南部的番禺一带扫荡,若是占了地盘,势必会全族迁移。
到时候这种狐假虎威的外来户,一定会为了自己的新地盘而吃相难看,跟高千里这些也一直位于岭南东南的老部落产生矛盾,如此一来,在原来三大部落的故地,不会重新崛起一个新的豪强,能够强大到对朝廷构成威胁,这种以蛮制蛮,制造分裂,分而治之的办法,无论是北边的长孙晟,还是眼前的裴世矩,都是驾轻就熟啊。
王华强正在思考着,裴世矩却冷冷地甩下一句话,瞬间就让这些峒主们安静了下来:“各位峒主请不要忘了自己的身份,你们可是附逆作乱,天朝不追究你们的罪行,还让你们有戴罪立功的机会,已经够宽大了。
李峒主在东衡州的时候就主动归顺我军,后来又自告奋勇地回来虎狼之穴,劝说各位反正,大家有谁敢说此战中功劳高过李光仕的?请自行站出来!”
裴世矩说到后来,声色俱厉,话语中透出一股让人不寒而栗的杀气,眼神剜过帐内每个峒主的脸上,刺得他们纷纷低下头,这些战场投降的峒主哪个还敢多话!只得一个个拱手称是。
李光仕从末尾走出来,得意洋洋地扫了一眼个个对他冷眼相向的峒主,目光落到裴世矩身上时,换上了一副恭顺的表情:“罪人李光仕,蒙天恩不弃,感激涕零,一定为朝廷效力,粉身碎骨,在所不辞!”说到这里时,他还使劲地揉了揉眼睛,挤出了两滴眼泪来,还把眼睛揉得红红的,看起来象是真哭了似的。
裴世矩也换上一副笑脸,托起了李光仕:“李峒主,你重任在肩,皇上也在看着你立功的表现,明天就是斩杀叛党的时间,你和其他各位峒主们好好商量一下,具体的事情本使就不干涉你的安排了,不要让我们失望啊。”
李光仕受宠若惊地退下,而那些峒主们虽然心中不平,也都无可奈何地行礼而退,两边站着的中低级军官们和卫士们也被裴世矩下令退出,帐内只剩下了裴世矩,慕容三藏,王华强和冯盎四人。
冯盎显然对刚才的安排有些不满,他拱手行了个礼,对着坐回了帅案后的裴世矩说道:“裴巡抚,请问这战后的处置,我们部落就不安排了吗?那些番禺的部落多少都跟那三个叛贼部落有关系,卑将只怕他们会循私放纵。”
裴世矩的脸一下子沉了下来:“冯将军,刚才当着众人,本官给了你足够的面子,不忍点破,既然你这样说了,那这里反正都是自己人,本官也就想要问问你,要说跟叛贼的关系亲密,令兄冯暄只怕比刚才那些峒主们更亲一些吧。”
这话一出,冯盎的脸色大变:“裴巡抚,请问您这是什么意思?”
裴世矩冷冷地说道:“冯暄与陈佛智自幼交好,这次讨伐叛军,令祖母冼太夫人本来命冯暄领兵剿贼,可是冯暄却因为跟陈佛智的关系而犹豫不决,拥兵不前,与叛军互相摆下营寨对峙,只是做做样子而已,害得前任广州总管韦洸将军因为孤立无援而中伏战死,番禺城也被贼军围攻长达数月,这点我没冤枉他吧。”
冯盎的嘴角抽搐了一下,抗声道:“可是家祖母听到这个消息后,就命卑将驰往军中,将家兄拿下,由卑将接掌了全军,趁夜剿灭了陈佛智啊。”
裴世矩点了点头:“这些本官都知道,可是功是功,过是过,不能混为一谈,冯将军,这里都是自己人,听我一言,那三个叛贼部落都是在岭南东南一带,和居于高州罗州,世代在岭南西南部的你们相隔甚远,为了这些剩下的地盘,却屠杀妇孺,相互结怨,实在不是什么光彩的举动,想必令祖母也不会有多少兴趣的。”(未完待续。。)
ps: 下一更,12点
第二百五十六章 名将之后(二更)
裴世矩看了一眼眼珠子开始乱转,显然已经有些心动的冯盎,继续说道:“
这次的平叛作战,冯将军也充分显示了自己的文武才能,本官临行前,高仆射曾经跟本官密嘱过,若是岭南这里有出色的人物,要举荐到朝廷为官,冯将军这次立了大功,本官一定向朝廷保举,让您入朝面圣,然后位列朝堂,这可比你在这里做个世袭的俚人首领,要强得多吧。
再说了,刚才令兄冯暄的事情,那些被赦免的峒主都知道,如果本官刚才是让你,而不是李光仕来主持这次的剿灭,那难免有些心怀不满的人,会暗中向朝廷通报此事,到时候令兄是否能得以保全,就很难说了。”
冯盎一下子大急:“裴巡抚,这次的功劳我们都可以不要,就请你一定要赦免我兄长的罪过,我们冯家可是世代忠于朝廷的,这次兄长只是念及旧情,一时糊涂罢了,他绝对没有背叛朝廷的想法啊!”
裴世矩笑了笑:“冯将军,莫急,莫慌,令兄不会有事,本官这就向朝廷上书,说明你们冯家在这次平叛中的忠勇,令兄之事,在正式的奏折中不会提一个字,本官会在给高仆射的密报中细说此事,由他向皇上转奏,皇上是万世仁君,既然连那些附逆作乱的峒主们都能赦免,怎么会治令兄的罪呢,岭南这里的安定,离不开你们冯家和冼太夫人呢。”
冯盎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挤出一丝笑容:“那就有劳裴巡抚多多美言了,我的军队现在还在打扫战场。如果没别的事。卑将就带他们先回大营了。”
裴世矩长身而起。拱手笑道:“那就不留冯将军了,明天晚上本官会在番禺城内摆宴庆功,而犒赏冯将军所部的酒肉,也会在这两天送到,到时候还请冯将军带着您手下的峒主们赏脸光临,咱们要一醉方休啊。”
冯盎点了点头:“一切但凭裴巡抚的吩咐。”他说完后,转身退下。
裴世矩看向了慕容三藏,笑道:“本官临行前。还曾担心番禺城有失,但高仆射却毫不在意,他跟本官说,有当年北齐名将慕容绍宗的儿子慕容三藏在,番禺城自然是稳如泰山,今天一见,方知高仆射神目如电,所言非虚啊。”
这慕容三藏的父亲慕容绍宗乃是前燕太原王慕容恪的后人,当年前燕国先是亡于前秦之手,一代名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