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汉封疆-第1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匈奴大营之中,单于乌维与此次南征的匈奴贵族齐聚一堂。大半年的攻伐都没有拿下肤施,何师道已经为乌维制定了一套全新的战略,今日正是他们重新部署的日子。

    不过就在乌维准备宣布的时候,一个风尘仆仆的匈奴骑兵闯入了大营,直奔单于帐而来。

    “左贤王急报。。。。。大单于大事不好了!乌雅公主返回王庭,自立为女王,如今王庭已经落入乌雅公主之手。大部分部落皆已臣服乌雅公主。。。。。。”这个匈奴骑兵是左贤王派来的,也就是乌维的儿子乌师庐。

    当听到这晴天霹雳的消息,乌维原本站立着的身子猛然一晃,今日眼前一黑的栽倒了下去。

    “大单于。。。。。大单于。。。。。。”南征的匈奴贵族一阵慌乱的围了上去,何师道也急忙上前,将手指搭在了乌维的手腕上,眉头却是越皱越紧,脸色难看至极。

    当匈奴巫医赶到单于帐的时候,乌维已经进气多出气少了。何师道咬了咬牙,重重的叹了口气,而后悄悄的转身溜出了营帐,这个时候已经没人注意到他了,更没人察觉到何师道已经离开了大营,向着左贤王封地而去了。。。。。。

第三二一章 太初二年

    乌雅自立为匈奴女王的消息传到肤施匈奴大营,不过数个时辰之后,踌躇满志的匈奴单于乌维竟然客死异乡,死在了这个匈奴人深入到大汉腹地最远的地方。

    乌维一死,二十万匈奴骑兵顿时群龙无首。更可怕的是这二十万人如今已是无根飘萍,所有匈奴人完全了丧失了斗志,一心只想着尽快返回匈奴。

    右贤王的大帐之中,他第一时间召集了自己麾下的贵族,单于乌维暴毙,匈奴内乱又起,或许普通的匈奴人只想着返回故土与妻儿团聚,但是右贤王作为实力仅次单于的存在,他要考虑的还有太多太多。

    “何师道在什么地方?单于的兵马现在是谁在统管?”大帐之中都是右贤王的心腹,他最先说的不是如何处理单于后事,而是关与何师道和单于的兵马问题。

    “何先生已经不知去向了。。。。。。单于部的兵马现在是左大将在统领。”右贤王麾下的一个大都护连忙答道,何师道虽然不是匈奴人,但是他在匈奴的地位还是比较高的,大多数人都尊称他先生。

    “不见了?立刻传令我部人马,拔营回草原。”右贤王微微一惊,随即便做出了一个令众人更加意外的决定。

    “这。。。。。如今单于暴毙,正是吾王夺取单于位的大好时机,左贤王不过是个十来岁的孩子,如此机会吾王不可错过啊。”右贤王麾下的大将连忙出言说道。

    “我们都得到了王庭的消息,想必汉人也很快就会得到了,加上单于暴毙,如今军心涣散,汉人一定会乘机出战。如今草原生变,没有牛羊补给,大家又无心恋战,若继续留在这里只有灭亡一途,现在咱们必须赶在其它部落撤退前离开,唯有保存实力,回到故土才有资格问鼎单于之位。现在即便在这里夺取了单于位,也不过一个名号罢了,无根之萍终究来的快去的也快。”右贤王语速略微有些急促的说道。

    他也不是等闲之辈,很快便认清了形式,他力排众议在所有匈奴部落之中第一个向北撤离。

    当右贤王所部开始撤离的时候,上官桀也发现了匈奴的变故,虽然还不知道乌维暴毙的消息,不过右贤王部可是有六七万人,那动静实在是太大了。

    “大将军有令,匈奴撤退之时,便是我等出击之日。现在随我出城,建功立业就在今日!”上官桀早已整顿了兵马,六万骑兵在前,十万步卒在后,全部冲出了困了他们近一年的肤施城。

    匈奴大营此刻已经乱成了一团,右贤王突然撤军,剩下的十几万匈奴军队一下子就懵了。在没有单于的统一命令下,许多的大部落各路小王也开始做起了撤军打算。

    “报。。。。。。左大将,汉军出城了,倾巢而出。。。。。正向我军大营而来。”单于帐中一个匈奴士兵急急忙忙的说着。

    如今单于帐中不仅停放着乌维的尸体,还有好几个匈奴巫师在跳着他们的祭祀舞蹈。而如今主持这些事务的都是乌维的心腹,单于王庭的左大将,一个匈奴的顶级贵族,一个有着十多万人口部落的首领。

    “都给我停下来。”左大将一声暴喝,能统领一个十多万人口的匈奴部落,左大将自然也不是碌碌之辈。他一声大喝直接让那些匈奴巫师停了下来,也顾不得那些曾经忌讳无比的仪式了。

    “赶快收敛单于遗体,我们也立刻拔营撤退。。。。。。不能回王庭了,全部跟我去左贤王那里。如今单于已故,我等当拥立左贤王成为大匈奴新的单于。”左大将当机立断,他知道如今匈奴大军已是一盘散沙,再留在这里只有被汉人全歼,王庭被乌雅占据也回不去了,只有前往左贤王封地,而且按匈奴制度,左贤王也是单于位的合法继承人,属于真正的正统。

    匈奴的这场突然撤退,在上官桀倾巢出击下最终演变成了一场大溃败。而汉军则一路乘胜追击,不断的斩杀溃败的匈奴人,同时不断地收复着失地。这场追逃之战足足持续了半月有余,而近五万的匈奴人最后彻底的埋骨异乡,再也没能够回到故土。

    右贤王所部没什么损失的返回了自己的统治区,左大将也带着五六万单于精锐去到了匈奴左地,原本的左贤王乌师庐成为了匈奴历史上的第七位单于,也是统治疆域最小的一位单于。

    当乌师庐成为新的单于时,这位只有十一岁的小单于,他的势力范围只有匈奴左地那么一块狭小的地方,而实际上的权利还被他的母亲和左大将把持了。而随后的匈奴也形成了女王、单于、右贤王三足鼎立,混战不休的局面。

    等上官桀的军队再次驻守渔阳上谷五郡防线时,已经是两个月以后的事了。而此时的并州朔方两部也已是十室九空千里荒芜。两部之地的北方除了军队几乎少有人烟,十多个边郡原本还有一百多万人口,而今已经不足十万了!

    当上官桀重新布放五郡防线的时候,王元所带的三万步卒也终于踏上了朝鲜半岛。三万精锐之师直插敌后,让整个朝鲜瞬间乱做了一团,而整个半岛上竟然没有一人能够挡住这支军队,三万人如入无人之境,一路攻城略地,最后竟只用了一月不到的时间,让王险城成了一座孤城。

    扬武将军王元之名再次传遍天下,他那不败的战绩,还有与霍光极其相似的行军作风,对异族毫不留情的屠杀,让这位年轻的统帅,成了如今声望仅次大将军的一代名将。

    至于原本杨仆所带的那两万楼船军,在半年的困守之后,等到与王元汇合时,所剩仅仅千余人了。而楼船将军杨仆也于数月前死在了朝鲜,他的年纪加上长久的压力,还有被困朝鲜的艰苦条件,使得他没能挺到与王元汇合。

    朝鲜半岛受到致命的攻击,卫右渠不得已仓惶回师,而这时候梁王刘襄也出了广成,开始收复着幽州失地,幽州战线上的胜利也已是指日可待。

    前线的第一份捷报传入长安的时候,整个长安都沸腾了。长乐宫中的汉武帝也激动的走出宫殿,望向了他并不能看到的北方大地。

    “他做到。。。。。真的做到了。。。。。。在朕有生之年还可以看到真正的大汉盛世。。。。。。”汉武帝喃喃自语的说道,那浑浊的眼眶中竟然看起来有些湿润了。

    长安百姓自发的走上街头,这是属于长安的狂欢,属于整个大汉的狂欢。不过这个时候却还有两个地方,与热闹的长安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一个是未央东阙的武台殿,大将军衙署之中,上至大将军霍光,下到大将军府的基层小吏,都在异常繁忙的忙碌着,一份份来自前线战场的军情,一份份出自大将军府的战略部署送往各地。霍光在千里之外的长安依旧谋划着两处战线上的种种部署。

    而另一个地方则是御史大夫衙署,这里的气氛丝毫不比武台殿差。同样有着大量的官员往来,一条条命令传达到大汉各地。如今秋收开始,粮食收上来之后如何运转?几处战场上的军队随时移动着变换位置,粮草后勤如何保证?这些都需要桑弘羊坐镇中枢运筹帷幄。

    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沸腾的长安在不知不觉中就度过了太初元年。而随着每日如雪花般的捷报传来,到后来长安百姓已经有些麻木了,所有人都相信,大汉获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已经注定,唯一值得等待的只是时间了。

    时间悄然的来到了太初二年的四月,又是一年春暖花开的季节,正好距离卫右渠和乌维兴兵来犯整整一年。

    这一年注定是大汉不同寻常的一年,胜利的一年,百废待兴的一年!武台殿主殿上,霍光与府中属吏齐聚一堂,又一场宛如小朝会一般的会议开始了。

    “禀大将军。从安侯来报,渔阳上谷五郡防线已经重新部署启用。匈奴如今三足鼎立之势已成,匈奴女王与儿单于和右贤王之间互不承认,三方各自为政相互攻伐不断,匈奴至少数年之内无暇南下,北方战事已经彻底结束。”大将军长史杜延年宣读着手中的文书,却是再为霍光汇报北方的情况。因为乌师庐虽未单于,却并未掌权,因他年纪小,大汉方面便习惯性的称他为儿单于。

    “传令朔方并州,原有官员全部各归其所,尽快通知民众返回家园,凡属沦陷区全部免除税赋三年,务必尽快恢复生产。另传令益州所属各郡,迁益州囚徒填充并州朔方。非死罪全部赦免!”霍光随即下令说道,他的部署也已经从战争转为了重建。

    “另有扬武将军和梁王来报,如今卫右渠只余两万残兵,退守水一带,伪卫王已被诛杀,幽州战事也已基本结束。”杜延年继续说道。卫右渠在梁王和王元的夹击之下,如今也是穷途末路,覆灭只在旦夕之间。

    “嗯。。。。。知道了。听说长安学宫已经有不下千人了?所上报的学派竟已多达上千家?”霍光本打算对幽州和朝鲜也做出一番部署,不过好像他想起了什么,最后什么也没有说,反而是问到了已经建成的长安学宫上。

    “确实如此,属下曾听浑天侯抱怨过,说其中一些人不过是滥竽充数,欺世盗名之徒而已。”杜延年点头说道,浑天侯便是落下闳,如今的学宫祭酒。

    “安排一下,下午空闲了,本将军亲自去一趟学宫。”霍光脸上神色看不出什么变化,不过语气中却流露出淡淡的肃杀之气。

    当霍光在安排着前往长安学宫的时候,汉武帝在长乐宫的海棠树下也听着张安世汇报着一模一样的内容。

    “这么说匈奴暂时无虑了?这三方势力中谁家最大啊?”汉武帝悠悠的开口问道。

    “回陛下,应属乌雅女王势力最强大。她不仅占据了匈奴大部,而且多是水草丰美之地,另外她建立的是教政合一的政权,其治下民众也都是教民,听说这些匈奴人已经视乌雅为神,对其崇拜极度狂热。恐怕不出几年匈奴又将一统了!”张安世在汉武帝的授意下,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匈奴的信息,其中更是重点关注着乌雅。如今他们对乌雅也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

    “既然如此。。。。。传朕旨意,命从安侯上官桀率原右扶风驻军返回长安。另外也传旨梁王和淄川王,让他也带兵回长安吧。再封扬武将军王元为扬武侯,剿灭卫右渠残部,并镇压朝鲜,在朝鲜故地设置郡县。”汉武帝突然微眯着双眼,神色严肃的说道。

    原淄川王太子刘康,已经于两月前正式继承了淄川王位,他的父亲刘建寿终正寝,刘康虽然未在国内,但淄川国早已是刘康囊中之物,加上长安方面的认可,刘康便成了第一个在战场上继承王位的大汉诸王。

    “这。。。。。此时召回这么多军队?会不会影响大局?”张安世第一次在汉武帝面前露出了迟疑,几十年来张安世从未质疑过汉武帝,甚至都从未表露过自己的意见。但是这个时候汉武帝突然召回前线主帅,还同时带回十几万大军到长安,张安世都感觉一阵心惊肉跳。作为一个臣子,作为一个大汉臣民,他不愿意看到这个时候的大汉再生事端!

    “朕心中自有分寸,照朕说的做吧。”汉武帝没有生气,没有因为张安世质疑自己而恼怒。从这件事上倒可以看出,如今的汉武帝虽然老迈,却没有出现原本历史上的垂暮昏聩之举。

    “臣遵旨!”张安世躬身应道,随即便去拟旨了。

    汉武帝这次的旨意不是密旨,要召回前线统帅和十多万大军想要隐瞒也瞒不住,当旨意还未离开长乐宫的时候,昭阳殿已经得到了汉武帝这个突然的旨意。而这也是汉武帝退居长乐宫后以皇帝名义颁布的第二道旨意。

    如今的昭阳殿也俨然一副小朝廷的模样。太孙为首,其下有太傅、少傅、舍人、冼马等等诸多臣子。原本这些官职都是太子官署,而今只是改了一个字,改为了太孙。这些人都是刘进真正的心腹,未来朝臣的班底,其中不乏鲁国史氏之人。

    “诸位爱卿觉得,皇帝此刻下诏传令上官桀和梁王回长安是何用意?”刘进出声问道,他倒是越来越有了一国之君的气度。

    “不管是何用意,有件事我们现在却不得不做了!”殿中臣子还没开口,刘细君已经风风火火走入了殿内,还未等她入席,便一边走一边说道。

    “拜见公主殿下。”太孙的心腹纷纷起身对刘细君行礼。这位非皇帝嫡亲的大汉公主,如今可是长安城的风云人物,虽为女子却一时风光无限。

    “姐姐说的是何事?”刘进感觉到了刘细君的急切,想来也是一件极为要紧的事情。

    “最近燕王很不安分,我们应该让梁王和淄川王在回来的时候,顺道去一趟燕国。”刘细君沉声说道,一阵阵杀意毫不掩饰的出现在这位公主身上。她的话却是让满殿太孙心腹们都不住的点头。

    长安学宫外,霍光的大将军车驾缓缓停下,学宫门口上千人早已恭候,等着大将军莅临学宫。

    “恭迎大将军。”见到马车停住,落下闳站在众人之前,领头躬身行礼。

    霍光缓缓下了车驾,刚走出没几步,赵阴华便匆匆跟上了霍光,而后在他耳畔小声的说道:“皇帝下了一道旨意,让上官桀和梁王他们回长安了,还带了十几万大军。另外王元被皇帝留在了朝鲜!”

    赵阴华的话让霍光也放慢了脚步,不过他的脸上并没有多少神色变化。只是眉头微不可查的一皱,而后用只有他和赵阴华能听到的声音说着:“原来是上官桀吗?倒是真有些让我意外啊。。。。。。”

    霍光只是小声的说了一句,随即便像是已经忘了此事一般,依旧一副从容气度。他向落下闳走去,远远的就拱手说道:“长公先生别来无恙。。。。。。。”

第三二二章 士农工商

    “承蒙大将军厚爱,老夫一切安好。”落下闳对着霍光回礼说道。

    如今落下闳被封为浑天侯,成为了第一个即非丞相,也非军功封侯的列侯。不过严格意义来说,他推算出月蚀时间,为制造匈奴内乱提供了重要支持,算作军功也无可厚非。

    “这长安学宫建成月余,我却一直没机会来,今日长公先生便陪我走走吧!”霍光走到落下闳身边,开始向着学宫内走去。

    “大将军驾临乃学宫之幸,学宫草创,尚有诸多弊端,正好请大将军指正!”落下闳跟在霍光身后,一脸客气的说着。

    霍光点了点头,却没有说什么,便在落下闳的陪同下进入了长安学宫。这座学宫经过扩建,如今已经真的形成了一处宫殿群。几日前霍光还曾在无意间想到,原本汉武帝会在晚年修筑建章宫,可到了今时今日大汉并没有建章宫,反倒多了一座长安学宫。

    “简单的说下如今的情况吧?”一边漫步在长安学宫之中,霍光一边向落下闳询问。

    “目前共有登记在册的学派共计一千二百零七家,主要还是儒、法、名、墨、道、农、阴阳、纵横几家,剩下的九成学说,说实话老夫也不曾听闻,其中一些言论更是令人匪夷所思。。。。。。”走在学宫的路上,落下闳有些尴尬的说着。

    “这么多?”一听有一千多家学说流派,霍光也微微一楞停下了脚步。在霍光的印象中能有上百家就差不多了,怎么也不可能达到一千多家。

    落下闳没有立刻回答,而是看着霍光无奈的笑了笑,而后眼神微微示意了一下身后。在他身后此刻上千人同行,这些人都跟在他们两人身后,其中不乏一些奇装异服之人。

    “既然已经著书立说,带我去看看他们所谓的学说!”霍光脸色有些阴沉的说道。

    创立长安学宫的目的是为了促使科学进步文化繁荣,原本霍光也有意做这件事,只是他眼下精力时间都不足,而且当时他觉得时机也并不合适,所以一直没有付诸行动。倒是汉武帝洞悉了霍光意图捷足先登,首先在长安建立了学宫,还将落下闳直接封为了学宫祭酒,等于将这个当世全才绑在了长安。

    霍光没有对汉武帝的捷足先登表现出任何不满,甚至还主动让一些墨家弟子进入学宫整理墨家典籍,同时开放了许多的珍贵的墨家机关理论。不过霍光知道,汉武帝只是为了先自己一步将这些学说道统掌握到自己手中,以学宫的形式对它们进行统一管理,其实到目前为止汉武帝都没有过问学宫之事,更没有花什么精力心血在其中。

    汉武帝只是一心想着要捷足先登,却没有考虑其中细节,比如那混在其中大量的欺世盗名之徒,这些人借着大开学宫之际混入其中,享受着国家的供养和赐予的的地位,实则没有一点真本事,更不会做出任何有意天下的事。这些正是霍光最不愿意看到的现象。

    “就在前面不远处,那里存放着所有成册的书籍。”落下闳指着不远处一座新建的阁楼,看起来与未央宫的石渠阁倒是有几分相似。

    “去看看。”霍光快步的向藏走去,他也好奇这么多学说,究竟都是些什么?

    之中摆着高高的木架,整个阁楼四周都被书架围了一圈,在书架前还有木质的轨道和滑梯,方便取阅高处的书籍。

    “这种滑梯是墨家之人设计的,当真非常实用。”落下闳察觉到霍光在见到滑梯时也是颇有兴趣,便主动解释了起来。

    “这才是有用之学啊。。。。。。”霍光感叹了一句,而后随手拿起一处木架上的书册。这里的书册大多都是新编著的,而且都是原版手书。

    霍光翻开手中的书籍,目光落在其上开始看了起来,不过他越看脸色越是难看,最后皱着眉头将手中书册递到落下闳面前问道:“这都是讲的什么乱七八糟的?”

    落下闳看了一眼书册上的内容,脸上再次露出了尴尬的神色,而后也一脸无辜的样子说道:“老夫也看不懂啊。。。。这是一个自称虚玄学派的人编写的。”

    “你都看不明白?”霍光有些惊讶的问到落下闳,他知道落下闳是个当世全才,而主要承袭的还是道家思想,当然这个时期的道家思想在武帝以前还是主流统治思想,与后世的道教更是没有多少关系。如果连落下闳这样的人都看不懂,那么说明这种学说要么是一派胡言,要么就是真的旷世之学了。

    “叫这个人上来。”霍光挥了挥手中的书册,而后落下闳便吩咐身旁的下属去传唤这书册的编撰者。

    很快一个穿着怪异衣服奇特之人越众而出,远远一看这人确实有些玄之又玄的感觉,等走近之时,霍光也看到这人倒是长得有些气质,俨然一副有道高人的模样。

    “阁下可否解释一下,所谓的虚玄之学,其目的和意义何在?”霍光也不客气,直接用半命令的口气说道。

    “知者自明,不知者多说无益!”这奇装异服之人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说道,一句简单的话却是让旁人大多对其另眼相看。

    也正因为不懂,整个长安学宫之中对这种莫名其妙的言论只能报之以高深的敬意,反倒使得这些人更加如鱼得水。

    “哦?倒是有些道理,那你可知,此等学说于天下何利?于你有何用?”霍光脸上带着笑容,看着这个奇装之人继续问道。

    “虚玄之学可窥天机,可知未来。。。。。”奇装之人一脸自信的说道,言语之间确实让人不由得肃然起敬。

    “这么厉害?可知未来。。。。。那阁下可知自己接下来会如何?”霍光突然脸上露出了古怪的笑容,大有深意的说了一句。

    “这。。。。。。大将军是何意?”奇装之人大惑不解的看向霍光。

    “来人,将这个故弄玄虚欺世盗名之徒给我轰出去,永远不得踏入学宫半步。”霍光将手中书册丢在地上,而后语气森然的说道。

    “你。。。。。。大将你不能如此对我,我等都是奉陛下旨意而来,你无权驱逐我。。。。。。”奇装之人被两个霍光亲卫架起,他却还不死心,挣扎着叫嚷着。

    “慢着!”突然霍光大喝一声,竟然真的让亲卫住手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