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汉封疆-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知道霍光的用意了,以霍去病的眼光如何不知道,这看是简单的马镫将给大汉铁骑带来怎样的变化。
“哈哈哈哈……好…………”霍去病策马疾驰,早已抑制不住的传出爽朗的笑声。而随着霍去病笑声传来,他已经如同站立一般的骑在马背上,双臂挽开了手中的长弓。
众军士的目光随着霍去病箭指的方向看去,都没人看到霍去病手中箭矢是如何射出去的,众人已经发现天空一只正在飞翔的鹰开始往下坠了。
“好……太好了……有此马镫我大汉铁骑何惧匈奴。阿光,我这便为你记上此战的第一功。”此刻霍去病还高兴的策马驰骋,不知是为马镫的出现而高兴,还是在享受这种骑马如履平地的感觉,他竟然没有停下了的意识,还像个玩疯了的小孩一样,纵情的策马扬鞭。
霍光站在原地露出微微的笑容,漠北之战的首功终于被自己这么轻易的拿到了,历史在此刻应该已经改变了吧?
第十章 战争前的阴云
马镫便这样通过霍去病正式的登上了历史的舞台,而有霍去病的授意,数万副铁质的马镫在短短十余天时间里陆续送到了军中。而当这些百战骑兵切身感受到马镫带来的作用后,都对这小巧的东西赞不绝口,同样对霍光这位年纪十余岁的少年也是刮目相看。
“二爷,侯爷请你去大帐。”霍光坐在自己的军帐中,正在聚精会神的看着一张羊皮地图。这时候突然一个身穿黑色铁甲的士兵在帐外沉声喊道。
“知道了,我这就过去。”霍光虽然没看到帐外的情况,却对来人非常熟悉。如今距离霍去病大军离开平阳已经有七天时间了,这几天里霍光对许多情况也有了解。比如帐外来人就是霍光第一次见到的那十余骑黑甲骑兵中的一人,这些人确实是霍去病的亲卫,就连战场冲杀这些人也从不离开霍去病半步。
这样的黑甲骑兵一共只有十二人,是霍去病几年前就开始精挑细选,悉心培养出来的死忠。不仅在战场上这十二人不离左右的与霍去病冲杀,就是平时霍去病只要一声令下,让这些人去死他们都不会皱一下眉头。这十二人便被合起来称为黑铁十二卫,也算是霍去病独有的一大标志。
早在八天前,霍光献出马镫时,霍去病就当着众军的面授予霍光从事一职,其实所谓从事就是高级官员的幕僚,具体像主簿,功曹等就是有官职在身的幕僚。而霍光仅仅只是从事却没有具体的官职,当然这已经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了,至少他在军中也算有了一个合法的身份。
至于黑铁十二卫对霍光称呼为二爷,从这里霍光也看出了一些门道。如果在军中正规称呼因该就是霍从事,可十二卫却叫他二爷,这种称呼明显就是家族中的称呼,由此也可以看出十二卫真正忠心的只有霍去病一人,是属于霍去病私人的。甚至可以说在他们十二卫眼中只有霍去病,而没有大汉朝廷!
霍去病的大帐离霍光很近,一路上有十二卫带路也没有遇到什么盘查。而在这短暂的过程中,霍光也有意无意的询问兄长为什么这个时候找自己。
“十一,知道兄长找我有什么事吗?”十二卫没有自己的名字,就是从一到十二为代号。
“属下不清楚,不过前一刻有陛下的使者到来。”十二卫属于家臣性质,对于霍光来说也是他们的半个主人。十一到也没有什么隐瞒,不过他也只是说出自己知道的一部分,任何猜测性质的言语都不曾多说。
“汉武帝的使者?难到就是这个时候来传旨的?不过算算时间也差不多就是这个时候了。”霍光原本就猜测这几天应该有汉武帝派来传旨的人。因为按汉军原定计划是由霍去病率军出定襄,直攻伊稚斜单于。可是霍光知道,历史上其实与伊稚斜单于相遇的是卫青所部,霍去病也不是出的定襄,而是从代郡出塞,而后在塞外与右北平太守路博德会师,再然后北上穿越大漠才与左贤王的本部遭遇的。
漠北之战本就兵分两路,可汉武帝原定的计划却不是这样。那么肯定在霍去病出定襄之前汉武帝会从新部署。而这几天行军后,霍去病的大军已经到了马邑,再往北走,过了雁门就是定襄了,而转道向右就是代郡。霍光估计汉武帝的旨意应该就是这个时候来的。
与大营外围戒备森严不同,霍去病的大帐四周反倒没什么守卫,十一捞开帐帘霍光就直接走了进去。此刻大帐之中人并不多,不过霍光一扫帐内的五六人,却无一不是此次汉军中的关键人物,而几乎这里每一个人都在史书中留下过灿烂的一笔。虽然这些人不如卫青所部那些大将那么声名赫赫,可漠北之战后,这几人中尚未封侯的人人都封侯了,这比起卫青所部无一人封侯可谓天壤之别。
“拜见冠军侯,拜见各位将军。”霍光很是恭敬的在入账的时候对着这几人施了一礼,通过这几日的接触,霍光对这些人也有了比较简单的了解,至少姓名和军中职务都是知道的。不过此刻除了对霍去病其他人都直接称呼将军一语带过。
“嗯。”霍去病微微嗯了一声,而其他几人几乎看都没看霍光一眼,仿佛根本就没有见到霍光一般。唯独在这几人中有一人脸上带着微笑,对霍光微微点头示意。
对霍光点头的这人名叫赵破奴,如今军中职位是鹰击将军,说起来此人原本也是位侯爵,不过前段时间却因为犯了‘酎金律’而被削去侯爵。所谓‘酎金律’其实是汉武帝为了削弱诸侯的一种手段,其规定每年宗庙祭祀时各诸侯都要献上规定的黄金,而如果数量、颜色、大小稍有差池则会被削去侯爵。据史料记载,光汉武帝时期因‘酎金律’而被削爵的就有一百多位。很不幸赵破奴就是其中之一!
而赵破奴原有的封号叫‘从骠侯’。霍去病的军职又是骠骑将军,从赵破奴的封号就能说明他的过往和政治立场。赵破奴如今三十多岁,在帐中诸人里不算年纪最大,却也不年轻了。此人算是霍去病手下铁杆,当之无愧的先锋大将。而且霍光还估计,这次霍去病再次重用赵破奴肯定也是为了让他早日复侯。
在场几人中除了从骠侯赵破奴外,就是宜冠侯高不识和昌武侯赵安稽地位最高,因为这二人是除了霍去病外,唯一有侯爵在身的人。
高不识也算是霍去病的心腹大将,这几年也一直在霍去病麾下,就连他被封为宜冠侯也是因为跟随霍去病在河西之战时获得的,不过此人性格有些暴躁,还有些狂妄,除了霍去病外谁的账也不买。
昌武侯赵安稽其实不是汉人,他原是位匈奴小王,后来降了大汉而封的昌武侯。匈奴除了左右贤王外,其他各种王没有一百也有八十,匈奴的王爵和汉朝的侯爵差不多。这次赵安稽到霍去病麾下,其中很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向导。
剩下三人就是北地都尉卫山,和另外两名匈奴降将复陆支和伊即轩,这两人本来也是匈奴小王,不过小王之中也分三六九等,他们原本比起赵安稽就要差些,所以到现在还没封侯。
能够进入帅帐的就是这几位,这个时候霍去病能将霍光叫来,也可以看出他确实有心栽培这个弟弟。
“叫诸位过来是向各位传达陛下最新的旨意。”霍去病见该来的人都来了,于是开口说道。而其他人一听是皇帝旨意,也都神情肃穆的静立在旁。好在这个时代君臣之间还没有到明朝那么多礼节,这个时候上朝大臣还能有座位,见到皇帝也不必随时下跪,所以此刻也没有出现什么皇帝口谕一出,哗啦啦跪倒一大片的情景。
“大将军从俘获的匈奴骑兵口中得知伊稚斜主力已经东移,所以陛下命令我军改出代郡,寻找伊稚斜主力进行决战。所以咱们的行军路线要改一改,立刻转道代郡,从白登出长城,接下来诸位就各自回营传令吧。”霍去病简单的讲了一下,果然如霍光想的那样,这个时候霍去病大军改变计划出代郡北上了。
不过霍光记得,霍去病在漠北遇到的匈奴大军依旧是匈奴左贤王,而非伊稚斜单于。而按照汉武帝最初的布置,霍去病军团才是真正的精锐,他们的目标就是伊稚斜单于。而最终卫青和霍去病军团所遭遇的与预计恰恰相反,这也直接导致了卫青军团仅仅是小胜,又让伊稚斜单于乘乱逃跑,最后整个军团无一人有功还弄得李广和赵食其一个自杀一个被变为庶民。
“说不定这个所谓的俘虏就是伊稚斜有意安排的,不过这个也只是我的猜测,现在自己认为言轻还是不说为妙。”霍光感觉这所谓的军情很可能是匈奴用的计,目的是要让霍去病军团扑个空,而另一方面伊稚斜单于又好严正以待的打卫青一个措手不及。不过霍光也知道,自己现在就是将这个极有可能的真相说出来也没人会重视。
“怎么?阿光你有什么想法?”诸将领命就各自离开了,而霍去病却发现了霍光神情的异样。因为霍光已经带给他许多的惊喜,而现在又没有外人,霍去病便直接问道。
“这……兄长,有句话我不知该不该讲?”霍光没想到自己这点小心思还是没瞒住霍去病,不过他也不能将这么重要的事情贸然说出,于是试探着说道。
“此地就我兄弟二人,有什么话但讲无妨。”
“我怕这是匈奴人的阴谋!”霍光小说说道,说话时他还特别注意观察霍去病的神情变化。
“继续说。”霍去病脸色并无什么明显变化,只是淡淡的说了三个字。
“兄长,咱们改变行军路线后,前面可是瀚海沙漠群,那里都是大沙漠与戈壁,就连匈奴人都很少在那一带活动,我怀疑这是匈奴单于有意布下的局!”霍光想了一下,他觉得只能从地理上来解释。
“嗯?你的意思是说咱们汉军中有奸细?”霍去病终于神色一动,也不知他怎么就认为霍光所指的其实是汉军中有奸细。
“这……兄长,我不是这个意思……”这些霍光反倒慌了神,他可压根没想到这个改变行军计划的背后还有什么奸细的影子。
“如果伊稚斜真的没有东移的话,那舅父可就麻烦了。他手下多是步兵,如果伊稚斜以逸待劳,舅父就算能胜也只能是惨胜。如果真是阴谋那定然是赵信所出。”霍去病背着手,在帐中来回踱步。他虽然开始也没怎么怀疑这件事,不过经霍光这么一说,他却想到了许多。
“对……就是赵信啊。我怎么把他给忘了!”霍光一听赵信这个名字,顿时想起了许多原本被他忘记的。而此时霍光才也终于想起,他猜测的匈奴阴谋还真是那么回事,其策划者正是赵信。
(新的一周开始了,本书又在新书期,恳求各位看书的朋友花上一点时间,投上几张推荐票。小小的几张票对我来说却是莫大的帮助,不甚感激!)
第十一章 寇可往,我复亦往!
说起赵信,稍微熟悉西汉历史的人都知道,此人在汉匈之间可谓是一个重要人物。赵信原本也是匈奴小王,在一次与汉军作战中被俘,于是投降汉朝,并且还被封为翕侯,改名赵信。不过武帝元朔六年的时候,赵信以大汉前将军身份征讨匈奴时,又被匈奴俘虏。这一次他又果断的选择了重回匈奴怀抱。
而伊稚斜单于也不愧为一代枭雄,他不仅没有追究赵信曾经降汉的过往,封其为‘自次王’,还将自己的姐姐嫁给赵信。因为赵信久居汉朝,伊稚斜将其依为谋士,这家伙让汉朝也吃了不少的亏。
漠北之战中卫青军团就是中了赵信以逸待劳之计,才没有取得理想的战果。而要不是霍去病敢于深入,在行军两千多里后才遇到左贤王,取得一场大胜,不然的话估计漠北之战也只能以草草结束收场。
霍去病从霍光的话中分析出汉军中有奸细,虽然他没明说,不过其中缘由也不难理解。要知道古代的战争可不像后世战争,有许多侦察手段,加上古代通讯传输的速度极慢,汉军的部署很难被匈奴人知道,而且就算他们知道了,也难以在短时间内做出应对部署。而此次从匈奴俘虏口中却得知伊稚斜单于东移,也就是说汉军部署至少在一个月前就被匈奴人知晓的,那么唯一的解释就是匈奴有奸细在汉军中,而且此人的地位还不会太低!
“既然你提到了这事,那说说你的看法。”霍去病没有在这件事情上深究,似乎他也有自己的打算,不过随即很期待的又问向霍光。
霍光此刻真是恨不得扇自己两巴掌,没事说那么多干什么?虽然眼前之人是自己兄长,可是如此出风头的事,还是有违霍光谨慎的性格。其实霍光自己也还没有发现,如今的性格正是符合他原本的性格,而不是历史上那个霍光,只是霍光名头实在太大,搞得他这个穿越者不自觉的就想着去处处模仿原本的霍光。
“既然陛下的旨意以下,其实不管这是不是匈奴人的阴谋,咱们都只能北进。我看到不如加快行军速度深入漠北,如果伊稚斜真的东移,那么咱们正好与他决战,如果真是调虎离山的话,那左贤王的王庭不是在鄂尔浑河畔,杭爱山之东吗?我军如果能一举歼灭左贤王,从此以后也可保我大汉北疆无忧!”霍光这几天也认真研究了一下匈奴的情况,这让他对匈奴有了全面的认识,而这些认识也让霍光明白了为什么会产生漠北之战那样的结局。
正如霍光所言,匈奴左贤王的王庭,就在鄂尔浑河畔,杭爱山之东(今蒙古国中部)。而匈奴左贤王则是匈奴仅次于单于的存在,也是单于的第一顺位继承人,等于匈奴的太子。而且左贤王控制整个匈奴以左大片领土,可战之兵有十万之众。如果能歼灭左贤王,无疑是对匈奴的沉重打击。这其实也正是历史上漠北之战的结局,而史书记载的那句“漠南再无王庭”其实所指的也是左贤王王庭,因为根据汉代史书记载的习惯,如果是单于庭的话,就会直接记录成“漠南再无单于庭”。
“很好,正合我意!”霍去病大为赞赏的点头说道。只是简单的几个字,却是对霍光的肯定。霍光这才知道,原来历史上漠北之战不是一个偶然的结果。自此霍光对霍去病也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其实什么阴谋诡计在强大的实力面前都不值一提。匈奴人以逸待劳又如何?区区千里沙漠,匈奴人能去,难道我汉军就不能去?”霍去病拳头一紧,关节间发出‘咯咯’的声响。
“兄长说的对。寇可往,我复亦往!”霍光从霍去病那里也感觉到了强大的自信,连带着霍光对大汉精锐铁骑也充满了信心,一句‘寇可往,我复亦往!’竟不自觉的脱口而出。
“咦,阿光也知道陛下这句话?”霍去病有些惊讶的看向霍光,历史上汉武帝确实说过这句话,那是在御前会议时说的,虽然有史官记录,不过普通百姓是不可能知道。霍去病却不知道霍光这句话是在电视里听来的。
“呃……前几日我听几位将军闲谈时曾说过这么一句,便记下来了!”霍光是真不知道汉武帝说过这句话,不过想来这应该不算什么秘密,就说自己听来的也没什么问题。
随后霍去病和霍光两兄弟又随意的聊了几句,都是些无关紧要的话题,而后便全军开拔,继续向北进军。
这一路上还在大汉境内,倒没什么事情。不过一路上霍光才知道,虽然霍去病麾下五万骑兵出塞,其实正在参与这场战争的岂止这点人数,加上后勤辎重和随行民夫,光为五万骑兵服务的就有十多万人,而且沿途各县还动员了起来,加起来光霍去病军团这一路都不下三十万人。如果再加上卫青军团,这一次战争至少也动员了一百多万人,要知道在这个时期一百多万青壮,真可谓是举全国之力了!
七天之后,霍去病的大军终于出现在了长城前。看着漫山遍野开满的各色小花,霍光才发现自己离家已经半个月了。这半个月来虽然没有经历战事,不过霍光面庞也多了几分风霜,倒是骑马的技术进展了不少。
越过长城便是匈奴人的活动区域了,这里也就是后世的内蒙古,经过几次对匈奴作战,这片草原上已经很少有匈奴人活动了。而大军就行进在这样茫茫的大草原上,向着北方继续深入。
一入草原之后,霍光感觉到气氛明显紧张了起来,无数斥候小队也开始分散在了大军四周。而赵破奴的先锋大军,也已经提前行进了一百余里。好在霍光只需要跟着霍去病身边,听着一条条传递回来的军情,而不用他像其他穿越者那样从一个小兵做起。
虽然前世霍光也去过草原,不过那只是旅游。哪有像现在这样骑上战马,在草原上感受的真切。数万骑兵的队伍弥漫出一股无形的肃杀之气,连徘徊在草原上的雄鹰都远远的避开。在夕阳的映照下,骑兵所过之处,除了马蹄声震耳发聩,却又显得异常寂静,竟有一种说不出的肃穆感!
“昌武侯,我军现在到什么地方了?”军团中央,霍去病和军团高层都在一起。霍去病抬头看了看草原上的夕阳,对紧紧跟随在身旁的昌武侯赵安稽问道。
“再有二十里就是苏尼特了,那里有一条河流,可供大军安营扎寨。”赵安稽是匈奴降将,对这一带比较了解。他所说的这个苏尼特原本是匈奴人一个养羊的地方,因为这些年汉匈打了几次大仗,这一区域的匈奴人大多都远走北地了。此地用来大军休息是个很不错的选择。
“李敢、仆多,传令全军二十里后安营扎寨,明日一早继续行军。”霍去病问赵安稽的意思就是要找个地方安营扎寨。当下便让校尉李敢和仆多去传令了,而这李敢霍光也不陌生,他就是西汉赫赫有名的‘飞将军’李广的次子。
第十二章 匈奴营地
一直以来,李广都被定义为一个悲剧人物,给后世留下了‘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无奈结局,他与冯唐可谓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倒霉之人。不仅李广倒霉,一生大小七十余次战斗,都没有被封侯,最后还落个拔剑自刎的下场,连带他儿子李敢的下场也很凄惨。
至于李敢后面的结局如何,现在霍光也不敢肯定,因为他这个穿越者就是最大的变数。如今李敢的生命与霍光产生了交集,最终李敢的命运会不会改变还不好说。不过霍光估计李广的结局应该和历史上没什么两样,毕竟现在李广在卫青麾下,即便自己改变了一些历史,可短时间内卫青军团的一切部署不可能有变化,那么李广终究难逃凄惨结局。
对于李广的认识霍光仅仅停留在小说演义之中,对于这样一个没有交集,又没有利害关系的人,他不可能为了这个素不相干的人去做什么。李广注定成为历史,霍光需要关心的是接下来漠北之战中,自己该做些什么。
天色昏暗的时候,霍去病的骑兵团终于到了赵安稽所说的苏尼特河,说是河其实就是一条流淌在草原上的小溪。很快警戒安营等一系列事情就完成了,霍光也分到了一顶能容纳一两人的小帐篷。一出了长城,行军就艰苦了许多,霍光能独立分到帐篷已经算很难得了,要知道一般骑兵士兵都只能十几人挤一个帐篷。
草原的夜晚还是比较寒冷的,霍光也没心情在营地里走动,更不会无聊到看什么草原的夜空。巡营这种事情自然有人安排,他早早的就一个人躲在帐篷里睡起了大觉。而霍去病也刻意的没有去打扰霍光,毕竟在霍去病眼中,自己这个弟弟才十多岁,这半个月的奔波对于他们久经战场的人来说不算什么,可对于一个普通少年还是很大的考验,他也有意让霍光休息的好一些。
最初的几天里,大军一路北进都很平静,甚至连一个匈奴人都没遇到,其实是连一个人都没遇到。而这几天里汉军白天行军,夜晚休息,五天时间汉军就行进了七百余里,大军已经抵达了后世的外蒙边境。
而再往被进就是大沙漠了,此时汉军终于停下了脚步,这到不是说沙漠住挡了汉军的步伐,而是霍去病在等一个人,大汉右北平太守陆博德。这一步也是汉军的计划,按原定计划陆博德的军队应该早在两个月前就对右北平以北的广大区域进行了一次扫荡。这次两军会师,就是要集中优势进攻漠北。
说起陆博德此人也可谓年轻有为,如今也不过二十多岁就成为右北平太守。要知道这右北平太守可不像中原腹地那些太守那么清闲,这里紧接匈奴常年征战,陆博德手下也训练出了一支强悍的骑兵。
几日连续行军,等待陆博德的这段时间也成为汉军大战前难得的一个休息时间。不过身在大漠说是休息也不能放松警惕,没有任务在身的士兵也只能在大营中闲坐闲聊。霍光也没什么事,就自己一人在大营中走着。到现在为止汉军连匈奴人影子都没看到,就已经过去了二十来天,怪不得漠北之战霍去病最后班师返回长安已经是第二年了。
陆博德如期而至,不过出乎霍光意料的是,陆博德带来的只有约四千骑兵,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